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中的敘事結構有哪些
1、因果式(戲劇式)線性結構。以故事因果關系為敘述動力,以線性時間戲劇化展開故事(少用閃回、插敘),敘事鏈單一(無並置、對照、復調,但故事可多線索發展),追求情節結構環環相扣、邏輯嚴密的完整結局,強調外部沖突和動作強度,
如生死抉擇、最後一分鍾營救等高潮。多數傳統電影屬此類,其經典情節結構強化了「幻象真實」和「移情」,迷惑觀眾入戲,如《關山飛渡》、《真實的謊言》。
2、回環式套層結構。以多層敘事鏈為敘述動力,以時間方向上的回環往復為主導(非線性發展),情節過程淡化,講述方式突顯,意義不在故事中而在敘述中產生,它調動觀眾參與意義建構,以理性思考取代前者的移情入戲,不給出確定的結局和意蘊,如《羅生門》、《法國中尉的女人》、《羅拉快跑》。
3、綴合式團塊結構。沒有明晰的時間線性故事發展和因果關系,也沒有連貫統一的情節主線和戲劇沖突焦點,以打亂時空的敘事片斷綴合而成,各個片斷或團塊之間有向心力,形成「形散神聚」的散文式結構或意象並置組合的詩化結構。
它不以情節和哲理取勝,而以意象意境耐人尋味,如《城南舊事》、《小城之春》、《狂人彼埃羅》。
4、交織式對照結構。以兩條以上敘事鏈(不只是兩條故事線索)組合形成對照性張力運動,建構復調主題,其因果關系、戲劇線性敘述仍然存在,只不過更復雜化,它將移情幻象與哲理思考合而為一,如《老井》、《安娜·卡列尼娜》。
5、夢幻式復調結構。以夢境和幻覺為主要敘述鏈接和內容,以兩個以上敘述聲調形成對話和沖突,物理時空轉化為心理時空,多重對話(人與人、人與自身、人物與敘述者、人物與觀眾)形成對話狂歡,如《野草莓》、《八部半》、《夢》。
B. 電影結構的電影結構方式
在此為大家介紹幾種常見電影結構方式;必須明確的是,任何分類都是相對的,局限的--並非所有的,而且有些影片結構有著某種綜合趨勢。
1、單一因果線性結構:以順時序、單一線索行進為主;以好萊塢電影為代表的商業電影通常採用的結構方式,目的在於製造真實幻覺。
2、回環套層結構:《羅生門》、《公民凱恩》、《英雄》。
3、交織對比結構:電影中有對比關系的雙重時空。
(1)回憶時空與現在時空的對比:《雲水謠》、《末代皇帝》、《美國往事》、《尋訪健在的老紅軍》、《英國病人》。
(2)相同時空中兩種不同情境的對比:
A、兩條敘事線索齊頭並進:《東京審判》(略有主次關系的,如果主次關系過於明顯就會成為單一因果線性結構)、《交換公寓》(幾乎沒有主次關系的)
B、「戲中戲」--《如果愛》、《法國中尉的女人》。
4、版塊結構與團塊結構:《西施眼》、《羅拉快跑》、《20,30,40》,《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5、環形結構:對謎底的最終揭示。《第六感》《甜蜜蜜》、《毒太陽》、《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6、碎片結構:《瘋狂的石頭》、《11:14》、《撞車》、《低俗小說》
7、意識流結構:藝術電影中常見的結構方式--以王家衛的電影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