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兩部電影對比怎麼
擴展閱讀
恐怖電影孕婦開刀生孩子 2025-05-19 18:54:12
李煥英電影全集70集 2025-05-19 18:54:06

兩部電影對比怎麼

發布時間: 2024-10-13 09:03:07

① 電影《找到你》跟《親愛的》有什麼區別

1、劇情方面:

(1)在《找到你》中姚晨飾演的律師李捷是一名強勢的職業女性。一邊要忙於工作,一邊還在打離婚官司,與前夫爭奪女兒撫養權。照顧孩子的工作,落到了馬伊琍飾演的保姆孫芳身上。

一日下班,李捷發現保姆孫芳和女兒毫無預兆地消失了,絕望中李捷踏上獨自尋訪的旅程。在追蹤過程中,她一點點揭開了之前從沒關心過的孫芳的人生。她的姓名、年齡、出身全都是假的,接近李捷也是早有預謀。

影片開頭很抓人,一開始懸念設置很足。從李捷丟了孩子自己找、受挫、重新振作調查、揭開孫芳的秘密,到最終抓到孫芳,完全是一部犯罪懸疑片的節奏。中間還有幾次反轉,戲劇性很強,首先從故事上能滿足觀眾的好奇心。

(1)兩部電影對比怎麼擴展閱讀

1.《找到你》是由呂樂執導,馮小剛監制的劇情電影,由姚晨、馬伊琍領銜主演,袁文康、吳昊宸聯合主演,於2018年10月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2018年6月,該片入圍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主競賽單元。

2.《親愛的》是2014年出品的一部「打拐題材」電影,由陳可辛執導,張冀編劇,趙薇、黃渤、佟大為、郝蕾、張譯等主演。

尼斯電影節上全球首映並於2014年9月25日18點全國公映 。截止到10月28日該片票房已達到3.5億人民幣 。

女主角趙薇憑借該片入圍第5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獎和第30屆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並獲得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② 《神探大戰》與《神探》對比,有哪些相似之處

最近劉青雲主演的《神探大戰》正在熱播,這讓人不禁將十多年前他主演的《神探》與這部新電影對比,在我看來,這兩者有以下相似之處:

③ 如何對比《鬼子來了》和《舉起手來》這兩部電影

被稱為中國版《虎口脫險》的《舉起手來》是導演馮小寧的第一部喜劇電影。該片延續了馮小寧對戰爭題材

情有獨鍾的偏好,講述的是一位農民和幾位八路軍戰士,為了保護國寶與一群日本兵展開周旋,並徹底消滅日本

鬼子鉛清的故事。郭達在片中扮演一位淳樸憨厚的農民,潘長江飾演的則是一個長著羅圈腿有點傻乎乎的日本兵。一

傻一憨的兩位笑星出演,為影片增加了更多喜劇效果。
貫以史詩般風格講述悲壯故事的著名導演馮小寧這次出人意料地推出這部醞釀七年的戰爭喜劇大片,影片手法獨

特、懸念環環相扣,總會使你在意料之外開心笑翻。
中國兩大笑星郭達、潘長江攜手打造戰爭喜劇巨片。

一隊精銳的日本皇軍惡狠狠的沖進一個小山村,關起全村人,要尋找一件無價之寶,而一轉眼卻只剩下一個傻鬼

子搖搖晃晃的走出來。是什麼使這群慧激脊「太君」消失得無影無蹤?那個傻鬼子為什麼瞪著眼不停的嘮叨「花姑娘」

?一切都得從那場驚心動魄的火車與飛機的大戰講起……
著名導演馮小寧這次出人意料的推出這部醞釀七年的戰爭喜劇大片,影片手法獨特懸念環環相扣,總會使你在意

料之外開心笑翻。
《舉起手來》被稱為是馮小寧「轉型」作品。因為一直在正劇上努力的馮小寧,第一次導演喜劇《舉起手來》。

影片只先期在一些大學生中試映,現場的笑聲讓導演信心驟增,「不笑可以退票」。
盡管電影《舉起手來》一樣是馮小寧一貫熱衷的戰爭題材,之前執導的《紫日》、《嘎達梅林》都是反映中國人

民抗擊外來侵略的主題,這一次馮小寧選擇用喜劇的方式來表達戰爭主題。影片中,郭達扮演一位淳樸的農民,

而潘長江飾演的則是一個長著羅圈腿有點傻乎乎的日本兵。兩位笑星的出演為影片增加了更多喜劇效果。
對於觀眾來說,電影《舉起手來》最大的疑惑就是一向深沉、凝重的馮小寧轉用喜劇風格描寫抗戰題材,而且起

用了前滲潘長江、郭達兩位喜劇小品明星。對此,馮小寧解釋說:「我所有電影都是根據情節選演員,並且非常重視

他們的藝德和是否敬業,因為我的戲『艱苦』和『低酬勞』是出了名的。而事實證明,潘、郭、劉、李四位演員

都是很有中國傳統的演員,他們能把自己放到與老百姓平等的位置,這也正是我電影的特色。我覺得電影就是個

大圖書館,而我這次選擇的喜劇風格只是一本與以前不同的書。這就像人穿衣服經常換,但『好看感人』的基本

內容是不變的。這次我想讓觀眾笑著知道,中國人民不可辱,你要是來勁,我們就收拾你!」
馮小寧的電影有著明顯的特點,大氣、壯麗、強調陽剛。在選材上,他也堅持有感而發地創作,而不是迎合。「

我特信奉托爾斯泰的觀點:任何重大歷史事件,都要經過一個歷史時期的沉澱。我不反對文藝在重大事件後馬上

作出反應,但我自己更偏向選擇那些已經沉澱下來的、被歷史大浪淘沙淘出來的,更准確的事件,比如抗日戰爭

。這是已經被全人類定案的,肯定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們中國。所以在這種板上釘釘的事上去創作,就能保證

『故事是肯定的,黑白是分明的』,而且可以挖得更深,更放開手腳。」馮小寧拍戲的艱苦是出了名的,但從《

紅河谷》到《紫日》到《舉起手來》,馮小寧卻保持了一套固定的班底,對此馮小寧說:「凝結我們的有兩點,

一是我們的親和力。吃苦在前,平等享受是我們的口號。我們要拍就拍最牛的電影,玩玩鬧鬧的話對不起觀眾,

也對不起電影行業。再就是民族精神,就是真到哪天外敵入侵的時候,每個人都會站起來發出的那一聲吼。」

④ 好電影與爛電影到底差在哪裡

現在的電影越來越多,質量參差不齊的充斥在整個電影市場中,那你知道好片與爛片的區別嗎?

下面以《指環王》為例來看看真正的好片是什麼樣的?

一.劇本

《指環王》的劇本是導演傑克遜和他的妻子兼老搭檔弗朗西絲·沃爾什經過了整整3年的籌劃編寫。整個片子從籌劃到完成歷時10年,僅此一點,可見心血獨具,哪一個商業化的導演能耐得住如斯歲月寂寞!

二.來看部分演員:

1.薩魯曼的扮演者克里斯托弗·李是一個《魔戒》迷,他每年都要通讀一遍三部曲的小說。

2.維果·莫特森能說包括西班牙語、丹麥語在內的多種語言,在拍攝時他主動要求把阿拉貢的更多台詞改成精靈語,可以更有趣。

3.飾演精靈王子萊戈拉斯的奧蘭多·布魯姆特意花了2個多月來學習射箭。

4.魔戒護衛隊的九個成員在拍攝完成後分別在身上紋了精靈語「九」的紋身。

5.葛力馬的扮演者布拉德·道里夫是為這部電影犧牲最大的演員之一,因為拍攝期間他要刮掉臉上所有的毛發,包括眉毛,中國的演員能忍受的太少了。

6.維戈踢飛頭盔這場戲時,一踢把兩根腳趾踢斷了。但他並沒有喊Cut。他以自己的傷痛為代價換來了精彩無比的表演。

7.咕嚕在小溪裡面抓魚的那個鏡頭,是在嚴寒的冬天拍攝的。劇組動用了所有的探照燈和鼓風機,甚至還找來了消防隊,才清除了溪流上面的積雪和冰層,真難以想像安迪·瑟金斯在這樣的環境中是如何完成鏡頭的。

9.伊歐玟的輓歌是用古英語唱出的,怪不得聽不懂呢。

三.看數字說話--《指環王》憑什麼了不起

1.原著銷售量:全球超過1億冊,翻譯成40多種語言

2.期待指數1:2000年預告片曝光,24小時內下載次數170萬

3.期待指數2:2001年官方網站更新,首周上網人數6200萬

4.電影成本:三部曲一氣呵成,耗資3億美金

5.工作人員:多達2400人,95%為毛利人或紐西蘭原住居民

6.角色及場景:有對白角色共計114個,場景100種

7.中古戰馬:共計250匹,其中70匹為特效訓練馬

8.武器:手工打造盔甲900套,刀劍、斧頭、盾牌並計4800組

9.布景:哈比鎮上的每棵樹有25萬片絲質樹葉

10.造型:合成樹脂的假腳、假耳1600隻,手工制假發型300頂

11.日常生活:各族服裝各150套,生活用具超過20000個

12.交通:運送貨物的貨車綿延1公里

四. 道具

導演彼德.傑克遜在籌拍《指環王三部曲》時就做了一個重大決定,那就是中土世界的每一件道具都要從無到有重新打造,這個決定也造就了一項史無前例的創舉。

電影中強獸人使用的弩是滑桿式的,其最初設計源自德國,完全來自一本十五世紀德國兵器圖鑒。

劇組很幸運的從惠靈頓找到了一位鑄劍師,此人完全用古代方法打造兵器,決不使用現代化設備,因此一把劍通常要花3-6天完成。而三部曲電影拍完之後,這樣製作出的劍總共有幾百把之多!

片中還用到鐵匠、皮匠、雕刻師以及中古世紀的戰甲專家,一個發泡樹脂烤箱每天24小時,每周7天地日夜運作,烤出比特人的尖耳朵和假腳或是強獸人的四肢等。

霍比特屯的一草一木,樹、青苔、花、土、石等等全是真的東西。

片中不僅有成千上百個人物,其中更是有九種體型和文化都不同的種族,每一種文化平均就有150套戲服……

《指環王》中還有無數的專有造型道具、特技製作。

五.獲獎情況

影片共獲國際獎項351項,提名284項

想想國內外近幾年的所謂大片,有人家百分之一的心血嗎?每部片子公映前廣告吹得天花亂墜,真的好看嗎?

最後想說,理論上,好電影與爛電影之間應該是可以區分的,但是沒有絕對的標准,也可以說,標准不具有惟一性。

希望理性討論,理性批評!

好像沒有具體的劃分標准,主題、演員、 情感 、服裝等各類電影元素的交匯而成,能讓你介紹給朋友的電影,就是一部良心的、有品味的好電影。

在我看來,這個差別主要有三個方面,能否拉近觀眾與世界的距離、能否觸及觀眾靈魂深處、能否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為什麼這么說呢?下面,聽我慢慢解釋。

1.能否拉近觀眾和世界的距離 。 一部好的電影,能讓觀眾感受到他的存在,世界的存在,能夠有好的代入感,把他代入到電影描繪的那個世界。 不會讓觀眾感覺電影與它無關,離他很遠, 而是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會感到電影與他很近,發生的故事就在他的身邊,講的就是他的故事,能夠觸發 情感 共鳴。 通過觀影,能夠 讓他去觸摸那些看不見的東西,重新感受那些可能平時在他身邊卻忽略的美好,從而引發他的思考。 比如電影《喜劇之王》,能夠讓觀眾感到,自己被電影代入進去,好多故事彷彿發生在自己身邊一樣,小人物的勵志故事,能夠激發大家的 情感 共鳴。

2. 能否深入觀眾靈魂深處。 一部好的電影,它能夠表現出觀眾內心的真正感情,描繪出他對這個世界的熱愛,希望與夢想。 好的電影,能夠在短暫的時間內,深入觀眾靈魂深處,並留下深刻的印記。就像一道光影,穿透了心靈,留下了標記。 多年後回想起,還能被當時的那種觸動所感動。好的影片,觀眾會與影片融為一體, 不由自主地和影片一起歌唱,一起歡笑,一起流淚,一起悲傷。 比如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通過描寫安迪在監獄的生活經歷,引發了大家對於生命與希望的思考。

3. 能否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 好的電影一定有個鮮明的人物, 好的人物成就了好的電影,好的電影也成就了那個人物。 他們是彼此襯托,互相成就的。比如一想起電影《阿甘正傳》,就會立刻想到阿甘這個經典的角色,一個奔跑努力的青年。想起電影《喜劇之王》,就會想起尹天仇這個角色,一個始終在努力的演員。 人物鮮明的性格特徵,尤其是某個方面的特點被放大,讓觀眾念念不忘。

綜上所述,這就是我對好電影的理解,能夠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能夠觸及靈魂深處,能夠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個人見解,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交流。

首先是劇本,好的編劇敢於在邏輯下挖坑埋坑,既符合現實又能標新立異。

一部劇本就像電影的骨架,有的宏大而震撼,有的則是嬌小而精緻。

有了骨架之後,需要導演與選角來組成左右腦。

導演負責理性部分,也就是慢慢的把思想變成行動。

而選角來塑造電影的容貌,好萊塢的演員基本上都有自己的風格,巨石強森是典型的肌霸硬漢,范迪塞爾則武中帶文,小李子擅長演偏執的瘋子,強尼德普則是亦正亦邪的嬉皮士。

選角會通過每個演員基本戲路去套劇中人物,因為這樣會讓整體效果事半功倍。

隨便改變演員的基本風格,這對於所有人來說風險都很大。

最後就是演員,電影的偉大在於表演,而偉大的表演去需要演員詮釋,就拿好片阿甘正傳來說,湯姆漢克斯是最適合這個角色的人,木訥、直接、純真。他在現實之中就是一個不怎麼愛出風頭的人,阿甘角色的本性在他的表演下活靈活現,不多不少的表情,真真切切的代入感,讓觀眾看完引起情緒共鳴,並帶來思考。

這就是好電影。

爛電影,參照以上,反過來想。

不請自來,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樂哥認為:電影,是為觀眾提供綜合藝術 娛樂 的特殊商品,所以,評價一部電影的好壞,要從「商品」和「藝術」兩個方面討論。但是有一點需要強調:好片的「好」,各有千秋;爛片的「爛」,千篇一律(那是真爛)!——好片可能是商業方面成功了但是欠缺藝術效果;也可能是藝術水準太高,票房一時沒上去。而爛片,永遠只有一種可能——商業水平爛,藝術水準更爛!

進入正題,從兩方面分析一下好片和爛片的區別。
從商業角度看。
單獨把電影看做商品的話,比較起來相對簡單一些。好片跟爛片的差距一目瞭然。主要看以下幾點:

1.票房是高是低?除去成本之後,是賺是賠?

2.觀眾姥爺們滿意嗎?市場反響如何?圈了多少粉?要是再出該系列,還有人願意買單嗎?

3.宣傳、營銷等做的怎麼樣?是不是還有潛力可挖?市場剩餘價值都榨取干凈了沒有?

資本是殘酷的。好萊塢很多電影都是三部曲——第一部永遠拍劇本中最好看、最精彩的情節,投放到市場後,反映較好、有利可圖了,再拍個前傳後記什麼的。這是最穩妥,最保險的做法,也是商業電影和美劇遵循的法則之一。因為,如果一個劇本最精華的橋段都沒人看,那麼誰還有耐心看第二、第三部?

綜上,票房高,口碑好,市場反響大,觀眾期待後續作品的呼聲高,營銷和宣傳做的好的,就是好的商業片,反之,則是爛片。
從藝術角度看。
上世紀九十年代涌現出了很多優秀電影,藝術水平非常高,但是票房卻不理想。比如說《肖申克的救贖》、《大話西遊》等。小夥伴們熟知的《大話西遊》兩部影片,拍攝成本6000萬人民幣,總票房才5000萬左右。周星馳當年就因為這兩部片子,公司差點倒閉。常年占據影史寶座前三名的《肖申克的救贖》也好不到哪兒去,票房直接撲街,記得摩根弗里曼在一期訪談節目中說過,當時人們連這部電影的名字都沒聽說過。可見有多慘!

但是,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時至今日,沒有哪個影評人敢否認這兩部電影對於整個中國和世界電影史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所以說,藝術水平高的電影,不管在哪兒都不可能遭到埋沒,哪怕是票房暫時失利,也不會影響它的口碑。要是爛片,一沉到底,撈都撈不起來。
結語
還是那句話:好片的「好」,各有千秋;爛片的「爛」,千篇一律!多看幾部爛片,你會發現,侮辱觀眾的智商,是爛片唯一的追求!

我覺得好電影,最好的詮釋方式就是留給觀眾的感受,就和馮小剛一樣,他以前拍的那個方圓鏡頭的電影,很多人覺得畫面不適應,但是這種人都沒有去認證的看,因為你看了你會發現,劇情實際會讓你忽略電影的表現形式,哪怕是菱形的,只要劇情有故事,大家都會忘了這個表現方式,只是關心劇情的。

電影也和類型有很多關系,劇情片與寫實片,甚至紀錄片,實際更讓人感覺是否有水平,但是我們也需要商業片,我們給電影故事電影票,讓他們滿足我們的幻想。著是一種雙贏的模式,也是不可改變的一個現實。

同樣的例子也會出現在現代電影里,比如最新的雷神3,以前出雷神1,的時候,很多專業的公司,都說這個是漫威的下等作品,只是湊數的。但人家堅持了三部作品後,雷神3也可以戰勝正義聯盟,這種勝利的方式,是一種口碑積累,也是個人風格的確立。

實際上,從我舉得例子不難看出。好電影只是奠定了基礎和風格的影片就可以,這實際和導演是誰,演員是誰沒有任何關系。這也是為什麼星際戰隊這樣的片子,有人說經典,有人說垃圾一樣,接受前三部曲理念的人,還是會很欣賞這部片子的。

爛電影嘛,實際和這個思路一樣,你以前拍的再好,突然一部沒有用心,可能整個系列就此被終結,所以爛電影不見得是一直爛的電影,也可能是後期創意的失敗,導致IP無以為繼把。我認為這二者的差別主要體現在劇本,演員和剪輯上。一部電影從籌備到上映需要很多人付出心血。從開拍前劇本的選定和修改,到開拍後導演和演員的磨合,美工、道具、燈光、攝影、妝發的配合,直至拍攝完成後剪輯師的剪輯,每一步都會影響電影的質量。

但在這其中,劇本、演員和剪輯是最終呈現給觀眾的最直接的視覺效果,而其他崗位的職能隔著屏幕已經被弱化了,只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能決定一部電影的品質。先說劇本,這是一部電影的基石,沒有一個好的劇本,後面的一切都是白搭,那什麼是好劇本呢?首先要做到條清理析,情結合理,符合了這個條件才堪堪稱得上是合格的劇本。而要做到「好劇本」就要在此基礎上進行拔高,或者是立意新穎,想他人所未想,或者是 情感 升華,做到刀刀入肉,只有這樣才能在一眾電影中脫穎而出。

比如陳凱歌當年的《無極》和今年的《妖貓傳》就是最好的說明,《無極》的情結雜亂無章,是爛片,《妖貓傳》層層遞進,到了後半段頗有些引人入勝,這就算中上水平的電影了。

好電影與爛電影在於故事結尾,主要劇情是否梳理的順暢,給觀看者一個看下去的希望,有些電影是強制性的結尾,給人一種看了第一遍就不想看了,而有的會在結尾處留下開放式結局,供觀看者去想。好的一部電影往往會把答案留給觀眾。

一說到好電影和爛電影的差距,人們第一想到的大多是製作,觀眾印象里的好電影大多都耗資巨大,製作精良,爛電影往往都是粗糙爛制。但是在當下的電影市場里,高投資的爛片也不在少數。

比如剛剛下映沒多久的《變形金剛5》,當初叫座又叫好的經典系列,現如今評分僅僅有4.8分。影片中的每一個鏡頭,每一個炫酷的變形金剛,都能讓你感受到經費的燃燒,光是電影中變形金剛每個部件的繪制,就得耗費數十個小時,更別說需要配置多高的電腦才能讓他們在影片中流暢的動起來了。耗費了如此之大的人力物力,但這就能把它歸為好電影嗎?

當然不能,劇情無聊,電影冗長,一個小時以後變形金剛噼里啪啦的打鬥不僅不會讓你覺得興奮,反而像安眠曲一樣讓人覺得昏昏入睡,當你終於挨到電影結束之後,除了大黃蜂、擎天柱這些在第一部你就知道的名字,其他的好像也想不起來什麼了。

而當年成本只有三百萬的《瘋狂的石頭》,卻取得了三千萬的票房。由於資金實在太過緊張,以至於整部電影只能採用數碼拍攝,連膠片都沒有留下。但這部電影捧紅了導演,捧紅了一票實力派的演員,提名獲獎無數,幾乎成了中國電影史上里程碑般的一部喜劇電影。

可見,一部優秀的電影和投入的金錢沒有關系,但一定和導演與演員真心付出的心血成正比。別把觀眾當成傻子,多用些心思去揣摩劇情結構,台詞布景,遠比沒頭沒腦地投入金錢做些觀眾已經看膩的特效更有意義。

好電影,爛電影,首先我們要排除票房。因為影響一部電影的票房有很多,比如檔期,比如排片,比如前期宣傳投入等等。所以我們要客觀看一部電影是好電影和爛電影,首先要排除票房。但是這樣還不夠,因為一部電影其實就相當於是一個藝術和商業合成的作品,他收到文化的影響,受到導演個人人生經歷的影響,受到每個人自己的人生經歷的影響,所以每個人看電影的感覺是不一樣的。那大聰想要說的是從絕大多數人的觀點去看待的好電影和爛電影。

NO.1-故事

故事是電影的靈魂,而聽故事人類從山頂洞人就開始了,換句話說,聽故事就是人類的本能,天性。只是在現代,故事的展現方式變成了電影,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不管時代再如何變化,故事的呈現方式如何變化,比如用聽的,用閱讀的,用話劇的,用電影的呈現方式等等。這些都在證明,故事才是核心,才是靈魂。所以同理得證,一部電影要稱得上是好電影,首先要有抓人的劇情,扎實的故事。

NO.2-導演

導演是電影的核心人物,演員要怎麼演,故事要怎麼說,鏡頭要怎麼用。這都是導演一人來做決定。所以有人說,一部電影其實就是導演的思維產物,到底一部電影的故事,最後呈現給觀眾是什麼樣子,一般就是導演心目中這個故事的樣子。

NO.3-表演

既然電影的靈魂故事,靈魂這種東西是虛的,必須要有一種介質表現出來,而演員就是這種介質,好的故事總要有好的演員表演出來,然後通過表演出好的故事。因此,演員的選擇很重要,表演對電影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NO.4-攝影

電影是一個具象視聽的作品,畫面又是作為傳播到觀眾心裡最直觀的東西,因此一部電影的攝影如果不好,就糟蹋了一個好的故事,好的演員,好的導演思維等等。所以好的電影的攝影一定也是不可或缺的。

好電影與爛電影差別其實還是蠻大的。

這種差別,只要你一看完,一對比就會知道。

這種差距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導演對電影的把控能力、演員的演技、電影的後期、電影的主題。

導演對電影的把控能力
如果一部電影的打分是100分,那麼導演這關就要佔據50分!或者更多。

因為導演是把控所有的關鍵所在,燈光、場景、演員演技、服裝等等。

如果導演自己心中對這些沒有一個准確的標准,那麼就很容易摻雜其他的東西在其中。

比如,演員的這個鏡頭明明沒有表達人物的感情,但是導演卻偏偏給這個鏡頭過了,那麼其實就是導演的問題!

為什麼《陽光燦爛的日子》成為那代人集體的回憶,就是因為姜文對那個年代有著一個深刻的記憶,並且樹立了標准。所以,我們才看到了干凈的街道和讓人心醉的陽光。

再比如陳凱歌導演,前面有《霸王別姬》的電影,廣受好評,成為一代經典,而後來《無極》卻是被人噴成爛片,其實就是導演對一部電影的質量把控問題。

演員的演技
人類的悲歡不相同。但是表現相同。

開心就哈哈笑,傷心就痛苦流眼淚。但是,如何要將這種情緒表演得不尷尬,恰到好處得同時,還能觸動人心?

演員的演技,在我這個不專業的人看來,其實包括很多,表情、聲音的聲調、肢體動作、眼神等等,是一個綜合的體現。

而不是只是一個簡單的瞪白眼,就解決了所有的表情,雖然她表演的可能是一個高冷麵癱的人。但,觀眾不是呀。
電影剪輯
這個我看來,其實包括很多,比如轉場、特效等等。但我個人認為,其實還是故事的發展的剪輯。

比如,我認為比較經典的《無間道》當中的剪輯,就是一個十分經典的剪輯。

將一個情節,分成三段、四段甚至五段,在不同的場合下閃回不同的片段,並且恰如其分。這種剪輯,非大神不能玩啊。

主題內容
這個其實很簡單,一部電影,就相當於一道菜一樣,好不好吃,好不好看,其實在你看完之後,心中就已經有了答案。

大家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