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評價日本電影《情書》
1、 劇情散而不亂,層層遞進
影片開頭從躺在白茫茫的雪地上的渡邊博子切入,一身黑色的渡邊博子和空無一人的雪地形成極其強烈的對比。然後,在大遠景鏡頭里,渡邊博子化為一個小小黑點,隨著鏡頭的移動,漸次出現的是遠方層層疊疊的居民樓,這意味著故事將要走進人群和煙火之中。
隨之而來的畫面是博子的未婚夫——藤井樹(男)三周年葬禮,鏡頭里出現了一群身著黑色衣服的人,背景同樣是蒼白和悲涼的雪景,不僅將開頭強烈的色彩對比和哀傷情緒延續了下去,還順便交代了故事背景,層層遞進,可見情節設計之用心。
這種層層遞進的劇情推進方式並不只這一處。在博子和藤井樹(女)通信的過程中,得知藤井樹(女)是樹(男)的中學同學。博子出於對樹(男)的想念,希望藤井樹(女)寫信將樹(男)學生時代的故事告訴她。於是劇情便水到渠成的將藤井樹(女)拉進了回憶中。
在回憶中,藤井樹(女)曾經用過照相機觀察過操場跑道上的樹(男),於是博子給她寄來了相機,懇求她去樹(男)的學校拍一些照片寄給自己。藤井樹(女)便拿著相機,來到已經沒有了樹(男)的學校操場,接著又去拍了教室,並且遇到了曾經的老師和學妹,知道了「尋找藤井樹」游戲和樹(男)在山難中去世的消息。
相機、操場、老師和玩「尋找藤井樹」游戲的學妹,種種要素巧妙地連接了回憶和現實,在這樣環環相扣的劇情設計中,一點點將故事推向高潮,卻沒有任何時空割裂感。
2、 角色之間互相都有關聯,無一絲贅余
《情書》中的角色安排,無論是主角、配角還是龍套,都沒有一絲浪費和多餘。博子因遲遲無法接受樹(男)的死亡,在思念驅使之下,向那個已改建成公路的地址寄了一封信。這封實為寄往天國的信,正如博子對秋葉先生所說:「就是知道這封信沒有人能收到,才要寄的。」
博子不過想假裝樹(男)還好好的活在這個世界上。也正是因為角色這樣強烈的動機,才不停的推動著劇情發展。
再看藤井樹(女),在故事前期一直處於被動狀態,卻在無意中被博子推動著走進了回憶中。在故事的中後部分,一點點的尋找自己青春的拼圖,後知後覺地拼出了自己的初戀故事。在故事的結尾處,把本來要寄給博子的信留了下來,完成了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
不提其他配角,這部電影中就連出場幾秒鍾的計程車司機也身負重任。司機因為剛送完藤井樹(女)回家,又剛好被從藤井樹(女)家離開的博子和秋葉攔到,無意中說了一句博子和藤井樹(女)好像……這一句小小的真相揭露,又將劇情推向一個小高潮。不得不說,這部電影里的每個角色都恰如其分的存在著。
3、故事節奏恰到好處
電影的故事節奏非常重要,節奏失衡的電影往往要遭觀眾拋棄。《情書》作為一部愛情片,沒有狗血,沒有情敵,甚至連男主角都只在回憶里出現。但就是這樣沒有明顯的戲劇沖突,反而更能凸顯故事節奏設計上的不俗。
《情書》在故事的第一段,重心在博子身上。隨著博子和藤井樹(女)信件的來往,博子的疑問和觀眾的好奇都在層層堆積不斷增加。這時候,博子有強烈的動機行動,進而推動劇情發展,而觀眾也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在影片進行到30多分鍾左右,博子動身去找藤井樹(女),順利進入故事的第二階段。在這一階段,我們會發現,博子的鏡頭逐漸減少,重點則放在了藤井樹(女)的現實生活和青春回憶中,這時故事已入佳境。藤井樹(女)學生時代青澀朦朧的初戀,成為了重要的描寫對象和抒情對象。
故事第二階段結尾處,藤井樹(女)還經歷了一段「肉體死亡」的危機,但這個死亡危機因為之前的鋪墊,反而來的恰到好處。當藤井樹(女)躺在病床上時,影片里穿插了一段平行蒙太奇,將博子宣洩的吶喊和藤井樹(女)的呢喃自語交織在一起,如同進行了一場記憶和身份的置換,博子最終得到了救贖,從刻骨銘心的傷痛中走了出來。
故事的第三階段,也就是結尾處,一群學妹跑來找藤井樹(女),交給她一本《追憶逝水年華》,這是當年樹(男)委託藤井樹(女)歸還的書。在學妹的提醒下,藤井樹(女)看到借書卡後面自己的素描畫像,那是少年未來得及說出口的告白。
在藤井樹(女)手足無措的哭泣聲里,影片迎來結局,為這段遲到的愛情畫上了一個雋永含蓄的句號。如果說這樣高超的敘事手段,能讓我們輕易就沉浸於光影世界中,那麼影片中對於愛與死亡的探討,則讓我們一遍遍流連忘返,遲遲不捨得從中抽身。
B. 情書電影深度解析
《情書》:少年的暗戀,純潔無比
電影《情書》是由中山美穗、豐川悅司、柏原崇等演員主演,由導演岩井俊二指導的日本純愛電影。這部電影可以說是日本純愛電影的「天花板」,劇情緊密,引人深思。演員演技讓人深入其中。電影受到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
《情書》剛開始便講述了在丈夫藤井樹去世三周年的忌日,女主渡邊博子在祭拜時又一次痛苦不已。祭拜結束後,渡邊博子來到男主媽媽家,在那裡發現了一本藤井樹少年時期的同學錄。在同學錄中,渡邊博子發現了藤井樹上學時期的地址,並嘗試寄了一封信。令她驚喜不已的是,渡邊博子收到了回信。後來發現原來是和男主同名的一個女孩。渡邊博子和女藤井樹聊天,原來丈夫在高中時期喜歡女藤井樹,但是因為她沒有發現,結果便無功而返。男主一直忘不了少年時期暗戀的那個女孩。
C. 電影《情書》
上線於1995年,耳聞多年,終於如願觀看。
影片一開始,女主在一片空白的雪地上將自己的靈魂放空,也以此來表達對藤井樹的思念與心靈的寄託。
有人說:藤井樹的葬禮,只是朋友們用來聚會的節日。祭奠的一種方式就是假裝很辛苦,借著喝酒來思念已故之人。
渡邊博子在紀念冊上看到了藤井樹的舊址,出於對未婚夫的思念與情感的寄託。將信寄往舊址,以為是天堂,殊不知是另一個藤井樹(女藤井)的地址。以為會給這段感情畫上句號的渡邊博子,在信件的聯系下知道了自己或許不是未婚夫喜歡的人。自己只是像她罷了!
藤井樹,你好!我很好,渡邊博子。出現了兩次,開始的想要放下,到後來,渡邊博子知道真相後失聲痛哭留下的崩潰。我很好,非常好,我想渡邊博子是該放下了。
知道不是有人在惡作劇之後,渡邊博子為尋求真相來到寄信地址,很戲劇性,博子和女藤井沒有見面。在即將離開,渡邊博子看到了騎自行車的女藤井,也就有了後續請求女藤井講述藤井樹的故事。看到的那一刻或許就有了答案吧!渡邊博子知道了藤井樹對她的一見鍾情是因為那個女藤井,她會選擇不原諒,她像她,卻不是她,沒有誰希望自己是替身,對吧!
初中的女藤井班上有一位男藤井,他們名字一樣。女藤井記得關於男藤井記憶中的所有事情,本就是一種喜歡了。卻因為同名同姓這件事情,不以為然。女藤井會問男藤井今天的值日生,男藤井就會回一個問題今天講了什麼課題。女藤井樹愛心男藤井樹全班的嬉戲中,女藤井很難堪,用哭來表達。男藤井為此跟班上的男同學打架,這不就是喜歡嗎?在試卷上,借書卡上畫女藤井樹,滿滿都是女藤井樹的樣子。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男藤井樹在借書卡上寫滿了女藤井樹的名字。後來,女藤井樹知道男藤井去世的消息,同時,也知道了男藤井喜歡她。
在故事裡,渡邊博子喜歡男藤井,男藤井卻把她當作是女藤井的替身。女藤井直到男藤井去世才知道這場青春里的暗戀。她像曾經你喜歡的那個她,在知道真相之後,你是否會像渡邊博子那樣慢慢的放下呢?
可惜相互喜歡的人,無法在一起,卻不知那個喜歡的人,永遠都在那個人的心中。將像她的人作為她的影子,這是怎樣的不公平,希望都不要活在回憶中。傷害別人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