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全集 » 阿拉曼战役电影完整版
扩展阅读
国产恐怖电影解说最新 2025-08-15 13:16:45
电影通卡怎么卖给 2025-08-15 13:16:34

阿拉曼战役电影完整版

发布时间: 2022-04-11 20:18:26

1. 求推荐几个二战著名电影,越真实越好,只要电影名字就行。

《血战钢锯岭》、《敦刻尔克》、《兵临城下》、《拯救大兵瑞恩》、《刺杀盖世太保》等。

1、血战钢锯岭

《血战钢锯岭》是熙颐影业出品的战争历史片,由梅尔·吉布森执导,安德鲁·加菲尔德、萨姆·沃辛顿、卢克·布雷西、泰莉莎·帕尔墨、雨果·维文、瑞切尔·格里菲斯、文斯·沃恩主演,影片改编自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讲述他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并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的传奇故事。

2、敦刻尔克

《敦刻尔克》是由辛克匹影业出品,美国华纳兄弟影业发行的战争悬疑片,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菲恩·怀特海德、汤姆·格林-卡尼、杰克·劳登、哈里·斯泰尔斯、阿纽林·巴纳德、詹姆斯·达西等领衔主演 。该片改编自二战历史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当时40万英法联军被敌军包围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面对敌军步步逼近的绝境,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命运背水一战。

3、兵临城下

《兵临城下》是由让·雅克·阿诺导演执导,裘德·洛、艾德·哈里斯主演的电影。影片改编真实故事,该片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红军传奇狙击手瓦西里·柴瑟夫与德军顶尖的神枪手康尼少校,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一场生死之战。

4、拯救大兵瑞恩

电影由二战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故事的主角真正本名为美军第101空降师E连士兵弗里茨·尼蓝,在E连攻下卡伦坦湾后得知他在第82空降师的哥哥鲍伯阵亡的消息,同时他在第4步兵师的另一位哥哥也阵亡于犹他滩头;

不久后三哥在同一周中于中缅印边界被击落失踪报备,同一天中尼蓝夫人同时接到三封儿子阵亡的电报,弗里茨是家中剩下唯一生存的儿子,陆军于是下令将他优先送回国。电影后段小镇攻防战的情节则纯属虚构。而最后弗里茨的三哥并未阵亡,只是成为日军的俘虏,最后被英军所救。

5、刺杀盖世太保

《刺杀盖世太保》是法国传奇影业出品的战争片,由塞德里克·吉门内兹执导,杰森·克拉克、裴淳华、杰克·奥康奈尔、米娅·华希科沃斯卡、杰克·莱诺联合主演。《刺杀盖世太保》根据二战史上著名的刺杀事件“类人猿行动”改编,以丘吉尔策划的类人猿行动为主线,讲述了两名盟军飞行员空降纳粹占领区,刺杀盖世太保头目海德里希的故事。

2. 第二次世界大战——阿拉曼战役

阿拉曼战役

1942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北非战争中,英军第8集团军于在北非实施的进攻战役。

由于德军在苏德战场,特别是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损失惨重,德意两国法西斯领导集团被迫于1942年秋季前大幅度缩减对在非洲作战军队的支援。德意军队已精疲力竭,武器、弹药和燃料奇缺。这对英军在非洲战区转入进攻,驱逐德意军队极为有利。

10月23日前,德意军“非洲”坦克集团军(司令为隆美尔元帅)在埃及阿拉曼以西占领宽为60公里的防御正面。该集团军下辖德军4个师和意军8个师,总兵力约8万人,坦克540辆,火炮1219门,飞机350架。采取纵深梯次配置,企图依托支撑点式环形防御与大面积布雷相结合的坚固防线,阻滞和粉碎英军进攻。在埃及作战的英军第8集团军(司令为蒙哥马利将军)辖10个师和4个独立旅,总兵力为23万人,坦克1440辆,火炮2311门,飞机1500架。战役企图规定;钳制左翼德军,由阿拉曼西南地域向西迪哈米德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将德意军队滨海集团压迫至沿海一带,并予以歼灭。英军巧妙进行战役伪装,使德军对英军主要突击方向和战役发起时间作了错误判断。

1942年10月23日21时40分,经过3天的预先航空火力准备和20分钟的炮火准备,英军于10月23日傍晚转入进攻。突破是在9公里宽的地段上实施的。英军炮兵密度较小(每公里正面50门火炮),未能压制敌人火力配系,虽经一整夜战斗,仅楔入敌人防御阵地。突破变成了速度异常缓慢的“蚕食”德军防御阵地的行动(至10月27日前英军仅推进7公里)。

在主攻方向上,第30军右翼澳大利亚第9师和英第51师、中路新西兰师和南非第1师,起初进展顺利,突破敌前沿后迅速在雷区为后续装甲部队开辟通路;左翼印度第4师在鲁韦萨特岭以北遭敌顽强抵抗,进攻受阻。24日凌晨2时,第10军第1、第10装甲师奉命从正在开辟通路的雷区进入战斗,由于雷区纵深超出预料,至日终前仅第1装甲师的个别部队通过雷区。25日凌晨,新西兰师在雷区开辟通路后,向西南方向迈泰尔亚岭逼进,遭德第15装甲师反击。26日,澳第9师在战线北端攻占德军部分阵地后向海岸推进,威胁德第164师侧后,并击退德第15装甲师的反击。在助攻方向上,第13军对德军防线南段发起进攻,但为德军的雷区和炮火所阻,进展甚微。24日晨,该军第7装甲师和第44、第50步兵师再次发起攻击,通过第一道雷区后为德军火力所阻。

此后,双方损失惨重。26日,隆美尔判明英军主攻方向,开始将第21装甲师调往北线。英军进攻受挫,27日暂停进攻;第7装甲师北调,加强主攻方向实力;第13军其他部队暂取守势,仅以小分队出击和炮火袭击牵制敌人。26日,意大利向非洲运送燃料的油轮全部被英国海、空军击沉,致使德军油料奇缺,后勤补给陷入困境,装甲部队无法组织大规模反击。29日,澳第9师和英第9装甲旅向海岸推进,被德军击退。由南线调来的德军主力第21装甲师向北部沿海机动,企图阻滞英军沿公路西进。蒙哥马利据此改变计划,决心对腰子岭以北德军防御薄弱部位实施纵深突破。31日,澳第9师进抵并控制沿海地区,切断德军第164师退路。德军第21装甲师、第90轻型装甲师组织反击,未果。至此,德意军坦克仅剩200余辆,而英军在战线北段尚有800余辆坦克没有投入战斗。

11月2日凌晨1时,英军按照"增压"计划发起新的进攻。经炮火准备后,第151、第152步兵旅和第9装甲旅发起冲击,遭德军顽强抵抗。第1装甲师随即投入战斗,次日夜从德军第15、第21装甲师防线接合部达成突破。4日晨,第10、第7装甲师和印度第4师从突破口向纵深发展进攻。德军第15、第21装甲师余部实施反击,但由于没有空中掩护,大部坦克被击毁。在沿海地区被切断退路的德第164师余部,亦被澳第9师歼灭。隆美尔命令德意军全线撤退。由于油料和车辆不足,部分重兵器由人力后送,道路拥挤不堪,撤退行动迟缓。英军乘势转入追击,并出动大批飞机轰炸,给退却中的德军以重大杀伤。6日,英军因雨停止追击,致使德意军装甲摩托化部队顺利撤退,仅意军第10军在退却途中大部被歼,战役至此结束。

点评:此战是英军在非洲取得的第一次重大战绩。这一胜利使北非战局出现了有利于盟军的转折,盟军从此开始掌握战略主动权。阿拉曼战役中,德意军队伤亡和被俘5.5万人(俘获3万人、毙伤2.5万人),损失坦克320辆,火炮约1000门。英军亡4600余人、伤8900余人。此战的特点是,英军以巧妙的伪装达成了战役突然性,步、炮、坦密切协同突破对方防线。不足之处是,对敌人防御战术地幅的突破速度极低。每昼夜超不过1.5公里,因而未能达到将德意军队压至沿海一带的目的。英军对退却之敌追击也不够坚决,这使德国法西斯军队集团得以有组织地撤至预有准备的防御地区。

3. 我想找一部电影,内容是希特勒战争的那个年代的,一群人在沙漠上的生存片

撒哈拉沙漠阻击战

一开始是坦克迷路,救了几名英军,还俘虏了个意大利人,在黑人兄弟的帮助下,找到了方圆几百里里唯一的水井,但也快干了,中间M3还击落了一侦察机,俘虏一飞行员(这家伙直接打死一盟军,后来还几乎坏了事,而且让黑人兄弟和意大利俘虏死掉了)。

后来,消灭了一支侦察小队,获得情报,有500多德军正在找水源,指挥的美国中士(最大的官是一英军上尉军医)决定阻止这支德军前进,以保证后方的军事行动,于是,十多名英雄与没有坦克但有迫击炮的敌人展开激战,德国指挥官进行了两次谈判,想要获得水,而盟军也造成有大量水的假象,把德军拖在水井旁……最后,剩下两名孟军绝望地面对上百冲过来的德军举起了枪,结果德国人投降了——强硬的指挥官在前面的谈判中被打死了,快要渴死的德军熬不住了。凑巧的是,战斗中的炮弹炸出了水源,也使德军的斗志消融怠尽。
对吗

4. <血战阿拉曼》讲的是什么

1942年10月23日到11月4日,十万名意大利和德国组成的联军士兵在“沙漠之狐”隆美尔的带领下,与由英国陆军元帅“狮子”蒙哥马利率领的英军第八军的二十万盟军士兵在非洲北部的阿拉曼沙漠地区进行了世界战争史上参战人数最多、参战坦克数量最多的“阿拉曼战役”,史称“装甲战役”或“世界最大局部战役”。战况惨烈,血染大漠。

细节折射历史 场面再现真实

这场发生在二战期间北非的阿拉曼战役,是一场举世闻名的坦克大战,其战争场面宏伟开阔、气势波澜磅礴、战略捭阖纵横、战术波诡云密。而由斯皮尔伯格亲自监制、恩佐.蒙特里尼编剧执导的影片《血战阿拉曼》,从一名意大利士兵的角度对这场经典战役做出了独到的解构。再现了战场上的血腥残酷、双方最高指挥官的战术交锋、以及淹没在黄沙血海下的累累白骨所折射出的种种人性……杀戳、友谊、信仰、背叛、爱情、生命、忠义、和平充斥在影片中,令人不禁动容。

《血战阿拉曼》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作为一部意大利人拍摄的二战题材影片,对于英国和其盟国来说,这是他们当年的敌人、现在的朋友在回顾历史,如同我们看过的韩国著名影片《太极旗飘扬》一样,都体现了对战争正义尺度的把握。在本片中不难看出,导演在克制地展现战争本身,因此选取了从意大利士兵的个人角度对这场经典战役做出独到的解构,通过对战场上的士兵和战场上最基本的行动单元——连队的心理刻画和思想再现,折射出战争的残酷。

邱吉尔有句名言这样说:“在阿拉曼战役之前,我们战无不败;在阿拉曼战役之后,我们战无不胜”。当然,夸张是演说家邱吉尔最惯用的修辞手法,但这话确实也点出了阿拉曼战役的关键作用。起码,在心理上是对英国人民及全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巨大鼓舞。

《血战阿拉曼》对战争的残酷性做了真实的表露,并没有刻意的丑化德国士兵,在这部影片里,可以看到编导对那些充当炮灰的德国军人也是满含同情之心的。事实上,在现在的阿拉曼,还保留着非常完好的德军墓地,对当地人来说,德国人帮助他们打井、修路、架桥,做了不少好事,他们对德国人还是很尊敬的。看来隆美尔麾下的非洲军确实军纪严明,跟党卫军之流有着天壤之别。但这也正是战争的悲剧所在吧,双方都是心地善良的青年人,如果在和平时代,他们本应该成为朋友,在球场上一较高下,而由于这场战争,他们中的许多都只能葬身在这黄沙下。

战争胜利难道都要靠运气

在《血战阿拉曼》里,中尉和他连队里每个士兵的个人目标都非常明确——打完仗后活着回家,而整个意大利军队的目标也是打赢阿拉曼这场战斗。然而,在当时的战争背景下,打赢战斗是以很多的士兵的死去为代价的,也就意味着很多的士兵不能实现“活着回家”的目标。士兵们并非作战不勇敢,而赢得战斗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也许这其中就由运气。反观英国军队,他们最终打赢了这场战斗,但还是有上万名的士兵死去了。意大利军队在招募士兵的时候,并不会要求士兵们,包括年轻的大学志愿军塞拉在内,必须打赢战斗,只会要求他们能服从指挥,愿意参加战斗或者作战勇敢就可以了。因此,每个到战场上来的人,都希望能活着回家。

《血战阿拉曼》显得比其他战争题材影片更具浪漫气息,“意大利新兵的种种运气”是导演为突出战争残酷主题的一种手法。影片中展现了年轻的大学志愿军(意大利新兵)塞拉在战场上的几次好运:

第一次运气,那是在他刚进兵营报到时,战壕被英军飞机炸弹轰炸,一个经验老道的军士只留下了一个耳朵,但他却活了下来;

第二次运气,塞拉和军士们进入地雷区收缴战利品,经验不足的他采上了地雷,然而那却是一个只对付300公斤以上目标的地雷表壳,又是虚惊一场;

第三次运气,英军坦克势如破竹,眼看意大利人寡不敌众,小钢炮的轰击侥幸暂时逼退了英军,小伙子幸运在这一刻没有被碾碎;

第四次运气,德意联军大势已去,英军大范围搜寻残余力量,有三个士兵要求在夜里去放哨,因此而躲过了英军的抓捕,其中就有他;

第五次运气,躲过英军的抓捕的三个人继续艰难地在沙漠中逃亡,其中的两个终因体力不支而倒下,而小伙子却成功启动了一辆废弃的摩托,给自己的生命带来了新的希望。

其实,战争中是没有一点运气可言的,而富有同情心的导演们却把心底里那一份对和平自由世界的美好向往都眷顾给了年轻人。也因此成就了影片中几个浪漫得让人流泪得情景:

1. 当四个士兵裸体着欣喜若狂地奔向大海时,他们那一刻的感觉就像是上了天堂;

2. 当中尉要枪杀那匹所谓墨索里尼的战马时,马似乎明白自己得处境般暗伤地低

下了头,中尉放下了手中的枪;

3.当军士们看到夜空升起的照明弹,仿佛烟花般的场景,对故乡的思念达到了前所

未有的程度;

4. 当行进在酷热的大漠里,因为没有饮用的水源,大家难以为继的时候,突然天

降大雨,一个老兵立刻眼泪纵横;

编剧:恩佐·蒙特里尼

导演:恩佐·蒙特里尼

主演:保罗·布里加亚、皮尔弗朗斯科·法维诺、路西阿诺·斯卡帕

播出时间:10月14日 21:57 10月15日 10:17 CCTV-6重播

塞拉是一名来自意大利某大学校园的志愿兵,他满怀爱国热情来到前线,却无法与战友分享他的激情。因为他的战友在沙漠战场严酷的生存环境下战斗了2年,已经磨去了所有激情,仅有的只是对个人生活的向往、对家庭的思念。长期游走在生死之间,使他们不再对伤痛敏感,不再畏惧战火纷飞的前线,他们不相信有人出于激情自愿前来经受磨难。与战斗战术比较,他们更相信命运。

一天,天空中飞来一枚英军的流弹,塞拉立即伏地,而他的战友作为老兵却站在原地不动,躲也不躲,他们认为被炸死了算倒霉。战友死在了自己的身边,塞拉却没事,这是他的幸运。

然而,在无情的战场上,幸运必定是有限的,一般会有三次,三次过后就作好准备吧,倒霉的事要来的时候,你会怎么都无处躲避,这一次,塞拉用掉了第一个运气。

连长告诉塞拉如果得了痢疾那不算生病,因为他们都得了痢疾。厕所是在地上挖一个小坑,然后蹲在那里等英国人的炮弹扔过来。他们为什么在晚上吃饭呢?因为晚上看不见饭里的苍蝇。在一次行动中,塞拉踩到了地雷,然而那却是一个只对付300公斤以上目标的反坦克地雷,他用掉了第二个运气。

部队缺医少药、缺吃少喝,但很多伤员偏偏要靠药物才能维持体力。一个士兵需要截肢却没有麻药,医生就把他的腿活生生地锯了下来。

他们要面对伤亡、肉搏、无休止的杀戮。事实就是他们是否被俘都不重要,因为与他们现在的情况相比较,也许到英军那里做俘虏会生活得更好一些。他们一直守在那里等着被杀死,战争过去以后,没人会记得他们,他们就像被遗忘的石头埋在无边无际的沙漠。

一阵炮击过后,英国人开始进攻,意大利人看来快完了,然而他们却奇迹般地守住了阵地。可他们明白,这是最后一次幸运,防线已无法阻挡敌人的再次冲击。

果然,在这之后不久,军团彻底战败了,所有士兵都要步行撤到200公里以外,路上,他们碰到了一个意大利将军,将军知道战争已经结束,但他不想回去了,他要和他的勤务兵一起死在战场。最终,连队里活着离开战场回到家乡的竟只有塞拉一个人。

精彩视点:

这部由斯皮尔伯格操刀监制的影片从一名意大利士兵的视角对二战期间,发生在北非的一场举世闻名的坦克大战——阿拉曼战役做出独到的解构。再现了战场的血腥残酷、双方最高指挥官的战术交锋、以及淹没在黄沙血海下的累累白骨所折射出的种种人性……

影片是一部耗资达两亿美元精良打造的史诗巨制,1000辆真实坦克的大战场面可谓空前绝后,40000名群众演员同时出现的镜头仿佛要将电影银幕挤爆,3000平方公里原始沙漠战场实地拍摄。也因此被称为史上参与战争人数最多、出现坦克数量最多的一部影片。加之导演在光线的处理、色泽的运用和高度的画面还原效果上都实现了令人惊叹的突破,作为一部反映二战题材的影片,本片堪称佳作。

5. 寻找一部关于二战时期阿拉曼战役的电影

《血战阿拉曼》
http://v.youku.com/v_show/id_cc00XNjk4NzQxMg==.html
《光荣岁月》
http://v.youku.com/v_show/id_cc00XMjMyNDcxNTY=.html

6. 谁看过电影《血战阿拉曼》

《血战阿拉曼》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6cliv7B7JBamhNS5bKT_jw

提取码: gmac

作品相关简介:

是由恩佐·蒙特莱奥勒执导,PaoloBriguglia和皮尔佛朗西斯科·法维诺等主演的战争剧情片。该片主要讲述了1942年10月,在大学中学习哲学和文学的谢拉以志愿兵的身份抵达位于埃及的北非意军的故事。

海报

7. 二战埃及的一部电影

<阿拉伯的劳伦斯>
应该是这部 他是英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