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戰德國雪絨花部隊是一支怎樣的部隊
說起二戰時期的德軍精銳部隊,相信很多朋友會想到被稱為綠色魔鬼的空軍傘兵,以及血腥狂熱的武裝黨衛隊。事實上,當時的納粹德國還有一支訓練有素、戰鬥力極強的野戰軍,那就是德國山地獵兵部隊。這支部隊的士兵被稱為戴著雪絨花的男人。
1、為什麼叫雪絨花部隊?
《音樂之聲》主題曲《雪絨花》讓雪絨花名揚天下。雪絨花還有一個名字叫勇敢的人。它的起源極其特殊,只有在阿爾卑斯山才會出現。這種花通常生長在海拔1700米以上。因為它只生長在極少數岩石表面,所以極其罕見。所以,雪絨花是勇敢的,頑強的,有毅力的。德國山地師把它作為軍隊的標志,代表軍隊可以像雪絨花一樣。
德軍山地獵兵部隊和傘兵、裝甲兵一樣,都是戰斗素質過硬的精銳之師。部隊里的每個人都戴著象徵榮譽和勇氣的高山雪絨花標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們因勇敢和善於戰斗而聞名。無論環境多麼艱苦,山地獵兵部隊就像它的象徵生長在高海拔的雪絨花一樣,蘊含著頑強的生命力,綻放著迷人的光彩。
2、蘇聯眼中的雪絨花部隊
他們繼承了德國山地先民的勇猛傳統和尚武精神,英勇無畏地戰斗著。在戰爭中,因為德軍兵員短缺,他們四處作戰,到處都有留下高山雪絨花的名聲。進攻蘇聯的德軍山地師,因為當時發展的武器精良,戰術素養過硬,被蘇軍稱為高加索之鷹、魔鬼的山地一師。
高加索之鷹的綽號是德國第一山地師在高加索山區作戰時獲得的。當時正是斯大林格勒戰役激戰正酣,希特勒迫使第一山地師進攻高加索油田。第一山地師面對蘇聯的主力是一個山地集團軍,這個集團軍的背後是蘇聯在高加索和外高加索的整個強大的戰斗集群。第一山地師孤身深入,英勇出擊,多次將蘇軍打得屁滾尿流。所以在最輝煌的時刻,可以通過山上的望遠鏡看到蘇聯巴庫的油田設施。第一山地師最終因為食物彈葯補給不足被迫撤退,但蘇軍還是客觀地給了他們高加索之鷹的綽號,甚至這樣評價它:第一山地師,給它一座山,就休想從他們身上爬過去。
3、雪絨花部隊編制
一戰後,德軍山地部隊表現非常出色。德軍雖然只有10萬,但對新國防軍的組建和戰斗素養起到了根本性的決定性作用。但是德軍在自己的軍隊中還是保留了一支山地軍,這是未來德軍山地部隊的武器。
德國山地師的基本建制與陸軍師相同:山地步兵團、山地炮兵團、山地工兵營、山地反坦克營、山地偵察營(有的是自行車營)、山地通信營師直屬部隊等。但是一個山地師的步兵團下有5個步兵連,一個陸軍步兵營下有4個步兵連,也就是說山地團的兵力比陸軍團大三分之一左右。與其他野戰部隊不同,山地部隊需要便捷的裝備攜帶武器,有利於山地作戰和運輸。由於部隊在山區作戰時基本靠人力運輸,所以無論是單兵裝備、重型裝備還是後勤物資,都要充分考慮士兵的載重能力,比如火炮的重量。
4、總結
作為二戰中國防軍和黨衛隊的精銳部隊,參加了從1939年入侵蘇聯到1945年義大利的一系列戰役。德國的土壤覆蓋基本上是平原,只有巴伐利亞和符騰堡有一些低矮的山丘,不像鄰國瑞士、法國、義大利和奧地利的阿爾卑斯山的步兵。盡管德國的地形沒有山,但是二戰的時候,精銳的雪絨花部隊卻覆蓋了歐洲所有的惡劣地形。
② 一戰中的奧匈帝國軍隊
奧匈帝國(德語:Österreich-Ungarn、匈牙利語:Osztrák–Magyar Monarchia),又名雙元帝國(Duale Monarchy)、二元帝國,舊譯奧斯馬加(匈牙利語的音譯),全稱是帝國議會所代表的王國和皇室領地以及匈牙利聖史蒂芬王冠領地;歐洲列強之一,奧匈帝國在歷史上最著名的是在1914年發生的薩拉熱窩事件,皇太子斐迪南大公被塞爾維亞黑手黨的激進民族主義分子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刺殺,是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步兵
戰前,奧匈的帝國國防軍總共擁有步兵部隊如下:
62個奧地利步兵團
40個匈牙利步兵團
4個波斯尼亞-黑塞哥維納步兵團(1908年帝國新吞並的地區,為了這個地區,賠上了王儲,甚至整個帝國)
28個戰地獵兵營(什麼是戰地獵兵以後介紹)
1個波黑戰地獵兵營
4個蒂羅爾獵兵團(注意,這是屬於帝國國防軍的部隊,和上文提到過的,屬於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的蒂羅爾射手部隊不是一支部隊)。
具體步兵團的建制如下:
團部,4個野戰步兵營,16個野戰步兵連。
團部:
一名上校擔任團長,一名校級軍官擔任參謀長,3到5名尉官擔任參謀,一名副團長,一名團工兵主任,一名團主計官,四名主計官助手,一名團軍需官,一名團修械主任,一名團營房管理主任,一名團軍樂隊長,一名團軍醫主任,四名高級軍醫,一名團部軍士長,四名團部勤務下士。
四名營長(中校或少校),四名副營長,一名團神職軍官及其助手,號手,5名一等兵,30名列兵,兩名學兵。
團部一共:21名軍官,73名士官和士兵。
16個連長都是上尉,同時每連都有一個連軍士長,副連長通常是中尉或少尉,排長是准尉。
除去團部的兵力,一共是:64名軍官,2488名士官和士兵。
團的補充營建制如下:
1名少校營長,2名補充區徵兵官,1名高級軍醫,一名主計官,3名中士級主計官助手,1名軍需官,1名營參謀長,4名中尉(未來的連長),4名中士(未來的連軍士長),以及12名士兵(都是老兵,作用是訓練新兵)。
中尉以上的步兵軍官配發軍刀,軍刀長82厘米,雙面開血槽,單面開鋒,用於指揮發令,也可以用於近身搏鬥。主計官,參謀長和團軍樂隊長配發禮儀性M1863式軍刀,不開鋒,長65.8厘米,不能用來搏鬥。
工兵官,號手和司機等配發M1862式工兵刀。
士兵中的神槍手和神槍軍官可以佩戴「射手標志」。
各團都擁有自己的團旗,作為本團的標志。
和步兵部隊一樣,奧匈帝國的炮兵部隊也分屬於三支軍隊,帝國國防軍炮兵部隊,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炮兵部隊和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炮兵部隊。
炮兵
其中,帝國國防軍炮兵部隊實力最強,下屬兵種最齊全。
帝國國防軍炮兵部隊又可以劃分為:
國防軍野戰炮兵部隊
國防軍要塞炮兵部隊
國防軍山地炮兵部隊
國防軍炮兵技術支援部隊
國防軍炮兵訓練隊
其中,國防炮兵兵力如下:
42個野戰加農炮團
14個野戰榴彈炮師(營級建制)
11個乘騎炮兵師(營級)
14個重榴彈炮師(營級)
11個山地炮兵團
6個要塞炮兵團
10個獨立要塞守備炮兵營
在炮兵部隊和運輸部隊中,「師」這個編制是一個營級建制。
每個師屬野戰炮兵團都包含有一個補充營,其功能和步兵團的補充營一樣。同時每個野戰炮兵團還含有一個基幹彈葯隊,該隊僅有2名軍官9名士兵,也是一個等待在動員後使用預備役人員填充的單位。
一個擁有四個炮兵連的野戰炮兵團,總共擁有16名軍官和404名士兵。
要塞炮兵團要龐大得多,採用3營12連建制,總共54名軍官1251名士兵。
炮兵技術支援部隊,主要負責維修大炮,為炮兵構築工事,設立觀察哨,建立彈葯堆積點,提供警衛等任務,一身而兼任技術工兵,戰地工兵,偵察兵和輕步兵四任,是炮兵部隊必不可少的助手。
由於炮兵技術支援部隊是技術兵種,因此設立隨軍炮兵工程師職務,其中隨軍炮兵總工程師是少將軍銜,高級炮兵零件管理工程師是上校軍銜,炮兵軍官和士兵都裝備左輪手槍作為自衛武器,軍官另裝備騎兵軍刀。
野戰炮兵部隊本身的警戒兵和為野戰炮兵部隊提供警戒勤務的炮兵技術支援部隊的士兵裝備不帶刺刀的步槍。
要塞炮兵的輕步兵則裝備帶刺刀的步槍。
炮兵的軍帽上帶有炮兵穗,然而這是只有和平時期才使用的裝飾性穗帶,戰爭時期,炮兵統一佩戴圓筒式軟布帶沿戰斗帽。
戰爭開始的時候,奧匈炮兵儲存了大量彈葯,但是卻只儲存了少量的備用大炮,根據不知道哪個蠢人提出的理論,大炮在未來的戰爭中不會有太大的損失的,更糟糕的是,奧匈最大的兵工廠,斯科達兵工廠雖然產能還有富裕,卻沒有儲存原材料,結果戰爭開始後,由於英國海軍的封鎖,兵工廠生產大炮的原材料迅速耗盡。接下來,奧匈炮兵在俄羅斯和巴爾乾的戰爭中遭到了巨大的損失,這使得奧匈炮兵的大炮到1915年義大利參戰的時候近乎枯竭,以致於幾乎不能在義大利前線上部署一門大炮的地步。帝國戰爭部瘋狂地搜羅一切還能打響的重火器來裝備它的炮兵部隊,那些沒有制退復位器的老式火炮被重新下發到部隊,甚至一門1861年生產的65毫米銅制山地加農炮也被拉到了前線。近300名俄羅斯戰俘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這門炮拉上了海拔3905米的阿爾卑斯山Ortler峰。
奧匈帝國的野戰炮
要塞炮兵的處境要好的多,擁有要塞保護的要塞炮兵損失不大,以帝國國防軍第1要塞炮兵團為例,該團的第1營擁有2門305毫米重迫擊炮和2門150毫米重榴彈炮,另外三個炮兵營各擁有1門240毫米重迫擊炮和3門150毫米重榴彈炮,另外還擁有一個營的步兵部隊,這些部隊到1915年秋還建制完整。
第2要塞炮兵團則在1915年補充了一個補充營,該營擁有一門恐怖的420毫米榴彈炮,這是德國援助的。
1918年,所有要塞炮兵團又改編成重炮團。
奧匈軍的火炮技術標准如下:
加農炮:40至60倍身管,水平噴焰長度達到炮長的百分之10
重迫擊炮:6至10倍身管,垂直噴焰達炮高百分之70
榴彈炮:10至16倍身管。
型號:
M61加農炮,120毫米口徑,M61加農炮,150毫米口徑,M95加農炮,180毫米口徑。150毫米口徑迫擊炮M78,150毫米口徑迫擊炮 M80,150毫米口徑裝甲迫擊炮M80,90毫米口徑加農炮M75和M75/96,80毫米口徑裝甲榴彈炮M94P,150毫米口徑裝甲榴彈炮M94和 M99,100毫米口徑裝甲榴彈炮M99F和M99B,100毫米口徑裝甲榴彈炮M5和M6F,100毫米口徑突擊榴彈炮M9,240毫米口徑重迫擊炮 M98和M98/07,305毫米口徑重迫擊炮M11,380毫米口徑重榴彈炮M16,350毫米口徑海軍炮L/45M15,420毫米口徑重榴彈炮 M14。
騎兵
奧匈帝國的騎兵部隊也是分別隸屬
奧匈帝國的騎兵們
帝國國防軍,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王家匈牙利防衛軍。騎兵團分為三種:驃騎兵,槍騎兵,龍騎兵,然而實質上,到了開戰的時候,這三種騎兵的武器裝備根本就沒有區別,這些名字上的區別僅僅是一種歷史遺跡而已,就如同帝國本身就是歷史遺跡一般。
帝國國防軍擁有16個驃騎兵團,按照傳統,這些士兵都是來自帝國的匈牙利部分,然而,卻並不都是匈牙利人,還包含克羅埃西亞人,羅馬尼亞人和斯洛伐克人。
驃騎兵團標准建制為2營6中隊,全團軍官27人,士官和士兵925人,乘騎馬950匹,挽馬16匹。
到了1916年,由於戰馬的奇缺,所有驃騎兵團改為「驃騎兵射手團」,實質上就是步兵團。
驃騎兵戴硬制圓筒形狀軍帽,下大上小,帽筒中部掛穗帶,帽頂部帶有沖天穗,硬質帽檐。
驃騎兵制服稱為「阿提拉」制服,據說是為了紀念匈牙利人偉大的祖先阿提拉(匈牙利人是否是匈人後裔還有爭論),它的著名特點就是制服的前胸帶有5排左右對稱的扣子,扣子之間用長穗帶呈蝴蝶狀纏繞。
各團以制服顏色,軍帽沖天穗顏色和制服扣子穗帶顏色互相區別,後面詳細介紹到團的時候再分別介紹。
驃騎兵裝備M1890式連射卡賓槍,軍官裝備M1870式軍用左輪手槍,醫護兵沒有裝備射擊武器,但是所有驃騎兵,無論官兵,均裝備M1869式騎兵軍刀。
奧匈騎兵上校的制服
帝國國防軍擁有10個槍騎兵團,按照傳統,這些槍騎兵都是從奧屬波蘭地區徵募來的,其編制和驃騎兵團已經完全沒有任何不同之處。
槍騎兵戴頂部帶有一個小的波蘭四角帽圖形裝飾的頭盔,制服正面帶有一大塊傳統的槍騎兵制服飾布,飾布呈梯形,起於兩肩,收於腰部,飾布顏色各團不同。一直到英軍中的槍騎兵團盡管已經改作步兵或者機械化步兵團,然而在閱兵的時候仍然穿這種制服。
槍騎兵裝備M1890式連射卡賓槍,軍官裝備M1870式軍用左輪手槍,醫護兵沒有裝備射擊武器,但是所有槍騎兵,無論官兵,均裝備M1869式騎兵軍刀。
帝國國防軍擁有15個龍騎兵團,全部是從上下奧地利
奧匈帝國騎兵軍官的頭盔
區域和波希米亞地區招募,龍騎兵團的編制同驃騎兵和槍騎兵。
龍騎兵頭盔的頂飾同古希臘頭盔,是一種拱橋狀飾物,但是一般不帶有流蘇。
龍騎兵的制服和步兵制服一樣,但是佩戴本團識別標志。
龍騎兵裝備M1890式連射卡賓槍,軍官裝備M1870式軍用左輪手槍,醫護兵沒有裝備射擊武器,但是所有龍騎兵,無論官兵,均裝備M1869式騎兵軍刀。
帝國國防軍所屬的共41個騎兵團,在戰時全部集中編成騎兵旅和騎兵師使用,這和地方防衛軍所屬的騎兵團不同,地方防衛軍所屬騎兵團都被分拆到步兵師去當師屬騎兵使用。
獵兵
所謂戰地獵兵部隊,和德國將獵兵作為憲兵使用不同,奧匈的戰地獵兵部隊其實就是輕步兵部隊,由於傳統上這些部隊的士兵都是招募自獵人,所以有此名字。
和普通步兵不同,戰地獵兵部隊要求具備深入敵後,游擊作戰,不依賴重火器支援,不參與大兵團作戰等任務。
同時,部分戰地獵兵部隊實際上是山地輕步兵部隊,這些部隊從傳統的山民中招募,爬山涉水習慣成自然地如履平地,由於經常打獵而槍法出色,而且具備一定的野外生存能力,是執行山地滲透,襲擾等任務的不可多得的優秀部隊。
帝國國防軍總共擁有29個獨立戰地獵兵營,和4個蒂羅爾獵兵團,這四個團和屬於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的蒂羅爾射手部隊4個團共同構成帝國的山地部隊,不過,當義大利宣戰的時候,屬於國防軍的4個蒂羅爾獵兵團卻在巴爾干戰線作戰。
帝國國防軍還擁有4個波黑步兵團,這些團身著藍色制服,頭戴紅色土耳其無檐帽(所謂菲茲帽),配備隨軍牧師(針對東正教徒)和隨軍依瑪姆(針對伊斯蘭教徒)。
自1878年開始,帝國就佔領了波黑,當然,在名義上這兩個省仍然是屬於昔日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封建神權大帝國——奧斯曼帝國。1882年,奧匈帝國戰爭部正式將波黑劃分為4個補充區(薩拉熱窩,巴尼亞盧卡,多倫亞圖茲拉和莫斯塔爾),和帝國其他的隸屬於各軍管區的補充區不同,這四個補充區直屬帝國總參謀部。帝國國防軍首先在四個補充區各徵召了一個基幹連,然後於1885年將連擴展成營,1889年又把營擴展成兩個營,1892年再度將每個營擴編成兩個營,這個時候,四個團所需的16個營就全部構建完成了。1894年,建立團部和補充營後,4個波黑步兵團構建完成。1903年,帝國戰爭部從整個波黑地區不分補充區徵募了一個戰地獵兵營。
海軍
奧匈帝國海軍存在於1867~1918年間,是奧匈帝國的海上力量。
奧匈帝國海軍士兵
德文正式名稱為Kaiserliche und Konigliche Kriegsmarine,既帝國與皇家戰爭海軍,簡寫為k.u.k.Kreigsmarine。奧匈帝國海軍繼承自奧地利帝國海軍,1867年奧地利帝國改稱奧匈帝國時海軍也隨之改名。1918年奧匈帝國解體,奧地利不再擁有海岸線,於是帝國海軍不復存在。(今天奧地利有在多瑙河巡航的水上部隊,但隸屬於聯邦警察,而非海軍建制了。)
皇家海軍學院
奧匈帝國海軍的人才教育系統非常完善,並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海軍開辦了一些院校,在這些院校中設置了相當多的課程,為培養海軍軍事人員提供了有力保證。本章節僅詳細介紹三所院校,其中兩所專門培養士官人才,另外是海軍軍官學校,專門為海軍培養海軍軍官。
皇家希夫榮根學院:皇家希夫榮根學院位於西貝尼克,是一所海事學院。學院的課程分三年完成,課程主要傳授基本的軍事理論、基本的海軍常識和比較簡單的海軍專業知識,學生在校屬的船隻和場地上進行實際操練。從這里畢業的學生將會成為初級士官,依據成績的好壞,畢業生將成為軍需官、水兵、一等兵和二等兵。畢業之後所有的學生(當然也就是現任的初級士官)將會開始學習專業課程。
皇家機械學院:皇家機械學院位於普拉,學院的課程分三年完成。學院只為校內這些將成為士官的學生們設立了兩種專業:電機學和電氣工程學。該學院聲譽極高,事實上
奧匈帝國的無畏艦
它是當時歐洲最好的電氣工程學院之一。畢業生的晉升方式與皇家希夫榮根學院基本一致,但是有所不同的是,皇家機械學院的學生在畢業後馬上就可以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
皇家大洋學院:皇家大洋學院坐落於里耶卡,主要為海軍培養軍官。學生的入學年齡一般為十五歲或十六歲。畢業生將直接晉升為海軍軍官下士,以下士身份服役一段時間後可以晉升為高級候補軍官,大部分海軍軍官都是畢業於皇家海洋學院。
如果海軍需要更多的海軍軍官,那麼海軍還可以公開在高中畢業生中選招海軍軍官。這些畢業生將參加十八個月的培訓課程,包括十個月的理論培訓和八個月的海上實習。課程期間這些學生被定為候補軍官。課程培訓結束後,通過畢業考試的學生將會成為海軍後備軍下士。這些地方大學選出來的都是些非全責軍官,一般在軍中任工程人員、醫務人員或者教職人員。
③ 二戰德國小分隊救英國小孩落水影片叫什麼名字
《天降雄鷹》(英語:The;Eagle;Has;Landed)是一部1976年拍攝的根據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英國電影,它是特種作戰電影經典作。它講述的是1943年時納粹德國以16名傘兵降落到英國境內化妝作英軍,准備在英國首相邱吉爾行經附近時予以綁架但最後行動失敗的故事。此片採取罕見德軍角度觀點拍攝第二次世界大戰,對德意志國防軍空降獵兵勇猛作戰及盡忠愛國孤軍奮戰,有極精緻描述及高度肯定。;;;;;;;劇透:……行動卻出現了意外,空降獵兵經過斯塔德利山谷農村時,一個英國小女孩掉到灌溉渠里並差點被風車絞死,一名德軍突擊隊員奮不顧身跳水救她並被被風車絞死,他穿的盟軍制服里的德軍鐵十字勛章露出,英國村民看到嚇得都跑光了,----------------------------------------------------摘自 WI KI《猛鷹突擊兵團》詞條;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