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鋼鐵嶺戰役
給你查了下,中外沒有這個名稱的戰役。
⑵ 鋼鐵戰爭的6元禮包活動,第二個是什麼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軍方開始研究如何防禦德國和義大利入侵。一九三0年,上台伊始的法國國防部長馬其諾,將由其前任綜合了法國福熙、貝當和曉夫勒三位元帥爭論多年的防禦計劃交由議會討論,獲得90%以上的多數通過,並在此後的十年中在法德和法意邊境建造了一系列防禦工事,這就是舉世聞命名的「馬其諾防線」。
馬其諾防線工事南起地中海沿岸法意邊境、北至北海之濱的法比邊境,全長約700公里,由一組組相互獨立的築壘式防禦工事群構成。每一組工事包括一個主體工事和一些觀察哨所,相互間以電話聯系。主體工事一般距地面30米,其中有指揮部、炮塔、發電設備、修理設備、醫院、食堂、宿舍等各類設施,工事外面則密布金屬柱、鐵絲網,號稱固若金湯。工事內糧食和燃料的儲存一般可堅持三個月。為體現這一工事的防禦性質,工事內火炮的射程一般不超過10公里,即保證炮彈不落在邊境之外的它國之域。如有戰事,各觀察哨所可用潛望鏡觀察敵情,隨時將情況用電話報告指揮部,而炮塔內的炮兵則在三米厚的水泥工事內根據指揮部的命令開炮。馬其諾防線全線共部署344門火炮,建有152個炮塔和1533個碉堡,所建地下坑道全長達100公里,道路和鐵路總長450公里。該防線土方工程量達1200萬立方米,耗混凝土約150萬立方米,耗鋼鐵量達15萬噸,工程總造價近50億法郎(1940年數),相當於當時全法國一年的財政預算。由於該防禦系統十分堅固,二戰期間死於馬其諾防線工事內的士兵為數極少。但是,這個登峰造極的防禦工事並沒能在二戰中擋住德國法西斯裝甲化、摩托化的部隊。1940年5月,德軍攀越阿登山區,經比利時繞過馬其諾防線,很快佔領了法國全境。被神話般信奉的馬其諾防線最終成了無用的擺設和對戰敗者的諷刺,並在日後成為法國著名的旅遊景點。
第一次世界大戰總共造成法軍近500萬人的死傷,戰後,慘痛的教訓使法國民眾陷入一種極端的情緒中,那就是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阻止敵人的再次侵略。在這種背景下,一條長約700公里,耗資近50億法郎的軍事防線建成了。這就是以當時法國戰爭部長安德烈·馬其諾的名字命名的聞名於世的馬其諾防線。但就是這樣一條曾經號稱「固若金湯」的鋼鐵防線卻成了世界軍事史上最大的笑柄。
馬其諾防線始建於1929年,建成於1936年。由北往南,依山傍河,長達700多公里,這一構想,恐怕只有中國的萬里長城可與之相比了。馬其諾防線工程之浩大簡直超乎想像,共建有大型要塞工事44個,開挖地下坑道100公里,大小碉堡則有1533個之多。工程總土方量為1200萬立方米。來自法國殖民地的大量勞工日夜勞作,從1929年到1935年,總共用了6年時間才將工程的主體部分基本完成。工程總造價高達50億法郎,相當於當時法國一年的財政預算總額。
此外,馬其諾防線技術之先進也令人嘆為觀止。工事內部,指揮部、宿舍、食堂、炮塔、彈葯房、修理廠、醫院甚至專門的牙醫診所,應有盡有。最能體現馬其諾防線技術水平的,恐怕就是它的炮火指揮系統了。伸出地面重達好幾噸的活動炮塔,可以上下自由升降和進行360度旋轉。而這些,在一架龐大的機械設備的幫助下,只需一名女士手工就可輕易完成。戰時,炮塔升出地面,可以向來自任何方向的敵人射擊。平時,則可以將炮塔降到與地面齊平,不注意根本不會發現這里潛藏著一門大炮。敵人進攻時,分布在工事各重要觀察哨所的士兵可以用潛望鏡觀察敵情,並向工事內部的炮兵指揮部報告。指揮部則將敵情位置加以分析,隨後通過一套機械傳輸系統將數據傳達到炮塔指揮所,再由指揮所根據指揮部的指令調整火炮角度,向敵人實施准確打擊。這一連串的動作只需短短的幾分鍾就可完成。要塞工事內部都建有窄軌小火車,可以將彈葯補給及時運送到各個作戰點。要塞內部儲存的彈葯、糧食以及發電燃油可以保證士兵堅守3個月而無需出洞一步。為避免長時間在陰暗潮濕的地下生活造成士兵體格下降,建設者們還在要塞內部裝上暖氣系統,以保證洞穴的乾燥和恆溫。每一個要塞里都建有一個大廳,平時用來放電影、演話劇。一旦遇上戰事長時間無法出去,士兵們則可以到這里接受由高功率燈泡強光模擬的「陽光」照射。
可笑恐怕就在於,這樣一個龐大、先進而又史無前例的防禦工事居然不廢一槍一炮就被德軍輕易攻破。1940年5月,德軍機械化部隊突襲比利時,翻越阿登山區,侵入法國,直接插到馬其諾防線的背後,同時兵臨巴黎城下。而此時,固守在馬其諾防線的法國士兵居然沒有向首都方向抽調一兵一卒,還在頑強地等待著敵人的正面進攻,結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之後隨著國際形勢的和緩,被拆毀。 馬奇諾防線從1929年起開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防線主體有數百公里,主要部份在法國東部的蒂永維爾。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位於法國東方所設的防禦工事,由鋼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堅固。由於造價昂貴,所以僅防禦法德邊境,至於荷蘭則由英法聯軍作後援。防線內部擁有各式大炮、壕溝、堡壘、廚房、發電站、醫院、工廠等等,通道四通八達,較大的工事中還有電車通道。
由於法比邊界的阿登高地地形崎嶇,不易運動戰,所以法軍沒有多加防備,但萬萬沒有想到德軍會由此突破。1940年5月德軍誘使英法聯軍支援荷蘭,再偷襲阿登高地,聯合荷蘭德軍將聯軍圍困在敦克爾克。而馬奇諾防線也因為德軍襲擊其背部而失去作用。
種類 防線
建造 1930–40
結構
材料 鋼筋,混凝土
使用 1935–69
控制 法國
⑶ 十部最經典二戰電影,你錯過了嗎
TOP1.《兵臨城下》
電影《兵臨城下》
由好萊塢出品,但因為是法國導演拍攝,其意味與好萊塢還是大不相同。比如影片開始也有千萬人的戰爭場面,但在構圖、氛圍上都不是追求壯觀和沖擊力,相反倒是充滿了諷刺和憐憫,有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意味。後面蘇軍兩人拿一支步槍,在督戰隊機槍的威逼下發起自殺性的攻擊更是再明顯不過的諷刺。但瓦西里出場的那場狙殺五名德軍的場面確實拍得精彩之極,大有俠之大者的風范。最後瓦西里與德國狙擊校長之間的對決也拍出了高手對決的風采。
TOP2.《拯救大兵瑞恩》
《拯救大兵瑞恩》
在戰爭電影歷史上的地位是里程碑式的,這主要是指它的技術方面,之後的戰爭電影很少有不受這部影片影響的。《拯救大兵瑞恩》的戰爭場面追求真實,質感,每個細節都經得起苛刻的研究,而同時又驚心動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還是開頭的諾曼底登陸,相比於經典《最長的一天》的諾曼底登陸戰的盪氣回腸,《拯救大兵瑞恩》的表現更接近紀錄片式的殘酷,使用了很多手提攝影機的拍攝,另外《拯救大兵瑞恩》還注意到了大部分電影中諾曼底登陸戰中忽視的細節:當天是在下雨的。
TOP3.《珍珠港》
《珍珠港》
以現代電影特效技術再現現代場爭場景的典範電影,雖然同時也是矯揉做作,內容空洞的失敗商業片典範。本片同樣用了幾十分鍾的時間來再現日軍偷襲珍珠港這場歷史著名的鋼鐵大屠殺,與《虎虎虎》相比,因為特效技術的突飛猛進,可以以數字技術模似亞歷桑納號被摧毀的全過程,也可以用第一視角讓觀眾參與到這場戰斗之中,本片與相對古典的戰爭電影相比已顯得相當浮躁,美軍戰機升空後狂揍零式戰機的場面雖然精彩,但在行家來看來卻是可笑之極:歷史上零式戰機與P40的近距離纏斗,在戰爭前期幾乎一直如貓戲弄老鼠般的輕松。
TOP4.《巴頓將軍》
《巴頓將軍》
「為國犧牲從來都不是贏得戰爭的方法,贏得戰爭的方法是讓你的敵人為國犧牲!」這句話最能代表巴頓的風格,這種個性也導致了他的軍事風格的強硬霸道,也為他贏來了鐵血老將的稱謂。這部70年代的電影主要把重點放在巴頓個性的描繪上,戰爭場面並不太多,在特技上沒有今天的的數字技術,但非洲大平原上的陸空一體的美德坦克大決戰還是拍出了波瀾壯闊的效果。只可惜的是隆美爾軍團的主帥已退出非洲戰場,未能令世人一睹當世陸戰兩大頂級高手(而且二人軍事風格完全迥異,隆美爾詭異而巴頓強悍)的對決,令今人大為惋惜。
TOP5.《父親的旗幟》
《父親的旗幟》
把更多的筆觸放到了歷史的真相和對真實「英雄」的還原上面,但並不妨礙它所拍攝的戰爭場面成為近年來最傑出的戰爭場面之一,甚至僅從視覺沖擊力而言,它甚至可以說是最好的一步。地獄般的硫磺島,在美軍艦炮的轟炸下騰起陣陣非人間式的煙霧,三天的轟炸沒有摧毀日軍的防禦,三天後的登陸仍成為一修羅場般的廝殺,在這場海陸空三位一體的現代戰爭中,傳統電影手法與電腦CG的運用結合得恰到好處,遍布大海的登陸艦確乎氣魄宏大,展示出工業時代的人類所能營造出來的巨大的破壞力,盡管,還遠不是極限。
TOP6.《細細的紅線》
《細細的紅線》
什麼是戰爭?大部分的戰爭電影,只是一架望遠鏡,帶人們去觀賞戰爭,而《細細的紅線》不同,它是一台時空機器,帶你去親身體驗戰爭,以一個士兵的身份,來親身體會戰爭所帶來的死亡的恐懼,精神的折磨,心靈的扭曲。就如那場攻擊日軍高地堡壘的戰斗,幾十分鍾的時間里,你可以循著導演的鏡頭來親自聆聽一次死神的召喚,完全第一視角的表現,一切未知,日軍直到白刃肉搏才真正出現,而當美軍沖入日軍軍營雙方血拚的時候,你會體會到「巴別」的意味,也會因此明白為什麼在戰爭中,會有那麼多人類的喪心病狂,會有那麼多永遠洗也洗不清的仇恨和血腥。讓我們套用一位越戰老兵對《現代啟示錄》的評價:《細細的紅線》不是戰爭電影,它就是戰爭。如果你要問戰爭是什麼?那我么我請你去看《細細的紅線》。
TOP7.《戰斗列車》
《戰斗列車》
以倫敦為首的權威,和領導鐵路工人運動的所謂上級,以全人類和「法國的榮耀」的名義將鐵路工人帶上了戰場,這些「崇高」的使命迫使工人們為了達成目標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和敵人的生命,以民族主義的宣言和革命熱情的煽動剝奪了工人們進行自由選擇的權利。
TOP8.《大偷襲》
《大偷襲》
看到有人說前半段不好,我因此差點沒去看。 看完了,最後的營救固然精彩,我重點要說的是,我很喜歡前半段:第一天的鋪墊和第二天的推進。 是不是更喜歡刺激的戰斗? 在那種場面中,少不了英雄主義的俗套。一對一的單挑,大快人心的對日侵者的掃射。可是這些都不及前邊「冗長」的鋪墊的功力深厚,捕捉細膩。
TOP.9《虎口脫險》
《虎口脫險》
這部片子屬於經典的法國喜劇電影了,由法國國寶級喜劇大師Louis de Funès主演。這個個子不高、禿頂的小老頭體現了法國人的很多典型性格,比方說辦事認真嚴肅,精打細算,有一點自私,愛調侃別人,愛占點小便宜什麼的。當然主角得有配角來襯托,就像唐·吉訶德身邊總是站著忠實的桑丘一樣,這部片子里就是那個老實八交但能逢凶化吉的油漆工Bourvil了。
TOP10.《最長的一天》
《最長的一天》
這個片子保持的黑白片花錢紀錄直到辛德勒的名單才被打破,何況這是1961年的美元……考慮到通脹的話還是很嚇人的。第一牛逼之處在於大部分是實景拍攝,到四大叔拍《拯救大兵瑞恩》的時候據說都不能用實景了,何況《兄弟連》。第二牛逼之處在於,航拍鏡頭和全景真是多啊,雖然美國人40年之後長相也沒啥變化,好萊塢發展了40年大約就是多了點特寫和手提攝影機,其他該拍的40年前都被拍過了。
⑷ 二戰時期電影的看後感
(最後的橋)這是一部讓人反思的戰爭電影.當德國父輩們從輝惶走到沒落的時候,這七八個十幾歲的孩子為了報護祖國而進行的戰斗.影片中最讓人感動的是裝滿受傷德國士兵的戰車從孩子們身邊路過,我們可以想到德國父輩們都不能打贏的戰爭,這群孩子又能幹什摸了. (從海底出擊)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德國海軍.從一戰潛艇到二戰潛艇的發展,才知道德國潛艇真是一等貨.盡管比不上美國和日本的韓空母艦,但德國人的軍事素質卻比美國日本英國要高的多.影片反應了德國人極傲慢,自負,外冷內熱,勇敢,嚴肅,勤奮的精神品質. (帝國的毀滅)真實的希特勒是更可怕的,因為,希特勒是人!他並非地獄魔王派到人間來搗亂的使者,而是由一個活生生的人演化而來,任何人都有可能變成希特勒……現實中的惡魔往往並非面目猙獰、形象猥瑣的,相反他們常常是外表漂亮,穿著得體,舉止很有教養,周圍認識他的人都認為他是個好人,但他們正是窮凶極惡的罪犯。親切的希特勒用拉家常的口吻說「平民的性命無關緊要」、溫柔的母親把毒葯塞進孩子們的口中、和藹的父親拉開手榴彈炸死自己的家人……扭曲的心理,會使一個人變成罪犯,而罪犯一旦掌握權力和武力,就會帶來滅頂之災,這種例子太多了。禽獸固然可怕,可衣冠禽獸更可怕。希特勒離我們真的很遙遠嗎?) (中途島之戰)雖然日本的地位和戰績,人員素質還遠遠比不上德國,但他門擁有強大的海軍,影片中可一看到那些日本自殺飛機,那種被激起的武士道靜神.那些從韓空母艦起飛的一排排日本戰斗機.從影片中可以看到日本人的戰術確實敵不過美軍.美國的後勤保章強,10天就能修好一`艘韓母. (鋼鐵師團)影片中可以想到德國後期發動的阿登戰役,德國後期缺乏石油,連許多戰斗車和飛機無法發動.物資跟不上,許多德國軍官雖然知道戰役的艱難.但還是滿懷信心的去接受戰斗. 就這些了,上面是我一字一字的打上去的.手都麻了
⑸ 誰能列出70年代以前的反映革命戰爭的老電影,越全越好。
建國初期 :《橋》、《鋼鐵戰士》、《翠崗紅旗》、《新英雄兒女傳》、《南征北戰》、
《關連長》等。
50年代中期這一階段較好的作品有《董薦瑞》、《柳堡的故事》、《渡江偵察記》、《上甘嶺》、《平原游擊隊》、《不夜城
1959年高潮時期 其中有回民支隊》、《戰火中
的青春》、《紅旗譜》等。
1962年左右的時期《革命家庭》、《紅色娘子軍》、《洪湖赤衛隊》、小兵張嘎
⑹ 有誰有血戰鋼鋸嶺高清的電影不求分享吶~
血戰鋼鋸嶺 Hacksaw Ridge (2016)
導演: 梅爾·吉布森
編劇: 安德魯·奈特 / 羅伯特·申坎
主演: 安德魯·加菲爾德 / 薩姆·沃辛頓 / 文斯·沃恩 / 雨果·維文 / 盧克·布雷西 / 泰莉莎·帕爾墨 / 瑞切爾·格里菲斯 / 納撒尼爾·布佐尼克 / 理查德·勞斯伯格 / 馬特·納夫萊 / 費拉斯·迪拉尼 / 瑞安·柯爾 / 盧克·佩格勒
類型: 劇情 / 傳記 / 歷史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澳大利亞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6-12-08(中國大陸) / 2016-11-04(美國)
片長: 139分鍾(中國大陸) / 140分鍾(美國)
又名: 鋼鋸嶺 / 鋼鐵英雄(台) / The Conscientious Objector
⑺ 不得不看的戰爭片有哪些
不得不看的戰爭片有:《鋼琴家》、《南京,南京》、《辛德勒的名單》、《戰狼》、《紅海行動》。
1、《鋼琴家》
鋼琴家也是一部記錄猶太人苦難的影片,那個落魄的鋼琴家一開始和家人幸福的生活在波蘭,後來因為戰爭,他們全家的大部分人被送入了奧斯維辛集中營,那個讓人毛骨悚然的地方,而他在朋友們的力保之下開始了逃亡一般的人生。
冷傲的戰狼副隊長,擦出曖昧火花的性感女隊長(余男飾),心計頗深腹黑的毒梟,枉死的隊友,雇傭兵跨過邊境線入侵中國,一切都使他陷入了麻煩中。一切都在考驗這個團隊的毒瘤冷鋒,他不知該何去何從。
5、《紅海行動》
該片講述了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8人小組奉命執行撤僑任務,突擊隊兵分兩路進行救援,但不幸遭到伏擊,人員傷亡;同時在粉碎叛軍武裝首領的驚天陰謀中慘勝的故事 。
該片於2018年2月16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3月1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2018年5月6日,獲得第25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11月獲得第34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 。12月8日,獲第17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
⑻ 中國對越南戰爭的電影有哪些
中國對越南戰爭的電影有哪些?
影:
《高山下的花環》
《女兵圓舞曲》
《不該凋謝的玫瑰》
《自豪吧,母親》
《陸軍見習官》
《年輕的朋友
《高山下的花環》
《新兵馬強》
《蛇谷奇兵》
《閃電行動》 《鐵甲008》
紀錄片:
《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
自豪吧,母親
導 演: 李光惠 白德彰
編 劇: 張天民
主 演: 汪寶生 宮喜斌 宮建華 張百爽 庄培元
上 映: 1980年
地 區: 中國大陸
語 言: 國語
顏 色: 彩色
1979年初,背信棄義的越南擴張主義者,在社會帝國主義的縱容支持下肆無忌憚地加劇對我邊境的挑畔活動。為反擊侵略,保衛祖國,我邊防部隊如鋼鐵洪流,向中越邊境進發。為給我軍大部隊掃清道路,一場排除200米雷區地雷的戰鬥打響了!梁青青率領全班戰士沖鋒陷陣,奮勇排雷。在爆破器材用完、我大部隊即將出擊的緊急時刻,梁青青帶領全班僅剩下的韋江波、侯方和小王三人,果斷決定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去引爆那還沒排除的50米雷區的地雷。梁青青蹬雷在先,臨危不懼,光榮犧牲。侯方和副班長韋江波化悲痛為力量,在攻佔敵三九七高地的戰斗中,一馬當先,打得敵人抱頭鼠竄。但狡猾的敵人逃離時埋下了地雷,炸斷了韋江波的雙腿。當敵人返回企圖活捉韋江波時,侯方趕來消滅了敵人。突然,韋江波發現一顆手榴彈在侯方身邊即將爆炸,他忍痛躍起,撲到侯方身上,手榴彈在他眼前爆炸,韋江波雙眼鮮血淋漓。韋江波和侯方都被送進野戰醫院。由於傷勢過重,韋江波永遠失去了一雙眼睛。梁青青的妹妹梁姍姍細心護理著韋江波,他的高尚品質和英雄行為深深打動姑娘的心,她更愛他了;但韋江波拒絕了姍姍的愛情,他不願拖累她……侯方的心早已飛回了前線。他不等傷愈,就又回到了前方。這時,侯方所在的部隊在七九三高地受阻,傷亡很大。在攻炸敵暗堡的激烈戰斗中,侯方和小王從敵側插入,密切配合,終於把敵暗堡送上了天。我大部隊一鼓作氣,攻佔了敵陣地,而侯方則負了重傷,又一次被送回野戰醫院。自衛還擊戰勝利了,英雄的兒女們歸來了!一直因兒子在邊防部隊而惴惴不安的方芷心,聽到兒子侯方榮立戰功、火線入黨的喜訊後,高興萬分。——以上內容轉貼
新兵馬強
導 演: 於清
編 劇: 徐光耀
主 演: 劉衍利 沈冠初 葛存壯 蔡明 謝園
上 映: 1981年
地 區: 中國大陸
語 言: 國語
顏 色: 彩色
類 型: 戰爭片
馬強從農村來到部隊,當了一名戰士。在靶場練習射擊,馬強打槍不會閉左眼,他對班長靳四虎表示要拿塊膠布把左眼粘上,弄得班長哭笑不得。後來,連里分配馬強到炊事班,讓他燒火做飯,火星崩了眼睛,又燒糊了鍋……嘿!這新兵盡冒"傻氣"!馬強到集市上去買菜,親眼看到阿明一家和邊境上的無辜村民,被界河那邊的越軍打死打傷,侵略的戰火搞得他們沒法活下去。馬強和戰友們奔赴前線,一場保衛祖國、自衛反擊戰鬥打響了。剛上戰場,馬強又出了很多"洋相"。戰爭是殘酷的,它能磨練人,改變人,使人學會原來不懂的東西。馬強會閉左眼了。為了搶救越南兒童亞檳,馬強跳下懸崖負了傷,他被送進後方醫院。在醫院里,他成了阿明和亞檳的好朋友,還碰見了戰友鞏大方。為了早日重返戰場,為了打仗立功,在好心的女護士小羅的幫助下,馬強和鞏大方從醫院逃跑了。在途中,他倆被民兵誤認為越南特工人員,押到了前線指揮部。連長和指導員"釋放"了他們。從此,馬強參加了尖刀班,攻打山頭,化裝偵察,屢建戰功。戰爭是無情的,馬強的親密戰友鞏大方和班長新四虎為了祖國不受侵犯,光榮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戰場上,馬強和戰友們前赴後繼,沖向前方,硝煙彌漫,戰火紛飛,紅旗飄揚……......
⑼ 近期有哪些好看的戰爭片,動作片
俄羅斯的風暴之門
故事發生在車臣(Chechnya)叛亂時期,由陸軍上尉多洛寧(Doronin)帶領的戰斗連,被派到一個四面環繞巨岩的狹窄山區,他們的首要任務看似很簡單,即阻止一夥叛軍匪徒通過這個峽谷。士兵們希望這次任務一切都能順利,他們當中的一些人被解除職務,一些作著隨時離開的打算,另一些人則期盼著愛人的來信……沒料到由泰姆拉茲率領的叛軍達到1000人,並很快地進入了他們所在的陣地,沖突迅速變成了一場血腥的肉搏戰。這些俄羅斯戰士們能否堅持信念,與十倍數量的叛軍戰斗到最後一口氣嗎?
我想大家都看過風暴之門吧。的確這部電影很感動人啊。因為是根據真實的故事改編。90名俄羅斯空降兵在車臣烏魯斯。克爾特地區與其撤退的車臣武裝分子3000多人激戰3天3夜。在沒有援助的情況下90 名俄羅斯空降兵視死如歸。軍官身負重傷仍指揮戰斗。直至流盡最後一滴血士兵的子彈打光了。手握最後一顆手榴彈投入敵群與非法武裝分子同歸於盡。當黑壓壓的敵人沖上陣地時候。連長高呼向我開炮。整個俄羅斯被英雄的壯舉所震動。
根據證實有700人消滅。700人啊。什麼概念。2個營啊。一個興盛的民族的背後必定戰立著一支強大的軍隊。無論是在面對責任的考驗在面隊國家的利益需要。他們沒有退縮。即使在已方火力覆蓋時候。依然堅守在戰斗崗位。3月出俄羅斯大地,依然白雪剴剴。寒氣襲人。但人們無法安坐在溫暖的家中享受溫馨。他們的眼睛在流淚。心在流血。他們為祖國的英雄自豪。在為失去鋼鐵般的勇士悲哀。在空降兵的駐地。居民們自發的組織起來祭奠英靈。普京總統親自簽署命令授予21名勇士俄羅斯英雄稱號。其餘69人榮獲勇敢獎章。雖然榮譽不能挽回勇士最好的肯定。他們的英明與俄羅斯大地同子。
一個強大的國家之後是一支軍隊
註:故事原型中的那支90人的部隊,為俄軍當代哥薩克部隊,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沙俄時期的哥薩克騎兵。(哥薩克是一種軍事組織,而非一個單一的民族)
⑽ 豆瓣評分高的二戰電影
1、《兵臨城下》
雙方共投入200多萬兵力,坦克、飛機、大炮不計其數,會戰持續六個半月。
由好萊塢出品,但因為是法國導演拍攝,其意味與好萊塢還是大不相同。比如影片開始也有千萬人的戰爭場面,但在構圖、氛圍上都不是追求壯觀和沖擊力,相反倒是充滿了諷刺和憐憫,有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意味。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瓦西里是一個威震部隊的神槍手。他的好槍法百發百中,令敵人聞風喪膽。瓦西里出場的那場狙殺五名德軍的場面確實拍得精彩之極。另一方面,德軍派出了他們的狙擊手康尼,讓同是神槍手的他抗衡瓦西里。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瓦西里和康尼開始了鬥智斗勇的決斗。
2、《解放》
前蘇聯莫斯科電影製片廠耗時4年拍攝的5集戰爭巨片,動用了海陸空的3萬名士兵,一萬輛坦克,一千架飛機進行拍攝,是一部史詩性戰爭題材影片
影片從1943年蘇聯紅軍反攻(庫爾斯克戰役)開始,到強渡涅伯河,解放基輔,最後攻克柏林。分為五集,片長將近8個小時。
導演尤里·奧澤洛夫為強調「紀實性」、「史詩性」,在影片中穿插了大量的真實歷史文獻鏡頭。影片還出現了不少歷史人物,如斯大林、朱可夫、羅斯福、丘吉爾、希特勒、墨索里尼等。
3、《珍珠港》
以現代電影特效技術再現現代場爭場景的典範電影,雖然同時也是矯揉做作,內容空洞的失敗商業片典範。本片同樣用了幾十分鍾的時間來再現日軍偷襲珍珠港這場歷史著名的鋼鐵大屠殺。
在日軍戰機的狂轟濫炸下,美軍損失慘重,數十艘戰艦被擊沉或擊傷,數百架戰斗機被摧毀,數千名官兵傷亡,這一幕,只發生在短短幾個小時之內。而二戰,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浩劫也迎來了其真正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