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航母闖入南海是什麼電影
擴展閱讀
天使的孩子電影講解 2025-09-01 09:27:18
韓劇電影追擊者劇情 2025-09-01 09:23:21
印度電影佛陀歌曲 2025-09-01 09:09:37

航母闖入南海是什麼電影

發布時間: 2025-09-01 03:49:24

⑴ 請推薦幾部中國海軍的電影

1.《甲午風雲》

是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劇情片,由林農執導,李默然、浦克、王秋穎、龐學勤等人主演。該片於1962年在中國上映。該片講述了鄧世昌在中日甲午海戰中反對李鴻章主和,指揮北洋艦隊英勇抗擊日本海軍,在彈葯用盡後,率領致遠號戰艦硬撞敵艦吉野號,不幸被魚雷擊中,以身殉國的故事。

2.《南海風雲》

是由景慕逵、張勇手執導的劇情片,唐國強參加演出。

20世紀70年代,南越(越南語:Việt Nam Cộng hòa)當局的軍艦經常在我南海一帶進行騷擾。這天,居住在西沙群島的於化龍一家正在海上作業時,恰好遇上了來犯的南越10號艦(怒濤號越南語:Nhựt Tảo HQ-10)入侵我領海,於是,漁輪與敵艦展開周旋。主人公於化龍一家被來犯的南越10號艦撞翻船隻,幸好都被我海軍和漁民救起,敵艦才狼狽逃竄。於參加海軍後,從一個戰士成長為艦長。

3.《紅海行動》

是由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解放軍海政電視藝術中心等出品,林超賢執導,馮驥、陳珠珠、林明傑編劇,張譯、黃景瑜、海清、杜江、蔣璐霞等主演的動作片。該片講述了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8人小組奉命執行撤僑任務,突擊隊兵分兩路進行救援,但不幸遭到伏擊,人員傷亡;同時在粉碎叛軍武裝首領的驚天陰謀中慘勝的故事。

該片於2018年2月16日在中國內地上映;3月1日在中國香港上映。2018年5月6日,榮獲第25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4.《海魂》

電影名,上海電影製片廠1957年攝制,劇情為:上海解放前夕,敵軍艦長孔嘯天指揮兵艦「鼓浪號」逃往台灣;水兵陳春官和竇二鵬對於長官們的殘忍腐化很是氣憤。「鼓浪號」到台灣後,船上的水兵們遭到美國兵艦的侮辱和鄙視。

陳春官認識了台灣姑娘溫夢嬡,彼此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後來溫夢媛被美軍欺侮,二人救出了溫夢媛,但她卻因此被酒家解僱,在絕望中投海自盡,陳春官得知後無比悲憤,與竇二鵬等人策動起義。後「鼓浪號」長官們又做出暴行,令大家徹底醒悟。水兵們利用執行任務的機會發動了起義,駕駛「鼓浪號」回到祖國懷抱。

5.《海之魂》

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98年,主要劇情為:陸濤、馬馳、鍾遠航人稱海上「三艦客」,三人風雨同舟發誓忠於祖國海疆。二十年後,他們分別走上艦艇部隊領導崗位。隨著時間的推移,三人的事業、理想、愛情、友誼都發生了裂變。陸濤、馬馳任憑生活磨難,忠於海疆的誓言不變。終於事業有成,走上了更高一層的領導崗位。

鍾遠航轉業到地方後,經不起金錢的誘惑,墮落了。而彭哲遠司令員,一生獻身海軍,可歌可泣,直至臨終也無怨無悔。僅以此片獻給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建立五十周年。另有同名游戲機以及模特藝術學校名等。

(1)航母闖入南海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甲午風雲》

該片是歷史片,但又不囿於歷史的真實,為激勵民族正氣而做了適當的改動。該片在總體藝術水準上十分完整、凝煉,稱得上是慷慨悲壯,大氣磅礴。該片塑造了幾個極其鮮明的藝術形象。

主人公鄧世昌,毫無疑問地集中寄託著創作者的社會和藝術理想,他是主戰派的代表,忠勇兼備,性情剛烈,從力主出海作戰到最後彈盡糧絕之際,下令全艦撞向日本旗艦「吉野號」,他的英雄氣概,愛國熱忱,視死如歸都表現得淋漓盡致,李默然的表演亦濃烈熾熱,沉著深切,將這一代愛國將領表現得聲情並茂,感人至深。

⑵ 航母戰斗群闖入中國南海是什麼電影

不是一部電影,是混剪。混剪來源於:紅海行動 (2018)、空天獵 (2017)、超級戰艦 Battleship (2012)、冰海陷落 Hunter Killer (2018)……。

《紅海行動》是由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解放軍海政電視藝術中心等出品,林超賢執導,馮驥、陳珠珠、林明傑編劇,張譯、黃景瑜、海清、杜江、蔣璐霞等主演的動作片。

該片講述了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8人小組奉命執行撤僑任務,突擊隊兵分兩路進行救援,但不幸遭到伏擊,人員傷亡;同時在粉碎叛軍武裝首領的驚天陰謀中慘勝的故事。

(2)航母闖入南海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索馬裏海域外,中國商船遭遇劫持,部分船員被海盜殺害,其他人淪為俘虜。蛟龍突擊隊沉著應對,潛入商船進行突襲,成功解救全部人質。狙擊手羅星在追擊海盜時不幸被擊中脊柱神經,欠缺的位置由顧順替代。

返航途中,非洲北部伊維亞共和國政局動盪,恐怖組織連同叛軍攻入首都,當地華僑面臨危險。海軍戰艦接到上級命令改變航向,前往執行撤僑任務。蛟龍突擊隊八人,整裝待發。

時間緊迫,在「撤僑遇襲可反擊,相反則必須避免交火,以免引起外交沖突」的大原則下,海軍戰艦及蛟龍突擊隊在惡劣的環境下,成功轉移等候在碼頭的中國僑民,並在激烈的遭遇戰之後,營救了被恐怖分子追擊的中國領事館人員。

然而事情尚未完結,就在掩護華僑撤離之際,蛟龍突擊隊收到中國人質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消息。眾人深感責任重大,義無反顧地再度展開營救行動

⑶ 如何評價《甲午大海戰》這部電影

影片用看似無意實為刻意的筆調描寫了鄧世昌那條殉主的義犬,照我看,它表現的不是狗的忠義,而是揶揄某些人還不如牲畜。這是有歷史記載的故事,創作者信手拈來,作為象徵藝術,運用得恰如其分,無法不予喝彩。

一聲「太後有旨,我船不得先開炮!」,撕心裂肺,即便是蠻夷一腳踏進家門口耀武揚威,你也得裝聾作啞;聯想起我們政府一直以來秉承的決不先亮劍的作派,原來這是有傳統的。除了窩心落淚,還能咋地?

陸毅、夏雨、楊立新等人的表演為影片增色不少。尤其是陸毅,有前輩李默然深入人心之標桿,一個慷慨激昂,一個張弛有度,各有千秋,值得宣揚。新老《甲午海戰》,拍攝時代不同,資料取捨不同,雖有差異,同樣經典!

《甲午大海戰》的上映,不僅給觀眾帶來一次視覺享受(當然指場面、表演、感染力和表現手法),也是有現實意義的。人們從過去的歷史中可以觀照出今人許多的言行舉止,也可以從歷史鏡鑒里打造出一桿稱,衡量歷史與現實的孰優孰劣?什麼樣的決策是符合國家的核心價值的?什麼樣的舉措是順應民心的?當有人將祖宗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領土玩弄於股掌之間的時候,隱忍、退卻、甚至分汝一杯羹,不就是又在延續甲午海戰的悲劇嗎?中國人民太需要用一次揚眉吐氣的決戰來提振久捺的精神了!

「歷史上每一次大海戰,都將決定兩個國家的命運。」影片結尾的畫外音繞梁不絕;1974年的西沙之戰不是使南海太平了好多年嗎?為了中國人民的長治久安,讓應該到來的命運早一點到來,也未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