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巴特萊特號是什麼電影

巴特萊特號是什麼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6-15 09:26:19

1. 泰坦尼克號的故事是否真實

是的,事件是真的,但是船裡面發生的故事有些是假的。首先船上是沒有傑克和羅絲倆位主角,片中的傑克和羅絲完全是虛構的人物。片中的愛情故事也是虛構的,出自該片編劇兼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的筆下。

除了羅絲和傑克,其他許多與他們有關的角色也都是虛構的。這其中包括羅絲的未婚夫卡利登·卡爾·霍克利、羅絲的母親露絲、卡爾的男僕斯派塞·洛夫喬伊,以及包括傑克的朋友法布里齊奧和湯米在內的三等艙乘客。不過,有一部分三等艙乘客是有真人原型的。

影片中出現的「泰坦尼克」號殘骸也是真的。「泰坦尼克」號殘骸的水下鏡頭大部分都是真實的。1995年,詹姆斯·卡梅隆僱傭了俄羅斯「姆斯季斯拉夫·克爾德什學院」號船及其兩艘潛艇。他一共進行了12次潛水,到北大西洋12,500英尺深的海底拍攝沉船的特寫鏡頭。

(1)巴特萊特號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死難情況——

2224名船員及乘客中,逾1500人喪生,其中僅333具罹難者遺體被尋回。由於災難發生後場面及其混亂,加之文件管理不當、後世的種種說法又魚龍混雜的因素,導致泰坦尼克號乘客與死難者的統計數據始終存疑。

目前普遍認為罹難者人數可能在1490-1635人之間,其中可信度最高的數據是由英國貿易委員公布的:在災難發生時,泰坦尼克號共搭載2224人,其中710人生還,1514人不幸罹難。

2. 關於納瓦霍人。。。

北美洲的納瓦霍人——世界少數民民族部落風情(12)
北美洲的納瓦霍人——世界少數民民族部落風情(12)
(澳)巴特萊特(Bartlett A.) 等 北京東方啟達翻
Gerald M. Knowles在北亞利桑娜州大學獲得了教育學碩士學位,並隨後在伊利諾斯州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傑拉爾德密切地關注著納瓦霍部落,並參與了納瓦霍教師培訓計劃(1973年)和卡恩塔鎮計劃(1986)等工作。他已婚並有五個孩子。
在人類共同的地球上,生活著千百個多姿多彩、風俗各異的民族。除了眾所周知的大民族以外,還有一些對我們來說是神秘的、人口數量較少的少數民族部落。他們和我們中華民族一樣,都有著自己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千百年來,他們一直生活在山地、雨林、沙漠、極地等偏遠地區,過著人們嚮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相得益彰。
本書的作者均為資深專家和知名學者。他們以優美流暢的文筆、淺顯易懂的文字和生動形象的圖片,向讀者介紹了世界各少數民族原始部落的歷史淵源、風俗文化、自然環境以及生活狀態,為我國讀者了解世界各地少數民族的原始部落開啟了一扇很好的窗戶,令人耳目一新。同時,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書中的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的想法,我們相信讀者可以正確對待和把握。
納瓦霍人是美國最大的美洲土著民族之一,他們分布在美國西南部的廣闊土地上。納瓦霍人現在主要居住在一片很大的保留地中,這塊保留地包括了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和猶他州的部分土地。
許多現代的納瓦霍人仍然從事他們祖先留傳下來的傳統工作,例如耕作、牧羊和製作漂亮的首飾、編織品和其他手工藝品。在《北美洲的納瓦霍人》一書中,詳述了這些驕傲的人們是如何在21世紀中堅持他們的文化信仰的。
納瓦霍人簡介
納瓦霍居住地的地形
納瓦霍居住地的植被
納瓦霍居住地的動物
納瓦霍人的起源
與西班牙人的戰爭
美國接管控制權
20世紀的變遷
陳舊的經濟體系
新的謀生方式
傳統的泥蓋木屋
納瓦霍的綿羊營地
納瓦霍人的日常生活
納瓦霍人的成長
各種場合的穿著
傳統工藝
從舊工藝中誕生的新工藝
納瓦霍人的語言
和諧的萬物
休閑和如樂
特殊的慶典
術語匯編
相關資料
出版後記
【基本信息】 ISBN:7508424034 頁數:48 版次:1 包裝:平裝 開本:大16開 印張:3 字數:51000 印次:1 印刷時間:2005/01/01 用紙:膠版紙

3. 有關巴姆雷特狙擊電影

2樓亂說,二戰還有巴特雷?《拆彈部隊》有很美國大兵在伊拉克用巴特雷的片段很長,另外最新一版的《第一滴血》雇傭兵學生用的巴特雷。還有最全的《生死狙擊》什麼槍都有

4. 跪求好人、巴特與洛基2021年上映的由 湯姆·希德勒斯頓主演的百度雲資源

鏈接:https://pan..com/s/1nnSKkr0sCqUPthM04oJA4A

提取碼:dk8w

《好人、巴特與洛基TheGood,theBart,andtheLoki》

導演:大衛·西爾弗曼

編劇:伊麗莎白·基爾南·阿維里克、傑西卡·康拉德、約翰·弗林克、阿爾·讓、傑夫·維斯特布魯克

主演:湯姆·希德勒斯頓、丹·卡斯泰蘭尼塔、南茜·卡特萊特、雅德麗·史密斯、莫里斯·拉馬奇、達恩·劉易斯、艾利克斯·迪塞爾、帕梅拉·海登、哈里·謝爾

類型:喜劇、動畫、短片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2021-07-07(美國網路)

片長:5分鍾

又名:TheSimpsons:TheGood,theBart,andtheLoki

湯姆·希德勒斯頓繼續配音洛基,講述他被驅逐出阿斯加德,不得不面對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對手:辛普森一家和春田市最強大的英雄們。

5. 弗雷德里克·巴特萊特的介紹

弗雷德里克·巴特萊特 [Frederic Charles Bartlett 1886.10.20-1969.09.30],英國心理學家,生於英國的格洛斯特郡,逝於劍橋。在推動英國實驗心理學研究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6. 跪求查爾斯三世2017年免費高清百度雲資源,蒂姆·皮戈特-史密斯主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lGIr4Zos6CLOhqLjpX8dnA

提取碼: jct6
《查爾斯三世 King Charles III(2017)》網路網盤資源在線播放
導演: 魯伯特·古爾德
編劇: 邁克·巴特利
主演: 蒂姆·皮戈特-史密斯、奧利弗·克里斯、理查德·古爾丁、夏洛特·萊利、瑪格特·萊斯特、塔馬拉·勞倫斯、亞當·詹姆斯、普莉安卡·伯福德、蒂姆·邁克穆蘭、凱蒂·布萊本、尼亞切·海鄧迪、約翰·斯拉普內爾、帕斯·薩克勒、伊恩·雷德福、馬克斯·班內特
類型: 劇情、奇幻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7-05-10(英國)
片長: 88分鍾
又名: 查理三世
BBC出品90分鍾電視電影,腦洞清奇,改編自邁克·巴特萊特同名舞台戲劇,英國女王駕崩,腦補查爾斯王子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女王的駕崩,於是順利繼承王位成為查爾斯三世。
該劇帶有幻想色彩,故事描述伊麗莎白二世去世後查爾斯王子繼承了王位。他拒絕讓一個有爭議的議案成為法律,由此引發了政治混亂。查爾斯一方面想要在英國政壇站穩腳跟,另一方面要應對家庭、臣民和自身的復雜情況。

7. 請問這個是出自哪部動漫

動畫《薇爾莉特·伊芙加登》改編自日本小說家曉佳奈原作的同名輕小說。2016年5月27日,在京都動畫官方網站內,宣布了《薇爾莉特·伊芙加登》TV動畫化的決定。電視動畫於2018年1月10日首播,全13集。其中TV未放送的第14話收錄在DVD&BD第4卷中。另有動畫電影2部。
動畫電影《薇爾莉特·伊芙加登外傳 - 永遠與自動手記人偶 -》於2019年9月6日上映於日本[1],並在2020年1月10日於中國大陸正式上映[2]。
動畫電影《劇場版 薇爾莉特·伊芙加登》原定將於2020年4月24日上映[3],後延期至同年9月18日[4]。

劇情簡介

某個大陸的、某個時代。

大陸南北分割的戰爭結束了,世界逐漸走向了和平。

在戰爭中、作為軍人而戰斗的薇爾莉特·伊芙加登離開了軍隊,來到了大港口城市。懷抱著戰場上一個對她而言比誰都重要的人告訴了她「某個話語」――。

街道上人群踴躍,有軌電車在排列著煤氣燈的馬路上穿梭著。薇爾莉特在霍金斯中校的公司做「代寫書信」的工作。那是根據委託人的想法來組織出相應語言的工作。

她直面著委託人、觸碰著委託人內心深處的坦率感情。與此同時,薇爾莉特在記錄書信時,也逐漸接近那天少佐基爾伯特對自己講的那句話的真正含義。

薇爾莉特·伊芙加登(Violet Evergarden、ヴァイオレット・エヴァーガーデン)

配音:石川由依、Erika Harlacher

小時候作為軍人參加了大戰。

因為受到軍事教育影響,不能很好地理解別人的感情。

在C·H 郵政公司開始工作的新人自動手記人偶。

無法理解在戰場中基爾伯特說的「某一句話」的意思,找到了代筆的工作後開始尋找那句話的意思。

克勞迪亞·霍金斯(Claudia Hodgins、クラウディア・ホッジンズ)

配音:子安武人、Kyle McCarley

基爾伯特在軍校時期的好友。

原是陸軍中校,在戰爭結束後離開了軍隊,

成立了C·H 郵政公司並擔任社長。

受基爾伯特之託照看薇爾莉特。

基爾伯特·布甘比利亞(Gilbert Bougainvillea、ギルベルト・ブーゲンビリア)

配音:浪川大輔、Tony Azzolino

出生於貴族世家,成為了陸軍少校。

在戰爭期間與年幼的薇爾莉特相遇,並一起並肩與帝國軍隊作戰。

對薇爾莉特來說是比什麼都重要的存在。

嘉德麗雅·波德萊爾(Cattleya Baudelaire、カトレア・ボードレール)

配音:遠藤綾、Reba Buhr

在C·H 郵政公司擔任代筆工作的員工之一。

能夠用語言組織處委託人無法表達出的細致感情,因而受到委託人好評並常常被指名接收工作。

有著自由奔放開朗豁達的性格,作為前輩而帶領著薇爾莉特等後輩。

貝內迪克特·布盧(Benedict Blue、ベネディクト・ブルー)

配音:內山昂輝、Ben Pronsky

C·H 郵政公司的郵遞員。

與霍金斯很早前便認識,在C·H 郵政公司擔任著郵遞員的工作。

在服裝上有所講求,穿著便服而並不穿郵遞員的制服。

總是愛和嘉德麗雅吵架。

8. 誰知道把特來特在哪題

17 巴特萊特

中 文 名: 巴特萊特

繁 體 名:
英 文 名: Bartlett
出生日期: 1972-10-31
球員價值:
國 籍: 南非
身 高: 188cm
體 重: 78Kg
球員編號: 17
場上位置: 前鋒
上場次數: 0
進球次數: 0
現效力Club: 查爾頓
曾效力Club: 蘇黎士

簡 介: 職業生涯由美國大聯盟的科羅拉多急流俱樂部開始,1997年轉會紐約地鐵明星隊。1997-1998賽季回到南非加盟開普敦俱樂部。1998-1999賽季轉瘵瑞士的蘇黎士俱樂部。2000年11月30日被租借來到查爾頓,並在2001年5月22日正式加盟球隊。2000年12月2日在客場對陣利物浦的比賽中替補出場,這也是他首次代表球隊參加正式比賽。2003-2004賽季受傷病困擾。南非國腳,代表球隊參加了1998年世界盃。

9. 《泰坦尼克》這普電影的相關知識

泰坦尼克號(Titanic):20世紀初,由英國白星航運公司製造的一艘巨大豪華客輪。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豪華客輪,被稱為是「永不沉沒的」或是「夢幻客輪」。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號從英國南安普頓駛往紐約,開始了這艘「夢幻客輪」的處女航。4月14日晚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而沉沒,由於缺少足夠的救生艇,1500人葬生海底,造成了當時在和平時期最嚴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為止最著名的一次海難。電影《泰坦尼克號》就是根據這一真實的故事拍攝的。
「泰坦尼克號」共耗資7500萬英鎊,噸位46328噸,長882.9英尺,寬92.5英尺,從龍骨到四個大煙囪的頂端有175英尺,高度相當於11層樓。是當時一流的超級豪華巨輪。

2006年5月,最後一名見證事件的女性生還者逝世,終年99歲。目前尚有兩名女生還者仍然存活,但她們在意外時還不到一歲,因此不會對事件有回憶。

【建造過程】
1909年3月31日泰坦尼克號開始建造於北愛爾蘭的最大城市貝爾法斯特的哈南德·沃爾夫造船廠。船體於1911年5月31日下水。她也是白星航運公司(White Star Line)在同一造船廠建造的奧林匹克級郵船的第2艘船。在當時是最大最有聲望的載人郵船。泰坦尼克號有260米長,28米寬,噸位46329噸(凈重21831噸),排水量達到了規模空前的66000噸!盡管她包含了更多的空間導致了更大的總噸數(比奧林匹克號多出1600噸)。她的船體還是和她的姊妹船奧林匹克號一模一樣大。船上有899名船員,可以運載3300名乘客。因為她也運送郵件,所以也叫皇家郵汽船泰坦尼克號。同樣碩大無比的4個煙囪中只有3個真正工作。剩下那個是個陪襯,唯一的實際用途是作為主廚房的煙囪。動力系統有三套主機:其中兩套為四汽缸往復式蒸汽機,一套蒸汽輪機,主機功率達到50000馬力,航速23~24節。

但是白星公司的興趣不在追求速度這方面。泰坦尼克號的麵包師比格斯回憶說:「……再不會有象她那樣的船了。我曾經在奧林匹克號、庄嚴號、伊麗莎白王後號……上工作過。它們都比不上泰坦尼克。……不錯,就象奧林匹克號一樣,不過豪華得多。比方大餐廳,奧林匹克號甚至連地毯都沒有。泰坦尼克號的地毯則厚得可以沒過膝蓋……再就是傢具,重得你都抬不動。還有那些護牆板……他們可以建造一艘更大、更快的船,可是泰坦尼克號卻把全部力量放在營建一個豪華與舒適的空間上……她的確是一艘了不起的船……」。比格斯說出來的是一種普遍的看法。泰坦尼克號使得所有建造與設計她的人都受到誘惑。這種誘惑力之大,使她在多年之後,越來越膾炙人口。用《造船家》雜志的話說,泰坦尼克號「在許多細節方面模仿了凡爾賽宮……擺滿路易十五風格傢具的休息室,風格類似法國的小特里亞農宮沙龍,壁爐上的雕刻作品是《凡爾賽宮的狩獵女神》。還有其它精美的浮雕和藝術作品……上等的柚木和黃銅裝飾,吊燈和壁畫,印度和波斯的地毯」。甚至三等艙也有大理石的洗漱池和床頭取暖設備。泰坦尼克號在當時是無可比擬的奢華。盡管她不是第一艘提供甲板游泳池,健身房,浴室和升降梯的船,她竭盡全力提供了以前從未見過的服務水平。對頭等艙的乘客,她提供了3台升降機;作為一種革新,她給二等艙的乘客提供了一台升降機。經濟艙的乘客仍然需要爬樓梯。

她最著名的一個特點就是她豪華的樓梯了。詹姆士·卡梅倫在他的電影《]泰坦尼克號》中忠實的再現了這個樓梯。

奧林匹克號和泰坦尼克號盡管是姐妹船,但是一些細節部位並不一樣。在經過奧林匹克號首航的觀察發現,A甲板的人會被水霧淋到,貫通B甲板的散步走廊利用率不高。這兩處缺陷都在泰坦尼克號上得到了改進,其中B甲板的一部分被改裝為頭等艙豪華套房的私人專用露台。

泰坦尼克號被認為是一個技術成就的定點作品。泰坦尼克號更津津樂道的是安全性。兩層船底,由帶自動水密門的15道水密隔牆分為16個水密隔艙,跨越全船。16個水密(不進水的)隔艙防止她沉沒。奇怪的是,這些水密隔艙並沒有延伸得很高。頭兩道水密隔牆與最後的五道,只建到了D甲板。中間的八道牆則只設到了低一層的E甲板。雖然如此,其中任意兩個隔艙灌滿了水,她仍然能夠行駛,甚至四個隔艙灌滿了水,也可以保持漂浮狀態。當時的人們再也設想不出更糟糕的情況了,所以稱泰坦尼克號為「永不沉沒的船」。一個船員在航行中對一個2等艙女乘客西爾維亞·考德威爾說:「就是上帝親自來,他也弄不沉這艘船。」

【處女航】

1912年2月3日,泰坦尼克號完成了裝潢工作,處女航最初被定在了3月20日。但奧林匹克號在1911年9月的那次倒霉的碰撞(與皇家海軍的霍克號巡洋艦相撞)耽擱了泰坦尼克號的最後收工。她的處女航被安排在了4月10日。在此之前,還要在4月1日進行海上試航。一切圓滿。泰坦尼克號於3日抵達南安普敦港,停泊在41號錨地,等待10號那天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作為不愉快的小小插曲,由於南安普敦港煤炭工人罷工,加煤工作遇到了一點挫折。IMM公司不想再推遲泰坦尼克號的處女航,所以從公司所有停泊在南安普敦港的郵船煤艙里搜刮干凈了所有的煤塊。

1912年4月10日,在南安普敦港的海洋碼頭,萬頭涌動。「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啟程駛往新世界。碼頭上擠滿了乘客、來送行的家屬、行李搬運工和海關的檢查人員。上午11點,一號煙囪噴出了白色的蒸汽。29台鍋爐中的25台開始依次生火。中午12點整,泰坦尼克號在拖船的拉動下慢慢離開了碼頭。兩個外側螺旋槳開始攪動南安普敦港海水。泰坦尼克號依次駛過了停泊在港口中的庄嚴號(不是後來德國賠償的那艘)、費城號、聖路易斯號、海洋號和紐約號郵船,鳴笛向它們致意。這艘46000噸的大船似乎對其它船隻很有吸引力。在水流吸力作用下,紐約號郵船的船身開始向泰坦尼克號靠攏,幸好錨鏈和纜繩及時地拉住了它。泰坦尼克號的拖船伏爾甘號把紐約號的船身頂了回去。世界上最大的郵船開始了它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航行。

當天晚7點,泰坦尼克號抵達法國瑟堡港。另一批乘客和貨物搭乘「游牧」號和「交通」號兩艘專用擺渡船登上了泰坦尼克號,包括美國富翁阿斯特和瑪格麗特•布朗夫人--後來被報紙稱作「永不沉沒的尊貴的布朗夫人」。第二天中午,泰坦尼克號抵達愛爾蘭的昆斯敦(今天的科克)。一批對新世界充滿憧憬和希望的愛爾蘭移民登上了船。一個乘客在這里上岸,他拍下的照片後來成了泰坦尼克號的絕版照片,今天在收藏家眼裡價值連城。

為了以最快的速度穿越大西洋,泰坦尼克號選擇了距離較短的北航線。氣溫不斷地下降。但天氣非常晴朗。事後倖存的船員說,他們以前從來沒看到過這么寧靜的北大西洋。按照伊斯梅的命令,泰坦尼克號在第二天就把速度加快到了25節。盡管認為卡納德公司只求快速的策略降低了公司形象,但白星公司也很想得到藍飄帶來炫耀一下。一路上,泰坦尼克號沒有發生什麼大事。船上的電報員菲利普忙著替頭等艙乘客們拍發昂貴的私人電報,大多是報平安的廢話和股票買賣交割的指令。

【泰坦尼克號沉沒】

1912年4月14日,星期天晚上,一個風平浪靜的夜晚。甚至一點風都沒有。如果有的話,船上的員會發現波浪拍打在冰山上的點點磷光。泰坦尼克號以22節的速度在這片漆黑冰冷的洋面上兼程航行。接到附近很多船隻發來的冰情通報,史密斯船長命令瞭望員仔細觀察。這一年的冰山比往年向南漂得更遠。但是,令人驚訝的是,盡管為頭等艙定製了鍍金的樓梯把手和印度的手工編織地毯,白星公司卻沒有給瞭望員配備望遠鏡!!11點40分,瞭望員弗雷德里克•弗利特(後來生還)發現遠處有「兩張桌子大小」的一塊黑影,以很快的速度變大。他敲了3下駕駛台的警鍾,抓起電話:「正前方有冰山!」。接電話的六副穆迪通知了旁邊的大副默多克。默多克下令減速,左滿舵,停船倒車。事後證明這是一個最愚蠢的決定。當時最好的選擇,要麼是加速的同時左滿舵,冒一些風險;要麼是減速的同時用堅固的船頭去撞冰山。1912年4月那個寒冷的夜晚,泰坦尼克號和冰山發生死亡之吻。

這次碰撞的結果,後來人們都知道了。但當時船上的乘客和船員們卻反應不一。頭等艙和二等艙一些睡得不熟的乘客被一陣輕微的金屬刮擦聲驚醒了。船身輕微震動了一下。有人以為遇上了大浪,有人以為是觸礁了,還有人以為是螺旋槳發生了故障。但是下面船艙的乘客感覺到的震動劇烈得多。有的乘客看到了舷窗外擦身而過的乳白色冰山。有些擦掉的冰塊掉到了船艙里。底層統艙的移民乘客更是心驚肉跳地發現,冰冷刺骨的海水正從不知道的什麼地方漫過門縫。船很快停了下來。一些乘客披上外套來到甲板上。北大西洋上空繁星閃爍,氣溫則低達零下一度。漆黑的天穹下,泰坦尼克號的窗戶里發出溫暖的淡黃色燈光。四根高大的黃黑兩色煙囪中冒著白色的蒸汽煙霧。突然,有三根突然發出了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和嘶叫聲。懂得蒸汽機的乘客知道,這是船上的鍋爐安全閥門在釋放掉多餘的過熱高壓蒸汽。得到通知的史密斯船長和哈蘭•沃爾夫公司的首席造船工程師托馬斯•安德魯斯一道檢查受損情況。前面的五個隔艙都涌進了海水。海水似乎正在有條不紊地漫過H甲板。在郵件艙昏暗的燈光照耀下,成包的郵件漂浮在海水上。檢查過所有水密艙之後,安德魯斯平靜地對史密斯船長說:「這艘船沒救了」。史密斯船長問還能剩下多少時間,得到的答復是一個小時,最多兩小時。之後發生的事情,大家已經都很清楚了。15日凌晨0點5分,史密斯船長下令准備放救生艇。0點15分,泰坦尼克號發出了「CQD MGY」的呼救信號。CQD是當時通用的遇險信號,MGY是泰坦尼克號的無線電呼叫代號。不久又發出了新近被國際海事協會確定的SOS求救信號。很多大西洋上的船隻都收到了求救電報。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聖殿山號、卡納德公司的喀爾巴阡號、俄國貨船緬甸號,還有法蘭克福號、弗吉尼亞號……都在加速向出事地點趕來。例外的是,就在18海里外的不定期客船加利福尼亞人號的收發報員則在這時關掉電報機睡覺去了。這艘船已經被浮冰困了將近一天,船上一晚上都沒什幺大事,好像也不會發生什幺大事。

0點45分,第一艘救生艇被放下。船上發射了第一枚遇險火箭。一片閃亮的白色火星緩緩落下。0點55分,泰坦尼克號的船頭已經沒入水中。救生艇邊的工作則是亂七八糟,盡管婦女和兒童(頭等艙和二等艙的婦女兒童)先登上救生艇的美德得到了遵守,但很多救生艇在半空的狀態下就被放了下去。不過這也不能怪船員,當時的航海界都認為如果救生艇滿載人員放下去的話,會造成損壞甚至傾覆。泰坦尼克號的救生艇設計得很結實,但是船員們不知道這一點。結果可以搭載1178人的救生艇,只上去了651人(還有一些人是跳海之後被救上救生艇)。到1點40分,最後一艘折迭救生艇被放下海面。船上的樂隊陪伴著乘客,用音樂安撫著這些註定要在幾十分鍾後死去的人們,一直演奏到最後一刻。面對生死抉擇,有些人選擇象紳士一樣地死去,富翁古根海姆穿上夜禮服,「即使死去,也要死得象個紳士」。來自丹佛市的伊文斯夫人把救生艇座位讓給一個孩子的母親,而白星公司主席伊斯梅則拋下他的乘客、他的船員、他的船,在最後一刻跳進救生艇。人性的善與惡,在這里被揭露無遺。隨著湧入船身前部的海水越來越多,船尾逐漸離開水面,高高地翹起。凌晨1點35分,海水浸入了鍋爐室。2點10分,一直堅守崗位的菲利普斯發出最後一封呼救電報。2點13分,船上29台大型鍋爐紛紛離開底座,互相沖撞著砸破一道一道的水密牆,在船頭部位砸開大洞落入海水中。2點17分,海水湧入中央電力控制室,引發短路,全船燈光熄滅。2點18分,伴隨一陣巨大的斷裂聲,泰坦尼克號船身從三、四號煙囪中間的地方斷為兩截。2點20分,船頭部分沉入海中,後半截砸回海面,在一分鍾之內就緊跟著泰坦尼克號前半部分一道沉入了水中。1503名乘客和船員隨它而去。

落入水中的人們很快就失去了知覺。等待他們的是迅速的體溫喪失,神經麻痹和死亡。救生艇中的人們也被凍得半死。一些人完全是憑借堅強的意志,半身泡在冰冷刺骨的海水中,緊緊扒住翻覆的2號救生艇。6號救生艇中的布朗夫人堅決要求去救那些仍然泡在水中的人,但是被救生艇上的船員狠狠地威脅了一通。一直到3點30分,卡納德公司的客船喀爾巴阡號最先趕到了出事現場。4點鍾,喀爾巴阡號船員在北大西洋黎明的微光下發現了第一艘救生艇。救援工作一直持續到早上8點30分,第12號救生艇被繫上救援纜繩。泰坦尼克號上2208名船員和旅客中,只有705人生還。喀爾巴阡號的船長和牧師在大餐廳主持了一次悼念儀式。8點50分,掉頭返回紐約。

11月18日,喀爾巴阡號抵達紐約港。經過自由女神像時,上萬人在曼哈頓島的巴特雷海岸觀看。在54號碼頭,大約3萬人佇立在雨水中默默地迎接泰坦尼克號上的倖存者。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消息震驚了整個西方世界。當時人們的震驚程度,不亞於本世紀美國的9.11事件。大西洋兩岸許多地方降了半旗。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和美國總統塔夫脫互致唁電。德皇威廉二世也拍發了弔唁電報。

【事故的後果和影響】

泰坦尼克號是人類的美好夢想達到頂峰時的產物,反映了人類掌握世界的強大自信心。她的沉沒,向人類展示了大自然的神秘力量,以及命運的不可預測。到泰坦尼克號沉沒那天為止,西方世界的人們已經享受了100年的安穩和太平。科技穩定地進步,工業迅速地發展,人們對未來信心十足。泰坦尼克號的沉沒驚醒了這一切。這艘「永不沉沒的輪船」——埃菲爾鐵塔之後最大的人工鋼鐵構造物,工業時代的偉大成就,因為對自然的威力掉以輕心,滿不在乎,所以在第一次處女航中就沉沒了。泰坦尼克號將永遠讓人們牢記人類的傲慢自信所付出的代價。人們永遠也忘不了這幅畫面:泰坦尼克號在海底昂著頭,殘破和污跡也掩蓋不了她的高貴。這就是她的歸宿。歷史就這樣演變成了傳奇。

這場災難震驚了國際社會。因為它向一些人證明了:人和人們的技術成就無法與自然的力量相比。

在當時的煉鋼技術並不十分成熟,煉出的鋼鐵在現代的標准根本不能造船。泰坦尼克號上所使用的鋼板含有許多化學雜質硫化鋅,加上長期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使得鋼板更加脆弱。

另一方面,泰坦尼克號撞擊示意圖和大眾的想法不一致的是:泰坦尼克號的沉船形式亦有很多說法。包括全船沉沒;船身近第2及第3支煙囪中間折開,然後各自以垂直沉沒;船身近第3及第4支煙囪中間折開,然後前船身部分拖著船尾,船尾垂直下沉。直至1985年9月1日,當著名科學家巴拉德在紐芬蘭東南約380英裏海域找到泰坦尼克號殘骸,分別是前2支煙囪的船頭部分,以及第四支煙囪之後的船尾部分,就初步證明了第3個理論。而這個理論在其後由詹姆斯·卡梅倫執導電影「泰坦尼克」體驗出來。當時大家都認為,由於第3支煙囪的船身部分已經被炸毀成碎片,永遠找不到這一部分。但是在2005年8月由History Channel贊助的考古隊伍,在船尾殘骸後500米找到這船身部分,殘骸約12米乘27米,船底的紅色油漆還清楚可見。這個發現更推翻了過去20年的「雙截論」。科學家相信泰坦尼克號,是折開3截後沉沒。

泰坦尼克號沉沒時的確使用了國際通用的摩爾斯電碼遇難信號SOS,但這不是SOS最早使用的例子。在1906年的柏林外的國際無線電通訊會議第一次提議了SOS信號。1908年國際社會認可了這個提議並慢慢開始廣泛使用,這已經是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四年前了。然而,英國的無線電操作員很少使用SOS信號,他們更喜歡老式的CQD遇難信號。泰坦尼克號的無線電首席官員約翰.喬治.菲利普一直在發送CQD遇難信號,直到下級無線電操作員哈羅德.布萊德建議他:發送SOS吧,這是新的呼叫信號,這也可能是你最後的機會來發送它了!然後菲利普在傳統的CQD求救信號中夾雜SOS信號。求救信號最終在第二天早上被加利福尼亞號收到,因為她並沒有24小時都監聽無線電。
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極大地影響了船的製造和無線電電報通訊。 1913年12月12日,英國倫敦因此召開了第一屆海上生命安全國際大會。大會制定的條約導致了國際冰山檢測組織的形成和資金投入。該組織的美國海岸警衛隊的下屬部門,直到今天她還在檢測和報告北大西洋的可能威脅航船的冰山。條約也一致達成一個新規定:所有的載人船隻應該有足夠的救生船來裝載所有的在船上的人,並且適當的相關訓練也應該進行。還有就是無線電通訊應該24小時開通,加上一個2級備用電源,這樣就不會漏掉呼救的信號。條約也同意:從船上發送任何火箭必須被解釋為一種求救信號。

就是過了1個世紀後的今天,幾個關於泰坦尼克號和它的沉沒的荒誕說法仍然存在。一個是:她的舵太小了,大一點的舵可以避免這場災難。大點的舵的可能會拯救她,當時她的舵的尺寸按法律上說,就其船身尺寸而言不算小。事實上,按今天對輪船的規定看,泰坦尼克號的舵的尺寸仍然是合格的。 另一種說法是:泰坦尼克號上的救生船不夠。實際上,她的救生船數量是符合英國的法律規定的,該項法律定的數量不是基於乘客數,而是基於船的噸位。當時所有船的救生船數量都遠遠低於需要的數量,當時救生船的目的那時不是用來裝下全體乘客的;它們只是用來從一艘下沉的船上轉移乘客到另一艘救援船上。在那時,國際通用的海事安全規則是,客船上的救生艇搭載人數是船上總人數的三分之一,泰坦尼克號的救生艇可以搭載一半的乘客,白星公司還為這種「對乘客安全高度負責」的額外配置沒有引起公眾注意而感到不平。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永久性的改變了這種救生策略。泰坦尼克號沉沒後,制訂了新的海上安全法規。對救生艇的要求很簡單:必須能容納下船上的所有人員。各大海運公司都迅速按照新要求來進行改造工作。事實上,即使她有可以裝下更多的救生船來裝載所有的乘客,仍然有可能不確保會有更多的人獲救,因為在她下沉時,船員們沒有時間來放下所有的救生船!還有一種說法是:機械組的船員堅持他們的崗位到了最後。1988年出版的一本書也提到這個讓它永垂不朽了。事實是,機械艙在1:15AM就被淹沒了。在下沉的最後時刻,機械師們和燒爐工人們和其他成百的人一樣站在尾部的甲板上,困在船上,沒有獲救的任何希望。

【關於泰坦尼克號的電影】
《泰坦尼克號》是以下四部根據泰坦尼克號處女航時撞擊冰山而沉沒一事改編的電影的名稱:

1.《泰坦尼克號》,於1915年拍攝的一部義大利無聲電影,導演是Pier Angelo Mazzolotti
2.《泰坦尼克號》,成片於1943年,由德國導演Werner Klingler和Herbert Selpin拍攝
3.《泰坦尼克號》,成片於1953年,導演是Jean Negulesco
4.《泰坦尼克號》,1997年的好萊塢大片,導演是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主演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Leonardo DiCaprio)和凱特·溫絲萊特(Kate Winslet)

詹姆斯·卡梅隆導演《泰坦尼克》介紹
派拉蒙電影公司與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於1997年將「泰坦尼克號」的事件改編為電影,在全球各地上映,轟動全球。
該片拍攝歷時五年,耗資二億五千萬美元。影片在將近五年的精心籌劃准備下,於1996年七月開拍,經過一年痛苦掙扎及無數次上片延期,終於在1997年12月年底大功告成。事事求完美的詹姆斯·卡梅隆也在片子用盡極度的電影特效之下,以超越兩億五千萬美金的預算,讓【泰坦尼克號】成為影史上最昂貴的電影。並且位居全球電影票房排行榜榜首!它是世界電影史的一個神話!
[影片名稱] 泰坦尼克號
[領銜主演]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凱特·溫絲萊特
[影片地區] 歐美電影
[影片類型] 劇情片。當時電影史上第一昂貴的電影,全球票房超過10億美元。沉沒之船上永不沉沒的愛情絕唱,一部人類應時時審視自己劣根性的警世箴言。
[內容介紹]
為了尋找1912年在大西洋沉沒的泰坦尼克號和船上的珍貴財寶-價值連城的「海洋之心」,尋寶探險家布洛克從沉船上打撈起一個銹跡斑斑的保險櫃,不料其中只有一幅保存完好的素描-一位佩戴著鑽石項鏈的年輕女子。這則電視新聞引起了一位百歲老婦人的注意,老人激動不已,隨即乘直升飛機趕到布洛克的打撈船上。原來她名叫羅絲道森,正是畫像上的女子。
看著畫像,往事一幕幕重新浮現在老人的眼前:1912年4月12日,准備首航的泰坦尼克號停泊在港口,碼頭上人山人海,爭相目睹人類有史以來最龐大、最豪華的輪船。羅絲,一位美麗漂亮而又不乏氣質的貴族小姐與她的母親及未婚夫——鋼鐵大王之子卡爾霍利一同登上了頭等艙。與此同時,影片的另一位主人公——年輕的流浪畫家傑克道森靠賭博幸運地贏到了三等艙的船票,高喊著「我們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他在最後一刻登上了巨輪。泰坦尼克號啟航了,早春的大西洋上風和日麗,碧波萬里,傑克和他的夥伴站在船頭眺望前方,高聲歡呼,興奮不已,彷彿此時世界已屬於他們。羅絲在上層社會的交際圈中生活,早已厭倦了貴族們的無聊談話,感覺自己無異於籠中之鳥,她愁眉不展地來到甲板上眺望遠方,排遣愁情。傑克一看到羅絲,就被她的氣質所深深吸引。夜幕降臨,又一場燈紅酒綠之後,羅絲對未來和婚姻感到萬分無奈;她沖向甲板,試圖跳入大海結束一生。傑克及時發現並且在關鍵時刻以自己的真誠和獨到的幽默說服了羅絲。盡管卡爾很不情願,但為答謝傑克的救妻之恩,他只好邀請傑克到頭等艙里進餐。卡爾本想借機寒磣傑克一番,沒想到傑克在餐桌前的坦誠之言竟博得滿堂喝彩。傑克和羅絲兩人從此相識並開始了解對方,羅絲向傑克吐露心中郁悶:"我覺得這一生不外如此,就象已經活了一輩子似的。無數的宴會、舞會、遊艇賽、馬球賽,能接觸到的都是思想狹隘、有口無心的人。我感覺就象站在懸崖邊,沒人拉我回來,沒人關心,甚至無人理會。」在傑克的開導和陪伴下,羅絲找回了失去已久的快樂,燦爛的笑容終於重新洋溢在她的臉龐。羅絲的未婚夫卡爾發現了傑克和羅絲的來往之後,心中十分不快,他送給羅絲一條價值連城的鑽石項鏈「海洋之心」,並對她表白了自己的心跡意圖博得羅絲的歡心。然而在羅絲的眼裡,卡爾只是一個十足的勢利小人,她從心底里不願嫁給他。可是在母親與未婚夫的壓力之下,羅絲不得不有意迴避傑克的感情,可正因為這樣羅絲才意識到自己已經深深的愛上了傑克。從相知到相愛,雖然只是短短幾天時間,羅絲和傑克已經無法分開。在卧室中,羅絲戴上了「海洋之心」,由傑克繪出了那張令她永生難忘的畫像。羅絲決定無視家庭和禮數的壓力在泰坦尼克號靠岸後與傑克一起生活,幸福似乎距離這對情侶僅咫尺之遙。白星航運公司經理布魯斯伊斯梅為了讓泰坦尼克號創造橫跨大西洋的最快紀錄,不顧潛在的冰山威脅暗示船長史密斯提高船速。14日夜晚,海面出奇的平靜,泰坦尼克號仍然全速行駛。瞭望台發現正前方的冰山後立刻通知了駕駛艙和大副,可是慣性極大的輪船已來不及躲避, 船身右側被冰山割裂,六個艙室進水。號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將在兩小時內沉沒。而此時船上的救生艇只夠一半乘客使用,船上陷入一片恐慌。不料,這時傑克卻被霍利以偷竊鑽石之名栽贓陷害,並被關在下層船艙。不明真相的羅絲隨眾人一起在甲板上等候救生艇,可她終究還是相信傑克是無辜的。羅絲不顧一切回到空無一人的船艙尋找傑克,並在緊要關頭找來救生斧救出他。兩人來到甲板,羅絲在傑克的勸說下上了救生艇。救生艇徐徐放下,羅絲神情恍惚,突然她放棄了也許是最後的逃生機會跳回泰坦尼克號,這對情侶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夢幻之船」泰坦尼克號開始緩緩下沉。漆黑的海洋和天空連成一片,無情的吞噬著絕望的乘客。傑克帶著羅絲跑到船尾,爬上欄桿(也就是他們愛情開始的地方)堅持到最後,直到泰坦尼克號沉沒。兩人全力掙扎出巨大的漩渦之後,傑克將羅絲推上一塊漂浮木板,自己卻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幾個小時之後,救援船返回救起了奄奄一息的羅絲,而此時早已凍僵的傑克卻被冰海無情的吞沒。羅絲信守對傑克許下的諾言,勇敢地活著。 八十四年後,羅絲又來到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地方,將「海洋之心」拋入海中,以告傑克在天之靈……
[獲獎情況]
《泰坦尼克》1997年底公映以來,獲得巨大的成功,曾獲得金球獎的四個獎項。
美國第70屆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奧斯卡金像獎)於1998年3月23日晚頒發。故事影片《泰坦尼克號》共獲11項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編輯獎、最佳插曲獎、最佳音樂獎、最佳藝術指導獎、最佳攝影獎、最佳視覺效果獎、最佳音響獎、最佳音響編輯獎和最佳服裝獎。

此影片主題曲"My heart will go on"(《我心永恆》),經加拿大歌手Celine Dion席琳·迪翁演唱,為其影片增添了不可磨滅的色彩,此歌曲也成為了樂壇又一經典名作

10. 漢姆奈普特拉

英超20強轉入轉出一覽(截至7月13日)

切爾西

進隊:舍甫琴科(AC米蘭、未透露)、巴拉克(拜仁、自由)、卡勞(費耶諾德、未透露)、希拉里奧(國民、自由)、米克爾(萊昂、1600萬英鎊)

離隊:古德揚森(巴塞羅那、未透露)、亞羅西克(凱爾特人、未透露)、莫拉斯(米爾沃爾、自由)、格倫-約翰遜(朴茨茅斯、租借)、卡爾頓-科爾(西漢姆、未透露)、馬尼切(莫斯科迪納摩、租借回歸)、皮濟里(米爾沃爾、自由)、胡特(米德爾斯堡、未通過體檢暫時擱置)、基南(威廉二世、未透露)、弗爾曼(流浪者、未透露)、迪恩-史密斯、揚哈斯本德、沃特金斯(解約)

阿森納

進隊:羅西基(多特蒙德、轉會費未透露)、霍伊特(桑德蘭、租借回歸)

離隊:皮雷(比利亞雷亞爾、自由)、博格坎普(退役)、坎貝爾(解約)

曼聯
進隊:無

離隊:霍華德(埃弗頓、租借一年)、福瓊(解約)、斯佩克托(西漢姆、50萬英鎊)

利物浦
進隊:貝拉米(布萊克本、未透露)、帕萊塔(班菲爾德、200萬英鎊)、奧萊里奧(瓦倫西亞、自由)、迪奧(朴茨茅斯、租借回歸)、勒塔萊克(桑德蘭、租借回歸)

離隊:莫倫特斯(瓦倫西亞、未透露)、謝魯(雷恩、未透露)、科克蘭德(維岡、租借六個月)、哈曼(曼城、自由)、西塞(馬賽、租借)

托特納姆熱刺

進隊:貝爾巴托夫(勒沃庫森、1090萬英鎊)、齊格勒(維岡、租借回歸)、德維特(里爾、未透露)、埃克托(朗斯、未透露)、佐科拉(聖埃蒂安、未透露)、洛特里奇(朴茨茅斯、租借回歸)

離隊:米多(羅馬、租借回歸)、邦傑夫塞維奇(解約)、奈貝特(解約)、凱利(伯明翰、未透露)、哈姆達烏利(威廉二世、未透露)、傑克森(科切斯特、自由)

紐卡斯爾

進隊:巴特(伯明翰、租借回歸)、米爾納(阿斯頓維拉、租借回歸)

離隊:希勒(退役)、鮑耶(西漢姆、未透露)、查普拉(卡蒂夫、未透露)、布里特恩(解約)

阿斯頓維拉

進隊:無

離隊:米爾納(紐卡斯爾、租借回歸)

布萊克本

進隊:加森-布朗(吉林漢姆、自由)、弗朗西斯-傑弗斯(查爾頓、自由)、羅伯茨(維岡、轉會費未透露)

離隊:迪科夫(曼城、自由)、貝拉米(利物浦、轉會費未透露)

博爾頓

進隊:泰爾(海法馬卡比、未透露)

離隊:馬特-簡森(解約)、法迪加(解約)、佩雷斯(解約)、奧科查(解約)、恩戈蒂(伯明翰、自由)、中田英壽(退役)

查爾頓

進隊:吉布斯(費耶諾德、自由)、索隆多(國際米蘭、自由)、沃爾頓(利茲、未透露)、哈塞爾巴因克(米德爾斯堡、自由)

離隊:斯佩克托(曼聯、租借回歸)、巴特萊特(解約)、約翰森(馬爾默、自由)、傑弗斯(布萊克本、自由)、佩里(西布羅姆維奇、自由)、博斯羅伊德(解約)、鮑威爾(沃特福德、自由)

埃弗頓

進隊:霍華德(曼聯、租借)、安迪-約翰遜(水晶宮、860萬英鎊)、斯潘塞(奧爾德漢姆、未透露)、萊斯科特(狼隊、未透露)

離隊:鄧肯-弗格森(解約)、李鐵(謝聯、自由)、費拉里(羅馬、租借回歸)、賴特等六名預備隊球員(解約)、馬丁(退役)

富勒姆

進隊:布拉德(維岡、未透露)、扎庫阿尼(雷頓東方、未透露)、倫斯特羅姆(哈馬比、未透露)

離隊:戈馬、薩瓦、A-格林(均為解約)、普拉特里(斯旺西、未透露)

曼城

進隊:哈曼(利物浦、自由)、迪科夫(布萊克本、自由)、達伯(拉齊奧、自由)、哈特(什魯斯伯利、60萬英鎊)

離隊:穆桑帕(馬德里競技、租借回歸)、里埃拉(西班牙人、租借回歸)、索梅爾(謝聯、自由)、德維爾格(瓦倫根、自由)、比斯喬夫等六名預備隊球員(解約)、布拉德利-賴特-菲利浦斯(南安普頓、未透露)

米德爾斯堡

進隊:胡特(切爾西、因未通過體檢暫時擱置)、格隆(里昂、未透露)

離隊:哈塞爾巴因克(查爾頓、自由)、多里瓦(解約)、庫珀(退役)

朴茨茅斯

進隊:格倫-約翰遜(切爾西、租借一年)

離隊:維格納爾(朗斯、未透露)、維斯特維德、A-西塞、佩里卡德、古阿特里、姆貝蘇馬(均為解約)、卡拉達斯(本菲卡、租借回歸)、達力山德羅(沃爾夫斯堡、租借回歸)、迪奧(利物浦、租借回歸)、洛特里奇(熱刺、租借回歸)、奧利薩德貝(帕納辛奈科斯、租借回歸)

雷丁

進隊:薛琦鉉(狼隊、100萬英鎊)

離隊:穆林斯(曼斯菲爾德、自由)、傑米-揚(解約)

謝聯

進隊:索梅爾(曼城、自由)、C-戴維斯(普雷斯頓)、納德(特洛耶斯、自由)、雷格特伍德(水晶宮、60萬英鎊)、李鐵(埃弗頓、自由)

離隊:克拉格-肖特、布賴恩-迪恩、弗里克羅福特(均為退役)、B-代爾、阿蘭-賴特(解約)、S-弗朗西斯(索斯恩德、自由)、貝克特(霍斯菲爾德、未透露)、P-巴恩斯(吉林姆斯比、未透露)

沃特福德

進隊:達米恩-弗朗西斯(維岡、150萬英鎊)、洛奇(林肯城)、理查德-李(布萊克本、租借回歸)、卡馬拉(查爾頓)、西恩拉(熱刺)、鮑威爾(查爾頓、自由)

離隊:本-福斯特(曼聯、租借回歸)、傑米-漢德(切斯特)

西漢姆

進隊:鮑耶(紐卡斯爾、未透露)、斯佩克托(曼聯、50萬英鎊)、卡爾頓-科爾(切爾西、未透露)、米耶斯(普雷斯頓、100萬英鎊)

離隊:斯卡羅尼(拉科魯尼亞、租借回歸)、卡坦(馬卡比海法、租借一年)、沃德(考文垂、100萬英鎊)、科漢(約維爾、未透露)、希斯洛普(達拉斯、未透露)

維岡

進隊:霍爾(水晶宮、未透露)、塞伍卡(未透露)、赫斯基(伯明翰、550萬英鎊)、科克蘭德(利物浦、租借六個月)

離隊:亨庫茨(解約)、湯普森(解約)、齊格勒(熱刺、租借回歸)、布拉德(富勒姆、未透露)、羅伯茨(布萊克本、未透露)、達米恩-弗朗西斯(沃特福德、150萬英鎊)

阿斯科利

引進:托斯托(後衛,恩波利,租借期滿)、佩奇亞(中場、博洛尼亞)

離隊:瓜納(中場,巴勒莫)、帕羅拉(中場,桑普多利亞)、科波拉(門將,AC米蘭)、卡爾博內(後衛,切沃)、卡列洛(中場,切沃)、誇利亞雷利(前鋒,桑普多利亞)

亞特蘭大

引進:無

離隊:無

卡利亞里

引進:科波拉(中場,梅西納)、達戈斯蒂諾(中場,梅西納)、小維亞利(後衛,特雷維索)、佩佩(前鋒,巴勒莫)

離隊:坎帕諾洛(門將,阿斯科利)

卡坦尼亞

引進:埃杜塞(中場,桑普多利亞)

離隊:布雷維(中場,錫耶納)、德-澤爾比(中場,熱那亞)

切沃

引進:卡爾博內(後衛,阿斯科利)、卡列洛(中場,阿斯科利)

離隊:布里吉(中場,羅馬,租借期滿)、弗朗切斯奇尼(中場,桑普多利亞)、馮塔納(門將,巴勒莫)

恩波利

引進:馬泰尼(前鋒,佩斯卡拉)、科拉利(前鋒,皮奇赫托內)、佩萊奇亞(中場,比薩)

離隊:科達(後衛,烏迪內斯)、波濟(前鋒,AC米蘭,租借期滿)、里加諾(前鋒,佛羅倫薩,租借期滿)、托斯托(後衛,阿斯科利,租借期滿)

佛羅倫薩

引進:弗雷(門將,帕爾馬)、利維拉尼(中場,拉齊奧)、里加諾(前鋒,恩波利,租借期滿)、馬喬(後衛,特雷維索,租借期滿)、盧帕特利(門將,巴勒莫,租借期滿)、桑塔納(巴勒莫)、吉古(中場,特雷維索,租借期滿)、帕拉維奇尼(中場,特雷維索)、波滕扎(後衛,國際米蘭)、穆圖(前鋒,尤文圖斯)

離隊:帕拉維奇尼(中場,巴勒莫)、菲奧雷(中場,瓦倫西亞,租借期滿)、潘卡羅(後衛,都靈)

國際米蘭

引進:馬克斯維爾(後衛,阿賈克斯)、麥肯(後衛,摩納哥)、達科特(中場,羅馬)

離隊:法瓦利(後衛,AC米蘭)、沃姆(後衛,不來梅)、C-扎內蒂(中場,尤文圖斯)、波滕扎(後衛,佛羅倫薩)

尤文圖斯

引進:馬爾基奧尼(中場,帕爾馬)、C-扎內蒂(中場,國際米蘭)、博季諾夫(前鋒,佛羅倫薩)

離隊:佩索托(退役)、阿比亞蒂(門將,AC米蘭,租借期滿)

拉齊奧

引進:萊德斯馬(中場,萊切)

賣出:達博(中場,曼城)、隆巴多(後衛,利沃諾,租借期滿)

利沃諾

引進:丹尼爾維丘斯(前鋒,阿維利諾,租借期滿),科爾多巴(中場,阿斯科利,租借期滿),賈隆巴多(後衛,拉齊奧,租借期滿)、帕斯誇萊(後衛,帕爾馬)、馬尼塔(門將,博洛尼亞)

離隊:帕拉迪諾(前鋒,尤文圖斯,租借期滿)、科科(後衛,國際米蘭,租借期滿),德阿森蒂斯(中場,都靈)

AC米蘭

引進:法瓦利(後衛,國際米蘭)、古爾庫夫(中場,雷恩)、科波拉(門將,阿斯科利)

離隊:斯塔姆(後衛,阿賈克斯)、魯伊-科斯塔(中場,本菲卡)、舍甫琴科(前鋒,切爾西)

巴勒莫

引進:馮塔納(門將,切沃)、瓜納(中場,阿斯科利)、帕拉維奇尼(中場,佛羅倫薩)、辛普利西奧(帕爾馬)、迪亞納(中場,桑普多利亞)

離隊:安杜亞爾(門將,胡拉坎,租借期滿)、桑塔納(中場,佛羅倫薩)

帕爾馬

引進:博切蒂(後衛,皮亞琴察)

離隊:弗雷(門將,佛羅倫薩)、辛普利西奧(中場,巴勒莫)

雷吉納

引進:無

離隊:派瓦里尼(門將,錫耶納)、帕雷德斯(中場,合同到期)、科扎(中場,錫耶納,租借期滿)

羅馬

引進:托內托(中場,桑普多利亞)、卡塞蒂(後衛,萊切)、法蒂(後衛,斯特拉斯堡)

離隊:達科特(中場,國際米蘭)

桑普多利亞

引進:弗朗切斯奇尼(中場,切沃)、多米奇(後衛,阿斯科利)、卡羅奇耶里(後衛,阿雷佐,租借期滿)、維埃里(前鋒,摩納哥),皮耶里(後衛,烏迪內斯),誇利亞雷拉(前鋒,桑普多利亞)

離隊:多米奇(後衛,那不勒斯)、帕萬(後衛,博洛尼亞)、迪亞納(中場,巴勒莫)、托內托(中場,羅馬)

錫耶納

引進:派瓦里尼(門將,雷吉納)、布雷維(中場,卡坦尼亞)、科扎(中場,雷吉納,租借期滿)

離隊:無

都靈

引進:潘卡羅(後衛,佛羅倫薩)、德-阿森蒂斯(中場,利沃諾)

離隊:無

烏迪內斯

引進:蒙蒂爾(前鋒,巴拉圭奧林匹亞)、盧科維奇(後衛,布加勒斯特星)、阿薩莫赫(前鋒,摩德納)

離隊:皮耶里(後衛,桑普多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