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勝利的形象以色列電影
《勝利的形象》是以色列導演阿維·耐舍根據中東戰爭拍攝的電影。
2021年12月23日,以色列導演阿維·耐舍(AviNesher)就將第一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在尼扎尼姆吃敗仗的故事拍成影片《勝利的形象》(TmunatHanitzahon)。作為一部以色列電影,導演耐舍沒有把影片注意力放在以軍被打得屁滾尿流的作戰過程,反而將反戰作為主題。
導演耐舍稱,該片是他從業40年以來所拍攝的最偉大的故事,可以與物棚派斯坦利·庫布里克的經典影片《光榮之路》相提並論。這部影片於2020年在以色列內蓋夫拍攝,上映後獲得大家的一致好評,讓觀眾認識到和平的重要性。
《勝利的形象》的主要內容
《勝利的形象》的主題仍是反戰,講述兩位不同陣營的年輕人在這次戰役中命運的交織。影片男主是一名來自開羅的理想主義電影製片人,他的任務是跟隨罩賀隊伍前進,一路上拍些反映「解放」當地居民的新聞紀錄片,女主則是據點內的一名女無線電操作員。
影片中女主的故事則改編自在戰役中犧牲的女兵米莉婭姆·本·阿里的事跡,導演耐舍為此還專門研究了米莉婭姆的日記。影片中的戰斗場面雖然廉價卻不業余,以色列退役軍官亞丁·蓋爾曼(Yadin Gellman)對演員們進行了一個月的作戰訓練和高,其中包括出演埃及人的阿拉伯演員們。
『貳』 10部關於中東戰爭的電影
1. 《Taxi Driver》(1976):雖然不是直接關於中東戰爭,但反映了70年代美國社會的動盪,與中東沖突產生共鳴。
2. 《Beaufort》(2007):以黎巴嫩邊界上的以色列要塞為背景,展現了2000年南黎巴嫩撤退的歷史時刻。
3. 《The Hurt Locker》(2008):描述了在伊拉克的美國拆彈專家的生活,揭示了中東沖突的現實冷峻。
4. 《Waltz with Bashir》(2008):以1982年黎巴嫩戰爭為線索,講述了一名以色列士兵的內心戰爭創傷。
5. 《The Fourth War》(1990):聚焦第四次中東戰爭中的以色列與埃及沖突,捕捉了戰爭的關鍵時刻。
6. 《Lion of the Desert》(1981):以義大利入侵利比亞為背景,展現了反抗外敵的英勇與堅韌。
7. 《Captain Abu Raed》(2007):以約旦為舞台,講述了一位平民英雄的故事,探討了中東社會的沖突。
8. 《The Gatekeepers》(2012):記錄了以色列安全部門前成員對戰爭的反思,揭示了決策背後的人性與復雜性。
9. 《Lebanon》(2009):通過坦克手的親身經歷,描繪了黎巴嫩戰爭中的情感與犧牲。
10. 《Waltz with Bashir》(再次提及):以動畫形式,深入探討戰爭的陰影與創傷,呈現了一段難以忘懷的歷史片段。
這些電影不僅藝術性地展現了中東戰爭的復雜性,也促使觀眾反思戰爭的深層含義與人性的復雜。由於涉及敏感題材,觀影時請保持開放與理解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