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比利林恩电影剧情
扩展阅读
关于性的电影经典台词 2025-05-16 14:34:24
一个幽灵在游戏中的电影 2025-05-16 14:33:38
刘老师介绍的电影 2025-05-16 14:26:23

比利林恩电影剧情

发布时间: 2025-05-16 09:25:26

①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结局解析 比利林恩最后死了吗

比利林恩最后没有死。

19岁的德州士兵比利·林恩,他在加入美军步兵部队后,被派往伊拉克战场,与其他七名的突击小队成员,在伊拉克与当地反对武装进行了3分43秒的激战,他和战友们在一次交火中大难不死、逃过一劫。机缘巧合成为伊拉克战争中的国家英雄。

比利·林恩与战友一起被召回美国进行巡回宣传,被邀请参加一场感恩节橄榄球公开赛中场表演的过程中,比利·林恩经历了人生中最荣耀又最糟糕的一天,但比利的内心却充满了抑郁和挣扎,战争场景更成为了他记忆中挥之不去的伤痛。

(1)比利林恩电影剧情扩展阅读:

19岁的美国少年比利·林恩和他所在的B班,在伊拉克战场出生入死一年多,阴差阳错取得了一次3分43秒的短暂胜利,得以回国进行为期两周的“凯旋之旅”。

有人说《漫长的中场休息》是伊拉克战争版的《第22条军规》,当权者们在战争中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除了战争本身;有人说这是当代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同样的华丽盛宴、同样的冷漠人心。

同时,以林恩为代表的焦灼也在于他们普通人的一面不时被遮蔽,片中表现得尤其明显的辩谈拿一处是,爱情来了,林恩想留下来,然而女孩却说,你是英雄。英雄的形象成就了他们的爱情,同时也摧毁了爱情。爱情让战场与中场表演产生了巧妙的关联。

本来,爱情的探讨往往是在不在一起,而这部电影关注的却是爱情究竟在哪里。爱情在这里属于无法实现的幻想。英雄与美女即幻想与现实,悲剧的结局早已注定。

林恩的战争后遗症是另一个被遮蔽的事物。“死亡不是感受,战场杀人不值得骄傲。”记者会上的一幕,本能的回避是一种内心的煎熬。靠吃头疼药度日的林恩和他的战友为和平付出了心灵的代价。可当他们回到自己的祖国,却没有获得理解。

林恩最终的选择是电影的结局,侍段也是李安东方式的态度,略感暧昧。他携搭的选择对于他姐姐以及观众而言,是牺牲自己、成全英雄。一群被称为“美国英雄”的士兵坐在车上互相说“我爱你”,这场面多少有些悲凉。

参考资料:人民网-漫长的中场休息:比利林恩不想被包装成美国英雄

②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首先,让我从个人角度来谈谈观影的主观感受~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推荐指数:四星+0.5

细腻指数:四星+0.5

基本信息

类型:剧情

编剧:让-克里斯托弗·卡斯特里

导演:李安

主演:乔·阿尔文,克里斯汀·斯图尔特等

上映时间:2016年11月(国内)


上面的故事,我有加工,颠倒了原顺序,因为影片是两条叙事线(现实、回忆)交叉进行。

故事讲完了,那《中场战事》中,比利到底是个什么角色,他做什么呢?他的战役是什么呢?

比利一直在战斗,只是你一人未发觉:比利有两条重要的线,被导演隐藏了起来。


1,故事结构

通过影片中的镜头语言,我们不难发现,比利在自己世界中幻想时,在比利家中客厅没有收拾的餐桌是彩色的,镜头继续从客厅到卧室,在床上比利跟彩虹的交欢的画面是灰色的。也就是说,在比利心中,吃完饭后,离开家回到战场是他的第一选择,跟彩虹在一起也是他想要的,但是他自己给抹杀了这个选择。

B班在一次室内采访结束后,比利和彩虹一见钟情,在后台亲热,导演并没有拍他们是怎么亲热的,在故事结束的时候,导演用台词交代比利还是一个处男,也就是说比利和彩虹只是接吻,并没有交欢。比利见到了那个想跟她厮守终生的女人,但还是选择了自己军人的身份。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故事是从第一幕转到第二幕,比利的在中场的战役(成长、身份认同以及更多)打响了!


2,战役

在比利最后一场表演前两天,凯瑟琳就跟比利说,只要比利愿意配合,她有能力将比利留在国内,而不是服从政府命令,回归伊拉克战场。凯瑟琳有什么能力呢?是不是她跟橄榄球队老板诺姆、心理医生已经达成了某种共识:只要比利愿意配合,比如说比利自己有病,比如听从诺姆拍低价电影的建议,比利就有可能留在国内(这条线大家可以忽略,1,诺姆拍电影借助的是主旋律,如果比利不去伊拉克反水,那他可能无利可图,所以可能凯瑟琳没有跟诺姆达成共识;2,游完泳很累了,晚上又看了如此烧脑的电影,只看了一遍有些情节我不敢保证真实)

文章开始时,我说看比利被人们当做木偶一样,站在舞台上,我差点泪崩。当时,舞台上放着音乐,歌词大概的意思是:我爱你士兵的所以原因,因为你是英雄,会给我热泪和幸福。

在比利等人离开场馆时,彩虹出现跟比利道别,比利对彩虹说,他其实有机会跟彩虹永远在一起的。彩虹不明白比利说的话,彩虹的回答是:“你不是英雄吗?”言外之一就是老娘把你当英雄才愿意被你感染和驱使,愿意跟你睡的,不然你以为你是谁。

这场戏的交代,不仅从反面证明了比利选择回归战场是正确的、表明了导演观点,而且使得整个故事比较完整,又省去了拖泥带水的各种交代。(电影中有很多台词:“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一个军人”、“我必须回去,我有过承诺,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巧妙地来表达比利的心声。)


关于亮点,比利和诺姆在跟戴姆杀价的时候:“五千不行,必须十万!”运用的真是巧妙。我们先不管那五千是定金或给多给少,比如有这样一个机会,如果给你十万,你会不会把你老婆让我睡一个月再还给你,答案一般是否定的,那如果我出一个亿呢?你还答应不答应我这个条件?

所以我个人觉得除了交代故事外,导演是不是有另一层意思:导演自己把B班的战争英雄光环拿下了,告诉观众,B班他们不过也是在交易而已,军人不过是他们的一个职业而已。


关于《中场战事》,很多人说该片含有反战啊社会现实啊这个那个的亮点和立意,你们就扯淡吧。作为一个擅长掌握细腻情感的导演,李安所有心思还是在比利这个人物上,把人物表现好了,反战也好其它也好,都是外壳,自带的光环而已,但前提是把比利这个人塑造的鲜活起来。

所以电影才运用120帧/4K/3D的最高技术规格,才在电影中无数次正面拍摄比利的脸庞、无数次出现以比利视角出现的世界,都在向观众表达比利内心关于这个世界胶着的战役。


影片内含的思考

佛经上有个经典的案例:当智者伸出手指指向月亮时,愚者却朝着智者的手指望去。

那愚者的思路就不对吗?他们眼光没有智者那么远,但他们活在自己的规则中,凡是智者说的话办的事儿,一定是对的。

每个人的人生可能有无限的可能,但世界上有很多跳脱者,无论是思路上,行为上,表达上都有。活着就有可能,张幼仪在18岁之前,在她的认知中她一辈子或许只是相夫教子,从来没有想过会出国,谁又想到后来她不但出了国,还成了职业经理人?


但电影故事中表现出来的东西,基本都是固定的。每个时代,有不同的价值观,每个时代看同一部电影的角度和思路是不一样的。然而人性是想通的,世界看着比利,比利也观察着世界,他得有个立场,他长大了,他必须长大,因为他下了投名状(跟蘑菇生死之交、杀了人),进入了成年人的世界,就得按着成年人的规矩去办事儿。


按照这样的思维去办事儿,那智者指着月亮也没人管它了,因为没有人是傻子。他们不是看不见月亮,而是甘心认可手指就是真理。

在《太阳的后裔》中,女主问大尉,我跟祖国非要选一个你会选谁,大尉回答是祖国。好一场主旋律教育!我这里有个问题,大尉爱的是祖国还是爱的他的职业?

如果这个国家是非正义的发动战争,大家明明知道战争不过是政治的延续,还要继续战争,那一些战士的牺牲还有意义吗?在影视剧中,大尉必须正能量爱的是他的祖国,但如果现实中,他就是下了投名状,他的世界观必须要维护,哪怕是用生命。


投名状都下了,还有什么事儿不敢干的,我世界的尊严,必须我来维护,我也必须维护!

橄榄队老板下了投名状,所以他无奸不商,极力维护着自己的世界:利益和商业版图。电影中的影视明星下了投名状所以只是跟英雄们客气的打着招呼,以维护自己在影迷心中波澜不惊的形象/或是怕有绯闻(根据镜头语言:在后台明星跟比利等B班成员打招呼的镜头是,明星背对着镜头,正对着B班)


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何尝没有下投名状呢。管它什么样的投名状,小三为了转正毒死正室;办公室甄嬛传每天上演,玩死一个是一个。平静的小湖中,实际上暗流涌动。

每个人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活则是在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系中(父子、邻居、战友、同事等)体会着乐趣、感受对比、学习带来的认知和满足。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名利场都有交集,这个交集中有一种价值观容不得侵犯,那就是道理。因为这个道理对每个人的利益都构不成威胁,这个道理比如是正义、比如是善良、比如是付出。


在小众的音乐节目中,大家共同认同的道理是《我是歌手》,那重金广告就来了,也就是说认同也能被利用。

导演眼中,《中场战事》中的爱国主义宣传队B班是不是也是这个意思?我们下了各自的投名状,各自安排着自己的命运,你若听话和安好,那全世界都是晴天。比利到最后选择了战场,那是他主动的选择,那是他的人生,成长过程中总是有心无力,管不了那么无奈。

比利在这些光怪陆离的世界中,不过是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路而已,那还怪什么现实社会中的虚情假意,把美国英雄当成蛋糕来分割利益的各色人等呢?走吧,走吧,每个人都要学会长大。


最后抛个问题:比利最后赢了吗?

一个完整的电影,有终点有归宿的结尾好像是标配,但我想一部好的电影,仿若人生,人生又岂止一种可能。

不要问我为什么有钱能看这么贵的电影。博纳影城的会员,每年生日的时候,影院都会免费赠送一场电影看。我就是《独家记忆》中,每年看一场孤单电影的主儿……你明年再看电影时,身边要有菇凉。

③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除120帧外,还有哪些看点

李安导演的这部新片在制作和宣发过程中,创新采用的120帧/4K/3D拍摄格式都是最大的噱头。据说连卡神将这种首创拍摄模式称为“新白金标准”,赞誉其“无懈可击!不可能看到比它更好的了,比它更高的水准已经没有意义了。”

但是电影在国内公映,120帧版本并不是供应所有地区,即便连60帧版本也是“限量”,二三线城市的观众可以不必期待,安安分分看自己的24帧就可以了。那么,这部以创新拍摄格式成为焦点的电影,看不到120帧的情况下,我们还能看什么?


只不过,就电影本身来说,剧情琐碎而平淡,几乎没有什么情节高潮,我甚至有种看片段链接的感觉。台词干涩而缺乏印象力度,导致人物形象立体感薄弱。但我个人很喜欢这种题材,所以,单就电影主题来说,内中有不少让我感触的东西。演员的表现也够精彩,虽然我更加喜欢“蘑菇”和“傲娇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