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阿慶嫂是個什麼樣的女人,阿慶嫂,阿慶嫂比喻什麼
阿慶嫂沉著機靈有膽量,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槍,若無抗日救國的好思想,怎能夠捨己救人不慌張。
阿慶嫂是出自《智斗》的人物形象,阿慶嫂的原型陳二妹,女,1911年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是革命現代京劇沙家浜裡面主要人物之一,為革命戰爭時期我黨在沙家浜(江蘇常熟市所轄)地下交通聯絡站負責人,以春來茶館老闆娘的身份做掩護,負責新四軍和上級黨組織之間的聯絡等。因其丈夫人稱阿慶,故被稱為阿慶嫂。
2. 電影《沙家兵》中生動刻畫了什麼茶館的老闆娘阿慶嫂
刻畫了一個沉著冷靜,不卑不亢,通過機智的對答,與國民黨反動派代表刁德一、胡傳魁巧妙周旋,最終化險為夷的英雄人物,阿慶嫂是中國共產黨黨員,也是抗日時期女性的代表人物。
阿慶嫂在民間具有相當高的知名度和認可度,就是百姓心中精明、干練的象徵,沙家浜是革命現代京劇劇名,
地下共產黨員阿慶嫂依靠以沙奶奶為代表的進步抗日群眾,巧妙掩護了新四軍傷病員安全傷愈歸隊,最終消滅了盤踞在沙家浜的日偽武裝,繼續為解放江南大好河山奮戰。
啥沙家浜阿慶嫂簡介
沙家浜最突出的成就,是塑造了阿慶嫂這樣一個圓熟機敏、口齒伶俐、智勇雙全、處變不驚的女地下工作者形象,即使在樣板化過程中,為了突出武裝斗爭,加強軍民關系,生硬地強化郭建光的戲份,為郭建光加了唱段,損壞了劇作的藝術完整性,卻並不能從戲劇邏輯上抽掉該戲的筋骨,也無法抹殺阿慶嫂的光彩。
這樣的人物設計,是因為故事原本就以阿慶嫂為中心展開,但是,以一個茶館老闆娘的身份作為戲中的主要人物,在只能歌頌工農兵的時代,明顯異類,在創作上更具有新鮮感和挑戰性,也更有難度。
因為她既不能像李玉和般在敵人面前直接表現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也不能像楊子榮那樣痛快淋漓地直抒革命豪情,更多時候只能靠巧舌善言,隨機應變變,一語雙關等手法來完成,在這方面,編劇體現了高度的文學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