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一部波黑戰爭電影,男主是塞爾維亞軍官女主是波斯尼亞人,男主的軍隊把女主俘虜了,女主會畫畫
血與蜜之地 In the Land of Blood and Honey
(2011)
《血與蜜之地》講述的是一段戰爭中的愛情故事。一個塞族男子和一個波斯尼亞穆
斯林女子相愛了。但很快,南斯拉夫在1991年到1992年分裂成了幾個部分,波黑戰爭爆發。這次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歐洲爆發的規模最大的局部戰爭使
得兩人成了新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他們的生活完全被改變了。
② 關於電影<深入敵後>
背景是波黑戰爭---
1992年4月~1995年12月,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簡稱"波黑")三個主要民族圍繞波黑前途和領土劃分等問題而進行的戰爭。1991年6月起,前南斯拉夫開始解體。波黑(前南6個共和國之一)穆斯林、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三個主要民族就波黑前途發生嚴重分歧:穆族主張脫離前南獨立,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克族也主張獨立,但希望建立鬆散的聯邦制國家;塞族則堅決反對獨立。1992年3月3日,波黑議會在塞族議員反對的情況下正式宣布波黑獨立。4月6、7日,歐共體和美國相繼予以承認。塞族隨即宣布成立"波黑塞爾維亞共和國",脫離波黑獨立。
波黑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歐洲爆發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戰爭。戰爭中,三族共動用近2000門大炮、600輛坦克、600輛裝甲車以及一些戰斗機等。波黑430多萬人口中有27.8萬人死亡,200多萬人淪為難民;全國85%以上的經濟設施遭到破壞,直接經濟損失450多億美元。波黑戰爭自始至終伴隨著外部勢力的軍事介入和武裝干預,特別是美國以北約為工具所進行的軍事干預對戰爭結局產生了重大影響。
③ 求一部歐美戰爭片
應該是《深入敵後》,講的是波黑塞族屠殺穆族的秘密事件無意中被男主角發現了,他降落的地方是一片墳場,然後當地被政府軍隊追殺!
不過,《黑鷹墜落》 這也是部好片
④ 請大家推薦描述南斯拉夫內戰(科索沃戰爭的最好)的電影。
描述南斯拉夫內戰的電影有哪些呢?
1、《哭泣的戰爭》(1998美國/加拿大)
兩位自小一起長大的好友,因殘酷的戰爭而逼於無奈地成為對立的敵人。維拉多(李納羅契)和史拉柯(文森培瑞茲)兩人是童年好友,長大後還一起進入南斯拉夫國家射擊隊。在1992年,波士尼亞內戰爆發時,由於兩人ZZ理念不同,史拉柯變成專為塞爾維亞訓練狙擊手的射擊教練,維拉多則因看不慣塞爾維亞狙擊手屠殺無辜百姓及婦孺,因而成為游擊隊的自油鬥士,兩人從朋友變成敵人,最後終於無可避免地在戰場上正面交鋒……本片故事內容是改編自真人真事,以寫實的手法描寫戰爭的血腥及人生的無奈,全片還遠至塞拉耶佛及布達佩斯進行實地拍攝。
2、《塞爾維亞的維和軍》(2003義大利)
《塞爾維亞的維和軍》是由皮爾·基佈雷、彼得羅·泰雷主演的電影。影片於2007年1月26日上映。本片敘述的背景是塞爾維亞戰亂時期,全世界的焦點都集中在了那兒。為了使得戰亂早日平息下來,一支維和軍被派遣到了那兒,去執行一項艱巨的使命。維和軍在塞爾維亞的那段日子裡,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事件接連發生了。
3、《生活是奇跡》(2004南聯盟/法國)
1992年,南斯拉夫內戰,貝爾格萊德的塞爾維亞族工程師路卡帶著妻兒來到一個小城建鐵路,希望給小鎮帶來源源不斷的遊客。為了實現理想,他和家人在某個波斯尼亞山區定居下來,嘉德蘭卡是個女歌手,她很難忍受鄉村的寂寞;兒子米羅則一心希望成為職業足球運動員,能夠進入國家隊。路卡全身心地投入到鐵路建設上,不去理會周圍戰爭即將爆發的傳聞。但是戰爭卻爆發了。米羅被征入伍。嘉德蘭卡非常沮喪,整夜酗酒。第二日,她離開了路卡,和情人去了貝爾格萊德。不管炮彈隆隆,難民潮洶涌,路卡一直留在那裡等著妻子和米羅回來。嘉德蘭卡沒有回來,米羅也被捕入獄。正在那時,他從塞爾維亞士兵手下救出了一個年輕的穆族姑娘撒巴哈,使她免遭蹂躪。民兵建議他用撒巴哈去換他的兒子,但是路卡和撒巴哈卻墜入了愛河……
4、《深入敵後》(2001美國)
《深入敵後》是由20世紀福克斯公司於2001年11月30日發行的一部戰爭類影片。該片由約翰·摩爾執導,扎克·佩恩和約翰·托馬斯共同擔任編劇,歐文·威爾遜、蓋布瑞·馬赫特、吉恩·哈克曼等主演。
該片講述了兩名年輕的美軍飛行員執行任務時飛機被擊落,在陌生的土地上逃亡的故事。
有能力、有干勁的年輕海軍上尉飛行員克里斯出發執行他復員前的最後一次任務。他和隊友兼邁克飛越波斯尼亞上空,按慣例進行地面拍照時,不幸被擊落。正在克里斯發出呼救信號時,邁克被塞族秘密軍事領袖殺害了。克里斯在陌生的土地上逃亡,努力向拯救地靠近。路上,他無意中發現了被塞族屠殺的穆族人的大片墓地。他意識到自己和邁克在飛機上一定無意中拍到了這個秘密,這也是他們被擊落、邁克被謀殺的真正原因。
美軍指揮官瑞格特上將希望盡一切力量拯救克里斯,但卻受到北約司令官出於政治考慮的阻撓。時間一點點過去,克里斯的情況越來越危急,瑞格特決定孤注一擲。
5、《戰火硝煙》(1996南聯盟)
主要情節來自真實事件,影片從1994年的一所醫院里兩名受傷青年的回憶始,兩人從小就是好朋友,一個是塞爾維亞人,另一個是穆斯林。1992年南斯拉夫發生種族沖突,使得兩人的友誼受到嚴峻考驗。塞爾維亞巡邏兵和一名美國記者被一群穆斯林民兵困在一個連接貝爾格萊德的隧道里,昔日的朋友如今因為屬於不同的種族而成為死敵,他們一困就是好多天,缺水缺糧,逃生無望。既然等死,他們居然在裡面表現起雜耍來了,黑色幽默可見一斑。
6、《格巴維察》(2006波黑、克羅埃西亞、德國、奧地利)
《格巴維察》是由波黑、克羅埃西亞、德國、奧地利聯合製片的107 分鍾劇情影片。該片由亞斯米拉·茲巴尼克執導,米爾亞娜·卡拉諾維奇、露娜·米喬維克、Dejan Acimovic、Kenan Catic、加斯娜·貝瑞等主演,於2006年3月1日在波黑上映。
該片講述了在巴干爾戰爭中,一對母女在戰亂過後的悲苦命運。
7、《無主之地》(2001美國)
《無主之地》是由丹尼斯·塔諾維奇執導,布蘭科·德加力奇、勒內·比托瑞傑克等人主演的一部戰爭片,於2001年9月19日在法國上映。
該片講述在1993年波黑內戰期間,一個波斯尼亞人和一個塞爾維亞人在一個戰後陣地發生的故事。
8、《驚變世界》(1994塞普勒斯 / 義大利 / 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這是一個當代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故事。片名指一個克羅埃西亞鎮,跟塞爾維亞人居住區隔多瑙河相望。多年來,這個南斯拉夫城市的各民族和平相處,男女主角剛好屬於這兩個不同的民族,從小相親相愛。但伴隨他們婚姻的卻是戰火和互相殺戮。丈夫應征入伍,妻子的家人慘...
9、《拯救者》(1998美國)
《拯救者》是由Predrag Antonijevic執導,丹尼斯·奎德、娜塔莎·金斯基主演的戰爭電影,於1998年5月1日在西班牙上映。
《拯救者》講述男主角的妻兒被回教徒殺害後,當上僱傭軍加入塞族陣營,期間認識了年輕女子維拉,因同情母女的遭遇而開始設法帶她們脫險。傷感而又溫馨的結局使人感到人性的美。
10、《完美的圓圈》(2007波黑/法國)
一個嗜酒如命的波斯尼亞詩人把妻子和女兒從動亂中的薩拉熱窩遠送他鄉,使她們免受動盪之苦。沒過幾天,一對孤兒兄弟不請自來,擾亂了他的生活。這對兄弟剛從他們村子的一場屠殺中逃脫,他們來到波斯尼亞尋找一個失散多年的姨媽。詩人和男孩們成了朋友,他們並肩對抗薩拉熱窩的恐怖劫難。
11、《屠殺證據/819號決議》(2008法國 / 義大利 / 波蘭)
該片講述聯合國法庭派遣條子,追查1992年至1995年期間巴爾干半島塗殺M斯林的事件。此片獲得羅馬國際電影節觀眾選擇最佳影片獎。
導演喬科摩·巴蒂亞托在頒獎典禮上說:「我認為公眾理解我的觀點,那是對二次大戰以來最惡劣、就發生在眼前的戰爭的憤怒、悲痛。」
12、《烽火驚爆線》(1997美國、英國)
影片根據國際新聞網(ITN)記者邁克爾·理查德森1992年在南斯拉夫的親身經歷編拍而成,是反映南斯拉夫內戰的影片。故事描述一個美國記者弗萊恩和英國記者漢德森在戰地的經歷和他們對戰爭的不同看法,從而著意揭示了西方對南斯拉夫的這場戰爭漠不關心的態度,也闡明了西方國家應對這場戰爭負有責任。
⑤ 波黑戰爭的介紹
波黑戰爭是發生在1992年4月~1995年12月,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簡稱「波黑」)三個主要民族圍繞波黑前途和領土劃分等問題而進行的戰爭。戰爭共分為三個階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歐洲爆發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戰爭。2008年7月21日,被荷蘭海牙國際法庭通緝的前波黑塞族領導人卡拉季奇,在潛逃13年後,於當日晚在塞爾維亞被捕。
⑥ 尋找一部外國電影。
《NoMan'sLand》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IVPzPW0IU9iJw6DyvYeJ2Q
詹姆斯·鮑弗將主演以敘利亞內戰為背景的Hulu新劇《新月沃土》(Fertile Crescent,暫譯)。本劇卡司還有費利克斯·莫阿蒂、梅蘭尼·蒂埃里等。劇集將以獨特視角探索關於敘利亞事件及其對世界的影響。鮑弗飾演的法國男子安東尼在尋找他疏遠的、被認為已經死去的妹妹的過程中,最終加入了一支由庫爾德女戰士組成的部隊。
⑦ 最新戰爭武庫傳奇的分集簡介
第一集 首戰中東
第二集 六天血戰記
第三集 喋血贖罪日
二戰以後的中東,剛剛成立的以色列國僅擁有軍隊3.4萬人、 33架飛機、一輛坦克和兩輛裝甲車,它建國時聯合國的分治方案激怒了阿拉伯各國,導致數倍於以色列的阿拉伯聯軍的進攻。在兵力明顯弱勢的以色列的反擊下,埃及空軍幾乎全軍覆滅。在前線拚命抵抗的埃及部隊,突然神秘地接到撤退的命令……在中東戰爭中,米格19、米格21、F4等各類戰斗機一爭高下,T54、T55、M48等各型坦克一顯神威……
第四集 渡河反擊戰
第五集 貝魯特的較量
第六集 最懸殊的空戰
1978年春,以色列國防部長沙龍突然出現在巴解組織嚴密控制的貝魯特,他在貝魯特的神秘出現讓人們大惑不解。開戰兩天,以色列擊落敘利亞81架米格戰斗機且自身戰斗機一無傷亡,以色列依靠了什麼秘密武器?戰後不久,貝魯特西區的巴勒斯坦難民營被夷為平地,四千多人被殺,以色列國防部長因此辭職……
第七集 冷戰風雲錄
第八集 美蘇軍備大競賽
前蘇聯在美國後院的加勒比海部署了中程戰略核導彈,美國總統肯尼迪驚得目瞪口呆,兩個超級大國處於戰爭邊緣,從而揭露出「古巴危機」驚人內幕!
第九集 爭霸餘波
為了戰略需要,美蘇在世界范圍內扶植有傾向性的力量。在越南,雙方勢均力敵,軍事干預成為唯一的選擇。
第十集越南空地戰
美國總統肯尼迪遇刺身亡,繼任者繼續向越南增兵。何以66萬美國士兵卻擺不平一個小小的越南?美國在越南用兵的策略是「南打北炸」,然而面對越南人民的游擊戰和叢林戰,黔驢技窮的美軍不惜使用生化武器……
第十一集遭遇錫拉特灣
第十二集地中海上空大較量
北非國家利比亞首腦卡扎菲宣布,錫拉特灣為利比亞領海。而這里向來是美國海軍的演習地,美國與利比亞兩軍嚴重對峙。美軍突襲利比亞導彈基地,占足了便宜。卡扎菲揚言要報復美國,他要採取非常的報復方式。
第十三集黃金峽谷空襲戰
在一場十二分鍾的空襲中,美國竟然使利比亞五個軍事目標迅速遭到毀滅性打擊,美國人如何做到這一點?
第十四集 無名之師
第十五集山國游擊戰
前蘇聯僅用七天就侵佔了整個阿富汗,好鬥的阿富汗人憤怒了,他們帶上武器,准備與蘇軍展開較量。前蘇聯紅軍是一支身經百戰的鋼鐵雄師,曾在二戰中擊敗納粹德國最兇悍的主力部隊,然而,卻無法消滅「弱小」的阿富汗游擊隊。戰爭中,美製毒刺導彈小試鋒芒,讓人一飽眼福。
第十六集馬島風雲錄
第十七集突襲南喬治亞
第十八集飛魚戰巨艦
1982年夏,阿根廷軍政府突然宣布:阿根廷已經以武力收回馬島主權。震驚之餘的英國決定也以武力奪回馬島。然而,馬島距英國本土萬余公里,英國如何有能力作此遠征呢?英軍突襲南喬治亞島,僅投入兵力七十餘人,居然俘虜阿根廷一百九十餘人,堪稱軍事突襲的典範。為報復英軍擊沉阿根廷大型巡洋艦,阿根廷空軍採用低空突襲的方法,擊沉英艦謝菲爾德號,這震驚了英倫三島。
第十九集聲東擊西佩希爾
第二十集血戰黑色星期五
第二十一集 妙算心理戰
英軍決定出其不意在防守力量薄弱的聖卡洛斯港登陸。此時適逢阿根廷國慶日,阿根廷總統嚴令空軍全力出擊,但卻無法將英軍趕下海灘。雙方終於在斯坦利港附近展開浴血大決戰。
第二十二集決戰斯坦利港
第二十三集兩伊坦克大肉搏
第二十四集襲船戰和襲城戰
伊朗與伊拉克因宗教信仰長期存在摩擦,1980年9月22日終於爆發了為期八年的局部戰爭。戰爭中,兩國邊界兩千多輛現代化坦克對峙炮擊,到了戰爭後期,兩國化學武器、中遠程導彈齊上陣,為取得勝利無所不用其極……試看誰在這場戰爭中占據優勢!
第二十五集小題大作發暴怒
加勒比海島國格瑞那達發生政變,蘇聯和古巴的勢力擴張引起美國嚴重不安。
美國借口保護僑民,悍然出兵,實施代號「暴怒」的軍事入侵行動,格瑞那達頓時陷入戰亂之中……
第二十六集海灣十萬火急
第二十七集沙漠盾牌行動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出兵鄰國科威特,戰火平息不久的海灣上空再次戰雲籠罩。出於自身戰略利益的驅動,美國決定派兵出征海灣。但面對中東軍事強國的伊拉克,美軍的少量先頭部隊能否穩住陣腳,這成為出征將領的第一頭疼事。
第二十八集沙漠風暴序幕
第二十九集海灣空襲壯觀
第三十集 海灣上空大較量
1991年1月17日凌晨,美國、英國、沙特和科威特出動500多架飛機對伊拉克進行空襲。隨著空襲規模的擴大,受到重創的伊拉克向鄰國大肆發射蘇制「飛毛腿」導彈,美國人則以「愛國者」迎戰。兩強相遇,「愛國者」和「飛毛腿」到底誰占上風?
第三十一集愛國者大戰飛毛腿
第三十二集沙漠軍刀計劃
1991年1月17日凌晨,美國、英國、沙特和科威特出動500多架飛機對伊拉克進行空襲。隨著空襲規模的擴大,受到重創的伊拉克向鄰國大肆發射蘇制「飛毛腿」導彈,美國人則以「愛國者」迎戰。兩強相遇,「愛國者」和「飛毛腿」到底誰占上風?
第三十三集千里大迂迴
第三十四集沙丘坦克大搏殺
第三十五集科威特收復戰
第三十六集戰火餘波
為徹底摧毀伊拉克的戰爭機器,美軍某空降軍深入伊拉克縱深500公里,徹底切斷了伊軍退路。多國部隊和伊拉克雙方共出動坦克達8000輛,步兵戰車上萬輛。在這場二戰以來最大的坦克戰中,美製M1A1、蘇制T72、英制「挑戰者」……各型坦克廝殺作一團!
第三十七集高科技折翼波黑
第三十八集千軍萬馬救一人
前南斯拉夫解體後,國內一片混戰。波黑塞族和穆族各自成立武裝政權,在薩拉熱窩附近大動干戈。北約維和部隊投入大量最先進的武器,結果收效甚微。在北約強大的多國維和部隊面前,看來,小小的波黑塞族竟比海灣戰爭時他們面對的伊拉克更強大、更難對付。
塞族對付北約的秘密何在?
第三十九集車臣巷戰
第四十集難成結局
車臣地方與俄羅斯政府的矛盾由來以久,前蘇聯解體後,車臣就打出了獨立的旗號。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車臣危機,俄羅斯決定暗殺車臣游擊隊的領袖杜達耶夫。不過他們的手段著實驚人,誰能料到龐大的高科技武庫也能用做對付一個游擊隊首領!
第四十一集長空新殺手
第四十二集第四代戰機大較量
90年代末,雖然世界暫時歸於平靜,但各國並沒有停止新型武器的研究,俄羅斯針對美國的F15開發了蘇27戰斗機,這兩種新式戰斗機雖未在實戰中相遇,但在一場模擬空戰中,卻有驚人的結果……
第四十三集 不平靜的海洋
隨著《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生效,眾多國家認識到海洋的戰略意義。水面艦只的性能越來越深不可測,比如瑞典研製的YS2000隱身護衛艦排水量僅600噸,但它的實戰能力卻超過日本最新型、排水量9500噸的金剛宙斯盾驅逐艦。
第四十四集 高科技的戰場
一場戰爭的後期,雙方的勝負將取決於地面部隊的攻擊能力。美國為面向未來推出M1A2坦克,俄羅斯和德國也不甘示弱,以T90和豹2相抗衡,然而評估的結果出人意外,一種日本坦克脫穎而出。
第四十五集 充滿武器的世界
二十世紀下半葉,高科技在軍事領域獲得迅猛發展,美國軍方率先提出建立「數字化部隊」的構想。1994年4月10日至23日,美陸軍進行演習,結果數字化部隊擊敗了非數字化部隊。數字化部隊何以能擁有如此的戰鬥力?
第四十六集 大地鐵騎
未來的武器會發展成什麼樣,現在斷言為時尚早。但向外太空發展確實是一種趨勢,美國就曾計劃在外層空間大量部署「攻擊型衛星」、「天基電子激光器」之類武器。前蘇聯雖然一直不聲不響,但早在1975年,美國就曾有兩顆偵察衛星被前蘇聯反衛星激光武器擊落……
⑧ 求片名,一部美國電影,特種兵救一名美國女記者,是在塞爾維亞.波黑戰爭期間.有一個場景就是一名美國士兵和
無主之地 No Man's Land
劇情梗概:
故事發生在1993年,正是南斯拉夫內戰的最高峰。
某夜,一對到前線探查的克羅埃西亞士兵在大霧中迷路了,他們只得等到黎明再做行動。士兵們開著玩笑,很快就墜入了夢鄉。第二天一早,當燦爛的陽光碟機散了迷霧,他們方才發現已經身處戰線的最前沿,不遠處就是敵方塞爾維亞人的軍營。
塞族人發現了他們的蹤跡,很快對他們發動了進攻。寡不敵眾之下,只有一名克羅埃西亞士兵西基倖存下來,他躲進了一條處於兩軍交界處的廢棄的戰壕里。這片地方被稱為「無主之地」。塞爾維亞人派出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兵帶著新丁尼諾搜索戰壕。他們把一名克族士兵塞拉的「屍體」放在一枚地雷上,布置成一個陷阱,只要有人稍微搬動屍體就會引爆炸彈。當他們完成這項精心策劃的工作後,發現剛才還在的一枝步槍不見了,這時憤怒的西基從戰壕里跳出來,打死了老兵,打傷了尼諾。而他自己也受了傷。
於是現在就變成了西基和尼諾兩個人的直接對峙,但看來暫時他們誰都無力完全打敗對方。他們只能棲身在戰壕中等待機會。最令人意料不到的事發生了,被作為陷阱誘餌的「屍體」塞拉竟然逐漸蘇醒過來,原來他並沒有死,只是被打暈過去,受了傷。然而現在他們都陷入了一個極端尷尬的境遇中,只要塞拉一動,地雷就會爆炸,他們三人都將命喪黃泉。西基和尼諾只能為了擺脫這一困境而協調合作,共同努力。尤其重要的是他們必須讓塞拉保持安靜,靜止不動。並等待著救援。
顯然這兩個來自對立陣營的人之間充滿了敵視和仇恨,但為了打發時間他們還是開始了不那麼友好的交談。他們驚訝地發現兩人曾經喜歡過同一個女人,這一巧遇似乎令氣氛一度緩和。但很快西基和尼諾又陷入了更激烈的爭吵中,他們互相指責對方的國家首先挑起了戰爭,破壞了平靜的生活和美麗的家園。
他們的困境終於引起了雙方部隊的注意。克族和塞族人都向聯合國維和部隊求救,法國藍盔部隊的馬錢德軍士聞訊後趕來解決問題。但是最高司令部卻不準他介入這起敏感事件中。司令部里索福特上校正忙著與性感的女秘書調情游戲,根本無心管這樁棘手的麻煩。熱心的馬錢德決定不顧上級命令,盡其所能的幫助兩個可憐的士兵。但是他發現行動起來困難重重,這里的大部分人都不會說法語,溝通存在嚴重問題,而聯合國維和部隊的官僚主義作風也令他無法取得進展。他試圖勸說兩人離開戰壕,但西基堅決不願拋下地雷上的戰友塞拉。在上司的嚴厲威脅下馬錢德只好一籌莫展地離開戰壕,他一走兩人之間的沖突再度升溫。
在歸途中馬錢德遇上了聞風而動的某國際電視頻道的女記者簡,她決心緊緊抓住這一好素材,於是威脅要將這種「不幹涉」行動曝光。馬錢德只好帶著她返回戰壕,並向上級報告,找來了炸彈專家。在新聞媒體的介入之下,這條小小的戰壕變成了世界關注的焦點。索福特上校看到這一事件逐漸白熱化,只能為挽回維和部隊的形象親自前去處理。
局勢似乎變得越來越失控了,每個人都各懷目的地試圖解決這一問題。但是可憐的塞拉還能堅持多久呢?炸彈是否會爆炸?西基和尼諾會不會殺死對方?這真是荒謬的一天……
⑨ 波黑戰爭始末,起因,結果,過程
1992年4月~1995年12月,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簡稱「波黑」)三個主要民族圍繞波黑前途和領土劃分等問題而進行的戰爭。1991年6月起,前南斯拉夫開始解體。波黑(前南6個共和國之一)穆斯林、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三個主要民族就波黑前途發生嚴重分歧:穆族主張脫離前南獨立,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克族也主張獨立,但希望建立鬆散的聯邦制國家;塞族則堅決反對獨立。1992年3月3日,波黑議會在塞族議員反對的情況下正式宣布波黑獨立。4月6、7日,歐共體和美國相繼予以承認。塞族隨即宣布成立「波黑塞爾維亞共和國」,脫離波黑獨立。波黑3個主要民族間的矛盾驟然激化,導致戰爭爆發。其進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波黑三族展開大規模領土爭奪戰(1992.4~1994.1)戰爭最初在以穆、克族為一方和塞族為另一方之間展開,不久穆、克族關系破裂,彼此間也發生激戰。各方先是搶占本族居民佔多數的地區,繼而塞、穆族之間在東部的塞爾維亞與波黑邊界一線、西北地區及首府薩拉熱窩,塞、克族之間在北部靠近克羅埃西亞邊界地區爭奪地盤。各派武裝不斷開辟新戰場,戰火迅速在波黑3/4的土地上蔓延。三族共有20多萬人參戰,其中穆族11萬、塞族8萬、克族5萬。塞族由於得到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1992年4月由前南斯拉夫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共和國組成)的支持,加之其參戰部隊中有4萬是前南人民軍1992年5月撤離時留下的波黑籍塞族官兵,裝備有坦克、大炮、飛機等重武器(穆、克兩族在戰爭初期基本無重武器),在軍事上佔有明顯優勢。到1993年底,占波黑人口31.4%的塞族控制全國約70%的領土,占波黑人口17.3%的克族控制約20%的領土,而占波黑人口43.7%的穆族只控制約10%的領土。為制止波黑戰爭,聯合國安理會自1992年5月起先後通過對波黑塞族和南聯盟實施全面制裁、向波黑派駐維和部隊、在波黑建立「禁飛區」、為穆族設立「安全區」等一系列決議。北約對波黑實施全面封鎖並對「安全區」提供空中保護。聯合國和歐共體還曾多次進行調解,但均無結果。
第二階段,西方加強對波黑干預,戰爭進入相持階段(1994.2~1995.)北約對波黑的干預從對塞族進行軍事威脅升級到實施有限空中打擊,於1994年2月上旬向塞族發出限期從薩拉熱窩周圍撤走所有重武器的最後通牒,下旬以「違禁」為由擊落塞族飛機4架。3月在美國敦促下,穆、克兩族簽署建立聯邦和聯邦軍隊的協議,使波黑戰場再度形成穆、克族聯合對付塞族的新態勢。4月,穆族發動春季攻勢,從「安全區」主動出擊,試圖收復失地,打通各控制區的聯系。塞族予以反擊,並圍困「安全區」之一的戈拉日代。北約迅即作出反應,對戈拉日代的塞族陣地進行首次空襲,遏制了塞族的攻勢。同年8月,南聯盟為擺脫國際社會制裁,在塞族拒絕接受美、俄、英、法、德五國聯絡小組提出的波黑和平方案後與之斷絕一切聯系,使塞族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軍事優勢受到削弱,但仍掌握戰場主動權。10月,穆族發動秋季攻勢,攻佔「安全區」比哈奇周圍塞族大片土地。塞族實行全民軍事總動員,並得到克羅埃西亞境內「塞爾維亞克拉伊納共和國」軍隊的支援,於11月中旬奪回全部失地並包圍比哈奇。11月下旬,北約對克拉伊納塞族控制的烏德比納機場和波黑塞族的奧托卡導彈基地進行了大規模空襲,但並未改變戰場態勢。年底,穆、塞雙方達成停火協議。1995年3月,戰事又起。7月,塞族相繼攻佔斯雷布雷尼察和熱帕兩個「安全區」,並繼續圍困比哈奇。
第三階段,塞族喪失軍事優勢,被迫妥協(1995.8~12)8月上旬,克羅埃西亞出動10萬軍隊攻佔克拉伊納地區後,美國提出和平解決波黑沖突的新建議。8月30日~9月14日,北約以薩拉熱窩遭炮擊為由,出動3400餘架次飛機對波黑塞族陣地實施空中突擊,並發射13枚「戰斧」式巡航導彈,使波黑塞族的指揮、控制、通信系統完全陷入癱瘓。穆、克族軍隊在克羅埃西亞軍隊配合下,乘機在波黑西部向塞族發動進攻。到9月下旬,穆克聯邦和塞族實際控制的領土已接近五國聯絡小組為雙方確定的比例。塞族喪失軍事優勢,被迫同意由南聯盟代表其參加由美國主持的波黑和談。11月21日,南聯盟塞爾維亞、波黑、克羅埃西亞三國總統在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達成《波黑和平框架協議》,並於12月14日在法國巴黎正式簽署。協議規定,波黑繼續作為統一的主權國家存在,由穆克聯邦和塞族共和國兩個實體組成,穆克聯邦控制波黑領土51%,其餘由塞族控制。
波黑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歐洲爆發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戰爭。戰爭中,三族共動用近2000門大炮、600輛坦克、600輛裝甲車以及一些戰斗機等。波黑430多萬人口中有27.8萬人死亡,200多萬人淪為難民;全國85%以上的經濟設施遭到破壞,直接經濟損失450多億美元。波黑戰爭自始至終伴隨著外部勢力的軍事介入和武裝干預,特別是美國以北約為工具所進行的軍事干預對戰爭結局產生了重大影響。
⑩ 一部反映波黑戰爭屠殺的電影叫什麼
血與蜜之地 In the Land of Blood and Honey
(2011)
《血與蜜之地》講述的是一段戰爭中的愛情故事。一個塞族男子和一個波斯尼亞穆
斯林女子相愛了。但很快,南斯拉夫在1991年到1992年分裂成了幾個部分,波黑戰爭爆發。這次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歐洲爆發的規模最大的局部戰爭使
得兩人成了新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他們的生活完全被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