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战争片《战狼》观后感
中国战争片《战狼》观后感
《战狼》这部影片讲述了一名叫做冷锋的特种兵战士加入了一个叫做“战狼”的优秀特种兵队伍。在他们与另一支队伍进行对战演习时,一小队外籍雇佣兵突然非法入侵中国,并杀害了一名正在演习的中国军人。于是正在演习的队伍立刻转入实战状态,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最后消灭了入侵的敌人。
其中有一段说的是敌人把冷锋的队友打伤了,对友们为了救他,接连冲上去几个人,也被打死了。打伤的队友为了不让队友牺牲,要冷锋把他打死。冷锋为了救他,让队友们打断旁边的一棵树,树倒下来,刚好让敌人打不到他们,他快速冲过去,把受伤的队友救了回来。他们这种团结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他的机智勇敢也非常让我佩服。
最让我感动的一处是:在冷锋被敌人用刀抵着喉咙时,敌人把他衣服上的中国国旗撕掉并扔在地上,他本绝望的眼睛立刻充满了斗志和愤怒。他一把夺过敌人手里的刀,并刺进了敌人的喉咙,然后捡起地上的小国旗,贴在了衣服上。冷锋那强列的爱国精神让我很是感动,在自己的生命都快保不住的时候,为了国家的尊严,他爆发出力量杀死了敌人。这种强烈的爱国精神值得我学习。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是啊,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或者将来,只要侵犯我中华的人,就一定会消灭!
中国战争片《战狼》观后感
去年12月,演员佟大为来南京看望抗战老兵,并请他们看电影。昨天下午,常年资助老兵的演员吴京,也趁在宁宣传《战狼》之机,邀请5位老兵观看自己的这部新片。
昨天受邀观看电影的老兵,有94岁的刘汉、92岁的刘恒、94岁的张修齐、95岁的杨伯琪和93岁的卢华。看到5位“90后”老兵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硬汉吴京,也不得不服气。
《战狼》中一个个精彩的画面,看得老人们情绪颇高,“电影很精彩!”影片结束后,张修齐站起身来,评价道“战场上要的就是一种气势”。刘汉观影生情,回忆起往年抗战杀敌的经历,他说当兵就要杀敌,否则当兵就没了意义。
现场的影迷为老人们的不平凡经历和精彩点评叫好,“老人说到的,都是点睛之笔。”面对老兵们的赞誉,身兼导演和主演的吴京,不停感谢,并表示“我是假的,你们才是真正的军人。”吴京呼吁影迷们,记住这些曾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老兵们,让他们安享晚年。
南京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联盟的钱肖松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吴京常年捐款给一些关爱老兵的机构。今年元宵节,他还曾发起“兵汤圆行动”,为老人们送去关爱和慰问。吴京曾表示,电影上映有档期,但是关爱老兵没有档期,或者说永不下线。这些老人值得永远被铭记。
中国战争片《战狼》观后感
对于天下无敌的中国大陆军旅电影和神剧已经无力吐槽,相对而言,今天首映的《战狼》堪称为中国大陆军旅片中的经典之作。我万万想不到我们中国大陆也能拍出这样的电影,不枉我的期待,苦苦等了这么久,虽还有不足,比不上国外相同体裁的一些电影,但我已经很自豪!
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这是剧中冷锋(吴京饰)的回答,让多少想当兵的青年满腔热血! 让多少在役或退役军人感到无比自豪!让多少错过当兵的人后悔莫及!
当兵是我的梦想 ,现在还是我的梦想,是一个不可能的梦想,是一辈子的遗憾! 十八岁之前,我梦想着十八岁。十八岁的时候,我等着十九岁。十九岁的时候,我戴着眼睛看着母亲盈眶泪水。看着一年又一年的征兵告示,过了二十三岁,还是热血沸腾。在当今,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国防预算的增长,部队的生活待遇相对以前而言有了质的提高,没有以前那么艰苦,所以很多家长慢慢地开始接受子女去当兵的意愿,甚至花钱去争取当兵名额让子女去当兵(不知道在其他地方是否如此。),让子女得到锻炼,让子女能有个好的发展前景。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这是剧中石青松(石兆琪饰)的台词,武装着军人的军魂,散发着军队的军威,树立着国家的国威!能激起和唤醒多少人的爱国热血!
目前中国军队的反腐,希望进行到底!通过这次的反军腐,能将中国军队改革成一支真正不朽的钢铁之军! 希望我国新闻发言人除了严重交涉,严厉抗议的老台词外,还有实际的行动,不单单是响亮的 口号 !希望我国神一样的广电局不要再让军旅神剧毁掉一代又一代人的三观,国家对足球改革了,什么时候才对影视界改革?更希望我国的爱国教育事业能实质性的全面开展,短时间的军训 是不够的,每个星期一的升国旗唱国歌是不够的,多让孩子从小感触到军人的灵魂和国家的神圣,比如一些军营武器对市民开参观,比如爱国体裁的电影、书籍和歌曲等。
精忠报国,虽没有手握钢枪,但不损国家之利,不泄国家之密!
用血肉之躯换来的今天,不能再用重新换来明天!
艺者,应有良知。一味的追逐商业化,而抛弃了真实性,只有反面教材的价值!
希望今后的影视界更加正能量 ,出更多有价值的真实好作品!
中国战争片《战狼》观后感
《战狼》主要讲了在南疆围捕贩毒分子的行动中,特种部队狙击手冷锋公然违抗上级的命令,开枪射杀伤害了战友的暴徒武吉。这一行动令冷锋遭到军方禁闭甚至强制退伍的处罚,不过各特种部队精英组成的超级特种部队——战狼中队的中队长龙小云,却十分欣赏这个敢作敢为且业务过硬的血性男儿,于是将其召入自己的麾下。在新近的一次演习中,冷锋凭借冷静的判断力成功击退了突然出现的狼群。谁知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战狼队遭到了一伙荷枪实弹分子的袭击。原来武吉的哥哥敏登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国际通缉犯,他手下豢养了一大批身怀绝技的雇佣兵。为了给弟弟报仇,敏登派出雇佣兵千里迢迢奔着冷锋而来,一场大战就这样开始了。
电影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一句经典台词是:冷锋在干掉侵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国雇佣军时,被一个顶尖狙击手打中了衣服,这时,他说:“妈的,不打头,打老子衣服!”一个幽默、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形象随着他的一言一行深入人心。冷锋,这个以邻家坏小子的形象有血有肉地诠释了全新的军人形象。虽然有着“痞”的一面,但他同时也是一名极其专业顶尖的军人,他是神枪手,反应敏捷,赶超人类体能极限,战术高超头脑灵活,更有着极为鲜明的“中国特色”,即一身中国功夫。
看完这部电影,我浑身热血沸腾,不由得为冷锋叫好,为中国军人叫好!正因为有了这些热血男儿,我们的国家才这样安定,正因为有了这些一心保家卫国的战士,我们才能立于世界强国之列。向你们致敬,为你们喝彩,更想——长大后就成为你们一样的人……
2. 古代历史电影观后感350
第一篇
《大秦帝国》为我讲述了一个群雄逐鹿,山河日变的秦朝统一的故事。
在这段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百家争鸣。秦国是这场历史豪赌的最终胜利者。他们燃烧着自己,用一段段血与泪,爱与恨交织的悲壮故事,推动着整个时代前行。最终大出天下,统一六国。
在这段历史故事中,涌现过许许多多为后世所熟知的典故传奇,而印象最深的是商鞅的立木取信。
商鞅为了取信于民,在变法令下达后,以三丈之木置于国都南门,募民有能徙木于北门者赏十金,但无人响应,最后他将赏金增至一百金,有一人应募,立即获得一百金,以此来取信于民。深深地被商鞅的才能和不屈服的人格、秦孝公的知人善用和坚持真理的决心所震撼。
在如今的生产生活中也是一样,一个国家只有使民信才能立国立民,一家公司,一个人也是一样。
第二篇
《汉武大帝》讲述了汉武帝刘彻54年的统治历程。
前无古人的巨大功业,使汉武帝成为历史发展道路上一座罕见的高峰,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颗耀眼的巨星。
他的雄才大略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成为世界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而汉武帝的时代,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伟大时代之一。
《汉武大帝》将展现这段气势恢弘,英才辈出的大时代,对这一时代文治武功的回顾,可以激发,调动起观众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文化和历史的自豪感。因为有他,如今的我们才叫汉人,如今的民族才叫汉族,而不是什么晋族,秦族。
从刘彻登基起,他智斗窦氏,重掌大权;任命卫青,大败匈奴;信任张骞,出使西域;任命董仲舒,文化一统。在许许多多的事迹中,最难让人忘却的便是”金屋藏娇“的那段美好佳话,当年的他说:”若得阿娇,便以金屋许之。“十年之后,是谁守着金屋泪眼成花,坎坷的爱情令人唏嘘不已。
千百年后,史书上或许只记了这样一段话:名,刘彻。高祖刘邦的曾孙。在位54年。逝世时年70。谥号:武;庙号:世宗。
但后人永远不会忘记那段灿如星辰的耀眼历史。
3. 观《小花》有感
《小花》,是中国电影百年经典,革命故事片之一。是七十年代末的作品,1979年拍摄的。我那时看这部电影是在农村的露天广场上看的。记得是个冬天,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到学校旁边的的一个村子里看电影,那时一晚上能演3部片子,先看的是《锦上添花》、《乔老爷上轿》,然后是《小花》。《小花》取材长篇小说《桐柏英雄》。1930年,桐柏山区的一户姓赵的贫困人家,将不满周岁的女儿小花卖给人家。当晚,伐木工人何向东将地下党员董向坤和周医生的女儿董红果寄养在赵家,因董红果和小花同岁,就改名也叫小花。十七年后,解放军进入桐柏山区,已经十八岁的赵小花到部队中寻找两年前为躲避抓丁投奔革命队伍的哥哥赵永生,没想到赵永生负伤掉了队。小花没有找到哥哥,却遇到团部卫生队的周医生,母女相见不相识,周医生把小花认作了干女儿。再说赵永生的亲妹妹小花被卖以后,又被何向东赎出,收养在何家,改名何翠姑。十几年后,已成长为游击队长的翠姑在一次战斗中救了身负重伤的赵永生,但并不知道他就是自己的亲哥哥。在攻打县城的战斗中,小花与哥哥相逢。翠姑偶然与养父谈起小花找哥哥的事情,才得知自己被卖的身世。后来翠姑在一次战斗中为营救小花而身负重伤。战斗结束后,小花和亲生父母相认。永生和小花一起去医院看望翠姑。翠姑在奄奄一息中,断断续续地呼喊哥哥,众人不禁热泪盈眶。小花接过哥哥手中的枪,决心踏着烈士的血迹,去迎接新的胜利。看了这部电影很受感到流了许多泪。今天,重温这部影片,我依然是泪流满面。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确实是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向上。透过泪水,一个健美的浓眉大眼的女孩子热泪连连地走在行军的队伍当中,惆怅地寻找哥哥,可她没有找到,她的失望和悲伤是用那一句常常的吟唱来表述的,那种发自心底的吟唱,深情、舒缓、优美,声音本身如同百灵般清脆、悦耳,女主人公叫做小花,悲苦的身世让她不得不一再寻找失散多年的当兵的哥哥赵永生,哥哥英武勇敢,与年轻女游击队长何翠姑一同战斗着…片首的那首著名的《妹妹找歌泪花流》如同一首叙事诗,含蓄深沉、意境高远,电影语汇也及其现代和艺术,意识流的手法第一次在改革开放之处彰显银屏,而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贯穿整个片子的始末,其间的亲情、友情、爱情有机融合,唯美主义的电影风格浸透着浪漫而温情的色彩…真正的小花何翠姑抬着担架行进在高山小径上,一步步磕出鲜血的膝盖,伴随着那首著名的《绒花》高洁、靓丽、清新、质朴、荡气回肠,歌声似乎永远萦绕在那高山深处,久久不会飘散,那闪烁耀眼的彩虹和光环从云层中播散开来,高天流云、青山叠翠、优美的歌声在云海和松林间流动…《小花》的故事深深打动着我,无论是内容、音乐、画面、都扣人心弦。说到这,我联想到了当今的一些文化。时代发展了,文化建设应当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然而,当今,充斥文化市场的都是些什么?精品少了,低俗、灰色的东西多了。就拿90后的孩子们来讲,他们从懂事起,多数受到了武侠、言情、动漫等作品的影响,小燕子式的人物成为他们的偶像。这些孩子对民族的、传统的精典作品知之甚少。难怪党的十七大重申:...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 十七大以后,中央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力度必然加大,外来的冲击固然值得重视,自身方面的加强更为重要,我们的文化建设的方向、文学艺术发展的方向、媒体建设的方向,就更为重要。多弘扬经典、精品、健康向上的东西吧。我是60年代生人,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我首看电影《小花》,被其中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秘感动,涕泪成行,被电影里美妙的音乐扣动心弦,至今难以忘怀。昨天,我下载了这部电影,重温之后,依然落泪。与当今的武打、言情、宫庭、戏说之类的作品相比,教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时代在发展,我们不能总是停滞在某一时代,停滞在某一时代的思维定势,但主旋律不能变,传统文化不能丢,积极向上的东西不能少。前阶段,中宣部搞五个一颁奖活动很好,看了那些获奖作品,感到真正的文艺复兴就要到了,类似百年经典的东西又多了起来,民族的文化教育又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与《小花》作品一样,《亮剑》、《家有儿女》、《乡村爱情》、《都市故乡人》等多部优秀作品为人们送上健康丰富的文化大餐。多看看中华文化经典,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