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題材 » 電影中戰爭vs現實
擴展閱讀
兩兄弟相認的香港電影 2025-09-12 23:05:44
拳皇特瑞的電影叫什麼 2025-09-12 23:04:04

電影中戰爭vs現實

發布時間: 2022-06-01 04:22:02

Ⅰ 推薦八部高分戰爭電影,你看過幾部

寒假在家,作為軍事迷的我,又把喜歡的戰爭電影全部看了一遍。不吐不快,今天,我想把自己最愛的,看過很多遍的十部戰爭電影分享給大家。下面的排名無關先後,主要看個人口味。

01《拯救大兵瑞恩》——真實與完美的集合


《獵鹿人》通過不同場景的切換,製造出一種和平與戰爭之間的強烈落差。前半段近40分鍾都在描繪一場喧鬧的俄式婚禮。然後在一個短短的過場戲後,邁克爾等三人就成了越南前線的戰俘,成為越軍施暴的對象。片中,邁克爾的兩次行動無疑是「正義」的:一次是從越軍的魔掌中救出自己的同伴,一次是履行諾言,從美國返回越南救出摯友。

電影中戰爭的真實和俄羅斯輪盤的殘酷,呈現出一種直接的,強烈的情感撞擊,刻畫出了美國青年由和平環境進入戰爭之後的內心掙扎與變化,值得一看。

以上,是我挑選出來的八部個人比較喜歡的戰爭電影,如果你還有其他的,可以在評論區補充一下,大家一起交流~

Ⅱ 電影中的戰爭場景能反應多少真實戰爭的殘酷

看過當年的《烈火金剛》嗎?申軍誼演的史更新被機關槍打中,胸膛至少挨了10發子彈,可他就是沒事!但敵人只要挨一槍,立即死悄悄。真是好笑!
我基本不看國產的戰爭類電影,感覺像在玩(後期的有所改進,但也差勁得很)。國外的戰爭影片不乏精彩的,像《拯救大兵瑞恩》、《黑鷹墜落》、《兵臨城下》等,才會讓你感受到什麼是戰爭。
樓上的說得好,真實的戰斗中子彈並不容易打中人,所以統計顯示,現代戰爭中絕大多數士兵是死於炮火而非子彈。在《黑鷹墜落》里,就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這一點。而我們卻不同,正面人物一梭子子彈出去,敵人定會倒下一大片,哪怕是吳宇森這樣的大牌導演,在《風語者》里也會犯同樣的毛病,尼古拉斯凱奇一開槍,日本人定會爭相倒地而死。
別去想廣電總局那些豬,全是吃那個S的。《新宿事件》也會禁播,嘿嘿,掩耳盜鈴,可笑啊可笑!!

Ⅲ 真實戰爭和電影的區別

真正差別巨大
1:胳膊中槍
電影中常有這樣的鏡頭,中近距離中槍後還生龍活虎,比如導火線里古天樂同學挨了三槍還在那到處晃悠。然後幹了一位同樣挨了兩槍的罪犯朋友。
古天樂同學挨的是狙擊步槍的子彈,距離大概是100米不到。
真實情況下,挨這么一槍。胳膊肯定被打沒了,不迅速送到醫院。
小命也會掛。。在200米這樣的中近距離內,以AK47為例,即使穿防彈衣。也會被擊穿。子彈從前面進,是一個很小的彈孔,但在後方會造成碗口大校的創洞--吃過蘭州牛肉拉麵嗎?看看那碗,就那麼大。
在真實的戰爭視頻中,曾經有這樣的情景。一個美軍挨了AK47一槍,大腿徹底失去功能。別說走路,下半輩子基本要靠輪椅了。
-----胳膊腿中一槍(不是流彈和擦破皮),馬上就會失去戰斗能力。
不過有特例,就是小日本的38大蓋。小日本的38大蓋因為過於追求射程,子彈設計又不合理。所以被38打一槍,如果不是要害部位。傷口一般都會很小。
2:防彈衣能防彈嗎?

電影中常有這樣的鏡頭,A同志卧底被拆穿。同夥B馬上給他一槍。A同志假裝倒地,B同學繼續無間。
現實情況,答案是不能,現在最先進的防彈衣。也不能防中近距離的步槍子彈。在近距離情況下,甚至不能防手槍子彈。尤其是變態的五四手槍和沙漠之鷹。
而在200米外,防彈衣即使防護子彈。也不能很好的保護戰斗人員。高速步槍子彈的沖量之大,沒有親生經歷過戰斗的人很難想像。
曾經有位美國士兵因為子彈打中防彈衣後,雖然沒擊穿防彈衣。但 震碎了他的5根肋骨,肋骨碎片插進心臟馬上死亡。
防彈衣更多的是用來防止彈片和流彈。在中近距離下,少數情況下防彈衣有時候反而會導致傷害更加嚴重。所以別以為穿了防彈衣你就牛X,200米內,挨一槍照樣完蛋。
3:頭盔。
很遺憾,在中近距離下也不能防彈。在狙擊步槍射程內也起不到作用。
也許有人說那把頭盔做厚點,但象前面說的那樣。中近距離內的步槍子彈沖量之大,如果正面擊中。即使沒打傳頭盔。也會振斷你的經推骨。
4:重炮轟擊,大家躲在陣地上或掩體里。。
答案是如果你不躲在低下的坑道中。基本會死光。事實上在戰場上相當一部分人不是被炮彈彈片直接擊中而死,而是被沖擊震死。電影中常有這樣的鏡頭,炮彈飛來大家卧倒。炮彈就在身邊爆炸。然後拍拍土,繼續戰斗。這樣的情景在戰斗中基本不可能。以二戰的105口徑榴彈炮為例。一顆炮彈下去,大半個足球場的人不可能生還。不管你是躲在掩體後還是躺在地上。
所以大炮才叫戰爭之王。在蘇德戰爭中,許多德國士兵就是被震死在鋼筋混凝土的掩體裡面。
5:人海戰術。
電影中的「人海戰術」只出現在冷兵器時代,和一戰期間(導致人海戰術退出歷史舞台的是著名的凡而登絞肉戰,因為馬克沁重機槍的出現,英法聯軍在短短一天內,被打死6萬人。)
而現代所謂的人海戰術真正的意思是,集中優勢兵力攻其劣勢兵力。
在戰斗中,GCD軍隊也從沒採用過電影中出現的一大群人聚成堆往前沖的戰斗場面。如果真要那麼乾的話,一顆榴彈炮打過來。能炸死一個團的人,
在蘇德戰爭時期,曾經有個德軍步兵營在營地修整聚成一堆。結果一炮下來,這個營就被取消建置了。
所以在真實戰斗中,都是以戰斗隊形展開。兩人之間大概保持20~50米距離--二戰和解放戰爭中的中國軍隊也是這么做的。
6:堵搶眼。
如果要說物理效果的話,真沒什麼用。即使你丟個沙袋去堵。也會被機槍打的飛出去。
但堵搶眼的心理震撼是很大的。
【另外】:
至於防彈衣的,一般中距離手槍擊中凱夫拉防彈衣(普通美國警察穿的),就好比15磅的錘子擊中的感覺,基本上短時間失去戰斗能力。步槍的話,你穿三件凱夫拉也是個死。
至於步槍,面對重型防彈衣(伊拉克美軍穿的)中遠距離上面對目前通用的步槍,防護力是非常有效的。陶瓷防彈片能有效的抵抗7.62mm口徑,5.56MM口徑步槍。當然大口徑機槍(格林)和阻擊槍(比如巴雷特等)除外。
至於重炮方面,二戰中基本120以上才算是重炮吧,實際戰爭中有很多人是被大炮振死的,或者是死於沖擊波,簡易掩體、散兵坑能抵擋炮彈彈片傷害和沖擊波傷害,至於LZ說的成片成片振死,那應該是203以上的重炮,而且是集群攻擊,普通炮兵團無法對永困掩體和半永固掩體造成如此傷害(什麼炸彈爸爸,炸彈媽媽不算)。
至於頭盔方面,中國目前用的是鋼盔(硬質),美軍用的是凱夫拉(軟質)。頭盔在戰斗中的作用是防彈片和流彈,在實際戰斗中死於彈片和流彈的人數遠比正面擊中多的多,死亡率方面被打傷腦袋比打傷身體的死亡率也是高的多的多。至於頭盔直接面對步槍子彈的話,如果是凱夫拉一般直接會被擊穿,如果是流彈距離很遠,運氣好的話強烈腦震盪跑不掉。如果是鋼盔的話,近距離也是穿,遠距離的話很慘,腦袋基本被鋼盔壓縮成ET的形狀。

Ⅳ 是不是真實的戰爭比影視劇中的戰爭最低要殘酷一萬倍

肯定的,電影其實很難復制真實的場景,不過是為了情節需要,很多都是編的,只不過現在的水平確實比以前要更合理,但是真正的戰爭絕對是常人無法想像的,有的人說上戰場能不尿褲子就是好樣的。

Ⅳ 戰爭電影畫面作戰真實性討論

歐美電影的畫面做的確實不錯比國產的要強,但是這得從兩方面考慮,單單的作為影視作品最求視覺得享受的話確實很好。但是大家有沒有考慮到真實性!在二戰的初期,特種作戰僅僅德國有了初步的雛形,在世界范圍內還沒有形成特種作戰的概念,也沒有現在那麼多種不同作用的槍支,所以不會出現所謂的特種作戰。另外我國的電影反映的是二戰時的一段屈辱且又值得驕傲的歷史,我國的電影更注重教育意義。
好了打字打得手酸,不寫了!

Ⅵ 現實生活中真正的戰爭有像電影那樣個個不怕死嗎或者像電影那樣很慘烈,總之現實和電影的戰爭有沒有區別

我看見報紙上說,電影里戰場上都是假的,人家專業人士說一顆炮彈落下後,不說炸,震都把人震死了,哪有沖鋒號一吹就都沖出陣地向敵人沖過去拉。

Ⅶ 電影與現實:南北戰爭前夕美國奴隸制有多殘酷

獨立戰爭後,美國不再依附於大英帝國,擁有了完全自主的司法和立法體系。正是因此,1807年英聯邦終止奴隸貿易立法,並未影響到美國南部六州根深蒂固的奴隸制種植園經濟。導致了美國的奴隸制仍然延續了超過半個世紀。獨立後,南方部分州頒布了一系列與奴隸制相關的立法,企圖穩固奴隸制。例如,在弗吉尼亞等地規定:奴隸只得用來交易,如果將其釋放為自由人,主人將遭受罰款甚至牢獄之災。不難發現,若無外部強制性力量介入,奴隸制在南部不可撼動。

南北戰爭後,隨著奴隸制廢除,南方種植園模式土崩瓦解。至此,南北農業經濟模式合流,脫離了黑奴,南方單位土地的生產效率一落千丈,平均下降了35%。另一方面,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里,大量黑人成了無業遊民,整日游手好閑,除了自由,一無所有。事實上,黑人們經濟平困,政治無權和文化落後的景況,並未得到改善,反倒成了不可忽視的社會安全隱患。由於缺少了醫療保障,黑人的患病率甚至上升了20%。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南北戰爭的爆發,或許並非像歷史課本中所寫的:為了解放生產力,而是出於所謂「道德正確」的緣故。

Ⅷ 好萊塢中的戰爭電影與現實中的戰爭有什麼不同

好萊塢電影里的戰爭假的要死,被子彈打中,感覺到身體里內有異物存在,疼痛肯定比一般小傷痛,會讓人暈過去,然後流血是必然的,流血過多肯定會產生頭暈的感覺,不可能像沒事一樣

炮彈炸彈炸開來,肯定會有彈片飛濺開來,就算你趴著,也有可能受傷

一個人或一個團要打敗一群人,要麼是都沒拿武器,身體的武力值比對方高,,,,,,,,,,要麼是做陷阱這些,,,,,,,,,,,,,,,,,,,,,,,,,要麼是武器比對方先進,例如一些拿著大炮之類武器的人和一群拿鋤頭的農民工相比

Ⅸ 是不是真實的戰爭場面比影視劇中的戰爭場面要殘酷一萬倍

殘酷10000倍不見得,但至少要殘酷很多,因為真實的戰場中不可預知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被打死,或者是改變戰爭的形式,所以最好是不要戰爭,我們要和平

Ⅹ 影視劇里的戰爭跟真實的的打仗差多少

無論是單打獨斗,還是群起而攻之,影視劇裡面的戰爭和現實生活中都有很多的不同。

最近在追一部古裝劇,叫做《秦時麗人明月心》,裡面就有很多這樣的場景,關於單打獨斗,荊軻就是很明顯的一個例子。

荊軻在練習鵠落劍法前後,他會和很多人單挑,他們在打架的時候就會有很多招數都讓人眼花繚亂,可是在現實生活中真的是這樣嗎?

先不說,我在現實生活中根本就沒有看到過會功夫的人,假如真的有那些招數存在的話,我覺得就算在打架的時候,他們應該會想不到吧,因為當時都已經打紅了眼,又怎麼會去想一些這種招數呢?

再來就是說可以稱得上是戰爭的大規模戰斗,兩方交戰必有損傷,可是當兩方都這么沖上來的時候,他們的衣服都穿的差不多,難免會誤殺,可是電視劇裡面的人總是會一方占優勢,另一方就看起來弱的不行。

而且這種場景可能會耗費很大的資金吧,所以都是很短的場景,幾秒鍾就可以跳過去。我們所看到的,不過就是他們沖上去的場景,還有就是,拿著劍或者是刀刺向敵人的那一刻。

就像理論和現實註定會存在差距一樣,電視劇裡面的打鬥場景和現實生活中的確會存在很多的不同,不過我們既然在看電視劇的話,就說明我們想要追求一種娛樂,那麼就沒有什麼必要非得要去較真了!

我總覺得要上中學的時候所見到的群架都是上去就一頓亂打,像電視劇裡面井然有序的時候還真的是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