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60年代的電影主要用了哪些特效
根據網路資料
中國電影特效50年代處於萌芽階段 60年代處於自主研發階段
50年代 萌芽
1950年,根據中央電影事業管理局的指令,在東北、北京和上海電影製片廠分別設立了特效部門,由東北電影製片廠負責對各廠選派的特效人員進行基礎知識的專業培訓和實習。1953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正式成立了工種齊全的特效科。1955年 《天仙配》首次研製並運用了「分色合成」的特效工藝。1956年 《沙漠里的戰斗》中首次應用了空間像逐格放映合成攝影工藝,黑白電影開始有了越來越新奇的畫面。
60年代 自主研發
上世紀60年代中國電影特效發展迅速,各家製片廠都在研發技術。1960年,為拍攝《寶蓮燈》開發出了分裂遮光器的特效攝影術,這一技術之後又在《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中進一步完善。1963年,《紅日》和《水手長的故事》大規模地使用了模型攝影、動態配景接景等合成攝影,以假代真拍攝了大量有坦克和飛機的戰爭場面。60年代初期,北影特效部門製成我國第一套國產紅外線幕活動遮片合成攝影系統,並首次在影片《游園驚夢》中成功應用。
70年代 重生
2. 為什麼美國在60年代就能拍高清電影了
因為那是兩秒49張膠片拍的,不是數碼的,沒張膠片就是一張照片,放大幾百寸都不是問題
3. 那個沒有特效的年代,電影是怎樣呈現的
外行回答,據我所知有兩種方法。
靠布景,借位之類的形勢展現。如下圖
用膠卷剪輯,拼接。現在其實也這么做,不過放在電腦上操作了而已。比如西遊記里孫悟空飛天的鏡頭,很多都是把人像「摳」下來再貼到背景上去的。
4. 我國五六十年代拍的電影有哪些
《白毛女》東北電影製片廠1950年攝制 編劇:水華、王濱、楊潤身導演:王濱、水華 主演:田華、張守維、趙路、李百萬、胡朋、陳強、李壬林
《南征北戰》上海電影製片廠1952年攝制 編劇:沈西蒙、沈默君、顧寶璋 導演:成蔭、湯曉丹 主演:陳戈、馮喆、張瑞芳、項堃、湯化達、王力
《董存瑞》長春電影製片廠1955年出品 編劇:丁洪、趙寰、董曉華導演:郭維 主演:張良、楊啟天、張瑩、周凋、任頤
《祝福》 北京電影製片廠1956年出品 編劇:夏衍 導演:桑弧 主演:白楊 、魏鶴齡、李景波、管宗祥、邸力
《上甘嶺》 長春電影製片廠1956年出品 編劇:林杉、曹欣、沙蒙、肖予 導演:沙蒙、林杉 主演:高保成、徐林格、劉玉茹
《鐵道游擊隊》 上海電影製片廠 1956年出品 編劇:劉知俠 導演:趙明 主演:曹會渠、秦怡、馮喆、馮奇、馮笑、鄧楠、仲星火、陳述
《柳堡的故事》 八一電影製片廠1957年出品 編劇:石言、黃宗江 導演:王蘋 主演:陶玉玲、廖有梁、徐林格、張璋、康天申、陳東崗
《永不消逝的電波》 八一電影製片廠 1958年出品 編劇:林金 導演:王蘋 主演:孫道臨、袁霞、王心剛、陸麗珠
《青春之歌》 北京電影製片廠1959年出品 編劇:楊沫 導演:崔嵬、陳懷皚 主演:謝芳、於洋、康泰、於是之
《林則徐》 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1959年出品 編劇:呂宕、葉元導演:鄭君里、岑范 主演:趙丹、韓非、秦怡、藍谷、錢千里
《林家鋪子》 北京電影製片廠1959年出品 編劇:夏衍 導演:水華 主演:謝添、張亮、林彬、馬薇、韓韜、於藍
《五朵金花》 長春電影製片廠1959年出品 編劇:趙季康、王公浦 導演:王家乙 主演:楊麗坤、莫梓江、王蘇婭
《今天我休息》 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 1959年出品 編劇:李天濟 導演:魯韌主演:仲星火、上官雲珠、馬驥、李保羅
《戰火中的青春》 長春電影製片廠1959年攝制 編劇:陸柱國 導演:王炎 主演:王蘇婭、龐學勤、林農
《紅旗譜》 北京電影製片廠1960年出品 編劇:胡蘇、凌子風、海默、吳堅 導演:凌子風 主演:崔嵬、蔡松齡、魯非、趙聯
《劉三姐》長春電影製片廠1960年出品 編劇:喬羽 導演:蘇里主演:黃婉秋、劉世龍、梁音、張巨克、賀汝瑜
《紅色娘子軍》 天馬電影製片廠1961年出品 編劇:梁信 導演:謝晉 主演:祝希娟、陳強、王心剛、向梅、金乃華
《革命家庭》 北京電影製片廠1961年出品 編劇:夏衍、水華 導演:水華 主演:於藍、孫道臨、於洋、田方、秦漢
《甲午風雲》 長春電影製片廠1962年出品 編劇:希儂、葉楠、陳穎、李雄飛、杜梨 導演:林農 主演:李默然、浦克、王秋穎、李頡、龐學勤
《冰山上的來客》 長春電影製片廠1963年出品 編劇:烏·白辛導演:趙心水 主演:梁音、阿不都力密提、谷毓英、恩和森
《小兵張嘎》 北京電影製片廠1963年出品 編劇:徐光耀 導演:崔嵬、歐陽紅櫻 主演:安吉斯、吳克勤、李小燕、李健、張平
《紅日》 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1963年出品 編劇:瞿白音 導演:湯曉丹 主演:張伐、高博、中叔皇、李農、里坡、楊在葆、舒適
《早春二月》北京電影製片廠1963年出品 編劇:謝鐵驪 導演:謝鐵驪 主演:孫道臨、謝芳、上官雲珠、高博
《野火春風斗古城》 八一電影製片廠1963年出品 編劇:李英儒、李天、嚴寄洲 導演:嚴寄洲 主演:王曉棠、王心剛、陳立中
《阿詩瑪》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1964年出品 編劇:葛炎、劉瓊導演:劉瓊 主演:楊麗坤、包斯爾、韓非、崔超明、黃瓊英、柳傑、馮奇
《英雄兒女》 長春電影製片廠1964年出品 編劇:毛烽、武兆堤導演:武兆堤 主演:劉世龍、劉尚嫻、田方、周文彬
《烈火中永生》 北京電影製片廠1965年出品 編劇:周皓 導演:水華 主演:趙丹、於藍、張平、項堃、蔡松齡、方舒
《舞台姐妹》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1965年出品 編劇:林谷、徐進、謝晉 導演:謝晉 主演:謝芳、曹銀娣、李緯、馮奇、上官雲珠
5. 六十年代北京有3d電影嗎
1962年,天馬電影製片廠拍攝了國內第一部3D立體電影《魔術師的奇遇》,桑弧導演,陳強主演。後來又陸續出現了《歡歡笑笑》、《快樂的動物園》、《靚女阿萍》、《俠女十三妹》等。中國拍攝的立體電影是偏光立體電影。現在,一批優秀的影視、動畫工作者也投入到了3D電影的製作。中國第一部真人實景拍攝的3D電影《樂火男孩》已於今年8月上映,開創了國產3D電影的先河。隨後,兩部國產3D動畫電影《齊天大聖前傳》和《麋鹿王》都打出「首部國產3D動畫片」的旗號於9月29日同時上映。只可惜國產3D電影還不成熟,一方面技術上不能真正與好萊塢3D效果抗衡,另一方面急功近利的創作不倫不類,這三部電影進入市場也是幾乎石牛入海。 業內傳言「未來兩年,市場上國產3D電影會出現「扎堆」之勢。2010年2月初上映的3D動畫《超蛙戰士之初露鋒芒》,正在製作中的3D真人版《驚魂平安夜》、《唐吉訶德》、《胡桃夾子》和3D動畫《搖滾藏獒》、《天書奇譚》、《古蜀傳奇》、《齊天大聖鬧天宮》、《豬八戒招親》等將與勢頭更加兇猛的進口3D大片形成直接競爭。 但目前狀態來看,和《齊天大聖前傳》、《麋鹿王》、《樂火男孩》相似,這些影片都貌似為了搶3D熱潮,分食3D技術帶來的巨額效益,誠意難說。
6. 老電影是怎麼拍的難道那些外國人還會來當臨時演員,戰時
新中國50,60年代拍的電影中的「外國人」,有的是請在華外國人,比如《白求恩大夫》中的「白求恩」,《停戰談判》中的美國顧問,是一位叫譚寧邦的外國人。其他的則是中國演員化妝的。其中有些是有混血,比如邱岳峰的《珊瑚島上的死光》。還有請新疆人演蘇聯人,如《熊跡》。
7. 60年代人民公社電影
《天山紅花》是20世紀60年代拍攝的一部以新疆哈薩克族生活為主題的電影,片中「阿依古麗大嫂」、「阿斯哈勒大哥」等形象,曾深深定格在許多人的腦海里。
由陳懷皚,劉寶德,崔嵬導演執導的《天山的紅花》別名(天山的紅花),0年在中國大陸上映至今獲得了不錯的口碑,由法蒂哈,阿力別克,木特里夫,薩黑妲,周文傑等主演的一部不錯的劇情,劇情片電影。《天山紅花》是20世紀60年代拍攝的一部以新疆哈薩克族生活為主題的片子,片中「阿依古麗大年夜嫂」、「阿斯哈勒大年夜哥」等形象,曾深深定格在很多人的腦海本故事。
30多年後,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檔案館舉辦的檔案展覽中,一張這部片子的老劇照使人記憶猶新,良久以前的片子畫面又在面前浮現,故工作節也一點點被記起。《天山的紅花》在中國大陸發行,破曉電影收集了天山的紅花網頁端在線觀看、手機mp4免費觀看、高清網路雲播放等資訊信息,如果你有更好看更高清的天山的紅花影視資源請聯系破曉電影。
8. 好萊塢電影拍攝手法由戲劇化轉向電影化是在哪個年代
「電影」+「標志」兩個關鍵詞結合起來第一個想到的當然是《公民凱恩》樓主所說的由早期單鏡頭(長鏡頭)到蒙太奇再到長鏡頭回歸的發展歷史是隨現實主義與表現主義不同電影流派或者風格而變化的
而電影利用視聽語言,在頻幕上放映的時候,由剪輯師來操控觀眾的感受,該畫外音的時候畫外音,該緊張的時候緊張,該畫面改變大小的時候改變畫面大小從而帶來給觀眾心理上的刺激,這就是60年代後的電影普遍發展,這樣做一方面是市場需求,一方面是研究心理學運用到電影的突破,不然,看舞台劇跟看電影感受一樣,電影也就沒有開闊新的市場了。
9. 60年代拍電影時 一般幀數是多少的
60年代拍電影時,就是使用國際通用的標准每秒24幀
電影在電視出現之前就已經確定國際通用的標準是每秒24幀,而電視走入家庭是在50-60年代,中國是在70年代後。
10. 拍電影時那麼多宏偉的場面怎麼拍出來的……
自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電影中逐漸運用了計算機技術以來,一個全新的電影世界展現在人們面前,這也是一次電影的革命。越來越多的計算機製作的圖像被運用到了電影作品的製作中。其視覺效果的魅力有時已經大大超過了電影故事的本身。「電影的另一特性便是作為一種視覺傳媒而存在的。」(語出自安妮特·庫恩Annette Kuhn的《相異區域II》)
在最初由部分的使用電腦特效的電影作品向全部由電腦製作的電影轉變的過程中,
人們已經看到了其在視覺沖擊上的不同與震撼。如今,我們已經很難發現在一部電影中沒有任何的計算機數碼元素。它也給了當今的導演們很靈活多變的講述故事的方式,然而在製作上當然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但是從另一方面考慮,人們對如何恰當地應用該技術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由計算機所製作的畫面還具有一定的優勢,先前的一些在視覺效果製作上的想法將能在計算機的幫助下得以實現。而且,那些耗時耗力的震撼人心的精彩鏡頭也可通過計算機來製作,且成本降低,使得演職人員們也更加的安全。電影中的計算機技術還可以在先期的製作階段,為導演們提供更加形象的電影前期預覽,使得他們對整部電影的走向及製作過程有個總體印象以及可操縱性。
一些導演甚至利用計算機建立他們自己獨特的製作方法(詹姆斯·卡梅隆在他的《終結者2》中便是如此)。這項工作在那些科幻電影中顯得尤為的重要。可以說計算機給了我們新的方式來描繪這個多彩的世界。
在電影《超膽俠》的開始,便是一個長鏡頭展示本·阿弗萊克所扮演的「超膽俠」的形象。拍攝時所有的攝像機都同時被計算機所控制,從各個角度進行同步拍攝,以此種特殊的拍攝手法充分表現出「超膽俠」的英雄形象。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使得這種特殊的拍攝手法成為可能,且顯得那麼的得心應手。否則,這樣一個鏡頭至少要多拍20幾次;或者,導演會因為它的復雜和不可靠性而放棄這樣的表現手法;或者,導演決定只拍攝10幾次而使得畫面的效果而大打了折扣!
在電影中,計算機數碼技術所必須涉及另一方面便是那些具有極度危險性的鏡頭的拍攝。如火山口或是龍卷風等等。電影《完美風暴》所描述的是一群漁民在在返航的途中遭遇了罕見的巨大風暴--浪高達200多英尺,可以說他們也是碰到了自己的死神。這部電影中使用的電腦特技具有很大的視覺沖擊效果,例如,颶風、大浪、暴風雨等等,這些鏡頭都是在實際生活中很難甚至可以說不可能拍攝到的。另外,假如你仔細的看過這部電影,你將會發現,在這樣的糟糕天氣里,整個的拍攝過程中,從沒有一個水珠落在鏡頭上的情況出現。
在雨天或是風暴出現的情況下拍攝而不使鏡頭上落上任何水滴是非常困難的。然而通過使用數碼技術,該片的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就可以柔韌有餘地將更加清晰逼真的畫面展示給影迷們欣賞了。
在近3年內持續風靡全球的大製作《指環王》系列影片中,數碼技術可謂是功勛卓著。我們在故事中看到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咕嚕,便是通過計算機數碼技術完全製作的,因為像這種比較特殊的人物形象是人類演員很難甚至是無法刻畫和表現的。隨著電影中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也逐漸在改變著導演們的創作風格。張藝謀,著名的中國導演,其早期的電影風格和後來的電影作品有著很大的差別。他早期幾乎所有的作品都取材於中國農村,講述一些中國傳統的民間發生的故事和普通人之間的矛盾沖突。是非常典型的敘述風格,而且頗具風俗及文化底蘊。盡管,他有時會執導一些商業電影,但是在他的電影中始終都是貫穿著實際生活中的元素。直到《英雄》的出現,盡管這是一部典型的功夫片,但從它的視覺效果上講卻極具美感。這就是電影中大量運用計算機數碼技術所帶來的變化。這部《英雄》可以說是張藝謀作品的一個分水嶺,此後的電影與之前的作品出現了很大差異和改變。他此後的作品逐漸向藝術功夫片轉變,更加註重了電影畫面色彩及視覺效果的精煉。在他的電影中,所有的動作情節都已經不能稱之為純粹的動作了,而可以堪稱是一種優美的舞蹈。
在他的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計算機技術主要應用在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精製優雅的武打動作設計;第二,利用計算機數碼技術製作的古代古代場景將人們帶到了4,000多年前的秦朝,惟妙惟肖。張藝謀的早期作品無論從畫面和內容上講,都體現出非常現實的風格。
假如,沒有計算機及數碼製作技術,他將無法獲得如此的成果,而且較之從前的作品具有更加美感和流暢的韻味。影片中有這樣一組鏡頭——數以萬計的鵰翎箭直沖上天空,然後劃著弧線直奔趙國城內。在整部電影中,這一段可以說是最具視覺沖擊力的。這段畫面以及前面的成千上萬的秦軍集結的場面幾乎都是由計算機後期製作的。也只有計算機數碼技術才能將張藝謀的這部《英雄》表現得如此到位。否則,將至少要幾百名群眾演員或解放軍官兵來從事這種「苦差事」,然而這還不一定能達到預想的效果,至少是無法再現當時宏大的戰爭場面和那個時代的歷史場景。
另外,在影片的最後,當劍客「無名」在秦始皇的大殿前被成群的秦兵團團圍住時,當中的「無名」就想汪洋中的一葉,給觀眾的感覺是那麼的渺小而無助。這同樣也是電腦特技所營造的視覺沖擊效果。
同樣身為電影導演的沃卓斯基(Wachowski)兄弟也是如此,在早期的作品中主要是採用敘事形式,例如1996年拍攝的《捆綁》。該片中就沒有任何特別的拍攝鏡頭和視覺效果處理。但是,此後從1999年開始至2003年連續拍攝的風靡全球的科幻電影《駭客帝國》獲得了全世界影迷們的好評。拋開其它因素,《駭客帝國》主要便是依靠其強力的視覺沖擊力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這一點也是科幻電影所共通具備的特點之一。
在《駭》中,導演甚至使用了許多緩慢的特技鏡頭來表現人物動作的精彩程度,這也同樣需要電腦特技來輔助完成。還有被眾多小影迷們所崇拜的鏡頭——尼奧在樓頂矯健地躲過史密斯射來的子彈。通常,對於像《駭客帝國》這樣的科幻電影,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能夠博得影迷們的喝彩。而這其中主要是包括兩方面的內容:故事情節和視覺效果。這兩個因素都十分重要,如果視覺效果毫無精彩和沖擊力可言將會很難將觀眾們帶到影院中,假如故事情節不夠吸引人,同樣不會創造出好的票房業績,更不會得到影迷們的欣賞目光。
《駭客帝國》中另一個充分利用計算機數碼技術成功製作的精彩內容恐怕要數每部電影中都屢見不鮮的追逐場面了。你能看到在一些匪夷所思的角度與速度情況下,片中主人公作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動作來。片中當翠尼提架著摩托車迎面駛來的時候,附近有很多輛同向行駛的大卡車在追逐著她,當她與摩托車直奔鏡頭摔倒沖過來的時刻,恐怕銀幕前所有的觀眾都會被嚇一大跳的,好像她就要從鏡頭里沖出來似的。假如沒有計算機技術在電影中的應用,拍攝這種特技鏡頭,恐怕導演要多准備10幾台攝像機了。
當然,離我們最近的,還要屬彼得·傑克遜「手中」的《金剛》以及德國人沃爾夫岡·彼得森一手製造的海難《海神號》更能讓觀眾親身體驗,全新的電影技術給電影特效迅猛發展,從而為大銀幕上的場場夢境更加的如幻似真。
總之,計算機在電影製作上的應用從根本上改變和影響了「電影工業」的創作與發展。從另一方面考慮,一些電影完全是為了向觀眾們展示其視覺感觀上的魅力所在,這便是計算機數碼技術有了很大的用武之地。但無論怎樣,電影就是電影,有它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因此,假如很糟糕的電影作品使用了再先進不過的數碼技術營造出精彩的視覺效果,也不會抹殺它作為糟糕作品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