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鴉片戰爭電影版與真實歷史的區別
原來鴉片戰爭是這樣的:
把第一次中英戰爭稱為「鴉片戰爭」,但實際上這場戰事的起因絕對不是什麼「英國為了傾銷鴉片」。
當時世界范圍內吸食鴉片基本都是合法的(例如英美都是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才開始立法限制毒品),奇怪的是,這些不禁鴉片的國家反倒沒什麼人吸鴉片,倒是中國這個禁煙的國家對鴉片一往情鍾。
一方面清朝有很多人是拿著高官厚祿灶答卻沒什麼正事干,平時除了黃賭自然就是毒(這就像某個人均GDP不到三千美圓的窮逼國家卻能在奢侈品消費領域獨領風騷一樣),而其它洋貨要麼是像鋼琴一樣玩不來,要麼是像刀叉鍾表睡衣之類不好玩。
另一方面,乾隆禁煙之後,各地官員反倒可以找鴉片商收保護費了,收了黑錢還不用納稅,為了搶這塊肥肉,不僅沒有執行乾隆的政策,還拼著老命的引進鴉片,導致鴉片在中國越賣越紅火。
(1)現實戰爭與電影戰爭的區別擴展閱讀:
清道光年間。迅辯簡當時英國商人每年向中國輸入近兩千噸鴉片,清政府每年流失三千萬兩白銀??鴉片,在嚴重威脅著大清帝國,為此,道光皇帝被迫下詔,命湖廣總督林則徐作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禁煙。
林則徐一到廣州,立即處死了一批煙販,這使以顛地為首的英商大為驚慌,英駐華商務總監義律一面讓英國商人交出所有鴉片,一面又回國游說英政府以此為借口向中國開戰。
面對收繳到的畝褲兩萬多箱鴉片,道光皇帝興奮異常,遂命林則徐在虎門將鴉片全部銷毀。不久義律率英國軍艦出現在虎門海面,繼而又很快攻佔舟山定海。
這時,林則徐已被道光帝免職,新任欽差大臣琦善自認敵不過英軍,遂與義律求和,義律提出賠償600萬鴉片款的要求。
道光帝明知清軍敵不過英軍,又不忍賠款割地,只得命令水師戰艦頑強抵抗,於是,關天培率領的將士們全部為國捐軀。
② 電影中的戰爭場景能反應多少真實戰爭的殘酷
看過當年的《烈火金剛》嗎?申軍誼演的史更新被機關槍打中,胸膛至少挨了10發子彈,可他就是沒事!但敵人只要挨一槍,立即死悄悄。真是好笑!
我基本不看國產的戰爭類電影,感覺像在玩(後期的有所改進,但也差勁得很)。國外的戰爭影片不乏精彩的,像《拯救大兵瑞恩》、《黑鷹墜落》、《兵臨城下》等,才會讓你感受到什麼是戰爭。
樓上的說得好,真實的戰斗中子彈並不容易打中人,所以統計顯示,現代戰爭中絕大多數士兵是死於炮火而非子彈。在《黑鷹墜落》里,就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這一點。而我們卻不同,正面人物一梭子子彈出去,敵人定會倒下一大片,哪怕是吳宇森這樣的大牌導演,在《風語者》里也會犯同樣的毛病,尼古拉斯凱奇一開槍,日本人定會爭相倒地而死。
別去想廣電總局那些豬,全是吃那個S的。《新宿事件》也會禁播,嘿嘿,掩耳盜鈴,可笑啊可笑!!
③ 電影《芳華》中的戰爭場面是不是過於血腥了
網友1:真實的戰爭比電影恐怖的多,我看過很多老兵寫的紀實。大家都以為戰場上雙飛槍能打死多少人。其實在戰爭中槍根本打不死太多人。誰都不會漏頭,槍只是戰場火力壓制,老兵基本都是拿槍對著槍聲密集處胡亂掃射。而且並不漏出身體瞄準。有統計美軍在阿富汗戰場,平均50000發子彈打死一個人。真正戰場上殺人最厲害的是大炮,中越邊境戰爭中,我看過一篇老兵寫的文章,79年2月17日,我們首先對越陣地進行了幾輪炮擊,聽好是幾輪炮擊。炮火覆蓋了整個越軍陣地。等步兵充上上的時候,遍地都是碎屍,沒經歷過戰爭的解放軍新兵,每個都趴在地上吐半天。自己想像一下滿山都是胳膊大腿腦袋腸子碎肉。不比電影恐怖的多,很多新兵當天都吃不下飯。一是害怕二是實在惡心的厲害。戰爭的殘酷性遠比電影殘酷幾百倍。很多人死了連全屍都沒有。一部《芳華》能血腥成什麼樣。沒有軍事常識的人看抗日神劇看多了,覺得人中了一槍沒大事,甚至某些影視劇人中多槍還在跑,現實我告訴你是什麼。對越自衛反擊戰我軍裝備56半,後期兩山輪戰換裝81杠。越軍裝備大部分蘇制AK47,這種槍7.62口徑,基本中一槍人就廢了,如果打在肢體上基本就是折了或者貫穿。如果打在身體上基本也就和閻王爺隔一層窗戶紙了。致命出當時也就掛了,7.62口徑子彈舉個列子吧,從前胸進,背後出來基本就是一個血窟窿碗大的窟窿。人基本上就廢了。真實的戰爭電影是拍不出來的,士兵受到的傷害是無法演繹出來的。珍惜和平吧,有個老兵曾說過,沒打過仗的人永遠想像不了戰爭的殘酷。在此我也致敬那些為國家流血犧牲的老兵。你們是人民的驕傲。感謝你們的付出。
網友2:
《芳華》里的戰爭場面主要是一段長達六分鍾的長鏡頭。黃軒飾演的劉峰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他率領的小隊在往前線運送物資時,在一片甘蔗地中遭遇敵人的埋伏,一個戰士的手榴彈的保險栓不小心被拉開了,在不知所措的慌亂中,這個手榴彈就在他手裡炸開了,人瞬間被炸成了血肉碎片,一瞬間槍林彈雨,血肉橫飛,戰士們一邊躲閃一邊還擊,不斷有人倒下,斷肢掉落在地上,鮮血濺到草葉上,灑向空中。
這確實是一段非常殘忍血腥、驚心動魄的畫面,但要說是否「過於」血腥,我認為它沒有「過」,和《血戰鋼鋸嶺》一樣,它們追求的都只是真實。
《血戰鋼鋸嶺》的導演梅爾吉布森就表示過,他並不喜歡特效做出來的戰爭場面,他更願意麻煩一些,實拍炮火轟隆、煙霧彌漫的戰場。包括其中一個斷腿士兵,他們也是找來了真實在戰爭中失去雙腿的老兵轉行而來的演員,前期給他用假肢拍攝營房的戲,後面則去掉假肢拍攝戰場斷腿戲。
事實上,因為國內沒有電影分級制度,為了能過審,戰爭場面都不可能拍得過於血腥,電影里戰爭的殘酷程度肯定比不上現實中的戰爭。如果我們看電影時感覺過於血腥,現實中只會可怕上百倍。
馮小剛耗費700萬用一鏡到底拍這樣一場戰爭戲,就是為了盡可能去貼近現實,讓觀眾感受戰爭的殘酷。
