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42是什么剧情
主要是讲述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故事。
在国民党政府无视饥荒造成的大面积灾害和人员死亡的背景下,遭慌的地方人们选择举家出门逃荒,壮观的人流就开始漫长的从河南逃往陕西的路,路上很多人都饿死了。老东家一家和瞎鹿一家在人流中相遇并肩走上逃荒路。期间还遇上了日本军轰炸。最后两家的亲人是死的死、卖的卖,只剩下了老东家和小孙子到了往陕西的火车上,结果还在一阵枪林弹雨中闷死了小孙子。老东家伤心至极,不知道自己这究竟是在干什么。逃荒本来是想救全家,未料反倒把大家害死了,所以他决定逆着人流往回走,想死的离家近一点。路上遇到了一个全家也都死了的小女孩,二人一同走向回家的路。
这是电影《温故1942》的大致剧情,不知是不是你想知道的~
2. 《1942》讲述的故事非常悲惨,其中哪些情节让你泪目呢
《1942》是冯小刚拍摄的一部国产灾难片,“1942年,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处于白热化阶段,几乎鲜少有人注意到古老的中原河南正爆发一场惨绝人寰的大旱灾。”这是影片的简介,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从另一个角度写的关于这场战争带给的中国人的苦难,所以这个影片的选材在另一个角度上创新的同时,也带给了大家对于那个年代的很多的感受。
我们从影片中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饥迫,无奈,流离失所,也希望现在认真做好自己,为祖国强大做出贡献。
3. 1942剧情介绍
《一九四二》剧情简介:
一九四二年,因为一场旱灾,河南发生了饥荒。老东家叫范殿元,大灾之年,战争逼近,他赶着马车,马车上拉着粮食,粮食上坐着他一家人,也加入往陕西逃荒的人流。
三个月后,到了潼关,车没了,马没了,车上的人也没了。这时老东家特别纠结,他带着一家人出来逃荒是为了让人活下来,可是到了陕西,自己的亲人全死了。于是他决定不逃荒了,开始逆着逃荒的人流往回走。老东家此时没想活着,就想死得离家近些。
老东家转过山坡,碰到一个同样失去亲人的小姑娘正爬在死去的爹的身上哭。老东家上去劝小姑娘别哭了,小姑娘对老东家说她并不是哭她爹死,而是她认识的人都死了,剩下的人她都不认识了。一句话让老东家百感交集,老东家要小姑娘叫自己一声爷。
小姑娘仰起脸,喊了一声“爷”。于是,老东家拉起小姑娘的手,往山坡下走去。漫山遍野,开满了桃花。
(3)电影1942剧情扩展阅读:
一、影片介绍
《一九四二》是由华谊兄弟公司和重庆电影集团联合出品的一部剧情片。该片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由冯小刚执导,张国立、陈道明、李雪健、张涵予等主演。影片于2011年10月19日正式开机,2012年11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以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万民众离乡背井、外出逃荒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分两条线索展开叙述:一条是逃荒路上的民众,主要以老东家范殿元和佃户瞎鹿两个家庭为核心;另一条是国民党政府,他们的冷漠和腐败、他们对人民的蔑视推动和加深了这场灾难。
2013年,该片获得了第3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两岸华语电影、第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影片等奖项。
二、角色介绍
(一) 范殿元(张国立 饰)
他原本是河南延津的一个地主,家境殷实、儿女双全。因为灾民“吃大户”,他的万贯家财付之一炬,儿子也被杀。从此他带着老婆、女儿、儿媳妇以及长工栓柱离乡背井。
一开始他以为只是短暂的躲灾,路上还不忘救济其他人。但随着逃荒日久,妻死子离的现实让他万念俱灰,最终他孤身一人逆着逃荒人群,向家的方向走去。
(二 )蒋介石(陈道明 饰)
抗战时期的中国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主席 、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他带领政府、军队和整个中国在灾难深重的1942年艰难前行。对外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对内,他一方面评估豫北会战,不断调整策略,另一方面号召富商给河南大饥荒的灾民捐款。
(三)李培基(李雪健 饰)
1942年1月,他临危受命成为中华民国河南省政府,面对受灾的河南人,他痛心疾首,面对官场的各种弊端,他深感无力,甚至只能屈从于潜规则。
(四)安西满(张涵予 饰)
他是一名传教牧师 。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他觉得时机到了,他希望能像当年的摩西带领犹太人逃出埃及那样帮助着灾民逃离苦难。他每天就骑着自行车游走在乡间,苦口婆心的为灾民灌输宗教信仰,牺牲甚为珍贵的粮食只为了能给死去的灾民做超度。
(五)老马(范伟 饰)
老马是一个厨子,在逃荒路上他的命运转折很大 。这个与炉灶为伍的伙夫,经历了从伙夫到法庭庭长,再到与人贩勾结,再到成为日军俘虏的人生起落。
(六) 瞎鹿(冯远征 饰)
他是范殿元的佃户。他木讷迟钝却又在生计上处处算计,为的是养活上有病娘、下有儿女的一大家人 。自幼喜爱木工活的他,拉得一手好胡琴,也正因为这音乐上的共同爱好,与传教士安西满结为了生死之交。
(七)花枝(徐帆 饰)
花枝是瞎鹿的妻子,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坚强、现实,把孩子看得比任何人任何事都重要。在逃荒的路途中,她凭借自己护犊的本能一路为自己和孩子的生存而不惜一切代价地坚持。
(八)白修德(阿德里安·布洛迪 饰)
他是美国《时代周刊》驻重庆的战地记者,来中国原本是为了采写独家新闻,但随着不断深入河南灾区腹地,所见所闻深受震撼,他决心要把真实情况告诉中国政府,为此不惜以身犯险。
4. 一九四二电影简介
《一九四二》电影剧情
由刘震云编剧、冯小刚导演的《温故一九四二》,片名更改为《一九四二》。反映的是一九四二年的一场灾难,
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此时河南大旱,千百万民众离乡背井,外出逃荒。影片以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逃荒路上的民众,主要以老东家和佃户两个家庭为核心,展现他们的挣扎和痛苦、希冀和愤怒;另一条是国民党政府对人民的蔑视加深了这场灾难,并最终导致了自己失败的命运。1993年,刘震云就把小说交到冯小刚手里。2000年,冯小刚与刘震云获华谊兄弟支持后重启该片,2002年,《温故一九四二》建组,2011年初,王朔再次提议,重启《温故一九四二》。阿德里安·布劳迪和蒂姆·罗宾斯即将加盟该片,为《一九四二》这部本土特征明显的电影,平添了特别招眼的国际范儿。[1]
一九四二年,因为一场旱灾,我的故乡河南,发生了吃的问题。与此同时,世界上还发生着这样一些事: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
老东家叫范殿元(张国立饰),大灾之年,战争逼近,为了躲灾,他赶着马车,马车上拉着粮食,粮食上坐着他一家人,也加入往陕西逃荒的人流。在躲灾过程中,突出了他从开始的充满希望,慢慢失望最后绝望的心理。三个月后,到了陕西潼关,车没了,马没了,粮食没了 ... 车上的人也没了。这时老东家特别纠结,他带一家人出来逃荒是为了让人活,为什么到了陕西,人全没了?于是他决定不逃荒了,开始逆着逃荒的人流往回走。人流中喊:“大哥,怎么往回走哇?往回走就是个死。”老东家:“没想活着,就想死得离家近些。” 转过山坡,碰到一个同样失去亲人的小姑娘,正爬在死去的娘身上哭。老东家上去劝小姑娘:“妮儿,别哭了,身子都凉了。”小姑娘说,她并不是哭她娘死,而是她认识的人都死了,剩下的人她都不认识了。一句话让老东家百感交集,老东家:“妮儿,叫我一声爷,咱爷俩就算认识了。”小姑娘仰起脸,喊了一声“爷”。老东家拉起小姑娘的手,往山坡下走去,漫山遍野,开满了桃花。
5. 《一九四二》讲了什么如何评价
我有过两次在电影院发火的经历。
一次是看《唐山大地震》;一次是看《一九四二》。
《唐山》里,石板压住两个孩子的为难,数十万人的生死,徐帆却只用二十年后轻松的一跪就了结了所有前尘往事。我眼前历历的却是2008年5月,九寨沟的羌族小伙哽咽着给我打电话:到处都是白花花的尸体…太惨了…太惨了…我真的受不了,我只能用衣服盖住头,一路拼命的跑…我不敢看…奶奶不肯跟着我们走,她死也要死在家里…你说怎么办…怎么办…
然后看《一九四二》。首映的周末,售票处乌泱乌泱都是人。我们站在门口数着进场的小孩,15:10场,一共6名孩子走进了万柳嘉禾的《一九四二》放映厅,年纪从3岁到10岁不等。
电影开始了,没用太长的时间,荧幕上就开始了杀戮。灾民抢粮,血浆漫红了院子。如果这个尚在可忍受范围内,在随之而来逃荒大迁徙中,日本炸弹下的血肉横飞;孩子尸体被拦腰撕裂,肠子拖了一地;野狗争抢尸体的内脏,而导演还安排了个洋人记者用相机不断的拉近、定格、摆拍;照片辗转到了蒋介石手中,镜头仍在不断的拉近、定格、摆拍;最后一场血顺着明晃晃的刀尖,从张默的后脑喷薄开来,终结在范伟的唇齿之间。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令父母们认定了这是一部可以带着家小阖家观赏的电影?是什么力量促使冯小刚把一部主流院线片拍成了Cult片?
这个导演,在散乱的故事线里,他用张国立徐帆去咯吱老百姓的痛感神经;用陈道明李雪健去拨弄所谓高知分子的政治神经;刻意放大上帝与传教士的宗教意义,全不搭界的塞进两个好莱坞大牌演员,讨好所谓的国外电影节评委与片商。每个镜头、每秒剧情,充斥了算计与心机。
他明明做着与民间马戏团班主如出一辙的把戏,用福尔马林浸泡着蛇、猫和畸形婴儿的尸体,走街串巷,招徕老百姓猎奇的目光,却偏偏还要摆出一副艺术家的姿态要世人膜拜。
居然也还真的有人膜拜。
这大约也是在中国这样神奇的国度才能发生的文化奇景:在1个人过马路不守交规被撞死也能被解读出100种政治阴谋的国度,再血腥的屠杀只要套上高帽就能冒充春秋大义;只要是敌国造成的杀孽、是敌党放任的血腥、是历史中早已过去的残酷,只要无损当朝之清明,再不堪的画面也能光明正大的亮相。
只见利益,不见悲悯。
于是,我坐在电影院的黑影里,嘴里像吞了一坨屎一样的恶心。
我不知道,在接下来的几周里,会有多少水军或者自以为是的观众继续撑起这部电影的口碑。我不知道,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有多少未满18岁的孩子会被迫在黑漆漆的电影院里一遍又一遍的看着自己同龄人被拦腰撕裂。
如果真如导演所说,要给历史留存一点良心记忆,如果真的有良心,那么,能不能把你的镜头抬高一寸?
就像2008年5月12日下午,那个用衣服包着自己头,一边哭着一边在遍布尸体的路上奔跑的羌族青年,无能为力,只能闭上眼睛。这是唯一能留给自己的慈悲。
那个拍《甲方乙方》的冯小刚走远了,我很怀念他。
6. 电影1942剧情介绍
一九四二年,因为一场旱灾,河南发生了饥荒。老东家叫范殿元,大灾之年,战争逼近,他赶着马车,马车上拉着粮食,粮食上坐着他一家人,也加入往陕西逃荒的人流。
三个月后,到了潼关,车没了,马没了,车上的人也没了。这时老东家特别纠结,他带着一家人出来逃荒是为了让人活下来,可是到了陕西,自己的亲人全死了。于是他决定不逃荒了,开始逆着逃荒的人流往回走。老东家此时没想活着,就想死得离家近些。
老东家转过山坡,碰到一个同样失去亲人的小姑娘正趴在死去的爹的身上哭。老东家上去劝小姑娘别哭了,小姑娘对老东家说她并不是哭她爹死,而是她认识的人都死了。
剩下的人她都不认识了。一句话让老东家百感交集,老东家要小姑娘叫自己一声爷。小姑娘仰起脸,喊了一声“爷”。于是,老东家拉起小姑娘的手,往山坡下走去。漫山遍野,开满了桃花。
(6)电影1942剧情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一九四二》取材于1942年发生于河南的大饥荒,讲述的是中国人民的苦难。1993年,冯小刚经王朔推荐看了刘震云的小说《温故1942》后,就萌发了将其拍成电影的愿望。此后刘震云一直不断的修改《一九四二》的剧本,甚至推翻重写。
刘震云表示就创作来讲,剧本中的这些人物好像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自己对他们产生了感情。在创作的时候,刘震云把剧本落实到人物身上。他表示《一九四二》的主题是人,是千千万万最广大的人民,他们是一切事物的根本。
7. 1942这个电影是讲什么的
反映的是一九四二年的一场灾难,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此时河南大旱,千百万民众离乡背井,外出逃荒。影片以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逃荒路上的民众,主要以老东家和佃户两个家庭为核心,展现他们的挣扎和痛苦、希冀和愤怒;另一条是国民党政府对人民的蔑视加深了这场灾难,并最终导致了自己失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