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電影福島50死士怎麼樣了
擴展閱讀
潘春春演過什麼電影 2025-07-08 08:54:13
劉德華演涼山一役的電影 2025-07-08 08:53:24

電影福島50死士怎麼樣了

發布時間: 2022-07-13 05:19:54

❶ 福島50死士的詳情

地震影響
2011年3月12日,因為發生里氏9.0級的特大地震導致福島縣第一和第二核電站發生核泄漏。 福島1號核電站內共有6座反應堆,其中1-3號反應堆在地震發生後自動停止運行,由於先後發生了爆炸,造成兩座廠房和一座反應堆外殼受損。電站冷卻系統因被海嘯引起的洪水淹沒癱瘓,反應堆內核燃料溫度居高不下,救援人員只好用消防水龍吸海水為反應堆降溫。
地震發生時,4,5和6號三座反應堆處於停止狀態,但其中儲藏的大量乏燃料同樣需要不斷補充降溫用冷卻水。因冷卻水不足,4號反應堆15日發生火災,幸被及時撲滅,沒釀成更大災難。資料稱,日本反應堆外殼很牢固,即便遭飛機撞擊後,也只會發生少量泄漏。
所謂乏燃料就是從反應堆中拆卸出來的使用過的燃料棒。負責核電站運行工作的東京電力公司15日晚間宣布,正考慮動用直升機參與福島核電站4號反應堆的降溫工作。其具體方法就是用美軍和日本自衛隊的直升機提起大量海水,然後將它們潑灑在4號機組附近用來儲存燃料的池子內。
留守死士
在日本福島1號核電站的四座反應堆接連發生重大險情,造成各類

放射性物質大量泄漏後,眾多救援人員紛紛撤走,由50人組成的「福島50人」搶險隊成為阻止福島核電站局面繼續惡化的最後一道防線。
據報,當地電視台收 到其中一名「福島50人」的家屬來信,指其留守福島核電站的父親現在還健康、平安,不過,核電站缺水缺糧,生活環境非常惡劣,信中還提到父親抱著必死的決心。核防護專家表示,他們連日在超高的輻射環境中工作,在500mSv以下,目前認為不會有導致急性放射症,但可能會提高未來的長期健康風險。
「福島50人」正爭分奪秒,試圖用自己的身體,築起保護福島核電站的最後一道屏障。報道稱,核電站運營商東京電力公司已將團隊重新增至181人。這批勇士無懼死亡、不求留名,只以全國上下的安危為念。
專訪
3月27日,英國《星期日電訊報》發出了第一篇關於這些「死士」的專訪。這是「福島50死士」首次接受的媒體專訪。
3月15日,深夜11點,東京消防隊「超級救援隊」負責人Kazuhiko Fukudome正在家中。突然,電話鈴響了。電話內容很簡單:「集合你的人,趕往福島。」然後就掛了。他回頭對妻子說:「我要去福島。」她看上去嚇壞了,但很快就鎮定下來,只說了兩個字:「小心。」她知道,此時,如果她表現勇敢,對丈夫是一種力量。 違抗命令的念頭從未閃過Fukudome的腦海,但其他雜念洶涌而來。在前往核電站的路上,寂靜無聲,誰都沒有說話。「無盡的擔憂籠罩著我們。我們執行過許多任務,其中絕大多數都在平時訓練中練習過,但這次,面對的卻是一個看不見的敵人,」Fukudome說。
抵達核電站時已是凌晨兩點,3號機組開始發生核燃料棒熔毀。周圍漆黑一片,透過消防員的頭燈,看得見反應堆上冒著煙和蒸汽。所有消防設施都被毀了,他們得到通知:噴注海水,讓反應堆冷卻下來。
消防隊被分成三組。第一組開一輛消防車到距核電站800米遠的海邊,抽取所需海水;第二組在距離反應堆約2米處,實施噴注;第三組在前二組中間位置,隨時准備接應。
「情況遠比我想像的糟糕。一切都被埋在碎石之下,」Fukudome說,「鋼筋混凝土石塊隨處可見,所有下水道檢修蓋都被掀掉了,道路阻塞。我們根本無法把車開到海邊,所以只能扛著軟管,在黑暗中奔跑八百多米到海邊。」
附近停著一輛逃生車,始終處於發動狀態。如果放射性物質水平大幅上升,救生車將載著救援人員迅速撤離現場。而此時,對人體有害的核輻射,正源源不斷從反應堆迅速擴散。
「我們彼此大聲呼喊,『很快就到了!堅持到底!再把軟管拉過來一點!』都是類似的話,」Fukudome說,「我們都戴著呼吸器,所以必須大聲喊叫。當看到水從軟管中噴出來射向反應堆時,我們都大聲歡呼『成了』並向空中揮舞拳頭。然後,我們退後一些,因為軟管可以自動操作。」
除了呼吸器,他們只穿了平常的工作服,橘黃色的連衫褲上印著一隻瑞士聖伯納德救護犬的卡通圖案。「我知道那裡有放射性物質,但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我就穿著平時的衣服,」Fukudome說,「外面再套一件薄薄的白色衣服,除此之外,再沒有什麼了。」對於自己有沒有受到輻射,他說「是的,「但看上去似乎並不十分擔心。「我們在現場呆了26個小時,然後去了休息處,在那裡他們為我們做了檢測。我的衣服、襪子上都有很多放射性物質,所以都被沒收了。我們洗了淋浴,然後又做了檢測。我依然不算『徹底干凈』,但已經『足夠干凈』。」
供「福島50死士」暫時歇息的地方很特別,是一艘名叫Kaiwo Maru的漂亮四桅帆船。它停泊在距離核電站十幾公里遠的海港小名濱。這艘船原本准備開往夏威夷檀香山進行學員航海訓練,現在被臨時調來執行這一特殊任務。
小名濱也遭遇了海嘯重創,碼頭周圍的船隻都嚴重受損,水電設施均無法使用。但Kaiwo Maru自備發電機、淡水,還有一些原本為航海學員准備的供給。
船上的餐桌旁,幾名「死士」正吃著用咖喱烹煮的食品。這是他們幾天來吃的第一頓熱飯。甲板上有熱水淋浴可以沖洗,船艙里有舒適的床鋪可以睡覺。如果想放鬆緊張的情緒,這里還有一個小型圖書館,有不少漫畫書和各種報紙。
但沒人感到放鬆。疲倦、焦慮,籠罩著這些沉默的工作人員。「他們非常安靜,」船長Susumu Toya說,「吃飯時沒人說話。」給他們啤酒,他們也不喝。當嘗試著與他們說話時,從他們的臉上分明可以讀到一陣又一陣的恐懼和擔心。沉默,還是沉默。
「核電站後來能恢復電力,實在是上帝的庇護,因為在如此黑暗的條件下工作,實在是太可怕了,我感到很不安全,」來自岩手縣的電力維修工Akira Tamura說。
和消防員們一樣,這些維修工進入核污染區後只有最基本的防護配備。他們每個人都配有呼吸器,但全套的防護服只有幾十名長時間呆在核電站的高層工作人員擁有,不可能人手一套。
大多數工作人員穿的是用高密度聚乙烯製成的白色套裝,和普通油漆工或清潔工穿的制服材料一樣,可以防止放射性物質接觸皮膚或進入人體,但不能抵擋大多數輻射。為了避免輻射物附著在制服表面,這些制服只能使用一次。目前,核電站里已堆積了上百件廢棄的制服。
他們的主要防護來自兩個能追蹤放射性物質的「徽章」,一旦達到危險標准,它們會發出警報。「我們最大的希望,就是我們沒有一直呆在最危險的區域里,」一名「死士」說,「他們(東電公司)對我們說,只要我們不是一直呆在那裡,附著在制服表面的放射性物質就不會影響我們的身體。」
這些工人只能寄希望於他們說的是真的。但越來越多的事實卻在指證,他們似乎並沒有說真話。
3月24日,來自東京電力公司合作企業的兩名搶險工人在3號機組渦輪機房地下室架設電纜時,由於受污染的冷卻水進入靴子,他們腳踝以下的皮膚受到2至6西弗輻射(1西弗=1000毫西弗),是正常水平的1萬倍。日本厚生勞動省3月16日將核電站工作人員容許暴露的輻射量法定上限,從原先的50毫西弗上調至500毫西弗。即便按這一標准,這兩名工人所遭受的輻射量也達到了全年承受量的24倍。同時,兩人的尿液中也檢測到了放射性物質,這意味著他們體內也受到輻射影響,以後可能出現灼傷症狀。
而日本新聞網指出,早在3月18日,3號機組就已經檢測出高放射性物質;3月24日作業前,1號機組也檢測出超高輻射量,但東電方面並沒有及時將這些信息據實告知現場作業員工。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3月25日表示,搶險員工中,已有17人遭受了100毫西弗以上的核輻射。
日本首相菅直人3月26日承認,核電站的情況依然「不穩定」,他敦促周圍20至30公里范圍內的人員「自願撤離」。而這一范圍,也包括停泊著Kaiwo Maru的小名濱港。
冷卻反應堆的工作結束後,接著便是搶修電力。只有恢復電力,核電站系統才能真正得到控制。Tamura親歷著這個過程。
最初,他和他的同事只能在核電站席地而睡,因為當時還沒有實行輪班制,他們需要24小時待命。「我到這里(帆船休息處)來也只是洗個澡,明天我還要回去,」Tamura說,「我們一般工作一小時後,換下來休息兩小時,用這種方法盡量減少暴露在放射性物質中。開始做這工作的只有10人,現在有30人,讓我們有時間吃點東西。」
雖然目前有數百人在現場實施搶險,但真正具有專業電工技能的人很少。外界通過報道得到的印象是,核電站的情況正在好轉,但工人們並不那麼自信。搶修隊隊長Nobuhide Suzuki說:「整個隊伍精神十分緊張,那裡的情況很危急,但我們必須堅持到底。我們都感覺到肩負的重任,希望能渡過難關。我們一直感到恐懼,但全世界都在看著我們。」
在輪休的兩個小時里,他們撤到一棟樓里。它位於核電站中心位置,強震。在那裡,他們可以脫掉呼吸器,靠著牆席地而坐,吃點簡單食品,比如方便麵、瓶裝水等。大約有50名高級管理人員和操作員,包括核電站站長,幾乎全天候呆在這個建築物里。
「我一直都很害怕,」一名32歲的年輕人說,「但我知道,我的工作很重要,必須去做,這就是我的動力。」
一名地震發生時正在現場的工人描繪當時的場景:頃刻之間,主電力網癱瘓,4號機組發出可怕的轟鳴聲,地面出現巨大的裂縫,建築物的牆壁也在開裂。在海嘯到來之前,他們慌忙逃離核電站。隨著形勢的惡化,3月14日,3號機組發生第一次爆炸。當時,正好有6名來自日本中央生化核武器防禦部隊的士兵乘坐兩輛車抵達機組,6人全部犧牲,被埋在廢墟之下。
在帆船上歇息的「死士」們,自從執行搶險任務以來,至今尚無一人與家人見面。「如果我現在能做一件事的話,我真的非常希望見到我的妻子和父母,」Tamura說,「我給他們發過郵件,他們回復說他們非常擔心。」Suzuki說,他只和家裡通過一次電話,孩子們對他說:「我們支持你。」而他的妻子卻幾乎說不出話來,「她實在太傷心了」。
這些「死士」的家人,除了暫時與丈夫離別之外,大多數還經受著另一重傷痛:失去家園。他們住在避難所里,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那裡就是他們的家。
勇氣,並不會因為害怕而缺席,它一直都在,哪怕在你感到恐懼之時。按照這一標准,這些「死士」都是真正的「勇士」。
但除了驕傲和責任,也許還有另一個理由來解釋他們為何堅守崗位:他們別無去處。

❷ 福島50死士的死士

人選
「福島死士」多為老人。雖然受高劑量輻射的人,被誘發癌症的可能性令人嚴重關注,但癌症通常要經過至少幾年之後才會被誘發出來。詹金斯說:「癌症也有可能30年後才出現。白內障則有可能在40年內出現。」
東電的策略是請年老退休的志願者來充當死士,並不是因為他們的生命不珍貴,不是因為他們更有經驗,也不是因為他們更熟練,而是因為即使他們受大劑量輻射,他們或許也能夠安享晚年,等不到癌症被誘發出來就自然逝世。
不過,哥倫比亞大學核研究者埃立克·霍爾說:「鼓勵老人來做,是因為他們已過了生殖期,而不是因為他們較少癌症風險。這是一種久已有之的做法,醫院做鐳放射療法時,都是讓年老員工來做鐳保管人,因為他們已過了生殖期。」
精神
報道稱,日本網路上目前有兩篇文章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一則是疑似「福島50人」中一名人員女兒的留言,另一則是第二核電廠員工大槻路子的網路日誌。前者在社交網站「推特」(Twitter)上寫道:「我的父親還有半年便退休,他說要去那裡時,我拚命忍住眼淚……他說:"核電的未來,就在於我們怎樣處理這件事。我會帶著使命感前去"……我從來沒有這樣為他驕傲過。」
另一篇署名為「福島第二核電廠電氣設備部門大槻路子」的網路日誌,則為核輻射的外泄道歉,該名人士更表示,雖然他們造成輻射危機,但還是盡力搶救,「以生命保護每一個人」,希望大家可以相信他們。「大槻路子」透露,她是自願留在核電廠內繼續工作的,希望家人也不要責怪東京電力公司,她目前持續工作,祈禱在核電廠外的每一個人都能平安。
此外,還有一位妻子收到丈夫的道別短訊,只簡短的向太太表示「我不回來了」。一名59歲的老員工在網志上表示,他願意用自己的生命,換取更多人的安全。
健康狀況
日本媒體披露了這些留守人員的悲壯任務。他們需要向已經暴露的核燃料注入海水。這些核燃料一部分已經融化並釋放出輻射物。如果全部融化,它們將釋放出數千噸的輻射煙塵,危害到數百萬人的生命安全。
由於福島核電站的電源受到海嘯破壞,核電站內部已經漆黑一片。但即使面對黑暗、輻射、海嘯和地震的恐懼,他們仍需在核電廠內繼續工作,不斷為反應堆注入海水冷卻。
在黑暗中,他們頭戴呼吸器或者身背氧氣筒,拿著手電筒穿過迷宮一般的設備,耳畔不斷響起氫氣與空氣接觸後爆炸的聲音。雖然他們都穿著白色的連體衣,戴著緊身頭罩,但這些僅能提供微不足道的輻射防護。
據日本後生勞動省介紹,每一名留守的工作人員都要受到100~250毫西弗的輻射,大約是美國核電站規定工作人員所受到最大輻射的5倍。據東京電力公司介紹,在核電站內一些可能有嚴重輻射的區域,每一位工作人員都是只工作幾分鍾,隨後交給下一位工作人員繼續,如此輪流,避免接觸到太多的輻射。
東京電力公司並沒有透露他們工作的電站內部有多少輻射量。核專家表示,內部輻射量要比外部的高。美國的核防護專家指出,留守工作人員中的70%可能會在2周內死亡。
據了解,現在還沒有確切的數據顯示這50人到底受到了多少劑量的輻射,但如果超過1000毫西弗,人體馬上就會有輻射病反映。長期在這樣的輻射下,即使穿了防護服,也會對身體造成致命的影響。
美國廣播公司16日報道:「福島50死士」的健康狀況令人擔憂,但不是所有專家都對此持悲觀意見。有專家認為,福島第一核電站內的輻射水平未必一定會置人於死地。
不過,一些專家認為,這50人的結局不一定會是輻射病或者死亡。
印度珀杜大學輻射實驗室主任傑雷·詹金斯說:「這些人不見得就必須為國家為朋友捐軀。我們對我們能照射多少輻射是心裡有底的。日本播放協會說,這些工人獲准進去很短一段時間,調整一下燃料發電機或水泵或閥門,也許抄下測量器的資料,然後又出來。」
美國印第安納州西拉法葉城普渡大學放射實驗室主任簡金斯(Jere Jenkins)表示,這些工作人員輪流工作,每人每次只工作很短的時間,以免接觸到太大的輻射,他們在完成修復之後,也許能夠全身而退,平安歸來。「在遭輻射大約30年後才可能引發癌症」,簡金斯補充到。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核研究員霍爾(Eric Hall)也說到:「原子彈爆炸地區的倖存者們幾年後患上了白血病,但確診的癌症是在10年之後才開始出現,直到現在還有新的病發患者」。
16日上午,福島第一核電站再次爆炸起火,導致核電站內輻射濃度超標嚴重,日本政府在16日上午10時40分左右下令撤離留守的50人。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在16日早上進行的記者會上證實,福島第一核電站第3號反應堆在當地時間16日上午10時許發生再次爆炸。他說,第3號反應堆爆炸時,產生了很高濃度的核輻射量,工人無法在現場作業。因此50名參加控制核反應堆的人員已離開現場,實行暫時避難。
16日下午,隨著輻射強度的下降和空中注水的失敗,地面注水再次成為日本當局的選擇。福島核電站的運營方東京電力公司下午宣布,這50名工人已重返工作崗位。
一位負責和這50名工人聯絡的日本官員告訴美國記者:「我的一位朋友就在他們其中,他們告訴我,這是他們的職責所在,他們不怕死。」
另據報道,東京電力公司先前將福島核電站的工作人員從800人減少到50人,現在又重新增加到180人。哥倫比亞大學放射研究中心主任戴維·布倫納說:「他們的情況不是很好,顯然他們將遭到高濃度核輻射污染,並為此喪命。他們知道這一點,因此這些人是真正的英雄。」
家人
據報道,「福島50勇士」中一名人員的女兒在社交網站「推特」(Twitter)上留言道:「我爸爸去核電站了。從來沒聽到母親哭的如此厲害。核電站的人們在拚命工作,犧牲了他們自己來保護大家。爸爸,活著回來吧!」
另外一名婦女則稱:「我的丈夫明知會受到輻射還在堅持工作。通過電子郵件,他對我說"請好好活下去。我一時回不了家"」。
在全國電視台公布的「福島50勇士」中一名人員的女兒的還在郵件里寫道:「我的父親仍然在核電站工作,他們缺少食物,我們想那裡的條件真的是非常艱苦。他說他接受了命運的安排,就像已經判處了死刑……」
近日,一名27歲的年輕女子在微博上發文,稱她的父親就是這50名志願者當中的一員。 她在博文中寫到:「他本來還有半年就可以退休了,平時他在家裡也不像是個很有能力的人,但當我聽說他自願留下,我感動得流淚了,我為他而驕傲,為他能平安回來而祈禱。」而一位「福島50勇士」的支持者也在微博中表示,這些志願者應該得到榮譽獎章。
其中一位無名英雄的兒子寫了一封信寄給日本廣播協會,這封「找爸爸」的尋人信被報道後引起人們關注。
信中這樣寫道,「我的父親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工作,他決定留在現場,防止形勢惡化,他說自己已做好赴死准備,無論如何,也要確保核電站沒事。」無名英雄還說,「大部分的工作人員都抱著同樣的信念,選擇離開家人留守核電站。盡管我和同事們都知道自己要面臨什麼樣的危險,但這是使命!」這位英雄的兒子在信中的最後一句話催人淚下,「他留在那裡,是不是等於宣判死刑了?我擔心他現在有沒有飯吃。」
心態
許多外國媒體將福島核電站的搶險工人尊為「死士」和英雄,在發生泄漏的核電站中勇敢地與「無形的敵人」戰斗。
但是一個月過去了,這種危險和單調的努力依然沒有終結的跡象。許多「死士」的真實心態開始曝光,他們中有一些確實是自願獻身的英雄,但還有一部分則是因為怕丟工作被迫涉險。
被派往福島一號核電站一名40歲工人說:「我不想去福島核電站,但是如果拒絕這個要求,我將丟掉工作。」
這名日薪不到2萬日元(約合1560元人民幣)的工人說:「我聽說一些工人每小時的薪資就是數萬日元,而我們依然拿著與以前同樣的工資,因為我們的公司與東京電力公司是合作夥伴。」
近日一名東京電力公司員工告訴妻子:「我可能得再次前往福島核電站。」地震發生後,他曾在核電站中連續工作數天。最近他才被允許回家。但即使在東京辦公室,他也要從早忙到晚,沒有時間與家人談話。他質疑稱:「即使現在沒有健康問題,誰能保證將來一直如此?」

❸ 福島50死士的意外情況

5月14日,福島核電站一名搶險人員突然死亡。14日上午,一名在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廢物處理設施內作業的工作人員突感身體不適,隨後失去知覺,約兩個半小時後在醫院死亡。這是首例參與福島第一核電站危機處理工作人員死亡事件。負責診斷的醫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死亡很可能因心肌梗塞導致,被核輻射身亡的可能性很小」。
據負責運營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東電公司介紹,該名工作人員為60多歲的男性,有在其他核電站作業的經驗,死亡前一天曾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工作了3個小時。14日上午6時左右,該名工作人員再次參與搬運電鋸作業,50分鍾後突然感覺身體不適,被送至電站內醫務室時已失去知覺,停止呼吸,隨後被轉至附近醫院急救。上午9時30分左右,該工作人員被確認已經身亡。
東電公司稱,該工作人員作業時身穿防護服,其所受輻射量為0.17毫西弗,身上無外傷,也未發現放射性物質。
5月4日,為改善福島第一核電站內作業環境,東電公司決定在核電站內設置醫務室,但該工作人員突感不適時,醫務室內並無醫務人員。對此,東電公司解釋說,醫務室內並未配備常駐醫師,他們只要求醫師在方便時來上班。之前核電站內也曾有工作人員出現中暑、脫水等症狀。
截止2012年5月23日,曾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參與修復作業的工作人員中共有6人因患病或受傷等死亡,但東電方面表示「這與輻射沒有任何關系。」
日本共同社報道,設在維也納的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23日宣布,暫無法認定參與福島核事故搶修作業後死亡的6名工作人員受到了核輻射影響。

❹ 日本堅守福島「50死士」情況怎麼樣了

據「福島50死士」其中一人的母親透露,留守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工作人員已經充分討論過自己的處境,如果需要他們長期工作的話,他們願意接受死亡的現實。 目前仍在堅持搶險的福島第一核電站工作人員共有數百人左右,他們以每次50人一組的方式輪流工作,被媒體統稱為 「福島50死士」。在阻止核災難的同時,他們也正在受到高危險的核輻射。 據英國媒體報道,一名福島核電站工作人員的母親透露,她的兒子及其同事都已做好犧牲准備,「兒子告訴我,他們可能會死於短期輻射病或者長期癌症,他們已經接受了這個現實」。這位母親是匿名接受采訪的,因為日本政府要求他們不要向家人透露細節以最大限度減少公眾恐慌。 這名母親表示,「福島50死士」已經討論過自己的處境,並接受了很可能會死亡的現實。「我的兒子和他的同事們對此進行了充分的討論,」這名母親說,「如果需要他們長期工作的話,他們願意接受死亡。 」 據日本媒體報道,東京電力公司昨日稱,由於地震海嘯的破壞,福島第一核電站的5000台個人放射線測量計大多損壞,目前只有320台可以使用,而核電站有約500名工作人員,由於不能人手一機,很多工作人員表達了不安。東電宣布將盡快調運測量計,保證每名工作人員都能夠隨身攜帶。

❺ 福島50死士 詳解

「福島死士」 為180人當局已撤走福島第一核電站800名員工的大部分人,只剩下約180人留守。雖然他們不止50人,但由於他們是以50人為一組的方式值勤,他們必須在高強輻射下身作鉛衣工作,修復隱患。

❻ 福島50死士的最新消息

2013年3月11日據外電報道,在兩年前的福島核事故中,一批冒死搶救反應堆的工人被媒體稱為「福島死士」。兩年過去了,這些工人對媒體抱怨稱,自己仍在令人窒息的保護裝備、低薪、孤獨及高壓的環境中工作。
調查結果
據東電去年的調查,70%的受訪工人目前的收入只有837日元;但同一地區的勞工每小可以賺到1500日元。工人們表示:「錢越來越少,誰會願意在這種條件下工作呢?」東京電力公司資料顯示,截至2012年底,已有146名東電員工、21名契約工吸收的輻射量已超過5年100毫西弗(millisieverts)的上限。目前有8名工人死於核電廠,其中2名於海嘯時死亡,還沒有人死於輻射。
人員表態
一位受雇於分包商的工人說:「一直覺得壓力很大。當我回到房間,就開始擔心明天。」除役計劃中,政府認為可以提供未來數十年的足夠勞動力,但潛在勞力不足的跡象很明顯,一部分是因為工人們正在「耗盡」他們的輻射容許上限。
社會壓力
此外,專家發現,公眾將對東京電力公司的憤怒轉移到東電員工身上。心理講師Jun Shigemura對1500名工人進行了調查,他說:「東電員工和越戰老兵有同樣的心理壓力,社會拒絕接納他們,他們成為流浪漢、選擇自殺或對毒品酒精成癮。」

❼ 福島核事故那50死士現在怎麼樣了有誰知道,不是說可能兩周內死亡的么

目前貌似沒有媒體的報道。
應該不會死,不是輻射不可怕,而是目前從法規和輻射防護上都有非常嚴格的控制和保障,對進入的人進行時間控制、攜帶劑量儀表和防護服。從行政指令上講,也不會用50個人的生命去進行搶修。
50死士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媒體的說法,更多的為了凸顯事故的可怕和那50個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