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部老電影
你確定是叫 江湖風雲 么?
我知道一部他們一起的電影。
但是叫 五毒 。
下面是介紹。
你看看是不是。
《五毒》(1978)
編劇:張徹、倪匡
導演:張徹
主演:郭追、孫健、江生、韋白、羅莽、鹿峰
話說1974年,張徹率一眾弟子赴□□□組建「長弓」影業,作為邵氏的外圍,開始大規模拍攝功夫片。可惜由於經營不善和各種外界因素影響,「長弓」發展並不如意,加之武指劉家良獨返香港,與張徹鬧分裂,搞得「長弓」最終關門大吉。張徹於1977年繼續回香港為邵氏打工,簽了一年拍五部片的合同。
雖然「長弓」未能長久,但張徹卻也因此從□□□帶回了郭追、江生幾位頗會演「打戲」的弟子。其時邵逸夫讓剛回來的張徹改編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張徹雖然拍了三部,但自感差強人意,沒有突破。於是親自操刀編了一個劍走偏鋒的劇本,糾集□□□的幾位弟子和新收的羅莽出演,拍成《五毒》,結果票房飄紅,且在國外引起影響(當年美國雜志評選的最怪誕電影第11位,昆汀最推崇此片),並成為張徹這這一時期的代表佳作。
較之以往張徹的功夫片,《五毒》的情節同樣很簡單,不過是五個同門師兄弟互相殘殺的故事。但此次暴戾陰毒之氣更盛,更具偏詭Cult之風,除了「萬針刺身」,綱針穿腦、千層濕紙悶□□□等暴力場面的展示外,片中人物關系亦詭異莫測,懸疑保持到最後,最惡毒的反派才露出真面目,應算是張徹作品中最有可看性的一部。當然,《五毒》的可看性還在於偏門功夫的精彩設計。李小龍師弟梁挺與郭追等人一起設計了蜈蚣、蛤蟆、蛇、壁虎、蠍子五種「象形」功夫,北派功夫、雜耍特技、京劇武戲融為一體的動作翻飛騰躍,如舞蹈般,再加上張徹暴力美學的渲染,相當好看。
2. 鏈変竴閮ㄥ彜瑁呯數褰,閲岄潰鏈変竴浣嶅彨鍗楀墤澶╀笅絎涓楂樻墜鐨勯殣灞呭仛鐭沖尃,涓撻棬鎵撻犱經鍍忎箣綾葷殑.璇峰悇璺楂樹漢鎸囩偣
澶╀笅絎涓鍓戱紙1968騫撮偟姘忓叕鍙稿嚭鍝佺數褰憋級
鏈鐗囧兼紨鍏肩紪鍓ф綐鍨掞紝鍘熶負鍙板寳璇楅泦涓葷紪錛屽彲璋撴枃瀛﹀兼紨錛岃繛浠栨墽瀵肩殑鐢靛獎錛屾棤璁烘槸鏂囪壓鎴栨︿緺鐗囷紝浜︿豢浣涙湁涓浠借瘲鎰忥紝榪欐f槸鍏朵釜浜洪庢牸銆傛湰姝︿緺鐗囩殑鏁呬簨鎻忚堪錛屽崡鍓戜竵姊﹁豹錛堥瞾騫籌級鍙風О銆屽ぉ涓嬬涓鍓戙嶏紝奼熸箹鍓戝+澶氫激鍏跺墤涓嬶紝浣嗕竴鏃ワ紝涓佺珶璐ヤ簬璺榪囩殑鎬閬撲漢鐑熸潌涓嬶紱涓哄飽琛岃鴻█錛屼箖灞堜粠鎬閬撲漢鑻︿慨涓夊勾銆傛湡闂達紝涓佷笉鑳滃叾鑻︼紝闆曞北闂ㄥ墠宸ㄧ煶錛岀珶瀛︽垚鐭沖伐錛屽疄涓烘閬撲漢紓ㄥ叾閿愭皵錛岃屾殫涓鏁欏寲涔熴備笁騫存湡婊★紝鎬閬撲漢涓村埆璧犺█錛岃皳鍏跺傛層岀敓銆嶏紝鍒欏繀鍏堛屾匯
妤間富璇峰弬鑰冧笅鍥炵瓟鏃墮棿銆
3. 請問:哪裡有『邵氏』老電影下載啊
由五十年代中到七十年代中,邵氏公司可說雄霸香港影壇,是當時規模最大,商業上也最成功的電影公司。邵氏公司曾經帶起了兩個重要類型。其一是由《貂蟬》、《江山美人》帶起的黃梅調電影,其二則是由《大醉俠》、《獨臂刀》帶起的彩色武俠片潮流。在邵氏之前,當然已有武俠片。香港五十年代,由峨嵋公司改編金庸《射鵰英雄傳》開始,掀起了粵語神怪武俠片的潮流。但是那時的粵語武俠片,武打場面都是戲曲舞台打鬥的粗劣再現,部部打法差不多。簡單的「批頭掃腳」,既缺乏真實感說服力,又缺乏美感。 邵氏公司是有決心帶動新的武俠潮流的。在六五年推出由攝影師出身的徐增宏導演的《江湖奇俠》和《鴛鴦劍俠》,圴由王羽主演,但兩部片成績並不突出。隨之而來的是胡金銓六六年的《大醉俠》,張徹六七年的《獨臂刀》,兩部是劃時代之作,除了極之賣座,更帶來極多新意念。《獨臂刀》票房更達百萬,令張徹從此有了百萬大導的稱呼。兩片的空前成功,不單令到邵氏公司從此大拍武俠片,港台也有無數跟風拍攝者。 今天回看這兩部影片當然有很多落後的地方,節奏稍慢關乎不同年代的欣賞習慣,動作設計也沒有後來影片的巧妙;特技方面更難免顯得假;外景廠景更常接得很突兀。但是回到當年,兩片帶來的震撼可以想見:一方面彩色寬銀幕令到影片顯得堂皇;認真的製作和簡單劇情配合新鮮的武打設計,與同時代的武俠片比簡直脫胎換骨。 胡、張這兩部電影對武俠片興起同樣有很大貢獻,但兩人的風格實有很大不同。《大醉俠》製作和細節上十分講究。一衣一物,一件兵器,一件頭飾,都有考究。全片重視氣氛的營造,對打時的對峙和奔跑構成重要的前奏。胡的動作比較強調動感美感,一招一式都很清脆,很有美感。胡金銓特別擅長製造英氣逼人的女俠,鄭佩佩演的女俠金燕子便極之奪目,鄭佩佩也就因本片成為邵氏武俠片的首席武打女星。不過胡金銓在邵氏只拍了《大醉俠》一部武俠片便離開了。 《獨臂刀》沒有《大醉俠》精緻,但更加激烈和痛快。影片主要情節其實來自金庸《神鵰俠侶》楊過斷臂一節。張徹在本片很多創新之處都成為後來他的招牌場面:壯碩的男子赤膊大戰、開膛破腹仍勒緊肚皮地血戰、破格地用手提方法拍攝打動場面,強調到動作的劇烈氣氛和動感。《獨臂刀》之後的《大刺客》(1967)講聶政刺韓槐,以文戲為主,只有一兩場打鬥,票方卻仍過百萬。《金燕子》(1968)由鄭佩佩演金燕子配王羽演的銀鵬,更成為當時傳頌一時的名作。兩片動作令人耳目一新之處,是用威也令主角飛越人頭施以凌空一擊,很有威勢。而《金》片中,壁上題詞的一個幻想鏡頭,令到整個畫面充滿大字,一個白衣人蕭然獨立,很有意境。張徹的影片以陽剛知名,充滿了男性的粗獷和雄健的美。打鬥則特別慘烈,主角常常以一敵數十,滿身浴血而亡。張徹的成功有一個獨特的因素,就是他特別推崇年輕人的血氣和勇悍。六十年代中是年輕人文化抬頭的開始。同期的武俠片,最好打的往往仍然是老人家,最後常由兩個老頭子決戰。但張徹卻講年輕人打敗有權有勢的老人家,把年輕人的血氣盡情發揮,難怪《獨臂刀》的男主角會叫做「方剛」。張徹的影片缺點在粗糙之外,又常常打得很濫,連場廝殺血戰不休。像《金燕子》王羽與羅烈決戰負重傷後,還要與眾嘍啰打到腸穿肚爛至死方休,過度的打鬥有時實在令人氣悶。 三片之後,張徹成為邵氏既多產又最有賣座保證的導演。他捧紅了一批批的男明星。他第一輪便把王羽捧成天王巨星,羅烈後來因演鄭昌和的《天下第一拳》而大紅。王羽自立門戶後,張徹卻又以《死角》(1969)、《報仇》(1970)、《十三太保》(1970)、《新獨臂刀》(1971)等影片捧紅了姜大衛和狄龍。姜大衛身材不高,但卻有種年輕人不怕天高地厚、鋒芒畢露的氣質。狄龍則英俊高大,用功極勤,擅演沉穩的角色。姜大衛先紅,但狄龍在七三年的《刺馬》中演反派馬新貽,其老練令他脫穎而出,後來更是邵氏公司的首席小生。姜大衛、狄龍之後,張徹還以七二年的《馬永貞》捧經了陳觀泰,七四年的《洪拳與詠春》及七五年的《洪拳小子》捧紅了傅聲。 這個時期,邵氏生產了很多武俠片,幾乎所有導演都要拍過武俠片。邵氏出品武俠片,吊威也、跳彈床等技法用得越來越純熟。邵氏為顯示其製作實力,更最喜歡在片頭時由主角雄糾糾地騎著馬在山頭上疾馳,用凝鏡把動作定下來出片頭字幕,頗有氣派。張徹捧紅的男明星以外,最賣座的是武後鄭佩佩,她主演的《毒龍潭》(1969)、《荒江女俠》(1970)、《五虎屠龍》(1970)賣座不比王羽、姜大衛主演的影片遜色。最賣座的武俠導演則是羅維,他的《毒龍潭》,《五虎屠龍》票房都不在張徹之下。《毒龍潭》的一個賣點是以特技攝影製造巨龍出現的場面。另一個值得提的導演是程剛,他七○年的《十二金牌》,講俠士阻止秦檜用金牌召岳飛,編導演俱有水準。他七二年的《十四女英豪》雖然改編自歷史演義和京劇,但打鬥也已武俠片化。更顯示出拍攝大製作的實力。 李小龍在七一年的出現,令到古裝刀劍武俠片漸漸退隱,代之而興的是拳拳到肉的功夫片。張徹得邵氏支持自組長弓公司,影片仍由邵氏在香港發行。他導演的《方世玉與洪熙官》(1974)、《少林五祖》(1974)、《洪拳與詠春》、《洪拳小子》再一次帶動潮流,以嶺南拳派為主的功夫片因而大行其道。《方》片更首創由主角在正本前耍幾路真功夫,加強主角有真功夫的感覺,它成為七十年代功夫片一個典型處理。徐克的《黃飛鴻》片頭實亦源於此。 張徹在台灣失利回邵氏。自《獨臂刀》以來為他任武術指導的劉家良開始自立門戶任邵氏公司的導演。劉是洪拳正宗,林世榮嫡系傳人。拍的主要是南派少林拳和洪拳電影。劉憑七六年的《陸阿彩與黃飛鴻》建立地位,跟著《洪熙官》(1977)、《少林三十六房》(1978),劉家良最擅長的是用不同的武打設計,把洪拳的威力和各種招式巧妙之處展現出來。《少林三十六房》中三節棍的妙用便是其中的表表者。他後期的代表作則是《五郎八卦棍》(1984),講楊五郎如何由楊家槍化出八卦棍的故事,以舞台味的表現出來,是片廠風格的最後輝煌時期。 七十年代,在武俠電視劇興起的同時,邵氏也重新拍了不少古裝武俠片。當金庸武俠劇在電視上取得空前成功時,武俠電影卻是古龍的天下。古龍首現銀幕的影片應是邵氏出品,徐增宏導演的《蕭十一郎》(1971),但反應平平。要到楚原七六年導演的《流星.蝴蝶.劍》和同年推出的《天涯.明月.刀》兩片賣座成功,改編古龍的電影成為時尚,而楚原的改編又是其中表表者。楚原早在七一年投身邵氏時已拍過武俠片《火並》,影片講不同人物為奪一批黃金各出奇謀,爾虞我詐,全片無一好人,已顯出楚原對奇詭劇情的愛好和嘲弄人性的武俠作風,在當時來說意念太新,未為人所接受。接著七二年又拍過一部以同性戀為題材的武俠片《愛奴》,邱剛健異色的劇本令它成為當時武俠片的異數。直到《流》片,楚原的武俠片才獲得票房上的成功。單是楚原,便改編了十多部古龍小說的電影。最佳的應是《流》、《天》及七七年的《楚留香》,奇詭出人意表的劇情;明快的節奏;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作風,整體做出一種新奇和唯美的風格。唐佳的武指在兵器設計上有教人驚喜之處,《天》片中傅紅雪的刀把拐和刀結合,拔刀如拔槍,可說武俠片中最佳的一件兵器設計。 在楚原改編古龍的同期,邵氏也趁著金庸小說改編成電視劇的熱潮,把絕大部份金庸小說改編成電影。改編得最多的是回巢的張徹,他拍了三集《射鵰英雄傳》(1977-1981)、《飛狐外傳》(1980)、《神鵰俠侶》(1982)等多部,其他還有華山、楚原、孫仲、牟敦芾等導演都改編過金庸,但成績都不如理想。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反而是桂治洪導演一部毫不賣座的武俠片《萬人斬》(1980),攝影出色,拍出肅殺而深沉的氣氛,只可惜票房失敗後,桂治洪便再沒有拍武俠片了。 由六十年代中到八十年代初接近二十年間,邵氏出品的武俠片和功夫片在香港電影中佔有一個很重要的位置。香港電影的人才很多都曾經在邵氏服務。一個個英勇威武的英雄好漢和女俠,不單幫助塑造了兩三代在當年成長的男孩,今天重看,或許有些地方會令我們失笑,但仍有不少影片會令我們感受到其中的英雄氣概和動作的壯美。
4. 找部老電影:
呵呵,還有錢小豪的:
<少林與武當>(邵氏)1979年
<廣東十虎與後五虎>(邵氏)1979年
<大殺四方>(邵氏)1980年
<飛狐外傳>(邵氏)1980年
<叉手>(邵氏)1981年
<瘋子奇招>(邵氏)1981年
<打雀英雄傳>(邵氏)1982年
<卒仔抽車>(邵氏)1982年
<沖霄樓>(邵氏)1982年
<城寨出來者>(邵氏)1982年
<神鵰俠侶>(邵氏)1982年
<六指琴魔>(邵氏)1983年
<滿天神佛>(邵氏)1983年
<樑上君子>(邵氏)1983年
<望子成蟲>(邵氏)1984年
<教頭發威>(邵氏)1985年
<弟子也瘋狂>(邵氏)1985年
<山東狂人>(邵氏)1985年
<夏日福星>(嘉禾)1985年
<僵屍先生>(嘉禾)1985年
<原振俠與衛斯理>(嘉禾)1986年
<富貴列車>(嘉禾)1986年
<僵屍翻身>1986年
<流氓英雄>1986年
<國父孫中山與開國英雄>1986年
<最後一戰>(嘉禾)1987年
<不夜天>1987年
<城市麗人>1987年
<大話神探>1988年
<神探父子兵>1988年
<鐵膽雄風>1988年
<一眉道人>(嘉禾)1989年
<八寶奇兵>1989年
<烈火街頭>1989年
<師姐大曬>1989年
<夜魔先生>1990年
<初到貴境>1990年
<玩命英雄>1990年
<爛賭財神>1990年
<僵屍至尊>1991年
<新僵屍先生>1992年
<淫妖豪情>1992年
<千人斬>1993年
<太極張三豐>1993年
<精武英雄>1994年
<冇面俾>1995年
<危情追蹤>1996年
<懵仔多情>1996年
<醉街拍檔>1997年
<黃者之種>1999年
<雄霸四海>1999年
<北俠歐陽春>1999年
<古惑仔之大戰拉斯維加斯>1999年
<古惑仔之再戰邊緣>1999年
<古惑仔之決戰香港>1999年
<古惑仔在走馬崗的日子>2000年
<紅牆盜影>2000年
<潛龍奪寶>2000年
<給小姐保鏢>2000年
<風月奇譚>2001年
<古惑仔之沖出亞洲>2001年
<古惑仔之龍在中國>2002年
<出更二人組>2004年
<特警攻略>2005年
<墨攻>2006年
<車票> 2007年
<少林僧兵>2008年
資料:http://ke..com/view/9607.htm
還有甄子丹的:
作品列表:
1984:笑太極
1985:情逢敵手
1987:刑警本色
1988:特警屠龍
演員作品
導火線Flash Point(2007)
龍虎門 Dragon Tiger Gate (2006)
殺破狼 S.P.L. (2005)
七劍 Seven Swords (2005)
半把刀 ban ba (2004)
千機變2之花都大戰 Twins Effect 2 (2004)
戀情告急 Luen ching go gup (2004)
上海武士 Shanghai Knights (2003)
英雄 Hero (2002)
挑戰者之終極戰 Highlander: Endgame (2000)
初到貴地 Master of Disaster (1999)
殺殺人,跳跳舞 Ballistic Kiss (1998)
新唐山大兄 Shanghai Affairs (1998)
戰狼傳說 New Big Boss (1997)
黑玫瑰義結金蘭 Black Rose II (1997)
鐵猴子2 Jie tou sha shou 2 (1996)
666魔鬼復活 666 mo gui fu huo (1996)
High Tension (1995)
精武門 Fist of Fury (1995)
詠春 Yong Chun (1994)
馬戲小子 Ma xi xiao zi (1994)
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 Siunin Wong Fei-hung tsi titmalau (1993)
新流星蝴蝶劍 Xin liu xing hu die jian (1993)
新龍門客棧 Xin long men ke zhan (1992)
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 Wong Fei-hung ji yi: Naam yi dong ji keung (1992)
鐵血壯士 (1990)
皇家師姐4直擊證人 Huang jia shi jie IV: Zhi ji zheng ren (1989)
導演作品
見習黑玫瑰 Protege de la Rose Noire (2004)
拳霸美洲 "Puma - Kämpfer mit Herz, Der" (2000)
新唐山大兄 Shanghai Affairs (1998)
殺殺人,跳跳舞 Ballistic Kiss (1998)
戰狼傳說 New Big Boss (1997)
聯合導演:
2003:千機變
動作導演:
2005:殺破狼
動作指導:
1990:洗黑錢
2003:千機變
2004:見習黑玫瑰
龍虎門 導火線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5346.htm
5. 邵氏出品的老電影
邵氏出品的老電影有梁山伯與祝英台、大醉俠、獨臂刀、七十二家房客、江山美人、新獨臂刀、傾國傾城、邪、貂蟬、變臉等。
1、梁山伯與祝英台
邵氏經典佳片《梁山伯與祝英台》是李翰祥黃梅調巔峰之作。本片被視為1963年極其重要的電影之一,邵氏有古典美人之稱巨星樂蒂飾演祝英台,原本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一帶演廈語片的凌波首次反串演出男主角梁山伯,一舉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