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題材 » 何老師中秋夜微電影
擴展閱讀
電影戰爭紀錄片拍攝要領 2025-09-15 10:30:03
3月7日什麼電影 2025-09-15 10:23:40
蜘蛛入侵完整版電影 2025-09-15 10:18:27

何老師中秋夜微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6-07 23:54:25

『壹』 關於中秋節的電影有哪些

非常幸運王力宏主演

全民目擊孫紅雷 郭富城

藍精靈2
古鎮凶靈之巫咒纏身

穿越火線
滿意請採納。

『貳』 付辛博和穎兒中秋節之際攜手登上何處中秋晚會

付辛博和穎兒自公開戀情以來十分高調秀恩愛,兩人近日更是在中秋節之際攜手登上湖南衛視中秋晚會,甜蜜「完婚」。網友紛紛表示這波狗糧甜死啦!

2007年參演個人首部電視劇《婚姻之癢》,從而正式出道。2011年憑借都市情感劇《千山暮雪》獲得搜狐冬季電視劇盛典「最佳新人」獎。2012年憑借青春勵志偶像劇 《小菊的春天》獲得華鼎獎「最佳新銳女演員」獎;2013年出演都市偶像劇《美妙的春天秋天》,飾演女一號譚妙妙;2014年主演愛情片《誰說我們不會愛》;同年在懸疑劇《盜墓筆記》中飾演霍秀秀。2015年主演都市情感劇《望夫成龍》;同年參演古裝劇《哪吒與楊戩》 。2016年主演都市商戰劇《愛情的開關》、電視劇《舒克的桃花運》、都市劇《一粒紅塵》和古裝劇《古劍奇譚2》。2017年,主演都市青春勵志劇《最好的安排》。

『叄』 搜一步國產老電影

難道是

峨眉飛盜
故事梗概:
一個月黑風高的秋夜,峨眉山文物管理所珍藏的一批文物突然被盜。其中我國原始社會的"綠松石耳墜"和"玉石皮璜"均為稀世珍寶。嘉山市公安局刑警大隊長魯培民和偵察員趙海、徐汶根據罪犯留在現場的痕跡,迅速查明並抓獲了深夜潛入文管所的盜竊犯小三娃。小三娃驚恐萬狀,供出了他是受窩贓犯鄔家貴的指使作案。然而,鄔家貴卻突然死去。他窩藏的所有文物中獨獨少了"綠松石耳墜"和"玉石皮璜",破案的線索中斷了。這天晚上,一個滿臉鬍子的黑大漢住進了下河村有名的壞女人"兩噸半"家。他的到來引起了漁民阮大爺和霞妹的警惕。公安局立即派偵察員老雷扮成"閹雞匠"跟蹤黑大漢……與此同時,公安人員決定通過小三娃把這件迷離混沌的疑案捋出頭緒來。經過再審,罪犯終於吐出了真相:小三娃作案後倉皇返城途中,一蒙面大盜突然從路邊躍出,欲劫持文物。小三娃做賊心虛,又畏其力大無比,能騰善飛,深知自己不是對手,只得將兩年最珍貴的寶物拱手相讓……魯培民根據種種跡象判斷,殺死鄔家貴的就是從小三娃手中劫走文物的"草上飛"。"草上飛"牽涉到多起大案,是全國通緝的要犯,一定要活捉他。無形的法網向"草上飛"悄悄張開。然而,嘉山賓館、釘子鎮的兩次交鋒,"草上飛"都憑借其高超的武藝,擊傷趙海,鏢刺魯培民,逃遁而去。趙海從"飛盜"的拳路和飛鏢上猛然想起了自己的武術教師馬嘯天。果然,"飛盜"曾從師馬嘯天,後竊走師傅的護身飛鏢,到處為非作歹。馬老痛心疾首,痛斥忤逆弟子,決定親自出山,協助公安部門捕獲"飛盜"。中秋佳節,"草上飛"突然來到釘子鎮欽江茶館與黑大漢秘密接頭取貨,公安人員追蹤而至。但是,馬嘯天的露面驚動了"草上飛",他騎車倉皇逃跑,徐汶和趙海駕車緊追。經過一場生與死的激烈搏鬥,"飛盜"最終沒能逃脫正義的懲罰。珍貴的文物終於回到人民的手中!

『肆』 中秋節晚會的《敢問路在何方》,蔣大為先生看到會是什麼心情

蔣大為看到估計會想譚維維演唱的這首《敢問路在何方》改編的就太沒水平了。既沒有了原曲的韻味,也沒有改編曲的美感。這改編有些不倫不類,不算純老腔風格,也不是正宗的搖滾。

蔣大為演唱的《敢問路在何方》歌曲通透嘹亮,聲音渾厚,能夠比較貼切《西遊記》這部電視劇的意境,而譚維維非但沒有領會到這首歌的意境,反而運用更多的演唱技巧,採用高音低唱的手法將這首歌演繹得讓人覺得特別不入耳,甚至會覺得有些厭煩,經典的節奏和曲調完全被拆解得七零八落。

譚維維中秋晚會演唱《敢問路在何方》,倒很有譚維維往日的演唱風格,但卻少了經典之曲的原汁原味。

『伍』 百合花這部電影和小說在情節上有何不同

百合花這部電影和小說的情節基本上是一樣的,並沒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就是根據小說來完全分配的。

《百合花》是茹志鵑創作的短篇小說,首發於《延河》1958年第3期,小說以解放戰爭為背景,描寫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隊發起總攻之前,小通訊員送文工團的女戰士「我」到前沿包紮所,和他們到包紮所後向一個剛過門三天的新媳婦借被子的小故事。

表現了戰爭年代崇高純潔的人際關系,歌頌了人性美和人情美,贊美了小戰士平凡而崇高的品格。

情節結構

小說的情節雖然單純,但有很強的節奏感。隨著情節的發展,人物的音容笑貌和個性特徵也逐漸展現。我起初對小通訊員生氣,接著發生了興趣,到後來從心底里愛上這傻乎乎的小同鄉。

直到最後懷著崇敬心情看著百合花被蓋上這位平常的拖毛竹青年的臉,筆調起伏跌宕,結構單純而又縝密,耐人尋味。

『陸』 何炅有多高

何炅官方通報身高172cm。

何炅,172 cm/金牛座/A型血,1974年4月28日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中國內地男主持人、演員、歌手、導演、作家。

2004年7月,推出個人首支單曲《梔子花開》,9月,獲得第二十二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主持人獎。

2015年7月,被聘任為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持人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同月,執導的電影處女作《梔子花開》上映。

2020年8月27日,何炅名列《2020福布斯中國名人榜》第53位;同年,與劉濤搭檔主持第13屆金鷹節頒獎晚會。



何炅早年經歷

1980年9月,就讀於長沙市長塘里小學。

1986年9月,進入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讀書。1992年9月,被保送入讀北京外國語大學阿拉伯語系學習。

1994年,還在外國語大學讀書的他憑借自編自演的小品《滲透》在中央電視台的大學生晚會上獲得關注。

1997年7月,大學畢業留任北京外國語大學阿拉伯語系教師。

1995年3月,與劉純燕主持中央電視台《大風車》中的《聰明屋》欄目,飾演角色大拇哥而進入主持圈。

『柒』 湖南衛視對何炅處理結果是什麼

湖南衛視聲明表示「主持人收取粉絲禮物」輿情:會進行全面調查,如查實有不當收禮物行為,將依紀依規進行嚴肅處理。

聲明回應快樂家族收取粉絲應援禮物、《快樂大本營》公益項目由粉絲出錢等爭議,表示堅決反對主持人、藝人等收受粉絲禮物等行為,針對網友反映,正在展開調查,如有查實,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快本》的公益活動只與芒果V基金合作,沒有委託其他的組織和個人進行,表示此後將加強主持人、藝人等相關管理,對惡意抹黑行為保留法律責任的追究。

(7)何老師中秋夜微電影擴展閱讀

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主持人收受藝人粉絲禮物事件,引發輿論持續發酵。

禮物大部分來自在節目亮相的明星、藝人的粉絲後援團。粉絲們希望偶像能夠得到主持人的特別關照,也會比拼誰送的禮物更昂貴、更奢侈,以彰顯自家偶像的人氣。

給《快樂大本營》節目組送禮已經成為約定俗成的行為,禮品清單上甚至包括各種大牌奢侈品和投資金條。

『捌』 中秋佳節 老師布置作業,有問題!幫我解決下

中秋節,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於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歷),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為中秋節。又因此夜浩月當空,民間多於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並定為中秋節。歐陽詹(公元785~約827年)於《長安玩月詩序》雲:「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雲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
中秋賞月,最盛是宋代。《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族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天,東京的所有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扎綢彩的牌樓,出售新啟封的好酒。鋪子堆滿新鮮佳果,夜市之熱鬧,一年之中少見。顯官和豪門,都在自己的樓台亭榭中賞月,琴瑟鏗鏘,至曉不絕。一般市民則爭先佔住酒樓,以先睹月色為快,並且安排家宴,團圓子女。「此夕浙江放『一點紅』羊皮小冰燈數十萬盞,浮滿水面,燦如繁星」(見《武林舊事》)。而「京師賞月之會,異於他郡。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飾之,登樓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常娥,圓如浩月。」(見《新編醉翁談錄》)
明清以來,民間更重視中秋節。《西湖游覽志余·熙朝樂事》雲:「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蘇堤之上,聯袂踏歌,無異白日。」
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並稱為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葯」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系。故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賞月、拜月、吃團圓月餅等,均源於此
回答者:笑看白衣 - 秀才 二級 8-27 11:57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 稱謂「仲秋」, 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 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 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 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 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 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 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 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 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 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游樂活動所替代。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著團圓。月餅的製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 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 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近了。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西湖游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燈 謎 歷 史
燈謎,是我國民間文學的一種藝術形式;是人民在長期勞動實踐中的智慧和結晶,它源於生活,用於生活;也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智力活動游戲。它吸引著天南地北各行各業的愛好者,使人在增長知識,啟迪智慧的同時,又獲得美妙的享受。

我國的燈謎源遠流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廋詞」和「隱語」,這是燈謎的雛形。到了漢代「隱語」開始分化為兩個方向。一類以描寫特徵為主的事物謎;另一類以文字形義為主的文義謎。到了魏代,則稱為「謎語」。隋唐時期隨著詩歌的興盛,詩謎大量出現,並成為主流。從宋代開始,一些文人學士常在元宵之夜,將謎條張貼在各種花燈之上,吸引行人猜射,「燈謎」就是這樣而來的。清中葉以後,謎風大盛,涌現了許多謎師。辛亥革命後,燈謎形成了南宗北派兩種風格,到了舊社會,由於謎家大都是士大夫階層,有些文人自命清高,片面強調風雅,排斥民間燈謎。解放後,在黨的「百花齊放」的文藝方針指引下,燈謎活動更加彭勃發展,,謎材謎作日益完善豐富,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活躍群眾文化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目前,在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都有燈謎活動及燈謎學術交流。

吃 月 餅
閑秦再思《洛中記聞》說,唐僖宗在中秋節日吃月餅,味道極美,他聽到新科進士的曲江設開喜宴,便命御廚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的關於月餅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其製作方法更加清致。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贊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後,製作月餅不僅講究味道,而且在餅面上設計了各種各樣與月宮傳說有關的圖案。餅面上的圖案,起初大概是先畫在紙上然後粘貼在餅面上,後業乾脆用面模壓制在月餅之上。滿月形的月餅也跟十五的圓月一樣象徵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贈送親友。這無疑是漢民族的一種民族心理的反映。傳說,元朝初年,元蒙統治者懼怕民眾起來反抗,採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監視,十家只許用一把菜刀的高壓政策,人民忍無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節互贈月餅之機,在月餅里放一個蠟丸,蠟丸中裹著紙,紙上寫著誓言,餅底還貼一張紙做暗示,以此互相號召反蒙復國。浙江溫州一帶稱這種月餅?quot;三錦",按當地方言的諧音就是"殺緊"。這大概就是今天月餅外常貼上一張紙的由來。

燃 燈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之美景,然而對此人們並未滿足,於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閑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作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於竹竿上,高樹於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竿,燈籠兩顆,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詩 情 畫 意 說 「 月 謎 」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璀璨天幕上,謎語,從來就是一顆散射著獨特魅力的亮星。千百年來,她同中國文化其他體式的藝術一樣,也與月亮結下了不解的情緣,流傳著無數意趣雋永的涉月之作。

這些「月謎」就總體而論,可分成兩大類:以月為謎面者和謎底為月者。或許因為月亮那素華皎潔的美好形象,在人們的腦海間心目中委實太熟稔太深刻了,故而以月為謎底的謎語,其製作固然非易,猜度卻不難中的。譬如:「明天日全食」,打一「月」字;「中秋菊盛開」,打成語「花好月圓」;「蟾宮曲」,打曲牌名《月兒彎》;「冰輪乍涌」,打電影名《海上升明月》;等等。這類「月謎」,有好些的確機巧飛靈,頗堪擊節,但終究由於製作上受到單一謎底的局限,產量遠不似以月為謎面的作品之繁之富。而後者,創作空間明顯開闊,制謎者的手腳較少束縛,謎語的內涵因之大大擴張,幾乎包羅萬象,作品也更加精彩紛呈,引人入勝。事實上,這後一類謎作應該被視做「月謎」的主流。

以月為謎面的謎語,不少採取了詩詞的句式出現,且又以引用人們熟識的唐詩宋詞居多。譬如,以李白的「長安一片月」,打《水滸》人物名「秦明」;以杜甫的「月是故鄉明」,打一農業名詞:「光照」;以賈島之句「僧敲月下門」,打外國地名「關島」;以蘇軾所詠「月有陰晴圓缺」,打經濟學名詞「自負盈虧」;等等,皆屬此類。當然,亦不乏拈引現代詩家名句來創作的。毛澤東1950年10月曾寫過一首著名的詞《浣溪紗·和柳亞子先生》。柳氏原作中有句:「歌聲唱徹月兒圓」,便被引以射一句唐詩:「此曲只應天上有」,謎面扣底,工穩而貼切,端的可圈可點。

許多「月謎」的風格,平易,通俗,煥發出一種質朴的平民氣息。比如:「二月平」,打一「朋」字;「月與星相依,日和月共存」,打一「腥」字;「一對明月毫不殘,落在山下左右站」,打一「崩」字;「掬水月在手」,打成語「掌上明珠」;等等。這些「月謎」「憨」態可掬,令人有一種親切感貼近感。也有些「月謎」,則顯然透露著一股雍容雅緻的書卷之氣。像「莫使金樽空對月」,以「掉尾格」打京劇劇目《夜光杯》;「石頭城上月如鉤」,打《聊齋志異》篇目《金陵乙》;「天涯月正圓」,打葉劍英元帥的詩目《遠望》;「明月照我還」,打晚明文學家「歸有光」;還有清代留下的一則舊謎「辭家見月兩回還」,打《四書》一句「望望然去之」;……。猜射此類「月謎」了,倘設肚裡沒有「墨水三分三」,恐怕便要像「天狗吃月亮,無從下嘴」了。

有的「月謎」經年傳猜,世人興趣猶濃,不愧為青春長在的「老來俏」。而更多的產生於新時期的作品,又無疑讓人在猜玩之餘,感受了一番鮮亮的時代風采。譬如,「月涌大江流」,打物理學名詞二:「冷光」、「波動」;「二十五弦彈夜月」,打現代文藝形式一:「音樂晚會」;「雲破月來花弄影」,打礦業專用語「露天開采」;「我寄愁心與明月」,打科技名詞「光通訊」;等等。如果說,從每一種文化藝術的圖版上都可以追尋到歷史前行的足印,那末,以上幾則「月謎」不也是一個佐證么?

有意思的是,有些「月謎」,同一個謎面,卻可以分別隱射數個內涵完全相左的謎底,好比掀起一塊同樣的紅蓋頭,能夠見到幾個新娘的不同笑臉。譬如,「舉杯邀明月」,既打曲牌名《朝天曲》,又打外國地名二:「仰光」、「巴爾干」;復又打成語「唯我獨尊」;再打集郵名詞「上品」;還打拚音字母四:「YOWV」;合計謎底達五個之多,可謂「一謎數射」。而另外的一種現象,也同樣有趣——有些「月謎」的謎面與謎底,居然可以彼此「角色互換」而依舊確當,實乃「謎中一奇」。譬如:「此曲只應天上有」,打電影名《月牙兒》;「月子彎彎照九州」,打七言唐詩「此曲只應天上有」,即為一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眾多的現代「月謎」中,有不少出自港、澳、台胞以及海外華僑的巧構。譬如,台灣的「天秋月又滿」,打食品名「桂圓」;「清流映明月」,打生活日常用語「漂亮」;港澳的「殘月斜照影成對」,打一「多」字;泰國華僑的「明月幾時有」,打《詩經》一句:「三五在東」;……。咀嚼玩味這一個個「月謎」,你能說那其中沒寄託著海外赤子們熱盼祖國統一、骨肉團圓的一片殷殷深情?!

「月謎」的話題,誠如冰鏡玉璧般的月亮,曼妙動人而敘說不盡。有道是:「一輪皓如晝,得意是中秋。」當著那個月朗風清之夜,親友團坐把酒烹茗之際,且無妨來一個邀月話謎,以謎助興。相信多姿多彩的「月謎」定然會使你眼中的月亮,比往常更增添了幾分嫵媚與可愛。

『玖』 安徽衛視喜樂中秋夜的這個人是誰(有圖)

藝名:康康
家庭成員:爸媽、哥、嫂、三個侄子
生肖:羊
擅長:唱歌
興趣:歌唱、看電視、上網、聽音樂、小酌、看別人的表演
癖好:看電視
個性:怪怪的
口頭禪:我會緊張
學歷:高工畢(高雄市立中正高工)
就讀的幼兒園:育英幼兒園
就讀的小學:大東國小
就讀的中學:鳳山國中
想改的習慣:個性怪怪的
一天平均睡眠時間:5個小時
最久曾幾天沒睡:2天
初戀年齡:小學
小時夢想:成為李小龍第二
喜歡收到的禮物:只要是別人送的我都喜歡
擇偶條件:乖巧聽話、有禮貌
欣賞女性的部位:不拘
覺得自己最帥的部位:沒有
覺得自己最酷的表情:沒有
睡前習慣:看電視
拍戲禁忌:接吻
形容自己像什麼:怪老頭
最討厭的人:講話不禮貌的人
禁忌:不要惡意攻擊別人
喜歡的食物:鹽酥雞
喜歡的運動:沒有
喜歡的歌手:齊秦、陳升
喜歡的動物:狗
喜歡的顏色:不拘
喜歡的收集:眼鏡
喜歡的演員:許冠文、志村健
喜歡的飾品:眼鏡
喜歡的花:玫瑰花
喜歡的書:極短篇
最愛的人:爸爸、媽媽
最愛的東西:紀念品
最怕的動物:會傷人的都怕
最怕的事:傷了別人還不知道
最討厭的事:被人瞧不起
最討厭的人:自以為是的人
最不滿意自己的地方:個性怪怪的
最尷尬的事:人家根本不知道康康是誰?
最難忘的事:唱歌被拿槍指著
最難忘的經驗:比賽唱歌得冠軍
最想去的地方:世界各地
最鍾意的電影:黑雨、砂之器
最想拍的廣告:都可
最想演的角色:能發揮內心戲的角色
戀愛次數:忘記了
最糗的事:小時候「偷大便」
最慘的事:高工時被留級
第一份工作:餐廳小弟
入行年齡:31歲
曾做過的工作:音控、小弟、園藝工人、木匠、歌手、賣衣服 ......
最感激的人:菲哥、憲哥
最難忘的人:不能講
未來的期望:世界各地開演唱會
最開心的事:活得很快樂
最痛苦的事:叫我做一些不想表演的事
座右銘:一個人的成功絕非偶然

『拾』 請這是什麼電影

曹操會願意去請諸葛亮出山,但是他絕不會「三顧茅廬」,一方面是曹操手下的謀士並不少,他就算再好才也有些許自負在;另一方面是諸葛亮不會讓曹操有機會拜訪自己。
一、曹操謀士多,雖渴求人才卻不會同劉備那般三次拜訪。
東漢末年,曹操是最重視人才培養的,他將任用世家子弟的傳統打破,不拘一格降人才,讓那些隱秘在世間的能人有機會為自己效命,讓其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了招攬人才,他還頒布了一系列優待措施。因此,曹操旗下的謀士很多,其中不缺那些能與諸葛亮媲美的人,即郭嘉,但郭嘉走的早,不然世人就有機會看到兩虎的巔峰決鬥了。
曹操容易自負,在戰場上就常得意忘形,所以他對自己擁有這么多人才是非常滿足的,面對不怎麼出名的諸葛亮,他有可能會憑著其巨大的名聲去探看一番,如果被無禮相待,他定會放棄,畢竟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梟雄會低聲下氣求這隆中小兒嗎?客觀上也夠跌面子了,這讓他以後在眾謀士、將領跟前怎麼立威?
二、諸葛亮早就選定了劉備為自己的主公,他不會讓曹操有機會拜訪到隆中來。
諸葛亮的志向是成為像管仲一般的明相,相比於幫助主公奪得天下,他更看重自己價值的實現。諸葛亮深知實現自己價值的前提是自己的才華要被主公全身心的接受、崇拜,曹操麾下謀士太多,他即使過去也註定只能成為曹操身後的男人,從他多疑的個性中,自己的才華還會被忌憚,最後成為曹操成功路上的一塊墊腳石的可能性很大。所以,諸葛亮既然能准確選擇在劉備遭遇人才凋零的特殊時刻出山,他也必能讓曹操永遠無法遇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