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我國八九十年代還有拍關於神呀,鬼呀,宗教一類的電影,怎麼現在沒人拍了.
有拍啊!只不過拍些中國本土的神話片,如:新封神榜、媽祖、聊齋故事等等,聽說近期要拍盤古什麼的,有些題材一直在翻拍。但政府不讓拍或者不愛批嚴格宗教內容的題材。至於恐怖片,現在人們也不想看了,看了太惡心。所以,電影商們也不願投資恐怖片了!
B. 為什麼大陸電影院不能上映恐怖片為什麼中國大陸的電
1.
大陸電影院可以上映恐怖電影
2.
,比如孤島驚魂、筆仙百、貓臉老太太之類都算是恐怖片,只是大陸電影有一個隱度含的規定就是不能版有鬼,因為大陸的上層是不允許有鬼這種迷信的東西出現的,因此大陸影院有恐怖電影,只是幾乎沒有鬼權片。
C. 國家廣電總局明令禁止拍鬼片,也不許電影里出現鬼的形象。
沒說不許拍鬼片,但不許出現超越尺度的血腥恐怖片出現,《午夜計程車》就屬於范圍內可拍的啊,要讓中國內地有像《喪屍出籠》《電鋸驚魂》這類肯定不可能,沒電影分級制度與有天份的恐怖導演那也是空談
D. 為什麼現在不拍靈幻片或者僵屍片了
拍還是在拍,只不過大不如從前,當然國內的就不用多說了,一直以來就是這樣,根本沒有可看性,主要原因是導演們想要掙快錢,次要原因是審核制度,你要知道我們有個廣電總局,呵呵。另外香港還是在拍攝,現今也有不錯的。
不得不說國內的驚悚題材的電影真是讓人失望?當然也不能全怪導演,國情限制了。但是還是得有起碼的道德底線和良知吧,爛到令人無語真是心痛啊,而且不在劇情上面下功夫,偏偏要在海報上面做起了手腳,吸引別人的眼球。如果國產驚悚片再這樣拍下去,可能沒有人會觀看了吧。
接下來讓大家看一看這些辣眼睛的海報和標題。
用大尺度的照片吸引觀眾
我不明白這個海報的意思,告訴我們這個女孩身材挺好的?豐臀的廣告嗎?確實能吸引到一些人,但是估計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吧。感謝這位女演員大尺度的貢獻。
捆綁
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幾乎所以的恐怖片都有捆綁這一元素,看來導演私底下很喜歡玩這個嘛,用鏈子捆的,用繩子捆的,反正是各種花式捆綁。換點新花樣好嗎。
筆仙
原本筆仙是韓國拍出來的,然後國內就開始盜用名字,稍微修改一下就可以了,網上出現了很多關於筆仙的電影,參差不齊。總的來說都是辣雞。有點更過分不改名字直接加個1就可以了,這都是電影節的大神啊。
現在來關注一下香港的電影,國內已經上映過一部,而且評價還是蠻高的。
僵屍
我們記憶力最深的就是林正英先生的僵屍系列電影了,很經典。後來香港的僵屍片開始沒落了,直到現在這部片子才又有了點香港的味道。而且還有老演員的助陣,值得一看。
盂蘭神功
坨地驅魔人
最近張家輝轉型導演的2部驚悚片還不錯,可惜沒有在內地上映,這也是對香港恐怖片的一種懷念和繼承,希望他能拍出更好的來。
1,政策的原因。建國後不能出現鬼、不能成精,所以國內的靈異片會規避審核風險。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做《沒有鬼的N種理由》,總結出國產恐怖片沒有鬼的套路。一是做夢、二是精神病;三是幻覺;四是小說;五是走進科學。最後一個稍微解釋一下,就是以科學的理由來解釋靈異與驚悚。這等於讓靈異、驚悚電影沒有了核心,被觀眾詬病也在所難免。
2,靈異、驚悚類型電影的市場較為低迷。香港僵屍電影最火的時候,也就1985—1995年這十個年頭。1985年,《僵屍先生》在香港能賣出2000多萬,同年台灣的票房也位列十大賣座之一,超過2000萬;同時,《僵屍先生》也捧出林正英這位明星。
可到了1995年,僵屍電影的市場已經很萎靡,都是在虧錢,拍不下去了。如果內地是出自於政策的原因,拍出來的靈異、驚悚的電影不盡如人意,那麼為什麼沒有政策限制的香港,最近十多年拍出來的靈異電影屈指可數呢?市場不夠大,投資就不夠多,拍出來的電影質量就等而下之,如此惡性循環下去。
3,中國的電影市場還成長中,編劇、電影人等都在成長。從2017年的情況來看,電影市場理性了很多,不再去過度追求大IP、大流量明星,一部好電影能獲得好的票房與口碑。《不存在的客人》這部西班牙懸疑推理劇在國內取得不錯的票房和口碑,值得我們去學習。中國電影會越來越好。
《僵屍》近年少見的恐怖片,為了在內地上映,在片尾把全篇內容改成男豬腳的臨死幻覺,可以最後沒有上映!不然這票房也會很好。
以前香港電影黃金時代,有幾大主題電影,總結出來就是警匪片,黑幫片,僵屍片(鬼片),功夫片,武俠片。
其中,鬼片以僵屍片最多。
其實大家如果留意,每年,鬼片類型還是有的,只是口碑紛紛撲街。這樣先從審查制度說起。
香港是有審查制度的,所以在創作自由度上,其實比大陸還要寬松,因此恐怖片驚悚片製作上也更大膽。其實今年好的僵屍片還是有的,比如這部《僵屍》。
而香港電影黃金時代沒落之後,輪到大陸為主的華人電影產業崛起,其實從這個角度來說,華語電影的類型產出會更多,也更豐富。
仔細看下來,確實如此 ,每一年華語電影的恐怖驚悚片類型,還是有的。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影片為何知名度這么低,而且觀眾不待見,口碑紛紛撲街。
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因為審查制度,恐怖驚悚片創作自由度沒有這么高,比如太恐怖會被刪減掉,太血腥也會被刪減掉,太嚇人也會被刪減掉。
因此久而久之,國產的恐怖驚悚片的嚇人指數也就那樣,故事嘛,就越寫越差,越寫越爛。
除了這個外部原因,內部原因當然也是國內觀眾對僵屍片已經視覺疲勞,老實說,僵屍題材的電影,其實也就是潮州,南方的特色,對於北方以上的國內觀眾來說,其實沒有這種僵屍文化。
只是說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華語電影類型空缺,再加上香港電影黃金時期,拍什麼觀眾只能看什麼,也就造就了很多僵屍片涌現。
而如今,不過是國內還是國外,類型電影越來越豐富,僵屍都分成了腐爛僵屍,病毒僵屍,行動緩慢的僵屍,行動快速的僵屍等等。
因此香港的清朝僵屍,也就排不上號了。既然沒有觀眾市場,電影人也就不太想接觸這個清朝僵屍題材了。
一句話說話,林正英拍的僵屍鬼片為什麼好看,那是因為最接近本源真實性,裡面很多出現的場景能夠結合鄉下所以往出現的場景,而現在的鬼片電影除了特效還是特效,現在的小鮮肉,拍不出經典!始終要相信,經典永遠不過時!
市場需要什麼,就會拍什麼題材的電影。
現在的市場,看靈幻片,僵屍片的人很少,也不太有人會喜歡,現在的恐怖片也不是這種題材的了。現在市場上都是科幻片什麼的。並不是因為林正英大師去世了才少的,只是因為時代進步了,觀眾需求高了。
也可以這么說,以前的電影技術不太先進,放映的環境也沒現在這么好,更沒有3D這一說。拍僵屍片就會很容易吸引觀眾,就有的賺。現在呢,3D、4D的都出來了,放個僵屍片,沒有恐怖片恐怖,沒有動作片好看,沒有科幻片高級,想想就覺得尷尬。
像成龍大哥以前拍的《醉拳》、《蛇形刁手》、《師弟出馬》 ,那種的武打片也很少有人看了,因為時代變了,現在的人都追求 科技 ,追求新鮮,以前的電影從小就看過,到了現在也就沒有新鮮感了。林正英的電影《僵屍先生》、《僵屍家族》、《僵屍道長》,什麼的還是非常好看的。
不過我覺得,如果有導演去拍一部這種電影,應該還是有不少人看的,畢竟都是回憶,都是經典!都是人生路上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其實背後的原因很簡單, 本質上是因為香港電影沒落了 。
當然,可能作為一種地域概念——香港電影依然存在,而且近幾年也出了一些比較不錯的港片,尤其以警匪類為主,像前幾天據傳開始認真拍電影的王晶導演的《追龍》,再或者是講述賊王的電影《樹大招風》,或者是文藝懷舊類的《那一天我們會飛》。
但是僵屍片和帶有香港風味的僵屍片是越來越少了。
大陸的 娛樂 產業崛起後,香港電影產業受到了一定的沖擊,這是其一。
其次,香港電影在黃金時代(90年代中後期前)後,影片質量高度密集,呈現量產化,市場審美疲怠。
此時,大陸的 娛樂 產業開始慢慢崛起了。
香港電影的主要消費地區如日本、韓國的電影產業也紛紛崛起,甚至在工業上可以勝過香港電影,此時香港的電影市場陷入了低迷時期。
電影市場本質上是逐利的市場,人們拍電影是為了賺錢的,賺不到錢,誰還做呢?
於是香港電影的幾個重要類型:如無厘頭喜劇、僵屍電影、警匪電影,也慢慢的式微了。
尤其是僵屍電影,在僵屍道長林正英去世後,僵屍電影再無接班人。
值得高興的是,隨著大陸市場的繁榮,香港電影在其帶動下也有了復興的勢頭。
題主說看不到這樣的電影了,其實還是有的。
2013年,麥浚龍拍了一部《僵屍》,就被譽為香港僵屍片的復興之作。
豆瓣評分高達7.7分,好於94%的恐怖片。
再之後,大概是2014年-2015年,網路大電影市場興起。
當時許多製片方瞄準了市場上僵屍電影的空白,和當時網大領域屬於工信部管轄,沒有廣電限制的政策便利,出產了一大批僵屍網路電影。
質量呢,說實話參差不齊。
當中也有不少香港或廣東的製片公司製作這樣的電影。
遺憾的是因為觀眾的審美提高,特效技術的發展。
像香港黃金時代拍攝的那些以化妝、道具為主要僵屍表現手法的原汁原味的電影。
還是很難激起市場的震動啦。
不是不拍靈幻、僵屍片了,是拍的少了而且現在的僵屍靈幻片大部分製作相當粗糙,觀眾也不會選擇去看,不關注自然也就覺得不拍了。 其實還是有的,你只能說他沒落了,當然屬於僵屍片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比如,如果你去某個視頻網站的電影頻道搜索華語恐怖片,你會發現總有這么幾部是有關「道長」類的靈幻電影。
但是你會去看么?但看海報和劇名就能感到一言難盡,除非抱著獵奇的心理去點開看之外,剩下的大概是真愛粉了。當然近幾年也有兩部不錯的靈異電影。一部就是麥浚龍的 《僵屍》
《僵屍》是向傳統僵屍片致敬的電影,誠意滿滿。在「道長」的捉鬼技能上面也加了創新,不再是英叔那套「糯米、雞血、墨斗線」了,還因為特效的加入讓這部電影充滿了恐怖氛圍,開放性結局,是近期最佳僵屍片。
老派僵屍電影演員的加入更是這部電影最大的看點。喜愛僵屍電影的觀眾都清楚,陳友、吳耀漢、鍾發著幾個都是英叔當年僵屍片里的常客,一般都是扮演師出同門的師兄弟,一起捉僵屍。而錢小豪更是經典僵屍電影《僵屍叔叔》中英叔徒弟的扮演者。
所以,要是想看現代一點的僵屍電影最推薦看這部了。至於為什麼僵屍題材的電影越來越少,大概是這個題材已經沒落了。講述茅山道士、僵屍題材的電影黃金期在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初。林正英的《僵屍先生》算是以僵屍為主的電影的開山之作,林正英從此也成了道長專業戶。
英叔自己查詢資料外加上創新,研究出一套捉僵屍的方法,「雞血、糯米、墨斗線、桃木劍等」成了標配。隨著《僵屍先生》的大獲成功,僵屍題材立馬就遍了香港。 那個時候的香港電影圈是速食狀態,什麼題材火了所有製作人都開始拍這個題材,於是在這僵屍電影題材井噴期間,拍出了很多僵屍電影,但是這種題材無非是恐怖片的一個分支,拍的多了難免會有重復,造成觀眾視覺疲勞。這確實加速了僵屍片的沒落。
不過英叔自己算是僵屍電影開創者,他一直也努力對僵屍電影創新,就比如《非洲和尚》。所以英叔的僵屍片還算是僵屍題材電影中的一股清流,而我們看到的90年代的經典僵屍片幾乎都有林正英的身影,而僵屍這個題材也靠著林正英一人撐下來的。
1997年,林正英的早逝無疑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僵屍片的迅速沒落,觀眾心中經典道長形象沒了,後來看僵屍片的觀眾越來越少,僵屍片沒落了。
其實屬於僵屍電影的時代早就過去了,現在再拍僵屍電影也趕超過不90年代的那些經典,這么多年過去了,還是英叔的僵屍電影最好看
其實蠻喜歡看僵屍片靈幻片的,最近又在重新追老片,都看了n遍了,還是覺得好看,自從林正英去世了鬼片僵屍片都沒有了,有的鬼片基本演到後邊會就是神經病。真想看到像以前那種僵屍片
其實一直在拍,但是規定不許有鬼有妖精,之前的經典都是香港電影作品,但是香港電影現在被沖擊的不成樣子。坨地驅魔人,這類影片都是嘗試,都沒什麼太大影響力。導致很多人以為沒人拍了。
E. 星爺的回魂夜是部內涵到極點的電影怎麼被埋沒了
針對你的問題所做的影評: 喜歡周星馳電影的人數以億計,喜歡回魂夜的卻似乎不多。在我看來,這個電影是周星馳想要拍出有自己想法的電影的真正首次嘗試——之前的國產凌凌漆也有初步的涉及。電影里leon關於人類恐懼的根源的分析非常精彩,情節也很跌宕起伏。不過我覺得這個電影主要想表達的是對人的偏見和虛偽的抨擊,以及信任的可貴。我不認為我的看法是穿鑿附會子虛烏有,我認為我的看法是這個電影所真正意圖表達的。
我並沒有再看一遍這個電影,只是挑著看了一些,憑著記憶寫下了這么點兒東西。
1、偏見。
對偏見的刻畫出現的最早。在電影開始的相當長時間內,觀眾在享受刺激的劇情的同時,對Leon的身份卻一無所知,直到點明他是神經病,生活在重光精神病院。而這個身份的曝光是通過盧隊長對他的質疑而極自然的引出來的——盧隊長覺得他「說話怪怪的,是不是神經病?」重光精神病院里的精神病人個個都是高人,都是對某一領域的痴迷到了入魔程度的高人,所以不被世人所理解(這和《大腕》里關於精神病院的描繪如出一轍)。電影里將這種偏見的原因歸結於傳統和教育(或者說文明)所造成的僵化思維,leon說:「你這么說是你自以為受過高等教育,出入什麼上流社會,是你自以為是的學識認為屎是無聊跟污穢,就等於你老媽或大姨媽從小到大告訴你鬼是恐怖的一樣,就算這坨屎不臭你也一樣看不起它,鬼不過來咬你你也一樣會害怕,如果大家能夠反轉這個觀念那就行了。」在另外一個場景里,leon再次對僵硬的思想表達了抗議,他說:「七孔流血是七孔流血,死是死,是兩回事,千萬不要混淆。」
一切不符合傳統倫理道德的觀念和做法都被認為是另類的、怪異的、非正常的,這些人則被視為神經病。人們只相信自己可以證明的事情,他們不停的給自己畫上各種各樣的圈,鑽進去就不肯再出來。整個文明史,人的偏見越來越多,而那些打破偏見、建立新的道德標准和價值標準的人則被視為聖人。在新的標准建立之後,這標准很快又會成為一個新的圈,人們則又開始等待著下一個聖人的降臨。人類歷史就是不停的給自己畫圈的歷史。
2、懦弱和色厲內荏。
電影中關於虛偽的戲份相對是比較少的。在leon訓練保安員的膽量時,他說自己有神功護體,刀槍不入,讓那些人捅他一刀。由於他之前的怪異表現,眾人對他的容忍差不多已經到了極限,每個人都充滿著憤怒的情緒,拿著傢伙叫囂著要砍死他。這個時候,好戲上演了——鐵膽和李力持扮演的保安登場。他們都氣勢洶洶很牛逼的樣子,卻沒有一個人敢捅他。李力持尤其典型,一開始讓leon把手伸出來,看他真的伸出手來之後,他反倒不敢砍了,又說把另一隻手伸出來,之後又讓把頭伸出來。他明明缺乏勇氣,可是卻很會為自己找借口自我安慰,他說,「如果我殺了你,我不也要坐牢嗎?哼,我才沒那麼笨。」後來leon一再挑逗他,他還是不敢,最後終於承認「我該死,我沒有勇氣,我不敢殺你。」他們不敢捅他,因為他們不相信他真的刀槍不入。
另外比如,在回魂之夜敲響十二點之後,鐵膽被嚇破了膽,嘴裡卻喊著:「我呸,我鐵膽什麼沒見過,我,我喝口水。」也是一樣的道理。
3、信任。
整個電影的絕大多數時候,沒有人相信leon。盧隊長的角色非常有意思。盧隊長是個老好人。當大家都被leon搞的快要崩潰嚷嚷著要砍死他的時候,盧隊長來當和事老,他同樣是不信任leon的,同樣覺得leon不可理喻,但是他很同情leon,他的眼神說明了一切。他對leon說:「老兄啊,你不要發神經了,今天早上的事情已經把他們氣瘋了(實際上他也氣的不輕),你還想怎麼樣?他們要砍死你,現在是群情激奮,不要說是他們,連我也想砍死你。」他在勸leon,他覺得是為了leon好,他覺得他是在挽救他,結果leon不認賬,反而讓他帶上新發明的飛行器試試看能不能飛出去,於是盧隊長很震驚很傷心,覺得自己一片好心,leon竟然不理解,他說:「啊?我盧雄明明知道你是個瘋子,我還在保護你,希望有一天你可以成才,可是,你竟然這樣跟我說話,叫我飛出去?!」——老好人沒當成,他對leon徹底失望了,覺得他是個徹頭徹尾的瘋子,他加入了喧嚷的群情激奮的人群,宣稱要砍死他。盧隊長代表了一類人,他們和所有人一樣,腦袋中的偏見根深蒂固,但是他們比較善良,他們對自己的偏見充滿信心,他們去當老好人,想用自己的觀念來矯正他們認為是另類的不正常的人,那些瘋子。
只有阿群相信leon。她去精神病院找leon的時候,leon二話不說,劈頭就問:「你相不相信世界上有UFO,尼斯湖有水怪?」阿群說信,leon就和她握了手,說:「可以溝通」。他尋找的是一種認同,因為他遭受了太多的冷眼。對於leon這樣的不被人理解的「天才」人物來說,他需要的不是充滿著偏見的善意,而是對他的觀念和行為的認同,是真正的信任和理解。阿群相信他,相信leon刀槍不入,她捅了他一刀。之後她甚至相信自己那一刀真的正好切下了leon的一段正在發炎的盲腸。阿群是整個電影中唯一始終相信leon的人,因為阿群是女人,女人最愚蠢,因此也最天真,偏見也最少。
Leon也知道阿群信任他,他對於阿群對他的信任有充分的信心。所以當他數次要求阿群跟自己的拍子走而阿群數次拒絕之後,他直接砍了阿群一斧頭,因為他看到阿群已不再信任他,那麼只有一種可能——她不是阿群。從他砍了她一斧頭的時候起,我知道他們實際上已經相愛了。Leon死後,在他的回魂夜,他看到阿群,一直盯著她看,超復雜的眼神,然後很開心很復雜的笑了,對她說:「不好意思,朋友多,應酬也多,所以回來晚了。」接著話鋒一轉,說:「你今天真漂亮。」我覺得這句話好真誠好動人好溫暖,阿群也這么覺得,所以她也笑了,也笑的很開心,不過一點都不復雜。
4、關於李力持
李力持是一個色厲內荏的人,他和別人一樣充滿偏見、靈魂虛弱,但是他卻表現的很強勢。leon手裡拿著一坨屎,沒有人敢去碰。李力持敢。他根本就不認同leon的一套說法,因為他根本就沒有去想leon的話有沒有道理,或者說他根本就不屑於去聽去想,他的心態是高高在上、不屑一顧的,他就覺得leon是傻逼,他要證明leon在扯淡。這種偏見是最頑固的,因為這種偏見並非是基於哪怕起碼的思考所形成的判斷,而純粹是基於直覺的偏見。他用手蘸了蘸那坨屎,然後迅速了擦了手。但是leon把屎全抹到了他臉上,結果他受不了了。
後來在回魂夜,凌晨的鍾聲響起的時候,所有人都嚇得哇哇叫,包括李力持,但是叫完發現沒事,這個時候李力持迅速的再一次開始表現他的「強勢」和色厲內荏,他說:「看你們這群窩囊廢,哪有那麼多鬼啊,十二點有鬼,我就是鬼!全部都神經兮兮的,你們慢慢陪他抓鬼吧,我要回家洗澡了,我不幹了。」他甩門而去,在門口看到了李氏夫婦的鬼魂,於是他迅速的回到了leon的身邊。這是他在電影里第三次被leon挫敗,這次他終於服帖了、老實了。隨後更好玩兒的是,當leon告訴大家怎麼對付厲鬼的時候,他竟又迅速的教訓起別人來。這正應了leon的一句話——「有時候面子是自己湊上來丟的。」這個角色塑造的真是典型至極,他同樣代表了一類人。
電影的最後,僅剩的鐵膽和大膽已經成了leon的傳人。一個律師同樣陷入了鐵膽等人之前的那個圈,偏見充斥著他的腦袋,而偏見的來源再次被指向了教育和傳統觀念,這個律師說:「真差勁,想不到我堂堂一個大律師,會跟你們兩個瘋子一起發神經,再怎麼說我也曾經受過高等教育,出入上流社會,竟然會相信擦了眼葯膏之後會看到鬼魂……」
5、小亮點。
①開會的時候,Leon要吃東西,他點的是「豆豉蒸柳丁和青椒豆腐乳西瓜」,買飯的人就要出門的時候,他又很悶騷的加了個要求:「小辣就可以了~~」。我覺得這和國產凌凌漆里的豬肉販喝Dry Martini是一個意思:身份再低,對生活的姿態不能低。
②四個人在天上飛的時候,一個孩兒給女朋友打電話,說:「我這個人不會說謊,你相信我,我從來也沒有說過謊,你就相信我嘛!喂,有四個人在天上飛啊,阿美,我真的沒有說謊。」我覺得這孩兒跟他女朋友長不了,因為他女朋友不相信他。
F. 香港為什麼不拍鬼片了
香港的鬼片十分經典,曾風靡一時,但由於時代進步,中國改革,學習科學,反對封建迷信,又因為香港回歸,所以幾乎很少有了。
其實不是香港不出鬼片了,而是沒有好的鬼片了,近幾年香港出的鬼片有《坨地驅魔人》、《盂蘭神功》、《有客到》、《死開的啦》、《僵屍》。
這其中也就是《僵屍》這部電影能看,而《僵屍》這部電影更是直接的影射出香港僵屍片乃至鬼片的沒落。
香港為什麼不拍鬼片了 鬼片代表香港電影的沒落
從當初的百花齊放,到現在的無人問津,再到九叔西去,午馬殞落,門派人丁飄零,當初鬼片的那一批老演員也都去世,這就像是一個時代的落幕。
其實不僅僅是鬼片,整個香港的電影都在走下坡路,不知道等到劉德華、古天樂、張家輝這批演員都拍不動電影的時候,香港的警匪片是不是也會像鬼片一樣「消失」?
其實,也不是香港不出鬼片了,而是沒有好的恐怖片了。近幾年香港推出的鬼片有《坨地驅魔人》、《盂蘭神功》、《有客到》、《死開的啦》、《僵屍》等,但和當下的大多影片一樣,都是以商業為直接目標,很容易被沉澱淹沒。
這些當中也就是電影《僵屍》還能看一看,而《僵屍》這部電影更是直接的影射出——香港僵屍片乃至鬼片的沒落。
從當初的百花齊放,讓影迷大呼過癮。隨著九叔(林正英)的西去,午馬殞落,門派人丁相當的飄零,而當初鬼片的那一批老演員也都去世,如今的港式恐怖到了無人問津的局面。這就好比一個時代的落幕啊。
創新方向的失敗。到僵屍片最後的那幾年,不管那些班子裡面的人如何發力都還是難以挽回當年的榮光了,比如說《非洲和尚》,是因為當此類電影逐漸的讓觀影者失去了當年的新鮮感。第一部僵屍片《僵屍至尊》一炮而紅的原因之一,也是因為它帶給當時整天看著武俠片,功夫片或者喜劇動作片的影迷耳目一新的感覺:原來大家打打鬧鬧的題材還可以這么的新奇。接下來,由於僵屍片的受歡迎,香港電影就一下子充斥了各種各樣,良莠不齊的僵屍電影,這就讓觀眾的新鮮和驚喜瞬間消耗殆盡。最後,除卻了少數的成功創新(電視劇《我和僵屍有個約會》)之後,隨著觀眾的新鮮感耗盡也就衰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