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做电影解说
想做电影剪辑,就要多看电影。要先了解该电影,包括导演、上映年代、主演、电影的风格、了解剧情,通过分析剧情,了解它的背后的意义。看仔细完某一部电影,把电影情节思路理解清楚。
如何做电影解说视频呢?有这几个步骤:
第1.确定选题
想做出一个电影解说视频,首先得确定这个视频要解说哪一部电影。
用视频剪辑软件剪辑完,根据自己的文案对应语音剪辑电影相关片段,最后加字幕,根据自己的语音然后把字幕一句一句添加完,然后渲染出来,就完成了!
② 电影《夜访吸血鬼》该如何解读
《夜访吸血鬼》全片画面皆以喑红、深蓝、黑灰等暗冷系色调为主,整体风格纯净得没有半点杂质,就像一朵午夜盛放的奇葩,不含一丝人间烟火气,充满着史诗般厚重而又婉约的文化质感。它是一部堪称极至凄美、冷艳却又不失华丽大气的“色相”电影,而其根据小说改编的背景和颇为边缘性的题材以及将时空穿越到过去的回忆性表现形式都注定了此片的精彩更多的将会是源自于一种感性认知上的。
单从演员阵容上来看,该片就已是充满着强烈的视觉美感了: 披着一身夕阳余晖从《秋日传奇》里走出来的布拉德皮特一改美国西部牛仔野性狂放的风格,在影片中饰演了性格忧郁、感情脆弱的路易斯;在当时还多是扮演些奋进的阳光型大男孩且倍受世界瞩目的汤姆克鲁斯则扮演了片中气质阴沉、内心极度渴望脱离孤独的莱斯塔特;西班牙性感男星安东尼奥班德拉斯则饰演了片中古老却充满了疑惑的吸血鬼领袖阿曼德;当时年仅12岁的蜘蛛侠女郎克尔斯滕邓斯特扮演了片中的小女孩克劳迪娅;而克里斯汀史莱特则扮演了影片中人类的代表——那个在深夜采访路易斯的记者;此外,就连老戏骨斯蒂芬雷也在影片中当了一回绿叶,饰演暴虐吸血鬼圣地亚哥。
如此恢宏的阵容倘若是换到今天,那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或许我们都该庆幸,当年的这些巨星还远不如今天这般的叱咤风云,所以我们也才有了在今天怀念《夜访吸血鬼》的机会。或许正是因为它的难以想象才使得它更加难能可贵。
影片最终出来的效果使人们不得不钦佩导演的选角能力,将如此多的绝色男女融于一炉,却绝不仅仅只是表面上的“好看”而已。每一个演员和他所饰演的角色都好像是量身定做出来的一样,无比搭配与协调,哪怕并非是导演的最初选择、而只是由于天才演员瑞凡菲尼克斯的意外离世才有机会参与演出的克里斯汀史莱特,其表演也异常出色。或许我们还是会有遗憾,会觉得倘若这个角色能让更美貌一些的瑞凡菲尼克斯甚至李奥纳多迪卡普奥来演,整部影片将会更加完美。我们当然有权力这么去猜想,但是事实也告诉我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时留有些遗憾也未必不是好事。何况能将片中戏份并不吃重的一个小角色演绎得颇为抢眼,丝毫未被其他巨星的光芒所掩盖,克里斯汀史莱特的表现其实已经足够好了。而且不知是否受该片影响,导致我在许多年以后看到克里斯汀史莱特都仍然觉得他在眉宇之间与瑞凡菲尼克斯有着某种神似!
回到影片上来,真的很难忘记那些零星的片段记忆——
路易斯因妻儿的惨死自责不已、痛不欲生,莱斯塔特适时的出现让他似乎找到了一条可以永久摆脱伤痛的出路,即与莱斯塔特一样变成一个吸血鬼。殊不知这条路只会让他陷入到更加深切的痛苦与罪恶感中。当莱斯塔特朝着路易斯的颈项深深咬下去的一刻,即将变为吸血鬼的路易斯最后一次用人类的眼光注视着这个世界:18世纪末,纷乱嘈杂的糜烂,而在那一刻却万籁俱寂,远方尽头被树枝遮挡住的太阳还在隐约的从缝隙里透露着几道冷冷的光,没有一丝的温暖。这是路易斯最后一次看到的日出,当然也是日落。他眼里的神情足以让整个世界都黯然失色,那份留恋、无奈、悲伤以及对未来另一种生存方式的迷惘与不确定,令人看着便可心碎。而当他沉睡过后,再度睁开双眼之时,面前便已是另外一番光景。他那对水蓝色的眸子闪闪发亮,却蒙上了一层灰色,暗自透着吸血鬼独有的犀利的邪光。我不得不赞叹,那一刻的布拉德皮特也足以让整个世界为之惊艳,为之震撼!那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美,美得让人无法形容。
当然,很快的,路易斯便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当他第一次和莱斯塔特一起吸人血时他就深深感受到了来自于内心深处埋藏已久的那颗作为人类时残存下来的良心的剧烈谴责。然而错误已无法挽回,更将永生永世的延续下去。当他顿悟到自己的痛苦往后只会是有增无减时,他渐渐失去了神采,失去了继续存在的意义。可他也十分清楚,他完全无力结束这荒谬而又丧失了价值的一切。他唯一能做的,只是不再吸人血,同时放弃随之而能拥有的无穷法力。他经常出没于阴沟暗道,靠吸死老鼠的血来充饥,他变得病怏怏的没有一丝活力与生气。
而莱斯塔特因为拥有了路易斯的陪伴而不再寂寞,虽然他总是嘲笑路易斯的多愁善感,总是想着要用尽一切的手段将路易斯改造成一个真正的吸血鬼,但都没有成功。为了能重新唤起路易斯的生存意志,莱斯塔特也为路易斯找到了一个新的伴侣——小女孩克劳迪娅。从此,路易斯和克劳迪娅就像是合为了一体,路易斯将他作为人类时残存下来的所有关爱都给予了克劳迪娅,克劳迪娅成为了路易斯继续生存下去的唯一意义与精神支柱。然而,小女孩总会长大,总会变成大姑娘,可身为吸血鬼的克劳迪娅身体却永远无法再发育,即使是刚刚剪下来的头发也会再迅速的长起。尽管她的内心、她的思想在历经了几十年、上百年以后早已长成为了一个真正成熟的女人,可她的外里却仍然不得不顶着一头犹如玩具娃娃般蓬松卷曲的金色长发和一副孩童般的幼小躯壳。克劳迪娅最终将她这一切的愤恨全部归咎到了罪魁祸首莱斯塔特的身上,她伙同着一样在憎恨着莱斯塔特的路易斯,用吸血鬼特有的方式了解了莱斯塔特。
片中克尔斯滕邓斯特把对克劳迪娅这个角色的理解诠释得相当生动出彩,而她颇显成熟老辣的演技以及面对众多巨星的毫不怯场,都让人简直怀疑眼前的这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是否真的只有12岁。而阿汤哥的表演就更是光芒万丈——忘不了莱斯塔特在大劫来临之前坐在白纱窗边的钢琴旁款款弹奏乐曲的孤傲姿态,就像是一幅高贵的油画。如果说路易斯的美源于他的优柔寡断、感情丰富,是一种未泯的人性美,那么莱斯塔特的美则完全又是另外一种极至——瘦削的面庞,秀美的五官,阴冷清丽,却又彻底的苍白和病态。尽管在整部影片里,莱斯塔特这个角色都算是残暴邪恶的集大成者,但人们却总还是免不了的要去同情他。即便是后来他面容尽毁,可莱斯塔特又再弹奏着钢琴突然出现的刹那,随之相伴的除了惊愕,更多的还是一种希冀与精彩,观众期待着莱斯塔特的复活,就像人们总是祈祷着美丽的事物永远都不要消逝,尽管它未必是完好和善的。而莱斯塔特那咄咄逼人的贵族气势,让人无法忽视,却又不敢直视,那是一种高山仰止的意境美,在寂寞里蔓延,同样是惊艳,同样是只可体味,难以形容。莱斯塔特最终不负众望,劫后重生。阿汤哥献出了他迄今为止在银幕前最不计形象的一次演绎,却也是最优雅、最尽兴的一次演绎。
而片中安东尼奥班德拉斯扮演的阿曼德的出现,则对整部影片情节的发展与主题的升华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也使整个故事在其思想性上又再深刻了一层。
由于阿曼德的从中介入,间接造成了路易斯与克劳迪娅之间嫌隙的出现以及克劳迪娅最终死亡的结局,而路易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曝晒在阳光下的克劳迪娅慢慢干枯死去、化为飞灰,他却丝毫使不上力。世间上唯一一个相依为命的陪伴也不存在了,而夺走她生命的竟还是自己的同类——以变态狂圣地亚哥为首的另一伙吸血鬼。同类之间相互残杀、恃强凌弱,吸血鬼的世界原本就同人类的一样黑暗残忍,唯有以暴制暴才能适者生存!认清这一切的路易斯整个精神世界都坍塌了,在无穷的悲愤面前理智已经再也起不到任何的作用,那把复仇的火焰烧毁的不仅仅是仇人的灵魂,还有他自己的,他失去了全部的情感,爱与恨从此不知为何物,剩下的只是麻木与冷漠,还有永生永世的无比寂寞。
影片的结局令人遐想却更意味深长——回到现代,在灯火霓虹的繁华公路上,请求路易斯将自己也变成吸血鬼却未果的小记者正一边开着车一边回放着先前访问时录下的磁带,突然他的颈项被一个躲藏在暗处已久的黑影深深咬住……转回头,因为吸取了年轻人的血而重新焕发青春的莱斯塔特正无比张狂的握着方向盘,兴奋异常的朝着前方大道疾驶而去——他又找到了新的伴侣!镜头缓缓的向上拉起,越摇越远,或许所谓纸醉金迷的虚假繁荣就是一种最适合在这样的夜晚俯视的堕落。此刻,耳边响起了劲爆的歌曲……
③ 电影《两杆大烟枪》片段剪辑分析!500字以上
十年过去了,我今天才看盖·里奇的处女作,个人风格异常浓厚,充分运用分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个复杂幽默的黑色故事。
电影的精彩之处除了叙事结构,还有表演和音乐。这些演员当时都不是什么大牌,属于二线且不红的二线演员,里面还有很多非专业演员,但是每个演员表演都非常好!混混、赌徒、嗑药的、小偷、劫匪、收账、枪杀.....简直象本色表演,我在想是不是原来就是干这些的人,制作班子当时都是无名鼠辈,也可能是盖·里奇的朋友们。
所有演员们操着浓重的伦敦口音,夹杂着无聊的、有趣的英式粗话,慢镜头、近镜头、分镜头、非正常镜头的运用产生出想象力无限的视觉效果,电影从头到尾都在配合画面播出非常刺激的音乐,英伦摇滚、重金属、朋克、爵士都收录其中,让人无比亢奋。
盖·里奇把那么复杂的人物和头绪一一捋清,最后交集一起迸发出巨大的戏剧张力,也有些冲击昆丁地位的噱头声势。
这是一部纯男人的电影,没有情爱,没有女人,只有兄弟义气和雄性荷尔蒙。唯一的女人就是种大麻那伙人家里有个毒瘾很深的交际妞,总穿着类似环境色的衣服,在沙发上窝一整天没人发现她,最后端着机枪狂扫劫匪,给了慢镜头,音效放大了弹壳落地的叮当声,表情也相当冷酷,可是家具墙壁都打烂了,一个坏人没打着,最后被绑走了。也不知道盖李奇怎么想出来的?
分格化语言:所有演员们操着浓重的伦敦口音,夹杂着无聊的,有趣的英式粗话,请留意对白中黑色幽默的成分。
风格化镜头:镜头的运用和人物造型的设计,相当具有时尚和现代感。慢镜头、近镜头倒镜头分镜头的运用产生出想象力无限的视觉效果。剪接干净利索,节奏明快舒服。
风格化音乐:电影从头到尾都在配合画面播出非常刺激的音乐,英伦摇滚、重金属、朋克、爵士都收录其中,让人眼睛和耳朵一起高潮。
风格化结构:情节的铺垫复杂而不庞乱,剧情发展又是奇趣而不显荒诞。几个团伙戏剧性地交错在一起,组成一幕幕环环相扣忍俊不禁的情节。
④ 电影中解读数字的片段
达芬奇密码就有解读密码的部分,神探夏洛克第二季第一集贝尔格莱维亚丑闻也是很经典的解密码的电影,其实这种根据线索找线索的电影《国家宝藏》也可以,但是这电影好像没有解数字密码的片段。
⑤ 求一段某一影片的某一片段的分析
《太行山上》
影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影片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忻口等重要战役,塑造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独臂将军贺炳炎、爱国将领郝梦龄等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崔队长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军勇战日寇的壮烈场面,再现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影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气势磅礴来形容,伴随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声,用简洁的直升机俯拍开门见山地给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荡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题,并用很好的过度手法衔接到国民党阵地,并引出电影的主要人物——朱德。电影的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按照历史顺序将八路军如何歼灭敌人的战役一一列出,并适当地带出部分爱国将领的名字,讲述了老百姓与八路军同仇敌忾,共同抗战的历史事实。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军民鱼水情是该剧的一个闪光点。从外国记者的视角看到中国劳动妇女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八路军;而擅长标枪的崔队长则是投身到战争当中。一位国民党军官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到好笑又觉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还要我们军队干吗?然而历史恰恰证明了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影片中八路军高级将领爱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画得生动而又鲜明。大雪纷飞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岗。上前嘘寒问暖,还把小兵冻僵的手放进自己的怀里全暖,最后还是自己替小兵站岗,让小兵跑步热身。这种镜头在影片中还有很多。看了让人感动,从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伟人的高风亮节。
在这部电影中,我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我们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对他们而言却是不畏牺牲。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举起手由衷的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烈激昂的呐喊。朱德的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简短而又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这种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日寇的罪恶念头想都不要想,有着这种钢铁脊梁,任何妄图入侵的敌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在这发自肺腑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我确确实实被感动了,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一名基层团干部,更感觉自己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作为生处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应该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那段抗战史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
⑥ 谁能帮我讲解一个电影的片段
1帘子上喷了三次血是因为周润发派手下杀了六子,之后周润发为了暂时不和姜文翻脸,就设了一个宴,又将他两个手下和煎粉的老板抓了起来,放在帘子后面。随着姜文和发哥的谈话,分别杀死,来打消姜文的怒火,其中发哥手下假死,煎粉店老板真死。因为凶手死了,姜文就暂时放弃了报仇。
2脸上化妆是为了装尸体,来混淆黄四郎的手下
3撒银子是为了看看镇里的人有多少能跟着姜文杀黄四郎,银子,枪收下就表明他们准备跟姜文杀黄四郎。
⑦ 《缉魂》电影解析怎么写
这部电影首鼠两端,最终灵魂出窍。就像电影中的反派人物一样,《缉魂》精神分裂了。当然,退一步说,《缉魂》的主题虽然被夸大了,导演风格也言过其实,但电影的某些片段却比市场上的大部分电影显得有意义很多。
《缉魂》是由海宁铁幕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霍尔果斯众合千澄影业有限公司等出品的犯罪悬疑电影,由程伟豪执导兼编剧,张震、张钧甯、孙安可、李铭顺、张柏嘉主演,于2021年1月15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剧情简介
某集团董事长王世聪惨死家中,负责此案的检察官梁文超(张震饰)与妻子刑警阿爆(张钧甯饰)在调查中得知:死者的儿子王天佑(林晖闵饰),年轻的新婚妻子李燕(孙安可饰)。
多年合伙人万宇凡(李铭顺饰),甚至死去的前妻唐素贞(张柏嘉饰),每个人之间都有着错综复杂的关联 。阿爆更是发现隐藏在案件背后的惊人秘密。
⑧ 艺术电影的影片分析
正如雅克奥蒙曾指出的:“影片分析……是依照个别对象应用、推衍或翻新其他的学科理论。也无意也无篇幅用大段分析理论使得这个概念变得更加抽象,而希望通过接下来的例子引导大家对艺术电影欣赏有进一步的认识。
阿伦雷乃[广岛之恋]无疑是艺术电影气质的绝佳代言人。其故事之松散,情节之淡化,技巧之花哨,即使置于五十年后的今天同样可以称之为先锋。“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写不出,什么也说不了。正是因为无能为力,才有了这部电影。”作为编剧的杜拉斯这番话可以说为电影奠定了基调。她与雷乃都带有“左岸派”的典型特质,因而这部电影充满着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和意念。欣赏的时候,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电影的整体欣赏,更需将其分解至场,甚至分解至帧,寻找雷乃意识流般的剧情推进方式和如诗般抽象无逻辑的对白中蕴藏的含义,分析精美的构图及繁复的剪辑所要传达的讯息,解构电影中的现实、过去、幻想、梦境所代表的象征意味。这部电影的艺术性正是在于多重解读性,所有的意义都隐藏在精心构架的结构和符码中,所有的解释都需要思索和挖掘。电影可以是存在主义的,可以使反战的,可以是浪漫的……全在于观众自己的价值观和所运用的理论。而我们对这部电影的欣赏总是需要我们将电影片段抽离,解读,再代入电影整体之中,才有可能理解。如开场梦呓般的旁白,如果机械地听过,则根本无法理解其中的非理性的表达,必须要看完电影之后重新品味,认真思索之后才具有价值。换句话说,艺术性几乎从来都不是直观的,各种分析手段的引入以及反复观看的必要都明确地表明了这一点。
⑨ 经典电影片段赏析
经典电影片段赏析
片段:
别看面孔,姑娘,要小心。
英俊青年的心常常很丑陋,
有些人的心盛不下爱情。
姑娘,松柏不好看,
没杨树那么好看,
但冬天能留住绿色。
唉!说这些有什么用?
丑人生来就是错,
美的就是美的,
四月只会背对一月。
美的至高无上,
美的无所不能,
美是唯一完整的东西。
乌鸦只在白天飞,
猫头鹰只在夜里飞,
天鹅白天夜里都能飞。
这是卡西莫多的歌声,“歌声凄凉而古怪,很像催眠曲。那是不押韵的诗,只有聋子才作这样的诗。”
赏析:
浪漫主义在那个时代代表了一种革命的、左的思想,是这个勇敢的思想的勇敢的形式,当然,现实主义也是这个思想的勇敢的形式,但是现实主义同时还怀疑/反思/比较/对照/提问,而浪漫主义几乎就是呼喊,认准死理并且竭力呼喊。
巴黎圣母院不是为了讲述爱情故事而写的,完全不是,爱情只是主题之一。巴黎圣母院是对革命的呼唤/对革命者的赞美/对统治者的痛恨/对苦难民众的同情/对愚昧的鞭笞与揭露/对人性的深入思考。
不过,对于那个伟大的时代我的理解还是很肤浅的,我不想让自己在肤浅的时候对重大的主题进行不自量力的涉猎,宁可先说点不那么沉重的,我这里想重点说说里面最微小的那个主题,爱情。
我每次读到这里,都深深同情这个不幸的人。也许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这样凑巧的事情,一个丑八怪之王,却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心灵,最男人的爱情。雨果将美和丑进行尖锐的对立也许只是因为浪漫主义,可是留下的遗憾却让每个人都觉得特别现实。
一个是水晶花瓶,十分漂亮,闪闪发亮,但有裂缝,里面的水已经全部漏光。一个是陶制花瓶,粗糙、平凡,但保留着满满的水。这简直可以用来当高考作文题目了。
可是我知道爱斯梅拉达永远会拿起水晶瓶里那束发蔫的花,一整天都把她抱在胸前。
这不是浪漫主义的夸张,这是现实。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
⑩ 如何赏析一部电影赏析电影时要从哪些方面去理解电影所要表达的内容呢
正所谓,看电影,所以当然是从“看”,眼睛开始。动作片,那就紧紧的盯住他们的动作,情节片,那就要看他们的表情。但是,还要看到一点,那就是他们每个人物心。看上去很深奥,可其实并不难。电影为了表达出人物,演员们都会把表情尽可能的真实。好的演员,会把那个人物塑造得就像你身边一个朋友一样。通过他们的表情,就可以看得出人物的内心。是痛苦?挣扎?还是开心?幸福?跟着人物的内心,一起体验电影的精彩,是再美妙不过的事了。
2
电影,不仅仅只是想让我们看,还需要我们听。倾听什么呢?配乐,人物说话的语气,还有出现在其中细微的声音。配乐可以说是一部电影的一大亮点,(比如宫崎骏电影中就出了很多大家都很喜欢的配乐,也让我们记住了久石让。)配乐,主要为了烘托气氛的,成功的电影中成功的配乐,总能带着大家一起进入电影,配合着人物说话的语气,混合出或者悲伤,或者搞笑的情境。
3
我们要带着我们的心去看电影,说的高雅些,就是欣赏。看懂了情节,听着音乐,了解每个人物的心之后,总会有一些感慨。走马观花的同志会评价这是部好片还是烂片,而真的用心去体会的,会从电影中的人物看到一些社会现实,或者——自己的影子。也许是自己从前的梦想,也许是和其中某个人物相似的生活经历。接着——会感情汹涌。那看电影的目的就达到了,给我们有些麻木的生活一些波澜,一些感动,或鼓舞,或安慰的情感。记住一些事,忘记一些人,然后轻装信心满满的继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