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洪金寶電影作品
1、《笑功震武林》
由廣東珠江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出品,王晶、姜國民聯合執導的動作喜劇電影。由洪金寶、吳君如、鄭中基、曾志偉、王祖藍、謝娜、元華、童菲、伍允龍、洪天明、杜宇航、釋彥能、陳嘉桓、蔣璐霞等人主演。
影片故事發生在民國初年,東北地區形勢復雜,土匪勢力交錯,各佔地盤,民不聊生。軍閥林國棟與七大退隱江湖的武林高手隱居於此,他們把土匪消滅得乾乾凈凈,保了鎮民平安。
2、《黃飛鴻之英雄有夢》
是由周顯揚執導,杜致朗編劇,洪金寶、彭於晏、王珞丹、井柏然領銜主演的動作片,於2014年11月2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講述了一代宗師黃飛鴻年輕時和好兄弟赤火等人一同對抗販賣人口的黑虎幫的故事。
3、《我的特工爺爺》
是由中國香港萬誘引力電影公司製作,由洪金寶執導,洪金寶、劉德華、馮嘉怡、麥嘉、石天、徐克、馮紹峰、彭於晏、胡軍、朱雨辰、宋佳、元彪、元華、元秋等人主演的動作片。
影片於2016年4月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影片故事背景設定在位於中俄邊境的小鎮上,講述了退休軍官老丁為營救小女孩春花的父親無意捲入了俄羅斯黑幫團伙的爭斗中故事。
4、《盪寇風雲》
是博納影業集團、寰亞電影、東海電影集團聯合出品的歷史電影,由陳嘉上執導,趙文卓、洪金寶、萬茜、洪天明、吳樾、倉田保昭、唐文龍等人主演。
該片根據中國民族英雄戚繼光事跡改編,講述了明朝抗倭英雄戚繼光與戚家軍一起抗擊倭寇的英雄史詩故事。該片於2017年5月27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❷ 明朝的優點在哪裡
你敢情不是漢族的?講到中國史,漢族是唱了絕對的主角。華夏文明,當然是說華夏族的事。
歷來漢王朝的民族政策,或者現在說的民族團結、融合是政治需要,講明白點是民族服從。漢族為主的政治力量提供給外族人與漢人相當甚至更優越的生活條件,代價是外族人承認漢族為主體的現存政體,並無條件接受領導。這個條件相比異族統治漢族的時候,無盡的歧視、奴役、掠奪、殺戮要優越太多了。
明代不被蒙古人接受的原因我當然明白,不過我要提醒你,蒙古入侵的時候我們沒請你們來,蒙古燒殺搶掠的時候我朝兵弱民怯,無力反抗。蒙古人將漢族人當牲畜驅趕殺戮的時候,我們在積蓄憤怒。終於到了憤怒和力量都積蓄夠的時候,推翻這個殘暴無道的統治。蒙古帝國對文化對經濟對世界正常秩序沒起到什麼好作用,所以它順應歷史潮流的自覺滅亡退場了。
至於說道客觀公正,明代皇帝比天祚帝、元順帝昏庸的還真沒有。比成吉思汗嗜殺成性的還真沒有,一個王朝皇帝幾十年不上朝還能外驅韃虜內揚百業,敢問元朝還是四大汗國誰有這個膽量?哦 ,我忘記了四大汗國傳承過幾十年的還真沒有。
最後給你補充一下我的看法
大明究竟強盛不強盛?
強應該是指軍事實力,盛應該是指經濟實力。這個強盛與否應該是對比同時代的其他民族和國家,否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完爆秦明遠邁漢唐,在黨的先進領導下我解放軍乃仁義之師威武之師,更兼城管大隊驍勇善戰豈是幾個封建地主可當。
不扯犢子了...先說這個強
漢代世界上兩個大帝國,羅馬帝國 漢帝國 我們忽略了悲催的被亡國幾乎滅種的匈奴帝國
唐代世界上三大帝國 大唐帝國 拜占庭帝國 阿拉伯帝國
明代世界上三大帝國 明帝國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後來的西班牙帝國(哈布斯堡家族)
再說這個盛
上述三帝國無一不是GDP佔世界四分之一以上的壓倒性優勢經濟體,我們忽略的弱小的宋帝國更是占據了當時世界GDP總量的50%左右,要知道那時候沒有大宗國際貿易也沒有服務勞務外包出口,GDP水分很小的說。
評價一個人,要看他的對手和朋友,評價一個帝國,則要看它征服了誰,又能和誰並存。
漢:滅匈奴,與羅馬並存。羅馬是西方文明史上最高峰,所謂羅馬之後,再無羅馬,日後的日不落帝國也不敢望羅馬項背。這里補充一下,被漢帝國滅亡的匈奴人殘部日後流竄至歐洲東部滅東哥特,東哥特流民滅羅馬。匈奴人的後代阿提拉王在歐洲所向無敵鐵蹄踏遍萊茵河。人稱上帝之鞭。
唐:滅突厥,即奧斯曼土耳其前身。並存當世的拜占庭作為最後的羅馬榮光不需要多言,阿拉伯帝國也一樣給力,史料多見小子不具。補充,阿拉伯帝國和拜占庭日後皆亡於奧斯曼土耳其之手。再補充,唐帝國面積1251.19萬平方公里,安西都護府將中亞悉歸囊中
明:滅元朝,蒙古帝國是人類歷史上面積最大的帝國,所轄領土總計超過3500萬平方公里,元朝則是這個帝國的主體。與明並存之國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當時這兩國風頭可謂一時無兩。地理大發現時代讓西班牙佔了大便宜,小國寡民也能站在世界民族前列一次,真不知是幾世修來的福分。
順便一提,此時不可一世的奧斯曼帝國滅拜占庭帝國之戰動用國內主力和雇傭兵總計20萬兵力傾巢而出,而當時裝備先進火器(日本是當時世界上最早完成獨立火器編隊的國家,並且在長期的諸侯割據內戰中積累了豐富的火器作戰經驗)的日本侵略軍則是由百戰之將和職業軍人組成的20萬精銳,他們面對沒有統一調度的中朝聯軍(朝陸軍可忽略不計,水軍除了一個李大帥也可忽略不計)損兵折將狼狽逃回日本。後世史學家對此戰的影響評價不一,但是從我們今天整理的數據來看,前期明朝出動兵力4萬人左右 大部分是精銳部隊。不過明軍總動員數保守估計200萬人左右,總耗銀量800萬兩,出動人數總計11萬人左右的一場戰斗,對明朝來說太小兒科了。萬曆年明朝國庫收入一年是200萬兩,打日本花了600萬 傷筋不動骨。日本則是直接覆亡了豐臣政權。強弱高下之分 無需贅言
受現在鋪天蓋地的辮子戲影響,不少華夏子孫滿口大清大清的,與當年的奴才們如出一轍。韃虜竊國,引有百年余恨。華夏兒男,豈無萬丈雄心?明非亡於清 實亡於氓。清史把明寫的污穢不堪,偏偏有奴骨的現代人追捧。明之亡固然在於失民心,然而清之亡在乎人人慾誅之。聽過反清復明,聽過反民復清嘛?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實在是有感而發。
不需要打造天朝上國的謊言,地理位置和經濟只是助力,人口可能是資本也可能是負擔,一切勝負還是由政治和軍事來決定,經濟從來不能直接決定勝負。強國和弱國並不等同於富國和弱國。不要受那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之類神棍之言蠱惑,經濟起得是制約作用和推動作用,錢能給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截肢,但能肢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還是民心。身邊的例子就是抗美援朝。當然經濟是基礎
歷史的前進動力縱使是千萬普通民眾,然決定歷史的走嚮往往就是那麼一兩個人。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張居正和戚繼光使大明延續了百年國祚。若代代有明君代代有賢臣代代有名將,社稷永保。漢有驃騎 唐有衛國 明有戚家軍,這才是王朝風骨。漢有霍光,唐有房杜,明有國攝,這才是大國棟梁。漢唐明 共彪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