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禹治水电影
没拍过。
2. 《大禹治水》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翻译:
禹接受了舜帝的命令,与益、后稷一起到任,命令诸侯百官发动那些被罚服劳役的罪人分治九州土地。他一路上穿山越岭,树立木桩作为标志,测定高山大川的状貌。禹为父亲鲧因治水无功而受罚感到难过,就不顾劳累,苦苦的思索,在外面生活了十三年,几次从家门前路过都没敢进去。
他节衣缩食,尽力孝敬鬼神。居室简陋,把资财用于治理河川。他在地上行走乘车,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就乘木橇,在山路上路上行走就穿上带铁齿的鞋。他左手拿着准和绳,右手拿着规和矩,还装载着测四时定方向的仪器,开发九州土地,疏导九条河道,修治九个大湖,测量九座大山。
他让益给民众分发稻种,可以种植在低洼潮湿的土地上。又让后稷赈济吃粮艰难的民众,粮食匮乏时,就让一些地区把余粮调济给缺粮地区,以便使各诸侯国都能有粮食吃。禹一边行进,一边考察各地的物产情况,规定了应该向天子交纳的贡赋,并考察了各地的山川地形,以便弄清诸侯朝贡时交通是否方便。
(2)大禹治水免费电影完整版扩展阅读: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禹是治理洪水的最高领导人,但他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躬亲劳苦,手执工具,与下民一起栉风沐雨,同洪水搏斗。
大禹治水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依靠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等为内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
禹会村遗址,禹会也称禹墟,位于安徽省蚌埠市西郊涂山南麓的淮河东岸,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地考察发展其是淮河流域目前发现最大的一处龙山文化遗址,总面积为50万平方米。大禹生活的年代正是龙山文化时期。
涂山既有大会诸侯遗址,又有娶女首领为妻的涂山氏国遗址,并留有禹王宫、启母石(亦即望夫石)、(生启之地的)台桑、防风冢、禹墟等多处遗迹,山上禹王宫有数千年历史,历代文人名宦如狄仁杰、柳宗元、吴文魁、苏轼、苏辙、宋濂、邓石如等,均来此游览凭吊并留下大量诗文铭刻。
3. 小时候看了一部电影叫大禹治水。现在怎么找不到了
《神州精魂》
导 演 卢珏 周少峰
类 型 剧情片
主 演
杜振清,李小燕,路捷,郭六登
老电影讲大禹治水的,看看是不是,挺玄幻的,记得有天庭、斗法之类的。
4. 一部描写大禹治水的神话电影,不是动画片
只是我5岁时候看过的动画片。讲的是1只精卫鸟(动画片,不是那个舒畅演目前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动画系列,”明星小太极〃主演的神话部分拍摄工作已经
5. 求助早期的关于大禹治水的神话电影
神州精魂
6. 大禹治水有电视剧吗,
《大舜》
是由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出品的古装剧,由吴子牛执导,宗峰岩、赵文瑄等主演。
该剧以远古帝王大舜传奇曲折的一生为主线,讲述了尧、舜、禹三代历经磨难、治理水患,为民造福、成就伟业的故事 。
7. 找一部关于大禹治水的电视剧
电影: 大禹治水 1996
上映:1996-01-01
地区: 大陆类型: 剧情
导演: 肖朗主演: 周剑英 / 马超英
时长:100分钟
远古时代,鲧治水九年未成,被尧帝处死。禹继承父志,克服重重困难上涂山,以其坚定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感动了蒙伯,蒙伯招婿出征,辅佐治水。十月“堵”治,筑堤三丈,但渗漏堤倒,蒙伯蒙难。禹戴罪治水,途经家门,无颜见爱妻娇女,思念中顿悟“疏”治良策,遂请命再战。经过十年辛劳,禹一直坚守在治水工地,一次次又过家门不入,还带着启儿一同治水。最终劈山引水,泄洪入海,治水成功,百姓安居乐业。
8. 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约在4000多年前,中国的黄河流域洪水为患,尧命鲧负责领导与组织治水工作。鲧采取“水来土挡”的策略治水。鲧治水失败后由其独子禹主持治水大任。
舜帝说:“禹!你也谈谈高见吧。”禹拜谢说:“是啊,君王,我说些什么呢?我整天考虑的是孜孜不倦地工作。”皋陶说:“哦,到底是些什么工作?”禹说:“大水与天相接,浩浩荡荡包围 了大山,淹没了山丘,民众被大水吞没。
我乘坐着四种交通工具, 顺着山路砍削树木作路标,和伯益一起把刚猎获的鸟兽送给民众。 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进四海,还疏通了田间小沟,使 田里的水都流进大河。
和后稷一起播种粮食,为民众提供谷物 和肉食。还发展贸易,互通有无,使民众安定下来,各个诸侯国 开始得到治理。”皋陶说:“是啊!你这番话说得真好。”
以后禹首先就带着尺、绳等测量工具到中国的主要山脉、河流作了一番严密的考察。大禹在河北东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考察。
一次,他们来到了河南洛阳南郊。这里有座高山,属秦岭山脉的余脉,一直延续到中岳嵩山,峰峦奇特,犹如一座东西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山中段有一个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细流就由隙缝轻轻流过。
他还发现龙门山口过于狭窄,难以通过汛期洪水;还发现黄河淤积,流水不畅。于是禹大刀阔斧,改“堵”为“疏”。就是疏通河道,拓宽峡口,让洪水能更快地通过。
禹采用了“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的治水思想。根据轻重缓急,定了一个治的顺序,先从首都附近地区开始,再扩展到其它各地。
大禹决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群山中开道。艰苦的劳动,损坏了一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人的损失就更大,有的被山石砍伤了,有的上山时摔死了,有的被洪水卷走了。
可是,他们仍然毫不动摇,坚持劈山不止。在这艰辛的日日夜夜里,大禹的脸晒黑了,人累瘦了,甚至连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脚指甲也因长期泡在水里而脱落,但他还在操作着、指挥着。
在他的带动下,治水进展神速,大山终于豁然屏开,形成两壁对峙之势,洪水由此一泻千里,向下游流去,江河从此畅通。
(8)大禹治水免费电影完整版扩展阅读:
1、相关典故:
三过家门而不入:
这是大禹治水中发生的故事。为了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敢入。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的哇哇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
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
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
2、禹
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
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
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国号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
后人称他为大禹。禹死后安葬于会稽山上(今浙江绍兴),仍存禹庙、禹陵、禹祠。从夏启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来禹陵祭祀他。
9. 求大禹治水的完整故事
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孟子·滕文公下》)远古的时候,洪水肆虐,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时,出了两位治水英雄:鲧和他的儿子禹。他们治水的神话流传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
鲧是一个聪明能干、造福民众的英雄,他不但创制了农具耒耜,驯服驾驭了耕牛,教导人民播种五谷,创建城郭,更带领人民筑堤防洪,战胜洪水。当时洪水实在太大了,鲧填了九年,依然是“滔滔洪水,无所止极”。鲧为了制服洪水,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不待天帝允许,私自取了“息壤”去治水,救黎民百姓。息壤是天庭中一种生长不息的土壤,取一点投向大地,就能积成山、堆成堤。鲧的行为触怒了天帝,被天帝殛杀于羽山之野。鲧死后尸体三年不腐,天帝命人剖开他的肚子,肚子里跳出一条虬龙,这就是鲧的儿子禹。大禹出生后,鲧的尸体化为一条黄龙,永远沉入了羽渊。治水英雄鲧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禹继承父亲的遗志,决心治理滔天的洪水。大禹治水采用两个办法,一是填堵筑堤,二是疏通引导。大禹让黄龙帮助勘察地形,用尾巴划开地面,让洪水流向应当去的地方。黄龙长着两只美丽的翅膀和强有力的尾巴。大禹又让曾助鲧治水的玄龟,背着息壤,去填堵筑堤。
大禹还与兴风作浪的恶神进行了殊死的战斗。狂暴的共工,制造洪水,直到今天的山东曲阜,中原大地一片汪洋。禹在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大会诸神,定与共工决一死战。首先擒杀了共工的主要助手相柳氏。相柳氏身为长蛇,有九个头,食于九座山,所到之处立即变为溪泽。然后与共工进行猛烈的决战,终于打败共工,获得胜利。
大禹治理黄河,是从青海的积石山开始疏导的。据说当时的石门山与吕梁山相接,堵住了黄河的去路。大禹疏导至此,遇到了障碍。于是他启动自己的神力,把龙门山劈开为两半,黄河水就顺畅地从峭壁间流过,这就是今天河南洛阳的龙门。黄河穿过龙门往下流过几百里,遇到了一座砥柱山,不能通过。大禹就开凿砥柱山,使河水绕山分流,好像穿过三道门,这就是今天的三门峡。如今三门峡上游建有禹王庙,渡船的艄公常来烧香许愿,祈求平安。
大禹治水,不仅时间漫长,而且十分艰苦,然而,他以无私忘我的精神,奋斗不息。走路太多,脚指甲都磨光了,得了“偏枯”病,走路十分艰难,但他却走遍了中国的山河大地,常常是“昼不暇食,夜不暇寝”,吃饭睡觉都顾不上。在紧张治水的日子里,好几年都经过家门而不入。直忙到三十岁,大禹还没成家。一天,他来到涂山附近,看见一只美丽的九尾白狐,相传她是幸福与权力的象征。大禹于是爱上了涂山的一位姑娘,但没来得及成婚,就又到南方去治水了。姑娘一直等着大禹,经常吟唱思念的歌……这就是南方民歌的起源。以后,大禹终于回来,娶了这位名叫女娇的姑娘。但新婚后的大禹只在家待了四天,又出发去治水了。女娇在家等呀等,常站在黄河之滨眺望,所以这里就有了“望夫石”。
经过多年的奋斗,大禹终于领导人民制服了洪水,治理了黄河,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大禹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他的伟大精神,世世代代铸造着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唐代大诗人李白游览黄河时,遥想当年大禹治水的不朽业绩,写诗赞叹道:“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杀湍堙洪水,九州始桑麻。”
大禹的精神,为后世治黄的艰巨事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10. 有关大禹治水的一部电影
电影叫神州精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