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萬箭齊是什麼電影
擴展閱讀
刺激香港電影變態 2025-05-21 13:41:01
踢球僵屍上身是什麼電影 2025-05-21 13:40:11
警笛開道電影完整版 2025-05-21 13:32:20

萬箭齊是什麼電影

發布時間: 2024-09-24 19:51:55

『壹』 外國電影,萬箭齊發,一個人張開雙臂一下都沒射到他

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 Hercules

導演:布萊特·拉特納
主演:道恩·強森/伊恩·麥柯肖恩/約翰·赫特/盧夫斯·塞維爾/阿卡塞爾·亨涅
類型:動作/冒險
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2014-10-21

『貳』 什麼電影中有一個人被萬箭齊發射死

《英雄》電影最後李連傑飾演的被亂箭射死……

『叄』 有萬箭齊發場景的印度古代戰爭電影

巴霍巴利王(上)

Baahubali: The Beginning(2015)

導演:S·S·拉賈穆里
編劇:Vijayendra Prasad/S·S·拉賈穆里
主演:帕拉巴斯/Rana Daggubati/安努舒卡·謝蒂/特曼娜·芭蒂亞/拉姆亞·克里希南/更多...
類型:動作/歷史/冒險
官方網站:baahubali.com
製片國家/地區:印度
語言:泰盧固語 / 泰米爾語 / 印地語 / 馬拉雅拉姆語
上映日期:2015-07-10(印度)
片長:159分鍾
又名:巴霍巴利王:開端 / 巴霍巴利王:創始之初(台) / Baahubali / Baahubali: Part I
IMDb鏈接:tt2631186

『肆』 《英雄》里萬箭齊發的場景真的存在嗎

提及戰國以及秦朝的弓弩,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電影《英雄》里那個超遠距離、全方位、飽和火力打擊的秦軍箭陣。但那畢竟是藝術的誇張,那種不倫不類的雙人撅張大弩和奇特的撅張射擊姿勢,在實際中也是不存在的,只是導演自以為「看上去很美」的噱頭。在戰國時代縱橫家口中,強弩是韓國出品,「強弓勁弩皆自韓出」,很多人因此認為,秦弩威力不強,更有人給出這樣的觀點:秦弩沒有關鍵性的部件「郭」,所以威力不夠強!

傳統認識中,戰國弩機均無機廓(一般認為機廓出現於漢代,增大了弩機的承受力)或者說很多人認為,漢代對弩進行了一次重大升級,就是把弩的擊發裝置裝在一個銅制的匣子里,名為「郭」。

別看這個小小的升級,他使得弩機的裝配更加牢固,使弩機能夠承受更大的拉力。弩的射程才有了一次大的提升。

▲電影《英雄》中萬箭齊發的場景

那麼,真的如此嗎?

1982年春節,在漢中市沙沿鄉楊家山村發掘的秦墓82HYM3中,發現了一個完整的銅弩機,郭長18.4厘米,寬2.8厘米。根據墓葬的形制和出土的各式器物和半兩錢,研究人員斷定其年代不晚於秦亡。然而該文物在發掘報告於1985年問世之後,便少有人提及,而且,沒產生什麼影響。專門研究秦代兵馬俑的部分學者,也未有提及此物,反而經常在各種論文中宣講「秦弩無郭」,造成了對很多人的誤導,著實令人遺憾。

▲帶郭的秦弩機

那麼,這件發現的秦帶郭弩機,和同時代的戰國弩相比,甚至與漢代的帶郭弩機相比,大小如何呢?

戰國時期諸國的弩在考古發現中的情況首先舉一些例子。1952年,長沙掃把塘138號墓出土弩機,木臂,黑褐色漆,通長51.8厘米。木臂上平面處有放箭的凹槽,臂的前端作彎曲形,用來承弓。後端裝置弩機。弩機為銅制, 有牙、懸刀、望山,無郭,望山高3.6厘米,懸刀長6.7厘米。1972年在河南洛陽中州路戰國車馬坑出土一件銅弩機,弩機出於車輿內左側,出土時木臂痕跡尚存,臂後端有銅蓋,銅蓋錯銀卷雲紋,弩機無郭。弓弩總長54厘米,望山懸刀組合總高度10厘米。

▲燕國與中山國弩機

在燕下都M44出土的銅弩機,懸刀長10厘米,與中山國王陵出土的弩機形制非常相似,但是外面有一個長18.4厘米的鐵廓來加強結構;另外出土有望山帶有標尺作用的乳釘的燕弩(又破除了漢以前弩機無刻度的傳統認識)。兵馬俑弩機的情況雖然有很多人轉述,但是很少有翻閱原始的發掘報告資料的。《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發掘報告1974-1984(上)》中有詳細的數據:1式弩機當時出土136件,懸刀呈長方體,通高16.1、懸刀高10.4、寬2.1、厚0.9、望山高8.1、牛長6、牙高4.4厘米。2式弩機當時出土22件,懸刀窄小微曲,通高16.2、懸刀高10.15、寬1.85、厚0.95、望山高7.8、牛長6、牙高4.4厘米。

▲兵馬俑出土的兩型弩機線圖,采自《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發掘報告1974-1984(上)》

從出土文物來看,韓弩出土並沒有發現特別強大的弩機,秦弩不僅比老對頭楚國弩要強上幾分,對燕國、中山國出土的弩機比也更大。雖然部件的大小不能絕對說明強弱,但是能看出秦弩絕非只相信《戰國策》的人群所以為的那樣不堪。

▲銅車馬上的銅弩模型,采自《秦始皇陵銅車馬發掘報告》

而漢代弩機,從考古發掘的情況看,在河北、陝西、山西、甘肅、寧夏、青海、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湖南、四川、雲南等地至今已有大小不一的近百件兩漢弩機出土,其中大部分是西漢時期的。其中有郭的弩機,大的郭長19.6厘米,小的4.5厘米,望山高的可達13厘米。較早的例子為獅子山西漢楚王劉戊墓出土的兩個鎏金銅弩機,高14厘米,郭通長14.8?19.5厘米。在之後的東漢三國,弩機的望山開始明顯變高了。從技術的普及層面看,想實現超越六國的射程,還得等到秦的繼任者漢了。在漢代,帶郭弩機才大幅度的普及。

▲獅子山出土的西漢鎏金銅弩機

同時,在漢陽陵兵馬俑坑中出土的微縮隨葬兵器模型里,弩機並沒有郭。其約為實物二分之一比例縮小,高為6厘米,長3厘米。放大回的比例,與戰國弩機比稍大,也就是說明在漢景帝時,漢弩還有相當一部分是無郭的,畢竟皇帝御用之物不可能用已經被完全淘汰的。鎮原縣博物館所藏的銅弩機,是1984年鎮原縣城關鎮高庄村一農民在挖庄時出土的,重1100克。同時出土的還有銅簇,灰陶罐,陶水井,墓誌等。從墓誌殘缺志文看,墓主人是一名武將。從墓葬形制、出土遺物和墓誌綜合分析,此墓是一座典型的漢代墓葬,出土的弩機屬漢代晚期遺存。此弩機製作精巧,外觀平整光潔,銅質優良,其上雕刻「南陽宛造四石弩工匠張平二十一」十四字,字跡纖細,弩機上懸刀(板機)長9厘米,望山(瞄準器)長6.6厘米,牙長2厘米,牛(鉤心)長5厘米,部件俱全。從大小來看,和秦弩機差別很小,但是多了機郭。

▲陽陵隨葬坑中的弩機模型

以及,漢中出土的帶郭秦弩機已經是比較大的弩機水平,超過了漢代四石弩。而四石弩以上,基本是蹶張弩。睡虎地秦簡《秦律雜抄》中提到的蹶張弩,也是有了實物的例證。最後,某些專家和所謂「軍事大V」認為的秦弩是單體木弓,力量極弱,可能也是不關心考古發現。

▲出土的骨弭和骨片附件

《秦始皇帝陵一號兵馬俑陪葬坑2009?2011年發掘簡報》中發掘發現弩的遺跡附近有骨質弓弭。弓弭是在弓??細挺的弓體左右兩側粘貼的骨片、角或耐磨擦銅、玉石類的材料,以增強弓??部的強度,或者將弓??直接嵌入弓體末端,在弓兩端的系弦處。為了系結弓弦,在弓弭所用的骨、角或石片上,刻出半月形勾弦鍥口為弦槽,是復合弓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秦弩使用骨質作為弓弭,和《考工記》中描述的用角做弓弭有差距,但是作為大批量生產的兵器,骨質弓弭更適合量產,而且發現的漢弓和唐弓實物使用的弓弭也多為骨質。這也說明了,所謂「秦弩是單體木弓」,根本就是謬論。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

不過,國內的一些復原,也真是讓人無語至極,特此獻上一張在陝西歷史博物館拍到的照片,這種程度的復原真是讓人感到無奈??因此雖然這個帶郭弩機被標成秦代,但也只能不做主要資料使用了。

何新成:《漢中楊家山秦墓發掘簡報》,《文博》1985年5期

高至喜:《記長沙、常德出土弩機的戰國墓———兼談有關弩機弓矢的幾個問題》,《考古》1964年第6 期

洛陽博物館:《洛陽中州路戰國車馬坑》, 《考古》1974年第3 期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王牟仁,任何媒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