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遵義會議的《開學第一課》如何與實際學習生活相結合寫讀後感
2021《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今天是一年一度電視節目《開學第一課》開播的日子,如同往年一般,我依舊是准時收看了。而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帶給我的依然是很深的感觸,今年的主題是「少年強,中國強」。而我從節目上學到的,就是「英雄」兩字。我所領悟到的「英雄」,跟大家想像中的不一樣。
所謂的「英雄」,應該是一種精神領域上的事物,這種事物可以是愛,可以是友情,也可以是舍己為人等等。
當一位母親含辛茹苦的將孩子養大,她難道不是英雄嗎?正是母愛驅使著一個女人去照顧一個新生的生命,從孩子嗷嗷待脯到孩子長大成人結婚,期間母親哪點不費心?因此母親就是英雄,她對孩子的愛就是一種「英雄精神」。
這個世界從來都不是和平的,我們之所以能夠不受戰亂的侵擾,無非就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這些人對於我們來說,何嘗又不是英雄呢?他們的精神就是英雄精神,是需要我們學習的存在。
在現實生活中,其實很多人都是英雄,我們也無時無刻的在學習著「英雄精神」。當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時候,難道不是在學習先輩們抵制邪惡的精神嗎?當你有了孩子,並且悉心照顧的時候,難道不是在學習你父母交給你的精神嗎?因此不管是在什麼時候,英雄總是陪伴在我們的身邊,我們也無時無刻貫穿著英雄精神。當你遭遇困難,但是百折不撓的繼續努力,最後獲得成功的時候,你就是自己的英雄。
2. 遵義會議讀後感50字
讀後感是談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案例來說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而,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說,又有必要說理。敘說是談論的根底,談論又是敘說的深化,二者有必要聯絡。
讀後感以「感」為主。要適當地引證原文,當然引證不能太多,應以自個的言語為主。在體現辦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談論時應重於剖析說理,案例不宜多,引證原文要簡練。在結構上,通常在最初歸納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側重表達感觸後,結束又回扣「讀」。
3. 有沒有關於遵義會議的電影
《長征》、《萬水千山》。
4. 遵義會議會址觀後感
義會議會址在遵義老城子尹路(原名琵琶橋)東側,原為黔軍25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人官邸,修建於30年 代初。整個建築分主樓、跨院兩個部份。主樓為中西合璧,臨街有八間鋪面房,當年為房主經營醬菜及顏料紙張。鋪面居中有一小牌樓,檐下懸掛著毛澤東1964年11月題寫的「遵義會址」六個字的黑漆金匾(此為毛澤東為全國革命紀念地題字的唯一一處)。街面房連接主樓與跨院之間有一座青磚牌坊。牌坊上方用碎藍瓷鑲嵌著「慰廬」二字。牌坊的另一面有「慎篤」二字。
遵義會議會址主樓坐北朝南,一樓一底,為曲尺形,磚木結構,歇山式屋頂,上蓋小青瓦。樓房有抱廈一圈,樓頂有一老虎窗。樓層有走廊上,可以憑眺四圍蒼翠挺拔的群山,指點昔日紅軍二占遵義時與敵軍鏖戰地紅花崗,插旗山、玉屏山、鳳凰山諸峰。會址主樓上下的門窗,漆板栗色,所有窗牖均鑲嵌彩色玻璃。緊埃主樓的跨院純為木結構四合院,仍漆板栗色。
1953年1月上旬,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徵到達遵義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司部與一局(負責作點)即駐在這幢樓房裡。
從1954年到現在,會址主樓的房間逐步復原了遵義會議會議室、軍委總參謀部辦公室、軍委副主度周恩來的辦公室兼 住室、紅軍總司令朱德與軍委直屬隊指導員康克清的辦公室兼住室以及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的辦公室兼住室、軍委總部參謀人員和工作人員的住室等。
遵義會議會議室在樓上,原為房主的小客廳。面積為36平方米,長方形。屋子正中的頂壁上懸掛著一盞荷葉邊蓋的洋員燈,屋子的東壁有一隻掛鍾(原物)和兩個避櫃(原物),其中一個避櫃上嵌著一面穿衣鏡。西壁是一排軒亮的玻璃窗。屋子中央陳列著一張板栗色的長方桌(原物),四周圍著一圈木邊藤心摺疊靠背椅,共20隻,為出席遵義會議的人員所坐。長方桌下有一隻燒木炭的火盆,為當時取暖用。遵義會議會議室按原來陳列,每天接待成百上千前來的瞻仰者。
軍委總司令辦公室(作戰室)在遵義會議會議室正對的樓下,面積為56平方米,兩間長方形的房間組成,中間不一道可拍疊的六合門。屋子正中陳列著兩張黑漆大方桌,桌上有鐵座馬煙、訂書機、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喘革命軍事委員會信 、報紙做的信封、30年代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國分省地圖冊以及《陳中日記》等。屋子的西窗下陳列著兩張三屈桌,桌上置西部皮包電話機,桌下立著線拐子。東窗下陳列著一對灰褐色的鐵皮公文挑箱。北壁上陳列著一幅巨大的雲、貴、川三省接壤地區的軍用地圖,圖上插著紅藍色的三角小旗,標示著遵義會議召開期間的敵我態勢。當年,軍委副主席周恩來、紅軍總司令朱德、總參謀長
劉伯承等經常在這里辦公、運籌幃幄,部署紅軍如何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將紅軍引向勝得前進的道路。
周恩來的辦公室兼住室在會址主樓西頭的第一間。室內按原狀陳列:一張老式的暗褐色的木架子床上,鋪白色 粗布墊單,有一床灰色薄棉被;窗下一張紅漆九屈桌上有銅墨盒、瓷質毛筒、美孚罩子馬燈、軍委會信 、信封、毛筆、鉛筆等物件。室內一角置一挑鐵皮公文挑箱。壁上持手槍、望遠鏡與竹斗笠。在引人注目的壁上還掛著一幀周恩來長徵到達陝北後的留影。這張珍貴的歷史的歷史照片為美國友人埃德加·斯諾所攝,錄下了周恩來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生涯。那清癯的面容、垂胸的長髯、堅定的目光,與室內簡朴的陳設相映襯,可以想見周恩來在戰爭歲月中宵衣旰食、嘔心瀝血的 馬生涯,令人肅然起敬。
朱德和康克清的辦公室兼住室在會址主樓東頭第一間,與周恩來的辦公室兼住室相對。室內按原貌陳列:一張淺紅色的老式木架床上,鋪著白色粗布墊單、一床灰薄被、一床棕黃色的老式俄國毯。室內一角有一對......
5. 遵義會議這個電影講得什麼
遵義會議這個電影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其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王明「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而召開的。會議指出軍事上領導錯誤是李德、博古、周恩來3人,而李德、博古負主要責任。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會議。在極端危險的時刻,挽救了黨和紅軍,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年達到成熟。
6. 遵義會議電影百度雲資源,或者網站,學校讓寫影評找不到資源
好~
7. 求一篇關於遵義會議的調查日誌
《遵義會議》描寫的是在紅軍長征中的故事,一個關繫到共產黨生死存亡的故事:紅軍領導人們奉行左傾冒險主義策略,因而直接導致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被迫長征,中途由於種種原因,紅軍傷亡慘重,幾乎滅亡,於是當軍隊行進到遵義這個地方時,開展了遵義會議,使左傾冒險主義及時被制止,共產黨走向了屬於自己的曙光......
看完《遵義會議》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對於書中人物的褒評貶低在腦海中不停地閃過,是的,書中的毛澤東是識大義的偉人形象;朱德、周恩來等多人是堅決支持毛澤東的策略的清醒者;博古、李德則是不明共產黨內部環境和外在影響因素的人物......他們都個性鮮明,有的讓讀者稱贊;有的讓讀者懊惱;還有的讓讀者不解......
書中很明顯地表示出了當時的革命精神,其中,紅軍戰士們的不怕犧牲的精神讓人為之嘆服,他們都很英勇、忠誠,為了祖國的未來,他們不惜以生命為代價去與敵人相拼,當然,我並不是說忠誠的表現形式只有為國捐軀一條路,臨危不懼、絕不吐露資料、甚至假投降欺騙敵人都是不錯的辦法。還有,毛澤東、周恩來等後來新中國的主要領導人的大無畏精神亦值得我們借鑒,面對強權不屈服於它,與之斗爭的精神是我們新一代的青少年應有的氣魄和膽識,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那麼,以今天的眼光來說,書中人物的精神又有什麼可以學習的呢?
我想,勇敢精神是其中之一,古有宋愨單棍退強盜,後有黃繼光捨命堵槍眼,後者雖犧牲,但卻將勇敢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我當然不是讓大家學後者去玩命,而是讓大家看一看勇敢的表現,使大家不再畏怕困難。那種面對「攔路虎」勇於面對;面對強權無所畏懼;面對敵人不服輸的精神就是勇敢精神。
其二便是明大義的智慧。不能說博古、李德不明大義,他倆只是不明情況,我們應向周恩來等人學習,他們便是明大義的人,他們為了伸張大義,甚至與外國專家爭執。當然,古往今來,明大義的人多如牛毛,比如北宋的黑麵包拯、盛唐的諫臣魏徵、西漢的三朝元老霍光等人,周等只是滄海一粟。由此可見,明大義是中國人自古便有的習性,不可不學之。
再來便不得不說一說冷靜。人不冷靜,其實倒也並非是什麼大錯,但人不冷靜的話,遭災卻是在所難免的,當博古、李德受到毛等的批評時,他們便不冷靜,甚至不停地抽煙不說話,感到不知所措。由此可見,冷靜是很有必要的,成大事者必有之方能成就。三國時的劉玄德便是如此,遇到困難,他總能冷靜地與孔明商量對策,而他晚年會被火燒連營,敗給陸遜,原因之一便是未能令靜下來仔細考慮。
於是,在黨的陽光下,在領導人們的帶領下,中國人民走向了富強。
8. 遵義會議觀後感三百字到四百字
宇宙的高深莫測,我們僅僅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是無法徹底探究的。但宇宙給人類發出的任何「信號」、「信息」卻可以給我們啟示,從而得出結論。
但沒有惟一的答案。
你可以說暴風雨是可惡的,它毀壞了設施,吹毀了民宅。但這之後,是艷陽天,莊稼因此而更健壯,天空因此而更美,因為出現了五彩斑斕的彩虹。
任何的事物都在變化,從而使它的本質,它的價值也跟隨著波動。
由此聯想到人生。對於千姿百態的大自然而言人是渺小的;對於宇宙的變遷,時空隧道,人生是短暫的。但人是有智慧、有言語、有意識的。因此人是宇宙間惟一的思想者。
毫無懷疑,人生更豐富多彩!
當新生兒的啼哭聲響起時,他對這個陌生的世界充滿了好奇,於是呀呀學語,蹣跚學步,成了幼時惟一的歡樂。
待到了渴求知識時,他進了學校,於是在這個世界上,他有了另一個願望。在與外界的交往中,他學會了自立、自強。於是有了攀登科學的渴望。
他懂得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拼搏、汗水,成了他青年時的資本。日積月累對於世界對於人生充滿了自信,在朝氣蓬勃的青年人眼裡,美好的生活,絢爛的季節,火紅的玫瑰時刻闖入心靈。
在旅行中,青年人會大聲歌唱,唱出對奇景的贊嘆,唱出對生命的渴望,唱出對大自然的熱愛。
在遭受失敗時,青年人會鼓勵自己,因為他知道「失敗乃成功之母」。
生活對青年人來說,充滿了機遇和挑戰。
人生的最後驛站,是老年,不要悲傷,有了年輕時積累的資本,老年更多姿多彩。
常見湖畔坐有滿頭銀發的老者釣魚,那一份悠然自得,是美好的。
老年人時常聚在一起回憶往事,少時的幼稚,青年時的火熱,愛情的甜蜜,不時舒展滿臉的皺紋,開懷大笑。
人的一生,美好而短暫。
人生並沒有固定的模式,你可以熱情,可以奔放,可以沉默,也可以沖動。因為生活就在你手中。
把握好手中的生活之舵,人生將會豐富多彩。
9. 遵義會議觀後感三百字到四百字
寫作思路:電影《遵義會議》,這部革命題材影片除了震撼之外,更多的是一份感動。把這份感動寫下來。
電影《遵義會議》旨在激勵更多人了解、重溫那段動人心魄的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是一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優秀教材。
80年前,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到達遵義,黨中央在這里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即著名的遵義會議。
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由中宣部重點支持,貴州省委宣傳部、陝西省委宣傳部、遵義市委、市政府聯合攝制了長征題材的電影《遵義會議》。
主要演員中,佟瑞欣扮演毛澤東、張京生扮演朱德、姚中華扮演賀子珍、馬曉偉扮演蔣介石、於紫菲扮演宋美齡。
電影准確塑造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光輝形象,生動表現了紅軍戰士艱苦卓絕的人類奇觀,深刻詮釋了偉大的遵義會議精神和長征精神。該劇用「蘇區大撤退」、「湘江之戰」、「遵義曙光」、「飛躍大渡河」和「陝北會師」五大片段再現了那段偉大的歷史。
遵義會議是我們黨歷史上具有偉大意義的一次會議,實現了中國革命的歷史性轉折。電影《遵義會議》以藝術的形式,講述了在遵義發生的重大革命歷史故事,真實還原了紅軍長征的偉大革命進程,再現了遵義會議的歷史全貌,塑造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形象,表現出紅軍戰士勇往直前、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生動詮釋了偉大的長征精神和遵義會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