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和声》:铁墙里的白色栀子花
十八个月的期限 把所有欢笑都给他
韩国电影给我的感觉一直是细腻柔和、深入人心的,它所聚焦的角色一般都是小众人物,是社会底层最卑微的角色。影片内容往往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陈述出来,几乎真实还原他们的生存状态,像一个好久不见的老友向我们平静地叙述一个她所见的生活场景,细致入微,且娓娓道来。《和声》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以女子监狱为切入点,用主角贞惠与儿子珉宇割舍不断的亲情做线索,把一群杀人犯的喜怒哀乐和深厚情谊呈现出来。
有点类似《七号房的礼物》,女主角同样面临与在狱中出生的儿子珉宇分离的悲伤,在珉宇满18个月后,就必须转送给亲人或由他人领养。所以在18个月这样的期限之内,贞惠竭尽所能保护珉宇、关爱珉宇,每一分每一秒都渴望拥抱他,因为她心里明白,她所能给予珉宇的只有这么多,她只能做十八个月的母亲,只有十八个月的母爱。
小珉宇就是一个天使,他给每一个曾经犯下过罪过的可怜女人们带来温情和欢乐,净化着她们的内心。在一次慰问演出中,贞惠萌生了组织合唱团的想法,而这个过程也是相当的一波三折,不仅自身五音不全,人员也凑不齐,还遭到女警官的反对和从中作梗。为了能获得外出演出的机会,贞惠依然没有放弃,她说服了曾是大学音乐教授的老太太担任总指挥,说服了紧锁心门不肯放下盔甲的由美担任女高音主唱,还得到了其她许多狱友的鼎力支持。在相处的过程中,每个尖锐的身上带刺的女子都变得柔和起来,互相放下戒备和包袱,音乐成了她们共同的力量和慰藉,也似乎只有音乐能够弥补她们内心的殇痛。她们是一群被自身处境所迫不得不奋起反抗不得不委曲求全的女子,被世界遗弃在这样一个铁笼里,除了活着和劳作,没有其他的任何权利可言。然而这些残酷现实带给她们的苦难并没有击垮她们内心的善良和仅存的希望,她们依旧维护着自己仅有的人权和尊严,并小心翼翼制造快乐。
故事的高潮部分应该是合唱团在最后一次外出演出中的“被怀疑偷窃”事件。在狭窄的过道里,女犯人们被要求站成一排贴在墙壁上接受裸身检查,稍有反抗就遭到拳打脚踢,还差点丢失演出的机会,可想而知她们平日的生活里又遭受过怎样的待遇和委屈。这节内容里,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在过道里偶遇会场的保安人员的时候,合唱团的女犯人们立刻整齐划一的自觉地转过身去面对着墙壁,女警官们也低着头谦卑地站着,而那一列由男性组成的安保人员则面无表情,趾高气扬的从过道中间走过去,与那些面壁而立的女犯人们形成鲜明对比。这种鲜明对比,难道不正是这个社会的真实写照吗?男权社会下女性地位的卑微,强权势力下弱势群体的渺小,无一例外赤裸裸暴露出这个社会的阴暗角落,而这种现象在现实中持续存在着,很多人也在不遗余力的反抗着,牵制着强弱双方的天平,社会关系才不至于严重失衡。
影片的结局在这里就不剧透了,美丽与丑陋、希望与失望,已变得不重要,但愿那美丽的和声继续飘荡在我们心里,穿过冰冷肃杀的铁墙,儿童手心的烛火,悠扬在开满白色栀子花的路上。
② 如何评价韩国电影《和声》
太感人了,感情描述的很细腻,喜欢这种慢慢品味内心的感觉~~~情简介 影片讲述了一所女子监狱合唱团里发生的故事。 女犯人贞慧在狱中生下了儿子珉宇。这个来之不易的小生命对贞慧的意义重大,然而,监狱毕竟不是养育孩子的地方,等到珉宇长到18个月,监狱势必要为他找到一个收养家庭,这对贞慧来说心酸且无奈。监狱的女官方科长一向对犯人持有偏见,但小珉宇的出现令这个惯常冰冷的女人也为之心动,并未孩子操持了周岁纪念。但8个月后,贞慧仍要面对和儿子分离的时刻。 某日,监狱内举行了合唱团的表演,深受感动的贞慧向狱长提议,组织一个由犯人组成的合唱团,充实大家的精神生活。于是,狱长同意了贞慧的建议,并承诺她,如果她可以成功组建合唱团,她可以和儿子共同外出 .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4861627/#reviews这个网址是豆瓣网的影评 可以慢慢看
作者:隋唐婧 发表日期:2010-10-29 20:59:00
(天涯论坛)
窗外忽然下起大雨,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
电影《和声》,观看完毕。心情淡淡的,
影片的感觉仿佛经典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那般。
当然里面的配乐远远不及放牛班的春天,
但是女犯人的境遇与那些没人管教的孩子们有相似之处。
同样不受人待见,是一群犹如生长在角落里的苔藓。
是一群被世界遗忘的人。是一群被世界所摈弃的人。
当母亲渴望看到女儿,而女儿却选择逃避。母女之间相互纠结。
谁是谁非已不重要。
当母亲渴望给予儿子母爱。却只能趴在玻璃后面痛苦的注视
是什么缘由造成现在的局面,已不重要。
当母亲渴望女儿的回信抑或探望,而女儿选择了冷漠回应。
心灵的哀伤,心底的呐喊,那些已不重要。
当一群女犯人,围坐一圈,像天真无邪的小朋友般,扭捏着做着自我介绍,
那一刻,是影片最打动人的地方,
明明身为女人,心里都有一颗地雷!都很脆弱,却使用暴力,相互伤害,
打开心扉的刹那,她们:只不过是一群大号的猫,是需要关爱的弱势群体。
她们同是天涯沦落人。所以她们集体啜泣。
请问,那一刻她们打动你了吗?
万事万物终有结局,或好或坏,总有它的最终宿命。
我们生活在制度之下,我们是人不是神。终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德高望重的指挥要去奔赴她自己的路了,监狱走廊里:默默地走,和声相伴。
她回眸一望,影片戛然而止。
影片结束,心中只有一句话: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她:特指所有,所有的女犯人们)
③ 为什么《和声》里那个老师最后还是判死刑了
因为她在二十年前蓄意杀害了她的丈夫和丈夫的情人,犯了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但是二十年后韩国修改了关于死刑的法律条例,所以之前的无期徒刑被从新改成了死刑。
没有立即执行死刑的判决只可能是死缓 根据片中的情节 老师已经服刑十多年 死缓不可能那么久。另外刑种来说 死缓也是死刑的一种 在不允许死刑的国家是没有死缓这种判决的 。比如美国 会判你380年 等等。
退一步说 按照电影里的情节,是韩国因为社会情况恢复了死刑 。那也对已经判刑和已经服刑的不发生效力的 法不朔及既往是法律的基本原则 ,如果法律或行政命令的修改能够影响刑罚的话。 那现在监狱里的重犯都怎么混 ,坐了15年 ,20年 过2天政府想想修改个法律, 就变死刑了。 那不是神经病吗这片和声确实很感人 听说还是韩国大片, 但是结尾为了催泪来这么一段也太文盲了。
④ 关于韩国电影《和声》的疑问:女主角被判入狱10年,孩子和她一起18个月,等她刑满释放是否可以领回孩子
她应该能放出来,因为她是误杀。那个老太太是故意杀人,而且还是两个人,所以缓期了那么多年执行。不过照理说,像老太太这种的,在监狱服刑这么多年的,早都应该减刑了,不应该还是维持原判。电影这么写,可能为了悲剧色彩浓烈一些吧。
⑤ 谁有韩国电影《和声》的观后感,急需!请朋友们帮忙!谢啦!
《和声》观后感
监狱是一个封闭而敏感的地方,关押着各种类型的特殊群体——罪犯,社会各界对其的了解程度甚是局限。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和声》电影的推出,给社会公众展现了监狱的真实一面,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接触和理解“罪犯”这一个原始的印象,看到了真善美的人性,改变了原所赋予了这一特殊群体的罪恶的定义。《和声》电影,通过一个新生儿诞生后的18个月的时光,充分挖掘出各个服刑人员对“新生物”的喜爱和关心的柔和一面;通过音乐的艺术魅力,吸引了老少服刑人员投入到合唱团的集体学习中,从中找到人性的正确归途,觉悟了过去的种种错误的做法,并树立了新的人生动向,为今后的改造和重出社会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础。
通过《和声》电影的观看,让我感触的比较深的观点——“社会应该对“服刑人员”给予一个客观而正确的定义,不能用罪恶丑陋词性来以偏概全地覆盖所有群体,而是正视了其中具有真善美群体的存在,以一个地位平等、值得尊重的形象来引导他们改造,并为重出社会的发展空间留有一席之地”。不能否认的是,在目前的社会中,社会公众对于监狱还是所谓的罪犯的涉及,都有点谈虎色变的夸张效应,特别是对于有脱逃事件的发生,社会更是引起一片哗然的躁动。他们是危险的,他们是罪恶的,他们是可恨的,各种各种的评价,在社会空间中流传。但是,当我们站在服刑人员的角度来看待时,默默听闻着这些是非评价时,又是怎样的一种感受,纵然心中有多少个悔恨的纠结,多少个新生道路的想法,可是在这样的一种外界压力下,又能叫他们怎样以一种积极奋进的心态来接受改造,走好新生的道路?古语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生走错了一步,选择了错误的人生坐标,以致走进了监狱的改造封闭圈,这并不是说他们都是丧失了人性的一面,这并不是说他们都是罪恶魔鬼的化身,这并不是说他们从此以后都只能沿着错误的道路永远走下去,而是说他们可以让我们原谅的,可以在新生的道路上开始新的生活,可以在犯错之后更有意识地避免了更大的错误。
通过《和声》电影,让我感触较深的另外一点是,站在监狱人民警察的角度,应该如何管教和开化服刑人员。居处于监狱这样一个封闭的围墙内,监狱人民警察是管制和教育服刑人员的主体,其工作效率的高低和工作方法是否科学起到关键的作用。在《和声》的电影中,借助音乐艺术的魅力,采取合唱团的集体合作组织方式,用艺术来净化他们的心灵,通过和谐的旋律来唤起他们心中的真善美一面,达到了积极而完美的效应。这种教育手段是一种新创举,监狱人民警察可以借鉴其中,对于服刑人员的开化方式,不拘泥于传统,而结合工作实际,开创新思路,开展新的活动方式,丰富和完善监狱工作体系。
监狱,是集中多样化服刑人员的封闭区域,对于这样的一个特殊空间,我们不应该只是把它当做火山口一样来强制守护,而是在充分保障其安全的基础上,把它变成一个犯过错后的新生起点,从这里走出来的是一个充满积极向上的新生命,投入到社会也是大家庭中正常的一员,平等的地位,公平的待遇。误入歧途只是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绕个弯,依旧回到人生正常的轨道!
⑥ 和声 电影
楼上回答的是法盲 那是和声这部电影的常识性错误 导演是法盲
死缓也是死刑的一种 在不允许死刑的国家是没有死缓这种判决的
比如美国 会判你380年 等等
退一步说 按照电影里的情节 是因为社会情况恢复了死刑 那也对已经判刑和已经服刑的不发生效力的 法不朔及既往是法律的基本原则
⑦ 韩国电影和声最后为什么老师被执行死刑
因为韩国当时恢复死刑。那老师曾蓄意撞死两个人。
⑧ 韩国的《和声》这部电影为什么老师最后要死刑
因为她在二十年前蓄意杀害了她的丈夫和丈夫的情人,犯了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但是二十年后韩国修改了关于死刑的法律条例,所以之前的无期徒刑被从新改成了死刑。
⑨ 《和声》的大结局是什么意思
虽然因错手杀死丈夫而入狱,但幸好贞惠仍能保住怀中骨肉,亦因为这个在狱中诞生的“天之骄子”,这个女子监狱从此充满了欢乐笑声。其实无论是杀人重犯还是帮会大家姐,每个女囚都背负着悲伤的过去。
因此贞惠决心要组织一队监狱合唱团;即使大家的外形各种各样,自己又严重五音不全,但各人都努力合唱出最真诚的歌声去治疗彼此的创伤,并为将被送去寄养家庭的孩子送上最后的祝福。
(9)电影和声结局扩展阅读:
幕后制作
1、影片的女主角金允珍是首位进军好莱坞成功的韩国演员。.这次《和声》则是希望给即将离开自己身边的儿 子最美好歌声的回忆。
2、当拍摄一幕凝望着罗文熙指挥大家合唱的时候,因罗文熙需要眼泪在眼眶打转的样子,金允珍看到罗文熙 投入的模样自己竟然多次流下眼泪,也因此NG了不少次。
3、该影片由于是围绕女囚的背后故事,取景地也真的直接到了女子监狱,当时她们在楼上拍摄合唱一幕时, 楼下的真正女囚们也跟着一起和声。
⑩ 如何评价韩国电影《和声》
哭着看完韩国电影《和声》(T ^ T)不得不说真的超好看,明明都是幸福的人儿因为社会的不公和肮脏而不小心犯罪却还是因为犯法而进入监狱,被亲人误解嫌弃 被迫与自己的18月儿子分离 被迫与家人分开,影片的最后,实施死刑的颁布,老师的离开,回身淡然的微笑,往昔的合唱生活照片达到了情感的最高潮。而我是真的被感动到一塌糊涂,其中还有对她们的不甘和可惜,生活也许曾让你不如人意,也许最后还会是双无情的双手要把你带走,坦然面对微笑对之 其实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