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卓别林电影
我最近刚刚连续看了好几部这位大师的电影,感觉真的很不错。特别的,我认为,他的确很适合现在的中国人看,就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在他那个年代,资本主义还在发展阶段的德国人能从资本主义已经比较先进的英国人那里看到了自己的未来,现在我们也是一样,当美国丑陋的原始积累已经完成后,我们才刚刚开始,因此很有意思的是,那个时代的批判社会电影恰恰反映了我们自身目前的现状,例如在《摩登时代》里的机器化将人变作机器一般,如《发薪日》里底层工人拿到薪水后肆意的麻木的沉寂在酒精中,除此以外丝毫找不出生活中的乐趣可言。还有对对物欲社会下爱情悲剧的深刻描写的《巴黎一妇人》又如在《大独裁者》中对专制和狂妄自大的专制者的无情嘲笑和批判,以及电影最后代表卓别林本人憧憬的主人公精彩绝伦的和平演讲。总之,你都能从这些中多多少少看到我们自身。看这样的作品,应该思考一下的是,我们为什么只有少的可怜的反映我们自身现实的批判作品问世,无论是文学,影视,诗歌等等各种艺术现实,在任何一个国家,在社会转变期间,都是现实和个人的世界观同时伴随着发生巨大的变化的,因而,深刻的艺术表现和艺术大师总是会在这个时侯诞生,正如没有拿破仑的法国大革命,就没有法国的文学大革命,没有俄国的沙皇,就没有普希金和契科夫,没有二战,就没有海明威和所谓“垮掉的一代”,现实总是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他们或者赞扬,或者批判,或者漠视,通过他们的阐述,世界才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得以深刻的表现,深刻的文学艺术作品总是诞生于此时。因此,在我国,正当是百花齐放,必然会诞生伟大的艺术的时候,无论以电影,文学,话剧等形式,还是以小品,戏剧,音乐等形式,都应该能产生伟大的作品和伟大的人,但却恰恰相反,压制让乌烟瘴气的肤浅文化代替了深刻的思想,而对本该爆发的激情的限制,使它以一种可憎的面目以更大的规模出现,尽管也偶尔会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但就像是海中的树叶那么弱不禁风,起不到任何影响,以致于,我们不得不到外国去找我们的现实的深刻表现,从他们的艺术获得对我们自身存在的深刻思考。
推荐几部我看过的吧。
大马戏团
巴黎一妇人
朝圣
发薪日
淘金记
狗的生涯
城市之光
摩登时代
大独裁者
凡尔杜先生
一个国王在纽约
⑵ 电影《卓别林》,带你了解喜剧大师卓别林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卓别林
查理卓别林,一位伟大的喜剧大师,他的喜剧不知逗了多少人开怀大笑。
留着一个希特勒摸样的小胡子,戴着黑色礼帽,手里拿着一个拐杖,身着一身黑色西装,这一经典的形象在我们脑海里挥之不去。
大家大多都是了解他的电影作品,又有谁了解真正的他呢。
小时候不知为何,觉得卓别林的黑白默剧电影有种恐怖的感觉,加上他电影里那种奇怪的打扮,着实把幼时的我吓得不轻。
重新看了小罗伯特唐尼演的《卓别林》,我才开始重新了解这个喜剧大师
电影《卓别林》又名《卓别林与他的情人》,这是一部传记电影,由小罗伯特唐尼主演,豆瓣评分8.4分。
作为一部传记电影,主人公当然是卓别林,影片以纪传体的手法艺术展现了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的一生。
卓别林是个饱受争议的巨星,有人说他风流成性,也有人说他患上了很严重的抑郁症。
现如今大师已去世多年,当年的绯闻和流言经过时间的冲刷,真相也不得而知。
回归到电影上,影片从老年的卓别林( 小罗伯特唐尼饰演 )与海登( 安东尼霍普金斯饰 )对话中展开。
影片的开头,幼小的卓别林在一场表演上大放光彩,小小年纪的他已经有了高超的喜剧天赋。
查理卓别林家境贫寒,年幼的他和哥哥还有母亲相依为命住在简陋的房子里
由于没钱交租,所以查理被迫和哥哥母亲分离,被迫送入救济院。
后来母亲患上了精神病,查理把她送到了医院。可以说查理卓别林的童年是悲惨的,早年的悲惨贫困的生活才有了他后来的经典流浪汉的形象。
他的电影里角色大多都是身处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这也是和他自小经历有关。
回到电影,之后查理争取机会,得已进入当时非常有名的卡尔诺剧团,在表演上凭借扮演者流浪汉的醉酒摸样引得全场大笑。
凭借着流浪汉的表演,查理获得了些许名气。后来来到了美国,查理收到了森内特(当代美国喜剧之父,随着有声电影出现而没落)导演的邀请,开始了他的演员生涯。
第一次拍电影要设置形象,喊态于是经典的卓别林形象出现了
从那之后查理出名了,不满足于演员的身份,查理开始逐渐开始执导电影,
掌握权力。成名之后的查理开始成立公司,哥哥西德担当经纪人,开始了他的特色电影之路。
有人说查理卓别林是个典型的恋童癖,他的4个妻子中大多是未成年,结婚时最小的也只有16岁,这也遭到了别人的非议。
说回电影,在一个派对上,查郑薯源理看上了一个美丽的女孩,
这是她的第一任妻子,结婚时只有16岁,而查理已经29岁了。
但是没有持续多久,再一次晚宴上知道了妻子出轨,第一段婚姻也就此结束了。
第二次查理在拍摄《淘金热》时遇到了他的第二任妻子丽塔·格雷。
遗憾的是又没有持续多久,婚姻持续了4年,他们又离婚了,妻子给他生下了2个孩子。
查理之后又遇到了他的第三任妻子保利特·戈达德,也是很年轻。
查理开始制作摩登时代后期,忙得焦头烂额无暇顾及妻子查理一心扑在工作上忽略了妻子,这引起了妻子的不满。
查理卓别林受到这么多的争议,原因大概就是他妻子都很年轻,前两任妻子甚至未成年,这也让当时的很多人看不惯吧。
之后,二战爆发,此时的美国还未参战,这时的查理已经在着手制作《大独裁者》。
这在当时的美国是很受争议的,
经过卓别林的坚持才有了这么一部优秀的作品,
同时这也是他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一段时间后卓别林最后一任妻子手迹乌娜·奥尼尔出现了,年轻的她像极了自己的初恋情人
乌娜是个很好的妻子,关心自己,体谅自己,这使查理感觉到了幸福,这是之前的婚姻生活里所没有的。
可惜好景不长,因为一件私生子纠纷,查理被告上了法庭。FBI胡佛抓住了机会,开始插手案件。
虽然亲子鉴定证明了并不是卓别林的孩子,可是还是在法庭上针对这些年查理的所作所为对查理进行控诉。
最后迫于舆论压力,查理败诉了,在一次前往伦敦度假时,查理还被美国驱逐,
无奈的他最后只有去了瑞士定居。
影片的最后,卓别林前往美国领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荧幕上放映着他的影片,看着台下的观众被自己的影片逗乐,自己也开心的笑了。
随着荧幕里的卓别林缓缓向前走去,电影也正式的落幕了。
《卓别林》实在1992年上映,小罗伯特唐尼的演技爆炸,把一个伟大的喜剧大师卓别林给演的惟妙惟肖,他也凭借这一角色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电影里不一定真实,一定程度的美化了卓别林。卓别林虽然有许多污点,但是人无完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
逝者已逝,在揪着不放未免太过于小心眼,凭借着大师对电影的贡献和对艺术的追求,就值得我们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