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太原战役这部电影吗
没有这么一部。
㈡ 决战太原电影电影的观后感
《决战太原》观后感
星期天,我和爸爸一起观看了文献影片《决战太原》。我几乎是眼含泪水看完最后一个镜头,我仿佛被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影片中处理烈士后事工作队副队长杜明学的痛心疾首,霍桂花冒死送达太原城防图而终身残疾的动情往事……很多镜头画面,让我好几次都想掉眼泪。
太原,这一座拥有两千五百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六十年前,英勇的人民解放军经过近半年的英勇奋战,攻克太原,太原的历史从此掀开崭新一页。《决战太原》是以全国解放战争为历史大背景,运用大量鲜为人知的真实资料,结合寻访当年战争的亲历者,全方位多视角地描述和记录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阎锡山的部队展开的异常激烈的太原战役。《决战太原》让我们看到了当年真实的战争场面,那一个个珍贵镜头都是当年战地记者冒着枪林弹雨,用鲜血和生命记录下的。影片中大量鲜为人知的真实资料,全方位多视角地追述了战争双方从谋划到对决的历史事实,捕捉到许多普通战士动人心弦的战争经历,以及后人寻找阵亡烈士亲人那一幕幕催人泪下、发人深思的人文情怀,高度赞扬了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重要贡献和英勇牺牲的革命前辈。
太原战役从1948年10月5日发起,到1949年4月24日结束,前后历时6月有余,共计歼灭国民党军队135000余人,其中俘虏77000余名。解放军为攻取这座城市也付出了巨大牺牲。仅在太原解放战役中就有7000多革命烈士长眠地下。当我们站在苍松翠柏间献花鞠躬的时候,当我们因英雄的战士而自豪和骄傲的同时,我们的心情也是十分悲痛和沉重的。在烈士陵园,我看到一个个刻有烈士姓名的墓碑,还看到只有所在部队名称而无姓名的烈士墓碑,更有既无姓名又无部队名称的无名烈士墓碑,可能还有许多连墓碑也没有的烈士永远长眠在地下。他们是我们的前辈,是为了我们今天安宁的生存环境而英勇献身的亲人。
人类需要和平,60年后的今天,我们绝不能忘记这场成为历史的战役,更要保卫现在的和平与安详。
㈢ 《60年后,我送你回家》找出本片中叠化的内容,并分析作用
老人在墓碑前出现叠化。作用是展现主角的心理活动或幻想以及展现时间的流逝。
《60年后,我送你回家》简介:
古稀老人王艾甫是山西太原的一名退伍老兵。一次,他在太原书摊上偶然发现了4本阵亡将士的名册。上面记载着866个太原战役中牺牲烈士的信息,此外还有84封没有寄出的阵亡通知书。
在84份阵亡通知单中,有26名烈士籍贯不明,王艾甫来到烈士陵园核对84位烈士的资料。并决定开始为烈士们开展寻亲工作。经过十几年的努力,84份阵亡通知书上的烈士,王艾甫已经落实了29名。
他的寻亲工作已经延伸到阵亡烈士名册上的866名烈士以及太原烈士陵园里安葬的3900多位烈士。目前,王艾甫正在筹建“寻亲”基金会。
叠化是剪辑技法中最简单操作的一项视觉效果,当两个素材的轨道叠在一起时,只要逐渐降低上面轨道的透明度,便可以达成叠化,说它简单,是因为操作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新手往往都喜欢依赖叠化用来转场,说它难,是因为叠化在现代电影剪辑中的使用大有学问。
叠画是创造性地运用画中画的手法。这些形状、位置、大小变幻不定的小画面和整个大画面之间构成多种视觉和结构关系,大部分是与大画面书法对位的小画面说明,还有很多是回忆的画面,也有类似于叠画的电影语言功能。
在宣传广告中画中画和画外画统称画中画。 如果背投中配置了两个高频头,即主高频头和副高频头,就可以有画中画功能。
㈣ 关于解放太原的一部老电影
就叫解放太原。
㈤ 电影《奇袭》中侦察排长方勇是谁演的
电影《奇袭》中侦察排长方勇是张勇手饰演的。
张勇手,1934年11月10日出生于山西省汾阳市, 中国内地演员、导演。1957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黑山阻击战》。1960年,主演剿匪电影《林海雪原》。1965年,在战争电影《地道战》中饰演区长赵平原。
1974年,在战争电影《南征北战》中饰演高营长。1976年,自导自演剧情电影《南海风云》。1982年,执导剧情电影《彩色的夜》。2014年,由其出演的现实题材电影《天河》上映。2016年,主演战争电影《南口1937》。2018年,张勇手获得第2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5)山西太原战役电影完整版扩展阅读
张勇手主要作品:
1,《打击侵略者》饰演:金哲奎,导演:华纯。
2,《地道战》饰演:赵平原,导演:任旭东。
3,《哥俩好》饰演:二班长,导演:严寄洲。
4,《林海雪原》饰演:少剑波,导演:刘沛然。
5,《奇袭》饰演:方勇,导演:许又新。
㈥ 请问成都哪点可以买到得智取华山,解放太原这两部老电影的碟子啊
网络视频上有http://video..com/v?fr=bk&ct=301989888&rn=20&pn=0&db=0&s=24&word=%D6%C7%C8%A1%BB%AA%C9%BD 看看是这个吗?
㈦ 山西太原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1、晋祠──天龙山景区。该景区位于太原市城区西南,景区中心距市中心约25公里,最远景点约37公里。该景区包括九个景点:晋祠、天龙山、龙山、太山、蒙山、晋阳古城遗址、晋阳湖、柳子沟和悬瓮山,总面积约128平方公里,是一个优美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高度融合的风景名胜区。其中晋祠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处国内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园林,建于晋水源头,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文物荟萃。以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为代表的古建筑群以及宋塑侍女像、唐太宗御书《晋祠之铭并序》古碑、唐“华严经”石刻等, 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中宋塑侍女像被雕塑家评为“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伟大的雕塑作品之一”,是我国现存的稀世瑰宝。因此可以说晋祠是华夏文化的 一颗璀璨明珠。天龙山风景优美,松柏青翠,林木葱茂,山峰秀美,泉声淙淙,空气清新,气候清爽,幽雅绝俗。天龙山最重要的人文景观是天龙山石窟,它包括了南北朝时期 的东魏、北齐,以及隋、唐、五代近5个世纪的作品,成为作品较全、内容较丰富、洞窟型较为系统的石窟群,并以惊人的艺术成就显著于世,其中第9窟下层的十一面观音是天龙山的石窟杰作,被我国著名雕塑家傅天化、钱绍武先生称为“世界之最”,“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最精美的作品”。此外,天龙山亦为全国最大的保护完好的元代道教石窟群;晋阳古城遗址,是我国宋代以前最大的古城遗址之一,遗址文物古迹甚多,是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晋阳湖是我国北方大城市中少有的城市湖泊,水面广阔,是进一步发展旅游的景点的风水宝地。晋祠宾馆是太原市规模最大、环境最优雅的园林式宾馆,是晋祠──天龙山风景区重要的组成部分。总之,晋祠──天龙山景区是目前太原市最重要的旅游胜地,深层开发和拓展的潜力都很大。
2、双塔寺──城区景区。该景区分布在太原市的中心区域,是交通最方便、市民最集中、商业最发达的繁华地带,也是市民对旅游景点需求最迫切的地区。该区景点的构成主要有:(1)古建筑和宗教名胜, 有作为市徽标志的永祚寺明代建筑“凌宵双塔”,随末唐初创建的崇善寺,明清道观纯阳宫;(2)现代公园和陵园,有迎泽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森林公园、卧虎山公园、碑林公园、墨艺苑和众多的小型公园;陵园有双塔寺陵园;(3)旧州府 衙门:督军府旧址;(4)购物中心和饮食茗品:著名的商业中心有钟楼街、柳南,著名的商场、商店有五一百货大楼、天龙大厦、解放大楼、下元商场和服装城;饮食名店有六味斋酱肉店、清和元饭店“头脑”、 认一力饺子馆以及食品一条街等;(5)高级宾馆、饭店:主要有迎泽宾馆、山西大酒店、并州饭店、国旅大厦、三晋大厦等涉外单位,此外还有许多现代化餐厅; (6)戏剧院和歌舞厅,有晋剧院、歌剧院、豫剧团、京剧团和歌舞剧团,此外,还有大量的歌舞厅分布于全市的大街小巷,亦成为旅游活动的重要场所。总之,该区是一个古今文化结合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游、行、吃、住、玩、购物六大要素都很齐备,成为太原市旅游活动的中心区域,是太原市国际旅游的中心,只要进一步创新开拓,可形成为重要的国际旅游基地。
3、清泉湖景区。清泉湖景区位于清徐县境内,在太原南70公里处,其西部和南部紧邻晋祠──天龙山景区,卦山、玄中寺、杏花村、祁县乔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大院以及平遥古城和双林寺、镇国寺、 太谷无边寺街等景点,处于整个太原盆地及周边景区的中心,旅游地理位置极好。该区旅游景观分为自然山水、文物古迹、新建的三国文化景观和旅游度假村四部分。自然景观有清泉三湖和“平泉碧流”──不老泉以及中隐山景观;文物古迹有古代避暑胜地清泉寺,有祭祀狐突夫妇的狐突庙,有景色诱人的香岩寺和香岩石窟 ,还有宝梵寺、尧帝短期建都的尧城及尧帝庙和城隍庙等。此外,清代名扬四方的豪门巨族的王家庭院有“三国演义城”、“罗公祠”、“清泉湖度假村”和宾馆等 。
4、崛山──柳林河景区。该景区位于太原城西北沿边山地带,分布有一系列古迹和风景区:崛帏山红叶风景和多福寺,是一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结合在一起的风景名胜区,崛帏红叶是 太原古八景之一,多福寺曾是明末清初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傅山隐居处,“霜红龛”内还留有傅山的手书真迹。土堂大佛寺内除有整块黄土雕塑的高达9米的大佛外,寺内的“土堂怪柏”(亦称“土堂神柏”)亦为太原古八景之一。柳林河及悬泉寺位于上兰村西部的 汾河山谷,是一个古代避暑胜地,由于地处山区,茫茫景色浓郁,悬泉古寺建于山崖;对市内游人有一定的吸引力。
5、牛驼寨名胜区。牛驼寨名胜区是解放以后发展起来的。在解放战争中,牛驼寨是解放太原的军事要塞,是一个庞大而重要的明碉暗堡群,在太原战役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搜集太原战役及战争中牺牲的英烈,特建立牛驼寨烈士陵园,太原战役总指挥徐向前元帅的大型铜像也肃立在这里,是山西省现代战场的遗迹,是革命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课堂,也是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㈧ 最近看了《集结号》,不知是不是真事
确实是真的,是由一位作家改编的。事实中的“谷子地”是一位已经去世的老兵,很可惜没能等到《集结号》的首映式……
后来,记者们采访了真正的团长,他已白发苍苍。团长说,确实当时没有吹响集结号,因为一吹就暴露了身份,会让国民党军知道的。所以,这个感人的故事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谷子地的原型是已经去世的老八路常孟兰,央视在《百姓故事》栏目中也曾播出过一段关于他的纪录片。 《为了那声军号》。纪录片讲述的是1948年11月19日的故事,时任晋察冀军区四纵十旅某部排长的常孟兰带领7名战士奉命执行阻击任务掩护全团撤退,他接到的命令是———不管有多难,在听到号令之前不准撤退……为了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友,他开始了48年感人肺腑的追寻。1996年,他终于得到自己老部队的信息,此时他已是年过七旬的老人,但遗憾的是他的团长已经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当年究竟吹响过军号没有就不得而知了,2005年完成心愿的常孟兰老人因病去世,享年80岁。《集结号》原著小说《官司》的作者杨金远在看了这个纪录片后写了小说《官司》,张国立看了这篇小说推荐给冯小刚,这样才有了后来的《集结号》
昨天晚上的《子午书简》还专门介绍了《官司》,其实只有15页,一万多字,编剧就编了6万多字,小说里战争有多激烈,有哪些人根本没有详细描写,电影里一个多小时的场景,在小说里之用了两三句话就讲完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