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第一代电影美术师刘学尧去世,享年几岁
新中国第一代电影美术师、长影老艺术家刘学尧于2020年8月31日晚在长春去世,享年99岁。据悉,刘学尧原籍山东安丘,1922年2月28日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48年担任东影(长影前身)美术师,参加了人民电影第一部故事片《桥》的美术工作。
在没有特技摄像的情况下,采用“透视”和“缩尺”手法,在摄影棚内完成了“大部队过江”“工人抢修桥梁的高空作业”两场重头戏的拍摄。
代表作还包括《白衣战士》《刘胡兰》《葡萄熟了的时候》《神秘的旅伴》《上甘岭》《党的女儿》《边寨烽火》《小姑贤》《窦娥冤》《墙头马上》等40多部影视剧、戏曲片。
(1)神秘的旅伴电影完整版扩展阅读:
人物生平:
1922年生于哈尔滨市。小学读书时,最喜爱图画课,又由于他是独生子,母亲不准他到户外同其他孩子玩耍,因此绘画便成了他少年时代唯一的乐趣。
中学时代,美术老师高仰山非常器重和喜爱他,经常借给他一些美术书籍,辅导他练习作画,假日里还常带着他到风景秀丽的松花江畔或公园去写生,这不仅增加了他对绘画的兴趣,而且为他奠定了良好的美术基础。
当他中学毕业后,正好他父亲到一家电影院当厨师,他便经常溜进去看电影。这个电影院有个电影广告画师,每次上映新片时,就要画出一批广告画进行宣传。这些广告画深深吸引了他,他常常蹲在那里看这位画师作画,一看就是半天,心里充满了对画师工作的羡慕。
后来,碰上满洲映画协会招收学员,他满怀希望地报名投考,被录取了。经过一年的学习,1941年,他在“满映”当了美术助理。
1943年,他开始独立担任美术设计工作。
1948年,他又赶到兴山,重新回到东影。
『贰』 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历史沿革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大型综合性电影制片厂。是在1937年伪满时期日本“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基础上建立。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筹备实际上从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就开始了,中共党员刘建民、赵东黎秘密进入“满映”,组织进步职工开展护厂斗争,于1945年10月1日成立了“东北电影公司”,到1946年10月1日才正式命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曾因长春国共内战迁至黑龙江省鹤岗市一段时间。首任厂长是袁牧之,当时的人员主要由延安、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和解放区其他一些电影工作者组成。
1946年内战一触即发,东北电影公司于5月23日迁往合江省兴山市(即黑龙江省鹤岗市)。在一所小学校里搭设“厂房”,建起了新中国第一个电影生产基地。1946年10月1日命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同时调出大批干部支援新厂建设,因此被形象地誉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
1947年,厂长袁牧之提出“东影”的任务是“坚持制片生产,建立雏形,培养干部,组织发行,催促国外订货”。解放战争时期,东影摄制了17辑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使用胶片30万尺,有三名年轻的摄影师在战场上牺牲:张绍柯,牺牲时30岁;王静安,牺牲时27岁;杨荫萱,牺牲时24岁。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展,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后,东影分批迁回长春 。
东影根据当时电影市场被美影片占据的状况,进行了各类片种的试制。从1947年到1949年,他们创下了中国人发电影事业的六个第一: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第一部长故事片《桥》和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1949年4月,东北电影制片厂迁回到长春现址,摄制了《中华儿女》,《赵一曼》,《钢铁战士》,《白毛女》等影片。
1955年2月,中共中央文化部决定,东北电影制片厂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也就是这一年,影片《祖国的花朵》,《平原游击队》,《董存瑞》出品发行。
它不仅是个电影生产地,而且是个电影人员的培训地。1960-1962年之间,这个厂还成立过电影学院,后来撤消。它下设总编室、导演室、拍摄室、美术室、音乐创作室、制片室、编刊室以及美工、照明、录 音、化装、服装、道具、剪辑、特技等车间,甚至还有自己的洗印厂和电影乐团。 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过数百部故事片,它尤以拍摄农村题材和战争题 材的影片为长。作品充满了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和黑土地特有的粗犷豪放 风格。近些年这个厂的不少作品有较重的商业化倾向,尽管这样,像《过年》这样的影片仍然为它赢得了荣誉。 长春电影制片厂在译制外国影片方面是有极大贡献的。至今人们仍然铭记的《列宁在一九一八》、《夏伯阳》和《瑞典女皇》这样的优秀影片,都是由它介绍给中国观众的。 从1947年5月---1949年7月,东影先后派出了32支摄影小分队深入到前线、工厂和农村,拍摄了大量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编辑了十七集新闻记录片《民主东北》,这是新中国第一部新闻记录片,它不仅生动反映了东北解放战争、华北解放战争的面貌,而且真实记录了辽沈、平津两大战役的部分实况。影片成功向海外发行,于1950年获捷克卡罗维?发利第五届国际电影节记录片名誉奖。
《民主东北》记录了大量的宝贵史料。优秀摄影师张绍柯、杨荫莹和王静安为此牺牲了生命。
新中国电影事业的许多“第一”由长影创造。例如:
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影片生动揭露了蒋介石卖国内战和独裁的丑恶面目,歌颂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由陈波儿编导,1947年11月完成)。
新中国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影片描写了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内战,但在人民力量打击下,最终失败,好似鳖在瓮中一样。它的摄制完成,揭开了人民电影美术片的制作史页(由朱丹编剧,方明导演兼动画设计,1948年12月完成)。
新中国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影片对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细菌战、扑灭鼠疫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同时开创了科教电影创作的历史,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袁乃晨编导,1948年夏完成)。
新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影片生动表现了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塑造的人物形象真实可信,演员的表演自然朴素,表演艺术家陈强在片中饰演一位老农民,这是他初登银幕之作。后曾扮演《白毛女》中的黄世仁,《红色娘子军》中的南霸天,以演反派而著称。
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桥》,1949年5月拍摄完成。影片第一次以工人为主角出现在银幕上,具有鲜明的主题思想,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导演王滨,1951年成功制导了影片《白毛女》。美术设计刘宇光,1946年毕业于“满影”电影专科学校,曾任长影第一任美术科长。相继在《党的女儿》、《上甘岭》、《火焰山》、《神秘的旅伴》、《大渡河》和电视剧《少帅春秋》等影视剧中担任美术设计。
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从此,东影开始大量译制苏联影片,为后来的译制工作奠定了基础。影片由袁乃晨导演,他是中国翻译片的开拓者。1949年5月译制。 1997年,媒体出身的赵国光接任厂长,原吉林省体育彩票中心主任刘丽娟任主管经营副厂长。1998年,长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计划。首先是开展土地置换,将长影老厂区21公顷土地以3亿元价格卖给长春国信集团。同时提出“一厂三区”的计划和“不拍赔钱片”的口号。随后,贷款3亿元加上自筹资金共6亿元,建设长影世纪城。此后,长影又分别成立了由副厂长韩志君和宋江波牵头的影视公司。并与吉林电视台合作成立了长影影视频道。
2000年改制为“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长影集团”。
2005年初,长影以买断工龄、解除劳动合同等方式精简人员。同时,大型旅游项目长影世纪城竣工并投入运营。同时, 长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一群爱好电影、志向相同的年轻人立志通过网络把长影精神传递到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
长影集团刘总曾这样评价:“长影世纪城现今无论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超出原来的预期。游人明显递增,收入和社会影响力也在明显提高。国家领导人去了也很多,看了之后评价也很高。前不久,曾荫权到长影世纪城,他说和香港迪士尼可以媲美了,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对我们是一个鼓励。”对于长影的未来,刘总信心百倍,“第一,希望把长影打造成为中国的电影产业集群;第二,打造一个亚洲比较有影响的,比较有特色的影视旅游胜地,成为一个世界的电影娱乐中心。”
2010年,中国电影走入又一个春天,长影的新一轮春潮也正袭来。
『叁』 找一下六十,七十,八十年代的侦破老电影
经典国产反特务老电影大全
《斩断魔爪》上海电影制片厂1954 导演:沈浮 主演:陶金 凌之浩 胡思庆 孙百群 韩非
最后八个人(东北抗日联军)
《原形毕露》国语译制片 无字幕 朝鲜电影 反特片 1973年发行 长春电影制片厂1973年译制
罗马尼亚惊险故事片《密码》
神秘驼队
【埃及】走向深渊(上译)
【国产老电影】古刹钟声 1958
《代号213》上海电影制片厂1984 导演:天然 主演:马晓伟 陈肖依 赖昭群
圣保罗医院之谜
拂晓枪声
《寂静的山林》长春电影制片厂1957 导演:朱文顺 主演:王心刚 白玫 浦克
老电影《405谋杀案》
《东港谍影》1978(上影)全
锄奸记(1944)
《徐秋影案件》老电影1958 (本末鉴赏)
羊城暗哨
《前哨》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 导演:德.广布道尔基 主演:李亚林 徐连凯 王春英
老电影反特故事片:《秘密图纸》
《天罗地网》经典老电影.1955
虎穴追踪(1956)
故事片《铁道卫士》
国产经典反特故事片[智截玉香笼] 完整_NDUwMjY2MDk
神秘的旅伴(1955)
国庆十点钟(1956)
[1983]不能受勋的英雄[朝鲜]
朝鲜老电影【敌后金达莱】(1971年出品)
罗马尼亚电影《边塞擒谍》全(1956)
血战落魂桥
《难忘的战斗》(1975)
《南海长城》【国产老片】
《51号兵站》
十天_h264-320x240
《山间铃响马帮来》上海电影制片厂
《智擒眼镜蛇》全集 国语译制片 苏联电影 二战
《地下尖兵》反特老电影1957年 (本末鉴赏)
《R4之谜》主演:邵慧芳 王滨雁 张力维 乔榛
《云雾山中》(1959)
电影 戴手铐的旅客(1980年)
老电影【黑三角】1978年(流畅)
电影:《幽谷恋歌》彩色(1981长影)CCTV-6
《多瑙河三角洲的警报》
《熊迹》
《蓝色档案》彩色(1980上影)CCTV-6
《不速之客》黑白 国语译制片 中文字幕 苏联电影 剧情 1959年出品
《激战前夜》
看不见的战线 译制片-朝鲜 1965年
《勐垅沙》八一电影制片厂1960 导演:王苹 袁先 主演: 王心刚 曹 樱 何美萍
《边寨烽火》长春电影制片厂1957 导演:林农 主演:达奇 王晓棠 田烈
《国庆十点钟》长春电影制片厂1956 导演:吴天 主演:印质明 赵子岳 浦克
《激战前夜》八一电影制片厂1957 导演:王冰 冯毅夫 主演:王润身 袁霞 王昶
特殊任务
八十年代公安侦破电影:《405谋杀案》、《雾都茫茫》、《R4之谜》、《神女峰的迷雾》、《蛇案》、《智截玉香笼》、《林中迷案》、《白雾街凶杀案》、《梅山奇案》、《深谷尸变》
『肆』 跪求老电影谍战,反特老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百度网盘资源
https://pan..com/s/1LKwjsS4x0-gEZCJwJzx7cQ?pwd=sb2s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日寇投降前夕的上海,日本驻上海的特务机关梅机关头目松田祯昭曾密藏了一份叫作"蓝色档案"的长期潜伏特务名单。为了获取这份名单,国民党中统局派遣了中统特工赵康成功打入日本特务机关梅机关内部;同时国民党军统局也派遣了军统特工银狐和寒冰从重庆赶到上海执行这项任务。中统特工赵康不惜牺牲名誉、牺牲了与沈亚奇的爱情,与松田周旋,经受重重考验,获得了松田的信任,获取不少绝密情报。军统特工银狐为了谋取私利,暗中勾结日本特务机关,出卖情报,并且不断地对中统特工暗下毒手。美国情报局对这份"蓝色档案"也垂涎三尺,特派美国中央情报特工逢天爵暗中勾结银狐,企图窃取。我党为彻底打碎敌人的反扑阴谋,迎接全国解放,指派党的地下工作者贺德彪、沈亚奇伪装成国民党中统特工,围绕着"蓝色档案"与敌人展开殊死斗争。
『伍』 田烈的电影生涯
初中时,聪慧好动,十分喜爱京戏,常常上台一试身手。1928年15岁时,田烈瞒过要其做买卖的父亲,偷偷考取了设在山东泰安的民众剧场学习表演。在民众剧场期间学习了舞台表演、化妆、戏曲、戏剧、音乐理论和乐器知识,并参加了多部话剧、京剧的演出,为他以后的从艺道路打下了基础。
1929年民众剧场扩建为山东实验剧院,田烈成为正式演员。1930年山东实验剧院因经费短缺,部分师生组成“晦鸣社”到北平演出,田烈在话剧《名优之死》中出演了一个角色。1931年,他在上海加入“集美”歌舞剧社、“狮吼”剧社,先后在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生死同心》、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新旧时代》等多部影片中出演角色。 1947年,田烈回到北平后,进入中央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三场任演员,在影片《满庭芳》、《深闺疑云》、《碧血千秋》等影片中扮演角色。新中国成立后,他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演员。1955年田烈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在北影和长影做演员期间,从建国的1949年到“文革”前的1965年,他紧锣密鼓地在《民主进行曲》、《吕梁英雄》、《新儿女英雄传》、《一贯害人道》、《龙须沟》、《六号门》、《英雄司机》、《神秘的旅伴》、《怒海轻骑》、《上甘岭》、《边寨烽火》、《心连心》、《天下无难事》、《古刹钟声》、《云雾山中》、《锡城的故事》、《试航》、《换了人间》、《铁道卫士》、《再生记》、《万木春》、《冬梅》、《神出鬼没》、《鄂尔多斯风暴》、《锦上添花》、《山村会计》、《三进山城》等一系列影片中出演各种重要角色,田烈的演技达到了巅峰。
在田烈的《神秘的旅伴》、《上甘岭》等影片中的剧照下方写有“赠田烈同志生前友好存念”的白色手写字迹,从字迹上分析,显然是在田烈逝世后,家人或单位分送亲朋好友的留念照。在《神秘的旅伴》中,田烈和另一位著名的反派演员李颉合作,成功地将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土匪萧五和一个老奸巨猾、封建把头式的马帮主魏福的阴险狡诈刻画得入木三分,使片中的角色气质准确、传神入画。也使初登银幕、在片中扮演小黎英的王晓棠一炮走红。
在另一张《上甘岭》的剧照中,田烈饰演老伙夫,高宝成饰演连长张忠发。老伙夫将师长托他带给连长张忠发的两个苹果,满怀深情地交到张连长的手里,浓浓的战友之情,溢于言表,永远定格在共和国影片的底片上。
他的银幕形象,在1965年后戛然而止,不见踪影。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一代擅演反派的名家田烈离我们远去,而他创造的无数银幕形象,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中。
『陆』 电影演员曾演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里李克明的演员刘增庆谁知道他的情况。麻烦介绍一下呗。谢谢,很喜欢
刘增庆,(1930-1985)原来是大连四中的一位物理教师,学生时代就是一个戏剧爱好者,参加工作以后经常在旅大教师文工团参加业余演出,经过申请并经旅大文教局同意,1954年夏天他考取了北京电影演员剧团,此后连续在《神秘的旅伴》、《虎穴追踪》、《如此多情》、《云雾山中》、《笑逐颜开》等影片中扮演主要角色,1957年13期的《大众电影》曾对他做过专题介绍。刘增庆此后因为长期两地生活,生活负担太重,这个时期爱人患了重病,父母身体也不好,于是向厂里申请调回大连,到大连话剧团工作,厂里很痛快就答应了,据《电影世界》1982年5期介绍,这是1962年7月的事情。那段时期,赶上国家困难时期,不可能每年拿出大笔资金给电影厂拍片,大跃进时期成立的武汉、山东、江西、内蒙古电影厂都撤并了,大批演员无所事事,只好排演话剧在舞台上演出靠知名度挣点零花钱,为此,周总理曾下令精简电影厂人员,刘增庆回大连就有这个背景因素在内。1962年,《我们村里的年青人》拍摄续集,刘增庆也从大连再度回到长影,据说拍戏的时候心情很不好,因为妻子患病,孩子在家无人照顾,他把五岁的小儿子星坡也带来了,在山西和长春之间奔波。和上集相比,他憔悴得厉害,瘦了很多,我在看小人书的时候,感觉上下集形象差了很多。刘星坡回忆拍摄的时候,导演曾经给了他一个镜头,让他在门口赶几只小鸡,一直赶到老乡家院里,可惜这个镜头后来给删去了。此间有一天,在长影内景拍摄时,正逢周总理陪同朝鲜领导人崔庸健到厂内参观,此前刘增庆一个劲地赶小孩子出去,他就是赖着不走,总理看见在场玩耍的刘星坡,亲切地将他抱在怀里并合拍了一张照片,并将一个小徽章别在他的身上,此情此景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回忆,“那种幸福的感觉伴随了我很多年”,几十年以后,已经是大连机车厂职员的刘星坡曾有回忆文章刊登在《大连日报》。刘增庆文革中在秋林公司站柜台当营业员,但是每天有大量的人慕名前去观看,搅得商场无法营业,又先后安排在大连钢厂和建筑公司工作。文革后,刘增庆落实政策,被安排在大连话剧团担任编剧工作,并参加了一些话剧的演出。他编剧的话剧《命运》在大连公演时曾受到观众的欢迎。《大众电影》刊物曾在1983年第2期彩色画页“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对其进行了简单介绍,还刊登了他的一张近照和参加话剧《赵钱孙李》的剧照,岁月和生活的磨难已使他失去了往日的风彩,难见当年长影小生踪影。1985年,在家中休息的刘增庆因煤气意外泄漏而去世。据他的儿子回忆,刘增庆那天在家刚刚送走了一个采访的记者,回到家中修理煤气炉子,开关没有关好,偏偏刘增庆有严重的鼻炎,没有察觉漏气,回到屋里就躺在床上睡觉了,她的爱人那天正好出门没带钥匙,回到家中没有叫开门,以为刘增庆出去了,又到邻居家坐了一会,等察觉出有异常情况已经晚了。2009年10月4日,我在大连中山公园旧物市场看到一些60年代的《电影艺术》杂志,封面上写着“长春、刘增庆”,我想,这一定是刘增庆生前订阅的刊物,作为一名电影演员,他时刻在为自己“充电”,在一篇赵丹谈表演的文章上,画了很多道道。不知道为何在刘增庆故去20多年以后,他遗留下来的刊物出现在旧书摊上。出于对这位已故演员的崇敬,我将它买了下来。
『柒』 抓台湾特务的电影
推荐去看一下电视剧《暗算》有三部分的 分别将破译密码和敌后工作
真的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