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題材 » 譚老師是哪部電影
擴展閱讀
巨型蜈蚣電影完整版 2025-09-12 16:58:23
最新台灣風水電影 2025-09-12 16:58:12
最新冰戀電影 2025-09-12 16:53:09

譚老師是哪部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5-31 07:30:54

❶ 作文:《最後一課》觀後感 300字

今天,我們學校組織看一部名叫《最後一課》的電影。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位叫譚千秋的老師在地震發生時為了保護4位孩子而死的故事,地震發生前他像平常一樣給孩子們講課,內容是人生的價值,課講了一半,忽然,地面晃動起來,他連忙叫孩子們跑,剛跑出來,又有一個孩子說:「譚老師,裡面還有人呢!」他又跑進教室,叫孩子們躲進講桌下面,為了不讓孩子們收到傷害,他趴在桌子上,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擋住磚瓦,給孩子們上了生動的最後一課,使孩子們知道了什麼事情值得做,什麼事情不值得做,讓孩子們明白了他的苦心,在他即將失去生命的時候,還不停的叫:「孩子們不要慌,保存體力,會有人來救我們的!」那次地震先後來了1次主震3次餘震,美好又美麗的校園瞬時變成一片廢墟。救援人員從各個地區趕來進行救援,經過一番救援行動後,他(她)們終於被救出來了,4名學生還活著,可是譚老師卻不幸死了,他被抬出來後,放在地上,所有救援人員圍著他,一起敬禮表示致敬,看到這里,不少人都哭了,因為確實很感人。
看了這部電影,我從心底里佩服譚老師,我們就是要向他一樣,就算犧牲自己,也要保護他人。

❷ 再見十八班。一部讓我哭到停不下來的電影。片尾曲超感人。我們班要合唱比賽了。這首歌讓我們感動。我想知

《再見十八班》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GNkCywdJmg08ThouQht0WQ

提取碼: 5yp3

《再見十八班》是由禹嵐馨導演,柯焱曦、熊婧文、秦海主演的電影,2018年3月7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該電影根據深圳外國語學校真實事件改編。梧桐中學高二十八班是遠近聞名的問題班級,後進生、藝術生、體育生、不良少年聚集在此,以宋宸為首的男生幫派和以秦淼淼為首的女生幫派互相不服,班級混亂無序。一天,高二十八班收到了一封信,這封信自稱是由一年後的他們集體寄來。信上說,即將調來的班主任譚睿明會改變十八班,成為對他們最重要的人。然而在一年後的未來,譚老師卻永遠地離開了他們。為了實現一段沒有遺憾的青春,扭轉歷史,少年們決定按照信上所說,挑戰一個個不可能實現的任務。

❸ 譚千秋 <<最後一課>>電影講了什麼

紅網長沙5月12日訊(記者 湯紅輝)今日是汶川地震一周年,由湖南省教育報刊社、湖南大學等單位聯合攝制的電影故事片《最後一課》在湖南大劇院舉行看片會,用這一種特殊的方式紀念汶川抗震英雄譚千秋,這也是全國第一部教師題材的抗震主題影片。

《最後一課》是根據全國「雙百」任務譚千秋的事跡創作的一部師德教育影片。影片以譚千秋不惜犧牲的英雄壯舉為線索,給觀眾講述了一名普通教師一串串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故事,謳歌了人民教師傾心育才、愛生如子和無限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崇高品德。電影用倒敘和插敘相結合的手法真實再現了譚千秋老師在危機關頭的生死抉擇。為了護住四名學生的生命,譚千秋毅然的俯下身去,趴在桌子上,任由坍塌的牆壁和房頂砸在身上,扯斷的鋼筋刺進肉里。他毫無懼色,依然深情的鼓勵學生「不放棄」「堅持下去就有希望」。他俯下的身軀為學生撐起了生命的保護傘。影片還通過穿插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具體而細膩的刻畫了譚老師的無疆大愛、格盡職守和勇於擔當的精神。

「孩子們,有我在你們不要怕,要保持體力,會有人來救我們的。」譚千秋用雙臂將來不及逃生的4名學生緊緊地掩護在身下。在被厚厚的水泥板壓住時,他一直給學生們鼓勵,俯下的身軀為學生撐起了生命的保護傘,他以實際行動給學生們上好了人生的最後一課。觀影時,在看到影片中高中生的惡作劇,現場會有輕微短促的笑聲;在看到譚千秋老師對學生關懷備至,寬容包含,循循善誘的教導,大家倍感親切與激動;在看到地震那一刻地動山搖的畫面,學生們流露出緊張的神情;當看到譚千秋捨身護住學生的情景,很多人眼中都飽含著淚水。86歲高齡的著名童話家鄔朝祝說,他數十年沒流淚了,但看了這部影片卻淚流滿面。著名作家謝璞評價影片《最後一課》從思想感人的深度,社會價值的厚度等各方面來講,都是為建設湖南教育強省立了一塊豐碑。

《最後一課》近期將在全省公映,教育部門決定在廣大師生中認真組織觀看電影《最後一課》及舉辦「學英模、樹新風」觀影心得徵文活動。

❹ 《最後一課》觀後感

2008年5月12日,我們記住了汶川!在地動山搖時,有的老師為了學生而忘記了個人的安危:他弓著身子,張開雙臂緊緊地趴在課桌上,伴著雷鳴般的響聲,磚瓦、灰塵、石塊紛紛墜落到他的頭上、手上、背上,熱血頓時奔涌而出;他咬著牙,拚命地撐住課桌,如同一隻護衛小雞的母雞,他的身下蜷伏著四個倖存的學生,而他張開守護翅膀的身軀定格為永恆……這個老師就是譚千秋,為了4個學生的生命,譚老師義無反顧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用自己的英雄壯舉,詮釋了什麼是為人之師;他那在突發災難來臨時的瞬間造型,塑造了一座在人們心中永不倒塌的豐碑!他以師者的本色展示了人民教師的職業操守,以自己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
如今,譚千秋老師離我們遠去了,他張開愛的羽翼奮不顧身保護學生的「姿勢」,已定格為一種言簡意賅但威力無窮的符號——無私無畏!這種感人的壯舉,不僅是對中華民族捨生取義偉大精神的生動詮釋,更是愛學生勝過自己生命的崇高師德的生動寫照。譚千秋老師用生命捍衛為人師表的道德准則,完全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多麼神聖的職業。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北川教師劉寧在地震時先救出學生卻永遠失去女兒;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都江堰聚源鎮教師在地震時為疏散學生而放棄了逃生的機會;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廣安的特崗老師為救一個被絆倒的孩子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平通中學的化學老師喬廣平在地震時呼喊所有的人快跑,自己卻跑到了最後。還有向倩、袁文婷……他們用自己的行動乃至生命,向我們闡釋了什麼是師德,什麼是愛!
今年教師節時,溫總理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可見愛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多麼重要!所以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覺得,愛的前提首先是自愛——懷著虔誠的心情愛自己的職業、懷著敬畏的心情愛自己的名聲、懷著崇敬的心情愛自己的責任。沒有自愛,就談不上去道德的自律,更談不上真心去愛自己的學生。自愛是一種動力,也是一種約束,要求教師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個人內涵,豐富知識儲備,追求思想境界。只有我們真正做到甘願為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而自覺投身這種平凡工作,對教育事業心存敬重,甚至可以以苦為樂,以苦為趣,才能產生巨大的拼搏奮斗的動力。教師的勞動是平凡的,教師的生活是清苦、清貧的。但教師在知識結構的完善方面有自求自得的充實感,在精神寄託方面有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在思想、信息、交流方面有「究天下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獨立感。人的一生應該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雖苦但樂在其中。珍視為人師表這份榮耀,嚴格要求自己,才能贏得學生的愛戴,家長的信賴和領導的認可。
熱愛學生,是教師所特有的一種寶貴的職業情感,是良好的師生關系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堅實基礎。教師對學生的愛,與一般的人與人之間的愛有所不同。它不是來源於血緣關系,也不是來源於教師的某種單純的個人需求,而是來源於人民教師對教育事業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責任感,來源於教師對教育對象的正確認識、滿腔熱情和無限期望。因此,我們說,師愛是一種充滿科學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愛。教師越是滿懷深情地去愛學生,就越能贏得學生對自己的愛,良好的師生關系就越是能迅速地確立起來並得到健康的發展。這種愛的交流是學生成長的催化劑,它可以有力的把學生吸引到教育過程中來,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動力,推動學生朝著培養目標所指引的方向攀登。因此,作為教師在培植和處理師生關系的過程中,首先應當做到的就是熱愛學生。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以自己的模範的品行來教育和影響學生。古人雲:「慧於心而秀於言。」教師語言美,則其心必然善良而正,必然追求自身的道德修養。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學生成長的重要保證。教師的人格之光對學生心靈的燭照深刻且久遠,甚至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現代教育,要求教師具有現代人的素質和高尚的人格。要有知識淵博的學者形象,要有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要有堪為師表的高尚品德。古人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師德的核心是什麼?千百年來,千言萬語凝成一個字——「愛」!
我不是詩人,不能用動人的詩句來謳歌教師的職業;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動聽的歌喉來贊美教師的崗位,但是,我要用我滿腔的熱愛寫下我一生的承諾:做一個自愛然後對學生充滿愛的老師!
風雨飄搖,日月如梭。十年燦爛如花的教學歲月,讓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師的人生就是實實在在,就是默默無聞,就是不求索取。她沒有驚天動地之舉,只有從瑣碎的工作中細細地理出一些的思路;她沒有驚險的飛躍,只有歲歲年年、朝朝暮暮與學生的風雨兼程。
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亘古不變的:一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一燈如豆,四壁青輝。物慾橫飛與我無關。盡管我們的門外就是繁華,盡管我身邊就是喧囂,但我還是會固守一方的寧靜與安詳,在瑣碎和平凡中慢慢變老。這是一種堅定的守望,守望著鹿邑教育的明天,守望著這個民族和國家的未來和輝煌,守望著心靈深處的那方凈土,用愛寫好「師德」。
潔身自愛,然後去愛。

❺ 最後一課電影觀看

哦,這個我也不太會。。不過我上網找了一下你看看可以不可以?

2008年5月12日,我們記住了汶川!每當回憶起汶川大地震那撼天動地的情景,我不禁感慨萬分。《最後一課》,這是用生命書寫的庄嚴一課,更是讓我們靈魂得到洗禮的最美一課。他就是金國「雙百」英模譚干秋。
當地震發生時,譚老師地動心不動,冷靜地指揮同學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就在大家爭相逃難的危亡時刻,譚老師心念學生,奮不顧身地沖進快要倒塌的教室中去搶救他班裡沒來得及逃出的四名學生。伴著轟鳴的響聲,磚瓦、石塊、灰塵紛紛砸到他的頭上、手上、背上,熱血頓時噴涌而出……但譚老師紋絲不動,他弓著身子,張開雙臂,咬著牙,拚命撐住課桌,如同一隻護衛小雞的母雞,因為他的身下蜷縮著四個倖存學生。而他張開守護翅膀的身軀,在那一瞬間定格為永恆。
譚老師不僅是一位好老師,還是一位好父親,他在臨終前還交代學生黃婷婷,將她那一幅沒有完成的漫畫,畫完後交給自己才幾歲的女兒,並要告訴她「爸爸永遠都會是愛她的」。同時囑咐松林,叫他以後要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要照顧好自己和他爸爸的生活還要努力學習,將來做一個有出息的人。在黑暗中譚老師一直鼓勵著他的四名學生,叫他們保存體力,給予他們求生的希望和勇氣,安慰著他們。
譚老師用自己51歲的生命詮釋了什麼是為人之師,用自己在大難來臨時義無反顧的瞬間造型塑造了一座在人們心中永不倒塌的豐碑!而他張開愛的羽翼奮不顧身保護學生的姿勢,已定格為一種言簡意賅但成為一種無私符號——無私無畏!他將會一直保留在人們的記憶里。如今譚老師離我們遠去了,但他用生命捍衛了為人師表的崇高道德,這種感人壯舉不僅是對中華民族捨生取義偉大精神的生動詮釋,更是愛學生勝過愛自己生命的真實寫照。「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贊譽譚老師可以說當之無愧。
在為譚老師的無私師愛深深感動之餘,我想起了我們身邊親愛的老師。在生活方面,是老師給予我們最關心的問候,教我們如何看待人生,引導著同學們一步一步走向為理想而奮斗的多彩生活。而在學習方面,老師們更是盡心盡力,他們批改作業一直到深夜,又早起來備課,為的就是讓同學們更容易理解和吸收,老師的用心良苦我們決不能辜負。
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要銘記並感謝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遇到困難要冷靜,保持清醒的頭腦,做一個敢於直面現實、勇於挑戰的人。這樣不僅會使自己從挫折中走出,還會幫助更多有困難需要幫助的人,祖國的未來還是需要我們年輕人。如果我們都像譚老師一樣做一個負責、勇敢、大愛無私的人,相信我們的社會會更加和諧,美滿!

❻ 急求一篇觀後感 《最後一課》

選 我!!!!!!!!!!! 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地震的第一次「奇跡」!汶川發生了七點八級地震,這是地震級數最高的,也是破壞力最大的。在地震中譚千秋老師捨身救學生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為了紀念譚千秋老師,電影院特地拍攝了電影《最後一課》,讓學生感受譚老師的大愛無私。

這不,電影院正邀請我們去看呢!

今天,全校師生都去看了一部震撼人心的一部電影——《最後一課》。

先是廣播:「請同學們馬上趕到大操場集合,我們要去看電影啦!」廣播里發出羅老師興奮而清脆的聲音。大家趕到大操場排好隊,便出發了。

電影開始了!屏幕上出現一個眼熟的人——原來是譚千秋老師。他在四川教書,本來可以在家鄉教書的,可他一心要去四川,校長拿他沒辦法,只好隨他去了。

譚老師走上教學樓,走到教室。譚老師說:「起立。」「老師好。」同學們沒精打采地站起來,應和著。「請坐。」這節課譚老師講的是人生的價值,譚老師說:「不能侮辱別人,更不要嘲笑別人。」就在這時,黃婷婷將自己畫的譚老師的肖像,給趙剛看,然後又給王媛媛看,王媛媛看了後馬上報告:「老師,有人上課畫漫畫!」譚老師看了後,准備繼續上課,剎那間,地震來了!譚老師大喊:「同學們快,快出去!」其他同學都安全脫離了,還有四個同學在教室里,譚老師讓他們躲到桌子底下,自己趴在桌子上張開雙臂保護學生,石塊把譚老師壓得動不了了,餘震來了,釘子把譚老師的手劃傷了,流血不止,譚老師也許是由於失血過多吧,昏了過去,無論四位同性呼天喚地都沒用,餘震又來了,四位同學也許是太過害怕,也昏了過去。

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了,救援工作人員趕來了,希望來了!他們救出了譚老師,救出了四位同學,但是譚老師死了,四位同學活了!我還記得那一刻,每位人員都向譚老師敬禮。

在此事發生後,四位調皮搗蛋的同學在譚老師墓前恭恭敬敬的鞠了三躬,並發誓再也不調皮搗蛋了,而且一定改過自新。

啊,偉大的譚老師,多麼大公無私啊!我從未看到過有老師為了學生而犧牲的,但今天,我看到了!我看到了譚老師奮不顧生地趴在桌子上用自己的身軀保護著這四個學生。

這是最後一課,也是譚老師的最後一刻,最甜蜜、最幸福的時刻。但卻成了我思考人生價值的第一課。譚老師帶著甜蜜的微笑走了,離我們遠去。只記得看電影的一刻,我激動的眼淚留了下來,心情頓時傷心起來,我知道哭是沒有用的,但我沒有能力幫助譚老師,我便開始祈禱,祈求上帝保佑譚老師一路走好……

❼ 電影《最後一課》的觀後感

生命,像清泉噴涌;流銀瀉浮;潺潺流動。陽光下熠熠,素練白絹。蔚為壯觀,彌漫成蒙蒙煙雨。生命是寒梅怒放,傲雪欺寒。只有高高揚起自強的鞭子,生命才會如駿馬一般在人生的疆場。也許這就是《最後一課》的深刻含義。

《最後一課》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主要描述在汶川大地震中,東汽中學的譚千秋老師以自己的血肉之軀扛住了砸下來的水泥板,伸開雙臂保護桌子底下的四位學生,盡管自己身負重傷,還一直關愛著學生,直到自己生命的極限。

師生之間,傳遞著的是智慧的火花,知識的進鑰匙。

師生之間,傳遞著的是默默的呵護,無私的奉獻。

師生之間,傳遞著的是虔誠的敬重,大多的感激。

在譚千秋老師的心中,他對每一個學生都是平等的。在電影里德這樣的情節令我深深的感動了:一次,趙剛的腳在體育鍛煉時扎傷了,譚老師知道後,立即背著趙剛向醫院飛奔而去。他為了不再有這樣的意外發生,號召大家在課余時間和他一起去操場揀石頭。從此事我悟出了一個道理:教師是一個偉大和光輝的職業。最幸福的身份是學生。老師們傳播知識的火種,也照亮了學生頭頂上的那片天空,師生之間,總有一些關懷打動著人們的心扉,溫暖動人的雙眸,點亮我們的成長的道路,也同時傳遞情感。

生命看似十分脆弱。輕輕一折,花草凋零枯萎了,腳輕輕一踩,螞蟻就粉身碎骨了:武器隨便一揮,人或動物就很快死亡……生命是如此的弱不禁風。可是,大自然的另一番景象卻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頑強。比如,這次汶川大地震中,譚千秋即使早已被石板砸傷,可是他依然沒有鬆手,直到生命的終結。鼓舞我們要做一個頑強的人,不經歷一番風雨,怎麼能見彩虹。我們只有笑對人生中的挫折,頑強地鼓起勇氣生存,才能讓生命顯出輝煌。 贊同
6| 評論
2012-3-25 16:02 mnajfdh | 一級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最後一課》。這部電影使我深有感觸!

電影用倒敘和插敘相結合的手法真實再現了譚千秋老師在危機關頭的生死抉擇。為了護住四名學生的生命,譚千秋毅然的俯下身去,趴在桌子上,任由坍塌的牆壁和房頂砸在身上,扯斷的鋼筋刺進肉里。他毫無懼色,依然深情的鼓勵學生「不放棄」「堅持下去就有希望」。他俯下的身軀為學生撐起了生命的保護傘。還通過一個個感人的鼓勵刻畫出譚千秋老師大愛無疆,精盡職守的偉大精神。

如今,譚千秋老師離我們遠去了,他張開愛的羽翼奮不顧身保護學生的「姿勢」,已定格為一種言簡意賅但威力無窮的符號——無私無畏!這種感人的壯舉,不僅是對中華民族捨生取義偉大精神的生動詮釋,更是愛學生勝過自己生命的崇高師德的生動寫照。譚千秋老師用生命捍衛為人師表的道德准則,完全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多麼神聖的職業。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北川教師劉寧在地震時先救出學生卻永遠失去女兒;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都江堰聚源鎮教師在地震時為疏散學生而放棄了逃生的機會;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廣安的特崗老師為救一個被絆倒的孩子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職業感,平通中學的化學老師喬廣平在地震時呼喊所有的人快跑,自己卻跑到了最後。還有向倩、袁文婷……他們用自己的行動乃至生命,向我們闡釋了什麼是師德,什麼是愛!

最後,這篇文章是我懂得了什麼叫師德,使我再次把當老師的願望燃燒!

❽ 如何評價再見18班是青春劇么

《再見十八班》是一部意義深刻的電影,在劇情上有獨到之處,它是青春劇情電影。

故事情節不復雜,思想也不豐富也不深刻,有點小清新也有點非主流,但是這部電影確實讓我覺得還是值得一看,尤其是如我一樣讀師范專業的學生,也許能在其中有所收獲。

沒有海誓山盟的愛情也沒有失憶車禍的窠臼,只是把著眼點放在老師與同學們相處的點點滴滴,述說了一個老師給一個班級帶來的感動和關心,那種影響也許不能讓孩子們成才也不會扭轉他們的人生,但是會在他們小小的心靈里刻下一個美麗的記號,讓他們明白,惡作劇真是一點也不酷。

本以為是換湯不換葯的新《我的少女時代》,結果更加驚喜、更接地氣。它浮誇,它微瑕,可卻就這樣勾起你我的回憶;他的過去,她的過去,每個十八班的學生都秘密。投入歷史洪流的石頭泛起了漣漪,卻又恢復了平靜,似乎每件事都不能盡善盡美——就像青春一樣殘酷吧。這樣的青春電影才是青春該有的樣子。

❾ 譚老師是什麼電影

《殺人回憶》是由奉俊昊執導,宋康昊、金相慶、朴海日等人主演的犯罪懸疑片。該片於2003年4月25日在韓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韓國的一個小鎮上,出現了一系列的連環殺人案,小鎮警察和從漢城調來的蘇警察共同辦案的故事

❿ 《最後一課》主要內容

紅網長沙5月12日訊(記者 湯紅輝)今日是汶川地震一周年,由湖南省教育報刊社、湖南大學等單位聯合攝制的電影故事片《最後一課》在湖南大劇院舉行看片會,用這一種特殊的方式紀念汶川抗震英雄譚千秋,這也是全國第一部教師題材的抗震主題影片。

《最後一課》是根據全國「雙百」任務譚千秋的事跡創作的一部師德教育影片。影片以譚千秋不惜犧牲的英雄壯舉為線索,給觀眾講述了一名普通教師一串串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故事,謳歌了人民教師傾心育才、愛生如子和無限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崇高品德。電影用倒敘和插敘相結合的手法真實再現了譚千秋老師在危機關頭的生死抉擇。為了護住四名學生的生命,譚千秋毅然的俯下身去,趴在桌子上,任由坍塌的牆壁和房頂砸在身上,扯斷的鋼筋刺進肉里。他毫無懼色,依然深情的鼓勵學生「不放棄」「堅持下去就有希望」。他俯下的身軀為學生撐起了生命的保護傘。影片還通過穿插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具體而細膩的刻畫了譚老師的無疆大愛、格盡職守和勇於擔當的精神。

「孩子們,有我在你們不要怕,要保持體力,會有人來救我們的。」譚千秋用雙臂將來不及逃生的4名學生緊緊地掩護在身下。在被厚厚的水泥板壓住時,他一直給學生們鼓勵,俯下的身軀為學生撐起了生命的保護傘,他以實際行動給學生們上好了人生的最後一課。觀影時,在看到影片中高中生的惡作劇,現場會有輕微短促的笑聲;在看到譚千秋老師對學生關懷備至,寬容包含,循循善誘的教導,大家倍感親切與激動;在看到地震那一刻地動山搖的畫面,學生們流露出緊張的神情;當看到譚千秋捨身護住學生的情景,很多人眼中都飽含著淚水。86歲高齡的著名童話家鄔朝祝說,他數十年沒流淚了,但看了這部影片卻淚流滿面。著名作家謝璞評價影片《最後一課》從思想感人的深度,社會價值的厚度等各方面來講,都是為建設湖南教育強省立了一塊豐碑。

《最後一課》近期將在全省公映,教育部門決定在廣大師生中認真組織觀看電影《最後一課》及舉辦「學英模、樹新風」觀影心得徵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