① 娘子关战役的介绍
娘子关战役为中日战争早期的大型战役之一,地点是在中国山西战略要点娘子关,起始时间为1937年10月6日。攻击部队为日军板垣征四郎率领的第五师团。守军为赵寿山率领的十七师。整体战役涉及孙连仲的第二十六路军、冯钦哉的第二十七路军和曾万钟的第三军,八路军,以及川军一部。10月8日-10月22日,日军于关外被中华民国国军包围,10月23日日军第14师团前来解围,10月26日,日军攻陷娘子关。
② 求娘子关战役简介,150-200字左右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27
③ 娘子关战役内容概括100字
娘子关战役为太原会战系列战役之一,也是中日战争早期的大型战役之一。地点是在中国战略要点太行山娘子关,该关口位于山西与河北交界支处。起始时间为1937年10月6日。攻击部队为日军川岸文三郎率领的关东军第二十师团。正面守军为中国孙连仲第26路军与曾万钟率领的第3军。10月8日-10月22日,日军于关外被中华民国国军包围,10月23日日军第109师团前来解围,10月26日,日军攻陷娘子关。
④ 电影《百团大战》中感人的瞬间
1、张自忠殉国。
2、百团大战打击了鬼子的嚣张气势。
早前就有《百团大战》这部电影,那时候年纪还小对这类型电影不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意识到”国家民族“这个词的深刻含义,一听说2015年由宁海强,张玉中翻拍的电影《百团大战》今天上映,迫不及待跑到影院兴冲冲的看完了这部爱国主义大片。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华北地区晋察冀边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路军参战部队多达105个团,故中方称为“百团大战”。这场战役打了大大小小上千场仗,不可能在一部电影里都表现出来。“我们选取了三场大仗来表现,娘子关战役、西营坞战役和关家垴战役,也是百团大战中最典型的战役。”宁海强说,用三场大仗来撑起全片的筋骨。
“娘子关战役主要是破坏敌军公路、铁路线,需要打掉娘子关的日军据点,在百团大战的第一阶段。”编剧刘英学介绍,片中的第二场大仗是西营坞战役,地名是虚构的,但战争是百团大战中真实发生过的。“百团大战主要有八路军三支部队,娘子关战役是由晋察冀军区打的,西营坞战役就写成是贺龙率领的120师打的,也是百团大战的第二阶段打法,以拔掉日军据点、解救中国百姓为主。”
关家垴战役是百团大战第三阶段的战斗,以反日军的大扫荡为特点。日军从前线调回来大批部队来华北扫荡,想找到八路军,电影里也进行了表现。“片中日军有一支五六百人的联队,窜到八路军的一个隐秘兵工厂附近,彭德怀当时就急了,调动刘伯承的129师来打。”刘英学说,日军联队人数不多,但占据山头,非常难打。刘伯承想引日军下来打伏击,彭德怀坚持要把敌人消灭在山头上,最后打下来了,但八路军伤亡惨重。
我看了百团大战的电影,感觉日本人太坏了,他们攻打我们国家的领土,杀害了许多中国人。
有一次八路军反攻娘子关的时候,开始打了胜仗,后来敌人增兵来了,我们就往后撤,碰到一条小河,敌人用机枪扫射,我们一百多人,最后只有十多人,大家看到这里,没有不流泪的。后来,我们聚集了一百个团,五万多人,炸了敌人的二百八十多处铁路,还破坏敌人的交通和公路,打了一个大胜仗。我高兴极了!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相信,有你们这些革命先烈做我们的榜样,祖国的明天一定会五彩缤纷,一定会神采飞扬,一定会更加的繁荣昌盛,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我怀念这些英烈,他们为我们创造了新中国,所以才有我们今天 的幸福生活!
⑤ 张孝性的浴血娘子关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7月17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宣布:“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张孝性深受庐山谈话鼓舞,积极响应庐山谈话号召,率军驰援河北抗日前线,在琉璃河一带布防,迎战沿平汉路南下的日军第二十师团,多次挫败其攻势。9月,经在石家庄休整后,守备平汉线、淖沦河北岸一线。10月带领部队参加娘子关战役。在娘子关战役中,张孝性部积极布防,主动出击,与敌昼夜激战,痛击日军,虽然部队伤亡极大,仍顽强战斗直至战役结束,取得歼灭日军第二十师团七十七联队等入侵之敌的战果,有力地阻挡了日军的进攻。10月14日,张孝性部对占据旧关、新关、核桃园和大(小)龙窝的日军发动攻击,全歼核桃园及大小龙窝之敌,并击败旧关日军的反扑。随后数日,张部在大(小)龙窝至下盘石一线设防,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10月20日起,日军增加兵力发动猛攻,张孝性部据险死守,日夜激战,后在岩会、测石驿等处,阻击日军,迟滞敌人西进。11月1日,部队被日军包围,经过死战,在付出重大牺牲后,部队突出包围,经太原进入汾河一线,进而转移至霍县,后到达河南休整。
⑥ 清朝娘子关之战
对于八国联军从大沽到北京的战斗经过,大家一般都是知道的,但对于八国联军攻克北京后,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1900年10月率领两万德军到中国,任联军统帅,向东占领山海关、秦皇岛。向西打到紫荆关、涞源。往南打到正定,向北打到张家口,蹂躏整个华北平原,屠杀百万中国百姓的事实及战斗经过,了解的人恐怕不多。但实际上,虽然清政府已经表示投降意向,但这一阶段的战斗激烈程度,可能远远超过了从大沽到北京的战斗!
在1900年10月到1901年4月间,瓦德西组织了四十六起"讨伐队"(其中三十三起为德军),按当时教徒的记载,“南至正定,北至张家口,东至山海关,均在联军势力圈内,往来逡巡,足迹踏遍。凡拳匪巢穴,无论官衙民居,遇则焚毁,往往全村遭劫。”
[1900年7月27日时,德皇威廉二世针对中国发表一个臭名昭著的演讲,中文摘译如下:“……你们应该对不公正进行报复。象中国人这样,悍然置千年固有的国际法于不顾,以令人发指的方式嘲弄外国使节和客人的神圣不可侵犯性,这样的事件,在世界史上还没有过先例。...你们如果遇到敌人,就把他杀死,不要留情,不要留活口。谁落到了你们手里,就由你们处置。就象数千年前埃策尔国王靡下的匈奴人在流传迄今的传说中依然声威赫赫一样,德国的声威也应当广布中国,以至于再不会有哪一个中国人敢于对德国人侧目而视。”德国军队在华北的行为,充分贯彻了威廉二世的主张,其屠杀行为比沙俄在东北的暴行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张家口保卫战中,义和团首领大阿吾曾率众设伏于城北烟筒山处,杀死德军指挥官约克上校,导致了德军抢劫明陵计划破产。但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山西娘子关一线,清军将领刘光才,李永钦指挥忠毅军及武功、晋威各营,自光绪二十六年十月至光绪二十七年二月,连续击败上万德军,法军的多次进攻,并歼灭其一部,关于此战役,清方资料记载甚多,但不被人所重视,大约是由于清军一向夸张战果的原因。但根据2000年访华德国学者提供的资料,在1900年10月到1901年4月间,德军在中国死亡近3000人,其中近半是在进攻山西中损失的。也就是说,在娘子关战役当中,仅仅德军就被击毙1400人以上!这实在是一个极其惊人的数字,从1840年到清朝灭亡,从没有任何一场战役击毙过如此众多的外国侵略军!这也是自明朝末年西方殖民者来华侵略到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军队一次击毙欧洲侵略军最多的数目!
没有被联军主力多次强攻所占领的东天门防线,其最后的结局却是可悲的,光绪二十七年二月,德法两国提出“刘光才一军扎驻井陉相逼,必须先退,彼国方肯撤军,否则德法合兵,即日进攻”,他们以狼吃羊似的理由威逼全权代表李鸿章,李鸿章不得不奏明光绪帝,令刘光才退扎。失魂落魄的光绪帝听罢此言,更加魂飞魄散,立即钦此:“先行退扎晋境”,“万一彼军来扑,千万不可还击”,“勿起衅端”、“免致藉口”。于是,曾经一次次击退德国精锐部队的东天门防线,就这样一枪不发的交给了德法两国侵略军。深感窝囊的刘光才无奈地叹道:“夫惟用兵之道,全在赏罚严明,号令严肃,随机应变,操纵自如,方足以励军心,而尚难必操胜算。况时至今日,敌国之欺凌俞甚,军家之锐气全消。徒使握兵符者,进退无据,战守皆非。蒿目时艰,杞忧曷极?”(刘光才《防堵晋东敌兵记》
要知道,即使是被大肆吹捧的镇江保卫战,也只打死了37个英国人,被称为空前的镇南关大捷,法军阵亡也只有近200人!而在娘子关,东天门一线的保卫战中,清军仅有数千兵力,却阻挡华北联军主力数万德法军队几个月之久,击毙敌军上千人,确实是个惊人的奇迹,但最后的结局,却是那样的无奈,这说明了中国人并非没有战斗力,不到一万的中国军队能够抵抗当时欧洲最精锐的德法军队几个月之久,已经充分表明了中国军队的素质。失败的关键是满清政府的卖国性质所决定的。
箭括通天辟一门,去天尺五蹑云根。狼烽四起汹兵气,鸟道千寻凿石痕。曲径通幽新路辟,丸泥塞险旧关存。成安老将知兵者,隘口何无劲卒屯。
这就是东天门,曾经是百年前中国军人创造奇迹的战场。但一个无耻的卖国政府,纵然有再英勇的士兵又有什么用呢?
⑦ 百团大战娘子关战役描写
娘子关战役为中日战争早期的大型战役之一,地点是在中国山西战略要点娘子关,起始时间为1937年10月6日。攻击部队为日军板垣征四郎率领的第五师团。守军为赵寿山率领的十七师。整体战役涉及孙连仲的第二十六路军、冯钦哉的第二十七路军和曾万钟的第三军,八路军,以及川军一部。10月8日-10月22日,日军于关外被中华民国国军包围,10月23日日军第14师团前来解围,10月26日,日军攻陷娘子关。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在抗日战争的太原会战中,中国第2战区部队在山西省东部娘子关地区抵抗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军进攻的防御战役。
日军第1军于10日占领河北省石家庄后,令第20师团沿正太铁路(正定至太原)向山西进攻,以配合由晋北南下的日军会攻太原。中国第2战区部队一部,在副司令长官黄绍竑指挥下,在娘子关南北地区布防阻击日军的进攻。日军第20师团一部,在师团长川岸文三郎指挥下分两个纵队西进。右纵队沿井陉、娘子关向石门口进攻,左纵队沿微水、测渔镇向石门口进攻。
11日,日军进到井陉与在此警戒的中国军队一部接触。黄绍竑急令右翼第3军向娘子关靠拢,主力集结于大小梁江。12日晚,日军突破井陉南刘家沟守军阵地,占领井陉,13日晨攻占旧关,当日夜,中国第17师所部向长生口方向日军反击,曾克复刘家沟、长生口和井陉南关车站,但因娘子关以东雪花山失守,第17师反攻未逞,退守乏驴岭。14日拂晓,第26路军第27师两个团向占领旧关的日军反击,将该部日军压缩到核桃园东南高地。当日,日军一部由娘子关以北洪子店西进,在六岭关附近被守军第4旅击退。15日,日军一部突入旧关和关沟。
这时,阎锡山限令黄绍竑和第3军军长曾万钟于16日消灭旧关附近日军。当日夜,第27师和第3军一部将关沟和旧关的日军包围。日军一部增援。双方展开激战,至20日,形成对峙。
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于20日令第20师团向阳泉地区进攻。当日,第20师团以右纵队攻击井陉、新关、固驿镇方面及以北的守军防御阵线;以左纵队沿横口、测鱼镇、固驿镇向娘子关正面守军后方迂回。当日拂晓,日军右纵队在飞机支援下向娘子关正面守军赵寿山率领的17师展开攻击,战至22日,守军伤亡极重,即缩短战线于当日夜间转移至神仙洞、绵山、苇泽关、785.3高地、宋家岩底一线阵地。23日,日军左纵队由横口车站渡甘陶河,尔后向西南前进。24日,该部日军由南障城、测鱼镇方面进攻,在七亘村与八路军第129师一部发生战斗(参见七亘村之战)。25日,守军第3军将其右翼过分突出的部队向娘子关靠拢,主力控制于固安驿。新进入前线的川军第122师占领马山村东方高地,准备阻击西进迂回的日军。日军乘第3军右翼部队移动,第122师尚未到达马山村之际,突入乱安村,攻击固驿镇右侧背。
这时,日军已迂回到娘子关正面守军的右后侧。黄绍竑请示阎锡山后,将娘子关一线守军主力后撤。除第26路军留一小部守娘子关外,其余部队退至巨城镇、移稂镇一线。26日,日军占领娘子关,将右纵队改为右追击队,左纵队改为左追击队,以阳泉为目标发动追击。阎锡山已无兵增援正太线,便电八路军朱德总司令,着第115师和第129师速开往阳泉,归黄绍竑指挥。八路军第129师已于10月18日进至平定地区,22日至28日先后在长生口、东石门、马山村、七亘村等地打击日军,取得一定胜利。接着八路军总部率第115师由五台地区南下,支援正太路作战。
28日,日军尾追中国撤退部队,进占巨城镇。在移稂、石门口一线,日军展开猛攻,守军阵地多处被突破。当日下午,蒋介石电令正太线守军在寿阳以东地区坚守待援。但从28日起,正太线守军各部在日军追击下,节节败退。这时,虽有川军一部增援,但已不能扭转溃退局势,截至30日,部队已败退至寿阳附近。日军于29日占领平定,30日占领阳泉。31日,蒋介石令第1战区抽调位于冀南的汤恩伯军团参加晋东作战。汤率第13军经涉县、昔阳、平定前进,攻击日军侧背,但为时已晚。日军华北方面军为增强正太线上进攻的兵力,将第108、第109师团使用于正太线方面。30日,第108师团第104旅团配置在获鹿、微水间。第109师团于11月4日由元氏出发,沿昔阳向榆次前进。11月2日,日军攻占寿阳和昔阳。
黄绍竑即令正太线上的部队撤退至太原外围东山及其东南地区。这时八路军总部率第115师进抵寿阳东南地区,4日在广阳地区打击向榆次进攻的日军,消灭其近千人。7日,第129师再战广阳,给西进日军以有力打击。此时正太路后撤的军队已经溃乱。日军迅速进至太原城外围,与由晋北南下的日军会攻太原。
⑧ 百团大战摘抄里面的好句
首先的挑战就是军训,对于刚大吃大喝一个暑假的我,军训的开始真的很苦。不过通过一个星期的训练,我明白了什么是集体荣誉感,什么是团结。回首这一个星期,才发现一切都过得那么的快,当时真有种曾经沧海、云淡风轻的味道。然而现在的我依然很幼稚和迷茫,面对象牙塔里的五彩斑斓,我一时迷昏了头脑,找不到前进的方向。百团大战,学生会,团委,一切都曾在电视里看到的东西,都成了我眼前最真实的现实。我找不到方向,随波逐流。现在发现高中的生活繁忙而有序,而大学的繁忙是无据可循的,是对时间安排的巨大考验。自由的时间多了,却并没有相应地清闲,有更多更琐碎的事情摆在眼前,需要花时间和精力思考该怎样去合理的安排。
《初识象牙塔》的段落摘抄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纪念影片《太行山上》。影片讲述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领115、120和129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开辟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故事,太行山地理环境有着重大军事战略意义。对敌人来说,占领太行山就是占领华北,进而侵占全中国,故“占领太行山,就是斩断了中国的脊梁”。对我方来说,太行山的游击战是全国抗战的主要支柱之一,太行山根据地“是将来举行反攻收复失地的有利基础”。影片集中表现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阳明堡战役、黄土岭战役等大型抗日战役。在影片中,连绵的太行山、雄壮的太行石壁、残破的烽火台、弥漫的黄沙......历历在目,仿佛历史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