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评价电影《光棍儿》
《光棍儿》这部电影从叙述的角度讲,有点纪录片的意思,给人感觉非常的真实,我个人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评价,第一从题材角度评价,这部电影题材以及关注人群,都特别的新颖,足以抓住观众眼球,第二从运用意象的角度讲,它给人的感觉非常巧妙,更能加深观影者,看电影时的代入感。
01、题材新颖独特
在我国不缺农村题材的电影作品,例如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红高粱》,再如有着小品王之称的赵本山,他自导自演的《落叶归根》等,都是我国农村电影中的精品,影片所聚焦的对象,极具象征性。而这部名叫《光棍儿》的电影,虽然它同是农村题材的电影,可是它的题材是独具一格,内容上大概讲的是我国偏远山村,关于男人渴望情欲的问题,这还不算完,男主角是四位老大爷。
第一位男主角影片里面的名字叫老杨,他这一辈子都生活在顾家沟,可是他生活作风不咋地,跟别人家的媳妇偷情,不正当男女关系一维持就是30来年。老杨是个讲究人每次偷情之后都会给这个女子钱财,帮助她的解决生活上的经济问题,但令老杨没想到的是这个女人欲求不满,跟同村儿其他老光棍也保持着不正当男女关系。
02、影片意象用的巧
影片中偏远农村主要靠贩卖西瓜,作为经济来源,整部片子男主想要跟女方偷情时候,都会对地里的西瓜来一个大大的特写,所以每当镜头聚焦在西瓜上时,有很强的性暗示。影片开场一群村儿里的娃闪亮登场,利用这个画面与四位男主角作对比,在重男轻女以至于男女比例失调的偏远村庄,这些小孩子,很有可能成为新一代的老光棍儿。
② 李双双的影片评价
1958年初,随着工农业生产“大跃进”高潮的到来,文艺界也掀起了一股反映“大跃进”生活中新人新事的创作热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作家李准来到河南林县山区龙头村体验生活。当时,他住在一个妇女队
长家里,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但李准却很少见到这个早出晚归忙于生产的妇女队长。
令李准感到新鲜的是,每天早上,他都会在墙上和窗子上发现许多小纸条,
上面写着他从来没有见过的话:
水库的库字,就是裤子的裤去掉一边的衣字。
谁聪明?谁憨?见人多了,工作多了就聪明!锁在家里不见人就憨!
……
尽管这些文字朴实无华,但李准却从那歪歪斜斜的字里行间看到了新时期农村妇女身上发生的变化,并由此萌发了创作一部反映新时代农村妇女新生活的小说的想法。从此,李准便一头扎进了妇女堆里,在劳动之余与这些“李双双们”聊天谈心,了解她们的思想动态,记下她们身上每天发生的新鲜事。经过两年的积累、打磨,一部反映新时期农村妇女生活的小说《李双双小传》便告完成。小说里的故事情节围绕“大跃进”中妇女办食堂来进行的,写了喜旺管不好村里食堂,双双接手后将食堂办得有声有色,成了模范炊事员。小说着重刻画了妇女队长李双双爽直、泼辣、敢与自私现象作斗争的精神,成功塑造了一位新时代农村妇女的形象。
小说在《人民文学》1960年第3期发表后,立即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导演鲁韧看了喜出望外,觉得这是个拍电影的好材料。他马上找到李准,要他将小说改编成剧本,还给剧本重新起了个名字《喜旺嫂子》(后来又改回《李双双》)。李准爽快地答应了,没多久,他便拿出了拍电影的本子。
一部影片的成功与否,演员选择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李双双是全剧的主角,她心直口快,性格泼辣。当时有人推荐张瑞芳来出演这个角色。剧组意见也不一致,李准担心他泼辣劲不够,谨慎的鲁韧却又担心她太泼辣,担心演起来不小心会丑化了劳动人民。研究了半天,最后还是确定了张瑞芳。当时张瑞芳正在上海演出话剧《星火燎原》(扮演主角张玉兰),接到李准和鲁韧的“调令”后便赶到河南林县外景地剧组。
孙喜旺虽是剧中的配角,但这个演员对于整个剧情的发展起的作用却相当重要。他憨厚朴实、胆小怕事,但同时又有点大男子主义色彩。
当初,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看了剧本,对孙喜旺这个人物很是喜欢,尤其是他那有趣多彩的性格更吸引了他,便向鲁韧表示希望由自己来演这个角色。
尽管赵丹此时已是名声在外,但李准和鲁韧觉得赵丹是属于演“大人物”之类的演员,演农村题材的戏不合适,赵丹当时对此颇不以为然。其实鲁韧心里早有了孙喜旺的人选,他就是此前在鲁韧导演的另一部影片《今天我休息》中扮演那个小民警的仲星火。
赵丹后来看了仲星火演的孙喜旺后,很是佩服,说要是自己肯定演不出那种憨粗的乡土气息。
正是由于张瑞芳能准确地把握住角色的核心基调,在表演李双双爽朗、火辣的性格的同时,着力体现女性的温存、忍让,对丈夫、孩子的疼爱,对朋友的关心,这就更有力地衬托出李双双的性格色彩,并且将这个角色演得毫无雕琢之嫌。这也是张瑞芳在表演中的出彩之处。
凡是看过影片《李双双》的人,对影片中李双双的“农家活”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李双双走近灶边,揭开锅盖,倒水、取面团、揉面、擀面、切面,这一系列动作熟练自然,干净利落,令人啧啧称赞。其实对于张瑞芳来说,这些动作也是从无数次“试验”中得到的。
她后来回忆当时情景时说:“当时管道具的交给我两大团面,让我先揉着,然后现场开始调整灯光,我就揉啊揉啊,然后擀面、切面,好不容易忙完了吧,导演说,好,然后把面团重新揉在一起,让我重新来,于是我又重新做一遍。观众在银幕上看到李双双这么熟练的动作,就是这么磨练出来的。”黄宗英看了她的表演后深有感触地说:“在同辈的知识分子出身的电影女演员中,还没有人能像她那样自如可信的去扮演农民。一切的农家动作,在她已不是累赘的负担,而是体现角色的得力手段。”
李双双的成功还在于喜旺这一配角形象创造的成功。仲星火以特有的诙谐表演,塑造了一个淳朴而有些幽默感但思想上还有自私狭隘的大男子主义意识的生动形象。如果李双双没有仲星火演的喜旺来衬,那就会逊色不少。
李双双和喜旺来来回回拉锯式的冲突,最后总是落在喜旺身上。喜旺的自私映衬着双双的无私;喜旺的磨磨唧唧映衬着双双的快人快语;喜旺就像绿叶,映衬着双双这朵暖洋洋的大红花。这也是《李双双》耐看的地方。当时观众里面就流行着这么一个口头语,说是“做人要做李双双,看戏要看孙喜旺”。
仲星火由于在《李双双》中的出色表演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在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奖中一举夺得最佳配角奖。
影片《李双双》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塑造出鲜明、生动、具有典型意义的银幕形象,而且创造了一种农村喜剧片的新风格,成为中国农村电影的经典之作。
影片根据小说《李双双小传》改编,以上世纪60年代中国农村农民生活为背景,通过凡人小事,如夫妇感情纠葛、评工分、相亲等农村常见的事情,展示了解放后的农村新气象。该片人物的语言造型朴素生动、人物性格突出、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李双双的扮演者为著名演员张瑞芳,她在片中演技出色,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泼辣直爽、正义感强、坚持原则的新农村妇女形象,艺术风格独特。喜旺的扮演者为著名演员仲星火,他把一个大男子主义又憨厚老实的农民演得活灵活现,具有喜剧色彩。
本片在1963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最佳女演员、最佳男配角四项大奖。
“先结婚后恋爱”
――张瑞芳和仲星火银幕上不朽的二人转!妇女队长李双双爽直、泼辣敢与自私现象作斗争。丈夫喜旺胆小怕事,不支持妻子工作,先后两次离家。后来看到双双领导生产队获得丰收,主动回家团聚,夫妻言归于好。
《李双双》是李准编写的一部展示了中国农村妇女崭新精神风貌的优秀影片,其最大成功之处就在于抓大放小,即摈弃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模式,紧紧扣住人物的性格冲突来吸引观众。
影片轻喜剧的艺术样式,浓郁的生活气息及生动的性格化语言都在当时的中国银幕上独树一帜!李双双的扮演者张瑞芳准确地把握住角色的核心基调,在表演爽朗、火辣的性格的同时,更着力体现女性的温存、忍让,对丈夫孩子的疼爱,对朋友的关心!李双双的银幕形象是上世纪60年代电影创作的一个重大收获。
影片一上映就获得了领导和群众的交口赞誉。《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十多家报纸都发表了当时公社社员座谈《李双双》的讨论;而发表在全国各大报刊上的评论文章也有好几十篇,都毫无例外的充分肯定和赞扬了影片的思想内容和教育意义。
李双双作为一个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具有强烈的理想化色彩,可以说是那个年代时代理想主义、乃至乌托邦精神放大了的形象体现,是一种人性乌托邦。
同时,李双双的性格也具有强烈的民间传奇性,被强化和放大了的民间文化及其喜剧精神使得影片超越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内容而获得了一种永恒的艺术魅力。
③ 农村的生产队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电影
去土豆或者优酷上搜索吧,虽然画质不是很好。
《小裁缝》,戴思杰原著,周迅、刘烨、陈坤主演,很不错的。
④ 找一部老电影!记得小时候95年左右看的一部关于家庭的电影(不是电视剧)
《喜盈门》很老的电影了。
⑤ 70年代农村生产队电影有哪些
1、电影《金光大道》
简介:1976年年末,拍摄时多灾多难的《金光大道 中集》终于杀青。当时,影片下集的剧本已经完成,却由于“文革”已经结束,影片中某些带有时代色彩的内容显然已经不合时宜,所以下集未能拍成。
但历史的镜头历历在目,《金光大道》剧组亲历了惊心动魄的唐山大地震,并留下了那个特殊时代的故事。
⑥ 生产队时期的老电影有哪些
1、庐山恋
中美建交后,侨居美国的国民党将军周振武的女儿周筠回到祖国观光,在庐山游玩的途中,她巧遇有志青年耿桦。两个对祖国怀有无限热爱且充满远大志向的青年走到一起,经过短短几天的相处,他们渐渐产生了感情。然而很快耿桦便因此受到审查,周筠也郁郁离开。
十年浩劫结束后,已是清华研究生的耿桦在庐山和周筠重逢,这对相爱之人不愿再被分开,彼此约定婚期。而当耿桦的父亲得知周筠的身世时,却对这门婚事断然拒绝……
⑦ 求一农村题材的老电影
赵钱孙李
在川西平原上,住着钱光荣和孙冬生、李二娘和赵春梅这姓氏不同、命运坎坷的两家人。钱光荣原是生产队长,由于极左思潮的干扰和"四人帮"的破坏,他被打成"走资派",开除党籍,撤了职,婚姻也被拆散。后来,他收养了孤儿孙冬生为义子,俩人相依为命。李二娘本是钱光荣的对象,在钱光荣受迫害时,她被迫嫁人,丈夫在自然灾害中死去,儿子又在抢险中牺牲,已过门尚未完婚的儿媳赵春梅聪明能干,她把二娘当成亲人。而二娘不愿耽误她的终身,想把春梅送回娘家。现任大队长兼生产长的李万乐是二娘的本家,他见二娘的丈夫和儿子已死,春梅又要回娘家,便以照顾二娘为借口,欲将其弟李万平过继给二娘,企图霸占二娘的家产。一天,李万乐夫妇置办酒席,请来亲戚,准备当众逼迫二娘应允。不料,春梅当众宣布"当不成媳妇当女儿",愿留下侍奉二娘。结果,李万乐的阴谋未能得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政策得到落实,钱光荣得到平反,精神振奋。可李万乐仍顽固推行旧的一套,并把钱光荣视为眼中钉。上级指示生产队实行民主选举。社员们都想摘掉穷帽子,选好当家人,不少人劝说钱光荣重任队长,可他却推选了赵春梅,自己愿作参谋。李万乐表面上说要让贤,背地里却四处拉选票。他未想到赵春梅得到群众的拥护当上了队长。春梅上任后,在钱光荣的帮助下,实行生产责任制,打破了大锅饭;又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搞起了副业生产,还创办了预制件厂。当生产蓬勃发展、社员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时,李万乐仍不罢休,欲写黑报告把春梅拉下台。李万平因一厢情愿地爱上了赵春梅,竭力反对哥哥这样做。春梅和冬生志同道合,早已深深地爱恋着,钱光荣、李二娘也正准备给他们办喜事。一日,春梅在路上先后遇到冬生和李万平,她因将李万平悄悄放在她兜里的纱巾误认为冬生送的,转在了脖子上,李万平一阵兴奋,李万乐夫妇也高兴地认为生产队又姓"李"了。春梅知情后,把纱巾当众还给了万平,并宣布她准备与冬生结婚。李万乐又以生产队办厂力量有限为借口,由大队接收了预制件厂。群众对此十分气愤,进一步看清了李万乐的真面目。钱光荣当众指责了李万乐,并宣布自己立即就任副队长。李二娘也一反常态地表示,要与钱光荣重归旧好,两家合为一家。群众对此无不拍手叫好。三中全会精神,终天在这个队得到了贯彻。
⑧ 求几部反映五六十年代生产队种庄稼,挖沟挖河的老电影,
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李双双》、《金铃传》、《花好月圆》,等等,等等。
⑨ 一部64年的老电影反应农村生产队时期仓库保管员问题的老电影是什么名字
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过一部电影《红管家》(京剧),大约在1964年。
故事内容是讲农村生产队的会计。网络可以搜索到。
⑩ 生产队时期的老电影有哪些
如下:
一、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看到电影名顾名思义就是讲一群年轻人的故事,这部电影一上映就受到了全国观众的喜爱,电影演员也都是年轻人,他们也成为那个年代年轻人学习的榜样,就像现在的青春励志偶像片一样,这部电影称之为那个年代的青春励志偶像片。
不过与现在的青春偶像片不同,它表现的那个年代年轻人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村里的年轻人为解决村里吃水、用电的问题,在改变家乡的过程中,年轻人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这部电影对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观看仍有很大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