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下加一线 旧爱新欢结局
郎氏因为资金亏损,负债经营,终于还是在11年年初宣布破产,而与此同时,和郎氏破产有关的一桩商业诈骗绑架案也就此开了庭。当天围了不少媒体,谁都料想不到,这一男一女两名犯人中,其一竟是著名设计师的儿子岳郅和,他非但没有死,甚至还莫名其妙的卷进商业案件和绑架案件当中。据传当初是本人投案自首,立案侦查没几天却又有一个女的进局里自首。案子总体也不算复杂,如今走到法院这个程序也就大半年的时间。
庭审是公开的,放了媒体进来,原告郎氏企业也只委派了律师出面。在法庭正中的两个人表情都是静默地,仿佛是达成默契一般,低着头。直到听到最后量刑结果,两个人都是不小地吃了一惊。岳郅和自然知道,如今的量刑是从轻了的,他本身就是律师,心里清楚,这其中必然是有人走了路子,如果没有猜错——
想到这里,他猛然想四周寻找。
终于,在密密地人群之后,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女孩的身影,她推着轮椅上的人,一点点消失在人群的尽头。
消失在他的视线里,也消失在公众的视线里。
宛如一对梁祝,翩然离开,永不回来。
感谢您对派派小说论坛的支持,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
B. 有什么感人的爱情电影
我最近很喜欢的一个电影。A Lot Like Love翻译成再见钟情。
飞机场的相见。
他的还是个毕业许久却找不到工作的失业者。
她的还是个刚刚和男友分手的浪荡女。
他那么小心翼翼的关注着她。
用相机拍下她。
她却很潇洒的离开。
原因是她觉得他没有采取主动。
三年后。
她在新年前夕被男友甩。
她觉得新年自己不该一个人。
那是落寞而悲情的。
于是她找男伴。
却不小心找到了他留给他的电话号码。
她约他出来。
像两个好友似的。
在中国餐厅吃饭。
去参加派对。
派对上。
她看到才分手的男朋友搂着其他女人。
亲热的调情。跳舞。
而她。
和一个三年不见的偶遇者。
这是否有些讽刺有些不忿。
但幸好。
他找到了那个站在欢快人群中无助的她。
他伸出手臂拥吻她。
这样也好。
如此节日就让他们肆意拥抱亲吻。
仅此而已。
那不是爱情。
因为他要在第二天离开洛杉矶。
爱情戛然而止。
两年后。
他仿佛事业有成。
他仿佛爱情甜蜜。
但是还是没和女朋友长久在一起。
女朋友嫌他没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他在失落难过的时候想到是她。
他找到她。
两人在高速公路的车上唱着不成调的歌。
那一瞬间我觉得默契也是种幸福。
在国家公园里晚上月光下的相拥。
我觉得是最美丽的场景。
幸好那个时刻没有转瞬即逝。
她把他留在相机里。
或者是她的心里。
一年后。
他经历的大起大落。
他的成功和失败。
他回到自己父母的家。
他在街头无意看到那幅照片。
他想起了她。
他跑到她的家门口。
弹起吉他唱她最爱的bon jovi.
他说我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她却说我订婚了。
似乎又是一次后知后觉之后的错过。
半年后。
她发现了那些初次见面他拍的照片。
她恍然大悟的发现他原来是采取了主动。
她去找他。
却看到了婚礼上穿着礼服的他。
她慌忙逃窜。
他上前解释。
这样。
他们终于可以正面自己的内心。
这是爱情的模样。
伴随着最后那首brighter than sunshine
电影落幕。
最后现出那一张张他们的大头贴。
可爱的。无聊的。深情的。荒唐的。
他们终于在一起了。
看完后。
无法平静。
是否错过的真的能弥补。
是否离开的真的会回来。
那些人生中的遗憾。
在电影中却显得微不足道。
生活总是比电影残忍。
尽管如此。
我们还是可以享受这些不完美的人生。
我们一定要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感动。
拿着当初相遇时男人留下的相机,她为自己找到了属于彼此的人生。
我喜欢电影中的那个场景,
黑暗里,周围都是看似幸福且兴奋的脸,
她一个人无助的站在人群之中,无处可躲。
突然,男人伸出一双强有力的手,紧紧拽进怀里,狠狠的吻。
此时此刻,就让他们在一起,
什么都不用想,只管接吻与拥抱,只管索取与拥有。
7年,他们各自生活,赚钱工作,谈情说爱,吃饭睡觉。
却总在每个脆弱,失意,狼狈的时刻寻找对方。
他们见面总是相互调侃,也相互安慰,
他们在纽约街头看夕阳,在除夕夜一起吃中国餐,在公路上唱不成调的歌,在月色中相拥拍裸照。他们早已融入了双方的世界,住进了对方的心里,在他们还在相互逃避的时候。
最喜欢她在最美好的时刻的那句:dou't,you'll ruin it.
C. 新欢旧爱总裁请离婚(云檀著)大结局是什么
白素和楚衍居于法兰克福,白素的父母和白墨以及常年跟随楚衍的人都去了那里,而穆少卿依然在国内任职副总统,后来,白素和楚衍又育有一女,取名为楚诺。
D. 香港演员田青演过哪些电影
原来田青拍过三级片啊?我的天~田青并不是三级片演员。
田青参与的第一部电影是岳枫导演的〈青山翠谷〉(1956),演员为同期新人丁皓、苏凤、雷震、林苍等。早期除与李湄、林翠合作的〈春潮〉,其余均以配角身份出现。他参与许多「电懋」经典作品,如:〈四千金〉(1957)、〈红娃〉(1958)、〈家有喜事〉(1959)、〈野玫瑰之恋〉(1960)、〈星星月亮太阳〉(1961)等,为林黛、葛兰、尤敏、林翠、叶枫、李湄、丁皓及张扬、雷震、陈厚等一线明星配戏。
1964年,「电懋」一度倾力发展粤语片,说得一口流利广东话的田青,因此被调入粤语组任当家小生,与林凤、白露明合作〈旧爱新欢〉(1964)、〈珠联碧合〉(1965)、〈自作多情〉(1966)等。可惜,老板陆运涛在台遭逢坠机意外过世,改组后的「国泰」缩减规模,未几便解散粤语组,田青便回到国语片行列,陆续参与〈锁麟囊〉(1966)、〈乱世儿女〉(1966)、〈嫦娥奔月〉(1966)、〈苏小妹〉(1967)、〈原野游龙〉(1967)、〈太太万岁〉(1968)、〈月夜琴挑〉(1969),为同时期相当突出的甘草演员。1969年,陆续在〈孙悟空大闹香港〉、〈神经刀〉、〈乘龙快婿〉(1969)及〈孙悟空智取黄袍怪〉(1970)、〈孙悟空再闹香港〉(1971)等时装或武侠喜剧片出任主角,以丰富夸张的面部表情,及硬底子的表演功力,开创演艺事业的黄金时期。
七0年代转投「邵氏」,回复绿叶本行,参与〈鬼马小天使〉(1974)、〈神打〉(1975)、〈大老千〉(1975)、〈丁一山〉(1976)、〈红楼春梦〉(1977)等。八0年代以自由演员身份活跃港台两地,作品包括:〈天字第一号〉(1981)、〈上海之夜〉(1984)、〈处女降〉(1988)等。1993年6月病逝香港,享年58岁。田青一生参与电影难以数计,保守估计超过百部。
E. 试分析美国电影各发展阶段的特点
一、起源
有记录的第二张捕捉并再现运动的照片记录为埃德沃德·迈布里奇在加利福尼亚的帕罗奥多拍摄的一组奔马照片。在拍摄时,他将一组静止的照相机摆于一排。他的成就促使各地的发明家开始尝试制作类似功能的装置,以捕捉此类运动。
在美国,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就是最早开始制作这类装置的人之一,他制成了活动电影放映机,但由于该装置的专利实施很严格,致使早期的电影制作人只能寻找替代品。
在美国,最初只是在轻歌剧的间歇为许多观众放映电影。企业家的各种电影展示活动,促使了戏剧性电影制作的首次世界范围性的尝试。
在美国电影业发展的早期,纽约是电影制作的中心。位于皇后区的考夫曼·阿斯托里亚制片厂(Kaufman Astoria Studios)创建于无声电影时期,那时马克思兄弟和费尔兹(W. C. Fields)在那里工作。
此外,曼哈顿的切尔西也是电影制片的主要场所。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玛丽·毕克馥的很多早期电影也是在这个地区拍摄的。但是,因一年四季的宜人气候,好莱坞成为电影拍摄的更佳选择。
二、好莱坞的崛起
在1910年初,美国电影放映机与传记公司(American Mutoscope and Biograph Company)派导演大卫·格里菲斯带着他的演员团队到西海岸去拍摄电影,演员包括巴兰彻·斯威特(Blanche Sweet)、吕伦居殊、玛丽·碧克馥、莱昂纳尔·巴里摩尔等。
他们在洛杉矶市中心乔治亚街附近的一个空旷外景地开始了拍摄。当时,公司又决定开发新地区。于是他们又向北前进了几英里,到达好莱坞。当时还是小村庄的好莱坞,非常愿意让电影公司在那里拍电影。
之后,格里菲斯完成了在好莱坞拍摄的第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叫做《在古老的加利福尼亚》(In Old California),是一部传记式情节剧,描述18世纪初的加利福尼亚,当时还隶属于墨西哥。美国电影放映机与传记公司的人员在好莱坞呆了数月,又继续拍摄了几部电影,才返回纽约。
当时是1913年,在听说了该公司在好莱坞取得的成功后,很多电影制作公司也纷纷向西挺进,以避免托马斯·爱迪生的电影制作工艺的专利费。在加利福尼亚的洛杉矶,电影公司和好莱坞同步发展起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电影仅能在几个美国的城市完成。
但随着电影业的发展,电影制作公司被吸引到加利福尼亚南部,因为那里气候温和、阳光明媚,一年四季都可在户外拍摄,那里还有各种各样的布景。虽然电影(特别是美国电影)的起始点众说纷纭,但是格里菲斯于1915年拍摄的史诗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电影词汇,至今仍在胶片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在20世纪早期,当媒体还是新事物的时候,很多犹太移民在美国电影业中找到了工作,并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在临街的五分钱剧院(Nickelodeon)中放映电影短片(剧院取此名是因为当时的门票价格为五分钱)。
一些年后,其中有抱负的电影人,如塞缪尔·戈尔德温、威廉·福克斯、卡尔·拉姆勒、阿道夫·朱克尔(Adolph Zukor)、路易斯·B·迈尔(Louis B. Mayer)和华纳兄弟(即哈利、亚伯特和杰克)纷纷转到电影制作上,很快就成为了新型企业,即电影公司的巨头。
(当时还有一位身兼女导演、也是制作人和电影公司巨头的人物爱丽丝·盖·布兰琪(Alice Guy-Blaché))他们为电影业的国际化奠定基础;不过美国电影业常被指责为以美国为中心的偏狭观念。
一战后,一些欧洲导演恩斯特·刘别谦、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弗里茨·朗、让·雷诺阿,以及演员鲁道夫·范伦铁诺、玛莲娜·迪特里茜、罗纳德·考尔曼和查尔斯·鲍育(Charles Boyer)等电影人纷纷来到美国。
他们加入了一个演员的自我发掘时代——在有声电影诞生后,纽约城剧院的演员纷纷加盟了这个20世纪最受瞩目的发展行业。20世纪40年代中期,电影行业达到高峰期——美国影院每年上映约400部电影,每周有近9000万美国民众前去影院观看。
“威廉·海斯拯救美国电影业”,出自美国漫画家赛勒斯·亨格福德(Cy Hungerford),1922年
20世纪20年代后期,有声电影在好莱坞逐渐升起。1927年,首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使用维他风唱片机,同年5月,西方电气公司旗下分部电器研究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ERPI)在电影配音方面获得垄断权。
有声电影一方面的影响就是许多无声电影演员接不到工作,因为他们多数人的嗓音糟糕或是记不住台词。1922年,美国政客威廉·哈里森·海斯(Will H. Hays)离开政坛,组建了前身为电影制作室组织的美国电影制片发行商协会(MPDAA),该协会在其退休后改为美国电影协会。
有声电影的发展早期,美国的电影制片厂发现他们的有声作品不为非英语国家的电影市场所接受,甚至在其他的英语国家中也遭到冷遇,原因是那时的同步配音技术仍相当不成熟。解决办法之一是制作与之对应的外文版好莱坞电影。
1930年左右,美国公司在法国桥连城建立了一家电影制片厂。多个不同的电影摄制组在那里分时工作,他们使用相同场地,穿着相同服装,甚至绝大部分的场景也是相同的。国外的失业演员、剧作家、选秀比赛中的优胜者经过筛选后被派往好莱坞去拍摄好莱坞英语电影对应的非英语版电影。
这些版本的电影的拍摄预算不高,由二流的只会讲英语的美国导演执导,通常在晚上拍摄。西班牙语摄制组中包括了路易斯·布努埃尔,恩里克·嘉蒂耳·彭塞拉(Enrique Jardiel Poncela),莎维尔·库加(Xavier Cugat)和埃德加·内维列(Edgar Neville)等人。
一些外文版的好莱坞电影绝对可以和它们的原声版相媲美,西班牙文版的《惊情四百年》就是其中一。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同步配音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了,外文配音就变得很寻常了。
三、好莱坞的黄金时代
所谓好莱坞“黄金时代”,是指从1920年代末,即无声电影时代末期,至1950年代末这段时间。成千上万部电影在此期间产生。其开始标志是1927年出品《爵士歌手》,其中音效的使用不仅结束了无声电影时代,同时也增加票房收入。
不管是西部片、闹剧、音乐剧、动画片还是传记片,好莱坞影片几乎都遵循一个模式——每个电影公司出品的电影,都有自己特定制片团队。
例如,塞德里克·吉本斯(Cedric Gibbons)和赫伯特·史托哈特(Herbert Stothart)效力于米高梅电影公司,艾佛瑞·纽曼在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工作了20年,赛西尔·德米尔的电影大多由派拉蒙电影公司制作,而导演亨利·金(Henry King)的电影则大多由福克斯出品。
同时,人们根据影片中的演员阵容就可以大致猜出该部电影的出品公司,米高梅声称“旗下的电影明星比天堂里的还要多”。每个电影公司的电影题材和独特风格也使得人们猜到每部电影的出品公司——这一现象在今已不复存在。但是每部电影都与其他电影有着些许区别。
不像汽车制造者,拍摄电影的人都是一些艺术家。譬如,1944年的电影《逃亡》(To Have and Have Not)之所以出名,并不仅仅是因为男一号的扮演者亨弗莱·鲍嘉和劳伦·巴尔考,而且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剧本出自两位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电影原著小说作者海明威和该剧本改编者威廉·福克纳。
在整个1930年代以及黄金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里,米高梅主宰着电影市场,并拥有大量好莱坞超级明星。同时,米高梅也因创造了好莱坞明星制而备受好评。
米高梅的明星包括“好莱坞之王”克拉克·盖博、莱昂内尔·巴里莫尔、珍·哈露、诺玛·舒利亚、葛丽泰·嘉宝、珍妮特·麦克唐纳(Jeanette MacDonald)及其丈夫金·雷蒙德(Gene Raymond)、斯宾塞·屈赛、朱迪·加兰以及金·凯利。
在这一时期美国电影业取得的另一个伟大成就是华特迪士尼公司。1937年,迪士尼制作了当时最成功的电影,《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1939年,米高梅创作了历史上最成功的电影——《乱世佳人》,尽管在大萧条时期,这部电影仍然是史上票房最高的。
很多电影历史学家对这一电影高产时期创作出的许多伟大电影作品都做出了评价。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制作了这么多部电影,并不是每一部都必须成为热门。
电影厂可以在一部有着优秀剧本与相对不是那么出名的演员的中等预算故事片身上冒险:而由奥森·威尔斯导演的《公民凯恩》符合以上描述,它也被视为史上最伟大的电影。另一些情况下,像霍华·霍克斯、希区柯克及法兰克·卡普拉等坚定的导演们为了达到他们的艺术理念,而与片厂进行“斗争”。
1939年是片厂制度的鼎盛时期,有很多经典电影在这一年发行,如:《绿野仙踪》、《乱世佳人》、《驿马车》、《史密斯先生上美京》、《呼啸山庄》、《天使之翼》、《异国鸳鸯》与《午夜》等。
黄金时代以来的电影中,现在被誉为经典的有:《卡萨布兰卡》、《风云人物》、《一夜风流》、原版《金刚》、《叛舰喋血案》(Mutiny on the Bounty)、《城市之光》、《红河》与《大礼帽》等。
四、片厂制度的没落
“小三”(环球影城,美国艺术家和哥伦比亚影业)没有自己的剧院,拒绝分享同意裁判书。许多独立制片人也对折衷和形成一个众所周知的独立运作电影制片人的体系,控告派拉蒙垄断底特律剧院不满意-因为派拉蒙通过控制演员,像鲍勃霍普,波莱特戈达德,维朗妮卡湖,贝蒂赫顿;
经纪人透露宾克罗斯比,艾伦拉德和长期为加里库珀工作室工作的长期演员-自1942年开始。在二战期间,五大电影公司没有达到同意裁判书的要求,没有发生重大后果。但是二战结束后,在好莱坞反垄断案中,他们作为被告加入了派拉蒙。
最高法院最终裁决主要制片厂电影院的所有权和影片发行是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结果,工作室开始释放演员和技术人员通过与他们的合同。好莱坞主要的工作室改变了电影的模式,因为每个工作室都挺有一个完全不同的演员阵容和创新团队。
这导致了逐渐失去特色,米高梅电影制片公司、派拉蒙公司、宇宙公司,哥伦比亚公司,RKO公司和福克斯电影公司很快认识到这一点。
但是某些电影人,例如塞西尔B德米尔公司同演员的合同也是到他们职业生涯的最后或者电影使用相同的创意团队,以至于德米勒电影无论是1932年制造还是1956年制造看起来仍然像是一个模式。并且每年电影制作的数量随着平均预算猛增而下降,在行业策略上标志一个重大变化。
现在工作室目的在于生产娱乐,而这种娱乐是电视无法提供的: 壮观的,有英雄色彩的影片。工作室还开始出售部分电影胶片库给其他公司去销售电视。到1949年,所有大型电影制片厂放弃了他们剧院的所有权。
电视也有助于好莱坞黄金时代的下降,因为它打破了电影业在美国娱乐界的霸权地位。尽管电影业在19世纪50年代随着长期政府检查制度淡化,在未来电影中能够获得一些影响力。在派拉蒙反垄断案结束后,好莱坞电影制片厂不再拥有电影院,因此致使美国影片能够在美国电影院不需要审查制度。
这补充了1952年奇迹在斯泰因公司同约瑟夫威尔逊事件的决定。 美国最高法院改变了其早期的立场。从1915年的相互电影公司同俄亥俄州案工业委员会的案件中,陈述了电影是艺术的形式,有权保护第一修正案;美国法律不再审查电影。
到1968年,美国电影协会(MPAA)代替了海斯法典-在政府威胁检查后,其现在极大侵犯了美国电影协会,证明准则的起源已经同电影分级制度一起结束了。
五、新好莱坞和后经典电影
后经典电影这词用来形容新好莱坞变化的故事叙述方式。人们认为新的剧本与塑造人物的新方式利用观众在经典时期培养起的期望:打乱的年份,以结局出人意料为特色的故事情节,主角与反派间模糊的台词。
后经典故事叙述的本质展现在黑色电影中,如1955年《无因的反抗》,以及希区柯克情节支离破碎的《惊魂记》。
“新好莱坞”一词用来描述新一代电影学院培养的导演的崛起。他们掌握了六十年代欧洲发展起来的技巧。1967年电影《邦尼和克莱德》标志着美国电影重振的开端,也意味着此后新一代电影,在票房上能够取得成功。
好莱坞一直坚守制片人中心制的原则,新好莱坞独立制片的出现,开创了导演和制片人融合的趋势,形成导演资本制。
同时担任电影制片人和导演的法兰西斯·福特·柯波拉、佐治·卢卡斯、布莱恩·德·帕尔玛、马田·史高西斯、威廉·弗莱德金、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开始拍摄向电影历史致敬的影片,并发展了现有的电影体裁与技巧。七十年代早期,他们的电影不仅受到好评,还取得票房成功。
早期的新好莱坞电影,例如邦尼与克莱德,逍遥骑士是成本较低的影片,没有道德上的英雄而是增加了性和暴力,然而,哥普拉,斯皮尔伯格与卢卡斯各自凭借《教父》,《大白鲨》以及《星际大战》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有助于现代大片的产生,也吸引制片厂更加关注制作更多大片。
这些年轻导演的更多投入并没有带来好处。通常,他们把时间表排的太满,预算超支,因此导致自己或摄影棚破产。最有名的两个例子是科波拉的《旧爱新欢》,最典型的是迈克尔·西米诺的《天堂之门》,单是这部影片就使美国联艺电影公司破产。
Sir Alfred Hitchcock,(1899年8月13日-1980年4月29日)原籍英国,是一位闻名世界的电影导演,尤其擅长于拍摄惊悚悬疑片。
这位世界所公认的恐怖大师,事实上也是由他发明了“惊悚文艺类影片”(the thriller genre)这一电影类型。阿佛莱德·希区柯克同时也是个优秀的技师,熟练的把性感、悬疑、幽默都融合在一部电影里。
(5)旧爱新欢电影结局扩展阅读:
今日好莱坞
一、运作特色
好莱坞电影常会有透过片厂(电影发行商)与制作人签约合作的方式,分别让片商负责贩售的通路,而制作人则专注于电影本身,出产行销全球的大型制作影片。
二、叙事美学
在好莱坞影片的剧情铺陈,少有文化或语言的障碍,其主题多是可跨文化传播的高概念电影,这样的作品因为主题符合主流市场,故全球都容易推销。因此现在好莱坞也成为世界许多地方电影的代名词。
虽然此类电影票房好、跨文化,但也有文化评论者批判若独尊高概念电影,会造成电影叙事风格如出一辙,了无新意,“是一种商业化和专断化,最终将导致多样化的消失。面对这样的全球霸权,负责任的电影人和批评家应该让眼光超越好莱坞,建设多元的电影模式”。
三、产业规模
美国因为电影相关的文化产业,造就了许多的工作机会与庞大的商机。据美国电影协会报告指出,2011年美国电影业造就的就业总数超过220万人,其中约有70万名为直接的电影行业从业人员,另外150万名为间接受雇支援电影制作工作的各种人员,2012年美国电影业收入为107亿美元。
F. 云檀的旧爱新欢,总统请离婚最后楚文绪的结局是什么
和唐小三一起死了
G. 电影<<功夫>>
片名:《功夫》
监制/导演/编剧:周星驰
主演:周星驰、黄圣依、梁小龙、元华、田启文、元秋
客串:冯小刚
类型:喜剧、动作
投资:哥伦比亚电影制作(亚洲)
上映日期:2004年12月23日
◆剧情简介: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周星驰饰演一个一事无成、小偷小摸的古惑仔,立志加入当时势力最大、手段残忍的黑帮“斧头帮”。星仔试图在一个叫“猪笼城寨”的地方对居民敲诈,却不知道他们个个身怀绝技,结果在这里栽了跟头。星仔与居民的冲突不经意地将“斧头帮”戏剧性地卷入其中,正反两派之间的斗争正式展开。从“猪笼城寨”居民为生存而战发展到两派武术高手间的交锋,星仔渐渐地放弃了从前的思想和志向,开始领悟功夫的真谛。
◆演员阵容:
元华 饰演 包租公
元华是港片中常见的大反派,他从70年代入行以来曾演出超过一百部电影,曾经合作过的导演包括徐克、吴宇森、洪金宝及刘镇伟,曾经合作过的演员则有李小龙、成龙、周润发、、李连杰及杨紫琼等。
他和洪金宝及成龙同是"七小福"之一,他曾与70年代当过李小龙的替身,并在《精武门》一片中扮演被李小龙踢倒的日本人。他于1987年的《东方秃鹰》一片中饰演的大反派首次受到瞩目。他较知名的的作品有《急冻奇侠》《摩登如来神掌》以及《太极张三丰》等。
他曾和周星驰合作多部作品,包括《逃学威龙》、《情圣》、《龙的传人》等片。
元秋 饰演 包租婆
生于京剧世家,自幼在父亲熏陶下学习京剧,奠下习武根基。10岁时拜于占元门下为徒,为元家班七小福成员之一。曾参与本地及外国电影之演出,其后淡出影圈,成为全职家庭主妇。2003年陪同朋友参与《功夫》选角活动时,为周星驰先生发掘,并邀请参与拍摄,为该片女主角之一。该片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及东京国际电影节放映后,其表现即受到各界注目。
早年拜在于占元师傅门下学戏的元秋,跟成龙一样是山东人,按辈分算还是洪金宝的师姐。年轻时,元秋同其他武行一样担任过替身演员,80年代中期,元秋退出银幕。03年被周星驰重新挖掘出来,出演《功夫》中包租婆一角,获得了第4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
梁小龙 饰演 火云邪神
梁小龙是70及80年代功夫红星,他曾经和李小龙与成龙齐名,并被称为"三小龙"。他从1973年主演电影《生龙活虎》开始,短短十几年,就拍了《白鹤拳》、《迷魂拳》等70多部电影。后来他进军电视界,又陆续拍了《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霍元甲》、《陈真》、《再向虎山行》、《大内群英》、《四大名捕》等1000多集电视剧,成为80年代初香港最负盛名的武打明星之一。
80年代中期梁小龙刚拍完《四大名捕》便被邀请前往中国大陆进行文化交流和访问,这次访问却害他遭到台湾当局封杀,由于台湾是香港影视的主要市场,因此他便被迫息影。
《功夫》是梁小龙自80年代之后第一次重返大银幕。
黄圣依 饰演 芳
《功夫》是黄圣依首度参加电影演出。上海出生长大的黄圣依五岁就开始学舞,她于2000年赢得上海主持新秀奖,并开始受到影艺圈注意。于2002年首次参与电视影集演出。目前仍在北京电影学院就读。
冯小刚 饰演 鳄鱼帮老大
冯小刚是大陆知名编剧和导演,他在一年前担任大受欢迎的电视影集《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因而一炮而红。他后来又自编自导姜文主演的电视影集《北京人在纽约》。他并于1994年首次执导电影《永失我爱》一片。
他于1995及1996年重返电视界,并执导电视影集《月亮背面》。
他近年来则以一连串喜剧片打破大陆的票房记录,包括1997年的《甲方乙方》、1998年的卖座巨片《不见不散》等。他于2000年执导的作品《一声叹息》改编自知名作家王朔小说,该片在开罗影展勇夺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大奖。他的作品还有《没完没了》、《万事如意》以及超级卖座的《手机》。
◆幕后精英:
周星驰 - 监制/导演/编剧/主角
周星驰是亚洲的喜剧天王,也是最受欢迎的艺人之一。他曾演过超过五十部电影,《大话西游》被时代杂志评论为世界十大电影之一,而且并以2001年的《少林足球》一片成为亚洲少见的国际巨星。《少林足球》一片跟《功夫》一样,都是由他自编字导自演,这部港片在亚洲各国上映时都打破当地的票房记录,包括非中文国家日本和南韩。
刘镇伟 - 监制
除了担任电影监制之外,刘镇伟也是香港首屈一指的导演,《南华早报》影评人方保罗曾形容他是“香港最有原创性的导演之一”。他担任编剧和导演的作品包括周润发主演的《花旗少林》;梁家辉主演的《92黑玫瑰对黑玫瑰》;以及张国荣、梁家辉、梁朝伟、林青霞和张曼玉主演的《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以及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等。
曾瑾昌 - 编剧
曾瑾昌编写过十五部港片,第一部作品是张曼玉主演的《圣诞奇遇结良缘》,他的作品还有杨紫琼主演的《皇家师姐》和《中华战士》;梁朝伟主演的《杀手蝴蝶梦》及《沙滩仔与周师奶》。他于1996年首次和周星驰合作《食神》之后便和周星驰合作他的每一部作品,包括《喜剧之王》和《少林足球》。
H. 在你看过的电影中,哪部特别的感动,看完泪流不止
一部好的影片,可以将观众带入到特定的时空维度、特殊的情感体验中,并令观众沉陷其中不能自拔,难怪有人说,电影使我们体验三倍的人生。在我上千部观影记录中,有几部影片始终萦绕我心头,令我一想起来就会情绪涌动,不能自已。
《麦兜故事》讲述了一位身患绝症的单身母亲在有限的时间内和女儿相互陪伴的感人故事。一个是倔强的小姑娘,一个是要强的妈妈,两人发生矛盾,谁都不会主动开口道歉。直到高芸查出绝症后,对晓珞的愧疚变得无以复加——“我应该对她更好一点的”。她开始花时间满足女儿的各种小愿望:亲自下厨为晓珞准备郊游便当,教会晓珞骑自行车,还决定为年纪尚小的晓珞制作一件独一无二的婚纱。
I. 新欢真的可以为旧爱疗伤吗
张爱玲说过,忘不了旧爱,要么是时间不够长,要么是新欢不够好。所以说,如果是自己心仪的新欢,是可以为旧爱疗伤的。
J. 林忆莲的老公是谁
前任
李宗盛
出生地:台湾
星座:巨蟹座
英文名:Jonathan Lee
生日:1958年7月19日
艺人简历: 1979年 就读新竹私立明新工业专科学校电机科时,与2名好友共同组成木吉他合唱团。
1980年 进入乐坛先是作为“木吉他合唱团”的成员加入宝丽金唱片公司。
出品《木吉他作品全集》。
1982年
金韵奖第3届歌手正式进入唱片界;
制作郑怡《小雨来的正是时候》(台湾百佳唱片第30名)。
1984年
第1次做电影配乐〔在那河畔青草青〕
制作薛岳《摇滚舞台》专辑,(台湾百佳唱片第63名)。
1985年
还在“拍谱唱片”适逢滚石制作人吴政德推荐,为当时颇负盛名的潘越云写曲,就这样因缘机会签约于滚石唱片公司进入了滚石。与张艾嘉合演“最想念的季节”担任男主角。
3月,制作张爱嘉《忙与盲》(台湾百佳唱片第19名)。
1986年1月
出版《生命中的精灵》。
制作潘越云《旧爱新欢》(台湾百佳唱片第31名)
演出电影《心锁》
1987年
演出电影《天蹦地裂》后改名为《灵芝异形》
制作周华健首张个人专辑《心的方向》(台湾百佳唱片第96名)
1988年
于台北举行婚礼主持警广电台节目《各说各话》主持华视电视节目《综艺第一线》
出任滚石副总经理职位,开始更直接参与唱片市场指导谋略
7月,制作潘越云《情字这条路》专辑。(台湾百佳唱片第29名)
1989年1月
出版《李宗盛作品集》。
1990年
李宗盛写了一首《我是一只小小鸟》给好友赵传
与其他制作人共同制作林强第一张专辑《向前走》(台湾百佳唱片第6名),并获金曲奖最佳演唱专辑制作人奖。
1991年
《凡人歌》出笼
1992年
主持中广电台节目“音乐人”
联手陈升、周世晖制作张艾嘉《爱的代价》(台湾百佳唱片第93名)专辑。
1993年10月
出版《我们就是这样》。
1993年9月
出版《希望》。
收入《如风往事》《希望》以及上述2曲的演奏版。
1994年
李宗盛主持的中广电台节目“音乐人”获得第29届广播金钟奖“综艺节目奖”
1月18日起举行3场“我们都爱李宗盛”第1阶段暂别歌坛演唱会
2月14日举行“李宗盛十年回顾”第2阶段暂别歌坛演唱会
6月出版《李宗盛的音乐旅程不舍》
1994年2月李宗盛结束了他在台北的最后一场告别演唱会,开始了《不舍》的录制工作。
1996年1月出版《李宗盛超重量级大全集》
1997年12月出版《李宗盛24K黄金精选》
1999年1月出版《作品李宗盛》
1998年2月22日与林忆莲在加拿大结婚
李宗盛音乐创作年表
1982年
《如果你说》、《桂冠水饺》广告曲、《我和你》、《摇滚舞台》、《结束》
1985年
《艾嘉,爱家》、《不知道》、《亲爱的你好吗》、《恋爱告别》、《爱情有什么道理》、《忙与盲》
1986年
《锁上记忆》(为滚石写的第1首歌)、《七点钟》、《飞》、《没有人知道》、《一个人》、《开场白》(第一张个人专辑的第一首个,小厨师牛肉面广告歌曲)、《寂寞难耐》(李氏歌词的发轫)、《你像个孩子似的》、《风柜来的人》(电影〔风柜来的人〕主题曲)、《如果你要离去》、《生命中的精灵》、《小镇医生的爱情》(电影〔小镇医生的爱情〕主题曲) 《旧爱新欢》、《最爱》(写歌手法的阶段性改变,非常不像李氏以往的作品)、《悲伤的语言》
1987年
《像我这样的单身女子》、《我有话要说》(电影〔我有话要说〕主题曲) 、《十七岁女生的温柔》、《因为我在乎》(电影〔东方秃鹰〕主题曲)、《离别赋》、《耳语》、《请原谅我》、《求你讲清楚》
1988年
《那一夜你喝了酒》、《我只为你美丽》、《飞雪》(演奏曲)、《别说可惜》、《所以让我爱你》、《心所爱的人》、《你再也找不到一个像我的人》、《不敢哭出声》、《和自己赛跑的人》、《当我们同在一起》(为奥运欢歌) 、《把握》、《不要挡在我面前》、《孤单》、《戏说从头》、可口可乐广告歌曲、雪碧汽水广告歌曲
1989年
《爱情少尉》、《我的未来我的家我的妻》、《给所有单身女子》、《我的骄傲》、《喔!莎莉》、《我终于失去了你》、《油麻菜籽》(早期用情最深的作品,电影〔油麻菜籽〕主题曲) 、《心动的感觉》、《让我忘记你的脸》、《别在补习》、《算不算是一对恋人》、《你走你的路》、《梦醒时分》、《依然想你》、《傲慢与偏见》、《在我心中》、《相信相依》、《阿宗三件事》
1990年
《阳光少年》、《听见有人叫你宝贝》、《请不要对我说》、《就算没有明天》、《原谅我的错》、《我是一只小小鸟》、《给所有知道我名字的人》、《伤心舞台》、《连梦也没有》、《征服我的心》
1991年
《缘是一首歌》(广告歌)、《将心比心》、富士胶片广告歌曲
《凡人歌》、《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想逃》、《漂洋过海来看你》、《若不能拥有你》、《让我欢喜让我忧》、《这样爱你对不对》、《明明白白我的心》、《壮志在我胸》
1992年
YAMAHA企业广告歌、保力达B广告歌、《我为你而生》
《碧海情天》、《等待奇迹》、《因为寂寞》、《迷》(电影〔超级警察〕主题曲)、《爱的代价》(老友再次相聚,心中感而发写下此歌,电影(哥哥的情人)主题曲
1993年
《爱似流星》(电影〔新流星蝴蝶剑〕主题曲) 、《笑红尘》(电影〔风云再起〕主题曲)、《向着阳光走》、《爱的太多是错》、《你要的男人是那一种》、《不必在乎我是谁》、《寂寞派队》、《爱如潮水》、《我是真的爱你》、《要你亲口对我说》、《我一个人住》、《用热情种出希望》(黑松沙土广告歌曲)
《真心英雄》、《快乐似神仙》、《多事的秋》、《爱要怎么说出口》、《没修饰的印记》、《远行》、《始终只爱你》、《如风往事》(麦斯威尔咖啡广告歌曲) 、《希望》(BMW环保篇主题曲)、《宁愿相信》、《爱的进行式》
1994年
《领悟》、《伤痕》、《为你我受冷风吹》
1995年
《荒唐》
1996年
《怎么会》、《冷雨中》
1999年
《大地之歌》
2000年
《十二楼》
李宗盛1958年7月19日出生,他是80年代台湾流行乐坛最具实力的词曲作家和唱片制作人,有“百万制作人”之称。他制作的张艾嘉、潘越云、陈淑桦、辛晓琪和林忆莲等女歌手的专辑都是既叫座又叫好的经典。他为赵传写的《我是一只小小鸟》、为伍思凯写的《让我忘记你的脸》、为成龙写的《生命中的每一天》等也都是风靡一时的热门流行曲。
作为歌手他出版有《生命中的精灵》、《爱情少尉》、《李宗盛作品集》、《远行》(与香港音乐人卢冠庭合作)等专辑还与陈淑桦合唱《你走你的路》、与林忆莲合唱《当爱已成往事》(电影《霸王别姬》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