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評價韓國描述核災難的電影《潘多拉》
《潘多拉》作為一部描述核災難的韓國電影,其畫面與場景設計深深觸動了人心。在觀影過程中,我作為核電行業從業者,嘗試從專業視角解讀電影中的部分術語與場景設定,以期為觀眾提供更直觀的理解。
首先,影片中強調的禁止工作前飲酒的規定,反映了核電行業對於安全的極度重視。在國內核電站,此類規定確實存在,一旦違反,將面臨清退出廠的嚴重後果。在核電廠的工作區域,通常配備個人電子劑量計,用以監測工作人員的輻射暴露量。電影中展示的英文標識「film badge pocket dosi meter」實則與國內核電人員常用的熱釋光劑量計(TLD)功能相當。
影片中描繪的脫衣換裝過程,與國內核電站的規范基本一致,這一細節體現了核電行業對於安全防護的嚴格要求。常規島作為核電廠的核心區域,其場景設定與實際相符。K廠房,即燃料廠房,展示了反應堆乏燃料的存儲與新燃料的轉運過程,人橋吊車作為關鍵設備,其在電影中的再現,讓核電從業者感受到強烈的專業認同感。
主控室的場景描繪,凸顯了核電人員的專業與責任。仰視反應堆的鏡頭,展示了環形吊車這一核電站常見的大型設備,其功能與實際相符。關於反應堆與居民區的距離描述,電影中的場景與現實存在差異,實際距離通常遠超電影所示的兩三公里。國內核電站普遍執行與居民區保持50公里距離的規定,這有助於降低潛在風險。
電影中提及的LOCA(失水事故)概念,為觀眾提供了對核電安全事件的初步了解。國內核電站對在核島內接電話或簽字時脫下手套的要求,旨在避免手套沾污,但這並非強制性規定,電影的處理並未失真。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作為全球核能安全與監管的權威機構,其在電影中的提及,進一步強調了核能行業面臨的國際關注與監管標准。
電影通過展示乏燃料存儲問題,反映了現實世界中核燃料循環管理的挑戰。國內核電站同樣面臨類似問題,加快核循環項目的推進勢在必行。
在電影的最後,提及核電站大修外包企業的角色,反映了核電行業內的多樣性和專業化。核電人深知一切事故皆源於人為因素,這一主題貫穿影片始終,提醒著行業內外對安全的不懈追求。
《潘多拉》不僅展現了核災難的可怕後果,更深刻探討了核電安全與人類責任的議題。作為核電從業者,我衷心希望這樣的事故不會在我們的領域重演,同時堅信,只要核電人堅守專業精神與安全准則,就能守護好我們的核電站,確保核能的和平利用。
❷ 韓國的災難電影《潘多拉》好看嗎
韓國的電影我一直是比較喜歡看的,很多騙子拍的都很好,尤其是災難片,警匪片都非常的精彩,結局一般很多都會讓人有多反思。在一些年前,韓國取消了電影的限制還是什麼,然後韓國電影出現了很多經典的作品,絲毫不比好萊塢的電影遜色。
電影《潘多拉》,我也看過,當時我是因為看到封面,以為是科幻片,然後就看了,看了以後發現這不是科幻片,是一部充滿讓人思考的東西的電影。這部電影可以說反應的是311日本地震後日本核電站的一些問題。核泄漏和當時電力公司的處理方式,都被這部電影拍出來了,雖然地方不是在日本,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算是還原了。
這部電影結局有點感動到我,最後男主在核電站里等死的時候,和他的家人通話,非常的感人,明明是政府的錯,為什麼卻要一個平民來承擔,而且是一輩子就沒有了,對於他的家人可以說是非常殘忍的,雖然他有了英雄這個稱號,但是又有什麼用呢,政府領導人,普通人只是知道了這個人,但是過不了多久就會忘記,最多提起的時候有點印象,但對於他的家人來說失去了,一個成員,一個愛的人,孩子沒了父親,他的母親沒了孩子,妻子失去了丈夫,對於這一家人來說,失去的彌補不了。
這部電影和很多其他韓國電影一樣,依舊諷刺了政府的無能,政府在剛開始不在乎,因為他們有「更忙的事情」。然後真的發生了事情以後還打算掩蓋,把傷亡的報道數改到了很低。
最後做出拯救的人還是核電站一個「小小」的工人,而「高高在上」的不負責任的領導人卻沒有,難道工人的命就不值錢嗎,他們難道沒有家人嗎。
看完這部電影,我有點感想,就是人一定要有用,一定要自己能做很多事情,要做人上人,只有自己能救自己,如果很懦弱,沒錢沒勢,真的什麼時候發生莫名其妙的事情了也沒辦法改變,人善被人欺。
韓國電影真的拍得很大膽,還有這部電影是不錯的,值得一看。
❸ 你怎樣評價韓國電影《潘多拉》
剛剛看完了這個電影,主角犧牲前最後幾句話很真實,他為什麼要死?他很害怕!本來可以和家人一起過平凡簡單的生活。災難面前受害最大的都是普通百姓,交通癱瘓,只能期盼局勢好轉,災難快點過去!一個國家在核電站安全管理方面的疏忽而導致的災難為什麼要讓一個無辜的人以付出生命為代價去承受?對他的命運感到同情,但是也無能為力。誰都想好好活下去,誰都有權利好好活下去。但是在危難時刻,為了自己的家人、孩子們、從小生活過的地方,被逼無奈去承受這些。有些人評論說電影垃圾、黑政府!明明核泄露了還跑進去救人逞英雄!世界上很多次災難發生的時候總有些你認為的逞英雄,他們也想活命,但是如果全部都逃跑、態度消極,只會任由災難肆掠,有些人活著心裡總有希望,積極勇敢去面對才會有創造奇跡的可能。你何必用自己的價值觀去判斷別人?能拍出來這樣敏感的電影已經很棒了,可以警惕國家在這方面做好安全措施,也反映了災難發生時真實的人性。電影很棒,推薦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