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你知道哪些以坦克為題材的電影
以坦克為題材的電影有,狂怒,白色虎式,血戰1944,鐵魔戰將,坦克大決戰,戰略大作戰,莫斯科保衛戰,撒哈拉沙漠阻擊戰。之前我看的那個殺破狼就是吳京演的一個電影戰狼,他裡面就是以坦克為題材的一個電影的,我覺得還是特別有戰爭性的那種。
『貳』 情感的電影好看還是戰爭的電影好看
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喜好。一般情況是血性男子喜歡戰爭題材的電影,認為戰爭題材電影好看。情竇初開的女性喜歡情感電影,認為情感電影好看。
情感電影也有很多觀眾,很受年輕人追捧,總之不能一概而論,不同群體的喜好是有區別的。
『叄』 俄羅斯喬治亞戰爭的中國深思
戰爭回放——
陸海空網,全維「閃擊戰」
★快速動員駐格的俄維和部隊50分鍾就從駐地抵達茨欣瓦利,俄第58集團軍在接到命令140分鍾內即完成一切作戰准備
★空降奇兵一個連的俄空降兵突然在當時駐有一個格軍山地營的塞納基陸軍基地上空從天而降,打了守衛在那裡的格軍一個措手不及
★全維攻擊開戰後,俄羅斯對喬治亞的網路攻擊迅即全面展開,使得包括媒體、通信和交通運輸系統在內的喬治亞官方網站全部癱瘓
俄格戰爭以喬治亞軍隊的「閃擊戰」拉開序幕。根據南奧塞梯首府茨欣瓦利的地形特點,格軍兵分三路,在蘇-25強擊機的配合下,使用T-72坦克、BMP-1/2步兵戰車、「達納」152毫米自行火炮、BM-21火箭炮等重型武器,「陸空協同」分別從南、東、西三個方向突入茨欣瓦利。由於准備充分,戰斗進行得異常順利,僅用時不到13小時,格軍就攻佔了茨欣瓦利,並向烏比阿吉、凱梅爾等地攻擊前進。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久等了」的俄軍迅速做出反應:在時任總統梅德韋傑夫做出將格軍驅逐出南奧塞梯的決定後,駐格的俄「維和部隊」50分鍾就從駐地抵達茨欣瓦利,而素有「高加索之狼」美譽的俄第58集團軍在接到命令後140分鍾內即完成一切作戰准備,包括燃料、彈葯補給等,並開始實施越境行動,顯示出了極高的戰備水平,讓人不禁聯想起科索沃戰爭中俄軍快速搶占普里什蒂那機場中那「神兵天降」的一幕。
俄軍在此戰中的驚艷表現當然不止反映在能以「閃擊戰」回擊「閃擊戰」,還突出表現在陸海空網對喬治亞的全維打擊。陸軍方面,俄第58集團軍是一支具有濃郁蘇聯特色的重型裝甲機械化部隊。在抵達茨欣瓦利外圍後,即從北、東、西三個方向形成了圍攻部署,並向茨欣瓦利南部的喬治亞重鎮格里實施穿插,截斷了格軍退路,還直接威脅格首都第比利斯,讓深入南奧塞梯的格軍迅速陷入腹背受敵的不利態勢,使格軍未戰已人心惶惶。隨後,第58集團軍以重型火炮的猛烈炮擊為先導強攻茨欣瓦利。戰斗中,俄坦克部隊吸取了在車臣首府格羅茲尼血戰中的教訓,與步兵分隊加強協同齊頭並進,不僅增強了打擊效果,還大幅降低了戰損率。
為一並解決阿布哈茲問題,俄軍還開辟了「第二戰場」。俄第74空降師部分兵力進占阿布哈茲與喬治亞接壤的科多里河谷邊界一帶,並於8月12日凌晨發起攻擊,包圍了格特種作戰旅一千多人,將其徹底趕出科多里峽谷。值得一提的是,在阿布哈茲其他戰斗中,「塞納基空降」成為戰史經典:僅一個連的俄空降兵突然在當時駐有一個格軍山地營的塞納基陸軍基地上空從天而降,打了守衛在那裡的格軍一個措手不及,使其不戰而逃。據說,俄空降兵進入該基地的第一項任務居然是「享用基地食堂主人沒來得及吃的早餐」。如此「閑庭信步」未免誇張,但也恰恰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俄軍戰術上的成功:不僅以少勝多,而且兵不血刃。
俄軍的「空海打擊」也十分給力。開戰之初,俄空軍即已完全掌控了南奧塞梯直至喬治亞全境的制空權。俄軍戰機對喬治亞當面守軍和縱深內的戰略目標進行了空襲,包括對直至格首都第比利斯軍用與民用機場的襲擊。這種「縱深打擊」是在向格軍民表明,1968年佔領捷克首都布拉格的行動隨時可能再現,而此舉,對格民心士氣的打擊被證明是致命的。同時,占據絕對優勢的俄黑海艦隊對格實施全面海上封鎖,以斷絕一切可能的軍事物資供應,特別是烏克蘭和西方國家對喬治亞在戰爭期間的武器供應。
此次俄軍的亮點之一還包括網路進攻。開戰後,俄羅斯對喬治亞的網路攻擊迅即全面展開,使得包括媒體、通信和交通運輸系統在內的喬治亞官方網站全部癱瘓,對格軍事行動造成了一定影響,特別是直接影響到了喬治亞的戰爭動員與支援能力。
面對俄羅斯排山倒海般的進攻,喬治亞被迅速擊潰。格軍開始從佔領的各處地區沿公路後撤,公路上的格軍裝甲目標成了俄空軍的活靶子,從茨欣瓦利通向哥里和首都第比利斯的多條道路,成了格軍的絕命之路,被摧毀的坦克、步兵戰車、裝甲輸送車和汽車隨處可見,被遺棄的榴彈炮和迫擊炮遍布城區,其慘狀直追海灣戰爭中被聯軍追殲的薩達姆部隊。
俄軍僅用兩天時間就開辟了喬治亞東西兩條戰線,其作戰行動速度之快,絲毫不亞於美軍2003年在伊拉克的「快速決定性作戰」。有美高級軍官也坦承:「雖然事先已料到俄軍的行動速度,可他們實際的行動還是比我們預料的要快得多。」
俄羅斯——
後發制人,有備而無患
★判斷准確隨著喬治亞堅定倒向北約,妄圖依靠西方對抗俄羅斯,俄高層判斷,和平時日無多,戰爭為時不遠
★預案充分2005年,俄軍啟用全新作戰計劃,包括在各種應急情況下對戰區力量與艦隊的調遣,甚至細化到連一級調動
★彰顯實力在這次「閃擊戰」中,俄軍以速度和規模向世人證明,俄軍依然還是世界上最強有力的軍隊之一
6年來,一直有人在質疑是否真是喬治亞開的第一槍,因為實在是驚訝於後發制人的俄軍居然能夠「後發而先至」,迅速扭轉乾坤。其實,俄軍之所以能後發制人,很大程度上來源於俄高層對「高加索變局」的准確預判。蘇聯解體以來,圍繞著南奧塞梯以及阿布哈茲問題,俄格雙方齟齬不斷。而隨著「玫瑰革命」後薩卡什維利的上台,喬治亞堅定倒向北約,妄圖依靠西方的撐腰對抗強俄,更讓俄高層認識到,與喬治亞之間的這場戰爭不存在會不會爆發的問題,而只存在何時爆發的問題。特別是自2008年2月科索沃獨立以來,喬治亞和南奧塞梯發生多次交火。俄高層更判斷,和平時日無多,戰爭為時不遠。
分析認為,俄軍之所以能達成陸海空網的全維閃擊,同俄第58集團軍的「模塊化編組」密不可分。俄第58集團軍除編有常規的摩托化師、機械化旅外,根據外高加索地區作戰需要還編有空降師、山地作戰旅、直升機團和5個工程團,特別是還編有戰術航空兵第4軍。這為陸空聯合作戰奠定了編制體制基礎。盡管與美國等「現代」陸軍相比,俄式「模塊化」有幾分「土氣」,卻是對第一次車臣戰爭中俄軍兵種條塊分割、難以統一指揮使用、造成大量傷亡的流血教訓的總結,是在未打破大陸軍體制、陸海空尚未能實現真正聯合條件下的一種最優選擇。其實,不管是傳統的,還是現代的,只要是實用、管用的就是最好的。正所謂:「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俄軍之所以能後發制人,還主要得益於俄軍極高的戰備水平。普京上任後,大刀闊斧地進行軍事改革,不僅改進了武器裝備,提振了軍隊士氣,更細化了作戰計劃:2005年,俄軍啟用了全新的作戰計劃,包括在各種應急情況下對戰區力量與艦隊的調遣,甚至細化到連一級分隊的調動。有預案,俄軍自然能有條不紊、成竹在胸。更有針對性的是,就在俄格戰爭爆發前數周,參戰的俄第58集團軍剛剛結束「高加索2008」軍事演習,而這場軍事演習的矛頭正是直指當時已躍躍欲試的喬治亞軍隊。正如美堪薩斯州立大學的俄問題專家赫斯伯靈所說:「這一演習與他們數周後在喬治亞實施的行動一模一樣,這場演習完全就是一場綵排。」
可以說,在准確的戰略預判和充足的戰斗准備條件下,等候在俄格邊境後的第58集團軍,就像等在起跑線後的運動員,只等格軍第一聲槍響作為「起跑的號令」就迅速越過邊境,所以其「神速」雖看似在意料之外,但卻在情理之中。在這次「閃擊戰」中,俄軍顯示了強大的軍事實力,以速度和規模向世人證明,盡管沉寂了多年而默默無聞,俄軍依然還是世界上最強有力的軍隊之一。
喬治亞——
戰略誤判,先勝而後敗
★戰略誤判格政府高層認為有美國做靠山,俄羅斯不敢出兵,後又將希望寄託在美軍出兵或者西方斡旋
★力量懸殊格武裝力量與俄相比太過弱小,傾國之力也只有現役人員21547人,裝備128輛坦克,9架戰斗機
★意志薄弱格軍戰前已有五分之一軍人明確表示不願打仗,並有近十分之一的人在教育後因不知悔改而受罰
喬治亞盡管沒有笑到最後,但在此戰中也並非全無亮點:格軍在最初的20個小時內占據主動,迅速擊敗南奧塞梯軍隊,並一度攻佔其首府茨欣瓦利。然而,戰術上的勝利絲毫不能彌補格政府高層戰略上的誤判,而後者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喬治亞戰敗的命運。
格政府高層先是錯誤判斷,有美國這個靠山,俄羅斯不敢出兵,後又將結束戰爭的希望寄託在美軍出兵或者西方的外交斡旋上。然而,美國大兵沒有到,俄羅斯大兵卻打得異常兇狠。而最終,以小欺大的局面,只能產生以卵擊石的效果。
畢竟,格武裝力量與俄相比實在太過弱小,傾國之力也只有現役人員21547人,裝備128輛坦克,9架戰斗機。這點家底不要說與整個俄軍相比,即使與對面的俄第58集團軍相比,在軍隊數量、武器裝備和海空軍力量支援配合三個方面均處於絕對劣勢:格軍隊數量只有對手的五分之一,武器裝備盡管也有剛從西方引進的新武器,但大部分還都是蘇式的老裝備,重型裝備水平更是遠低於俄軍,僅有的一些T-72許多還拋錨在軍隊機動的路上,再加上個位數級的空軍和海軍裝備,三軍基本不具備起碼的聯合作戰能力。以弱凌強,以小欺大,是明顯違背作戰常識的莽撞之舉。因此,戰局未啟,勝負已成定局。
然而,喬治亞在先發制人的有利條件下還敗得這么慘,確實還是讓人大跌眼鏡。仔細分析,除戰略誤判外,格軍士兵的戰斗精神也值得反思。回想此前的兩次車臣戰爭,盡管同樣是面對俄軍,車臣武裝分子的死拼到底讓俄軍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反觀格軍,信息化武器裝備不少,但正如指揮這場戰爭的喬治亞前國防部長所言:「格軍最大的失誤就是重視技術,忽視了對軍人的精神塑造。」據統計,格軍戰前已有五分之一軍人明確表示不願打仗,並有近十分之一的人在教育後因不知悔改而受罰。戰敗後,許多格軍士兵不僅沒有恥辱感,還借口稱喬治亞人天生不會打仗,敗給俄羅斯是應該的。如此懦弱的精神狀態和頹廢的戰斗意志,可以說仗未打,勝負已定。這不禁讓人感嘆,毛主席關於「鋼多氣少」還是「氣多鋼少」的論斷在信息化武器裝備高度發展的今天聽來仍覺振聾發聵。
俄軍反思——
暴露問題,大勝非完勝
★主戰裝備戰爭中,俄軍近95%的裝甲武器都達到了最大使用年限,甚至有約15%的武器未戰先失效
★互聯互通俄軍指揮仍主要依靠傳統步話機及電台,而這些老舊裝備在戰爭中極不可靠
★訓練水平俄軍飛行員訓練時間短,戰爭中誤炸誤傷的情況廣泛存在
任何一場戰爭都無法做到盡善盡美。俄羅斯在收獲戰爭勝利的同時,也暴露了許多不足,從而讓世人只能說,俄羅斯贏得了一場大勝,但並非完勝。
首先,主戰裝備水平低下。盡管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更加上高加索是俄軍的重點建設方向,俄軍事裝備同美歐強國相比,仍然相當落後。戰爭中,近95%的裝甲武器達到了最大使用年限,甚至有約15%的武器未戰先失效,以至在俄軍開進的過程中,竟然經常會出現一些坦克中途拋錨堵塞行軍線路的現象。另外,俄軍空襲仍主要使用舊式炸彈,即使是有限的精確制導武器,也仍主要停留在二代水平,受地形、天氣、光線等因素影響非常明顯,經常受到格軍的電子干擾。對比美軍在伊拉克戰爭期間地面裝甲部隊的快速決定性作戰和空軍絕對制空的精確打擊,兩軍在裝備上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
其次,互聯互通能力欠缺。俄軍極度缺乏在戰時「管用」的通訊裝備。戰斗中,俄軍的指揮仍然主要依靠傳統的步話機及電台,而這些老舊裝備在戰爭中極不可靠,許多電台在行動最初幾小時後便停止了工作,以至許多指揮員不得不用手機上傳下達。這就給了裝備有部分美式電子干擾及偵聽設備的格軍以可乘之機。最典型的就是開戰第2天,俄第58集團軍副軍長阿納托利·赫魯廖夫中將遇襲重傷事件——在「借用」隨軍記者的衛星電話同部隊聯系後,被格軍迅速鎖定,並迅即遭到「達納」152毫米自行火炮的炮火覆蓋。前線最高指揮官用行動電話進行聯絡,這完全不像一個軍事強國在現代戰爭中的表現,更像當年被俄軍擊斃的車臣匪首杜達耶夫之流所為。
第三,訓練水平不足。據報道,由於俄軍訓練經費長期不足,飛行員平均訓練時間每年只有40小時,遠低於西方強國每年不少於180小時的訓練標准,嚴重影響了飛行員飛行和投彈技術的提高,在戰爭中直接表現為誤炸誤傷廣泛存在。
俄格戰爭是對普京在21世紀前8年軍事改革成果的一次大檢閱、大考試。總體而言,改革是成功的,考核是合格的。俄軍在戰爭中給人印象最深的,仍然是大規模重裝甲集群的集團突擊,是重型轟炸機的地毯式轟炸,是大口徑火炮的大規模覆蓋,而從進行信息化戰爭的能力角度講,俄軍顯然還沒有做好准備,冷戰時代的烙印依舊存在。別人吃一塹,我們長一智,俄軍的許多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
『肆』 好看的現代戰爭電影
現代戰爭:
外星戰爭:阿凡達、洛杉磯之戰、獨立日、天際浩劫、世界大戰、星河艦隊、星球大戰系列,星戰前傳系列、環太平洋、復仇者聯盟、遺落戰境
越戰題材:野戰排、獵鹿人、現代啟示錄、第一滴血系列、全金屬外殼、我們曾是戰士、殺入重圍、越南歸來、殺出火地獄、義膽軍魂、生於七月四日、天與地
二戰題材:拯救大兵雷恩、細細的紅線、珍珠港、虎虎虎、最長的一夜、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戰役、兵臨城下、解放、攻克柏林、遙遠的橋、坦克大決戰、戰略大作戰、倫敦上空的鷹、中途島海戰、父輩的旗幟、硫磺島浴血戰、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圍攻列寧格勒、戰馬、紅色機尾、登陸之日
南北戰爭:光榮戰役
獨立戰爭:亂世佳人
朝鮮戰爭:太極旗飄揚、向著炮火、高地戰
伊拉克戰爭:鍋蓋頭、綠區、哈迪塞鎮之戰、拆彈部隊
索馬里反恐:黑鷹墜落
科索沃戰爭:深入敵後
國產戰爭片:血戰台兒庄、鐵血昆侖關、喋血孤城、大決戰三部曲、集結號、烈火金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