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越戰電影
英文名: Missing in Action
中文名: 殺出火地獄
上 映: 1984年11月16日
在八十年代的好萊塢曾流行一時的「藍波式"越戰英雄電影,由功夫明星查克.諾里斯主演,約瑟夫.齊托導演。
劇情描述越戰結束後,曾被囚禁在越共戰俘營的美軍上校巴洛克,公開控訴越共的殘暴,但越南政府否認指控,反指巴洛克誣陷。越戰英雄遂憑個人力量重回虎穴,拯救其他仍在越南受困的美軍戰俘,揭穿越南官方的謊言。
本片的故事無疑是公式化的俗套,觀眾感興趣的大概只是片中的動作場面是否緊張剌激,槍戰爆破是否火力驚人而已。在這方面本片倒沒令人太失望,因此首映時賣座鼎盛,並延伸了兩部續集。
② 求一部越戰電影
你說的這部影片的英文名字是:Siege of Firebase Gloria
金甲戰士(1989)
而那部關於美軍訓練營的影片名字是:Full Metal Jacket(全金屬外殼)
全金屬外殼(1987)
片 名: Full Metal Jacket
中文名: 全金屬外殼/金甲部隊(台)/烈血焚城(港)
這兩部片子都是經典越戰影片,盜版商翻譯的中文片名經常搞混。你按英文名去找吧,另外可參考內容簡介。
------------
美國越戰經典影片
Vietnam War
1 Full Metal Jacket 全金屬外殼
2 Platoon 野戰排
3 Good Morning Vietnam 早安越南
4 Hamburger Hill 漢堡高地
5 Apocalypse Now 現代啟示錄
6 Siege of Firebase Gloria 金甲戰士
7 The Deer Hunter 獵鹿人
8 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生於7月4日
9 Go Tell the Spartans 越戰突擊隊
10 The Killing Fields 戰火屠城
Siege of Firebase Gloria 金甲戰士
《金甲戰士》劇情介紹:
在越南叢林里,有一小撮被遺忘在敵方陣營里的美軍士兵,他們奉命堅守著基地,但他和總部失去聯絡,越共切斷他們的各方補給品,並以五比一的比數目圍在外。迪那多是位熱血沸騰個性耿直,但脾氣暴戾的愛國志士,他在戰場上殺敵毫不留情,卻在出勤任務時面臨無助恐慌的越南小孩皮威付出關懷之情。一位作威作福的指揮官布下計謀殘害自己的同胞,竟利用甜美的越南少女身懷炸彈;一群看似善良的漁夫,船艙里竟是致人於死的武器,他們開始懷疑戰爭的代價與意義。這一群美軍彷佛陷入了絕望、無助的處境,他們能夠活著回來嗎?
③ 求一部越戰電影的名字~~!!
美國電影:天與地(1993)
基本信息
更多中文片名:天地更多外文片名:Heaven&EarthEntrecieletterre.....(France)影片類型:動作/劇情/戰爭/傳記片長:140min國家/地區:法國美國對白語言:英語越南語色彩:彩色混音:杜比數碼環繞聲DTS級別:Australia:MFinland:K-16Germany:16Iceland:16Norway:15Sweden:15UK:15USA:RCanada:RCanada:13+Singapore:NC-16
演職員表
導演:奧利弗·斯通OliverStone編劇:LeLyHayslip.....()andJayWurts.....()LeLyHayslip.....(bookChildofWar,WomanofPeace)andJamesHayslip.....(bookChildofWar,WomanofPeace)奧利弗·斯通OliverStone.....(screenplay)演員:湯米·李·瓊斯TommyLeeJones.....SteveButlerHaingS.Ngor.....PapaBussaroSanruck.....LeLy(Age5)SupakPititam.....BuddhistMonk陳沖JoanChen.....MamaThuanK.Nguyen.....UncleLucHiepThiLe.....LeLyLanNguyenCalderon.....BaThuanLe.....Kim達斯汀·阮DustinNguyen.....SauMaiLeHo.....HaiVinhDang.....BonKhiemThai.....BrotherInLawLiemWhatley.....VietCongCaptainMichelleVynhLe.....VietCongCadreWomanTuanTran.....RapistAronStarrat.....HelicopterSoldierPeterDuong.....RepublicanColonelHieuVanVu.....Teacher菲爾·尼爾森PhilNeilson.....MarineinHelicopter李名煬MichaelLee.....KyLaWizardThanhVo.....GrenadeGirlGeorgeRoarke.....U.S.AdvisorMichaelPaulChan.....InterrogatorDaveCooper.....BaldOnlookerIreneNg.....TortureGirl#1Thuc-HanhTran.....TortureGirl#2VuAnhPhan.....SnakemanMaiLe.....Steward鄔君梅VivianWu.....MadameLienLongNguyen.....AnhTermSaefam.....HerbalistStephenPolk.....G.I.#1KeithSmith.....G.I.#2BradRea.....G.I.#3TranHuy.....DanangCopRobertJohnBurke.....G.I.Paul蒂姆·金尼TimGuinee.....YoungSergeant(asTimothyGuinee)YeungYongDumda.....Jimmy(Age1)TimothyCarhart.....BigMikeKevinGallagher.....TallMarineBrianHelmick.....ShortMarineCatherineAi.....BarGirlSomsakHormsombat.....SicloDriverNuttikit.....Jimmy(Age3)DonHoJr......Tommy(Age2)PhuongHuuLe.....Jimmy(Age6)DaleDye.....LarryScottBarkwill..........Bernice黛比·雷諾斯DebbieReynolds.....EugeniaJenniferLowSauer.....SupermarketShopper#1GinaSheriTavizon.....SupermarketShopper#2ChitraF.Mojta.....SupermarketCheck-outGirl(asChitraMojta)AnnieMcEnroe.....DinnerGuest#1MarianneMuellerleile.....DinnerGuest#2MarshallBell.....DinnerGuest#3LeLyHayslip.....JewelryBrokerHuynhCaoNguyen.....LandlordWillieNark-Orn.....Tommy(Age5)LesterGopaoco.....Jimmy(Age8)TobyVu.....Alan(Age2)AndyReeder.....Alan(Age4)DoanChauMau.....CaliforniaMonk(asChauMaoDoan)VivienStraus.....Neighbor'sWifeMaiNguyen.....CaliforniaWizardMelindaRenna.....PoliceWomanRobertMarshall.....Detective(asRobertF.Marshall)TaiThai.....Jimmy(Age20)TomNamLy.....Tommy(Age15)NoëlJohnHoward.....Alan,Age2(uncredited)KathlynePham.....GhostWife(uncredited)SeanStone.....(uncredited)製作人:RisaBramonGarcia.....associateprocerA.KitmanHo.....procer馬里奧·凱薩MarioKassar.....executiveprocerRobertKline.....procerArnonMilchan.....procerChristinaRodgers..........associateprocer奧利弗·斯通OliverStone.....procerClaytonTownsend.....co-procer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Canal+[法國]IxtlanCorporation[美國]RegencyEnterprises[美國]發行公司:華納兄弟公司WarnerBros.[美國]其它公司:M/SBillingsPublicityLtd.[美國].....publicityNBCNewsArchives[美國].....courtesy:"TomorrowShow"PacificTitle[美國].....[泰國].....specialthanks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澳大利亞Australia1993年1月20日美國USA1993年12月25日法國France1994年1月19日荷蘭Netherlands1994年1月20日德國Germany1994年1月27日芬蘭Finland1994年1月28日瑞典Sweden1994年1月28日
劇情梗概
奧蘭弗·斯通「越戰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描寫一個越南少女在戰爭中充滿坎坷的命運以及她後來跟隨丈夫到美國之後的奮斗,根據真實人物自傳拍成。1949年黎里出生於越南一個小鄉村,家景雖然清貧,但一家人生活得很美滿幸福。黎里有著純真幸福的童年和少年,但隨著越戰的爆發,將這一切都給輾碎了。在越戰期間,黎里的村子在南部政府軍和北部越共的夾縫中生存,黎里因為被政府軍懷疑支持越共而遭到逮捕遭到了非人的虐待,但是黎里頑強的生存了下來。因為黎里的母親用錢賄賂政府軍官贖出了黎里,而被越共懷疑黎里是叛徒,出賣了越共,隨後越共要槍決黎里,在叩響扳機的時候,劊子手強奸了黎里,黎里獲得了自由。黎里無法在村子裡住下去了,跟隨母親到一富商家中當傭人,期間因愛上了主人並懷孕而被女主人趕走,黎里後來到西貢投靠姐姐,但又因忍受不了姐姐那種墮落的生活方式而獨自生活並產下一男孩。堅毅而又倔強的麗麗沒有屈服於接二連三的挫折,反而更堅強地面對生活,黎里每天靠著在美軍軍營周圍販賣私煙毒品微薄的收入獨自撫養孩子,過著艱苦的生活。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麗麗認識了美國軍人詹姆斯,詹姆斯對麗麗一見鍾情,麗麗也被詹姆斯的真誠所感動而接受了對方,兩人真心相愛,而且還生下了兩個兒子。在越共佔領全境前夕,詹姆斯及時將麗麗和三個孩子救出,並回到了美國,一起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麗麗在美國期間很快便適應和融入了當地的社會,找到了工作,回國後的詹姆斯因日漸抵受不住工作和精神上的壓力而經常和黎里發生爭執,兩個人之間逐漸出現了摩擦,最終導致2人離婚,黎里受到和尚的指導,體會到了什麼才是幸福,想要於詹姆斯復婚,詹姆斯感動的留下了熱淚,但最終還是自殺了,剩下黎里獨自撫養著孩子。1986年,黎里帶著三個兒子重返故里探望戰爭中倖存的母親和哥嫂。但故鄉已時過境遷,物是人非。面對這一切,不禁令歷經挫折、飽受風霜的麗麗感概萬千。影片描寫一名越南的鄉下少女在戰爭期間掙扎求生,後來跟一名美國軍官發生愛情,並跟他回到美國定居。最終她憑自己的力量在美國建立事業,並且在越南開放之後回到故鄉去幫助家人。
幕後製作
此為斯通越南三部曲的完結篇,從前兩部作品的西方男性觀點改為東方女性觀點。新人姚志麗首挑大樑有驚世駭俗的演出。優美的農村攝影(外景地是泰國)和
喜多郎動聽的配樂亦增加了本片的可觀性。就出發點而言,前兩部是從美國人的觀點來看越戰,主角都充滿憤怒情緒,此部則從越南人的觀點看問題,態度比較溫暖和寬容。影片野心太大,有時像脫韁的野馬,難以駕馭。導演奧利弗·斯通曾經因《野戰排》和《生於七月四日》兩部越戰影片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他的《天與地》是根據美籍越南人萊,莉·海斯利布的自傳《當天與地互換位置時》和《戰爭之子,和平之母》改編,這不是一部戰爭片,而是一部傳記片。是一部以一個女人的大半生作為主線的影片,此片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片子。導演的鏡頭給人一種大氣之感,特別是片子中多處運用全景式的拍攝手法,俯瞰整個世界,介於天與地之間渾然磅礴,把原有的粗糙和美國式的敘事風格都淡化了,顯出某種畫面的質感。奧里弗·斯通將《天與地》獻給他的母親——似乎為了償還他以往的作品缺乏對子女對父母的尊重而欠下債――在他們之中母權的聲音聽起來令人窘迫。萊莉的母親樹立了堅韌的榜樣,而且拯救了女兒的生命。她在千鈞一發之際,奇跡般的逃出了虎口。在影片中母親對女兒最後告別祝福使故事發展到高潮……越南中部一個盛產稻米的村落,馮家生了個叫黎里的女孩,她和其他當地人一樣,以父為天以母為地,過著再平等不過的日子。但從幼年起,她便開始經歷戰爭的摧殘和生活的魔難。她沒有料到,命運安排她顛沛流離到了一個叫美國的地方。她更沒有料到的是,把她領到這里來的史蒂爾.巴特勒少校,一改在越南時的溫情體貼,變成了完全不一樣的人...影片根據黎里女士的自傳改編。導演在此之前已有《野戰排》和《生於七月四日》兩部越戰題材的作品問世。很多人擔心這第三部會是畫蛇添足之作,而導演本人則想證明:三部影片將是首尾相連彼此呼應的整體。
④ 求一部90年代的越戰題材美國電影稱.以前家裡的VCD有碟叫《越南浴血戰》但在網上找的卻是另一部.
根據您的描述,您要找的越戰題材美國電影可能是《越南叢林大決戰 (Vietnam War in the Jungle)》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講述了美國一支由特種兵組成的特別行動小組在越南戰爭期間深入叢林,與越南士兵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斗。
這部電影在90年代很受歡迎,您可以在視頻網站或在線流媒體平台上尋找這部電影,或者嘗試在電影租賃店或二手市場尋找它的VCD或DVD版本。
另外,如果您能提供更多關於這部電影的信息,例如主演、導演、發布時間等,將有助於您更准確地找到這部電影。
⑤ 《荒原》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荒原》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1979 黑白片 105分鍾
1979 黑白片 105分鍾越南故事片電影綜合企業攝制
導演:阮鴻仙 編劇:阮光創 攝影:唐俊三 主要演員:林到 (飾三都) 萃安 (飾六釵)
本片獲1980年第5屆越南電影節金荷花大獎及最佳編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男演員四項獎,第12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金質獎
【劇情簡介】
這是1972年美軍剛剛侵入湄公河三角洲時發生在銅塔梅地區的一個故事。
銅塔梅地區是一塊被稱為「前線肚臍」的戰略要地。美偽軍為了切斷越南解放武裝力量東西部戰場的聯系,妄圖在這里製造一個無人區。他們的直升機和汽艇不斷地在銅塔梅盤旋、搜索、襲擊,阻撓武裝力量之間的聯系和協調行動。
雨季時節,整個銅塔梅浸泡在水中。露出水旁枝面的只有一片片被水淹半截的參差不齊的蘆葦和小樹。在這片廣闊無垠的荒原里,只有青年農民三都和妻子六釵帶著牙牙學語的兒子生活在這里。在被水淹半截的小樹叢中有一棵較大的樹,樹杈上搭了一間小茅棚,這是他們的家。他們的交通工具是一隻無篷小船,他們的任務是給游擊隊帶路、傳遞消息。
三都是一位有經驗的向導,他熟悉這里的每一條小渠和河叉。白天,三都和六釵在未被水淹的地上種稻子,在河裡摸魚蝦。敵機來襲擊,他們把孩子放到木盆里,機智地躲避敵人。晚上,三都幫助游擊隊護送上前線的部隊,為運送貨物的小船領航。
在短暫的休息中,三都一家三口在小茅棚里聊天,逗孩子玩。一不留神孩子掉到水裡,三都跳下去把孩子救起並責怪六釵。
游擊隊在附近等待時機穿越銅塔梅,三都向游擊隊報告情況。一些游擊隊員在林子里做飯,三都馬上制止,因為煙往上飄,會被敵人發現。果然,敵機向此地掃射,隊伍馬上轉移。
美軍已意識到銅塔梅有人活動。美軍指揮官向部下美軍中尉坦言:「還有一個人活在銅塔梅,就是我們意志的失敗!」美軍加強搜索。
夜裡,三都夫婦去割稻子,敵機又來了,三都夫婦趕緊藏起來,敵人拍攝到稻子被割掉的現場後,在研究對策。美軍中尉剛收到從美國寄來的妻子和兒子的合影照片,他對同夥說,完成任務後即可休假。
敵機不斷地在荒原上空盤旋。
三都夫婦因一件事情發生口角,六釵一氣之下去找游擊隊。三都執行任務回來不見六釵,劃著小船在茫茫荒原上尋找。六釵也劃著小船在尋找三都。兩人相互呼喊著,兩條小船在蘆葦、睡蓮、荷花中穿越,終於靠近,兩人緊緊擁抱。他們比過去更加相親相愛。
斗爭環境越來越惡劣。三都夫婦正在吃飯,敵機又來搜索,三都夫婦抱著孩子躲避在蘆葦里,敵機俯沖,從頭頂上掠過,三都一家潛入水中。敵機過後,三都趕緊打開裝著孩子的塑料袋。敵機向三都夫婦搭茅棚的樹叢瘋狂掃射,打壞了小茅棚和小船。
次日,敵機繼續搜索。三都去執行任務,幫助游擊握啟毀隊穿越銅塔梅。三都不幸犧牲。六釵把三都的遺體運回來。憤怒的六釵拿起三都的槍,打下了敵機,美軍中尉當場死亡,他妻兒的合影照片從上衣口袋掉出來。
【鑒賞】
這部由阮鴻仙導演的反映越南南方九龍江銅塔梅人民抗美救國斗爭的影片《荒原》與以往的戰爭題材影片不同,過去的戰爭片以故事為主,通過事件來表現人物,這部影片的人物比事件突出,戰爭只是作為襯託人物活動的背景。它從一個獨特的角度,通過對人物性格、人物心理、人的命運的描寫來段備表現在特定環境中人的精神面貌。本片的出現,為越南故事片的創作拓寬了道路,成為越南故事片中的重要作品之一。
本片導演阮鴻仙(1935~1995)是越南優秀的電影攝影和導演之一。他出生在越南南方,參加過抗法斗爭,早期學習攝影,1954年集結到北方,1958年參加拍攝的紀錄片《北興海》於1958年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金質獎,這是越南紀錄片首次在國際電影節獲金獎。阮鴻仙還拍攝了不少紀錄片,也擔任一些故事片的攝影,曾多次在國內外獲獎。他被越南電影界稱為「一個思想敏捷,有戰斗性、有探索、有創造性且很有詩意的優秀攝影師」。1976年阮鴻仙赴聯邦德國、匈牙利學習、研究電影。1978年回國並第一次導演了反映越南南方九龍江平原人民的生活與戰斗的故事片《東北風季節》。影片獲1979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1980年第5屆越南電影節銀荷花獎。1979年,阮鴻仙導演了第二部故事片,他充分發揮了他在攝影,導演方面的才華,在影片造型、敘事生動並富有詩意的特長,拍攝了令越南電影界引以為榮的並被譽為「詩電影」的影片《荒原》。
阮鴻仙導演的故事片雖然不多,但特點很突出,他主要是表現在最緊張激烈、最惡劣的環境中的對象,他描寫的都是與敵人面對面進行斗爭的、在緊張狀態中充分暴露性格的人物,由此來充分反映戰斗中的革命英雄主義。
《荒原》的故事情節很簡單,講述的是越南南方銅塔梅地區交通員三都夫婦克服種種困難與美偽軍展開斗爭並完成任務的故事。阮鴻仙獨具匠心,把故事安排在景色秀麗的、富有大自然詩意的、戰斗環境極其惡劣的銅塔梅地區,把荒原作為故事發展的空間,作為主人公生活、勞動、戰斗的環境。導演和攝影師營造了真實的時代氣氛和戰爭環境。攝影師的出色攝影技術,讓人們在緊張激烈的狀態中也領略了銅塔梅地區的美麗風光。影片的詩意就在純朴的故事中,在大自然與人的生活的簡朴和諧結合中散發出來。
影片實際上是主人公三都夫婦幾天生活的記錄,而這幾天自始至終是在彈雨中,在敵人直升機的偵探追擊下度過的。三都家庭的幸福生活與敵人的殘暴形成了激烈的沖突,成為影片發展的主線。在影片中,映入人們眼簾的是三都夫婦在荒原上勞動、生活、躲避直升機和美直升機不斷地對荒原進行搜索、掃射的影像反復出現,以及襯托這些影像的銅塔梅地區自然景象不斷重復,這些反復出現的畫面,含有一種無法抗拒的魅力,令人感到在這場不對稱的戰斗中,一方是擁有直升機和現代化武器裝備的美偽軍,一方是兩個具有愛國心的農民帶著一個幼兒和一條無篷小船,雙方在一望無際的被水淹沒的荒原上展開激烈的戰斗。兩個善良的人反抗美帝龐大的戰爭機器,這不僅有象徵意義而且還具有現實意義和政治意義。實際上它在告訴人們,這里所描寫的是兩種力量,是正義與非正義的較量,反映的是越南民族與美帝國主義進行的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影片由此講出一個哲理:生命永遠不會毀滅,盡管敵人是如此殘暴地千方百計地要消滅它,但是生命仍然存在和繁衍。影片的典型性、概括性就在這里體現出來。
影片的藝術特點是真實且具有地域特色。導演阮鴻仙熟悉這片土地,對南方水區情有獨鍾。他對南方人民經受的苦難、對他們的性格、心理活動都有深刻的理解,因此在影片人物性格描寫上很有南方人的特徵。他在處理人物之間的關系、夫妻之間的關系、敵人與祖國的關繫上都把握得很恰當,對人物在水上活動的細節和場景描寫得既生動又可信。如影片中沒有一支部隊,沒有一場戰役,對白很少,有時近似沉默,但很符合當時的生活環境。如對三都一家的生活、勞動的細節的描寫:他們飯後來不及收拾的餐具、未割完的成熟的稻子、在敵機搜索下拾柴、打魚等。為躲避敵人掃射,他們抱著孩子在荒原上奔跑,有時把孩子裝進木盆里,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還要把孩子裝進塑料袋潛入水中,這些場景令人感到這就是戰爭中發生的事情,出生在那個年代的孩子在襁褓中就已經受戰爭的殘酷,他們過早地被捲入戰爭,他們的血液中、骨子裡就帶有戰斗性,這種真實的描寫動人心魄。
影片在藝術上的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真實可信的越南南方農民交通員的形象。他的行為舉止方式無不浸透著南方人的性格特點。扮演者是越南優秀藝術家(現為人民藝術家)著名電影演員林到。林到出生於銅塔梅,從小經歷過抗法斗爭,當過交通員,1954年集結到北方後學習電影表演。多年的生活經歷與藝術實踐的積累,使他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純朴、自然、真實,可信的農民交通員三都的形象。他通過對日常生活、戰斗的細節的再現及心理活動的細微刻畫,充分體現了現代越南人的英勇、仁愛、樸素而偉大的性格。林到的出色表演,使他在1980年第五屆越南電影節上榮獲最佳男演員獎。
阮鴻仙在影片中採用一些對比手法來增強影片的藝術效果。在片中著力渲染了小家庭的短暫的寧靜時刻和安閑恬逸的生活,以此襯托敵人的凶橫殘暴;片中出現的睡蓮、荷花,既是一種偽裝物也裝點了女主人公六釵的小船。花與人,背景與人物心理揉在一起,寓意很深刻。在音響效果上,直升機的轟隆聲和水區上毛雞發出的悲切的鳴叫聲也形成了強烈對比。
《荒原》完成後,在越南曾引起一些爭議,爭論的焦點是現實生活與藝術虛構問題。有人提出,在生活中怎麼會有一對交通員夫婦孤零零地生活在被水淹的荒原里?是誰讓他們在那裡的?美直升機日夜搜索、襲擊,那間小茅棚怎麼那樣堅固?特別是對影片結尾鏡頭的爭議:美直升機被六釵打下,美軍中尉死亡,他妻兒的合影照片從上衣口袋掉出來,這一鏡頭在銀幕上停留了幾秒鍾。有人說,是不是作者對敵人的死有些同情?不少人提出把這段結尾刪去。越南有關領導和電影藝術委員會決定保留這段結尾並把影片送往莫斯科參加國際電影節,影片得到很高的評價並榮獲金質獎。有評論認為這是一部越南電影從未有過的特殊的影片。影片的藝術性、典型性、概括性在於:在荒原上只有孤零零的兩個人和一間小茅棚,而美軍卻未能消滅他們,美軍還說什麼要消滅一個民族呢!影片的結尾很有人道主義,它不僅符合世界上進步人類的願望,而且其含義很深:由美帝國主義在越南挑起的戰爭,不僅使越南人民遭受損失和痛苦,包括美軍及其親屬也被捲入這場悲劇,越南人民和美國人民都希望和平與幸福。影片在越南國內上映後受到觀眾好評,認為越南第一次有這樣的一部故事片把越南人民的不屈不撓的抗戰精神闡釋得如此深刻,而越南人民的精神充分體現在主人公三都夫婦的身上。盡管影片中導演的個人意念比較強,有的地方處理得不夠好,如三都犧牲後,在處理六釵的態度上不夠准確,過於強調美軍中尉的死,但《荒原》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關於越南人民抗美救國斗爭題材影片的優秀代表作。
⑥ 生於七月四日的影片評價
《生於7月4日》是紐約著名導演奧利弗.斯通所導演的越戰三部曲中的一部。越戰三部曲,顧名思義一定是和越戰有關的片子。1967年,斯通應征入伍,在越戰中獲得了榮譽和洗禮,因此,這部《生於7月4日》可是說是飽含了他的滿腔的感情和思想,再加上越戰中的真實經歷,所創作出來的強烈的反越戰影片。
主人公羅尼是個健康活潑的孩子,從小就羨慕軍人榮譽的他長大後終於完成了心願,但當他帶傷回國後,他發現,其實那些榮譽只不過是表面的現象,而殘酷的真實和越戰所留下的後遺症將伴隨他的下半生。這種真實是常人所無法忍受的。不過,也正是這種赤裸裸的現實,才提醒了人們,敲響了越戰的反思的警鍾。
文章主線是以三次大規模的示威遊行所貫穿的。三次遊行,主人公的身份,形象,心情都是不一樣的。幼年的小羅尼坐在父親的身上,看到了大家熱烈歡迎二戰中回國的老兵,滿心的激動,看著他們身上的榮譽勛章,羅尼有了奮斗的目標,然而,喧鬧的人聲和大隊的人群並沒有讓羅尼看到老兵們的傷殘和顫抖的雙手,這也正是作者留下的伏筆,當全部片子看完後,你就會知道,那是老兵在聽到鞭炮聲後的條件反射,飽經槍林彈雨的他們在身體上的傷確實很深,但心靈上的傷痕更是無法痊癒,只可惜小羅尼並未想到這一點,這也就預示著他的夢想必將重蹈這些老兵的覆轍。
時光如水,生命如歌,轉眼間,越戰結束了,羅尼此時已經是一位下身癱瘓,靠輪椅度日如年的退役軍人,回國後,他失望了,在遊行中,他並沒有得到人民的歡呼與贊許,得到歐德只是反對和咒罵,他傷心了,他以為在越戰中的傷痕,至少是心靈上的,在回國後會得到彌補,但是他錯了,他被自己的信仰弄的身心俱損,不但要面對自己在越南槍殺數十婦孺和誤殺自己同伴的心靈上的巨大陰影,同時也需要面對國內人的反越戰斗爭的批判和責罵,他仍是一個天真的男孩,但這一次,他看到了真實,看到了勛章下的鮮血。越戰的殘酷婉轉的表達了出來,說服意義更加深刻。
漸漸清醒的羅尼不再天真,頹廢不堪的他憎恨社會,憎恨所有人,最終被放逐到了墨西哥了此殘生,可他並未放棄。在那裡,他遇到了同自己相同遭遇的人,同時昔日初戀情人的出現也給了他很大的影響,新的信仰逐漸滋生,生命的希望之光再度燃起,羅尼漸漸的可以以理性的思維去思考人生,也就是這最後一次的遊行,造就了一個強有力的反越戰鬥士的誕生。當這個社會和人民再一次的接受他餓時候,羅尼精神飽滿,胸有成竹,母親的夢想實現了,羅尼終於可以登上講台發表演講了,不過是以另一種方式而已。
湯姆.克魯斯將主人公羅尼這個人表演的很不錯,無論是從細節之上還是從心理上都心領神會,就和當他回家看到自己從前強壯身體照片時的情景,僅僅一個背影和通過相框玻璃反射的昏暗表情,就可以充分體會到羅尼當時的憂郁和傷感。他的每個動作緩慢而有節奏,再如羅尼在家咒罵社會,咒罵自己母親的場景,更能讓人體會到他精神達到極度崩潰時的程度,越戰的負面影響也更加的清晰明了,因此湯姆.克魯斯的突出演技也是這部片子得到我欣賞的一個關鍵。
整部影片並未對越戰戰場情景刻畫許多,短短十五分鍾的鏡頭足以交代事情的原由,作者並不想以戰場上的殘酷來打動人心,這是導演的匠心獨運,因此,整部片子的風格並沒有戰場上的血腥,也少有灰暗的天空,但那美國鮮艷的紅白藍三色國旗足以將主人公籠罩在政治的烏雲下,心靈上的創傷,通過湯姆.克魯斯的精湛演技,使觀眾們從心底里感到憤懣與同情。影片也少有大量配樂,但幾組遊行是相同的配樂在不同的時期都給了觀眾不同的感受,讓片子的本質逐漸明朗。
看完這部片子後,我深刻的認識到戰爭的殘酷以及它影響之惡劣,之長久。這部越戰的反思片在現在這個表面和平,但危機四伏,一觸即發的世界是有很大的警示作用的。同時,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電影中的一個詞——信仰。一個人應當擁有信仰,但像主人公那樣的堅持自己的信仰,到最後又有什麼好的下場呢?但沒有信仰的人同時又毫無成功可言。也許,當初主人公不去聽從父母的教導,不去接受父母賦予他的目標和方向,他會生活的更好,但是,越戰依然發生,歷史不會改變。
整部影片不但給人以心靈上的強烈沖擊,同時也讓觀眾從各方面產生了不同的思考,因此,我覺得這才是這部影片不可多得的地方,也是在眾多戰爭題材的反越戰影片中脫穎而出的原因。
相關評論
越戰,開始之後呢?再之後呢?紛亂之後沉靜在蒼涼的政治荒蕪里。
先前不止一次地抒寫戰爭的豪邁與視覺背後的無限感慨,這就是讓雄性亢奮的意志力的較量,人性真正脆弱的一面仍舊是屬於個體的而絕非所謂的國家榮譽。
越戰文化是孕育在六十年代,思考在七十年代,卻在八十年代綻放異彩。為什麼美國人如此熱衷越戰題材:
⒈冷戰重建政治價值觀
二戰結束,美國經濟飛速發展。美國的不平衡就是色厲內荏地對共+產+主+義的恐慌,共+產+主+義在亞洲、東歐、南美遍地開花,美國在很大程度上想遏制紅色風潮在世界范圍內蔓延。在政治主導的大背景下,朝鮮和越南以聯軍的名義孤立+共+產+主+義打局部戰爭是必然趨勢。《驚暴13天》我們可以看到以軍備威懾和政治陰謀論締結地最後產物,片中有一段對白從花花公子肯尼迪嘴裡說出來似乎有些滑稽的味道,那就是防止蘇+聯成為第二個納粹軸心國。
⒉政治犧牲品與無畏犧牲
《尼克松》將越戰比作政治選舉的籌碼。從如今多數越戰題材電影來看,越戰已經被充分定性為美國政府一大撮激+進+份+子對國民的欺騙,是無謂滑稽的錯誤。價值觀的沖突與戲劇性轉變造成越戰題材在一定范圍內的爭議,有爭議就意味著潛在的觀眾消費市場。
⒊反戰文化流行
女+權、性+解+放、越+戰、共+產+主+義成為當年美國憤青的時髦用語。《阿甘正傳》中的越戰是詼諧幽默的,反+戰+集+會也帶有浪漫主義色彩。越戰不過是跑跑步殺殺人,反戰不過是吸吸毒打著旗號搞搞幼稚女青年,就連大會發言也變成調侃式的情人重聚。
⒋越南的特殊背景
似乎1907年以前越南的歷史是空白,包括文字,簡言就是用漢字書寫其中華歷史。作為中國歷史版圖的屬國,這一點是極為尷尬的。越南也一直迴避這樣的問題,造字運動與規避歷史,接著在果斷與老東家割袍斷義。
越南的形象就如同美國越戰題材電影中不可或缺的越南妓女作風,《生於七月四日》中概括了一句話,一個國家抗爭了近千年。
越南人有韌性的一面,法國人不行,美國人也不行,抱著魚死網破的決心堅決把殖民者與帝國主義者拖進軍事梅毒里。
⒌反思的偽善
越戰題材電影有幾個必然的顛覆性情節。
鱷魚的眼淚:無辜群眾一定是軍事強權的受害者。當然包括兩個層面,一個是美國參軍男青年,另一個則是越南農民。美國大兵在一場無謂的滑稽戰爭中在萬般無奈情況下成長為殺人機器;越南農民一般的群體比較龐大,包括老弱病殘孕,「誤」殺嬰兒是必備的。二戰紀錄片中也有日本婦女將懷中嬰兒拋下懸崖然後自己跳下去的影像,不管是什麼類型的戰爭,受害的總是平民,這一點是毋須置疑的,包括古羅馬到拿破崙還是其他。
妓女是佐餐猛料:幾乎每部越戰題材電影都必然會出現短旗袍戴斗笠披肩黑發的越南性工作者。《第一滴血》也不能免俗,至少史泰龍沒有像在《義大利種馬》來得通透。
《葵花寶典》是這樣煉成的:一般斬斷下體的男人最具有思辨性,他們一般坐在輪椅上但思維比較健全,將作廢的造精機能反噬成腦汁,以超脫常人的能力克服戰爭後遺症。
正是好萊塢導演告訴國民,國家派到越南無辜的混球們就是這樣在打仗,這種紀實性的模式就是為了打破習慣性思維,滑稽的戰爭噱頭荒唐的美國大兵。顛覆傳統模式,美國大兵不是無堅不摧,而是有血有肉且脆弱不完美的人。至少不會像伊拉克戰爭樣板戲《解救女兵林奇》做作得令觀眾產生嚴重的妊娠嘔吐反應。
奧利弗·斯通(Oliver Stone)的越戰三部曲《野戰排》(《 Piatoon》,1986)、《生於7月4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1989)、 《天與地》(《Heaven & Earth》,1993),完全從人個體出發的電影作品。
美國學者將近年來越戰題材中商業與藝術雙豐收的電影進行詳細分析,然後歸結為西方傳統古典藝術的變種。《野戰排》是繼承了莎士比亞《亨利四世》第二部福斯塔夫和霍茨伯的基本內容,《生於七月四日》是荷馬史詩《奧徳修紀》的變種。
其實從三部電影連貫地看,奧利弗斯通對於越戰的思考並不明朗。反倒借鑒在《尼克松》中對越戰的政治觀點便比較切合,我個人認為手法純熟的應該是《野戰排》,奧利弗斯通在表現戰爭或是政治陰謀方面是比較強的,但參雜情感成分的電影便表現出或多或少的生硬與別扭,《門》便是例證,《天與地》的戰爭溫情是粗糙的,我們只能從畫面里了解斯通想表達越戰牽扯下的兩國人民,但以東西方巨大的文化差異,斯通很難將內斂含蓄的東方情結順利融入他的西方思維里。
三部電影里,除了取材爭議或是手法之外,劇本最具備藝術性的應該是《生於七月四日》。作為郎?科維克的真實故事,整個美國夢在他倒下的那一刻開始逐漸瓦解崩潰,其情節安排與沖突是文學性地再現。
電影開篇是童年的郎,一個典型的中產階級白人家庭,與所有四五十年代的美國家庭一樣,他們沉靜在戰後新經濟復甦的美國夢里,虔誠地信奉天主,陶醉在戰後的新美國秩序里。
電影有幾個嚴格的時間段,將肯尼迪的全國電視講話里,郎起航的愛國夢到輪椅上自己的電視演講算是一個奧徳修成長的變奏。
郎是越戰英雄,但回到國內,國內滋長的反戰情緒,與人們對越戰的質疑發展到冷漠。個人價值觀與肢體殘疾在一系列的國內矛盾中激化,從人本角度上講,因為戰爭他失去了一個男人起碼的尊嚴,那麼追逐所謂的國家榮譽變得一錢不值。
有幾處鏡頭的細節鏡頭:七月四日,美國國慶日。二戰老兵坐在輪椅上,聽著「嘭、嘭」的響聲打顫的鏡頭;朗坐在遊街的禮車上同樣打著顫,而街旁人們的面孔卻是沒有表情的蒼白。
價值的顛覆就意味著新的重建。六十年代末國內年輕人的叛逆與個性主導使郎覺得陌生與不解。
當他躺在墨西哥的妓院床上望著墨西哥妓女動情的表演潸然淚下的時候似乎一切的尊嚴與情感一瞬間地迸發。這是起碼的人本尊重,盡管建立在金錢的虛假上面,但郎看到的是新希望。
《阿甘正傳》里同樣有這樣一段,雖然在表現手法上不盡相同,但對於人性辯解與渴望理解尊重的希望是深深沖擊著觀眾的。
郎醉酒後的那段爭吵應該可以看作是整部電影矛盾聚集的中心,十誡中告誡我們不要殺人,但是你的教會你的天主讓我們在越南大開殺戒……政治、宗教、信仰甚至是性都虛假的,那麼我們又該信奉什麼?
的確,老兵歸來的美國不亞於一場新的越戰,榮譽與謊言使我們躊躇在光影的世界裡,盡管知道那隻是電影織造的善意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