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
要「會看」電影
要寫觀後感,首先要「會看」電影。也許有人會發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聾,誰不會看電影?可是為什麼許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說寫出感想了。因此,老師在此提醒各位同學在看電影時要「投入」,要讓自己沉浸在影片所營造的情感世界裡,與主人公同悲歡、共休戚。同時,還要並用眼、耳、腦各種感官,留意細節。
所謂細節,就是影片畫面中對表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的變化進行精要細致的描繪。細節包括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道具的運用,色彩的調度,聲音的變化等。典型的細節對展現人物性格、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都起著積極作用。觀眾觀看影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視聽享受的過程,既是視覺美感逐漸積累的過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斷深化的過程。只有聚「睛」會神,我們在觀看時獲得的感受才能愈豐富、強烈,對影片內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徹,寫觀後感就更有基礎。
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寫觀後感,要從自己觀賞影片的感受出發。可是,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應強調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五六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
感」是重點,不等於離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如觀了《火燒圓明園》,有的同學「感」與「觀」內在聯系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系,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後,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有個同學在題為《落後就要挨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彷彿在警示人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作者再次將「觀」到的「幾根石柱」抓住,發表「落後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於「觀」、「觀」服務於「感」。
要聯系實際而「感」
要寫好觀後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觀後感屬於評析性的議論文一類。電影觀後感,即對影片發表評論,抒發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它又有別於影評:影評--重在「評」,在挖掘了主題之後,應當對主題的成功與否、主題的表現所依賴的環境是否真實,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現實生活以及電影語言的運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開評價與論述;觀後感--重在「感」,表達方式以抒情、敘述為主,內容多為電影對觀眾的啟發,觀眾看了影片後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從主題、人物、細節、場面、語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來說,有的側重於思想內容,有的側重於表現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個場面、某個事件。「感點」的選擇,各具特色,可資借鑒。
寫電影觀後感,要選擇好角度。一篇幾百字的觀後感,容量很小,而一部電影所牽涉的內容卻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須選好角度,把重點放在一個側面上,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選擇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麼地方。角度選得好,對立意、選材、構思、謀篇都直接產生連鎖反應,有利於把觀後感寫好。
厚積薄發,調「兵」遣「將」
寫電影觀後感,要充分而又妥貼地運用學過的語言。民間有一個給「語言」下定義的謎語:「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高爾基也說過類似的話:「語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學的第一個要素是語言。」電影是一種藝術,電影觀後感自然要牽涉到方方面面,沒有足夠的語言儲備,就無法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對影片沒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寫不好觀後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語言貧乏,同樣也寫不好電影觀後感。
針對這樣一篇觀後感,作者盡管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後感的文體要求和語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後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語言平淡無味,很難吸引讀者的眼球。
正確把握文章內容。
常見的觀後感一般包括三大塊內容:
1、內容簡介。用簡單幾句話概括影片內容,就像我們平時讀了一篇課文歸納主要內容一樣,做到既完整又簡練。
2、發表評論。寫這部分時,同學們可向自己提這樣幾個問題:你對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為什麼?哪個人物你最喜歡,為什麼?哪個場面最使你感動,為什麼?只要選擇其中一個問題深入思考並寫下來,就構成了自己對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個鏡頭的個性評價。
3、抒寫感受。這是觀後感的主體部分,學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號。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較:或將片中人物與自己比較,尋差距,找不足;或與身邊熟悉的人相聯系,闡發自己的觀點;或將電影中的先進事跡與生活中、社會上的現象比比較,從正反兩方面談感受。在寫作時,同學們可簡單列舉一些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敘議結合。一句話,只有聯系自己,聯系生活和實際,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找准寫作的切入口。
一部電影人物眾多,內容紛繁,情節縱橫交錯。寫作時不能面面俱到,必須找到一個切入口展開全篇,好像一條紅線將「簡介-評論-感受」三塊內容串連起來。下面簡單介紹幾種方法:
1、選擇一個人物。一部電影看完,有的同學對主角贊不絕口,有的對某一配角記憶深刻。不管怎樣,只要挑選一個人物,透過其言行舉止走入他的內心,由此而發表評論,抒寫感受。2、截取一個片斷。即選擇影片中的一個小故事或一個獨立的情節展開。如電影《任長霞》中,表現任長霞一心為民的事例很多。同學們就可選擇其中的一個小故事作為切入口,聯系實際談感受。
3、描寫一個鏡頭。即採用特寫或素描的方法,生動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個鏡頭,引發自己的情感共鳴,進而談體會說感受。
『貳』 雨後的彩虹的電影觀後感怎樣寫
電影《雨後的彩虹》的觀後感:
雖然,電影《雨後的彩虹》的年代已經挺遠了,但經典是永遠不會被時間所阻隔的。而一部之所以讓人銘記的電影,其產生的共鳴,也絕不受國家,語言等等任何外因的影響。
生活陷入困境的汽車商查理得知了父親去世的噩耗。葬禮之後,律師宣布了遺囑,查理只得到一部老式轎車,而他從未見過的哥哥卻繼承了300萬美元的遺產,憤憤不平的查理立刻前去尋找哥哥。
雷蒙長期住在一所療養院里。他自幼患嚴重的自閉症,終日沉浸在自我幻想世界之中,行為異常,被視為白痴。他特別怕下雨,還總把自己的名字念成雷曼——「雨人」。查理拐走了雷蒙,想要重新更改遺囑。
但在兩兄弟相處的短短一個星期內,查理內心深處沉睡太久的親情逐漸被喚醒。最後,查理已經無所謂遺產了,他只想以為雷蒙弟弟的身份當他的監護人,讓哥哥和自己一起住。但影片最後,雷蒙還是回到了精神病院。影片的最後,查理對火車上的雷蒙說,自己會在兩個星期內去看望他的。
從對自己有個哥哥一無所知,到骨肉深情,而且是在短短的一個星期之內,能過完成這種神奇的蛻變的,除了親情之外,還有什麼能夠造就這一切。
電影之外的我們,或許已經離開家社會奮斗,或正要離開家,但是我們之所以這么勇敢地面對有時顯得殘忍社會,就是因為我們相信,家人永遠是自己的陪伴。因為沒有什麼可以否定事實,這就是血濃於水的聯系。
(2)看完電影的觀後感怎麼寫擴展閱讀:
寫觀後感的相關注意事項:
1、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寫讀後感的重點應是聯系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系實際范圍很廣泛,可以聯系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系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系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2、觀後感以「感」為主。要適當地引用原文,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在表現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於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著重抒寫感受後,結尾又回扣「觀」。
『叄』 三年級看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看電影的觀後感主要分成三部分。
第一段寫時間地點,和誰一起看看什麼電影。簡單的寫一下感受。
第二段主要復述電影的情節。或者說是電影的內容。要分清主次寫。
第三段簡單的寫幾句感想。
觀後感的寫法都是這樣進行的。
『肆』 看完《地道戰》的觀後感怎麼寫
觀後感如下: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在家看了電影《地道戰》,它雖然是一部黑白電影,但是內容卻很精彩。
電影講的是:1942年,日本軍隊對冀中平原進行了侵略,村長負了傷,他告訴民兵老鍾,要他們堅持斗爭,結果說完村長就犧牲了。
不久後,日本鬼子們在冀中平原燒殺搶掠,老百姓對他們恨之入骨。雖然當時沒有先進的武器,但高家莊的人民卻想出了挖地道的好方法。他們在平原的地下開鑿地道,家家相連,戶戶相通,地上地下連為一體,為鬼子布下天羅地網。老百姓們靠它可消滅了不少的鬼子呢!
冀中平原人民的智慧讓我不得不佩服,其中令我最深刻的一場戰斗是:當時,日本軍隊又派了300多人去攻打冀中平原,他們用的武器都是機槍啊,大炮啊,可冀中人民們只需躲在小角落射擊,射一槍就換一個地方,就可以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
鬼子們在地面上找來找去,怎麼也找不到人們多去哪了,後來他們終於找到了一個地道口,可無論他們是放水或是放毒氣來攻擊,對老百姓們來說都是徒勞無功的。最後老百姓沖出地道,機智的殺死了全部鬼子,看得我大快人心!
看完《地道戰》這部電影後,我覺得我們應該學習冀中平原人民的團結和機智,面對關乎生死的困難,他們同心攜手挖地道,勇敢無畏打鬼子。這樣的精神正是我們所需要的,讓我們團結努力,為祖國爭光吧!
『伍』 看一部電影的觀後感怎麼寫
正確把握文章內容。
常見的觀後感一般包括三大塊內容:
1、內容簡介。用簡單幾句話概括影片內容,就像我們平時讀了一篇課文歸納主要內容一樣,做到既完整又簡練。
2、發表評論。寫這部分時,同學們可向自己提這樣幾個問題:你對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為什麼?哪個人物你最喜歡,為什麼?哪個場面最使你感動,為什麼?只要選擇其中一個問題深入思考並寫下來,就構成了自己對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個鏡頭的個性評價。
3、抒寫感受。這是觀後感的主體部分,學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號。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較:或將片中人物與自己比較,尋差距,找不足;或與身邊熟悉的人相聯系,闡發自己的觀點;或將電影中的先進事跡與生活中、社會上的現象比比較,從正反兩方面談感受。在寫作時,同學們可簡單列舉一些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敘議結合。一句話,只有聯系自己,聯系生活和實際,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陸』 電影八佰觀後感怎麼寫
電影《八佰》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1937年,是中國風雨飄搖的一年;1937年,是中國山河破碎的一年。
1937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了盧溝橋事變,開始了對華全面侵略戰爭。正面戰場上,裝備精良,人數眾多的國民黨正規軍,面對日軍節節敗退,北平天津相繼淪陷;在布魯塞爾會議上的外交失敗更是讓中華民國成了一葉飄盪在洶涌大海上的小船,隨著海浪起起伏伏,毫無反抗之力。沒人知道中華民國的未來怎樣,也沒人知道中華民國的未來在哪。
9月1日,新豐熱電公司組織我們這些學員觀看了剛剛上映的電影《八佰》。故事就發生在1937年的中國上海。滬松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在與租界一河之隔的上海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
面對日軍多次狂風暴雨般的進攻,524團在團長謝晉元的指揮下,像是一顆堅韌的小草。無論怎樣的風雨,也無法讓它真正低頭。524團的堅守就像是燈塔穿過海霧里的一點點燈光,為大海上飄搖的小船指出方向,為山河日下的舊中國送來了一絲希望。
顧炎武在三百多年前發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樣有力的吶喊。今天的《八佰》便是對這句話的再次演繹。家是最小的國,國是最大的家。愛我祖國,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身體力行:戰爭年代,那些愛國的仁人志士為心中的大義毫不猶豫的獻出自己的生命;現在是和平年代,我們只需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便是對「國人當如此」最好的踐行。
我從懵懵懂懂的入職,到現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各種培訓學習,在領隊和集控師傅們的帶領下,我們正在慢慢的尋找自己的定位,也正在一點點習慣自己電廠人的身份。生活在當下的我們需要一種堅守——在現在的學習中,堅持每個分分秒秒,用心學習運行相關知識;在未來的工作中,守護好每個日日夜夜,堅守在汽輪機旁;堅守在鍋爐邊;堅守在電廠的每一個設備、每一個閥門、每一根管道旁,保證值好每一班崗,就是我們電廠人對「國人當如此」的最好踐行
『柒』 看一部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先分析整部電影所講的事情,在深度的寫你從中學習到了什麼,或是這篇電影里的某人的某個舉動體現了什麼什麼的精神,在寫出這種精神為什麼值得我們學習。
『捌』 觀影讀後感怎麼寫
1
第一:仔細看電影
隨手做筆記記下自己觀影的感想。一定要寫,不然看完你估計就忘完了。
最好羅列一個人物表~
2
第二:道具
沒錯,電影中反復出現的道具是有作用的,思考這些道具的含義,記下自己的感悟,最好能給出自己的分析。比如門,一般用於切換電影場景用的。
反復出現的東西,重復的話都該引起注意,這是為你分析電影主題,導演意圖的材料來源。
3
第三:把握電影主線
發生了什麼事,在哪兒發生,事件的起因是什麼,事件的過程怎麼樣,結果怎麼樣。看完電影要能做到一句話總結電影。寫觀後感需要從整體上去把握,但是點不一樣,引發出來的思考也就不一樣喲。
4
第四:了解導演風格
沒錯,每位導演都有各自的風格,像庫布里克喜歡用怪誕來傳遞情感。金基德的電影大多詭譎荒唐,揭示人性。了解這些,有助於掌握到影片的精髓所在。哈哈哈,很有必要喲。
5
第五:確定一個點
你的觀後感要說什麼,是想說人性的復雜,還是親情的偉大,一定不要寬泛,要有自己的側重點,不然整篇文章會很雜亂,讓人摸不著頭腦。什麼感觸最深,就寫什麼!!(不要為了高大上去寫不熟悉不明確的)
6
第六:聯系現實
沒錯,要結合現實一起思考。也就是延伸意義。這對於觀後感來說,是升華部分,沒有沒關系,有絕對是加分項喲。哈哈哈哈說明你思考有深度,認真思考了。這體現了電影的價值,嘿嘿,一般聯系現實放在倒數第一段或第二段。
『玖』 看完電影怎麼寫觀後感
看完電影,如果你覺得很好,可以立即把自己的感受記錄下來,電影觀後感並不是一定要復述情節,而且要有自己的感受,可以是哪一句台詞觸動了你,也可以是電影所反映的問題讓你有所感觸,也可以是電影背後的深意讓你啟發。
『拾』 如何寫觀後感。看完電影後,感受很多,但無從下手
直接下手寫下來就好,寫下自己最真實的感受,遵循自己內心的實際想法,拖得越久越不想寫!
首先,你看完電影寫下你感受最深的片段,一個動作一個台詞甚至一個畫面都可以,不要自己不思考就去看別人的影評,很容易被人先入為主,影響自己的判斷。
其次,對於電影中印象深刻的片段結合自己生活中的實際感受,會更真實,貼入實際。
最後,慢慢的寫的多了就會熟能生巧,輕松就能寫出一篇有深刻內涵的高端影評來了。
重要的是一句話:多看多寫多動手,誰都可以成為影評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