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碟中諜電影中那種面具真的存在嗎
你是說碟中諜4的吧
戴上具有人臉識別技術的隱形眼鏡,在茫茫人海的火車站走來走去,只要一眨眼的工夫已經被認出,隨即被特工盯梢;隨後,阿湯哥僅憑一雙壁虎手套,就爬上800多米的迪拜高塔;開車阻止核彈爆破,為了趕時間要抄近路,只需一個開關,汽車擋風玻璃就變成了顯示地圖的電子顯示屏……在最近上映的《碟中諜4》中,這些高科技場景令人炫目。我們不禁要問:這是真的嗎?這種科技什麼時候才能用到我們身上?
其實隨著時間的發展,有很多電影中的高科技都已經應用到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妨來看看阿湯哥都用過什麼高科技,有哪些已經變成現實,又有哪些會在未來變成現實。
壁虎手套出自《碟中諜4》
功能詳解
這集故事中,阿湯哥用這雙手套爬上迪拜高塔外牆,幾次驚險狀況都讓人為他捏把汗。這種手套的掌心是由特殊顆粒組成的摩擦面,具有強勁的黏性,爬牆時,手掌平貼在玻璃上,就能牢牢黏住,前進時,只需將手掌呈波浪形波動,便可松開。
這種手套的能源也是來自電池,手套外側有燈條顯示,紅色是沒電,藍色是有電。從電影里看,阿湯哥用的那雙手套顯然沒充足電,其中一隻沒用多久就變成紅色,阿湯哥索性脫掉那隻沒電的,僅用一隻手攀爬。
當然這種手套目前還沒有被開發出來,一切只是電影中的美好想像。阿湯哥在拍攝時,親自上陣,身上拴著保險威壓,由直升機在一旁候命,手套也就是個裝飾品。
實際應用
這種手套在未來變成現實也不是沒有可能性,早在2008年《蜘蛛俠》上映時,科學家就進行了研究,壁虎之所以能抵抗地心引力吸附在物體表面,是因為它腳掌上長滿了被稱為「剛毛」的細微絨毛,每根剛毛末端又有成百上千個直徑僅0.25微米的凸出物。這種精細結構使剛毛和爬行物體表面分子距離極近,從而產生分子引力。
2008年1月份出版的美國《相互聯系》季刊刊登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員的兩項研究報告。製造這種黏合材料需要利用一種硬塑料質地的極小的聚丙烯纖維構造。每根纖維長15至20微米,直徑0.6微米,將被平行於接觸面放置,以便與手套表面完好貼合。
多功能電子隱形眼鏡 出自《碟中諜4》
功能詳解
電影里, 這個隱形眼鏡多次亮相。眼鏡只有一隻,無線與電腦或者手機連接,從電影中的情節判斷,戴上的那隻眼鏡是看不到東西的,眼鏡有多種功效。特工戴上後,在茫茫人海的火車站尋找跟蹤對象,眼鏡就像個錄入攝像頭,迅速地鎖定相似人臉,只要一眨眼的工夫那個要尋找的人就被鎖定。迎面相逢的美女是致命殺手,手機發出嘀嘀的報警聲,上面已經顯示美女的姓名和信息……
在與美女殺手交易時,這個眼鏡又變成了照相機,只需眨眼兩次,就可以將所看到的東西拷貝,然後通過無線連接,拷貝的東西會被復印出來。
實際應用
這種眼鏡運用的人臉識別技術實際上已經成為現實。人臉識別技術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用攝像機或攝像頭採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並自動在圖像中檢測和跟蹤人臉,進而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臉部的一系列相關技術,包括人臉圖像採集、人臉定位、人臉識別預處理、記憶存儲和比對辨識,達到識別不同人身份的目的。
國家863人臉識別項目研發清華大學教授蘇光大介紹,人臉識別經過40年左右的發展,技術上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成熟度。如今,人臉識別系統應用范圍已經相當廣泛,可用於公安、機場、邊防口岸、安防等多個重要行業及領域,以及智能門禁、門鎖、考勤等民用市場。也許你仍然覺得這些都離我們太遙遠了,最新的消息是,我們常常使用的郵箱也有可能使用人臉識別系統進行驗證。
擋風玻璃顯示屏 出自《碟中諜4》
功能詳解
在動作片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拉風的坐駕。《碟中諜4》中,阿湯哥的坐駕換成了寶馬名車。伊森還將超前享用一款將於2013年才正式投產的寶馬概念車。這款車不僅外形拉風,功能也相當拉風,阿湯哥為了阻止壞人們發射核彈,開車狂奔,為了省時間決定抄近路,此時出現了讓車迷們印象最深的景象,前擋風玻璃變成了顯示屏,不僅能顯示導航,還能在肉眼未看到前,顯示前方出現的行人和障礙物,而且全部的控制方式都是觸摸操作。如果不是這些充滿未來感的功能,孟買的公路就成了湯帥的屠宰場了。
實際應用
車迷們應該興奮了,因為電影里的超酷功能已經成為現實。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目前美國一家公司最新車載衛星導航系統可像戰斗機座艙讀出器一樣將道路3D信息呈現在抬頭擋風玻璃上。美國「化虛為實」公司現已完成最基礎的組件設計,僅能將衛星導航道路3D信息顯示在屏幕上,駕駛者基於該導航系統可看到眼前對真實世界場景的有色信息標注。
面具製造機 出自《碟中諜》系列
功能詳解
《碟中諜》系列中必不可少的一大重要設備就是面具製造機,這個神奇的道具可以在短時間內製作一個和他人相貌一模一樣的面具,其製作流程也在之前的系列電影中有所曝光。《碟4》中的計算機高手班吉相當著迷於這檯面具製造機,不過在本集中似乎對手也學會了這一招。
實際應用
事實上,自打《碟中諜》提出人臉面具的概念後,就已經有商家動起了腦筋。去年,日本一家高科技公司已經研發出一種高模擬的「3D人臉面具」,逼真程度近似真臉。這種「3D人臉面具」售價高達4000美元,普通人可以定製一張其他人的臉,想當誰就當誰,也可以照自己的容貌定製一副自己的人臉面具,讓自己擁有「第二張臉」!
這種「3D人臉面具」用氯乙烯樹脂製成,由於面具材料本身具有彈性和光澤,所以做出來的面具不論是臉上的細毛孔、雀斑、睫毛,還是皮膚色澤都和真人的臉一模一樣,甚至連上面的「毛細血管」都清晰可見,足以以假亂真。
手機定位 出自《碟中諜3》
功能詳解
《碟中諜3》中,被抓的伊森在接聽未婚妻電話時抓住機會,打傷了叛徒上司並成功逃脫。他通過手機與遠在美國的同伴聯系,通過特殊方法確定了剛才打給未婚妻電話的接聽方的位置。伊森一邊狂奔一邊通過手機與美國同伴保持聯系,而同伴則通過電腦在數字地圖上精確地追蹤伊森和他未婚妻所在的地點,即時地為他指路導航。伊森按照指引跑房頂、上小橋、穿胡同,很快就找到了未婚妻被困的建築物。
《碟中諜4》中也有類似場景,他在能見度極低的沙塵暴中追逐俄羅斯間諜,用的就是手機定位來確定對手的位置。
實際應用
在現實生活中,手機定位的應用已經十分普及。手機定位是指通過特定的定位技術來獲取移動手機或終端用戶的位置信息(經緯度坐標),在電子地圖上標出被定位對象的位置的技術或服務。最新的手機定位技術是AGPS(AssistedGPS:輔助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它利用通訊基站信息來輔助GPS模塊進行手機定位。目前,手機的定位的典型應用包括家長定位老人、兒童;主要是出於安全和關心的需求;企業對車輛的管理,出於GPS成本高以及地下室等無信號的原因,有些物流企業採用了手機GSM定位技術方案;企業對員工的管理,能提供對於有多個分部的銷售公司,對銷售人員上班時間工作的管理;進行遠程解碼,對方號碼所在手機或者固話的內部程序,綁定他的號碼,綁定完後就可以進行不限制距離的監聽,攔截,定位功能。
空間虛擬手勢操作系統出自《少數派報告》
功能解析
阿湯哥主演的《少數派報告》於2002年和觀眾見面,影片講述的故事發生在40年之後,其中許多高科技產品讓人記憶頗深。片中阿湯哥在操作電腦時已經完全不用傳統的滑鼠鍵盤,而採用一種三指的手套進行操作。
手套中的三個光點應該就是像現在多觸點的觸屏接觸點一樣,只不過它是使用各種手勢來操作,跳出了二維平面的束縛,從而能讓操作更加立體化。
實際應用
2010年,國外Fraunhofer研究所已經設計出了一款更為強悍的手勢操作系統,而且它面向的是虛擬3D立體空間。Fraunhofer打造的這款FIT手勢操縱3D虛擬系統不要用戶佩戴專門的手套或其他標記,它可以直接識別用戶手掌和手指的變化,並將此轉換成對應的命令,支持多用戶操作。
該系統採用3D攝像頭捕捉用戶手勢,它基於TOF飛行時間原則,通過照射光與反射光的光程差算出光線飛行時間,進而推測出物體的形狀和距離。據介紹,該系統還是使用了一種非常特殊的圖形分析演算法,它可以過濾掉手掌和手指的其他輪廓。
虹膜掃描儀出自《少數派報告》
功能解析
《少數派報告》里,每個人的虹膜信息全部存儲在電腦里,不管你去哪裡,地鐵、小賣部,無數的虹膜掃描儀都監視著你,隨時都掌握著你的行蹤。在電影中那個年代,視網膜掃描儀已經應用在了各個領域,其使得商家在接待顧客之前就預先了解到顧客的購物喜好,同時政府利用該技術可以正大光明地對公民進行跟蹤等等。
實際應用
在現實生活中,這項技術已經被研發出來。據外媒報道,美國霍伊斯公司研製這一新型安全裝置,命名為「眼鎖」。霍伊斯公司聲稱,這是首個面向顧客、僅手持便攜性虹膜掃描儀,其大小與名片相近,重量僅4盎司,可通過USB數據線連接至用戶計算機。一旦該儀器軟體包安裝配置之後,所有用戶必須在掃描器前進行掃描,能自動登錄任何密碼保護應用系統或者網站,無論是Facebook、微博、貝寶(全球最大的在線支付平台)還是銀行賬戶。
2. 是講一個女人有人臉識別障礙的是什麼美國 電影
人群中的臉
3. 人臉識別技術的新發展中圍繞人臉識別技術說明了什麼內容
科學解析何為人臉識別技術
所謂人臉識別技術,即基於人的臉部特徵,對輸入的人臉圖象或者視頻流進行判斷,首先判斷其是否存在人臉。如果存在人臉,則進一步的給出每個臉的位置、大小和各個主要面部器官的位置信息。並依據這些信息,進一步提取每個人臉中所蘊涵的身份特徵,並將其與已知的人臉進行對比,從而識別每個人臉的身份。人臉識別技術的研究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末期。20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一些商業性的人臉識別系統逐漸進入市場,但是,這些技術和系統離實用化都有一定距離,性能和准確率有待提高。美國遭遇恐怖襲擊後,這一技術引起廣泛關注。作為最容易隱蔽使用的識別技術,人臉識別成為當今國際反恐和安全防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人臉識別技術及其應用的分類
人臉識別技術分為兩大類:即以反恐安全、調查取證、刑事偵查為主的軍用/警用人臉識別技術,和以公司管理,商業保密為主的商用人臉識別技術。第一類的應用更為復雜,且最人臉識別技術的要求非常高。第二類,主要集中在公司管理、商業保密等領域,相對而言,技術的難度要低很多。在識別過程中,計算機通過相關軟體對視頻里的圖像進行人臉圖像採集、人臉定位、人臉識別預處理、身份確認以及身份查找等相關措施,從而甄別圖像中的人。
而此技術主要採用了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與生物統計學原理於一體,利用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從視頻中提取人像特徵點,利用生物統計學的原理進行分析建立數學模型,即人臉特徵模板。利用已建成的人臉特徵模板與被測者的人的面像進行特徵分析,根據分析的結果來給出一個相似值。通過這個值即可確定是否為同一人。這一技術現在已被廣泛的運用到了安檢、刑偵、反恐、公司保密管理等諸多領域。
從實踐中得出,相對於其他的生物識別技術,人臉識別技術無論從可靠性、准確性還是其他數據上都是佼佼者,因此,它才會成為各家首選。
人臉識別應用領域舉例:
1.人臉識別技術在警用方面的應用
2004年11月,13起超市投毒案主犯栽在了人臉識別系統上。2004年11月12日至15日,北京市7家超市先後接到一名男子打來的匿名電話。案發當日,警方根據線索,模擬畫出犯罪嫌疑人主要特徵和行為軌跡。2004年11月16日當尹剛在西城區護倉胡同出現時,被電子眼發現,通過人臉識別系統比對確認嫌疑人後,被刑偵總隊特警支隊偵查員摁住。
2008年8月,人臉識別技術被用於北京奧運會安保,在開幕式上數萬名觀眾由國家體育場鳥巢的100多個人臉識別系統快速身份驗證關口入場。直至開幕式結束,現場秩序井然。人臉識別系統不僅准確穩定的鎖定分析人臉特徵,以找出可疑人員,且分析速度快,避免了以往大型會議時安檢通道擁堵的情況發生。
2.人臉識別系統還在民用領域大顯身手
這些年,拐賣兒童的趨勢愈演愈烈,為了保護城市中兒童的安全。有些幼兒園,小學已經安裝上了面部識別系統,用於保護孩子的安全。這些系統採用人臉識別加ic/id卡(非接觸式智能卡)雙重認證:每一位幼兒在入學注冊時進行相關登記:資料、面像、ic/id卡號、接送者、接送者面像。每次入園時刷卡進行報道,放學時刷卡並進行接送家長人臉認證,如果認證失敗拍照後即報警通知管理員,如果認證成功即拍照放行。不論識別成功與否,系統都會記錄下被識別者圖像。每一次接送都有詳細的時間、接送人員的照片可供查詢。另外系統提供簡訊提示的擴展功能,家長可在手機上看到人臉識別認證時所拍的照片,從而監控到接送這個過程!從其中一個重要源頭杜絕了兒童被拐的可能性。
人臉識別:生物識別技術領域的發展趨勢
人臉識別技術,是目前生物科技上在可行性,穩定性和准確性等專業技術指標中數值最高的技術。也是目前各行各業安全保衛中運用最廣,效果最好的一種技術。在未來的幾年內,它必將超越指紋識別等生物技術,成為生物識別技術領域的霸主。
來源:海鑫科金官網
你可以去他們網站搜搜信息。
4. 女孩給朋友拍照,明明只有三個人,卻識別出了無數個人臉是什麼電影
《AKB恐怖夜之人臉識別》
5. 人臉識別到底是什麼
人臉識別是基於人臉 的臉部特徵,進行身體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技術,你攝像頭我算上攝像機採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並自動在圖像中檢測和跟蹤的電競,而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識別的一系列相關技術。
6. 哪部電影里用了人臉識別
應該是[宇宙威龍]
在阿諾去火星時化裝成一個胖女人過關檢查時發生的情節.
7. 人臉識別存在哪些風險
人臉識別在如今運用很廣泛,很多APP的使用都需要人臉識別,但這個技術存在一些安全隱患,那麼,人臉識別存在哪些風險?
其次,就是對「人臉識別」技術應用面進行嚴格管理,目前「人臉識別」帶來的隱患問題並不主張大范圍推行。畢竟技術的應用還需要技術的提升來進行保障。從「人臉信息收集」到「人臉信息應用」的過程,無數技術鏈條的銜接需要技術安全的監管保證,這方面的完善還有待時日。
最後,就是個人對本身人臉數據的監管,盡量減少「人臉識別」的使用,尤其是避免一些不明緣由的軟體、系統的採集。從源頭減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