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動作電影《七小福》將翻拍,洪金寶或因健康問題錯過拍攝,該劇值得期待嗎
由洪金寶、鄭佩佩、午馬和林正英所主演的電影《七小福》,在1988年被播出,被認為是許多觀眾眼中的香港動作片的代表性作品,然而根據香港媒體的最新報道,這部經典動作片已經正式改版,並將於明年3月正式開拍,事實上,這是香港著名的劇團,由洪金寶、成龍、元彪和元華組成。動作電影《七小福》將翻拍,洪金寶或因健康問題錯過拍攝,該劇值得期待嗎?
因此,不少網友推斷洪金寶可能真的是因為健康問題在《七小福》當導演。但他精神狀態很好,面色紅潤,身邊還有保鏢為新版《七小福》,小編還是很期待。畢竟,好幾個男主角都是好演員,再加上成龍客串明星。我相信如果劇本很棒,這部電影一定會很成功。
② 香港電影沒落的原因有哪些
我覺得香港電影沒落原因有很多的因素在裡面。首先是演員方面吧,我們以前知道比較出名的香港明星諸如:張學友、周潤發、周星馳……
③ 香港功夫片現在為何不受青睞
功夫片不受青睞,這個主要還是因為現在的觀眾喜歡的風格越來越多樣化。而且香港的一些功夫演員都是一些老面孔。大家看著時間長了,都感覺不到什麼新鮮感。而新的演員也沒有幾個去拍功夫片的。所以香港的功夫片現在屬於一個青黃不接的階段。
④ 香港電影為什麼沒落了
首先就是時代不同了。香港電影的時代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不僅僅是周星馳代表的搞笑電影,成龍代表的動作電影,還有周潤發代表的英雄電影。這些電影使得香港的電影引領著大陸的發展,大陸電影逐漸向香港電影靠攏,隨著香港回歸和大陸開放的進一步發展,香港電影開始走向了衰落,因為人們的審美趣味變了,變得更加多元化了。
這個也不能說是香港的電影的沒落,只是香港電影的換一個新的模式了,這個模式與大陸的模式是不一樣的,更多的是港式電影特有的內容,不知道大陸的導演或者是製作人會不會借鑒香港的這種模式,要是可以的話,會不會是大陸引領著香港的發展呢?
⑤ 從《使徒行者2》《掃毒2》到《追龍2》,現在的香港電影為何只剩警匪片
因為香港是一座資本程度極深的城市,香港影視圈非常遵循市場化的那一套,電影市場上什麼最賺錢,這群香港電影人也就扎堆去拍什麼電影。
2010年過後,香港電影原本擅長的四大商業類型大片。前面三種類型大片由於拍得太多,太爛太廢,相繼被成長起來的內地觀眾拋棄過後,香港電影圈不得已只能拍警匪大片了。
當等到內地市場已經發展起來,成龍等香港電影人回歸的時候,連同甄子丹等人都一起老了,內地電影圈又沒能培養出新的動作明星和電影類型。
但是,相反美國好萊塢從香港動作電影那裡學到關鍵技術,結合美國最強大的電影工業,用《諜影重重》《王牌特工》,漫威超級英雄等等電影,革新定義了新時代動作電影模式。
亞洲的韓國電影用同樣的模式走出一條路子。
香港動作片就在內部危機和外部競爭情況下衰落了。
⑥ 香港電影為什麼衰落了
老導演不思轉型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香港電影進入顛峰時期。這個時期的香港電影無論從影片的數量、類型還是質量上都達到較高水準。這時的香港電影界更是能人輩出、實力當道!!!香港電影此時到達顛峰,享有「東方好萊塢」之美譽。
然而,進入二十一世紀香港電影一落千丈,不僅影片數量年年遞減,佳片更是屈指可數。究竟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急劇滑落?原因在哪裡,有人說是經濟問題,也有人說是後繼無人的問題,還有人說是好萊塢的沖擊的問題等。
當然,內地這幾年發展快也是值得肯定的。我們這些土老冒憋足了氣,奮力頂內地票房。呵呵,不過從最近幾部叫座不叫好的電影看我們,大家看的是熱鬧而不是按需所求的看電影。
⑦ 香港電影還能拍出《導火線》這樣的精彩動作片嗎
香港電影導火索作為一部打片,電影的亮點當然是在格鬥上。甄子丹的動作設計著實與時俱進,很多人說所謂混合格鬥是噱頭,孰不知MMA乃是早已成為國際正式比賽項目的流行格鬥技。寢技不少,頗合情理,MMA的不少經典比賽都是以寢技KO,真正的格鬥中,一旦近身糾纏,地面戰在所難免,這也是MMA比賽中柔術高手反而大佔便宜、時常一開場就放翻各路泰拳和拳擊專家的緣故。當然電影里的柔術動作要花哨和快速的多,加上泰拳的膝肘法,甄子丹電影一貫精彩的腿法,凌厲的擺拳,盡管打戲不夠多,卻是美感十足。另外,雖然鄒兆龍是三毛的徒弟,卻沒有繼承三毛的臃腫身材,身手輕盈、腿法精湛,片尾與甄子丹的對決,招式飛快,看起來甚是過癮。相較之下,陳木勝《男兒本色》的動作就單調太多。
葉偉信和甄子丹這對活寶,給呂良偉起名叫渣哥,鄒兆龍叫做Tony,不知道托尼賈看見後心情如何。而電影殺青後,甄子丹對記者說自己遍體鱗傷,估計只能再打兩年。接著呢?聽天由命吧。
⑧ 華語動作片是何緣故,導致衰落
隨著成龍、洪金寶、元彪等老去,華語動作片慢慢地出現了衰落的跡象,要知道華語動作片都是靠真打為主。每次想到華語動作片都會滿腦子的打鬥模式,近幾年我們發現華語動作片的數量真的很少,而且幾乎都是以成龍拍攝為主;華語動作片因成龍等人而火,也因成龍等人而滅,沒錯,靠著成龍等人帶火的華語動作片其實沒有真正的接班人。
成龍等代表人物的老去,加上科幻電影的火熱,讓華語動作片失去了最初的地位。
⑨ 香港電影沒落了嗎原因是什麼
香港電影興起於70年代,在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達到鼎盛,在當時世界電影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力,世界電影只要看兩極,一個是代表西方的好萊塢,另一個就是代表東方的香港。
但是到了90年代後期,香港電影就開始衰落了,從之前年產量幾百部影片,到後來的不足50部,一下子從天堂回到石器時代,縱觀個中原因復雜。有人說是回歸後才導致港產片衰落的,個人認為港片衰落與香港回歸中國沒有半毛錢關系,回歸後香港文化與教育各方面都沒受到大陸多少影響,看看如今的「港」就知道了。
在當時,97年的亞太金融風暴重創香港,電影行業受此影響也極大,但這也不能是衰落的主因。可以用事例看到,韓國電影娛樂業與印度電影的崛起正在之個時期前後,難道韓國與印度沒受當時金融風暴影響嗎?其實韓國當時所受的創傷比香港更重,這個時期韓國電影娛樂能崛起正是由於有政府的大力推動與支持,香港電影衰落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香港當局的政策太寬鬆了,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沒有重視電影行業的轉型與引導,最終沒有跟上時代變化而衰落。
在當時香港電影已經到了題材枯竭綜合期,以前那些金庸古龍等名人名著,黃賭黑等等都被拍了個遍,自然題材與新意就會越來越越少,再加之金融風暴的重創,投資人拍電影沒人看,然後沒人看電影投資就會變少,惡性循環,這個時候政策都沒有去引導創新,還是一味在「炒冷飯",那自然就是由市場與資金去決定香港電影的興衰了,不過可惜的是香港電影輝煌從此不再了。
當一個人在生病初時沒有得到重視與治療,待它到了癌症晚期你再去救就意義不大了,香港電影就是這這樣一個真實寫照。
若問香港電影何時雄風再起?那就要它投胎重頭來過了,在當時成龍周潤發等明星的當打之年都沒有續寫輝煌成功,如今若再論,何其之難?人才斷檔就是最大的短板,連香港TVB這家「明星大學」如今都揭不鍋了,港片復興,路漫漫長。
⑩ 為什麼有人說九七之後香港電影就衰落了
香港的電影還是一如既往的優秀,只是大家的審美觀點發生了變化,讓人覺得香港電影不好了而已,這個是假象。在97年以後,大陸電影跟香港電影學了很多,不僅僅有很多優秀的電影出來,還有一些大製作的電影上映了,馮小剛的、張藝謀的都是很好的。
當然,不僅僅是這些導演,還有陳凱歌等人。大陸電影的百花齊放,讓很多人更多的關注大陸的電影,而不是香港的電影,所以才有人覺得香港的電影已經不行了。
香港喜劇片
功夫片是香港最大的特色,也是香港影壇最高的成就。喜劇片則是香港影壇歷來的一個強項,喜劇片為世界通用,沒有幾個國家和地區不會拍喜劇片,這是電影觀眾最喜聞樂見的一個類型片種。
在香港,明星資源異常豐富,絕大多數影星都參與過喜劇片的製作。香港電影發展近百年,能稱得上喜劇天王的僅有兩個人,一個是平民喜劇天王許冠文,另一個是無厘頭喜劇天王周星馳。香港喜劇電影30年來的喜劇最高成就,都體現在這兩個人身上了。除了兩位天王之外,其他各路明星都會在喜劇片中一展身手。
汗牛充棟的經典喜劇作品,就是他們付出汗水的最好結晶。喜劇片有像《半斤八兩》、《天才與白痴》、《八星報喜》、《家有喜事》這樣的普通喜劇,也有《醉拳》、《賭聖》、《武狀元蘇乞兒》、《功夫》這一類的多類型喜劇片,後者融合了功夫片、賭片等各類元素,使喜劇的表現形式更為豐富。
不僅有功夫喜劇,也有喜劇鬼片、愛情喜劇等多種類型。香港影人這樣天才的創造力,為港片在八、九十年代的興盛提供了強有力的後備資源。香港喜劇片進入21世紀,也和香港電影一樣,進入了衰落時期,人才的大量匱乏,導致喜劇片變得不再搞笑。除了周星馳的一支獨秀,香港近幾年都沒有堪稱經典的喜劇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