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只是因为太年轻吗————评韩国电影《诗》
影片从两条主线,三个视角来铺展。关于明暗两条主线已有许多评论这里不再赘述,而三个视角,我认为美子代表一个视角,小旭等少年代表一个视角,剩下的“其他人”代表第三个视角。
美子所代表的视角,是感受生活的诗意、热爱生活的爱美之情、对天地自然怀着的无限温柔爱意。美子是作为一个得了健忘症的老人,却是影片中唯一一个真正懂得生命如诗之美的人。从她注重仪表、爱干净、听诗歌讲座、喜欢花、对生活的乐观精神……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美子的热爱生活、展现着她所代表的女性的灵性与善良美好。这个六十六岁的老人,她坐着仰头观察一棵树,庞若无人,天真无邪的眼神,那样子真是极像一位少女。如果说少女时代喜欢观察自然、望着草木天地发呆是出于一颗“初心”的无邪,那么美子这个老年妇女对诗意的寻觅和对自然生命之美的好奇心,则是历尽人生沧桑之后人性对自然最深的领悟与最真的回归。
小旭等男孩所代表的视角,是危险的青春期里荒唐而冷漠的少年。逆反,与奶奶之间的代沟让他对奶奶腻烦冷漠。无知,年少轻狂的岁月他们还不明白自己的行为意味着什么。冷漠,面对一条生命的逝去,却能够依旧轻松若无其事,依旧看着电视哈哈大笑,依旧兴致勃勃地打游戏,即使面对女孩的照片也依旧能够无动于衷。那是青春之殇,也是年轻之痛。
影片中所有的“其他人”包括小旭的妈妈(诗歌班的老师除外)代表着第三个视角。这个视角即是现代人的冷漠麻木。面对孩子们如此的错误,面对一个年轻的生命的死去,所有的人竟然都是那样的冷漠那样的无动于衷。从死者的妈妈在医院门口悲伤到神志不清时冷漠旁观的“看客”路人,到美子给便利店收银员讲述一个女孩身亡的消息时收银员的充耳不闻,再到五个施暴少年的家长处理后果时一心“钱能摆脱一切,给了钱万事大吉”却丝毫没有想到过反思、惩罚与忏悔……这一切普通人对于生命惊心的冷漠麻木被揭示得太过残酷,却又是真实的。而影片中一直以电话那端的声音形式出现,知道最后才回到家却已找不到儿子和母亲的小旭妈妈,又是带有批判性的一笔。当母亲的身影终于在影片最后出现,不禁让人想问,在小旭犯错误的背后,到底是哪些缺失埋下了因,是母亲的失职,是与奶奶的代沟,是教育的不足,是社会时代背景下的必然悲剧?
影片名为《诗》我想是因为其最大的主题还是在“诗”这个字里。尽管影片有着太多的批判与控诉的意义,然而其主旨还是在引导我们去寻找生命的诗意与美丽。那些错那些冷漠,那些对生死对善恶的无动于衷,那些对生命中一草一木之美的视而不见,所有人都没有一颗写诗的心……这是因为还太年轻吗?张晓风在散文《只是因为年轻啊》里说人们因为年轻而感受不到生命的悲悲伤与美丽,那样的感情,在《诗》里真的是让人思考的吧。为什么一个六旬老人可以怀着一颗写诗的心看待生活与世界,而那些孩子那些青年人那些拥有着青春与健康的人们,却对生活冷漠麻木?真的只是因为太年轻吗?
对于“是不是奶奶向警察举报”这个讨论我是认同于正是美子向诗会上的警察吐露孙辈的罪孽的。从影片细节的角度来说,美子特意带小旭去餐厅吃饭、要求小旭洗澡、亲自为小旭剪指甲,以及孙子被带走时美子的平静……这一连串的细节都作证了美子早已知道小旭要被捕。从精神层面上来说,我是认为美子寻诗,美子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每一处动人,她对于真、善、美得追求已经足以强大到去举报自己的孙子。
对于片中一段足够大胆的“老年激情戏”,我比较不赞同说美子是为了筹集赔偿款牺牲自己的说法,“美子在河边面对生死忽然体味到死亡,从而对会长产生了怜悯与理解”这一观点相对使我认同。然而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觉得在面对着死亡与罪恶的思考之时,对于生命中的美与诗的追寻,让美子对于欲望有了新的一层原谅与理解。
至于本片该不该被贴上“女性电影”的标签我倒是觉得也未尝不可。毕竟美子的身上体现的是女性的特质与魅力,而影片的很多处理又让人看到对于男性的批判。给人这样的印象却成为了影片的不足之处吧,有性别立场太明显的嫌疑。
影片结尾段大胆而又秒绝的处理,让美子念诗的声音与死去的女孩的声音相交融。我是觉得在某种程度上美子与死去的女孩在灵魂上是想通着的。说不清缘由,或许一颗懂得慈悲与生命的心怀就早已得到原谅。而我又一直觉得美子对诗的追寻也是对青春时代的一种缅怀。
“难的不是写诗,难的是写诗的心。”
愿我们都能够多怀有一份写诗的心,愿能有更多的人懂得,诗意地生活。
⑵ 日本电影名字是诗讲的什么
超快感
地区:
泰国
主演:
蒂娜·吉塔勒拉 Makoto Koshinaka Tao Sattaphong Phiangphor
导演:
Tanwarin Sukkhapisit
类型:
爱情喜剧同性音乐
⑶ 诗片的结局
本来夏保留着那块舞夏化身镜子碎片,可是后来舞夏因为是夏的生日来看她,离开时变回碎片就回到那块大镜子上去了,最后就变的永远不能一起了。
⑷ 我和我的父辈诗妈妈最后死了吗
我和我的父辈诗妈妈最后死了。
《我和我的父辈之诗》结局:
郁凯迎和施儒宏都是航天工作者,他们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能够快速发展牺牲了自己的很多东西,施儒宏在工作中发生意外身亡,郁凯迎悲痛欲绝,但等着她去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两个孩子都需要她,因此郁凯迎一个人撑起了这个家。
同时在工作上她也没有放弃,这导致郁凯迎更累了,但郁凯迎并没有因此放弃,为了不让两个孩子伤心,她一直隐瞒着丈夫的死讯,在孩子哭着闹着要爸爸的时候,郁凯迎说以后自己就是他们的爸爸,就这样郁凯迎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生活。
郁凯迎和施儒宏的儿子女儿都长大了,女儿施天诺长大后继承了父母的遗志,成为一名宇航员,她成功的遨游太空,实现了郁凯迎一直以来的夙愿。
《我和我的父辈》之《诗》是“最好哭”的篇章
随着电影《我和我的父辈》的热映,四大篇章有温情有欢喜,而其中章子怡执导的《我和我的父辈》之《诗》因聚焦一个普通而伟大的航天家庭的故事,展现了“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奉献,被网友称为电影“最好哭”的篇章。
袁近辉表示,在拍哭戏前章子怡会和他沟通说戏,让他从内心体会角色人物感情,“然后我就心里想着自己是戏里的孩子,从小失去了爸爸,妈妈也不能陪伴我们,越想越伤心就哭了。我感谢子怡老师给我说戏给我引导,培养我的情绪,让我从内心体会这种伤心的感情,我是发自内心哭出来的。”
令袁近辉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戏,是爸爸(黄轩饰)牺牲了,他和妈妈在雨中痛哭,“现在想想过程很辛苦,我和子怡妈妈一直淋着雨,拍完一段,子怡妈妈就赶紧去看监视屏,不满意就一遍遍来,直到大家都满意为止,当时片场晚上很冷,我们在雨里冷得发抖,拍完之后大家都裹着军大衣去烤小太阳。拍完那一刻,我们都很激动。”
⑸ 诗电影的介绍
以否定情节、探索隐喻和抒情功能为主旨的电影创作主张。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法国电影先锋派的一些理论家和创作家认为,电影应当像抒情诗那样达到“联想的最大自由”,“电影最完善的体现,是电影诗”。苏联著名导演爱森斯坦和杜甫仁科也在同一时期发表过类似的看法,并对如何在电影中运用诗的隐喻、象征、节奏等技巧进行了探索。②泛指注重发挥电影表意和抒情功能的电影样式。这种样式的电影作品,往往具有较强烈的情感色彩,追求诗意表现力,但并不排斥叙事和情节因素。代表作品有《战舰波将金号》、《愿望树》、《海之歌》、《雁南飞》、《恋人曲》等。作为样式形态的诗电影,在苏联50至70年代的电影创作界有较大的发展。
⑹ 电影《我和我的父辈》章子怡执导的单元《诗》,究竟有没有感动到你
电影《我和我的父辈》章子怡执导的单元《诗》,究竟有没有感动到你?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大家都有很多的疑问,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吧。我们都知道,这部我和我的父辈的电影,是非常优秀的影视作品,他的内核故事就是讲述这些老辈人的故事。
讲述了这些为祖国默默做贡献,默默在背后付出的这些先辈们的故事,他们的存在,才让我们现在的生活变得那么幸福美满。如果没有他们的坚守,没有他们的付出,我们的国家不会变得那么强大,所以说,我和我的父辈这个影视剧中的诗让我非常感动,因为我们体会不到当时的艰辛,我们只能从电视剧中看到先辈们的牺牲,这让我们更加难受,所以说,光是看预告片,我的心情就非常的紧张,那么,对于他们的付出,不仅是我,更是揪紧了全国观众的心。
⑺ 李银河说看章子怡的《诗》从头哭到尾,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
《诗》这个影片是以航天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为背景,聚焦了第一批航天人为了国家的航天梦而努力工作的故事。而大家在看完这个影片之后,无一不对这个故事称赞。李李银河看完发微博评论了这部电影,表示在看影片的时候从头到尾都在哭。因为这个影片真实而又感人,她表示章子怡在里面饰演的女主伟大而又坚强,无论是作为女性还是母亲或者是妻子,她都是一个独立而优秀的人。她表示这个故事能够取胜,是因为这里面的每一个主创在认真付出的同时,他们把创作变成了精神上面的狂欢。
时代的缩影
而他的妻子在兼顾家庭以及工作的同时,也让这个家庭变得温馨而又美好。为了航天事业夫妻两个人都没有放弃过,也一直都在拼搏。而且影片中的人仅仅只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也正是这些人的付出才能够让航天事业到了一个新的阶梯,到了一个可以发展的阶梯。
⑻ 《诗》的结局是什么
首先我 们可以看到,《诗》中承受苦难的都是女性。少女因为六个男孩的性侵犯而自杀,成了男性欲望的牺牲者;而他的父亲是缺席的,母亲承担了丧女之痛和来自社会, 学校,加害者家属各方的压力;六位家属中只有美子一位女性,其他五位都被赋予了父亲这一极具男权色彩的身份,在多次交谈中,他们态度轻松,关注的始终是如 何用用金钱和权力来保护自己的儿子,对儿子的犯罪行为从未进行过评价,而美子则遭受来自金钱压力和罪恶感的双重煎熬。可悲的是这些女性都没有能力改变这一 现状,少女不堪凌辱投河自尽;母亲迫于压力只能被金钱所收买;其他家属拒绝向美子提供经济上的帮助,身体还是成了她唯一的武器,用身体满足男性畸形的欲望 来决绝困境,这似乎成了女性一个千百年来不变的悲剧宿命。
那么,美好何在?《诗》是一个探寻美的电影。电影中诗成了美的隐喻,美子一度直接表达了她对 诗的看法:“爱诗就是去寻找美丽的东西。”既然诗象征着美好,美子写诗就是一个艰难的探索美的历程。美子一直无法写出一首诗,说明她的生活中没有美好。那 美好究竟是什么?亲情?友情?爱情?李沧东用《诗》不断打破了人们对美好的传统看法。
亲情并非都是美好的:美子和女儿的关系冷淡,她不愿对女儿坦承自己的病情,即使在无法支付巨 额赔款的情况下也不愿向女儿救助;电影中美子和孙子有多场对手戏,大部分孙子处在前景的中心位置,美子即使处于前景也往往背对观众,暗示了美子对孙子的无 限溺爱,可是她的溺爱让孙子失去了基本的道德准则,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甚至在面对死者的照片时还能镇定自若。
友情并非都是美好的:六个好友共同对少女进行性侵犯,这样的友谊是可怕的;美子和其他五位父 亲暂时结成了一个同盟,建立了暂时的友谊关系,这种友谊的成因是为了用金钱和权力收买受害者的母亲,友谊的内部是其他几位父亲拒绝对美子这样一个孤苦的老 人提供帮助,谁会认为这样的友谊是美好的?
爱情并非都是美好的:脸部瘫痪的老头对美子心存爱慕,所以平日小气的他会偷偷塞钱给她,可是脆弱的爱情战胜不了欲望,老头提出的性要求不仅让爱情面目全非,还演变成一场对金钱的勒索。影片中唯一的性爱场面却无爱可言,成了对爱情的无情讽刺。
电影中美子写诗的场景更是一直和死亡,罪恶联系在一起,例如她第一次观察苹果试图写诗时,房 间内六个男孩正讨论着自己的罪行;当她写下了第一句诗时,五位父亲正在讨论如何用权利和金钱收买受害者的母亲;她在操场边写下诗句,操场上那些少年还在心 安理得玩耍;当她来到女孩自杀的河边,她无法写出一句诗,然而突如其来的雨很快打湿了笔记本,美子内心巨大的痛苦和愧疚成了一页用雨水写的诗。电影的最 后,当孙子被警察带走,美子终于完成了一首诗。美子心中巨大的罪恶感找到了救赎的路口,人性中最基本的善恶观念和对生命的尊重化成了一首诗,成为了美子和 李沧东苦苦追寻的美好。
⑼ 求韩国电影《诗》中结局的那首诗。
阿内丝之歌 那个地方怎么样?是多么孤寂啊 到了晚上依然是晚霞 听得见树上鸟儿的歌声吗 没贴邮票的信,你能收到吗 未能表白的话,可以传递到吗 时间流逝�0�2玫瑰谢了 像静止的风�0�2像画家的画儿 未能赴约的约会 一直是秘密的爱 (接着是女童声,那位投水自杀的女生) 我那凄惨的脚踝 飘进嘴里的草叶子 一直跟随着我的小脚印 是离家的时候了 在黑暗到来时,能再次得到光明吗 我会祈祷,祈祷谁都不再流泪 我是那么诚恳地爱着�0�2希望你能知道 在夏日的一个白天无尽的等待 你父亲的脸似古老的胡同 羞涩地坐着�0�2孤独的野菊陪在我身边
⑽ 《我和我的父辈》中第二部分结尾的诗全文是什么
全文:孩子,如果可以,我想告诉你,世间的一切奥秘,告诉你山川大河,日升月落,光荣与梦想,挫折与悲伤。告诉你,燃料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东西。火箭是,为了梦想,抛弃自己的东西。生命是,用来燃烧的东西。死亡是,见证生命的东西。宇宙是,让死亡变得渺小的东西。渺小的尘埃,是宇宙的开始。平凡的渺小,是伟大的开始。让平凡的我们去创造新世界的开始。
《诗》是电影《我和我的父辈》其中的单元之一,由章子怡执导,章子怡、黄轩、袁近辉领衔主演,陈道明、海清、任思诺、彭昱畅、李乃文、耿乐、杜江等出演。
该片讲述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背后,一个航天家庭默默奉献的故事。
角色介绍
演员章子怡饰演的故事女主人公是一位女性火药雕刻师,她的工作是为火箭发动机推进剂整形。她的丈夫,演员黄轩饰演的父亲是火箭发动机设计员,他把自己的航天事业,比作写在天上的诗。他们有苦中作乐仰望星空的理想和浪漫,还有时刻可能面对危险带来的生离死别,展现了父母一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航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