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夢想點亮生命"愛國主義影評活動徵文推薦影片《我是中國人》,《鐵血奇兵》
今天,我們語文第三單元考試。教室里安靜極了,只聽到同學們寫字時發出沙沙的聲音。在考試卷上有一篇短文《我是中國人》,我便細細地讀了一下。原來文章講述了:作者是一個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平時,作者總是向別人介紹我的祖國,並且在下課時,時常到黑板上寫一些古詩、名家名言、家鄉的風景點……經過的努力,終於在測驗中獲得了連美國人也很少獲得的好成績。
讀完文章,我沉思,中國是一個騰飛在東方的巨龍,又何嘗不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驕傲呢?文章的字里行間中都體現出來了一顆火熱的愛國心。而「我愛你----中國」這幾個字更加體現出了作者的愛國之心。
記憶的旋渦又把我帶近了另一篇文章----《祖國,我終於回來了》:「我是中國人,我可以放棄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棄祖國。我應該回到祖國去為建設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這一段激昂的文字,讓我體會到了強烈的愛國精神。這兩篇文章的作者的愛國心不都十分強烈嗎?
「來到異國他鄉,思鄉的感情會變得特別強烈。」這不正表現出作者思念祖國,想回到祖國的懷抱。那些做夢都夢到出國的人,眼睛已經被一摞一摞鈔票和美麗豪華的別墅蒙蔽了。
我相信,無論何時何地,身在異國他鄉的華人華僑們熱愛祖國的心是不會變!
今天我們觀看了影片《鐵血奇兵》,講述的是國共兩軍爭奪上海的戰役的,改編自現年94歲的謝振華將軍的回憶錄。其中最讓我欽佩的是先遣隊的姚副隊長(後升為隊長)。在最後時刻,先遣隊所有成員(除姚隊長)以外全部壯烈犧牲,在國軍兵力十分強大,並隊里只有自己一人的時候,他孤身奮戰,一直堅持到了援軍到達。雖然他的最後進攻起不到什麼作用但值得我們贊揚。正是這些為人民為國家而奮斗的解放軍為後代的幸福殺出一條血路。片中還塑造了許多英雄的形象,譬如雖然稍微蠻橫但是英勇並敢於犧牲的全武,用自己的特長立功但犧牲的小寶等。
這部影片題材有點老,而且地名人名比較好玩,剛開始影片還是比較輕松的,但是到了中後期讓人不禁捏把汗,結局是王秉鉞被俘時無奈地語氣讓我想起了另一部電影台詞「不是國軍無能,是共軍太狡猾」。但我認為國民黨慘敗的原因不僅是因為共軍的謀略,而是輸在了一些不該犯的錯誤,比如在最後王秉鉞對著對講機喊自己的准備,發現沒有回應,而繼續吼著---全被共軍聽見了。
這部影片讓我被共產黨的樂觀主義和勇於犧牲的精神折服。
⑵ 4月29日迎接五一節的散文、詩、演講稿(學生)
春風春雨把原野拂過,
驚起一層漫漫綠色。
高高鐵塔、層層配電網路上,
懸掛著一幅幅檢修線路工人忙碌的景色。
風 , 用溫情的手在電線上彈奏著
歡快的樂章,在寂寥中
為茫茫沙海里的工人們唱響一首伴奏曲,
荒蕪人煙的戈壁
因他們的存在而頓增生機勃勃的昂揚氣色。
為了讓沙漠邊的小城能有不夜的亮光,
為了千萬勞動者能安全連續地運用電能
去建設祖國,
我們的電業工人
起五更 歸月色 戰沙暴,
巡線,檢修,消缺
從不毛之野到喧囂的街頭鬧市,
從架空線到地纜的每個角落,
細心檢查 ,
不讓每一個隱患從眼前滑過……
這就是光明使者
為自己勞動者的節日獻上的
最真的贊歌!
⑶ 為了迎接海西電影展和開展學生影評徵文活動
(1)①應將《海西電影展》改為「海西電影展」。(2)②應將「營造」改為「豐富」。(搭配不當)(3)⑥應將「真知卓見」改為「真知灼見」。(3)⑧應將 「光顧」改為「到來」。(適用對象不當)
⑷ 我身邊的雷鋒·校園微電影大賽中「因為有你」影評
我寫東西往往跑題跑的很嚴重,這篇也不例外。我只希望,在我們身上發生過的不要在我們的弟弟妹妹和下一代身上重演,我們的社會少一點道德勒索,僅此而已……
昨天是毛爺爺欽定的向雷鋒同志學習的紀念日。像我一樣的80後在小學估計都有過向雷鋒叔叔學習的經歷。不過我從小就對雷鋒同志沒什麼好感,因為我是個比較自私和低俗的傢伙,我覺得雷鋒和班裡整天打小報告取悅老師的同學一樣,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假裝高尚。當然後來的經歷告訴我,我的層次實在太低了,簡直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好吧接著回憶,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我們小學在某一年的三月五日請到一位自稱是雷鋒戰友的傢伙給我們做了一個報告,當時所有人都搬著小板凳去操場上聽了兩個小時回憶,由於我記性比較差,當初說了些什麼已經記不太清楚了,只記得是類似「我與雷鋒不得不說的故事」之類的東西,和當天的家庭作業是寫一篇關於這個報告會的作文……當然那時候所有小學生都會寫幫助孤寡老人扶老太太過馬路之類的「做好事作文」,我也寫過,雖然我這個低俗的傢伙幾乎從來沒有主動幫助過別人。不過我不認為這是我人品有問題的表現,寫那種東西唯一的目的就是欺騙老師,至於老師嘛,他們教我知識我很感激他們,他們叫我做人,對不起,你們還不夠格,你們有什麼資格評判我的品德?
以下議論均以官方報道為依據。其實雷鋒這個人也很可憐。他的童年正好見證了「毛主席是我們的大救星」,所以黨說,你要高尚,他就真的高尚了。
「一個人的作用,對於革命事業來說,就如一架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機器由於有許許多多的螺絲釘的連接和固定,才成了一個堅實的整體,才能夠運轉自如,發揮它巨大的工作能。螺絲釘雖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計的。我願永遠做一顆螺絲釘。螺絲釘要經常保養和清洗,才不會生銹。人的思想也是這樣,要經常檢查,才不會出毛病。我要不斷地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堅決聽黨和毛主席的話,經常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隨時清除思想上的毛病,在偉大的革命事業中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摘自1962年4月17日雷鋒日記
很有當年的特色,不是嗎?其實雷鋒這個人從宣傳看來就像水晶一樣有一顆純潔閃光的心,他的經歷不禁讓我有聯想,記得小學的時候,班長帶頭說,我們要做好事,要義務打掃學校衛生!同學們跟著喊,做好事啊做好事!大家沒一個行動的。偏偏有個智商不太健全的傢伙,第二天早上六點不到拿著掃帚滿校園子掃樹葉去了。當然這個聯想確實太惡毒了,我把內心陰暗面剖析出來給大家看。雷鋒同志是堅信「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我願意稱之為「集體價值觀」。他在生活中確實將自己的價值弱化,將集體的價值無限提高,當然,一個從小生活在沒有親人的集體環境中(也就是沒有體會過什麼是愛)的人,很難對自己的價值有所認識。這其實也是上一輩人的通病,「鬥私批修,狠批私心一閃念」,有「私心」被認為是罪惡的。但是人天性都是自私的,尤其是生活在父母的愛護下的正常人,被呵護、被愛會讓人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是不可替代的,自然會為自己著想。可是社會主義道德觀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它就認為人,之於整個社會而言,就是一個一個組成部分,是壞了可以立即替換的齒輪和螺絲釘,人必須為了整個社會而奉獻,這種奉獻又是無條件的。這就要求人有「高尚的道德」。
⑸ 求小學生五年級紅色電影影評三篇,500字以內,謝謝!
紅色電影《黃河絕戀》觀後感
黃河絕戀黃河,中華民族的象徵,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為她著書立傳。而今,馮小寧導演更以一部氣勢恢弘、昂揚著極強的生命力的《黃河絕戀》,再次讓我們領略了黃河的壯美。同時,讓我們看到了一幕戰火中偉大而聖潔的愛情悲劇,更讓我們聆聽了一麴生命的絕響!影片一開始,作為美國援華軍官的歐文,在與日寇的一場激戰後,死裡逃生。爾後,在逃往革命根據地的路上,他走進了中國軍民的生活中,共同譜寫了一首偉大的國際友誼之歌。當他第一次看到影片的女主人公安潔時,便感到這是上帝派來拯救他的天使,並一再地稱她為「安琪兒」。隨著劇情的發展,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天使」一詞是多麼恰當地描述了安潔流星般美麗而短暫的一生。護送歐文去解放區的路曲折、驚險,生命隨時在生與死之間徘徊。一路走來,走出了安潔獻身革命的緣由,走出了安潔的父親及安父與黑子父親的恩怨化解;一路走來,走出了歐文對安潔的赤誠的愛戀之情,走出了歐文對黃土地、黃水河的痴迷;一路走來,走出了歐文對中國大地上這場戰爭特殊性的認識,更走出了歐文對生命與尊嚴的深刻理解。為了歐文——正義的化身,又有多少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啊!不知名的放牛娃、小戰士、黑子、黑子父親……特別是安潔,在滔滔的黃水河中,在面臨著生與死的選擇時,毅然用歐文送給她的信物——匕首,割斷了將歐文、花花和自己死死捆在一起的繩索,將生的希望交給了歐文、花花,而將死亡留給了自己。天真的歐文在將匕首送給安潔時,曾說過「希望你永遠用不著它。」,然而,這匕首最後卻用在了安潔自己身上!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慷慨激昂,有的只是默默的選擇,而這默默的選擇,卻譜寫了一曲輝煌壯美的生命絕響!影片的結尾,滔滔的黃河岸邊,在老歐文深情的目光中,安潔終於與花花和自己爬上了河岸,並向著太陽升起的地方走去。這時,響起了影片的主題音樂—— 一首抒情壯美的小提琴曲,悲而不哀、哀而不傷的音樂,正如一麴生命的贊歌,耐人尋味,發人深思。安潔的生命去了,但「天使」卻永遠活在歐文的眼中,活在每一個熱愛生命、熱愛和平的人心中!
紅色電影《閃閃的紅星》觀後感300字
「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燦燦,暖胸懷……」伴著這部強勁有力的曲子,我看起了紅色電影《閃閃的紅星》。
這部電影主要描述的是一個12歲的小英雄潘冬子和地主敵人作斗爭的電影。在暗無天日的1931年,潘冬子的家---柳溪鎮,暫時還處於在大土豪胡漢三的佔領下。冬子出身貧苦,媽媽是一名共產黨員,爸爸是一名紅軍戰士,小冬子從小受父母的影響,小小年齡就想當紅軍。他在爸爸隨紅軍主力撤離,媽媽為掩護鄉親們撤離遭遇不幸被胡漢三活活燒死的情況下,不消沉,不害怕,反而變得更加堅強了。潘冬子參加游擊隊,積極加入對敵斗爭。他在戰斗中拆除吊橋,切斷了敵人逃跑的後路,使敵人繳槍投降;冬子和趙爺爺到山下為游擊隊弄鹽,他巧妙的把鹽化成水,倒在衣服里,騙過了敵軍的搜查,在米店裡,他發現米店老闆不把米賣給窮人,而是賣給國民黨的部隊,就想出法子叫百姓把米搶光了;他沉著應對了胡漢三多次狡猾的盤問,找機會砍死了胡漢三,為大家報了仇,成為了一名光榮的紅軍戰士。
看了這部影片,我打心眼裡佩服冬子這個少年,冬子和我的年齡差不多,卻做出了那麼多驚天動地的大事來,真是不容易。看了這部電影,使我認識到戰爭年代的少年為了中國解放,為了人民翻身,不怕拋頭顱,灑熱血。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們為我們爭取來的。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學習,掌握本領,長大後報效祖國。
紅色電影觀後感:觀《南京!南京!》有感
最近我觀看了愛國主義優秀電影作品——《南京!南京!》。我深有感觸。雖然只有整整130分鍾時間,但是我深感壓抑。搖晃的鏡頭晃得我想吐,很長時間都沒有過這種窒息的感受了。
剛開場的時候,被槍聲、炮聲嚇怕了。慘不忍睹的殺戮,血流成河,生靈塗炭。南京城成了一個死城,這個,深深震撼了我。但是,身為一個女性,更令我震撼的是……
我想改編莎士比亞的名句:舉手,還是不舉手?這是個問題。這里說的舉手,不是指對南京侵略者日本人的投降,而是在這部歷史災難大片《南京!南京!》里上百名婦女舉手自願犧牲自己做慰安婦,為安全區的民眾換取過冬的物資那個震撼人心的場面。每一隻上揚的手,都像一支灼灼撲動的火炬,放射出民族尊嚴的光輝。每一個舉手的婦女,燃燒自我,救助他人,令70多年後的我們動容、驚心、淚流滿面。她們的犧牲與毅然走入刑場、高喊「中國不會亡」的中國士兵的犧牲一般高貴而沉重,像兩記重錘捶打在歷史的鼓面,動人心魄,迴音盪盪。教堂婦女舉手一幕是《南京!南京!》繼中國軍人江邊就義後的第二個高潮。令這部災難電影,回腸盪氣,漸入佳境。
很多人跟我有同樣的質疑:姜淑雲居然沒有舉手?盡管她聲音顫抖,淚落雙頰,但是如果她也能舉手,是不是能和妓女小江一起攜手走進那片神聖的光輝里去?是不是能給角色一個更加完美的收場?舉手,還是不舉手?犧牲,還是苟活?電影繼續在進行。我的問題也終於有了答案。在教堂百名婦女舉手時,姜淑雲已經做出了選擇。在我們的文化里,更容易被犧牲的壯烈感染,而對「理性的拯救」感到陌生。在教堂小江等婦女選擇「犧牲拯救」時,姜淑雲選擇的是另一種「拯救」,盡管她最後的犧牲同樣令人黯然神傷。我們應該感謝電影《南京!南京!》,她讓我們對歷史的解讀了一種可能。
我不會再去看第二次,不是不想,而是不忍。《南京!南京!》里透露死亡訊息的場景之多,尤其黑白畫面的處理更讓每一種形式的死亡都讓人身臨其境,這種真實的氛圍已經讓你覺得內心超出了對殘酷的負荷,因為每個中國人都曾看過那些觸目驚心的老照片。但最可怕的還是那些沒有直觀畫面的死亡訊息。女兒被日本鬼子從窗口扔下去,觀眾看到的只有唐先生奔去窗口的崩潰呼喊,還有一車車從軍營運出去的女子裸體。日本士兵殺人時的表情,走向死亡的人群的眼神,在黑白不見血的銀幕上,你只能讀到兩個字,絕望——這是地獄最底層的絕望。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個穿長褂戴瓜帽的男人被推到土坑活埋的那一刻,他緊緊閉著眼睛,沒有反抗,也沒有歇斯底里。如果看過那些老照片,你會相信這就是真實的地獄。
唐先生一句:「我老婆懷孕了!我老婆又懷孕了!」之後,英勇就義了。這句話,透露了生命的氣息,還讓那些侵略者知道「中國人殺不盡!中過國人的生命是頑強的!」我深深感動了!
銘記國恥很重要,比銘記國恥更重要地是認識你自己。最後我還想說,它就是一部電影,因為只有電影才會以那樣的方式結尾,留一點陽光與希望,並且濃妝重彩地將小豆子的照片放那麼大,題注下他還活著。這靜止的畫面遠比那句中國不會亡來得更有力量。
作為中國人,我們要自立更生,勇往直前,不忘國恥,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⑹ 下面是某校學生寫的一張海報,其中在用語得體、語法規范、應用文要求等方面存在錯誤。請把它們找出來並改
小題1:赴改為蒞臨 小題2:光顧改為參加 小題3:提高同學們的電影欣賞和電影評論寫作改為提高同學們的電影欣賞和電影評論寫作水平 小題4:補充內容:地點在學校報告廳 ⑺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250字
隨著影片劇情的展開,一幅幅展現沂蒙秀美風光的畫面,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支前故事,無時無刻不觸動著在場所有觀看者的心靈。影片以獨特的視角將以沂蒙六姐妹為代表的沂蒙山區的婦女塑造成為這場戰爭的主角,她們把原本局限於一個小家庭的愛,化作了對黨和子弟兵以及生養自己土地的大愛。她們積極動員生產,參軍支援前線,她們冒著敵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火線橋」,為孟良崮戰役的全面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吃苦耐勞、勇往直前、永不服輸、敢於勝利」,這就是以沂蒙六姐妹為代表的沂蒙兒女用鮮血和淚水鑄就的力量無窮的沂蒙精神!短短的九十分鍾,真實生動的故事情節、攝人心魄的宏大場景,活靈活現真切感人的人物,引起全場觀眾的強烈共鳴,觀眾不時抬手拭淚,經受了一場盪氣回腸的靈魂洗禮,感受到了紅色經典的魅力。 ⑻ 求愛國主義影視教育影評徵文,最好原創,字在1500+上
地道戰影評 ⑼ 第九屆愛國主義主題電影影評徵文在哪裡投搞
到官網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