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以前的電影怎麼拍的
擴展閱讀
怎麼剪輯視頻電影解說 2025-09-16 09:04:25
新桃色事件電影 2025-09-16 08:59:17

以前的電影怎麼拍的

發布時間: 2024-08-10 05:41:10

⑴ 香港以前電影看起來為什麼畫面像快進了一樣,人物動作很快,感覺fps比普通視頻更流暢。

我想你說的是動作片吧?

以前的電影用的是膠卷拍攝,而且早期計算機還沒普及之前,還是用人手剪切電影的。

說到動作片,根據洪金寶、曾志偉在電視節目上透露,一般香港動作片,武打片,都是快鏡頭,也就是說拍攝的時候其實演員打得很慢很慢,動作很慢,到了電影,就通過人手剪切等技術,以快鏡頭播放。

其實道理很簡單,演員是演戲不是搞拳擊,太快的話,力道,位置不好掌握,待會不小心打傷了進醫院,沒了演員,那劇組怎麼辦?等演員傷勢好了再拍?電影拍攝時期分分鍾都是錢。還有一些動作片,追逐鏡頭也是。還有車片,追逐片,都是這樣,不僅以前,現在也是,頭文字D,還有現在的動作片,你看香港電視台動作片選秀節目,其實現場打的速度是很慢的。

但是除了一個人是例外,就是李小龍,據他們說,只有李小龍一個的電影,武打戲份的時候,給觀眾看的都是慢動作重播,特別是出拳,如果以正常速度播放,觀眾根本看不到出拳,好像拍攝李小龍要每秒至少120FPS以上才能捕抓到他出拳的動作,然後再以以前可能是每秒24幀去播放,當然當中應該有剪輯還有速度的調整。

⑵ 黑太陽731是怎麼拍攝的

記憶中電影《黑太陽731》拍攝的背後故事

二十多年過去了,當年拍攝電影《黑太陽731》的情景,在我的記憶里非常深刻,彷彿還歷歷在目,那些故事使我永生難忘!

攝制組報到

1987年7月,正當電視連續劇《紅樓夢》在全國播出獲得成功,觀看為萬人空巷時,我在湖南嶽陽演出(就是走穴)。當時,接到中央電視台文藝部的邀請,要我參加中秋《紅樓外傳》文藝晚會。我便放棄了在岳陽的演出,趕到了北京。到劇組報到後,接到的任務,是要求我寫一個小品。內容是「薛蟠」開了一家酒店做總經理,「小紅」是「薛蟠」的秘書。富裕了的農民「劉姥姥」來酒店就餐。「劉姥姥」發現這酒店的飯菜很不衛生,向「小紅」投訴,「小紅」態度不好,與「劉姥姥」發生了爭執。「薛蟠」跑出來向「姥姥」耍橫擺譜。經過「姥姥」的耐心教育,「薛蟠」深深認識自己的錯誤,並向「姥姥」道歉的故事。幾天後,由於一些原因,我們的小品節目被劇組取消,改換了其他節目。這時,我接到了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教授崔新琴的電話,推薦我去香港銀都機構拍攝的電影《黑太陽731》(當時片名叫《731部隊》)攝制組做副導演。告別晚會,我連夜趕到了長春,到省武警總隊招待所攝制組報到。

到了攝制組,見到了一個大鬍子,才知道這個導演就是拍過《自古英雄出少年》的台灣、香港兩地的著名導演牟敦芾。我被安排負責化妝、服裝、道具、組織群眾演員的副導演工作。經過二十多天的籌備,電影《黑太陽731》於8月1日在長春開機了。首先拍攝的是關東軍731細菌部隊在安達實驗場殺戮「馬路大」的場景。8月1日的長春太陽還很赤烈,我光著膀子在現場忙碌了8天,背上曬掉了一層皮。8月9日攝制組轉場到長春火車東站拍攝731部隊大撤退的雨戲時,天氣巨變、我們已經穿上了軍大衣,很冷了。首次和導演牟敦芾合作,使我學到了很多電影拍攝的知識。也學到了導演的為人和藝術品德。

拍屍體的戲

拍攝電影《黑太陽731》焚屍房一場戲,在長春的一個坦克團的一間鍋爐房裡布置,焚屍房這場戲,需要十二具屍體,因為演員要用斧子砍剁屍體焚燒,導演要求必須啟用真屍體更為感官。更能體現日本關東軍731細菌部隊非人性的殘酷。為此、我特意到了長春白求恩醫科大學實驗室停屍房。我戴著口罩,看到一間有200多平方的一個福爾馬林池子,池子里漂著上百具裸體的男女屍體,有的屍體頭發在水裡飄著,很嚇人。房間里的福爾馬林氣味很濃很難聞。我帶了兩層口罩都被熏得夠嗆。我們要在這池子里挑出了十二具較新鮮的屍體,聽工作人員說這個池子里還有40多年前的屍體標本呢。我指著其中的一個說:「就那個!」停屍房的兩個工人,一人一把很粗的鐵鉤,一人勾住其中一個屍體的脖子,一人勾住屍體的大腿,兩人喊:1、2、3。瞬間,屍體就從池子里拉了出來,摔在地上,我摸摸那屍體還比較新鮮。就這樣,我們選了十二具屍體,三千元一具買下。當時我就和實驗室的人商量,在我們不搞壞、不搞臟屍體的情況下,二千元再賣還給你們,他們也就同意成交了。因為屍體在當時的情況下是很難買到的。其實我們就花了一千元一具租的。我們砍剁了的肢體,破壞的屍體由我們負責送到火葬場燒掉。十二具屍體用白布裹上,裝車,拉到了焚屍房現場布置。因為現場房屋裡有十二具屍體,大家感到緊張,現場氣氛凝固。大家都不講話,默默的布置。我為了調解現場氣氛,我在和屍體開玩笑,我把一具屍體的手搭在另一具屍體的肩上說:你原來和他不認識,現在你們認識了,不許吵架哦,要配合我們拍攝哦。說完、大家就笑了,氣氛也緩解了許多。現場布置好後,導演覺得屍體還是太少,要求我到部隊再找12個人來扮演死屍。我找到了部隊首長說明情況後,首長很贊成說:你們拍的是日本關東軍731細菌部隊在殘害我們中國人的電影故事,我們全力支持。即刻打電話給警衛排,要求派一個班的戰士配合我們拍攝。戰士們聽說要拍電影,高興得要命,警衛排長告訴戰士們,一切行動聽從陳導演指揮,必須服從導演的要求,要你們演什麼就演什麼。聽到沒有?戰士們齊聲「是」。其中一個戰士問我:導演,是不是讓我們演日本鬼子啊?另一個戰士問我:導演,是叫我們演八路軍吧?我說你們到了就知道了。戰士們要拍電影了好開心啊!

戰士們來到現場看到了很多光光的屍體堆放在屋裡就問我:導演那死人是真的還是假的?我逗他說是假的。一個戰士聽說是假的,就趴在屍體的跟前看清楚------「我的媽啊,是真死人」!頓時、一幫戰士都嚇得跑出來了!戰士們問我他們演什麼?我說就演死屍!戰士們聽說要他們演死屍都表示不幹了。我說:日本關東軍731細菌部隊在東北犯下了滔天罪行,作為我們東北人要向日本侵略者討還血債!你們還不願意參加嗎?我比你們大,我先來扮演死屍可以吧。戰士們都不說話了。我說:你們來的時候,首長怎麼要求你們的?一切行動聽指揮是嗎?戰士們點點頭。我說現在進現場聽我指揮。

戰士們進了現場。現場開始清場,所有的女同胞都離開了現場,我第一個開始脫衣服,脫得光光的躺在屍體的旁邊。其他工作人員把戰士們堆落在一起,往身上潑上血漿。此時景象就像是剛從解剖實驗室運過來的新鮮屍體一樣。那天的長春冷啊!0下20多度啊!看到戰士們表現,導演的很滿意。鏡頭很順利的怕完。其中有我們哈爾濱話劇院的老演員劉田夫扮演731部隊的焚屍工,他用斧頭砍屍體,砍下一塊送到爐子里燒,一邊跳著舞一邊喝酒,再砍,再跳,再燒,再喝酒,表現日本侵略者以砍中國人屍體為樂!演員演得很認真,很像,特別真實!老演員的敬業精神和藝術品德,真值得我們今天的年輕演員好好學習!

當你們再看了這部電影,這個場面時,就能體會到我們電影人的艱辛了。

拍冷凍試驗

在電影《黑太陽731》拍攝中,有一場室外冷凍試驗的場景。 「女馬路大」在室外做冷凍試驗。我們演員用自己的胳膊做冷凍實驗。影片中關東軍731細菌部隊的日本人,不停的往實驗者胳膊上澆冰水。扮演「女馬路大」的演員,是我們攝制組的服裝員,也是導演牟敦芾的親外甥女閩江。戲整整拍了一天,把閩江凍的一直在哭:舅舅!我不拍了!舅舅我凍死了!救救我疼啊!我不拍了----。導演含著眼淚在給閩江鼓勵:孩子、堅持!堅持啊!每一個鏡頭拍下來,工作人員就不停的用雪搓閩江的胳膊,讓她胳膊血液流通循環,一直把胳膊搓紅了才停。這樣才不會出現胳膊凍傷。東北人在冰天雪地里還是非常有經驗的。導演在繼續拍,再往胳膊上澆水,再凍,再拍,再澆水,再凍,再結冰,(當然、鏡頭里結的冰,是化妝師用冰糖做成的冰模型貼上的)731部隊的日本人用刺刀敲打凍成冰的胳膊,每一次敲閩江的胳膊都會起一個紫包,每敲一次就是一個紫包!閩江在哭!鏡頭在拍!再拍!就這樣拍了整整一天啊。我們都含著淚在看著,拍著、看著,拍著------!閩江的精神感動著在場的所有人,我們都流淚了!這就是我們電影人為電影製作做出貢獻的精神!

鏡頭穿幫補拍

在電影拍攝中還有一場戲,就是把在室外凍傷試驗人胳膊放在到溫水池裡,當水溫升到一定程度時,被凍傷的胳膊的皮肉被實驗人一撕,頓時皮肉脫落,只剩下骨頭的鏡頭。由於演員要握著一雙真屍體的胳膊的尾部,人骨頭上有油,要用衛生紙包著才能拿穩,才能手心朝下的姿勢,鏡頭順利的完成了場景的拍攝。晚上,我們在膠片小剪輯機上發現鏡頭里隱隱約約看到了演員握著胳膊的粉紅色衛生紙。因為剪輯機屏幕太小,看的不是很清楚,導演決定到大放映室放映。當大銀幕放映時,才清楚看到就是衛生紙。哇!鏡頭穿幫了!鏡頭穿幫,在電影行業里是件非常沮喪的事故。攝制組連夜召開緊急會議,導演要求明天上午10點前這場戲必須補拍完成!因為次日12點我們全攝制組轉場到哈爾濱拍攝。分配工作中有的連夜去找扮演小日本軍人的長春市朝鮮中學的學生回到組里。服裝部門聯系借服裝,美術部門恢復場景,要求我必須再找到一對女屍體胳膊。我連夜乘車到了長春白求恩醫科大學的實驗室太平間,我花高價,又給了負責人一點小費,對方才同意賣給我一對女屍胳膊。工作人員又把我帶到屍體池子,用手術刀麻利地卸下了一對女屍胳膊。我用白布包著,夾在腋下趕回了攝制組,由於道具師們忙於恢復場景,製作屍體胳膊的工作就落在我身上,我用手術刀剖開胳膊的皮膚肌肉,剝到整個手臂的骨頭到了手指部位,再把皮肉恢復到原樣,再用膠沾上。我一人低頭製作著,忙的一頭大汗,直到天亮才完成我的工作。導演看到死屍胳膊很滿意時,我才深深的舒了一口大氣!補拍,在次日上午10點順利完成。這樣我們全攝制組准時12點離開了長春,開拔去了哈爾濱。這就是我們電影人在製作電影時的責任心啊!

拍老鼠的戲

拍攝電影《黑太陽731》實驗室,需要一萬多隻老鼠,我們號召黑龍江雙城的當地老師、學生、農民抓老鼠,小的不要,一律8毛錢一隻收購。已是寒冬季節老鼠,山鼠都鑽進洞里很難找到了。老師學生、當地農民上山去挖,每天收工後我們就開著車到附近村、屯、學校收集,經過十多天的努力,我們終於收集到了一萬多隻老鼠,收到的老鼠就放在一個准備拍攝帶走廊的兩間房子里,一萬多隻啊!灰呀呀密密麻麻的一大片。老鼠們相互掐架,山鼠最厲害,一口就能把對方咬死。這樣、每天就有幾百隻老鼠意外死亡。每天工作人員就從房間里揀出很多的死老鼠。當地農民告訴我們,房間里要放一些玉米和玉米桿兒。老鼠能有吃的,能躲就會減少死亡率。我們按照老農的說法果然奏效,老鼠死亡率下降了,我們把走廊里點上火爐,由於天氣太冷老鼠們相互扎堆,互相取暖一堆一堆的不動。我們要拍攝了,四台攝影機對著老鼠們,可老鼠一動也不動,我下去拿大掃把去掃,老鼠們也不動,用腳踢老鼠也不動。整整一天一個鏡頭也沒拍成。回到招待所,導演牟敦芾沮喪的不想吃飯。我想了想告訴導演:是否可以用電打?導演說:別胡說八道了,220的電一打不就死了?我說:可以用變壓器慢慢升電壓就行了,到十幾負時老鼠一定會動。導演一聽,有道理。馬上安排鋪電網,工作人員在離地一公分的高度鋪上了20公分平方寬距離的鐵絲網,每個釘子頭上再包上絕緣膠布,電就不會走地了。第二天四台攝影機對准老鼠們准備開拍,導演喊:小陳慢慢一點一點升啊,我掌握著變壓器。一點一點,0負、2負、5負------這時的老鼠開始抖動了,我再慢慢往上升,變壓到了十幾負時老鼠就開始跑了,老鼠時時刻刻在跑,時時刻刻被電,灰呀呀一片一片密密麻麻的很是壯觀。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哇!很好看,也顯有很多很多的老鼠------!導演喊:停!我立刻把變壓器關到了0。這時的老鼠們被電的、跑的渾身是汗,氣喘吁吁。導演笑了、攝影師們笑了、我們都笑了。導演說:讓它們歇歇再拍,小陳把那隻貓拿來。我把預先准備好的一隻大花貓抱來,放進老鼠的房間里,我們以為老鼠見到貓會亂跑,這只大花貓一輩子也沒見過那麼多老鼠,嚇得躲在一個角落裡發抖,四處亂看,可沒想到老鼠們根本不怕貓,老鼠和貓和平共處相互取暖,很多老鼠鑽在貓的肚子下取暖,用鐵絲拴住貓的腳。導演說准備開始。攝影機的馬達又響了,我又把住變壓器慢慢升壓,到了十幾負時,老鼠和貓被電的亂叫亂咬。貓在慘叫,抓住老鼠就咬就撕,貓咬老鼠的鏡頭,老鼠的的血四濺的特寫鏡頭非常精彩!「停」!老鼠在喘,貓在喘,渾身是汗都濕透了。道具師傅用刀把大花貓殺死,用蜂蜜食色調和的血漿塗在貓的身上,老鼠是愛吃甜食的,都跑來吃血漿,就彷彿老鼠在吃貓一樣!這就是日本關東軍細菌部隊長石井四郎的研究邏輯——弱者眾多時,強者也就成了弱者。小跳蚤也能把人類滅亡的非人性強盜邏輯!

在關東軍細菌731部隊大撤退時,要把所有的實驗室炸掉。那些老鼠被我們的道具師用固體汽油塗在每個老鼠身上,再點著火。帶著火的老鼠們四處狂奔,一團團火球四處散開非常壯觀好看!

⑶ 電影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電影他的誕生與攝影技術的發展是有著密切的關系的。眾所皆知,最初的影片是有一張一張的照片組合而成,按照一定的速度不停的切換照片播放給人視覺上的,人物在動,呈現出視頻的感覺。
早在1823年的時候,銀版照相法誕生,但是在那個時候,照相技術極度不成熟,當時的一張照片需要14個小時來進行曝光,可想而知,如果想要一個兩秒的視頻都需要許多張照片,這都算得上是一個大工程了,更何況幾十分鍾的電影。在人們成功地掌握了電影的拍攝與放映方式之後,這才讓電影行業蓬勃發展,由最初的膠片發展成現在的數字數碼電影,從以前每分鍾24張照片的規格,發展到現在64,到現在的藍光、高清等。

⑷ 網上有些很老的電影卻有1080P或者720P這種高清版本是怎麼弄的

大哥,膠片的清晰度始終都是很高的,只不過當時電視沒1080P這個條件而已,不代表膠片達不到1080P。

通常大片都是用35mm膠片拍出來的,那麼35MM的膠片到底是多大呢?告訴你民用的膠卷通常就是35MM的(翻翻家裡的老底片通常都是35mm的。)那麼現在的數碼單反相機已經有全畫幅的了(全畫幅就是說感光晶元尺寸和35mm的膠卷感光尺寸一樣大,既36*24MM)。

說簡單點,35mm的電影膠片如果每一張都用現在的設備掃描轉換成數字信號可以掃出約2000萬像素,而全高清的格式是1920*1080(200萬像素)不過電影膠卷通常顆粒較粗,所以保守估計按照現在的高清格式再翻一倍的解析度可能就是膠卷電影的解析度極限了(即約4000*2000的解析度)。現在RED ONE已經有更高解析度的攝影機了(好像是5000X3000多的)

當然有些膠片會進行一些數碼修復,畢竟年代久了么,再好的東西也不易保存啊,特別是膠片這種本身就不大容易保存的東西。

老電影是怎麼拍的難道那些外國人還會來當臨時演員,戰時

新中國50,60年代拍的電影中的「外國人」,有的是請在華外國人,比如《白求恩大夫》中的「白求恩」,《停戰談判》中的美國顧問,是一位叫譚寧邦的外國人。其他的則是中國演員化妝的。其中有些是有混血,比如邱岳峰的《珊瑚島上的死光》。還有請新疆人演蘇聯人,如《熊跡》。

⑹ 深度解析經典科幻電影,這當初是怎麼拍出來的呢

經常看到電影花絮里邊很多人在一個綠色房子里邊排戲,當他們把鏡頭拍攝好了以後背景都是綠色的了,再把所有的鏡頭放到電腦里邊用視頻軟體來合成成別的背景.具體的電影你可以去看看黑客帝國,超人歸來,還有(游戲)極品飛車10的拍攝花絮.
飛船效果,這個拍攝比較多了.在一張黑色的大幕前邊放置一個飛船模型,然後根據攝影機的運動遠近以及其他物體的大小比例可以把飛船拍的很逼真。你可以看看獨立日.
人物大小差別.指環王第一集里邊最開始的鏡頭,甘道夫拜訪老朋友比爾博巴金斯,其實他們兩個演員的身高差距並不大,但是在電影里邊比爾博巴金斯卻只有甘道夫腰那麼高.這里有兩個辦法能拍攝出這種效果.(希望你看過這部電影)
第一個:當同一鏡頭中只出現一個人的臉時(不管是誰),可以直接找個身材誇張的特形演員來穿上同樣的服裝.
第二個:當兩個人的臉同時出現在一個鏡頭時(例如該片),拍攝人員製造了兩個一樣的房屋,第一個房屋比正常身高比例稍微小點,人進去非常擁擠,這個房屋用來拍攝甘道夫的戲;第二個房屋在和第一個房屋相比任何配飾一模一樣的基礎上把所有的東西放大兩倍,人進去會覺得非常寬敞,這個房屋用來拍攝比爾博巴金斯的戲,然後把同樣的鏡頭走位,演員走位的兩段鏡頭用電腦處理在一起.
而他們在同一個桌子上吃飯那場戲則是利用桌子上的茶壺,麵包,杯子什麼的幫忙,把兩個大小不一的桌子按一定位置放在一起,觀眾從一個固定方向來看因為茶壺,麵包,杯子把兩個桌子的界限阻擋完,所以造成視覺誤差,誤認為是一個桌子,那麼比爾博巴金斯在遠處的大桌子旁邊演戲,甘道夫則在近處小桌子上演戲.不同演員的身高差異就體現出來了.
其他的效果我具體不知道你想問什麼,不過多半都是利用視覺錯誤來的,如果大場面那種兩軍交戰則不得不用電腦復制:比如我想拍攝一組5萬人對5萬人的戰爭場面,那麼我用遠景先將200人左右的群眾演員的戲份拍好,然後把這組鏡頭放到電腦里邊然後鏡頭復制.
最後還有一種:指環王第二集里邊那個怪物咕嚕姆,那個是利用紅外掃描.

⑺ 八十年代的電影特效是怎麼製作的

在上世紀電腦方興未艾的時候,大概是70年以後,到80年之間的時候,電影特效的組成部分非常復雜,有以下幾個方式是比較主流的

1、在拍攝好的電影膠片上製作,這個成本很高昂,因為需要很多拷貝來製作。比如像同場景下的同一個人出現進行復數動作,就需要將演員單獨拍攝一段動作後從膠片上一格一格的摳下來,配合背景進行弊慎枯二次曝光。另外,像激光神馬的也是這個道理

這種無需純色背景,而像星球大戰中的激光製作很簡單的。舉例說下,比如說兩組膠片,A是舉槍射擊,B是熒光燈管的全畫面拍攝,比如紅色、藍色、綠色這種。那麼在A拍攝完成後,順著槍口方向和煙火爆破效果之間,逐幀刻出一條漸進的鏤空線條,將剪裁好的B貼在A下面進行二次拍攝

然後租洞我們就可以得到一段帶著激光飛舞的A片段,即C了。而之後,將C與其他片段組合,拷貝後,就可以拿到電影院去放映了。

2、模型的製作使用,這個同上面,很早在黑白電影時就有過了,最出名的模型莫過於星球大戰,但單價成本最高昂的卻是鐵達尼號……

3、SGI圖形工作站,這種東西效果類似於現在的電腦,不過很明顯那會電腦沒那麼發達,所以說對於完整視頻的處理根本無法想像,所以被稱之為圖形工作站,因為處理製作時都是單幀進行的。
====================
至於一樓所說的純色背景,這個在拍攝膠片時確實被電影人認識到了,但並不是必然肯定是藍色的,在最早時期,使用白色背景的更多,然後經歷了拍什麼背底的片段,用什麼顏色的背景;青色、藍色、綠色這樣一個階段

到現在為止,仍然會有因為背景需要而改變純色幕布的情況出現
====================
嗯,值得一說的是終結者2的那個液態機器人,在這部電影的拍攝中,上述三種方法都使用到了。

特效師先將機器人T-1000(後稱T1K)的扮演者製作出一個完整比例的模型,芭比娃娃那麼大的。然後將其擺放成不同動作進行逐幀孝轎拍攝(單幅畫面),然後將其放入圖形工作站上進行身上的效果處理(比如創口、比如透明液態化等等)

最後,將這段視頻進行摳像,再輸出、沖洗成膠片和原始拍攝素材進行二次曝光製作成成品。

(打字不易,知道這些東西也不易,所以說,採納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