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洪晃懟前夫是什麼電影
擴展閱讀
貓頭鷹電影國語完整版 2025-05-20 02:25:11
最新電影上映2019after 2025-05-20 02:24:36
紫棠電影劇情 2025-05-20 02:19:30

洪晃懟前夫是什麼電影

發布時間: 2024-10-10 21:18:30

⑴ 名門痞女洪晃豪言要睡五個男人才夠本[洪晃老公是誰]

她出生名門,言行卻大膽奔放,曾放言一個女人一輩子要睡五個男人才夠本。
她前後有過四次婚姻,年過60仍相信愛情,生活逍遙自在。
她曾怒甩陳凱歌,炮懟王思聰,嘲諷馮小剛。
她身上的「標簽」眾多,包括「紅二代」、「作家」、「時尚教母」、「媒體雜志CEO」等等。
她說:「每一個標簽背後都是真實的一部分,但都不是我的全部。所以,我拒絕這些標簽。」
她就是「名門痞女」洪晃。
洪晃一生追求真實和個性 ,她一直在按自己的個性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這個特立獨行、敢說敢做的人,有時候真的令人害怕。
不過,當你真正看懂了她、理解了她,也許你會從心底欣賞她、佩服她。
出生顯貴,卻特立獨行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是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羅馬」。
洪晃就是這樣的人。
洪晃繼父喬冠華
洪晃1961年出生在北京史家大院51號,這里是中國近代著名學者章士釗的故居,也是周總理特批喬冠華的居住之地。
而前者正是洪晃的外祖父,後者是她的繼父。
洪晃母親章含之
洪晃的母親章含之,是毛主席的英語老師;父親洪彥君則是北大的副主任;繼父喬冠華是曾經的外交部長,可謂滿門都是名士。
洪晃的外婆是名媛出身,據說穿衣服時,每次都要把新鮮的茉莉花放在紐扣上。而且她的梳妝有一套專用的銀具,頭發每天都梳得紋絲不亂。
老人喝茶也要拿專用的紫砂茶壺,喝白開水則另有一個小銅壺,用上海話來講,就是「不要太有腔調哦」!
洪晃和母親章含之
洪晃的母親有著中國「末代名媛」之稱,其氣質優雅、外形出眾。連洪晃本人也說:「沒有見過比媽媽更有深度更聰慧的女性了。」
按理說,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洪晃應該是淑女氣質外加名媛范兒,可是洪晃對自己的定義是「名門痞女」。她還說臟話,一點兒也沒有名媛的氣質和風范。
她最討厭所謂大戶人家那些假模假式的規矩,比如笑不露齒、喝水要小口小口喝等等。她大聲說話、大口喝水,外婆和母親說過她許多次,她就是我行我素,怎麼舒服怎麼痛快就怎麼來。
洪晃和外婆
而且,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洪晃不僅沒有母親的優雅和淑女風范,也沒有遺傳父母的高顏值。不過,大家公認的事實,是她遺傳了他們的才華。
洪晃的原名是「洪冕」,是外祖父給起的名字,希望她在藝術方面有所成就。可是在報戶籍時,被工作人員看錯了,寫成了「洪晃」,於是將錯就錯。
也許真是字如其人,從此洪晃開始了她灑脫不羈、晃晃盪盪的人生。
洪晃和生父洪彥君
洪晃在12歲時,父母為了把她培養成外交人員,就送她去美國參加了 「小翻譯培訓項目」,她也成為了第一批公派留學的小學生之一。
年少的洪晃在美國
八十年代的美國,現代而開放,跟當時國內閉塞的風氣一點兒也不一樣。那種環境和文化氛圍,很適合洪晃個性中的灑脫不羈和自由自在。
不過,雖然在人們眼中,洪晃是個叛逆的名門之後,可是她卻是一個十足的學霸,「別人家孩子」的典範。
年少時的洪晃
她後來拿著全額獎學金,考上了著名的瓦瑟學院,學習國際政治專業。肯尼迪夫人和羅斯福夫人也曾在這所高校就讀。畢業後,洪晃就在一家外資公司工作。
當洪晃每天穿梭在高樓林立的美國街道,在燈紅酒綠的美國社會掙著10萬美金的年薪時,國內大多數人還拿著平均不到70元的工資。
按照常人思維,洪晃回國後,一定會跟她的母親一樣進入外交部,或者去某大公司工作。可是,天性張揚、喜歡藝術和時尚的洪晃,卻不顧眾人反對,在國內創辦了三份時尚雜志。
沒想到這些雜志,不僅開創了她一生的基業,還奠定了她在國內時尚雜志界的大咖地位。
回國創業,成為「時尚教母」
回國後的洪晃,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擔任德國金屬公司駐中國的首席代表,年薪18萬美金。要知道,這份薪水在當年可以買一棟大樓了。
可是,這份人人艷羨的高薪工作,在洪晃眼裡,卻是無趣的、乏味的。
洪晃年輕時
因為這份工作需要經常跟人談判、跟人喝酒,甚至陪人卡拉OK,她覺得這真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於是,她果斷離職,「去O的談判去」!說這話的洪晃,簡直就如男人一般豪爽和果敢。
原來,洪晃骨子裡喜歡的是文化、時尚和藝術,她願意畢生為之努力。
辭去了那份工作以後,洪晃與情趣相投的朋友合作投資,成立了美國文特出版公司,後來又創辦了中國第一份時尚雜志。
一位朋友曾經跟洪晃說:要想讓誰破產,就讓他投電影;要想讓誰日子不要過,就讓他辦雜志;要想誰窮一輩子,就讓他開畫廊。
洪晃當時聽了,哈哈大笑。不過,當她得知外祖父章士釗也曾經辦過雜志時,更是有了信心,「希望得到老爺子的真傳」。
她說:「賺錢當然是基本的生存問題。但當我老了以後,希望能跟孫輩們談起令自己感到自豪的事情。其實每個人都對錢感興趣,但我對賺錢的手段更感興趣。」
2000年初,國內經濟的發展速度進入了快車道,可是在時尚這塊還比較落後。洪晃認為,國內必須有一本本土的設計師專業雜志,她願意在這個領域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洪晃的這個想法,首先遭到了身邊人的反對。朋友們認為,這不是創建中國時尚雜志的最好時機。母親也覺得她就是鬧著玩的,辦雜志可不是什麼正經職業。
但是洪晃卻非常認真,說干就干。她首先招聘了一些相關行業的大學生,建立了自己的團隊。
為了辦好雜志,她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跟大家討論方案和設計思路。而且她從不把自己的工作假手於人,而是親自參與到其中。
很快,她就創辦了三個極具代表性的雜志:《i LOOK世界都市》、《青春一族》和《名牌世界樂》。
隨著這些雜志的大火,洪晃一下子成了雜志屆的寵兒,她一度被稱為「紅姑時尚界教母」。應該說,洪晃是第一個將國外潮流引向國內的人,也是推動中國設計師走向世界的人。
如今,這本《i LOOK 世界都市》已經創辦了 20 多年來,是國內唯一一本只關注中國本土設計師的時尚刊物。自 2006 年改版以來,已向讀者介紹了近百位本土優秀設計師。
除了專注於報道時尚設計之外,《iLOOK世界都市》也在中國文化價值觀、建立當代中國的生活方式等方面,一直做著努力。
洪晃說,「《iLOOK世界都市》試圖尋找到一種新的、最好的生活方式,它能夠使我們更加自信,能夠提升民族使命感。」
在辦雜志的過程中,洪晃接觸了很多中國設計師。她發現大部分設計師最缺少的是市場的檢驗,於是投資成立了一家以推動中國本土設計為經營理念的「百貨商店」,那就是後來的BNC ,中文名是「薄荷·糯米·蔥」。
「薄荷·糯米·蔥」時尚概念店
這個聽起來更像是一家美食店的時尚服裝店,專門代銷 150 多位名不見經傳的中國設計師的作品,不僅有服裝、還有飾品和家居。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當年洪晃在國內看了一部電影《黃土地》,一下子就被影片中蒼涼的畫面和濃郁的藝術氣息吸引了。
這部影片,不像她看過的美國好萊塢大片那般虛無縹緲,而是真實的、接地氣的。於是,她很想認識拍攝這部影片的導演陳凱歌。
沒想到,跟陳凱歌的相識相戀,成了洪晃一生中揮之不去的記憶,也成了被人津津樂道的一段情史。
一生有四段婚姻,成為「陳凱歌前妻」
洪晃有四段婚姻,跟著名導演陳凱歌的婚姻是第二段。
洪晃的第一段婚姻,是在大三時跟一個學習法律的美國人。當時洪晃跟對方結婚並不是因為愛情,而是因為繼父喬冠華病重。她回國探親後,擔心不能回到美國繼續念書,於是就嫁給了他。
剛開始兩人還過了幾年開心的婚姻生活,結果洪晃回國發展後,兩人不得不異地分居。當時通訊還不發達,洪晃每天工作完回到家,無法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於是就跟第一任丈夫提出了離婚。
也許是從小父母離異,洪晃對婚姻並沒有更多的期盼和夢想,也不認為婚姻是永恆的。所以,她很快從離婚的失落中走了出來。
受到現代藝術熏陶的洪晃,開始對文藝圈充滿了嚮往。她在1985年跟好友一起去影院看了電影《黃土地》,她覺得跟本片導演陳凱歌有靈魂上的吸引,她很想認識這位大才子。
也許,緣分就是這么奇妙,兩人在參加一次聚會時相識了。洪晃見到陳凱歌的第一眼,就對他一見傾心。
那時的陳凱歌劍眉星目、才華橫溢,尤其是身上濃濃的藝術家氣質,在洪晃的眼裡簡直光芒奪目,這個人正是她理想中的情人。於是她開始主動追求陳凱歌。
可她沒想到,陳凱歌也是多情的男人,對她的主動也予以熱情的回應,很快兩人便陷入熱戀中。
興許是愛情容易讓人一葉障目,洪晃並沒有想到,也許除了顏值之外,自己的出生和有錢、有地位的優勢,也正是對方所需要的。
兩人那時一起聊文學、聊藝術,一直聊到深夜:從東方哲學到西方藝術,從法國革命到布爾喬亞,從義大利電影到俄羅斯文學……
那時的洪晃每天沉浸在美好的愛情里,無法自拔。當陳凱歌申請去美國讀書,她也毫不猶豫地放下自己追求的事業跟隨他,兩人在美國開始了同居生活。
後來,陳凱歌申請的獎學金將到期,他也即將被迫回國。因為沒有美國綠卡,在那裡寸步難行。
為了幫助心愛之人實現心中的願望,洪晃提出了最簡單的堅決方法:「跟我結婚。」
彼時的洪晃一定沒有想到,此後的陳凱歌跟陳紅,以及他們兩個兒子的綠卡,都是因為她的這句話。
也許,有的人適合戀愛,不適合結婚。洪晃和陳凱歌當年可能都是這樣的人。
一個對藝術近乎偏執,一個更是不願意甘做相夫教子的小女人。於是在兩人的矛盾,從縫隙漸漸地發展成了「馬里亞納海溝」。
婚後的陳凱歌在拍攝《邊走邊唱》時,與許晴傳出了緋聞。洪晃才知道,原來陳凱歌的圈子裡,一直少不了各種鶯鶯燕燕,這些都是她看不上且嗤之以鼻的。
要啥有啥的洪晃,生平第一次知道什麼是「嫉妒」。她曾說,「真想把水潑到那些女人的臉上」。可是,她受的教育不允許她這樣做。
後來陳凱歌在拍攝《霸王別姬》大火之後,洪晃發現兩人之間的隔閡也越來越深。直到兩人在香港去領獎時,陳凱歌說出那句「以後就是上等人」的話後,洪晃跟對方提出了離婚。
之後洪晃才明白,原來眼前深愛的這個男人,只不過是被自己加了無數層濾鏡之後的結果。當年的陳導在洪晃眼裡,不過就是一個沒有見過多少世面的「tu包子」。
陳凱歌起初不同意離婚,可是洪晃跟他說:「如果你不同意,我就給你戴綠帽子」。於是兩人結束了四年的婚姻關系。
許多年後,洪晃在雜文《男子分兩截》中談到:人分兩截,上半截是涵養,下半截是素質。男人在女人面前,總是先把上半截擺出來,把他的實質藏起來。
與陳凱歌離婚後的洪晃,個性愈發張揚,事業也越來越火,她開始把「名門痞女」的「標簽」發揮到了極致。
「名門痞女」,名不虛傳
跟陳凱歌的婚姻結束後,洪晃遇到了自己的第三任丈夫,不過這段婚姻也沒維持多久,就宣告結束。後來陳凱歌也開始了跟倪萍、陳紅的糾葛。
陳凱歌紅了以後,洪晃開始被人稱為「陳凱歌前妻」,這成了她此生最討厭的標簽。
後來的洪晃事業越來越火,名氣越來越大,以至於後來不僅調侃前夫陳凱歌,還在微博上批評大導演張藝謀、馮小剛,怒懟王思聰等人。「名門痞女」的「標簽」,可謂名不虛傳。
當年陳凱歌的電影《無極》上映之後,反響不如預期,有網友通過剪輯電影的片段,用《一個饅頭的血案》來惡搞了這部電影,陳凱歌氣憤地將這個網友告上了法庭。
後來《無極》成了陳凱歌心裡的一根刺,誰都不能提。然而洪晃卻公開嘲諷他:「心眼只有饅頭那麼大」。
洪晃諷刺張藝謀拍攝的《三槍拍案驚奇》是一部「下賤」的作品,說趙本山春晚的小品成了拿窮人取樂的「笑貧不笑娼」的低劣之作。
她還口無遮攔地譏諷馮小剛: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非誠勿擾》這部電影,這不就是一百分鍾的廣告嘛……」
可是,洪晃對姜文很欣賞。當年姜文在拍攝《一步之遙》時,請她出演了一個 角色。而且姜導在片場對她很尊重,即使NG幾次,也是商量的語氣。
後來影片上映後,遭到了王思聰的吐槽,說該片是「辣雞」。結果洪晃毫不留情地回懟,嘲諷對方是暴發戶的兒子。
不過,讓洪晃「一戰成名」的,是她與時尚編輯蘇芒的罵戰。
當年的蘇芒號稱「時尚界的女魔頭」,跟許多大牌明星都有接觸與合作。可是,洪晃對蘇芒的評價卻是:「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帶到一個歧路上」。
洪晃的這番言論,讓她和蘇芒的關系變得針鋒相對,洪晃毫不客氣地揭露了上流社會的陰暗面。兩人還在社交媒體上掀起了網路罵戰。
終於在一次聚會後,蘇芒在自己的微博中,將合影中的洪晃直接裁掉。蘇芒也因此得了一個「蘇剪刀」的名號。
這樣的侮辱洪晃豈能忍受?洪晃不僅在微博中發了照片原圖反擊,並配上文字:「跟美女如何拍照?」
後來她還寫了一本小說《張大小姐》,大家解讀,這部小說中女主角的故事,就是對蘇芒的回擊。
在書中,洪晃不僅揭露了國內時尚界一些媚俗的行為,還對陳凱歌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評。有人說,也只有洪晃敢批評陳大導演。
也許真是風水輪流轉。2021年5月,章子怡在微博中,把社交合影中的蘇芒也裁掉了。原來,蘇芒在2018年已經辭掉了時尚集團總裁的職務。這個操作讓網友們評論為「真實地上演了人走茶涼」。
可對此事,洪晃並沒有落井下石,她說:「我受的教養不允許我這樣做。」
其實,洪晃在工作中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她主編的雜志,經常做一些常人不敢做的選題,比如《Gay China》,在當時乃至現在可以說都是獨樹一幟。
而且,對於廣告中的食品,不好吃的照樣罵,好吃的東東不投廣告,她們也會誇贊。可想而知,她會得罪多少人。不過,洪晃對此根本不在乎。
最令大家驚訝和佩服的是,洪晃居然還跟外交部打過官司。
那是2009年,洪晃的母親去世後,外交部說這套四合院沒有產權證,要收回國家,並說給她換一套120平米的房子。
可是,洪晃認為,這套房子住了30年,也交了房租。可是房子沒有暖氣,也沒有給任何維修費,這些年的維修費都是自己支付的。她的律師給外交部發函,要求給予一定的賠償費用。
後來,經過法院指定評估公司評定,維修費用80萬,由外交部支付。
當史家胡同51號院歸還給國家時,洪晃戀戀不舍地說:「這個院子有我最重要的回憶。」
找到一生摯愛,開啟「田園生活」
作為著名媒體人和專欄作家,洪晃的個人博客在國內一直有很高的知名度,點擊量過億。
如今洪晃經營自媒體後,她表示:「一定要以媒體人的態度來發表內容,要對自己的話負責任,流量和品質都要。」
2022年.洪晃創作的播客節目《自作主張—洪晃的故事》,點擊率很高。已經60出頭的她,在時尚視頻節目中素顏出鏡,侃侃而談時尚界的故事和對時尚的理解,聲音干凈而溫潤,宛若一個年輕的小女生。
許多喜歡她的網友們留言說:「有才華有內涵的女人,很有個性魅力!」「老師太真實,愛你!」「晃姐還是晃姐,氣質杠杠地!」
有人說,洪晃是一個愛情至上的人,這樣的人不適合婚姻,只談戀愛就好。
其實,她只是不願意妥協,寧肯犧牲多次婚姻也要找到真愛。
洪晃在59歲那年,在某社交平台上曬出了跟設計師楊小平的合影。原來兩人在2004年就相識了,在2021年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外形帥氣的楊小平高中畢業,離婚還帶著一個混血兒子。在外人眼裡,他是洪晃幾任老公中學歷最低的。可是,洪晃卻說,「跟他在一起很舒服。」
也許,感覺舒服,才是人與人之間相處長久的最高境界。
洪晃的母親起初也反對這段婚姻,認為女兒應該找一個更優秀的人。但是當洪晃的父親病重時,楊小平出面解決了很多問題,才讓准岳母對他轉變了看法。
跟楊小平在一起後,洪晃找到了家的感覺,兩人互相欣賞、彼此成就。現在他們已經相處了七八年,洪晃說的那種默契和心動的感覺還在。
前兩年,洪晃跟楊小平還領養了一個女兒,取名「平平」。看著這個粉嘟嘟的可愛的小人兒,她說這是老天送給她的「天使」。她現在不再說臟話,說要給女兒樹立一個好榜樣。
現在一家人住在北京郊區的一個村子裡,她跟丈夫一起租了片農場。
洪晃現在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在農場里養花花草草,跟愛人一起散步,一起看雲聽雨曬太陽,好不愜意。
終於找到那個「陪你立黃昏、問你粥可溫」的人,找到了自己一生追求的生活方式,洪晃感覺自己的人生近乎於完美。
有一位媒體人曾形容洪晃:「你像一隻海膽,表面看起來挺扎人,但有個柔軟善良且鮮美的內心。」洪晃開心地笑納。
也許,大多數人都對洪晃懟天懟地的率直性格、浪漫曲折的人生經歷,以及四段婚姻不敢苟同,畢竟她的人生經歷不是普通人可以復制和效仿的。
但是,這又何妨?
她一直在努力尋找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之路,只想每天跟所愛的人相偎相伴,自由自在地真實地活著。
她曾說,「我是個實在人,在這種『假天下』里活著,讓我深深感到絕望,從肚臍眼裡渴望真東西。」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她一生都在為之努力。
喜歡她的人,就是喜歡她這種真實的模樣,和逍遙自在的精神狀態。
畢竟,那也是很多人一生嚮往之、追求之,卻很難達到的理想和境界。
這幾天,洪晃就人教版教材封面和插圖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言辭之間,不掩她直言直語的痞女風。但是,錯了就是錯了,教材插圖已經不是審美問題那麼簡單了,大是大非面前,直來直去不深層考慮,就是糊塗。想來,洪晃也認識到言語不夠得當,思想犯錯,很快就刪除了。

⑵ 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陳凱歌為什麼還是咽不下那口饅頭)

陳凱歌和李誠儒的「掰頭」成為【演員請就位】第四期最有火葯味的一幕。

起因是大鵬問李誠儒怎麼看待【無極】這個片段,李成儒直言沒看過,因為風評差。【霸王別姬】的起點太高,陳凱歌以後的片子都沒看過。

意思是後面都是爛片唄。

陳凱歌的臉色立馬就掛不住了,但是跟郭敬明被激惹後立馬面紅耳赤唇槍舌劍一番不同,老行尊的范兒還是要守住,所以陳導慢條斯理說了如下這段話:

這段話,被奉為「罵人不帶臟字」教材,連趙薇都聽不下去了,直言「凱歌導演你下次別擠兌我」。

講道理,李成儒這次是有點「自討沒趣」。

他是個實在人,喜歡說大實話,但大實話要看場合,有些場合說出來,就是情商低,不合時宜,所以陳凱歌才拿魯迅文章里那個跟人家新生兒說「祝賀你早晚會死」的人舉例子。

但魯迅在那篇文章里想表達的其實是對這個人的同情,你看,說假話的都受歡迎,唯一一個說真話的卻被轟了出去。

【演員請就位】是個什麼場合呢?是個極其勢利眼的場合。 導演可以直言不諱演員沒天賦,沒演技,沒前途,話說得越刻薄就越凸顯個性,這個舞台不允許演員矯情、玻璃心。

但反過來,要是講玻璃心,沒人比這幾個導演更玻璃心。

李誠儒批評了陳凱歌執導的胡杏兒他們那組,幾個導演立馬就抱團反對,把這個片段誇得天上有地上無。

結果呢,發卡的時候他們紋絲不動,只有胡杏兒拿到了兩張。

李誠儒的脾氣,節目組是知道的,所以故意拿來當工具人製造效果。

誰有看不下去的事,都推他出來擋在前邊,一旦聽不慣他講話了,又都可以毫不客氣地懟他。

陳凱歌評論李誠儒的話,字字珠璣,刀刀見血,但恰恰暴露了自己的心胸狹窄。

他容得下紙上談兵的郭敬明,卻容不下說真話的李誠儒。

因為李誠儒動了他的三寸。【無極】是陳凱歌心中拔不掉的一根刺,摧毀【無極】,就是摧毀陳凱歌的驕傲——雖然這份驕傲十幾年前就已經被摧毀過了。

【無極】上映前,還是新人的柳岩采訪陳凱歌,只因問了一句 「如果票房不如預期怎麼辦」, 就引得陳導風度大失當場翻臉,全程追著柳岩罵。

柳岩擔驚受怕了一個月,天天做噩夢丟了工作。

結果票房還算過得去,以1.8個億的成績拿了當年的票房冠軍(但據說投入巨大還是沒收回成本),口碑卻撲到了親媽都不認識,豆瓣打分只有5.4,影評人還為此舉行過專門的大討論。

但是這些討論,怎麼都不如橫空出世的惡搞作品【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來得令人印象深刻。「饅頭」套用法制節目的形式,用惡搞的方式在短短二十分鍾時間里,就把無極的故事說明白了。

時隔這么多年,無極留給我的全部印象,已經全部濃縮在了「饅頭」里。

網路上,《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的下載率甚至遠遠高於《無極》本身。說起來, 胡戈 才是B站鬼畜視頻的鼻祖。

也正因如此,陳凱歌怒不可遏,認為自己的大作被玷污,大呼「無恥至極」,還把 胡戈 告上了法庭(後來扛不住輿論壓力,放棄了)。

最後連他的前妻洪晃都看不下去了,挺身而出寫了一篇【前夫和饅頭】: 「連個饅頭都裝不下,不就明顯變成小肚雞腸了嘛」。

面對種種非議,陳凱歌曾頗有底氣的說,【無極】是拍給十年後的人看的電影。

「翻盤」這種事,在陳凱歌身上還真是發生過不止一次。

【荊軻刺秦王】和【風月】上映時都曾遭遇票房和口碑的雙重滑鐵盧,但如今【風月】成了早期女權思想作品的代表,【荊軻刺秦王】重新被審視,甚至被封神,成為陳凱歌最好的電影之一。

可惜這樣的奇跡沒發生在【無極】身上,這場為期十年的超長考卷,最後仍是被十五年後的李誠儒打出了一張「不及格」。

不奇怪。

當年李安一部【卧虎藏龍】在奧斯卡打響了名堂,好像給第五代導演醍醐灌頂了,他們紛紛從厚重的紅高粱和黃土地里掙脫出來,開啟了中國電影商業化、大製作的新古裝時代。

張藝謀搞了【英雄】和【十面埋伏】,陳凱歌搞了【無極】,馮小剛搞了【夜宴】。

形式抄了十成十,卻沒有領略到李安通過【卧虎藏龍】所傳達出的人性與江湖。

你能從【無極】身上看到陳凱歌全部的野心。豪華製作,中日韓全明星陣容,他目光所及已經不只是中國市場,而是整個亞洲。

這部電影也是陳凱歌情懷的體現,愛與自由,多動聽,影片中很多台詞,都富有哲理和詩意,可惜有句無篇,詩意也就變成了刻意。

這是一次大膽的嘗試,可惜種種嘗試都止於形式主義。

作為一部神話,它的整個故事都包裹在一個「小姑娘為了麵包永遠喪失了愛情」的內核里,空洞無物,只能靠華麗的台詞去傳遞思想,靠宏大的布景去支撐想像,讓人想到郭敬明的成名作【幻城】。

對了,陳凱歌當年的無極,做小說化改編的人,恰恰就是郭敬明。某種程度上,兩個人還真有點惺惺相惜。

陳凱歌質問唐一菲搞個浴缸出來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觀眾,其實這個問題他最該問問自己。

影評人戴錦華做過一個很到位的點評:

在《無極》中,沒有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只有兩個道具,兩具華服———鮮花盔甲和黑袍,一個象徵著權力,一個象徵著奴隸身份,整部電影就像是一部「模範奴隸手冊」,在教觀眾怎麼做奴隸。

相比之下,【妖貓傳】就好很多,因為穿透浮華,我感受到了大唐詩意的內核。

陳凱歌是個浪漫的人,年近七十的他圓滑的外表下,仍藏著一絲孩子氣的任性。他的每一部作品裡,都能感受到浪漫。

即便是現實題材,陳凱歌也不太考慮是否現實。

【演員請就位】里張月那一場,作為一個高位截癱病人,被氣切了中氣還能這么足,連習慣走浮誇路線的郭敬明都看不下去了,但陳凱歌卻覺得沒有問題。

這份浪漫把握好了,是神作。

【黃土地】又紅又專的題材,能被他拍出【邊城】的既視感。

但把握不好,就是翻車。

【我和我的祖國】里,他那一節【白晝流星】口碑最差,爭議最多。

如果讓我打分,三分都嫌多。策馬揚沙的鏡頭的確美,但跟現實毫不接軌。

老旗長窮得5000塊錢都拿不出來,家裡卻養著馬,兩匹馬日行千里進航天基地如入無人之境。

你要說這故事發生在1976年還勉強有人信,一看時間2016年,我簡直以為這世界是有了平行空間。

觀眾一旦對故事產生了不信任和距離感,畫面再美都沒法入戲。

陳凱歌出身電影世家,骨子裡就帶著知識分子天然的清高和優越。

他有足夠的資本驕傲。【霸王別姬】是中國電影的巔峰,【黃土地】當年直接啟發賈樟柯走向了電影之路。

但李誠儒也沒說錯,他今後的作品,再沒法超越【霸王別姬】。

當一個藝術家拒絕容納批評的聲音時,也就關閉了成長的大門。

越是成名成腕的大導演,有時越難聽得進批評的聲音。他們很喜歡抱守一個神邏輯:打分低等於你不懂。

馮小剛為了【私人訂制】罵影評人淺薄,觀眾只喜歡看爆米花電影。

姜文在【一步之遙】遭遇差評後說自己是「包餃子喂豬」。

陳凱歌時至今日仍然容不下一個饅頭。

這次給李誠儒扣的帽子更大——你直接落後於這個時代了。

「梨園」「蛐蛐」那都是前清八旗子弟的最愛,說難聽點就是「舊社會遺老」。

這些大導演們一邊想從觀眾的腰包里掏錢,一邊又嫌觀眾沒資格評論自己的影片。他們彷彿忘了,當初就是這群沒資格的人,把自己捧上的神壇。

或許,真正落後於時代的人,恰恰是他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