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題材 » 科幻電影德的游戲
擴展閱讀
王太利最新電影 2025-10-18 19:54:59
給我播放勵志電影 2025-10-18 19:47:14

科幻電影德的游戲

發布時間: 2025-10-18 12:39:24

① 比贏得勝利更重要的是贏得勝利的方式——安德的游戲

根據美國科幻小說家奧森·斯科特·卡德同名小說改編的《安德的游戲》劇情承襲原著。初看內容介紹,這部片子簡直可以說中規中矩,很容易落入窠臼的青少年科幻故事:擊敗進攻地球的蟲族後,人類厲兵秣馬,為下次襲擊備戰。主角安德作為人類重要計劃的佼佼者,將接受難以想像的歷練,成為人類艦隊的領袖。電影改編相當保守甚至可以說平庸。單純從電影本身上來只是一部爆米花電影,不過看一部電影的好壞不只是看它講了什麼故事,而是看它通過故事想表達什麼。從這方面來說,這部電影可以稱的上佳作。

作為一部有關戰爭的電影,熱血戰爭卻並不是它的主題。通過劇情層層遞進,來不斷折射人物對於戰爭、對抗、毀滅等方面的思考。

有人觀看這部電影得出了這是一部職場進階寶典,有人看出了文明進化的內涵,有人看到了悲劇,有人甚至看到了人性的劣性。我們不談這些,我們只從主人公來談起,談談安德的戰爭哲學。

作為科幻迷,這部電影一開場就讓我喜歡上了。不得不說,Asa的表演給這部電影加了不少分,也讓安德這個人物讓人印象深刻。

安德在電影一開始就給電影的情節加了光環。簡簡單單的游戲表現出了他的成長中的兩種掙扎:面對問題,守規則還是打破規則;面對麻煩,是以暴制暴,還是和平解決。電影中做了解答: 就是他, 他就是那個「The one」。 他有策略天賦;他可能假裝謙虛,以避免招惹自大狂。 但同時也有了第一個沖突:他也許是天才,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引人追隨的領袖,一個人沒法獲勝。

面對安德的選擇,把一個孩子打進醫院,他給出了解釋: 打倒他只是第一場戰役,我要贏得今後所有的戰爭。這樣他們就不會再煩我。 希倫上校對此滿心贊賞:關鍵不是他幹了什麼,這是動機,這是戰術,杜絕後患的策略。這是一個上位者應有的品質,這樣安德才能成為人類的救世主。

之後的心理測試中,安德做了選擇,同時也給出了答案: 這就是他們的目的,遵守規則必輸,暴力才能贏。 而測試的結果是:完美,他很完美。然後就被晉升了。

一個人持有武器不動聲色,他是你的敵人么?你該打倒他嗎?他是想攻擊你,還是想從你的攻擊保護自己?如果他攻擊了你,你該徹底毀滅他嗎?安德通過的測試,安德與同學的沖突,都是關於這個題目。同時也是電影最大的沖突,安德和上校的相悖的觀點,也是對於蟲族的態度:怎麼面對傷害了自己的人。毀滅了蟲族之後的安德以為這是游戲,但現實殘酷地擺出了真相: 這不是游戲。 這也是安德杜絕後患策略的解釋,徹底打倒,而非徹底摧毀。

如果有人對你先動手,你如何反應。希倫上校滿意的答復就是,放倒他。這導致了最後滅絕性的悲劇。

其實安德的哥哥和姐姐,一個太暴力,一個太軟弱。安德是二者的平衡,他才是正確的,關於他對教官滅絕性攻擊策略的反駁,他對蟲族的同情心。故事裡三個孩子比喻了三種關於戰爭的態度。因為安德是平衡完美的孩子,所以關於戰爭,他做出任何決定都是從客觀角度正確的。

故事將安德塑造成人類的英雄,正在宣揚這樣一種對待人類世界戰爭應如何處理的態度,捍衛自己的同時保持同理心,去了解你的敵人,愛你的敵人。就像安德說的那樣: 「當我充分了解敵人,同時我會愛上他。」

面對孤立,對他的觀察結果是:他對上級的態度很復雜,他想取悅傲慢的父親,卻因無法溝通而心生厭惡。他必須一直被孤立,他必須堅信沒人會幫他。

這也是面對權威的態度: 我不會因為軍銜高就會尊重 。同時,希倫上校對他的期望就是也許自己喜歡發號施令,因此給了他一支小隊。電影版安德的心智和手段太過成人化,用語和行動都是體現其堅強和隱忍一面,所有軟弱的橋段均被刪除。其實與電影相反,原著著意強調少年天真和脆弱的一面。這個精英少年或許更精明,但也比普通的孩子更溫柔。在希倫上校的孤立政策最初實行後,安德並沒有像電影中那樣質問他「你讓他們恨上我了」,而是委屈地指責說「我還以為你是我的朋友」。這與電影中站定立場豎起大旗式的抗爭實在太不相同了。

安德之所以成為最好的領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天生的合作者氣質,他從不主動挑戰規則,而是盡最大努力在規則之內做出最好的選擇。

另一方面,用「取悅」來形容安德,也實在是一個不太合適的選擇。

再之後誤殺了一個孩子之後,安德滿心愧疚,同時想要退出。對此希倫上校他的目的只在於讓安德完成任務,為此「等戰爭結束我們才有閑情討論我們是否道德。就算他被毀又怎樣」。而在此之後的決戰,安德最後才知道自己屠滅了一個種族。面對希倫,他憤怒地指責「你欺騙了我「,「我屠殺了,整個蟲族」,「我會永遠因為滅絕而蒙羞「我會被視為殺手」,最後,「 贏的手段最重要 」。

原著小說值得說的東西太多太多,而改編的電影卻試圖將這本厚重的小說改編成短短的一部電影,由此造成了一些不恰當的取捨。原作的容量,分成多部絕對不成問題,再不濟也上下部吧,兩個小時實在太短了,所有劇情設定人物都點到為止,倉促間結尾。但比起其他一些改編電影來說還是要好很多。從電影的直觀表現來說,好看的特效和主角的演員選擇及其成功,Asa的演技和那雙會說話的眼睛完美的詮釋了主人公安德。

從最終電影票房和評分結果來看,《安德的游戲》還算勉強過關。原著並不像一些人說的是青少年科幻,絕對值得一讀。

② 有一個電影 是孩子做指揮官 現在太空進行指揮訓練最後模擬指揮艦隊 和蟲族打仗 最後當上了指揮官

安德的游戲

《安德的游戲》故事背景設定在未來世界,那時候人類已步入太空時代,但卻在短短數十年間遭到一種外星生物—蟲族的兩次襲擊,史稱「第一次入侵」和「第二次入侵」。在「第二次入侵」中,人類的主力艦隊遭到毀滅性打擊,幾乎全軍覆沒。
然而,一個名叫梅澤·瑞克漢姆(Mazer Rackham)的指揮官僅靠一支小艦隊竟奇跡般的消滅了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占據了絕對優勢的蟲族艦隊,從而挽救了人類。劇情跌宕起伏,給人印象深刻。
在遭受了一場來自蟲族的毀滅性攻擊後,人類花費數年時間培養出新一代天才,並將其訓練成戰士以抵禦蟲族的再次攻擊。地球上最出色、最聰明的年輕人被挑選加入建立在軌道空間站上的戰斗學校,在那裡,他們將相互競爭,為成為國際艦隊的指揮官而努力。他們在一個充滿暴力及緊張競爭的環境下,進行先進而又嚴格的模擬訓練,每個人都深知只有一個人能被挑選成為領袖。
安德·維京(阿沙·巴特菲爾德飾)在一眾優秀的學員中同樣展現出了傑出的天份。機智、同情心和卓越的戰術運用都讓他成為班裡的佼佼者,在零重力戰斗教室里進行的激光訓練也都證明他擁有非常出色的戰術及體能。安德的特殊才能也激起了其他新學員的嫉妒。戰斗學校的指揮官格拉夫上校(哈里森·福特飾)將安德與其他孩子隔離開,以便磨礪他獨特的領導才能。
起初,安德很受排擠,但憑借對人性不可思議的理解力,他逐漸與隊友打成一片,不久即晉級到位於遙遠星球的軍官學校深造,那裡曾經被蟲族用來當做入侵地球的前沿陣地。在多年前曾打敗蟲族、才華橫溢的指揮官馬澤·雷漢(本·金斯利飾)的嚴格訓練下,安德的能力很快得到提升,帶領他的隊友在模擬戰中對抗敵軍。
格拉夫和雷漢都確定蟲族即將發動另一次攻擊,他們相信僅剩幾周的時間可以訓練安德,讓其有能力領導國際艦隊為地球的生存而戰。但是當安德為終極測試而做准備時,他開始陷入掙扎,懷疑起他即將面對的重要任務。這是換取和平的最佳方式嗎?

③ 這個電影講的是,一個小孩玩游戲從來都沒有輸過,然後世界發生戰爭他被推選為指揮官。

《安德的游戲》簡介
導演:
加文·胡德
演員:
哈里森·福特阿沙·巴特菲爾德海莉·斯坦菲爾德維奧拉·戴維斯阿比吉爾·布萊斯林 更多
並不遙遠的未來,來自外星系的異星蜓入侵地球,造成超過一千萬人死亡。危難時刻,勇敢的隊長瑞克漢姆阻擋了侵略者擴張的步伐。利用這有限寶貴的時間,地球人致力尋找具有極高天賦的少年加以訓練培養,以期他們能夠成為挫敗外星入侵者的領袖人物。身形瘦小、神色憂郁但目光無比堅定的安德·維京(阿沙·巴特菲爾德 Asa Butterfield 飾)正是這群少年中的一員,他也是國際艦隊寄予厚望並重點培養的對象。經過數輪嚴苛的考評,安德的潛質得到戰斗學校的指揮官格拉夫上校(哈里森·福特 Harrison Ford 飾)的肯定,他被上校帶到了位於軌道空間站上的戰斗學校,在全封閉的環境下,未來的英雄迎來新一輪的磨練…… 本片根據美國科幻小說作家奧森·斯科特·卡德(Orson Scott Card)的原作改編。

④ 如何評價電影《安德的游戲》

如果你認為《安德的游戲》是一部兒童電影,那我只能怪該片導演把這部經典的科幻小說給弄得低齡化了,事實上,《安德的游戲》原著的大部分讀者應該是成年人,如今熒幕化的安德褒貶不一,但是從原著粉絲的角度上來說,這個電影改編雖稱不上優秀,但基本還算及格,鑒於原著的篇幅較大,故事較復雜(完全可以分為上下兩部來拍攝),該片的主體框架沒有太大的問題,只是在節奏快慢和細節處理上略存在爭議,從科幻商業片和原著改編電影來說,此片都只能停留在合格的程度,離成為經典還有一些距離。
但是我們的科幻拿破崙畢竟從書里爬上了熒幕,不論合不合書迷們的心理預期,這終究不算是壞事,但是對於沒有讀過原著的觀眾,我非常遺憾這片將給你們留下兒童科幻片的第一印象。
在原著故事的世界設定之中,孩童的心理年齡大概會比實際年齡大那麼點,因為安德被送進戰斗學校時候,事實上只有6歲,而電影中出現的安德大概是十來歲了,雖是如此,此片還是難以給人消除兒童片的第一印象,另外此片中相當遺憾的一點是故事背景的鋪墊不夠細致和有效,這樣是導致「兒童電影」印象的重要原因,在原著小說中,關於安德飽受欺壓和蟲族入侵給地球人留下的陰影鋪墊較多,而在電影之中基本上是一筆帶過,入題雖然非常得快,但是卻沒有給人足夠的時間去了解一下主角的坎坷不一般的生平。不僅僅是主角,本片的一干配角的存在感也比較低,哈里森福特、本金斯利這樣的大綠葉也並無很出彩的表現。可以說此片講圓了故事,但是人物塑造方面相對於原著是非常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