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題材 » 戰爭電影的主題都是反對戰爭
擴展閱讀
劉德華阿姆斯特丹電影 2025-10-19 14:47:09
小學生英語電影免費 2025-10-19 14:44:18
劉德華露點第一部電影 2025-10-19 14:27:35

戰爭電影的主題都是反對戰爭

發布時間: 2025-10-19 05:39:19

❶ 優秀的戰爭片的內核都是反戰嗎

反戰——也就是反對戰爭的前提,是對戰爭進行徹底的反思。

既然要反思,那就必須把戰爭的原因和性質給剖析清楚。

脫離了史觀的、沒有觸及根源的反思和反對,就像一個跳過論證的結果,是盲目的,不值得稱頌的。

現在很多「反戰電影」,過多地聚焦於「被捲入戰爭」的草根主人公的悲慘命運,聚焦於毫無理性的血腥殺戮,彷彿戰爭是一頭喪心病狂、不知節制的野獸,誤闖人間,驅趕著善良無辜的人們去送死。

事實上,戰爭不是天災,不是天譴,它是由人策劃、由人發動、由人執行的,它處處體現出人的意志。

忽略掉這一點,片面強調人物的被動性,直接把戰爭片當成災難片來拍,急於「把最美好的東西摧毀給你看」,是不負責任的。

更有甚者,以反戰之名,試圖呼喚人們跟犯有戰爭罪行的劊子手共情:你看,他們跟我們一樣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也是戰爭的受害者,是被蒙蔽被摧殘的可憐人,你失去的只是全家老小,他們失去的可是寶貴的人性啊……

我的偶像毛尖老師,在當年《南京!南京!》上映後曾寫了這樣一篇影評,令我記憶尤新,因為在這篇文字里,她對這一類電影毫不客氣地飈了臟話。

……這種生死兩屈辱,我在看完電影《南京!南京!》後,感同身受了。媽的,南京大屠殺根本不是帝國主義的侵華戰爭嘛!陸大導演四兩撥千斤地帶著我們從哲學峰巔看待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刻:一方是戰爭,一方是人類,或具體點,日軍加上中國人。所以,在一個遼闊的國際視野里,我們預設的感受應該是:像日本小軍官那樣,痛恨戰爭。

但我痛恨陸川。這小子太肯德基了,以為標一個1937,弄兩段拉貝日記,就是歷史了。不過,要只是肯德基,一個雞腿也壞不了什麼事,問題是這小子太漢奸,日本士兵都人模人樣,不僅收獲鏡頭意淫還得到音樂配合,說起來是用法西斯美學揭露戰爭中的人性,但造成的實際效果是贊美,與之相配合,中國孩子簡直白痴,一個以為槍聲是炮仗,一個逃命途中吹蒲公英玩。

不過,如果只是漢奸,陸川的危害也大不到哪兒去。抗戰中,我們除掉了多少漢奸。不,他不光是漢奸,還是個人道主義者。就像姜老師可以站在崇高的位置請「你們」中的一百個女士去當慰安婦,最後又可以用英語請求日本小軍官的成全,人道主義者陸川在南京大屠殺七十年後,獲得了史無前例的安全位置,一邊為唐先生洗刷了污點,一邊為角川漂白了歷史,而且,角川最後的台詞, 「活著比死更艱難」更是為所有活著的日本兵進行了哲學超度,可是,總要有人承擔罪責或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