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代女皇帝都有谁
提到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人们大都认为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位女皇帝,那就是武则天。我曾经也只认为中国历史上仅有两位女皇帝,一位是武则天,另一位是比武则天早几十年的文佳皇帝陈硕真。最近,翻阅有关历史资料,才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史料记载的一共竟有四位女皇帝。而陈硕真也不是第一位女皇帝,在她自称皇帝时的一百多年前还有一位女皇帝。
第一位女皇帝是北魏殇帝,即元姑娘,年号武秦。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公元528年,北魏的胡太后淫乱后宫,担心一旦事情败露,会带来杀身之祸。于是先下手为强,杀死了孝明帝元诩。孝明帝死后,国不可一日无君,胡太后遂将潘嫔所生皇女后宫抱来立为皇帝,改元“武秦”。这位女皇帝登基还不到一年,胡太后便改变了主意,于是杀死武秦女皇,另立元晖只有三岁的儿子元钊为帝,是为北魏幼主。因此,武秦女皇在胡太后的操纵之下,匆匆登位又匆匆死去,故历史上连她的名字都没留下,一般都称“元姑娘”。胡太后杀死武秦女皇之后,还给她加上谥号为“殇帝”,所以北魏的元姑娘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第二位女皇帝是文佳皇帝陈硕真。
公元653年,也就是唐高宗永徽四年,睦州女子陈硕真率领农民起义,自称文佳皇帝。陈硕真是梓桐源的一名普通农村姑娘。她早年丧夫,家境贫寒,由于不忍见乡亲受朝廷官吏的压榨和迫害,便率众起义,表现了过人的勇气和出众的才智。起义后,她便自称“文佳皇帝”。
陈硕真起义军树起义旗后,便以章叔胤为尚书仆射,童文宝为大将军,建立了农民政权。起义军曾攻克桐庐、睦州等地,并逼近歙州、婺州,一时威名大震,使东南各州县的官员闻风丧胆。朝廷闻讯后,即派扬州刺史房仁裕带兵前往镇压,婺州刺史崔义玄也紧急征集兵力围剿。由于陈硕真起义军缺乏大战经验,几经浴血奋战,死伤无数,最后全军覆没。陈硕真作为一介女流,英勇不屈,战到最后,兵败身亡。
陈硕真起义确实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陈硕真破除了皇帝是“真命天子”的迷信,敢于蔑视唐代李氏政权,敢于自号“文佳皇帝”。在那个年代,为了改天换地,为了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她挺身而出,率众起义。表现了一个坚贞女性敢想敢为的高风亮节。可以说,陈硕真是一位伟大的女性!
陈硕真高举女性解放的旗帜,她主张女人该与男人一样有权利参与治国执政。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妇女受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的多重压迫,陈硕真挺身而出,高举义旗,无疑是女性解放的先行者。漫漫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哪有女性说话与做事的权力啊!是陈硕真开此先河,使她成为中国妇女争取女权的杰出代表。时至今日,在谈到要解放女性,还女性以平等的时候,人们还不能忘了陈硕真。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第三位女皇帝是武则天,即大周圣神皇帝,年号: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足、长安、神龙等,在位十六年。
武则天,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之母,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自称武曌。这个“曌”字意为“日月当空”,并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武则天执掌朝政的前期,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他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就此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垄断高官的局面。定都洛阳。从公元690年起,至公元705年,在位十六年。
武则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太宗称其为“媚娘”。她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废唐祚于一旦,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第四位女皇帝是耶律普速完,即西辽承天皇帝,年号崇福,在位十四年。
耶律普速完,西辽仁宗耶律夷列之女,公元1163年,仁宗病死,由于太子耶律直鲁古年幼,遗命耶律普速完临朝称制。公元1164年,耶律普速完正式称制,改元崇福,称承天皇帝。
后来,耶律普速完经常与驸马萧朵鲁不之弟萧朴古只沙里幽会偷情。耶律普速完为了拉拢驸马,封他为东平王。但驸马并不贪图王位而让自己戴上绿帽子,便经常指责耶律普速完。为了情欲,也为了安心,耶律普速完便罗织罪名把驸马处死。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驸马的父亲萧斡里刺是西辽的元老,官拜六院司大王,权势熏天。公元1178年,他发动宫廷政变,杀死耶律普速完和萧朴古只沙里,将仁宗次子耶律直鲁古立为皇帝,改元天穆西辽。
耶律普速完死后,耶律直鲁古即位。册封耶律普速完谥号为“承天太后”。可以说,耶律普速完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位女皇帝。<!--10,10-->
『贰』 古代女皇帝的称号是什么
中国古代只有一位女皇帝武则天
ps: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又被称为武则天或武后,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
高宗死后,追加尊号为“天皇大帝”,武则天则作为太后加尊号为“圣母神皇”。她称帝之后,加尊号为“越古金轮圣神皇帝”。
『叁』 我国古代女皇帝有哪些
其实中国古代女性执政者不少,比如汉代吕后、清代慈禧,但是都是“垂帘听政”,没有名份。敢打出“皇帝”招牌的只有一个从后宫走向宝座的武则天,这是名副其实的女皇帝。
但也有两个“女性皇帝”有皇帝之名份,只是一个是傀儡,一个是非正常渠道。既然有名份,也是女性,所以不能否认她们是“女皇帝”!
所以中国古代有三个女皇帝!
正常渠道登基的当然是武则天,傀儡小皇帝是北魏的元姑娘,还有一个是农民起义领袖陈硕真。
按时间顺序说吧,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当属北魏的这个元姑娘。
查《魏书》卷九·帝纪第九“武泰元年春正月癸亥,……皇女生,秘言皇子。丙寅,大赦,改元。”就是把女孩当作男孩来作皇帝,谈不上很多史料上讲的“女扮男装”,本身就是小孩子,放在“龙位”上,安能辨别“雌雄”?导演这个大戏的是她的奶奶胡太后,请看我制作的谱系表:
所以实质上是胡太后在掌权,丈夫死后,连续操纵了自己的儿子、孙女,元姑娘只不过是胡太后手中的一颗棋子而已。
胡太后(?—528),北魏宣武帝皇后,孝明帝母。谥灵,安定临泾(今甘肃泾川北)人。孝明帝是他的儿子,4岁登基,19岁的时候孝明帝介于母亲把持朝政,密令尔朱荣等率兵威迫母亲。胡太后毒死孝明帝(杀子,心肠之毒,武则天和慈禧的“榜样”;且北魏不少皇帝被毒杀,几乎成为风气),立孝明帝妃子潘嫔所生的一个女孩,假称男孩,改元武泰。不就即废,立临洮王子三岁的元钊为帝。胡太后和元钊后被尔朱荣在河阴溺死。
第二个女皇帝当属唐高宗时期的农民起义领袖陈硕真。
世人均说大唐盛世,盛世也有农民起义,就是这个女中豪杰陈硕真。二十五史中的新旧唐书对于陈硕真记载的都很短:
《旧唐书》本纪第四高宗上:冬十月庚子,幸新丰之温汤。甲辰,曲赦新丰。乙巳,至自温汤。戊申,睦州女子陈硕贞举兵反,自称文佳皇帝,攻陷睦州属县。婺州刺史崔义玄、扬州都督府长史房仁裕各率众讨平之。
《新唐书》本纪三高宗:戊申,睦州女子陈硕真反,婺州刺史崔义玄讨之。十一月庚戌,陈硕真伏诛。
睦州,今天浙江淳安;新安县,今梓桐。江南奇女子,史书记载起义失败伏诛,受酷刑,下场极其悲惨!
陈硕真起义是在唐永徽四年(653年)十月,这一年武则天30岁,2年后才被立为皇后,称帝则到了690年。
真正意义上的女皇帝就是武则天了。
武则天很熟悉,不多说,只简单看一下她的资料。
生卒年月起止:624——707
在位时间起止:690——705
年号:
天授 690年-692年
如意 692年
长寿 692年-694年
延载 694年
证圣 695年
天册万岁 695年-696年
万岁登封 696年
万岁通天 696年-697年
神功 697年
圣历 698年-700年
久视 700年
大足 701年
长安 701年-704年
总结:三个女皇帝如下:
528年 元姑娘 北魏 年号武泰
653年 陈硕真 自称文佳皇帝
690——705 武则天
参考资料:
《魏书》
《新唐书》
《旧唐书》
《帝王词典》
『肆』 请问一下这是什么电影啊,开始是盗墓,什么心瑶,后来又变成古代女皇
帝都公主传
《帝都公主传》由杨志坚(中国香港)执导,芊芊、萌萌哒天团、BAT男团等主演的古装悬疑爱情电影,影片于2017年在全球上映并引发国外媒体争相报道,[1]6月22日爱奇艺独家上线[2]。[3]
电影讲述了穿越千年的爱恋,赤月公主与儿时好友将军凌川,前朝三皇子等人奋起抗争邪恶势力,拯救黎民,并发现了青釬和倚天合并后的惊天秘密。[3]
『伍』 古代女皇帝有没有后宫
女皇帝只有武则天一个人。
她有好几个面首,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可以算是后宫了
『陆』 中国古代四大女皇帝都有谁呢
元姑娘(528年2月12日-?),北魏殇帝,女,鲜卑人,北魏皇室成员,生于北魏都城洛阳,真名不详。
她是北魏孝明帝元诩唯一的亲生骨肉,在祖母胡太后的扶持下,刚出生50天的元姑娘被诈称皇子得以短暂在位。
最著名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年),武周圣神皇帝。
她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太宗称她为“媚娘”。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在皇子储位之争中历经周折磨难的李治终于在长孙无忌等重臣的扶持下继任皇位,时年22岁。年长李治四岁的武媚娘被送进感业寺当尼姑,法名“明空”。
『柒』 中国古代的女皇帝的名字叫什么
武则天
武曌(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亦作武瞾、武照,本名不详,通称武则天或武后,并州文水县人,中国历史上唯一掌握君权而因此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d]。唐高宗时本为昭仪,后为皇后(655年-683年),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天皇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705年崩于洛阳上阳宫仙居殿。武则天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第二长的皇帝(终年82岁)。
武氏为唐开国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为隋朝宗室杨达之女,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十四岁时因貌美而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e]。高宗时为昭仪,后封为皇后,又上尊号为“天后”。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f]。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氏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捌』 关于古代女皇帝的周记怎样写历史话题
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政治家。李唐王朝二百九十年的历史,有近半个世纪是由武则天这位女性皇帝导演的。她一生的功过,经受一代又一代人的评说,其中有褒扬也有贬抑。可能对她贬斥最多的是,她曾拥有几个男宠,这便成为她千古难泯的丑闻,成为文人墨客颠来倒去的话题,以至于连同她创造的卓著政治业绩也随之淹没了。
武则天宠幸的人主要有薛怀义、沈南蓼及张易之、张昌宗等。高宗死后,首先入侍武则天的是薛怀义。薛怀义原名冯小宝,本是同官县(今陕西铜川)街头卖膏药的小贩,后来因为在街头帮人打架误伤人命,为躲避官府的缉拿,潜逃到洛阳,在白马寺出家当了和尚。
唐太宗死后,武媚娘(武则天)作为太宗的嫔妃,都被送到感业寺出家为尼。白马寺和感业寺只有一墙之隔,而且两寺同饮一井水,有一天,武媚娘和冯小宝在井台相遇,武媚娘打不动水,正在为难。这时,身材高大,健壮有力的冯小宝也来井台挑水,帮助武媚娘打好了水,还给挑着送到了尼姑庵的大门口,然后再自己去挑水,于是二人就认识了。
和尚和尼姑都是戒吃荤腥的,冯小宝半路出家当然戒不掉。有一天,冯小宝又来井台挑水,有一只山鸡口渴,落在井沿儿找水喝,冯小宝看见了,悄手蹑脚靠上去,一扁担打死了。好肥的一只山鸡,冯小宝决定把山鸡吃掉。他的水也不挑了,捡来一堆柴火,到前边树林子里,笼火烤鸡去了。
偏巧这一天,武媚娘也来井沿儿挑水。井台上只见冯小宝的水桶不见人,武媚娘四处看了半天,附近也没有冯小宝的踪影。这时,顺风刮过来一股烤肉的香味儿。武媚娘自从离开后宫以后,就再也没有吃过肉。这肉味儿好香啊!是从哪里飘过来的呢?不远处的小树林,不是还在冒着一缕清烟吗?一定是在那里。这样想着,就身不由己的朝小树林走去。
武媚娘看清了,正是冯小宝在火上烤肉,不知烤的是什么肉,反正是香味儿直往鼻孔里钻,过了一会儿,肉烤熟了,冯小宝从火上取下烤得焦黄的鸡肉,扯下一条大腿儿咬了一口。
“什么肉,香吗?”武媚娘忍不住地问。冯小宝忽然听见有人说话,当时吓了一跳,回过头一看,见是武媚娘,就不好意思地笑了,说:“鸡,野鸡。落在井台上喝水,抡起扁担,只一下,哈哈哈……”说着,撕下另一个鸡大腿,递给武媚娘,说:“你敢不敢吃?香极啦!”武媚娘接过来,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从那以后,冯小宝三天两头不是弄一只鸡,就是弄个狗大腿儿,偷偷送给武媚娘。武媚娘抢着去井沿挑水,也就是去和冯小宝相会。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立刻让冯小宝当上了洛阳名刹白马寺的主持。高宗死后,武则天就让冯小宝随便出入后宫,又把他的名字改为“怀义”,赐给他薛姓。他凭着过人的聪明,加上当年的感情,很得武则天的爱惜。薛怀义又因督建万象神宫有功被擢为正三品左武卫大将军,封梁国公。后来还多次担任大总管,统领军队,远征突厥。
不久御医沈南蓼成为武则天的新宠,薛怀义出于嫉妒,一把火烧掉了耗资巨万的万象神宫,武则天却不予追究。而后薛怀义日益骄横,终于引起武则天的厌恶,指使人将其暗杀。薛怀义死后,已过中年的沈南蓼温和有加,却身心虚弱,满足不了武则天的要求。七十多岁的她又陷入了寂寥烦闷之中,喜怒无常,脾气暴躁。
恰在此时,有人又荐张易之兄弟待寝,这两个二十岁左右的美少年,不但聪明伶俐,通晓音律,而且精力旺盛,更有侍寝的本领。把个武则天服侍得舒舒服服,身心愉悦。武则天马上给二人加官四品。从此二张俨若王侯,每天随武则天早朝,待其听政完毕,就在后宫陪侍。二张恃宠而骄,不仅在后宫恣意专横,而且结党营私干预朝政,引起了众怒。终于在神龙元年,张柬之等策动了“宫廷政变”,杀掉二张,武则天也在病榻上被“请”下御座,让位于中宗。
武则天依靠历史的条件、特定的婚姻、个人的才干书写了一段辉煌的女皇历史。然而她未料到,那漫骂与诅咒会像排天的巨浪不断打来。尤其她拥有男宠之事,就成了她被人攻击的一大罪状。
冷静分析武则天的男宠问题,可从两个角度来看:一个是从她是“人”,一个“女人”的生理需要的角度,一个从她是个政治家,一个女皇的角度。
作为一个女人,她需要男人满足她,这个需要她却永不满足。
武则天十四岁入宫的时候,被唐太宗赐名为“媚”,千娇百媚,含苞待放,情窦初开,渴望皇帝的宠爱,可在太宗身边十多年,她仅是个“才人”,与一个侍女的作用差不多。太宗是个盖世英才,他要求女性的只是贤德、温顺、体谅、娇柔,而武则天的美貌与才干自然得不到皇帝的赏识。所以在太宗死后,她被遣送到感业寺为尼。
作为一个女人,武则天想施展自己的报负,只能通过婚姻来实现。她需要借助一个听命于自己的丈夫。她需要一个弱者。历史的机遇,使太宗的儿子李治成了她的选择。高宗李治好色多情、体弱多病,优柔寡断,对她又一往深情。因此,武则天在度过了五年清冷孤寂的寺庙生活后,二次进宫,成为高宗的“昭仪”。这时,武则天年近三十,高宗才二十五岁,在成熟而又充满智慧的武则天面前,高宗却像幼稚恋母的孩童。她时而情意缠绵、亦悲亦怨、时而柳眉怒竖、粉面含威,叫高宗难以招架。仅一年多的时间,她就由尼姑晋升为昭仪、宸妃,直至皇后。这时,高宗很难再接近别的女人了。宫中众多嫔妃宫婢都失去了陪寝的义务,成了纯粹的女性官吏。以后的三十年里,武则天并没有“淫乱”丑闻。精力都用在了政治斗争上,直到高宗去世。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登基,改国号为周,成为名副其实的女皇帝。她那作为女人的需要也被激发了。她宠幸的薛怀义是因其身材高大、健壮有力,后因不“驯服”,而被她暗杀。她宠幸沈南蓼,因其中年体衰而遭到厌弃。她宠幸的张易之兄弟则面若莲花,侍寝有方,使她精神上得到了满足,春情暂驻,她感谢二张的奉献,授以高官,委以国政,成为她晚年最信任的人。
作为一个女皇,一个精明的政治家,武则天畜养男宠应该说主要是为了显示女皇的威权。二张入侍后,武则天已年满七十三岁,就算生活优裕,养生得法,服用春药,也难使一个老妪返老还童。她这是在向众人炫耀:既然男子为帝可以有成群的嫔妃。,女子登基也应该有侍奉的男宠。翻开中国的历史画卷,女人为帝绝无仅有。她一位女性政治家在男性皇帝专制时代,想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是“树大招风”,面临孤军作战的艰难。为使臣民信服,就要人为地、主动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和尊严。她在所有的领域内都要行使同男性皇帝一样的权利,都要享受同男性帝王一样的利益。因此,在“性”的问题上,她也要效法男性帝王了。即使不是为了“性欲”,她想拥有几个可以安慰寂寞、稍解老来忧愁的年轻异性,在贵为天子的她也是可以理解的。
据说,南朝时期的刘宋朝孝武帝的女儿山阴公主曾对做皇帝的弟弟诉苦说:“陛下在后宫拥有众多美妃,而臣妾只有一个丈夫,这是否有点不公平?”她的皇上弟弟立刻赏给她男妾数十人。萧齐朝的王太后曾光明正大地拥有男宠三十人。
奇怪的是,尽管历代君王都有后宫三千佳丽,供其淫乐,尤其是武则天的孙子唐玄宗李隆基,有四万嫔妃仍嫌不足,竟把自己的儿媳杨玉环立为贵妃,这种老来痴情却为后人津津乐道,成为千古不朽的爱情大悲剧。就因为他们是男性君主,他们的荒淫仅以一句“英雄好色”得到宽容。
由此看来。对武则天还要全面地、历史地、公正给予评价。
『玖』 古代女皇帝有哪些
武则天是中国古代唯一受到史学界认可的女皇帝。
武曌,即武则天,并州文水人。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即位年龄最大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永徽六年在“废王立武”事件后成为皇后。上元元年加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参预朝政。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天授元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在位前后,“明察善断”,多权略,知人善任,重视人材的选拔,开创殿试、武举及试官制度。
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同时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军事上收复并稳定安西四镇,一度使后突厥归降。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后世纪念:
武则天死后与唐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弘道元年,武则天命吏部尚书韦待价负责乾陵的工程。次年八月李治下葬,之后乾陵工程继续进行。神龙二年,武则天葬入乾陵。
『拾』 中国古代有几个女皇帝
中国古代女皇帝有三个,分别是北魏殇帝元姑娘、文佳皇帝陈硕真、圣神皇帝武则天,其中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只有武则天一人。
一、北魏殇帝元姑娘
北魏殇帝,史称“元姑娘”,是北魏孝明帝元诩与充华潘外怜的女儿,也是孝明帝唯一的骨肉。
孝明帝暴崩,尚在襁褓中的“皇子”元氏以先帝唯一子嗣的身份继位,在名义上成为了北魏皇帝。元氏即位当天便被废黜,且也未实际登基,之后史书不见记载。
二、文佳皇帝陈硕真
公元653年十月初起兵,自称“文佳皇帝”,但起义很快失败,她本人也于当年十一月被杀。陈硕真的皇帝称谓仅为自称或自己革命军的号称,并未登基大宝,未立国号,未定国都。
三、圣神皇帝武则天
大周圣神皇帝武曌,又名武则天,武士彟次女,本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
武则天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所以使得贤才辈出。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公元705年被迫退位,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10)古代女皇帝电影片段扩展阅读
后世对武则天的评价
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后,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但不可否认的是,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
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关于武则天,也有不少负面评价。其主政初期,由于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违反传统的礼教,身为女子,竟然拥有不少男性嫔妃(称为“男宠”),也公开与多名男性欢好,不以为耻。
所以,史书内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直斥其阴险、残忍、善弄权术,与唐中宗时韦后之专政,合称为武韦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