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金陵十三钗电影片段解析
扩展阅读
最新的蛇类恐怖电影 2025-05-16 04:12:42
新龙门客栈电影最新 2025-05-16 04:07:33

金陵十三钗电影片段解析

发布时间: 2022-04-23 20:48:05

1. 金陵十三钗 完整未删节的 最后结局是什么样的

《金陵十三钗》最后结局是:

在那次日本军官分享13个“女学生”时,其中两个女人企图用牛排刀反抗未遂,当场被杀害。其余11个女人在被发放到刚刚建立的慰安所,于两三年内相继死去的有10人。

她们有的是试图逃亡被击毙的,有的是染病而死,个别是自杀的。只有赵玉墨因相貌和格调出众,享受她的是中下级军官,对她的把守渐渐放松,使她终于逃跑成功。

(1)金陵十三钗电影片段解析扩展阅读

《金陵十三钗》创作背景:

严歌苓曾明确谈过《金陵十三钗》的题材来源,一是《魏特琳日记》,二是蒋公毂的《陷京三月记》。魏特琳女士也以“惠特琳”的名字在《金陵十三钗》中直接露面。“在给张艺谋编剧时,我又收集了很多新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

我爸爸的姨夫蒋公在南京大屠杀的时候是国民党的一个卫生部医官,在他把大部分的伤兵撤离南京后,他没有走,留在了南京,他记下了一本日记。

后来他的后人把那本日记出版了,叫《陷京三月记》。”另外,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的历史著作《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也给她良多启发。

《金陵十三钗》作者简介:

严歌苓,旅美作家、好莱坞专业编剧。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0年入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攻读写作硕士学位。

严歌苓二十岁时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创作有《少女小渔》、《天浴》、《扶桑》、《人寰》、《白蛇》、《一个女人的史诗》、《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赴宴者》、《霜降》等一系列文学作品。

2. 《金陵十三钗》里面为什么有十四个风尘女子

金陵十三钗 导演要讲的意义就是 风尘女子们替女学生英勇赴义。

所以是以替的人数算的 那两个女孩在没有替女学生前就死了 没有算在里面。

所以是原12人+男孩=13 。

(纯手打 也是我个人观点 )

我只是说明为什么电影名字叫金陵十三钗 十三钗的算法。

3. 金陵十三钗感人吗

影片中感人的场景有许多,首先由佟大为等表演的抗日英雄们用自己的爱国之情和血肉之躯捍卫了中国人的尊严!在敌我双方武器装备悬殊的情况下,迎着敌人坦克的进攻,用生命的顽强告诉日本法西斯侵略者什么是中国军人保家卫国,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在面对侵略军的疯狂进攻中佟大为扮演的抗日英雄用智慧和尊严让自己宝贵的生命和鬼子同归于尽!看到这一刻时我眼眶湿润了,忍住没有让泪水流出,并为我们的爱国将士喊了几声好!影片同时展现出日本法西斯侵略军强暴爱国女学生的一幕,看到这些时我气急了!大声骂道:日本鬼子,我宰了你!你们简直猪狗不如啊!喊你们禽兽都侮辱了禽兽!
还有一位外国演员克里斯蒂安·贝尔扮演的神父,用自己友好的态度和行动帮助并隐蔽我国民众!最后是日本法西斯侵略军要求我爱国女学生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唱歌,也许等待她们的会是另一场凌辱!在这个时刻,我们可爱的“金陵十三衩”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风尘女子”也是爱国的,也是有血有肉的!也是痛恨法西斯侵略者的!她们最后决定代替女学生前往,不知道这一去会发生什么屈辱的事?还能不能活着?当神父给她们化妆后,化装成女学生,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十三位清纯美丽的“姑娘”!还有一位男扮女装的热血男青年!她们是美丽的,更是勇敢的中国人!影片中,在日本法西斯侵略军的摧残下,到处是死难的中国人,到处是被枪炮破坏的建筑。。。。。。

4. 金陵十三钗电影的观后感100字

金陵十三钗电影的观后感:

整部电影的背景很压抑。小日本满南京的屠杀,沿街随处可见全裸的女人和鲜血淋漓的男人。14个教会学生、14个秦淮妓女、一个神父的养子和一个洋人殡葬师,一起出现在了一个天主教堂。学生看不起妓女,妓女不屑于和学生一般计较。

一直是这样,其实,一直应该是这样的,但是不知不觉,书娟竟然带着女学生避开妓女们躲藏的地窖往楼上跑,妓女们最后也替代了女学生,奔赴遥不可知的地狱。身边的女孩不停的在抹眼泪、吸鼻涕。

一切的一切交织在一起,是一场无声的控诉,它想要宣泄,想要为所有的希望、所有的爱找一个出口。什么能够带着大家逃离南京,什么能够带领大家躲开战争。

实在是很喜欢约翰神父的演技,《金陵十三钗》是先在外国首映的,洋人们对这部电影反响不是很高,因为他们不懂得这种情怀,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妓女就比学生低贱,不懂得牺牲,不懂得隐忍。

但是克里斯蒂安懂了,从一个贪财嗜酒的洋人殡葬师蜕变成为一个为灵魂祈祷的神父,他都演的淋漓尽致,看着他为十三钗祈祷的背影,我真的愿意相信世界上有上帝,愿意相信最后的最后,大家都平安无事。谁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

豆蔻为了为浦生弹奏一手《秦淮景》,不惜冒险,用生命与尊严做赌注,只为找回缺失的四条琵琶弦……

即使最后,那个爱猫的妓女低声的控诉“我不是女学生,我不去”时的挣扎都让我对他们有了更高的敬意。面对不可知的未来,害怕、哭泣,让妓女的敢爱敢恨又更一步地栩栩如生。爆炸的炮火中,有美丽的五色花随着硝烟飘落,花儿落在地上,牵起一片轻轻的叹息。

5. 《金陵十三钗》里的超长镜头是如何拍摄的

这个长镜头我认为比第一个长镜头更加高级,不是特效的高级,而是对空间探索的高级,明明可以正反打去拍摄,为什么要去用长镜头。长镜头中镜子的反射,同一个画面能同时出现多人的面孔,使得画面荒诞,但是在理发店镜子又是这种摆设,合乎情理同时又增加影视效果。同时这个长镜头拍摄也非常有难度,要演员时时刻刻明白自己的走位,记住自己的站姿才能在镜头里出现。这个长镜头又能复原真实的世界,就像我们自己眼睛看到的世界,一个厉害的导演最厉害的地方是用独特的方法去还原真实的世界,这就是影像的艺术。希望能多出现这种对影视高标准的导演,不光只存在于电影中。

6. 《金陵十三钗》近十年后再看,你有什么感触

小说我已经读过了,从汉王书城下载用电纸书看,效果还真是不错,不过这些就先不说了,呵呵! 说说这本书吧,当我刚刚入手的时候,其实并没所有什么特殊的感觉,但是当我渐渐的深入阅读,慢慢的去体会字里行间的真挚情感,我发现哪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哪一个个张扬的个性,让我如此沉醉! 英格曼神甫的仁慈以及他对上帝的虔诚,书娟的坚持,赵玉墨的领导能力,和她虽然身体堕落但是灵活却逐渐升华的....。等等。 我不得不说文字的魅力是伟大的,虽然寥寥几笔,但是它带出的是更加磅礴的气势,让人心旷神怡的无尽遐想,这些也许是电影无法企及的! 现在我还是经常会翻开这本书,细细的研读,因为里边真的有很多东西值得我去认真思索,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虽然现在身处太平盛世,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些高尚的灵魂,不能丢弃那些让我们无比强大的“力量”,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伟大的祖国还不是十分强大,还需要我们去为之拼搏,因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体,是由十三万万个体组成的大集体,是一个不能失去任何一个小个体的整体!

7. 《金陵十三钗》好看吗求剧照和一篇好点的影评!

绝对的好电影,看过之后久久难忘。。。

我大三学生平生第一次走进电影院看这部绝对的好电影,震撼敬佩感动。。。她们:一群社会底层的风尘女子在战争年代演绎着奇葩的最后绽放。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淮女颂》

秦淮故土尽糟踏,

魍魉日寇铁骑魃。

商女怎无亡国恨,

金陵丛中绝艳花。

下面是我照的一个照片

8. 金陵十三钗被删部分,那些替学生被日军侮辱的13位女孩,后来怎样

她们的结局在被日军带走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必定悲惨至极,不仅是她们,每个中国人只要落入日军之手,其结局都是极其悲惨的。所以电影也没必要特意交代结局。

9. 《金陵十三钗》好看吗可以说一下它的故事梗概吗

就电影本身而言,很一般。
战争场面没有达到宣传中的史诗级别,后期巷战描写的过于做作,本来我看到佟大为饰演的国军指导员含着泪水却坚定视死如归的眼神的时候很感动,可是后来他就变成了007,一个人干死了那么多鬼子,鬼子是该死,但鬼子不是SB,敌人是很凶残的,难道打死的那一堆鬼子入伍前是A片演员?狙击手打了那么多枪,那么多狡猾的鬼子连个弹道都算不出怎么可能呢?这样的剧情一安排反倒降低我方军人的形象了,降低了电影的可信度。史诗战争电影马上变成香港枪战动作大片了。
至于后来教堂里的故事除了画面美外,其他的真是。。。。失足妇女和美国人从开始的流里流气到后面的大义凛然转换的太突然,基本没有交代。给人的感觉他们进教堂的时候都是有说有笑的,好像南京还没开战,她们去教堂是在躲扫黄打非呢。后来日本人闯进来杀人强奸他们才突然转换思想要救学生们。还有那两个回去取首饰和琴弦的,导演的意思是她们进教堂之前遇见的日本人还挺客气的是吧,怎么可能还敢再出去呢,哎,这样说不过去的地方太多了,就是这些说不过去的东西加起来,一部史诗战争片就没了。
不说《拯救大兵》了,不知道大家看过《帝国的毁灭》没有,同样是战争、死亡。最震撼的镜头角色们往往没说什么话(母亲亲手杀孩子们的片段;医生和家人同归于尽;将军宣布投降后崩溃晕倒在地),他们饰演的可是反面角色,都能让人动恻隐之心。
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唯一的亮点就是佟大为饰演的教导大队指导员,虽然后面导演把他包装成了终结者。还有就是画面很唯美,但美过头了,房子爆炸的碎片像礼花一样色彩绚丽,不知道要表达什么,坦克爆炸的特效也太假了。
总之,电影没有把这个宏大的战争场面反映出来,细节除了画面其他都的都很肤浅。感觉导演的强项还是导演奥运会之类的文体项目。
最后,向在南京保卫战中英勇抗战,壮烈牺牲的五万多位国军将士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你们是英雄。为无辜伤亡的平民百姓默哀。。。。

10. 金陵十三钗故事梗概

电影金陵十三钗剧情简介:

1937年南京沦陷,只有一座天主教堂暂时未被占领,教会的女学生、一些风尘女子、军人和伤兵,以及美国人约翰,都先后进了教堂,他们共同面对一场生死浩劫,产生了各种各样奇妙的感情。

但是,教堂也不是永远的净土,不久日军冲进教堂发现了女学生,殊死抵抗的军人在千钧一发之际开枪救女学生,英勇牺牲。后来,日军又强征女学生去庆功会为日军表演节目。

由于女学生们不愿被日军凌辱,准备集体自杀,却被玉墨救下。最后,这13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风尘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激发了侠义血性,她们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

(10)金陵十三钗电影片段解析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严歌苓曾明确谈过《金陵十三钗》的题材来源,一是《魏特琳日记》,二是蒋公毂的《陷京三月记》。魏特琳女士也以“惠特琳”的名字在《金陵十三钗》中直接露面。“在给张艺谋编剧时,我又收集了很多新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

我爸爸的姨夫蒋公在南京大屠杀的时候是国民党的一个卫生部医官,在他把大部分的伤兵撤离南京后,他没有走,留在了南京,他记下了一本日记。

后来他的后人把那本日记出版了,叫《陷京三月记》。”另外,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的历史著作《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1997)也给她良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