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十大经典民乐电影
扩展阅读
电影截屏怎么制作 2025-07-27 18:57:04

十大经典民乐电影

发布时间: 2025-07-27 14:48:12

A. 音乐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音乐电影排行榜前十名:《绿皮书》,《音乐之声》,《悲惨世界》,《闪光少女》,《歌剧魅影》,《完美音调》,《爱乐之城》,《雨中曲》,《心灵奇旅》,《寻梦环游记》。

1、《绿皮书》

这部电影讲述了保镖托尼被聘用为古典钢琴家唐的司机,跟着唐从纽约开始举办巡回演出,一路南下,而在这其中,也遭遇到一系列的麻烦,俩人在这个过程里,产生了一段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的故事。

B. 原汁原味的秦腔民乐超震撼!推荐六部唱出了老陕血和泪的电影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

在我国陕西的关中及陕北地区流传了两种比较广泛的音乐——秦腔和陕北民歌,这种自成体裁又各具特点的传统歌谣,成了陕西电影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比如《红高粱》中的颠轿歌、酒神曲这些,在电影里响起,我们似乎能感受到陕北人民火辣、豪放、朴实的人性,对生命的热爱和呐喊。

而这些民歌承载了多少往事,它们在电影中作为一种语言,给观影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了许多共鸣。

比如下面这六部经典之作。

1.《百鸟朝凤》

类型: 剧情

导演: 吴天明

主演: 陶泽如 / 李岷城 / 嵇波 / 胡先煦 / 郑伟

又名: Song of the Phoenix

“百鸟朝凤”是一首著名的民间乐曲,流行于陕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虽有着不同版本,但基本旋律大同小异。该乐曲以唢呐为主要演奏乐器,透过乐曲,仿佛能够听到布谷鸟、鹧鸪、燕子、山喳喳、蓝雀、画眉、百灵、蓝腊嘴等鸟儿的叫声,很有味道。

从表层看是写的吹唢呐,担其主要的讨论重点不在音乐,唢呐只是个载体,打动我们的除了影片里平实朴素的叙事,并且还原了我所认识的陕西农村生活,西北农村那种貌似粗粝却很诗意的生活。呈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为其他当代乡土电影的创作者们成功作出了表率,吟唱出了最动人的田园牧歌。

《百鸟朝凤》坚守的,正是一条与《人生》《老井》《变脸》《首席执行官》等一脉相承并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深化现实主义的电影发展道路。这正是在东西方文化八面来风的现实背景下,面对形形色色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东施效颦的“西化”鼓噪,依然葆有可贵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定力的体现。它是中国特色的电影创作的成果。

2.《红高粱》

类型: 剧情 / 爱情 / 历史 / 战争

导演: 张艺谋

主演: 姜文 / 巩俐 / 滕汝骏 / 钱明 / 陈志刚

又名: Red Sorghum / Sorgo rojo

影片一开始就出现了迎亲时的吹打乐——《颠轿歌》,采用了唢呐腰鼓和人声的组合。黄土地、黝黑的轿夫和热烈的音乐结合在一起,渲染着生命的激情和黄土高原人们热辣奔放、狂放的性情,展现了黄土高原人的真性情。

伙计们酿出新酒后在罗汉大哥的带领下唱《酒神曲》,敬酒神同时也庆祝新酒酿成。伙计们唱得充满激情,声音高昂,唱出了伙计们酿出新酒的喜悦,也体现了陕北汉子的朴实、善良,还有一种高粱酒醇烈般的特质。

电影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这首曲子,它在电影中出现了很多次,每次出现都十分震撼人心。

电影中多次运用了富有陕北特色的民谣、小调,极具有开创性,是本电影的一大特色。它们作为剧中人物表达和宣泄情感的手段,或者是对生命意识的表现,又或者是对人物命运和情绪的体现。

3.《美姐》

导演: 郝杰

主演: 叶兰 / 冯四 / 葛夏 / 冯云 / 李玉琴

类型: 剧情 / 爱情 / 家庭

又名: 铁蛋儿的情歌 / The Love Songs Of Tiedan

除了电影中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纯美的爱情故事,音乐的民族性也是该电影吸引众多关注的重要因素。在这部电影中,“二人台”这种地方小戏的大量使用既推动了电影情节的发展,也对电影情感的抒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人台”属于地方小戏的一种,多流传于河北、山西、内蒙古和陕西地区,表演者多为两人,一人扮演丑角一人扮演女旦,所以称之为“二人台”,其代表曲目《走西口》以委婉优美的唱腔流传各地。

当铁蛋的情人大女子远嫁蒙古后,铁蛋在一次醉酒后唱出东路《走西口》,他运用了散板的类似于念唱的哭腔形式,夹杂着“甩腔”的艺术,在这段音乐中多由大跳音程组成、音乐张弛相间、用头腔共鸣表现失去挚爱之情,悲痛欲绝地唱出了对爱情的绝望,其哭嚎的诉怨使得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4.《白鹿原》

导演: 王全安

主演: 张丰毅 / 张雨绮 / 段奕宏 / 吴刚 / 刘威

类型: 剧情 / 历史

又名: White Deer Plain / Bailu Place

电影《白鹿原》中出现的陕西地方曲艺有老腔《将令一声震山川》《世相》以及皮影戏《桃花源》,三者在电影中所发挥的作用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这些具有悠久发展历史的陕西地方曲艺能够使观众感受到别样的风情,通过与电影内容的融合也能够使观众感受到陕西地方曲艺独特的魅力以及其中饱含的厚重的沧桑感。

老腔《将令一声震山川》是陕西曲艺中最为典型的秦腔调式,使电影画面与曲艺本身互相彰显,烘托出了那种典型环境中以黑娃这种倔强、桀骜、执着而又叛逆的典型性格的艺术魅力。

5.《边走边唱》

导演: 陈凯歌

主演: 刘仲元 / 许晴 / 黄磊 / 马羚

类型: 剧情

又名: 断了的弦 / Life on a String / 命若琴弦

盲人歌手用琴声和音乐构建着一个光明的未来,这个世界又建筑在谎言的基础上。这是陈凯歌试图从一个简单的生命渴望和民间故事,对黄河、黄土高原和民族性格的思考,再次阐述一个世界的真相的影片。影片具有的悲悯气息和寓言式的故事,表现出陈凯歌的对社会和过去的深沉反思,也是对一个过去的世界的关注。

影片中但凡出现歌唱的情节,都显得十分戏剧化、仪式化。比如神神在片中的两次深夜演出,万千火把中的他被放置在舞台的最中心,造型感极强,让我们看后印象深刻。村民们恭敬地围绕着他,用心地倾听着他,本身说书就是一种表演艺术,这些村民就是戏剧演出的观众,神神就是戏剧演出的主角。

6.《黄土地》

导演: 陈凯歌

主演: 薛白 / 王学圻 / 谭托 / 刘强

影片《黄土地》翠巧对新民歌的认识过程来表现了反对旧社会恶劣习俗,倡导文明新传统的主题,而电影中的音乐作为载体,不但呼应了这个主题,更加深化了这个主题,表达了落后、愚昧的旧社会习俗必然会被新的文明的习俗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每次当影片中响起镰刀斧头歌,都有一层新的含义。

《黄》作为一部反映陕北人民的影片,很好的表现出了属于陕北人民读有的那种淳朴与粗犷。而很好体现这种风格的就是当地特有的信天游以及简单的唢呐和鼓的曲调。增加了影片中对黄土高原地区环境与人文的表现力,渲染了一种空旷、豪迈而又略显悲凉的氛围。

如影片中出现的娇转悠扬的唢呐声即是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又与影片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的相结合,增加了画面原由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影片中出现大量的陕北民歌,不仅与前文相照应,也充分显出陕北这块革命老区处处充满着文化风俗,有民族特色,人们所唱的民歌都符合场景,也能反映出人物的心理。在背景方面,采用陕北地区,更突出反映陕北生活习俗,更易贴近大自然,贴近生活。

 

C. 不得不看的音乐片有哪些

先推荐四部老音乐片,每一部都是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

《音乐之声》

迪士尼经典故事改编,故事内容大家都比较熟悉了,美女贝儿与被诅咒的王子“野兽”之间的爱情故事。女主艾玛斯通表现很出彩,歌声也很美。

D. 电影百鸟朝凤的观后感

《百鸟朝凤》讲述了德高望重的唢呐老艺人焦三爷带领徒弟们用执着的热情与坚定的信仰追求和传承唢呐精神的故事,下面给大家分享百鸟朝凤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百鸟朝凤的观后感1

唢呐,在现在已不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这种古老的民乐逐渐被西洋乐器所取代。但是,有一首唢呐曲,在看过一部电影后,已被深深烙印在了我心里,那就是——《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这部电影,讲述了游天鸣自小拜师学唢呐的故事。从电影开头唢呐的光辉岁月,到最后的逐渐没落,无不让人感动。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则是电影的尾声,一位老者,手拿唢呐坐在家门前的台阶上演奏着,有一对年轻女孩走了过去,还向老者身前的杯子里投了一块钱,这多么令人感到屈辱啊!

那位老者的唢呐技艺极好,可是,曾经无比光辉的唢呐技艺,如今,却只能用来像乞丐一样讨钱,这如何能不令人感到屈辱心寒呢?再回顾电影的开头,二十几年前的唢呐匠坐在太师椅上为红白喜事伴奏,多么光辉,多么光荣啊!可如今,有谁还尊重我们唢呐匠?没有。我们自己的东西,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这么被人给遗忘抛弃。而这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那些西洋乐曲新鲜,有趣,可我认为这并不值得我们为其放弃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而对于那些赶流行,推崇西方文化的人,我想问你们几句,你们从哪里来?你们记得自己的根吗?

我认为,西方文化是非常新鲜,有趣,但是,我们要时刻记得,不能够本末倒置,不能忘记我们作为中国人,要将中国的文化传承下去。要像游天鸣一样,将属于我们的文化时刻记起,烙印在心头,有着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的信念。

唢呐匠只不过是沧海一栗,它反映了现代人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却任由别人将自己的东西拿走。我们不能像电影里的那些混混,要像天鸣和他的师傅一样,将中国文化传给我们的后代。

百鸟朝凤,唯有坚持方能成凤。要学习电影里的唢呐匠们,传承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的坚持。

百鸟朝凤的观后感2

今年寒假,我随妈妈又重温观看了吴天明导演的电影—《百鸟朝凤》。记得初次观看是在上学期音乐课上,老师和我们讲述了我国最古老的民乐—唢呐。这部电影令我感触很深,它讲述了民间唢呐的传承。

无双镇民间艺人焦三爷是位吹唢呐的高手,方圆几百里只有他会吹百鸟朝凤,只有德高望重的逝者才配的唢呐曲。但焦三爷老了,他需要一位出色的年轻人将唢呐传承下去,而淳朴踏实的徒弟游天鸣在历经辛苦,努力学艺之后,继承了师傅衣钵。可好景不长,随着西洋乐器的出现,唢呐逐渐被取代,让人心中十分酸楚。游天鸣在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的艰难生活中仍然坚守着唢呐,强悍得令人心碎,又脆弱得让人心疼。

在时代的变迁下,传统艺术似乎已经离我们远去,更多的人选择了西洋音乐。时代的年轮下,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沉淀在历史长河中,像焦三爷这样的匠人渐渐走远,这样朴素有傲骨的传承文明之人,如今又有多少?唢呐,也许现在已无人愿为它奉献了,那些死死守住这份艺术的人,也只能随波逐流,或跟随他们心中的传统和傲骨,被新的潮流,渐渐冲远。

电影的最后,焦三爷临终前对游天鸣说无双镇不能没有唢呐,我死后吹四台就足够了。但是,最后,在焦三爷坟前吹唢呐的竟只有游天鸣一人了,百鸟朝凤凄婉的声音伴着呜咽的风声,飘飘渺渺,悲伤与凄凉,在唢呐的笛眼中潮起潮落。百鸟朝凤,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让我理解一个老匠人的执着和精神的传承。

百鸟朝凤的观后感3

作家三毛说:“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有梦想可追,是幸福的,因为心会跟着梦想一直在路上,即使是苦难,也是沿途最亮丽的风景。

妈妈常会陪着我看电影,她说:“你总能从电影里看到自己,然后便慢慢地跟着影片里的人物一起长大。”从小,梦想就是个遥远的名字,就像太空与星际间的距离一样。昨晚,在泪花与抽搐声中,我第一次感觉到梦想原来可以这么真实,这么有力度。房间里妈妈眼含热泪地看着电影《百鸟朝凤》,连中途的广告也不缺席,唯恐错过了那些逐梦的细节。故事很简单,但逐梦的细节却感人肺腑。

故事围绕唢呐展开,吴天明为了父亲未完成的梦想,历经千辛万苦去拜师学艺,并凭着德行和刻苦,接过了焦三爷的衣钵。焦三爷的祖祖辈辈都是吹唢呐的高手,是一群能将唢呐“吹到骨头缝里”的艺匠。为了将吹唢呐的`梦想延续下去,焦三爷呕心沥血。当游家班的人纷纷去省城打工时,他怒火中烧,帮天明四处寻回弟子;在村长葬礼上,他带病为天明撑场子,并在吹《百鸟朝凤》时,吐血倒地,起身后,又劲头十足地为天明擂鼓伴奏;查出肺癌后,他忍痛卖了自家的牛,让天明去置办新的唢呐等乐器;临死时,申遗的县领导来访。焦三爷用一生在坚持并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所幸的是,唢呐的梦想还在,逐梦的脚步从未停歇,天明在焦三爷的墓前深情地吹着《百鸟朝凤》,唢呐声声,响彻街坊巷陌,它在很多人的心里活着。

妈妈看后,感慨了许久。她说,江西的两位舅公公也是吹唢呐的,不过他们纯属于喜爱,为了这梦想,他们在家里不断地练习,练到一定火候了,就有人请他们去吹喜宴和白事。后来这种传统的技艺大家不稀罕了,舅公公就外出打工了。然而,唢呐的梦想总会时不时地冒出来……现在,两位舅公公又开始玩起唢呐来了,妈妈说,家乡搞新农村建设,组织了一支乡村乐队,让舅公公的唢呐在各乡镇间巡回演出……此时,我仿佛听见了梦想拨节的声响。

梦想是蝴蝶的翅膀,有了它才有了翩翩起舞的舞姿。心怀梦想,就算细若微尘,也会有让人惊艳的崛起。朋友,如果你的梦想在蓝天,那就向上飞;如果你的梦想在远方,那就往前走。

百鸟朝凤的观后感4

“我向师父发过誓的。”——《百鸟朝凤》

华北的黄土地,日光强烈,芦苇丛随风荡啊荡,少年握着一根比他还高出半个身子的竹竿,执着着把河里的水吸上来,额头沁出几滴汗珠滚落下来。

“能够传承这门技艺的人,一定要艺品好,德行高。”

而上天却并没有赐给小天鸣吹唢呐的天赋,为此他也必须要花费更多努力去实现父亲年轻时未完成的梦想。夜晚的院落里,小少年坐在凉席上听父亲讲唢呐的最高境界便是《百鸟朝凤》时,无形加在肩上的担子,和眼神里隐约放出的光芒。

日复一日的到芦苇丛里去练习吸河水,帮师母下地干活,忍受师父的责骂和离家的思念,当小师弟来的那个晚上无意间问起“吹唢呐好玩吗?”得到的答复也只是一句“我还没摸过唢呐呢。”之后的日子里更是只能在院落里看着师父带着有天赋的小师弟去各个庄子接活,连尘封已久箱子里取出的唢呐都没有他的那一份。于是小少年打包好行李偷跑回了家,刚踏进院门的那一刻却听到了父亲与村人的对话——“我们家天鸣可厉害,他师父还说过几天要教他吹那个《百鸟朝凤》哩。”少年便一言不发的回到师父家,继续在日复一日的无奈中坚持。

多年之后酒醉的师父问起“你知道我为啥把唢呐传给你不?是因为你刚来那时,你父亲摔倒了,你扶他起来,眼里那一滴眼泪。”

而后时代的进步,老祖宗传下来的接师礼规矩被打破被遗忘,红白喜事中的唢呐声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西洋乐器的声音。生计与传承,师父与家业,天鸣在劝他放弃唢呐的声音中,握着唢呐的手却一直紧紧地不曾放开。

影片的最后,师父的墓前只剩天鸣一人。没有四台,更没有百鸟朝凤的排场,只有天鸣一人在墓前吹起了百鸟朝凤的调子。师父坐在太师椅上,而后起身,转身离去,消失在山林间,仿佛也暗示着故事的结局。

故事的情节没有一波三折与波澜起伏,缓缓的叙述着这个时代里民俗文化面临灭绝危险的无奈。没有泪点却像在人的心口压上了一块大石,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仅仅凭借那句“我向师父发过誓的。”便一路坚持下来,师父或许也看到了他骨子里流淌的血液,是滚烫的,他会坚守这这曲唢呐将其传下去的。

有太多人说为了影片的票房下跪不值得,太做作。而影片里叙述的不仅是天鸣的无奈,也是导演的无奈,更是一个时代的无奈。缺少了华服与明星的电影早已失去了市场,而导演却坚持拍摄了这部影片,也凭借着志愿团队和各大媒体的努力最终将其放上银幕。可上映一周的时间内全国各地的影院排片寥寥无几,首映日的票房更是只有五十万,制片人为此跪求各影院排片,难道真的是为了金钱吗?为的不是可喜的票房,而是那份传承,不仅是唢呐这一件民俗乐器,还有数以千计的民俗文化在时代的洪流中被冲去,要传承的更是这一种注重德行、坚守,严谨细致,坚持老祖宗对于匠人的尊重的规矩的“工匠精神”。

没有人能够保证在各种文化的传播与融合中,在这个快节奏时代的冲刷下,唢呐的声音是否会真的从耳畔渐渐消失褪去。而《百鸟朝凤》也在我们即将遗忘那些民俗文化的今天,拂去了灰尘揭开了尘封的幕布,唤醒了人们内心对于“传承”一次的注解,提醒着人们,它们不该失传,它们不能失传。

百鸟朝凤的观后感5

今天,我和老妈观看了电影《百鸟朝凤》,它令我回味无穷。

《百鸟朝凤》讲的是一个叫做游天鸣的小男孩拜师学吹唢呐的故事。天鸣学的头两个月里,师父叫他天天去水湾里用竹竿吸水,吸不上来水就不给吃饱饭。后来,师父又收了一个小徒弟叫蓝玉。虽然天鸣每天都刻苦练习,但师傅总是带着蓝玉出去见世面,并且也先叫蓝玉吹唢呐。原来,这是师父在一步步地考验天鸣,看他是否具备当接班人的品质。终于,天鸣也可以学唢呐了!他更加勤奋刻苦,学着用唢呐吹出各种鸟儿叫的声音,真是活灵活现。在传声大会上,师父点名要教给天鸣吹《百鸟朝凤》。要知道,这首《百鸟朝凤》可不是一般人能学的,也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能受用得起!后来,天鸣长大了,师父正式把唢呐班子交到他的手里,原来的“焦家班”变成了“游家班”。但是经济大潮却来了,游家班历经坎坷,路子越走越难,眼见着就要散伙。天鸣和师父急了,做了最大的努力。雨后彩虹现,唢呐要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就在这个时候,师傅却得绝症过世了。于是,天鸣在师父的墓前吹起唢呐,为师父送行......

看了这部电影,我很受感动。师父非常负责任,既严厉又温和;小天鸣很有决心,有毅力,胜不骄败不馁;师娘也把天鸣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关心和疼爱。唢呐能够传承下来也真是不容易,学的时间长,很辛苦,既是对体力的考验,更是对意志力和人品的考验。我认为,这部电影比唢呐更珍贵,更加值得收藏。感谢拍这个电影的人!

出电影院的时候,空中还飘着小雨,但是太阳已经出来了,一条巨大的彩虹横亘天际。好长、好美的彩虹啊!好多人都忍不住惊叹。我想,这是就是意味着影片里最后师父走进了彩虹?或者预示着“只要努力不放弃,就能见到彩虹”呢?总之,我觉得这彩虹为这次观看《百鸟朝凤》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