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百科 » 電影的那種色彩是怎麼拍出來的
擴展閱讀
關於蛇的電影香港 2025-09-18 11:26:45
香港紋身女主角電影 2025-09-18 11:16:41

電影的那種色彩是怎麼拍出來的

發布時間: 2024-05-02 15:43:02

① 在好萊塢電影中那種炫酷的大片特效,究竟是如何拍攝出來的

好萊塢電影中炫酷的特效,其實是大量運用了電影特效,也就是電影後期製作技術。電影特效可以分為三維特效和後期特效兩部分。包括微型模型的構建、用Maya軟體製作災難性場面、素材扣像等,電影特效是電影藝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優秀的電影特技能夠使觀眾彷彿身臨其境,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關於電影特效製作的軟體還有許多,各種公司也在不停地開發新技術,如跟蹤頭盔,內有無數個數碼跟蹤點,可以將演員的面部表情記錄下來,以便進行特效包裝。優秀大片特效的背後是工作人員日日夜夜辛苦的付出,精湛的技術使大片脫穎而出,許多不嚴謹製作粗糙的特效也被人們戲稱為“五毛特效”。希望影視從業者們能夠製作出更多令人享受的視覺大片。

② 褰╄壊鐢靛獎鏄鐢辮皝鍙戞槑鐨勶紵瀹冧富瑕佹槸緇忓巻浜嗕粈涔堝彂灞曡繃紼嬪憿錛

褰╄壊鐢靛獎鏄鐢辮嫳鍥界殑涔旀不路鍩冨皵浼鐗孤峰彶瀵嗘柉鍦1906騫存墍鎷嶆憚鐨勶紝涓嬮潰灝辮╂垜浠涓璧鋒潵浜嗚В涓涓嬪僵鑹茬數褰辯殑鍙戝睍鍘嗗彶銆

鐢靛獎緇忓巻浜嗗緢澶氱殑榪囩▼錛屾墠杈懼埌浜嗗僵鑹茬數褰便傚湪1900騫達紝鍒氬紑濮嬩嬌鐢ㄦā鏉挎満姊板幓涓姝ユョ殑緇樺埗褰╄壊鐨勭數褰辮兌鐗囷紝榪欐牱褰╄壊鐢靛獎鑳剁墖灝辮兘鎾鏀懼嚭涓浜涚孩鎴垮瓙緇胯壊鐨勬爲錛岃摑钃濈殑澶╀互鍙婄櫧浜戠粍鎴愮殑鐢靛獎鑳剁墖錛屼絾鏄榪欎釜鏂規硶闈炲父鐨勫嶆潅錛屽畠瑕佺敤涓鏉¤兌鐗囧幓鏋勯犵孩鎴垮瓙鍙︿竴鏉¤兌鐗囨妸緇胯壊鐨勬爲鐢誨嚭鏉ワ紝鍐嶇敤涓鏉¤兌鐗囩敾钃濊壊鐨勫ぉ絀猴紝鐧戒簯鏄鍦ㄩ粦鐧藉簳鐗囦箣涓婏紝鎶婅繖浜涙ā鏉跨殑鑳剁墖涓庨粦鐧藉簳鐗囬噸鍙狅紝鍙浠ユ樉鐜板嚭褰╄壊鐨勮兌鐗囷紝浣嗘槸榪欎釜鏂規硶騫朵笉鏄褰╄壊鐢靛獎銆

浠ヤ笂榪欎釜鏁呬簨浠呬唬琛ㄦ垜涓浜虹殑瑙傜偣錛屽傛灉鏈変換浣曢敊璇錛屾暚璇瘋皡瑙c

③ 影片調色幾種風格

在影片中一般都會有很多場景,這些場景在色彩上可能有很大差別。有時為了強調時空的變化,有意加大這種色彩的差別。有時為了使色彩和諧,則要減弱這種差別,盡可能在觀眾不注意的情況下改變色調,使色彩流暢。雖然一部影片包含了多種色調形式,但是影片的整體所表現出來的風格則是各個場景基調的多樣化的統一。

按色相分,影片的色彩基調可分為藍調子、綠調子、黃調子等。

按明度分,影片的色彩基調可以分為亮調子、暗調子,有時也稱為高調子和低調子。亮調在影像畫面中大量運用白色和中性灰,可以構成高調畫面的效果,給人以明朗、純潔的感覺。拍攝高調畫面時宜採用正面的散射光線,以使景物的投影減少到最低限度。畫面中的被攝主體和背景雖然偏亮,但仍然要有一定的層次。拍攝高調畫面時,還特別需要注意在畫面中營造少量的深色成分,這一小部分深色調不僅通過對比能夠更加突出高調畫面的效果,而且往往也是整個畫面的視覺中心。歐美等西方國家的觀眾多喜歡暗調子,亞洲等地觀眾則多喜歡亮調子。

按飽和度分,影片的色彩基調可分為濃調子和淡調子。高飽和度的色彩含有更多的能量,更能夠吸引觀眾的注意,低飽和度的色彩則更多地服務於故事本身的需要。

按照影像的對比程度,可以將影片分為硬調子和軟調子。硬調風格的影片一般採用側光或者側逆光照明,兩個相鄰的調階之間明暗過渡突然、對比強烈、反差大,而且在影像的某些細部往往被處理得失去質感,給人以明快、粗獷的感覺,通常表現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多硬調風格。軟調風格的影片畫面缺少高亮和深暗的影調部分,兩個相鄰調階之間明暗過渡舒緩、反差小,給人以柔和、細膩、含蓄的感覺。畫面多採用平光和散射光的照明效果,使得陰影淡化。選用側光照明時,主光和副光的光比控制到很小,重在表現影像細部的層次,表現浪漫主義題材的電影多軟調風格。

按照色性可分為冷調子、暖調子、中間調。由於人眼對於色彩的感覺往往與自身的情感體驗聯系在一起,人們對色的冷暖體驗最為鮮明,所以當我們看到色彩的時候會根據色彩聯想到生活本身的冷暖情感。因此,在電影色彩處理中,可利用色的冷暖特性構成特定情緒色調,並與其他造型因素、聲音因素結合,表現出更為復雜的情緒含義。據影片的色彩構成,我們將影片分為冷調與暖調;同時,有些影片各色彩之間較為和諧,並沒有明顯的冷暖區分,我們稱之為中間調。

通常情況下,一部影片中冷色調與暖色調是並存的,而色的冷暖對比,又是物體色彩構成的客觀規律。當人們看到暖色時,總是一並看到冷色;被攝體的受光部與暗部、空間表現、色調的轉化與推移,都包含了色彩的冷暖對比與漸次變化。在設計與拍攝中,當確定色與色之間的相對關系時,色的冷暖對比,是一種最富於情緒的對比,可以用它來突出形體,構成空間。恰當的冷暖布局,可以形成色調活躍在畫面,使銀幕上的色彩生動和諧。

④ 彩色的二戰戰爭記錄片怎麼拍下來的

和黑白的紀錄片拍攝方法一致,取決於拍攝者距離戰場有多近。相關紀錄片可見2001年的《戰地攝影師》(War Photographer)。下為詳述:


  • 先說彩色膠片的成因:

    早在1850年,就有人(Levi Hill)宣稱通過某種有關銀板照相法的技術(即Hillotype)獲得了彩色成像(注1,見圖)。然而這種方法並不適用於大規模的運用,所以如今我們認可的與攝影攝像有直接關系的,是美國Agfa-Ansco公司發明的 Colorol技術,這是一種快速的可以直接得到色彩本色的技術,不再像以往那樣繁瑣復雜。直到1935年以後,由於曼內斯和戈多夫斯基對自己作品色調(短片《海軍》)的嚴重不滿,柯達才得以大力發展並完善這一技術(注2)。


也即是說,在Colorol技術出現之後,如曼內斯和戈多夫斯基這樣拍攝短片的發燒友就已經確實存在了,而這個時間,是1928年。



  • 再說戰地紀錄片的拍攝:

    在彩色成像技術出現之前(即1830年),人們意識到影視帶來的沖擊與既往各種視覺表達並不相同,繼而產生了戰地攝影(War photography)這一全新的拍攝領域,期間較為出名的媒體是倫敦新聞畫報,通過將照片還原成木刻雕版後在印刷出來,他們甚至首次拍攝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時的場景。但由於達蓋爾銀版法的局限,人們只能拍攝靜態而非是動態,直到1874年,法國人發明了電影攝影機為止。

    不過隨著戰地攝影行業的發展,各國都有意識的開始控制這一行業對外宣傳上的影響力,所以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里,隨軍記者出現之前,各國部隊中的通訊兵更多的在擔負基礎的圖文報道。而在隨軍記者出現之後,他們所做的還包括了對戰地攝影攝像的拍攝和後期影像資料的甄選和宣傳上。在中國,負責這方面紀錄的是中國新聞電影紀錄製片廠(現為中央電視台新影製作中心)

    此類記者的代表,無疑是如1913年出生的羅伯特·卡帕,在對他的描述中,是用『開辟』這種詞語,因為在戰地記者被國際認可如紅十字會般受到保護之前,他們總是要一手抓鏡頭,一手抓槍桿的。而卡帕最知名的一句話就是「如果你拍的不夠好,就說明你(距離戰場)還不夠近。」

    至於早期碩大無比的電影攝影機,只會讓這些戰地記者、攝影師們出現很高的死亡率(注3)。


  • 題外話

    在早期的一些戰報或偵查視頻中,有一些用軍用或私人飛機拍攝的視頻,當然也有偵查氣球和其他如軍用鳥類等各州手段。其中飛機和氣球是可能拍攝彩色膠片的,而一些單幀的照片會處於某些目的被獨立提取出來通過染色製作成彩色膠片並被沖洗成照片使用。目前這種方法仍然被採用,因為人們發現彩色比黑白更易吸引大眾的注意力,所以彩色修復也成為了如今早期彩色戰地紀錄片的一大重要來源。



注1:這應該是最易被找到的一張圖片,常被用於靈異文章中。

⑤ 《延禧攻略》是怎麼做到用國畫傳統色系呈現出電影影像質感

《延禧攻略》採用電影攝制技術拍攝完成,加之惠楷棟與溫德光兩位導演都是專業攝影師,其中溫德光本就是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科班出身,作為攝影師參與過許多知名電影導演的作品。所以該劇在場景搭建、光線造型、攝影、後期剪輯、調色處理等方面精心布局,使電視劇畫面不僅呈現出電影影像質感,而且突出中國傳統美學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